猪在人工授精输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情

猪在人工授精输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情,大家应该都想知道吧,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吧。

1、输精过程占用的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输精过快,精液可能已经倒流,因为母猪的阴道可因精液的重量而下沉,使精液并不流出体外,这部分精液不会进入到子宫内。但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如果超过15分钟,说明这个输精过程存在问题。

2、母猪在输精前至少有1小时避免接近公猪或闻到公猪的气味,以免母猪在高度兴奋紧张后,进入不应期,对输精和受胎造成不利影响。

3、输精的速度应适当,过快输精可会在输精后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后精液倒流。

4、在输精后不要用力拍打母猪臀部以减少精液倒流。在输精前后任何应激因素都会对受精产生不利影响。搜猪网网友介绍,输精后拍打母猪臀部会使母猪臀部肌肉收缩,而暂时避免精液倒流,但受到惊吓后体内会释放肾上腺素,对抗催产素等生殖激素的作用,将会减弱子宫收缩波,而影响到精液向子宫深部运行,对卵子受精会有不利影响。

5、如果精液倒流量大,应重新输精。大量精液倒流,不能确保进入子宫内的精液总量。因此,应审查输精过程,让母猪休息两小时后再输精。

6、重视初次输精,避免输精次数过多。如果能准确地把握输精时间,母猪只需要一次输精也能保证良好的受胎率和窝产仔数。第一次输精对受胎至关重要,因此应根据经验和母猪发情的各种信息,把握正确的输精时间,避免错过最佳输精时间。第二次输精是增加受胎保险系数的一种方法,间隔时间初配母猪为12小时,经产母猪为12~18小时。但也不要因为担心错过第一次输精的最佳时机,而提前输精,实践证明,在母猪没有达到很好的静立反应以前输精,对母猪的健康和受胎危害性很大。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最后一次输精过晚,因为过晚输精,母猪因为雌激素水平会在发情结束后迅速下降,而使子宫的抵抗力下降,这时输精精液中的微生物极易造成子宫感染。超过三次输精,似乎对受胎率的提高没有实际意义,因为,精子可在母猪生殖道内保持受精能力达24小时以上。

7、输精结束后,应在10分钟内避免母猪卧下,最好避免母猪饮过冷的水。母猪卧下会使其腹压增大,易造成精液倒流,如果母猪要卧下,应轻轻驱赶,但不可粗暴对待造成应激;饮冷水,可能会刺激胃肠和子宫收缩而造成精液倒流。

精选阅读

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原因及猪的人工授精技术


目前猪人工授精技术在各大中小型猪场广泛应用,可以提高良种的利用率,减少饲养成本,克服配种困难,提高配种受胎率,增加产仔数,并减少疾病的传播,但是有的猪场应用此技术时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由公猪精液、母猪方面以及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原因及猪的人工授精技术。

1、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主要因素

1.1精液品质因素

精液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猪受胎率的高低,当精液中死精超过20%或活力低于0.7时,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就会受到影响。精液品质不良主要表现为精子活力不够、数量过少、形态畸形等。精子活力不够主要是由种公猪饲养水平较低或与品种有关。不同品种的猪,其精液质量亦有不同。在进行精液采集时,公猪尿液、包皮液及生殖道内含有的微生物对精液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在进行精液稀释时,由于对原精和商品精液中精子数量测量不准确.导致精子数量过少。精液在保存过程中,存储条件不符合标准,在热应激和冷应激的作用下,精液品质会发生变化。

1.2操作因素

相关人员未能准确判断母猪的发情时间,即给母猪进行人工输精。输精过程未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对母猪的外阴及器具进行清洗、消毒,导致母猪感染细菌或病毒,引起母猪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输精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正确,输精管未能插入到达子宫颈口,导致精液未能进入子宫内。输精时间不够,由于子宫吸收精液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输精过程太快,精液来不及完全被子宫吸收,易发生倒流现象。输精结束后,没有驱赶母猪运动,母猪趴卧引起精液倒流。以上人为因素都会对母猪人工授精的受胎率和产仔数造成不利影响。

2、技术要点

2..1精液采集

公猪的精液质量是影响人工授精效果的重要因素。种公猪应该选择体质坚实、体型比较匀称、雄性特征非常明显、遗传稳定和精液品质高的优良品种。采精之前对所用器具要进行消毒,确保用具处于无菌状态。采精过程也要进行无菌操作,对种公猪的生殖器官消毒后,必须用纯净水反复冲洗几次,以防止残留消毒剂影响所采精液的品质。在精液检测过程中,一定要要按规程精心操作,避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精液品质下降,影响受胎率。精液的外观评定可判定精液是否正常,颜色为乳白色或灰白色属正常颜色,出现脏物,如毛、血、尿、脓,说明精液污染或生殖道患炎症,应立即将精液废弃。正常公猪精液具有一种特殊的腥味,但没有臭味,有臭味或腐味均为异常精液。精液外观像棉絮一样混浊,整体性好,说明精液精子数量较多。

2..2精液的处理

精液检查合格后,要对精液进行稀释、分装、保存和运输。稀释精液前,应先将稀释剂进行预热,使其与精液温度相差不超过1℃,稀释精液时,将一定量的稀释液沿器壁缓缓倒入装有精液的器皿中,轻轻摇晃器皿,使精液和稀释液充分混合,如果环境温度比较低时,可适当加快稀释的速度。如果要稀释倍数较大时,应先进行低倍稀释,防止精子环境改变过快,造成精子损伤。稀释后的精液要进行分装,装精液的瓶子要求材质无毒无害,并经无菌处理,精液瓶瓶口要做好密封,分装后的精液产品要注明标签,标签上包括公猪品种、耳号、生产日期、保存时间等信息,最后封好口。精液分装后要采用常温液态,应置于16-18℃恒温条件下保存,精液保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天,每隔12h,将精液瓶倒置1次,以保证精子均匀的分布。

2..3操作

输精前对母猪阴部进行清洗、消毒,再用无菌纯净水将消毒药冲洗干净,这是为了预防消毒液对精子造成伤害。可在消毒过的输精管前段涂抹一定量润滑剂,利于输精管的插入。输精管其沿45度角向上插入母猪生殖道内,当向前有阻力时,可左右捻转输精管并缓慢插入,感觉向外拔出有阻力时,输精管已经插入到位,即可开始输精。

精液在使用前都需要摇匀,一般每天摇2次。一个输精剂量一般要求有效精子数25亿,输精量80-100mL,输精部位为母猪子宫颈内,输精过程要保持环境安静,输精时,不要用外力挤入精液,精液会被子宫自动吸入,输精缓慢的母猪,可按摩乳房或压背的方法,加快精液的吸入速度。输精结束后,为防止精液倒流,不要马上拔出输精管,自行脱落最好。

人工授精技术在国外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广泛运用,我国一些养猪大场也在运用该项技术进行猪的配种,该技术是养猪生产的高新技术,也是成熟的技术,运用这项技术可以加快猪种改良速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
(1)提高优秀种公猪的利用率,加快猪种遗传改良的速度,提高商品猪质量。
(2)克服公、母猪因体格大小差异所造成的配种困难,提高配种妊娠率及分娩率。
(3)减少由于配种所带来的疾病传播。
(4)确保配种环节中的公猪精液质量,有利于母猪配种妊娠率的提高;克服时间和区域的差异,适时配种。
(5)减少种公猪饲养数量,节省公猪饲养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2、采精
2.1采精前的准备及采精次数
2.1.1公猪的选择
采精用的公猪应满7月龄,体重在110~120kg的健康的优秀公猪(经性能测定后再选更佳)。种公猪一般每7d采精1次;满12月龄后,每周可增加到2次;成年后每周采精2~3次,采精次数过频,则精液中精子的密度降低,采精次数太少(如公猪长期不用),则精液中死精子及畸形精子增多。采精用的公猪一般使用2~3年后即淘汰,也可以根据猪种改良的实际需要,及时用更优秀的公猪进行更新。
2.1.2所需器械
采精杯(保温杯亦可),用前应预热并保持在37℃,(可在40℃左右的热水中预热)将消毒纱布或滤纸固定(橡皮筋)在杯口处,并微向内凹;乳胶手套一副;假台猪一个。
(1)准备一个采精的地方,该处要防止积水地滑。
(2)采精用公猪要预先进行采精训练,使之适应假台猪采精,要事先清理采精公猪的腹部及包皮部,除去脏物和剪掉包皮毛。
2.2采精方法
通常采用徒手采精法,此种方法由于不需要特别设备,操作简便易行。采精时,待公猪将阴茎完全伸出后,采精人用手握住公猪阴茎的前部,千万不要松手,并适当调整手心的松紧程度,以便能够采到更多的优质精液,在公猪刚刚射精时,要放弃最初的部分,为使公猪射精更多,可在公猪射精的适当时机用拇指摩擦公猪的龟头部。
3、精液质量检查
3.1精液的一般性状检查
(1)射精量一次采精时公猪射出精液的数量为150~400m1。公猪射精过多或过少,应分析原因。过少可能采精次数过多,或公猪生殖机能衰退,或日常管理不当,或采精技术不熟练造成;过多则可能有水分混入,或是由于副性腺分泌过多,或混入尿液等。此外,精液中不应有毛发、尘土或其它污染物,含有凝固和成块物质(不同于胶状物质)的精液,表明生殖系统有炎症,这种精液不能使用。
(2)色泽正常精液为淡乳白色或淡灰白色。如精液呈淡绿色是混有脓液,呈淡红色是混有血液,呈黄色是混有尿液,均不能使用。
(3)气味一般正常精液无味或微带有腥味,带臭味或尿味的精液不正常,不能作输精用。
(4)PH值猪精液为弱碱性,PH值为7.5左右。可以用比色纸测定
3.2精子活率(活力)检查
活率是指在公猪精液中具有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率。它与精子受精能力密切相关,是评定精液品质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在每次采精后、精液稀释后、输精前均应进行活率检查。
悬滴检查法是在盖玻片上滴一滴精液,然后将盖玻片翻转覆盖在凹玻片的中间,制成悬滴标本。使用带有加热板的显微镜(或将显微镜置于37~38℃的保温箱中)检查,放大200~400倍观察精子呈直线运动的状况,按十级评分法评定。如视野中有10%的精子呈直线前进运动,评定为0.1级,有20%的精子呈直线前进运动,评定为0.2级,依此类推。活率不低于0.7级才可进行稀释配制,若为冷冻精液,解冻后不应低于0.3级,才可用作输精。

3.3精子密度检查
精子密度是指1ml精液中精子的数量。这也是评定精液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确定输精量的依据。
估测法是检查精子密度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与精子活力检查同时进行。用玻棒取原精液一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做成压片,在显微镜下放大400~600倍检查,根据视野中精子分布情况和稠密度分为密、中、稀三个等级。密:整个视野中布满精子,精子之间的空隙小于一个精子长度,看不清各个精子的活动,每毫升”密”级精液含有精子约10亿个以上。中:视野中精子较多,可见各个精子活动,精子之间的间隙在1~2个精子长度间,每毫升“中”级精液含有精子约2~8亿个。稀:视野中精子很稀少,精子之间的间隙在2个精子长度以上,每毫升“稀”级精液含有精子约2亿个以下。在生产实践中,活力与密度结合评定。要求公猪精液达到”中”级密度,”稀”级密度活力在80%以上,才可用于输精。还可用类似血细胞计数法测定精子密度,较费工时,可用于全面检查公猪精液品质时采用。此外,还可用光学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光电比色计等测定,测定准确迅速。
3.4精子形态学检查
主要检查精子畸形率,即畸形精子占精子总数的百分率,要求畸形率不超过18~20%为宜,否则不能作输精用。
畸形精子种类很多,如头部畸形包括头部巨大,瘦小、细长、圆形、双头等,颈部畸形如颈部膨大,纤细、屈折、不全、带有原生质滴、不鲜明、双颈等;中段畸形包括弯曲、螺旋形、回旋、短小、长大、双尾等。畸形精子产生的原因有:公猪利用过度或饲养管理不良,或长期未配种,采精操作不当,睾丸和附睾疾病等。
检查方法:(1)抹片取原精液一滴作抹片,自然干燥;(2)用96%的酒精或5%福尔马林固定2~3min,用水冲洗;(3)再用美蓝或龙胆紫等染色液染色3~5min,用水冲洗;(4)待干后,在显微镜下放大400~600倍检查。也可将(2)、(3)步骤合二为一,即染色固定:用龙胆紫酒精液或红、蓝墨水染色3~5min,用水冲洗,干后检查。
3.5精液稀释与分装
(1)稀释液的准备:专用稀释剂有KlEV、BTS、20rPVa等。所有的商品稀释剂均表明了使用方法及用途(包括配制方法及保存天数)。
(2)稀释份数的确定:确定稀释份数的依据是精子密度,如果现场没有条件用显微镜检查精子密度,通常可进行6~8倍稀释。
(3)精液的稀释:应小心地将精液倒入稀释液,稀释液与精液温度一致,起码不能相差1℃。
(4)稀释后的精液分装:稀释后的精液即可用于母猪的输精,为方便使用、运输和保存、通常分装在特制的一次性塑料瓶或塑料袋中待用,塑料瓶或塑料袋的容量通常是100ml,可装60~80ml精液。可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瓶装不同品种猪的精液,以示区分,并粘贴标签,注明日期,公猪品种,耳号及精液编号等,瓶装精液便于输精操作。
(5)新鲜精液在现场如即采即用,可用等渗的葡萄液(5%)或等渗的葡萄糖生理盐水(37℃)做63~5min8倍的稀释。这种方法省事又有效。
(6)抗生素等添加剂必须在稀释消毒冷却室温后再加入,否则影响其效价。
3.6注意事项
(1)分装后的精液如果要保存备用,则不可立即放入17℃左右的恒温冰箱内,应先留在冰箱外1h左右,让其温度下降,以免因温度下降过快而刺激精子,造成死精子等增多。
(2)从放人冰箱开始,每隔12h,要摇匀一层精液,因精子放置时间一长,会大部分沉淀。每次摇动时,动作要轻缓均匀,同时观察精液的色泽状况,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保存过程中,要切实注意冰箱内温度的变化(通过温度计的显示),以免因意想不到的原因而造成电压不稳而导致温度升高或降低。
(4)远距离购买精液时,运输是关键的环节。高温的夏天,一定要在双层泡沫保温箱放入冰块(17℃恒温),再放精液进行运输,以防止天气过热,死精太多,严寒的季节,要采取保温措施防止精液因寒冷使精子死亡。

猪人工授精技术商业化,3年累计可增收600余万元


猪人工授精,提高公猪利用率,减少疾病传播,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是现在规模养殖场通常采用的先进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的要求还特别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授精不成功,如何提高猪人工授精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商业化,3年累计可增收600余万元,具体来了解一下:

猪人工授精,提高公猪利用率,降低成本是现在规模养殖场通常采用的先进技术。该技术需要掌握的要点有很多,例如:后备公猪如何调教?精液如何采集?如何检查精液?如何稀释精液?输精的程序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才能完成猪的人工授精,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要求还特别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授精不成功。
1、输精到位。人工授精时,输精管必须沿着其阴道上壁徐徐插入,并边旋转边推进,使之通过子宫颈进入子宫体。注入精液速度宜适当,缓缓注完为好。
2、把精液保存以及处理好,避开太阳光、电灯光等光线,并且按规定采集、稀释和保管精液,所输精液的精子活力应不低于9级。
等等。
正是因为这项技术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所以才给这部分人创造了一个大的商机。

这是在授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注意事项呢!包括: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采精室和采精人员的管理、实验室精液稀释的管理、精液的分装、保存与运输的问题,这些都是要注意和操心的事儿。
但是有个小山村真的就把猪人工授精技术商业化了。这个小山村的生猪改良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为促进该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了出积极的贡献。

该村于2013年6月新建一个猪人工授精点。2013年完成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285窝,2014年完成2070窝,2015年完成1929窝,2016年完成1586窝,到目前为止,累计完成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6038窝,受惠农户达700余户,同时以每窝产仔猪10头、以每头改良仔猪按市场价多卖100元计,共产仔猪60380头、增收600余万元。
现在的大学生一个一个的都想着毕业之后,要去大城市发展,觉得养猪很丢人,殊不知养殖户当中也存在着巨大的商机,最重要的是你要术业有专攻,掌握一项扎实的技术,走到哪儿都可以赚到钱。

人工授精技术要点
1.输精到位。人工授精时,先清洗母猪的阴部,并用净布抹干净阴户,滴上两滴精液作润滑剂。输精管必须沿着其阴道上壁徐徐插入,并边旋转边推进,使之通过子宫颈进入子宫体。输精管插入深度为23~30厘米(视母猪大小而定),若过深,精子获得程度不够,不易受孕,产仔也少;若过浅或误入尿道,则更难受胎。注入精液速度宜适当,徐徐注完为好。
2.把精液保存好。避开太阳光、电灯光等光线,总之精液需要黑暗。
3.把精液处理好。按规定采集、稀释和保管精液,所输精液的精子活力应不低于9级。一次输精量应30~40毫升间(以40毫升为准)。输精前,应把精液缓慢升温至35℃左右。输精器若煮沸消毒,应在完全冷却后再输精。

母猪适时配种
一、后备母猪发情时,当其外阴红肿,有点缩水,有丝状粘液流出,手按其背部呆立不动时即应做第一次配种,时隔4小时至6小时后做第二次配种,到第二天早上7点半左右再做第三次安全配种。
二、有些母猪在配种后的妊娠期间复发情。为避免这种情况,可先在配种前约1小时,用青霉素一瓶80万单位,以凉开水20毫升稀释,然后象人工输精那样输入后,隔1小时就可配种了。
三、经产母猪,产后7天到配种阶段,多喂含蛋白质高的饲料,以促进泌乳及断奶后的正常发情,增加排卵数量,有利于配种受胎。
温馨提醒:如果猪场本身生产水平不高,技术不过关,使用人工授精很可能会造成母猪子宫炎增多、受胎率低和产仔数少的情况。

猪人工授精
猪人工授精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才能完成,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正是因为这项技术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所以才给这部分人创造了一个大的商机。
有个小山村真的就把猪人工授精技术商业化了。这个小山村的生猪改良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为促进该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了出积极的贡献。
该村于2013年6月新建一个猪人工授精点。2013年完成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285窝,2014年完成2070窝,2015年完成1929窝,2016年完成1586窝。到目前为止,累计完成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6038窝,受惠农户达700余户,同时以每窝产仔猪10头、以每头改良仔猪按市场价多卖100元计,共产仔猪60380头,增收600余万元。
现在的大学生一个一个的都想着毕业之后,要去大城市发展,觉得养猪很丢人,殊不知养殖业中也存在着巨大的商机。最重要的是你要术业有专攻,掌握一项扎实的技术,走到哪儿都可以赚到钱。

猪人工授精操作技巧:
猪人工授精技巧前按摩
主要按摩母猪的4个地方:后海穴,猪的后大腿和后腹部交接处,阴部,乳房。按摩时间以30~60秒为好,作用是刺激和提高母猪的性兴奋度,促使母猪子宫收缩,为人工授精做准备。授精中倒骑
仅对定立的母猪适用。用块干净的毛巾垫在猪的后背,配种员倒骑在毛巾上,一只手拿输精瓶输精,另外一只手给母猪做按摩和抚摸动作,同时用脚后跟来回磨蹭母猪的乳房,以强化和维持母猪的性兴奋,促进母猪子宫收缩,强化母猪发情的定立反射(母猪发情的定立是为了给公猪更好的爬跨),如果在母猪发情的定立过程中,配种时没有相当于公猪爬跨的重量压在母猪背部,久而久之,母猪发情的定立反射就有可能消失,从而出现发情障碍。
授精后倒骑和按摩
输精完后,最好继续倒骑一分钟并按摩母猪,以让母猪尽快安静下来。

猪人工授精优缺点分析:
优点
1.提高良种利用率
猪人工授精是进行猪种品种改良的最有效手段,可以促进品种更新和提高商品猪质量及其整齐度。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将优良公猪的优质基因迅速推广,可将差的公猪淘汰,留优汰劣,减少公猪的饲养量,从而减少养猪成本,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2.克服体格大小的差别,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只要母猪发情稳定,就可以克服公母猪体型大小的差异及公母猪的偏好造成的配种困难,根据需要进行适时配种,这样有利于优质种猪的利用和杂种优势充分发挥。
3.减少疾病的传播
进行人工授精的公母猪,一般都是经过抽血检查为健康的猪只,只要严格按照人工授精操作规程进行配种,尽量减少采精和精液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就可以减少部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从而提高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和利用率。但部分通过精液传播的疾病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染。故对进行人工授精的公猪,应进行必要的疾病检测。
4.克服时间和区域的差异,适时配种
采用人工授精可以克服母猪发情但没有公猪可利用,或需进行品种改良但引进公猪不易等困难,且公猪精液可进行处理并保存一定时间,可随时给发情母猪输精配种,携带方便,经济实惠,并能做到保证质量和适时配种,从而促进养猪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5.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
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相比,饲养公猪数量相对减少,节省了部分的人工、饲料、栏舍及资金,即使重新建立一座合适的公猪站,但总的经济效益还是提高了;若单纯买猪精,将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缺点
如果猪场本身生产水平不高,技术不过关,使用人工授精很可能会造成母猪子宫炎增多、受胎率低和产仔数少的情况。

猪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 猪常用疫苗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近年来,我国集约化猪场不断增多,但由于养殖水平的不同,对猪场的主要疾病的免疫,有的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有的却为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如何科学地使用疫苗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猪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猪常用疫苗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一、疫苗的接种方法
1.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大多数疫苗都是经这一途径进行免疫。皮下注射是将疫苗注入皮下组织后,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组织,从而产生免疫反应。注射部位多在耳根皮下,皮下组织吸收比较缓慢而均匀,油类疫苗不宜皮下注射。
2.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疫苗注射于肌肉内,注射针头要足够长,以保证疫苗确实注入肌肉里。
3.超前免疫。是指在仔猪未吃初乳时注射疫苗,目的是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和使疫苗毒尽早占领病毒复制的靶位,尽可能早刺激产生基础免疫,这种方法常用在猪瘟的免疫。
4.滴鼻接种。滴鼻接种是属于黏膜免疫的一种,黏膜是病原体侵入的最大门户,有95%的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侵入机体,黏膜免疫接种既可刺激产生局部免疫,又可建立针对相应抗原的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工程;黏膜免疫系统能对黏膜表面不时吸入或食入的大量种类繁杂的抗原进行准确的识别并作出反应,对有害抗原或病原体产生高效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滴鼻接种。
5.口服接种。由于消化道温度和酸碱度都对疫苗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而这种方法目前很少使用。
6.气管内注射和肺内注射。这两种方法多用在猪喘气病的预防接种。
7.穴位注射。在注射有关预防腹泻的疫苗时多采用后海穴注射,能诱导较好免疫反应。
二、各类疫苗特点
1.冷冻真空干燥疫苗。大多数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冻干保存,可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保持疫苗的效价。病毒性冻干疫苗常在-15℃以下保存,保存期一般为2年。细菌性冻干疫苗在-15℃保存时,保存期一般为2年;2-8℃保存时,保存期9个月。
2.油佐剂灭活疫苗。这类疫苗为灭活疫苗,以白油为佐剂乳化而成,大多数病毒性灭活疫苗采用这种方式。油佐剂疫苗注入肌肉后,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缓慢释放,从而延长疫苗的作用时间。这类疫苗2-8℃保存,禁止冻结。
3.铝胶佐剂疫苗。以铝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大多数细菌性灭活疫苗采用这种方式,疫苗作用时间比油佐剂疫苗快。2-8℃保存,不宜冻结。
4.蜂胶佐剂灭活疫苗。以提纯的蜂胶为佐剂制成的灭活疫苗,蜂胶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可增加免疫的效果,减轻注苗反应。这类灭活疫苗作用时间比较快,但制苗工艺要求高,需高浓缩抗原配制。2-8℃保存,不宜冻结,用前充分摇匀。
三、常用疫苗的免疫接种
1.猪瘟。猪瘟一直是困扰着养猪业的一大问题。本病以散发和非典型症状为主,10-20日龄和40-60日龄的仔猪易感,造成猪瘟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疫源的广泛存在,猪的隐性带毒,疫苗选择、运输和保存不当,免疫程序不当。因此,进行有效的猪瘟疫苗的免疫是预防猪瘟最好的方法。
根据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一些专家的研究结果,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推荐几种免疫程序。
(1)猪瘟洁净区。
种公、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一次,3头份/头。
仔猪:20-25日龄首免,60-65日龄二免,各2头份/头。
(2)猪瘟污染区。
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一次,3头份/头。
经产母猪:产后20天和产前30天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仔猪:新生仔猪超前免疫(零时免疫),即出生后接种1头份/头,隔1-2小时后才可让其吃初乳,35-40日龄二免,2头份/头。

(3)猪瘟暴发区。
在受猪瘟威胁地区和猪瘟暴发区,采用紧急接种猪瘟疫苗的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猪瘟的蔓延。在发生猪瘟的猪场对除哺乳仔猪外的所有猪只紧急接种,5-8头份/头,虽在注苗后3-5天可能会出现部分猪只死亡,但7-10后猪瘟可平息。对已确诊的病猪采取扑杀的方法,如有条件在疫情控制后进行普查,淘汰隐性带毒猪,控制传染源。
2.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养猪场(户)选购疫苗时只注意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或盲目迷信多基因缺失苗的优点,造成免疫后达不到有效的保护而导致非典型性发病。
对集约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免疫程序,目前国内外的许多专家都做了研究。据资料介绍,猪伪狂犬病的母源抗体在14-16周龄消失,9-10周龄时达到保护临界值。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苗经过多年的应用,证明是安全有效的,通过滴鼻接种不会产生副作用。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推荐几种免疫程序。
(1)猪伪狂犬病洁净区。
种公、母猪:每年免疫3-4次,2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1次,2头份/头。
仔猪:仔猪断奶前免疫1次,1头份/头。
(2)猪伪狂犬病污染区。
种公猪:每年免疫3-4次,2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1次,2头份/头。
经产母猪:产后20天和产前30天各免疫一次,2头份/头。
仔猪:新生仔猪滴鼻,0.5头份/头,35-40日龄二免,1头份/头。
3.猪链球菌病。链球菌的种类很多,对猪致病的一般为C、D、E、L、R、S、T等群,我国主要以C群为主,D、E、R群也占了一定的比例。目前较多使用的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活疫苗(ST171株)对预防C群猪链球菌病有很好的效果,而对一些血清型流行比较复杂的地区可考虑使用猪链球菌多价灭活疫苗。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活疫苗一般在仔猪断奶前使用,严格按说明书用量使用,不宜加大用量。猪链球菌多价灭活疫苗可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确定是否免疫和免疫的时间。
4.日本乙型脑炎。日本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和公猪睾丸炎。后备种猪在配种前1个月接种2次,间隔15天;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种猪可在每年流行季节前1个月(一般在3-4月)接种1次。
5.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只能使猪发病,主要是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综合征。后备种猪在配种前1个月接种2次,间隔15天;以后种猪每年接种1次。
6.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断奶仔猪腹泻均由仔猪大肠杆菌引起。目前常用的疫苗有仔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四价灭活疫苗、仔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三价灭活疫苗、仔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二价灭活疫苗、仔猪大肠杆菌遗传工程双价疫苗等。通常在母猪产前4周免疫1次,也可在母猪产前5-6周和2-3周各免疫1次,以保证初乳中有较高浓度的母源抗体。
7.病毒性腹泻。引起猪腹泻的病毒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和轮状病毒(RV)。常用的疫苗有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等。通常在母猪产前4周免疫1次。
8.猪肺疫。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国内流行的以A型和B型为主,有些地区也有D型出现,近年从有呼吸道症状或病变的病例分离出A菌的比例增加,免疫时要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选择使用疫苗。常用的疫苗有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A型(群)活疫苗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二价活疫苗。
9.常用的疫苗还有猪喘气病、猪萎缩性鼻炎、仔猪副伤寒、猪衣原体疫苗等,猪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使用。
四、使用疫苗的注意事项
1.根据养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可靠和适合自己猪场的疫苗及相应的血清型。上面介绍的免疫程序是一般原则,仅作为参考,必须根据实际防疫效果适当修正。
2.注意疫苗质量问题,超温保存失效疫苗和过期疫苗、失真空疫苗不能使用,疫苗自稀释后15℃以下4小时、15-25℃2小时、25℃以上1小时内用完。
3.注射时注意用具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有条件的养猪场实施免疫时,应尽量避免一个针头多次使用。
4.每头猪注射疫苗时要到位,不能少注漏注。滴鼻接种时操作一定要细心,疫苗稀释时准确掌握稀释液用量,增加滴鼻后疫苗停留时间。
5.防止其他药物对疫苗接种的干扰和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在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3天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2种病毒性活疫苗的使用要间隔7-10天,减少相互干扰。病毒性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同时分开使用。注射活菌疫苗前后5天严禁使用抗生素,2种细菌性活疫苗可同时使用。抗生素对细菌性灭活疫苗没有影响。
6.稀释疫苗时一定要按照疫苗使用说明的要求选用稀释液。
7.不能随便加大疫苗的用量,确需加大时要在兽医指导下进行。细菌性活疫苗,如猪肺疫活疫苗、链球菌活疫苗、猪丹毒活疫苗等虽然是弱毒疫苗,按规定剂量使用是安全的,但毕竟还是有部分毒力,在使用时应严格按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
8.个别猪只因个体差异,在注射油佐剂疫苗、需要牛血清培养的疫苗(如猪瘟疫苗)时,如注射疫苗后半小时左右开始出现呼吸急促、全身潮红或苍白等可疑过敏症状,一般要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解救。

1.把握疫苗使用时间
季节性是猪传染病流行的显著特点,想要有效预防该类传染病,准确把握猪用疫苗使用时间至关重要。以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为例,该病由脑炎病毒引起。一旦染上该类传染病,会造成怀孕母猪流产或者产出死胎,而公猪会患上睾丸炎。就该传染病来说,蚊子叮咬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而病毒会在蚊子体内不断繁殖,然后经虫卵传播,成为第二年感染猪的重要传染源。为了更好地预防该类传染病,需要在大量蚊虫活动之前的1~2月,给猪进行乙型脑炎疫苗接种,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避免成批猪只染上该类传染病。
2.严把疫苗质量,疫苗操作要规范
在检查猪用疫苗质量的时候,要仔细核对疫苗名称、有效期等,并检查猪用疫苗是否会因高温、低温等情况而失效,避免疫苗接种失败。还要严格按照不同类型疫苗的储存要求,仔细核对储存条件是否和说明书上要求的吻合,禁止使用那些没有批号、外观不正常、瓶塞松动等情况的疫苗,使用这类疫苗会引起安全隐患,影响猪的身体健康。在对猪进行疫苗接种的当天不能对猪舍进行消毒,也不能给猪服用抗菌类、抗病毒类药物。如果发现猪有生病症状,要及时确诊,生病期间不能给猪注射疫苗。在注射疫苗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消毒,逐头更换针头,同一注射器只能注射一种疫苗,不能把注射器吸出的疫苗重新注回瓶中。疫苗稀释后,要放置在阴凉的地方,并在两小时内用完,结合猪的情况,把握好疫苗用量。注射疫苗时要保持猪舍干净、通风。

在猪病防治中怎么使用抗生素药物?


自20世纪应用抗生素药物以来,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的发展与动物的健康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抗生素药物耐药性、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畜产品药物残留等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滥用抗生素药物而造成的。为此,就当前农村养猪户使用抗生素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抗生素药物在猪病防治中的正确使用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当前农村养猪户使用抗生素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药物

农村许多养猪户在猪病防治中滥用抗生素药物现象非常严重,有的把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当成万能兽药,只要猪只有病就使用;有的常年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金霉素及四环素等抗生素药物,长期饲喂;有的治疗猪高热病时,先后用药4d更换6种抗生素药物,结果治疗无效,死亡率增高。由于长期大量的使用这些广谱抗生素药物,能抑制机体内多处的敏感细菌,使机体正常菌群和真菌即乘机大量繁殖,导致诱发形成二重感染,使猪群出现腹泻、肠胀气、发热及肺炎等症状,并造成死亡。由此可见,滥用抗生素;不仅能诱发二重感染,而且造成细菌产生抗药性和药物残留,其后果非常严重。

1.2任意加大抗生素使用剂量

不少养猪户认为用药剂量越大,治疗效果就越好,因而用药时盲目加大用药剂量。不完全了解抗生素药物都有毒性反应,二重感染、过敏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等不良反应,缺乏用药的安全意识,随意性很大。比如有的养猪户常年使用青霉素,给保育仔猪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轻微发热时,一次肌注青霉素G剂量每头为640万IU(每瓶1g为160万IU),每日2次。由于大剂量使用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引发猪只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表现出意识障碍、呕吐、昏迷、呼吸困难、肌肉痉挛、抽搐等发作,造成不良后果。也有一些养猪户常年大剂量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壮观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由于这类抗生素药物能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和肾脏,造成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引起猪只呼吸麻痹而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3用药疗程不确实,导致疫病反复

许多养猪户为了节省药费,治疗时见病猪稍有好转就停止用药,结果造成病情复发,甚至转为慢性病,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兽医临床上治疗的一般疗程为3~5d,当病情基本控制后,还应继续用药2~3d,以巩固疗效,再停止用药。有的疫病的疗程由于动物感染的疾病和机体的状态不同,疗程亦有差异。比如猪传染病性胸膜肺炎、气喘病及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疗程较长,可达2~5周,如过早的停止用药,1周后疫病又可复发,不仅不能节省药费,而且会增大死亡率,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1.4药物配伍不合理

科学配伍使用抗生素药物,可起到增强药物疗效,降低成本,缩短疗程等作用。如兽药配伍使用不合理,将会导致饲养成本加大,引发药物中毒和过敏反应等,造成严重后果。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合用、磺胺类药物和增效剂联用等可增强药物的抗菌作用。如果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则会降低青霉素的治疗效果。磺胺类药物与维生素C联用,则会产生沉淀。许多养猪户,为了治疗方便、省事,实施治疗时常将多种抗生素不合理的混合注射,造成药物配伍禁忌。在兽医临床上,防治猪病时一般多限于2种抗生素药物联用(/),最多不宜超过3种,并不是抗生素药物联用种类越多,疗效就越高。据有关体外试验报告:2种抗生素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约60%~70%为无关作用,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因此,在临床上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时不要长期固定几种联合用药的方式,而要根据疫病发生的不同病情,随时调整联合用药方案,并尽可能缩短联合用药的治疗时间,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和药物治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

1.5盲目使用新兽药与进口兽药

少数厂家研发出一种新兽药上市后,销售时往往夸大新兽药的功效,将其说成能治百病,一针见效等等,误导养猪户使用。当一种新兽药上市后,要认真阅读其使用说明书,特别是要将其药物有效成份同过去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分析,不要盲目使用,切不可为新的药名所误导。

进口兽药有的疗效很好,有的效果一般,不要听其宣传,要看事实,其价格昂贵,不一定就比同类国产兽药好,切不可为进口二字所惑。

1.6对病猪未作出正确诊断,乱用药物治疗非常普遍

农村养猪户平时不重视药物预防,防疫观念淡薄,怕多花钱。一旦发生疫病,加上缺少诊断方法,在未作出正确诊断时就乱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往往造成治疗失败。比如一牧业小区有4户新买进的保育仔猪发生高热综合征,未作出正确诊断,就大量肌注降温、退热药和地塞米松加青霉素,第1天用药后病猪体温下降,停止用药后体温又上升,返复二次后,第3天开始死亡,在前后6d的时间内,更换8种不同的抗生素药物用于治疗均无效,结果病情加重,死亡增多,死亡率高达42%。当猪群发生疫病时,首先要立即诊断,找出原发病原与继发病原,再对症用药,标本兼治,才有可能避免因为使用抗生素药物不当而造成疫病治疗失败。

2抗生素药物在猪病防治中的正确使用

2.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农村养猪户在养猪生产中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忽视管理;对传染病方面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是十分有害的。在疫病防控中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科学管理,重视生物安全,有计划的实施疫苗免疫预防与药物预防,才能真正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提高其养猪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2.2要选购优质的抗生素药物用于防治

要想防治好猪只的疫病,首先就要选购好药品,这是关键性的一步。因此,选购抗生素药物时,一定要从国家批准生产的厂家购买,并认准其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书、质量标准、适应症、生产日期与保存期等。严禁购买假劣的无批准文号、无生产许可证、无生产厂家的三无抗生素,以免贻误疫病的防治,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对症下药

对疫病作出正确的诊断,这是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治的前提。有条件的猪场,最好是先分离病菌做药敏试验,然后结合病原和症状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用于防治。做到对症下药,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这样不仅可防止滥用抗生素的发生,还可减少药物的浪费,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2.4控制好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剂量(/yangzhujishu/)

各种抗生素药物都规定有治疗剂量、预防剂量和中毒剂量。因此,在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治时,一定要按照药物规定的剂量实施,严禁随意改变用药剂量。抗生素药物用量过大,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增大成本支出,而且会引起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造成猪只的死亡。比如加大青霉素的用量,可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引起动物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出现瘫痪症状。长期大量的使用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可在体内蓄积,引起动物中毒。头孢类药物、青霉素、四环素类及磺胺类药物超量使用可引起肾脏毒性。用药剂量不足,用药时间过长,不仅达不到防治效果,而且易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当前耐药菌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伤寒杆菌和绿脓杆菌为多。许多细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等药物耐菌率在不断增高,而且常诱发二重感染,应引起重视。针对细菌的耐药性,在临床上要做到: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选用抗生素药物,合理的联合用药,治疗2d无效立即更换药品,正确诊断疫病,确保药物的使用剂量和足够的疗程,饲料与饮水中不要长期添加抗生素,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与控制等。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就可预防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2.5掌握合理的疗程

用于治疗猪病的抗生素药物都有规定的疗程,治疗时一定要按药物规定的疗程实施。药物治疗的疗程不够,致使药物不能维持有效的抗菌浓度和作用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因为疗程过短,有的病原体只能暂时被抑制,并没有被杀灭;一旦停止用药,受到抑制的病原体会重新生长、繁殖,再一次出现病症,造成疫病复发,最终使药物治疗失败。比如磺胺类药物,首次治疗要用加倍剂量,然后在3~4d的疗程中要坚持使用维持剂量,否则,治疗效果不理想。疗程也不能过长,因为用药时间长,可能浪费药物,还会造成药物残留,影响公共卫生的安全。兽医临床上一般感染性疾病疗程为3~5d,临床症状消失后,还可考虑用药2~3d,以巩固疗效,防止疫病复发。慢性疾病疗程为10~15d,药物预防一般为7~14d。

2.6实施正确的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效果不一样。一般来说,全身感染以注射给药为好,肠道感染以口服给药为好,呼吸道感染以饮水给药为好,皮肤感染以涂抹给药为好。猪只以肌肉注射给药为好,饮水给药比拌料给药要好。但有的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和两性霉素等必须静脉注射给药,可减轻肌注刺激和口服吸收少的缺点。

2.7要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

在兽医临床上根据抗生素的特性与药理作用,针对疫病的特征与病原体的特点,在养猪科学合理的联合使用抗生素药物,可扩大抗菌谱,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对病原菌的杀灭效果,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以达到满意的防治效果。当临床上出现严重感染(如急性炎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等)和多种病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与出现耐药菌株感染时,可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药物,以减少用药剂量、降低药物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发挥多种抗生素药物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例如青霉素与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四环素、庆大霉素与四环素、磺胺类药物与增效剂等联合用药,对多数阳性菌和阴性菌、支原体和螺旋体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红霉素与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青霉索与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或头孢菌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与四环素类或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广谱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与环丙沙星等;磺胺甲噁唑(SM2)与三甲氧苄氨嘧啶(TMP)或二甲氧苄氨嘧啶(DVD)等联合使用,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等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多粘菌素B或E与四环素类药物或庆大霉素;青霉素或庆大霉素与四环素类药物;卡那霉素与环丙沙星等药物联合使用,对绿脓杆菌的杀灭作用加强。

如果抗生素药物联合使用不科学、不合理,则不仅不能提高防治效果,反而会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延误患病动物的病情,引发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出现二重感染。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与替米考星、罗红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药物联合使用,会降低其疗效。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及螺旋霉素等)与林可霉素、链霉素联合使用,会降低其疗效;与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氨茶碱联合使用,则会使毒性增强,引起不良反应。喹诺酮类与四环素类、呋喃类、罗红霉素联合使用,会使疗效降低;磺胺类药物与头孢类药物联合使用,会使疗效降低;与氟苯尼考、罗红霉素联合使用,则使毒性增强。

2.8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兽用抗生素药物的休药期

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和《兽药管理条例》等,规定了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休药期。目的是防止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残留,确保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以免影响公共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在动物体内产生药物残留,对人体有危害作用。如青霉素、卡那霉素、喹诺酮类及磺胺类药物可引起过敏性休克;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及磺胺类药物可引起皮疹。药物残留,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呋喃类药物、御制剂、四环素类、卡那霉素、苯丙咪唑及磺胺二甲嘧啶等有致癌作用;氯霉素、磺胺类、呋喃类、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及链霉素等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孕妇食用含有过多的苯丙咪唑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后,可引起胎儿畸形,出生脚短和兔唇等。因此,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治猪病时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抗生素药物的休药期,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肉,保障公共卫生的安全。常用抗生素药物的休药期主要的有:青霉素类药物猪的休药期为6~28d;氨基糖苷类药物为7~40d,四环素类药物为28d;氯霉素类药物为30d;大环丙酯类药物为7~14d,林可胺类药物为7d;喹诺酮类药物为10~25d,多肽类抗生素为7d;磺胺类药物为7~28d;抗寄生虫药物为14~28d。

兽医在猪病诊断治疗中的用药问题探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生猪出栏量、存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重大疫病的防治问题凸显,如病原的多重感染、旧病流行不断,新病逐渐增多,疫病呈非典型化、毒株变异而出现非典型疫病、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日益增大等新现象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技术推广手段落后是阻碍生猪疾病防治技术普及的主要原因。高效、低毒、无副作用和无耐药性的中兽医学疾病防治技术是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今天介绍的的是:兽医在猪病诊断治疗中的用药问题探讨。一起来了解一下!

1、引言

兽药的滥用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资金,还使生猪养殖遭受打击,更令人担心的是耐药性几乎达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严重危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构成潜在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和环境隐患。笔者结合多年一线工作实践经验,查阅大量资料,旨在倡导“科学用药、规范用药、安全用药”,希望对基层兽医同行在猪病诊疗过程中有所帮助。

2、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2..1正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先决条件

一旦发生疾病,必须对病因、病原、病理过程、临床、剖检及结合实验室检验等进行深入了解后,正确、合理用药,以免延误病情、丧失救治最佳机会等。

2..2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通过“望、闻、问、切”临床详尽检查来诊断,结合尸体解剖、病理变化、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就可预测和初步诊断属于普通病(内、外科,寄生虫)还是传染病、属于哪个系统。如果怀疑传染病还要结合实验室进一步确诊属于细菌还是病毒病,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2..3用药要对症

要按照药物的适应症选药,做到对症下药,选用高效、安全、方便、廉价的药物制剂,切勿超范围、超剂量、无停药期、不注意配伍禁忌和滥用抗生素。药物联合应用时应利用药物协同作用。

2..4根据抗菌活性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临床上把抗菌药物分为杀菌药、抑菌药两大类。

杀菌药是指具有杀灭病原菌作用的药物,如青霉素类等;抑菌药是指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类等。对危机病例宜选用杀菌药物,而不选用抑菌药物。

2..5根据抗菌谱和适应症选用抗菌药物

在病原菌确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窄谱抗生素或抗菌药。如病因不明、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可选择广谱抗菌药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前做药敏试验。

2..6根据药物动力学选药

防治消化道感染时选用肠道不易吸收或难吸收的抗菌药,使药物在消化道有较高的浓度,如庆大霉素、吡哌酸(PPA)等采用口服给药;泌尿系统感染时,应选用原形从尿液排出的抗菌药,如青霉素类等,采用肌注方式;呼吸道感染宜选用肺组织有选择性分布的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等。

3、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

不同的给药途径决定药物吸收速度、血药浓度和疗效。根据病情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来确定适宜的给药方法。

药效发挥速度是静注肌注皮下注射口服。对于危机病例宜静注,肠道感染或寄生虫宜口服,严重消化道感染并发败血症、菌血症应内服并配合注射给药。混饲混水饮水给药注意浓度和均匀度;皮肤给药防治疥螨与体外寄生虫;黏膜给药、直肠给药更应注意药物浓度。

4、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和次数

4.1药物剂量

药物剂量是指一次给药的数量,是决定药效的关键因素。临床上使用的剂量称为治疗量,是产生明显疗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量。一般剂量和疗效呈正相关关系,但不能盲目加大剂量。最大治疗量称为极量,加大剂量引起中毒叫中毒量,超过极量可致死称为致死量。首次用量加倍是突击量,以后按照常规治疗量。

一般用药剂量:假如口服剂量为1,则肌注、皮下注射为1/2,静注为1/3。15kg犬与人剂量相同,50kg猪与2倍成人剂量相同,25-30kg猪与一个成人用药剂量相当。

4.2药物剂量的换算

如药物剂量标明千克用药量则按照体重认真计算,如仅标明猪用量,则是指50kg标准体重用量,用前除以50,可换算出每千克体重用量。

4.3剂量必须准确

用药剂量准确,是达到预期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前提。用药剂量分为法定剂量和临床经验剂量。

法定剂量时根据官方《兽药使用指南》中记载,临床兽医常用的剂量为经验剂量,后者一般要以前者为依据灵活掌握,虽可临床发挥,但要以安全有效为“度”。

临床用药必须严格掌握剂量范围,用药量应准确。对有毒副作用、安全范围小、剂量要求严格的药物如痢菌净、激素类、三氮脒、疫苗与血清,尤其是毒药(阿托品,亚硒酸钠)、剧毒药(安钠咖、肾上腺素)严格按照法定的用法、用量使用,用前要按照体重认真计算。

4.4去伪存真,查看药物有效成分

目前药物的商品名繁杂众多,用时一定要看清有效成分,避免超量中毒发生。

4.5严格用药时间间隔和给药次数

每天给药2-3次,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清除速率,尤其是抗菌药物要求血液浓度高于最小抑菌浓度。抗菌药物有时间依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和浓度依赖(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两大类。

对于时间依赖药物,药物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的时间是维持药效的关键因素。如青霉素注射后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6-8h,因此必须每天注射2-3次;对于时间依赖型药物,使血药浓度/最小抑菌浓度维持8-10倍,可达到最大杀菌效率,可采取每日注射一次的方法。

5、按疗程给药

有些疾病经单次、短期给药便可恢复、治愈,但多数疾病必须反复多次给药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称为疗程。一般解热镇痛、利尿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再对因治疗。对于细菌性传染病,一定要有足够的疗程,直至症状消失后1-2天,否则会导致疾病复发或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一般感染性疾病,杀菌药3-4天为1个疗程,最短2-3天。磺胺类抑菌药5-6天1个疗程,最短3-5天,最长不超7天。

连续3天正规用药无效方可换药,这是换药原则。

对于急性感染如果连续5天临床疗效欠佳,可考虑适当加大剂量或换药。呼吸系统疾病、败血症,用药最短疗程5-7天。对危及生命的感染,疗程1-2周或5-7天,休药1-2天后继续治疗。

6、正确处理对因、对症治疗

遵循中医理论:“治病必求其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6.1对因治疗

对因治疗指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的治疗,即治本,当选择使用消除病因的药物。如常见的喘气病,病因是支原体感染,故选用支原净、泰乐菌素、恩诺沙星、林肯霉素等敏感药物,达到杀灭病原的目的。

对因治疗,用药量要足,首次加倍,疗程要够(3-5天),疗程不足易引起复发、诱发耐药性。

6.2对症治疗

针对高热、心跳骤停、呼吸衰竭、脱水、休克、惊厥等症状进行治疗,中医称“治标”,则首选解热镇痛、强心利尿、解痉平喘、止血、镇静、止泻、防止酸中毒、调节电解质平衡等维持生命机能的药物对症治疗,为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一旦症状缓解,则转向对因治疗。

6.3标本兼治

有些情况下,要对因、对症治疗相结合进行。如急性肺炎、严重的呼吸困难、高热(41.5℃)会影响动物的抵抗力,加重病情,甚至死亡,则应对症、对因相结合治疗。

7、掌握好妊娠母猪禁用的药物

禁用直接收缩、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药物(如缩宫素、硫酸镁)、抑胆碱药(氨甲酰胆碱)、敌百虫等剧毒药、氟苯尼考胎毒性药物、可引起流产中毒死亡(病毒唑、血虫净)药物、行气破滞(桃仁、红花、鸟头);云南白药也应慎用;伊维菌素不能超大剂量使用。

机电在猪舍建设中的应用


养猪设备是猪场生产的硬件,它不仅有利于猪群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善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现代化养猪生产的重要条件。

1猪舍要求

养猪的主要硬件是猪舍,主要包括采光系统、粪便处理系统、通风系统、饮水系统、保温系统。它应该应用先进的设备,因为硬件不合格,软件运行就困难重重。只有建设了合理的猪舍,则优良品种、免疫保健、饲料营养、饲养管理才会发挥最大的效益。

1.1采光系统

对于自然光的采光,猪舍建设应该座北朝南(如果使用发酵床养猪则需要这样),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的光照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是窗户尽可能大,如果是母猪 (种猪)舍,则窗户一定要大,尽量的大。尽可能的使用自然光,以减少电能的消耗。当然,我们还需要安装照明灯,作为当自然光不符合要求时的补充照明。

1.2粪便处理系统

如果使用发酵床养猪,无需对粪便进行过多的处理,但对于一些不喜拱的猪,应将粪便掩埋在垫料下,同时定期对垫料进行翻倒掩埋,这就需要人力或机器进行翻倒掩埋。如果不使用发酵床养猪,则需要用水进行冲洗圈舍,则需要安装水泵。

1.3通风系统

春天秋天,通风量小,夏天注意降温防蚊,冬天保温的同时要通风,如果氨气味比较大就要适当通风。如果一个舍存栏猪多,不通风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解决方法就是舍上方凿一个通气孔,或在舍的一端安装排风扇。通风比保温重要。

1.4饮水系统

小猪和成年猪对饮水器高度的要求不一样,如果饮水器只有一个高度,那么会导致猪喝水困难导致采食下降或减少。另外要保持供水水压,如果不够会导致饮水不足,水压主要靠水塔的高度决定。

1.5保温系统
猪舍和保育舍可以用火炉、暖气、暖风炉、地炕。需要注意的是母猪(种猪)舍的温度不能太高,控制在20。左右。如果地炕面积不合理会导致母猪采食下降,影响泌乳。仔猪用电热板、红外线灯。保育舍的温度也很重要。

2机电应用
2.1能源供给

能源可采用220 V、50 Hz市电,这个能源很成熟,比较稳定,可有效提供猪舍所需能量消耗。在光能或风能等其他能量比较丰富的地方,还可以使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或风能发电机等设备发电,再经过逆变,转变成220 V、50 Hz的交流电,再并入电网,电丰富时不但可以自用,还可卖一部分电给电厂。如使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宜将其放置在屋顶,一方面可有效利用太阳能,另一方面可隔热,防止夏季猪舍太热,给猪舍降温时不需要消耗过多的能量。

2.2饲喂设备

猪场饲料的贮存、输送和喂饲,不仅花费大量的劳力,而且对饲料的充分利用、清洁卫生都有很大影响。如果将加工好的全价配合饲料,送入饲料塔中,然后螺旋输送机根据程序设定或人工操作的要求,将饲料输入到猪舍内的自动落料饲槽内进行饲喂,通过传感器检测有无猪和料槽里的料的量来决定此出料口阀门开闭,以便投放适量的料。在冬天,饲料进入饲槽之前要有预热设备,夏天,则需要及时清理多余饲料以及用水清洗,以防饲料变质而影响猪的健康。

2.3环境控制设备

我们还需要为猪群创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通风换气等环境控制设备,主要有供热保温、通风降温、环境监测、全气候环境控制以及可直观体现的触摸屏等设备。

2.3.1增温增湿
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可使用经济的供暖增湿设备,但这应宜装有传感器,根据设定的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将温度、湿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2.3.2通风降温

为了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降低舍内的温度和控制舍内的湿度,必须使用通风降温设备。程序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传回来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控制通风降温设备按照程序要求进行降温、增减湿的工作。

2.3.3触摸屏

触摸屏可实时监控各猪舍里的情况,如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的情况、某料槽有无猪在进食以及有无剩余饲料等,并可将自动模式切换到人工操作模式,对某个猪舍或某个饲槽进行手动操作等。

2.4饮水设备

考虑到同一时间猪的体格不同以及猪在成长过程中体格的变化,为了使它们能毫无困难舒畅地喝水,自动饮水器的高度因随猪做自动调整。这可由传感器来感知猪自动开闭阀门,并根据猪的高度来自动调整自动饮水器的高度。也可由触摸屏来调整某自动饮水器的高度。

2.5监控设备

可由监控设备来监控猪舍,掌握猪的情况,可及时处理一些猪的突发事件,并可避免人员过多走动而对猪产生的不良影响。

3结语

机电设备在猪舍中的应用,虽然前期投入较多,但作为长期效益还是很经济的,因为自动化的应用使养殖更省水、省料、省劳力,并减少了人对猪的干扰,提高了猪的抵抗力、提高了猪肉品质,减少了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采用发酵床养猪,粪便可经生物发酵做成固体有机肥料,可用于有机农业,实现粪污零排放。

冬春季猪舍通风消毒应注意的问题


冬春季气温较低,不少养猪户往往只注意猪舍的保温而忽视舍内的通风换气,从而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大量积聚,导致生猪患病。所以在冬春季养猪,通风和消毒工作不能忽视。因为这个阶段圈舍需要增温保暖而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会使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都大大增加。这些有害物质会导致体呼吸系统的刺激性伤害和免疫力下降,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机会,也会使已有的疾病症状加重而难以治愈。此外,舍内空气过于干燥,飘浮在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吸附到机体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容易造成微生物、病菌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生猪罹患多种疾病,所以圈舍适时通风和消毒很重要。

冬春季养猪圈舍通风消毒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适时通风 在中午温度相对较高时,将窗户开一个小缝隙通风1小时。据调查,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飞沫可飘浮30多个小时。如果常开门窗换气,则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光线,可使多种病毒、病菌难以滋生与繁殖。

定期消毒 定期对舍内进行消毒,可促使生猪健壮生长。消毒药物要轮换使用,用量要根据说明而定,不要擅自加大剂量。消毒前一定要彻底清扫,圈舍消毒时要使地面像下了一层毛毛雨一样,不能太湿(猪容易腹泻)也不能太干(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每个角落都要消毒到位。消毒时要让喷头在猪的上方使药液慢慢落下,不要对着猪体消毒。

预防结冰 冬春季结冰可能未完全融化,舍外的消毒显得很困难,特别是在进入场区和猪舍通道设立的消毒池。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消毒液中撒一些盐,这样既融冰也防止二次结冰了。另外还要注意勤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防止药物过期致使药效降低或失效。

计算机在猪场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集约化、工厂化猪场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经营管理逐步完善,猪群不断增加。每个猪场每天有许多数据需要记录处理、分析,因而需要有先进、高效的数据管理与处理系统。微型计算机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目前不少大型种猪场已用它来处理数据,分析猪群。

微型计算机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最早应用于最低成本饲料配方的计算。微型计算机应用于猪场生产辅助管理系统,并能发挥效益的,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基础准备、应用调试、正式启用等阶段,一些大型猪场现已掌握了这一技术,杭州市种猪试验场、辽宁马三家机械化猪场和广东塘厦猪场等均是较好的例子。

计算机应用的范围
计算机在约化猪场中的应用范围,主要可以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1.在饲料配方设计中的应用饲料生产是集约化养猪场生产中重要组成部分,饲料费开支约占生产成本的70%以上,是决定养猪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在配制饲料时,必须根据原料的品种、价格、各类猪群的营养需要来进行配制。在猪的营养需要中,有能量、粗蛋白质钙、磷、赖氨酸蛋氨酸等十多项指标。计算最低成本又要符合家畜、家禽营养需要的饲料配方。

目前国内有如下几种计算机算法:
单目标线性规划算法及其优化软件、多目标规划及其优化软件、模糊线性规划算法及其优化软件、随机概率算法及其优化软件及一专家系统优化配方软件。
计算机在养猪业中真正的强大作用,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化的配方软件系统对于提高饲料配方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多用线性规划的力一法,全部计算工作交由计算机完成。目前已有多种软件,较先进的软件已可在Windows95或98下运行,并用Excel作为数据库,容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但需要586以上微机。
进行无纸化的记录,及时进行生产统计分析与育种分析集约化猪场有较大的猪群,每天有很多记录。如何及时分析这些结果,随时了解公猪或母猪的优劣,必须通过电脑进行分析。
进行生产管理每天将母猪配种生产的情况输人电脑,可以了解每周、每月的产仔断奶,母猪妊娠空怀和饲养员承包任务完成情况等。
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开发猪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着手研究,现在出现了一些成熟的、商品化的软件,如猪育种生产微机系统(SBF)、金牧猪场综合管理软件、工厂化猪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工厂化猪场的生产管理软件一般包括:种猪档案和生长猪资料等各类数据库,处理生产数据.记录猪生长、肥育、配种、销售、死残淘汰等变动情况;动态管理和自动更新各类数据库,根据生产需要,对已建立的数据库和所搜集到的生产数据资料综合管理、有效加工、分析统计;对生产流程进行仿真、监督和控制,随时向有关人员报告实际生产情况,处理、生成打印各类报表,疾病情况与疾病专家系统;经济核算与经营管理专家系统;环境自动控制系统。

沼气地板供暖技术在仔猪舍中的应用


猪是恒温动物,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在仔猪的培育过程中,环境温度控制的好坏是决定仔猪成活率高低的重要因素。目前较常见的做法是采用红外线保温灯加温,该方法虽然操作方便,也起到了一定的增温效果,但存在着能耗大、加热效率低、可调性差、运行成本高等诸多问题。目前,地热辐射采暖在民用建筑中逐步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猪舍等畜舍建筑中因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应用较少,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研究。地板加温在国外有应用,效果不错,一般以水暖地板为主,也有一些电热板形式,但由于耗能太大、成本过高等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产生的大量再生清洁能源(沼气)作为热源的仔猪舍地板辐射供暖技术。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材料

SGJ双层高效节能茶水炉(400 kg,上海奉贤青村炉具厂),高效火箭炮沼气燃烧器(9头、6 头,义乌市火神沼气用具有限公司),直喷式自动燃烧器(沈阳元天燃烧气厂),红外线灯(250 W,伍思燃具有限公司),沼气流量计(G6浙江省永康市新龙仪表有限公司)。

1.2处理设计
1.2.1 风量对沼气燃烧效率的影响

试验在海宁市宏欣生猪养殖场进行。试验用 SGJ双层高效节能茶水炉,燃烧器采用高效火箭炮沼气燃烧器(9头)。设100%风量、50%风量和 10%风量等3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 2010年1 1月2628日,在自然气温条件下,测定各处理水温由50℃升至70℃所需的时间、耗气量和升温速度等数据,并计算其燃烧效率。耗气量采用新龙G6流量计测定。

1.2.2 沼气燃烧器的筛选

试验在海宁市宏欣生猪养殖场进行。试验设4 种沼气燃烧器处理,直喷式自动(手动)燃烧器,高效火箭炮沼气燃烧器(9头),高效火箭炮沼气燃烧器(6头)和高效火箭炮沼气燃烧器(9头+ 6头)。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试验时间2010 年12月2025 Et。分别记录各处理将茶水炉水温从50℃升到70℃所需的时间、耗气量。各处理在猪舍地表和离地高度1.5 m处均设5个点,测定每天的地表温度和空气温度。

1.2.3 不同加温方式对仔猪生长和饲养成本的影响

试验分别在海宁润欣生猪养殖场、海宁宏欣生猪养殖场和海宁裕盛畜牧专业合作社进行,均设灯暖、沼气、煤3种加热方法处理。试验分别在2010 年12月至2011年2月、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和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分3次进行。每处理参试仔猪50头,开始试验时仔猪重约6.5 kg。调查仔猪生长情况。考查仔猪平均El进食量、平均Et生长速度、料肉比、存活率、发病率等数据。各处理在猪舍地表和离地高度1.5 m处均设5 个点,测定每天的地表温度和空气温度。记录试验阶段灯暖处理的每Et耗电量、每期灯泡折损情况;沼气和煤处理记录在相同气温、水量和水初始温度条件下,将锅炉内的水由初始温度加温到70℃,各自的升温速度和燃料耗量;锅炉温度稳定后,每24 h记录维持锅炉水温所需要的煤和沼气量;比较灯暖、沼气、煤各处理所需要的每日维护成本。

2结果与分析
2.1 风量调节对沼气燃烧效率的影响

由表1可见,当烟道逐渐闭合时,通风道面积由200 cm2降到20 cm2,400 kg水从50℃加热至70℃,沼气耗量从3.50 m3下降到2.17 m3,加热所需时间从78 min减少到53 min,燃烧效率从5.7l oC-m。3提高到9.21℃m一。从变化趋势来看,烟道风量与耗气量、升温速度、燃烧效率均显负相关。方差分析表明,3种不同风量对燃烧效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性差异。燃烧效率以烟道截面积为20 em2(开10%)为最优。

2.2不同沼气燃烧器对仔猪舍加温效果的影响

由表2可知,利用9头+6头的高效火箭炮沼气燃烧器,每小时耗气量3.01 m3,升温速度 0.59℃min~,升温效率11.73 度m3,可维持仔猪舍地面温度31℃左右,空气温度29℃左右,夏欢等。研究发现21日龄断奶仔猪进入仔猪棚时,在28~30℃高温环境下饲养,生长性能明显好于2325℃,因此9头+6头的高效火箭炮沼气燃烧器适用于刚断奶仔猪舍加温;1周后仔猪对环境温度要求降低,可利用9个头的高效火箭炮沼气燃烧器,每小时耗气量2.46 m3,升温速度 0.38℃min,升温效率9.21℃m3,可维持仔猪舍地面温度28℃左右,空气温度25℃左右;而利用直喷式自动(手动)燃烧器每小时耗气量在2.11 m3,升温速度0.14℃min,升温效率 3.79℃m3,可维持仔猪舍地面温度20℃左右,空气温度18℃左右,此种燃烧器热量流失较多,升温效果差,不宜采用。

2.3 不同加温方式对仔猪生长及成本的影响
2.3.1仔猪生长

由表3可知,沼气加温和红外线保暖灯加温相比,可将灯暖50 d的保育栏期缩短至44 d,根据仔猪食用的饲料量比较,沼气加温每头仔猪保育栏期需饲料23.45 kg,比灯暖加温少食饲料1.8 kg,相当于每头仔猪在加温期间可减少饲料成本12.3元,以出栏仔猪4 150头计,共可节约饲料成本5.1万元。

由表4可见,在保育栏期仔猪存活率可由一般红外线灯暖的92.2%提高到沼气加温的95.6%,提高3.4个百分点,仔猪发病率可由红外线灯暖的 9.3%下降到6.1%,按每头仔猪出栏时300元,仔猪出栏数4 150头计,可降低仔猪死亡成本4.2 万元;沼气加温与煤加温相比,两者的加温效果差异不显著。

2.3.2饲养成本

在室外温度低于10℃时,对1 800 m2仔猪舍进行加温。为计算方便,全年加温时间从当年12 月至次年2月以90 d计,每日加温时间设定24 h,共出栏仔猪2批,共计4 150头,1 800 m2的猪舍加温,需茶水炉4只,或红外线加热灯106只(出栏一批猪所需保暖灯),考虑灯泡折损率80%左右,实际出栏2批猪需购买灯泡190只。结果表明,在仔猪加温饲养期间,沼气炉加温消耗量 60 m3d~台~,和燃煤炉相比,因沼气为自产自销,且管理方便,加温成本可忽略不计。燃煤炉消耗量169.5 kgd~台~,费用7.32万元,人力成本0.45万元,需加温成本7.77万元,同时沼气燃烧后释放的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燃煤炉改造成沼气炉后,按照1 t标煤燃烧释放二氧化硫 8.5 kg,氮氧化合物7.4 kg计算,一年加温期内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16 kg,氮氧化合物449 kg,可大大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红外线灯加温消耗量 6 kWhd~只一,费用4.16万元,损耗灯泡 0.06万元,计4.22万元。沼气加温与红外线灯加温相比,可节约加温成本4.22万元,加上加温期间还可节约饲料成本5.1万元,降低仔猪死亡成本 4.2万元,共计可节约成本13.52万元。

3小结与讨论

在仔猪生活的区域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可有效改善仔猪的生活条件并提高生产性能,不适宜的环境温度直接导致猪的生长受阻,增加疾病发生和死亡率,从而导致养猪生产效率下降一。1 0|。由本试验可知,猪舍气温条件直接影响仔猪生产力的高低,沼气地板供暖与红外线灯暖相比仔猪保育栏期可缩短6 d,每头仔猪可减少饲料成本12.3元;仔猪发病率下降3.2百分点,存活率提高3.4百分点。黄伟杰等⋯1证明,在红外线保温灯的作用下, 7日龄仔猪的体重显著高于未加红外线保温灯的仔猪,平均死亡率降低了1.96%,在国内外猪场中应用极为广泛,但此加温法存在沾水易爆,破损率高的缺点,而且使用时也要注意防止仔猪咬到电线。而本研究采用的沼气加温技术解决了目前在猪舍加温和保温技术领域,地下供暖保温方式中普遍存在的能耗大、维修保养不方便、可调性差、运行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但目前还未见将沼气应用到热水管地下加温的报道。沼气热水管地下加温将仔猪活动的地面及其附近区域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加温速度均匀,供热均匀,可使猪舍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可解决煤炭加温时因为人工加煤不匀造成的温度波动问题;可保持仔猪舍地面干燥,并且温度保持较长的时间,可有效地提高仔猪的存活率,降低发病率,提高饲料转化率,对提高仔猪的生产效益十分明显。

沼气在规模养殖场仔猪舍加温中的应用,以沼气加温技术为核心,为在规模养殖场充分利用再生清洁新能源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同时在技术上创新,改进了市面上一般的燃煤茶水炉,通过炉门和烟道的改装,成为了燃煤、沼气两用炉,并将沼气作为仔猪舍地面加温的燃料,解决了地热辐射中存在的能耗大,成本过高等难题。与燃煤炉加温、红外线灯加温相比,沼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可节约煤炭资源,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减轻空气污染,环保性能好。

猪初乳在养猪生产中的用途


母猪产后3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猪初乳,民间叫胶奶,以后分泌的乳汁则称为常乳。初乳与常乳的成分是不同的,初乳中蛋白质、乳脂、乳糖、维生素(A、E、D)、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常乳高出几倍,尤其是初乳含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及生长因子,对初生仔猪接受被动免疫、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起着关键作用。

1.增强仔猪的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猪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能与病原微生物及毒素等抗原结合,促进哺乳动物新生幼仔自身免疫系统发育成熟,保护其免受病原侵袭。同时初乳中所含的胆碱、磷脂、脑肽等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试验表明,在正常饲养管理的情况下,仔猪1~2日龄每天上、下午分别腿部皮下注射初乳5~8毫升,7~8日龄每天上、下午再分别颈侧耳后皮下注射初乳10~15毫升,对出生至断奶阶段的仔猪育成率和增重均有良好的促进效果。仔猪注射初乳后,表现精神好、吮乳力强、开食早、吃料多、增重快。

2.抗炎杀菌,促进母猪发情

①猪初乳中的免疫因子能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生长,明显改善肠胃机能,对防治仔猪白痢病有显著疗效。每头健康仔猪腿部皮下注射1毫升,每天1次,连用2~3天,可预防白痢病的发生;对已患病的仔猪第一次注射初乳2~3毫升,隔24小时重复注射1次,如不愈,可再注射1~2次。

②猪初乳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雌激素和少量孕酮,二者协同作用可增加泌乳量和促使母猪发情。对泌乳期缺乳的母猪,每次颈部皮下注射初乳5~10毫升,每天1次,连用2~3次,可有效改善泌乳状况;对乏情母猪,可颈部皮下注射初乳10毫升,受胎率可达80%以上。

(作者联系地址:辽宁省丹东市畜牧兽医局邮编:1180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360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