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生活习性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相关阅读

蜈蚣的生活习性 蜈蚣养殖问答第一集


第一集

主持人:早上好,听众朋友们!欢迎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我是田园。近期由于饲料价格上涨,特色养殖被农民朋友所关注。其中蜈蚣具有祛风、镇惊、抗癌、解毒散结,通络止疼等功效被人们所关注,人工养殖蜈蚣呢,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获利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门路,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一话题,我们特地请到了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请他就当前蜈蚣的养殖技术问题给大家做个详细的介绍,以满足大家在特种养殖方面的需要。现在王老师已经来到了演播室,王老师您好!

专家: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1.主持人:王老师,今天请您来就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蜈蚣的养殖技术,希望能给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专家:蜈蚣是一种毒性很大的动物,软软的、长长的,有很多腿,在我国传统说法中,蜈蚣和蝎子、蛇、壁虎、蟾蜍属于毒性最大的五种动物。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喜欢蜈蚣,大家对其习性也并不熟悉。

2.主持人:是,大家都知道蜈蚣又叫百足之虫,看上去就让人觉得不舒服。但也应该知道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专家:是的,经过炮制的蜈蚣性辛味温,有毒,归肝经。其功效是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常用于治疗乙性脑炎、阳痿、百日咳、头痛、癫痫、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风湿、破伤风、湿疹、皮肤病、疮毒等。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在今天的时间里,我们为大家介绍蜈蚣的养殖技术,做客我们节目的是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老师。刚才王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蜈蚣的药用价值,我们了解到蜈蚣的药用价值确实是很高的。王老师,为什么野生蜈蚣现在变的越来越少了呢?

专家:一是人们无节制的滥捕,并且捕获时不分大小,导致其资源枯竭;二是环境改变,全球升温,地表变干燥了,湿地大面积减少,蜈蚣的生存环境受到挤压;三是化学品使用量增大,如化肥、农药,破坏了蜈蚣的生存环境。所以野生的蜈蚣越来越少了。

4.主持人:现在很多人想饲养蜈蚣,那市场前景是怎样的呢?

专家:近几年需求量很大,蜈蚣的销售是按照个数来计算的,一般成年蜈蚣每个一块多,品质好、个体大的可以买到三元左右,而成本比较低,养殖风险也不大,所以养殖的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5.主持人:王老师,很多人想饲养蜈蚣,所以就特别关心蜈蚣好不好养?请您来介绍一下。

专家:蜈蚣比较好饲养。一是占地不大,随处都可以;二是饲养房舍、用具比较简单,饲料经济,投入比较小,可多投也可以少投入;三是疾病少,基本上没有大的疾病;第四养殖技术比较简单,很容易掌握,养殖蜈蚣对环境还没有污染。

6.主持人:王老师,下面请您介绍一下蜈蚣的生活习性吧?

专家:蜈蚣共有七个方面的生活习性。影响蜈蚣的最大因素之一是温度,因为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生命活动与温度息息相关。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5℃~32℃,当温度为11℃~15℃时,蜈蚣的觅食减少,停止交配、产卵。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蜈蚣则停止一切活动,钻入松土中(或窝土中),蜷缩一团,进入冬眠;当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时,蜈蚣会被冻死。可是当温度升到33℃~35℃时,由于体内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动都暂停下来。如果温度升到36℃以上时,体内失水太多,则使身体干枯而死亡。每年春天惊蛰后,蜈蚣复苏。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蜈蚣也逐渐转移到凉爽的阴坡或者较高的场所活动。晚秋季节,又迁至向阳山坡或者温暖处准备越冬。

第二个就是湿度,蜈蚣生活发育最适合的空气湿度是60%~70%,饲养土的湿度为10%~20%;一般饲养土夏季湿度最佳为22%~25%,冬季为8%~15%,春秋季节20%左右。

7.主持人:听了王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2℃,最适合的空气湿度是60%~70%,那王老师,蜈蚣的第三个生活习性是什么呢?

专家:第三就是食性。蜈蚣虽然个体不大,但是也是肉食性的动物,蜈蚣性情凶猛,喜欢捕食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卵,如蟋蟀、蜘蛛、蚯蚓、蜗牛、蝗虫、金龟子、稻苞虫及各种蝇、蜂类的蛹和卵。在虫类较少的季节,也吃西瓜、黄瓜、苹果等多汁瓜果类以及青嫩的青草、蔬菜等。人工饲养时,常常喂给蜈蚣动物下脚料。

蜈蚣捕食前,会先摆动其灵敏的触角,进行探索和寻觅,因为蜈蚣的视觉和听觉很差,稍远一点就看不清楚了,而是感知震动。一旦发现猎物,会迅猛地扑上去,迅速用其毒牙钳住猎物,注入毒液,并用其前部的几个步足环抱猎物,使其动弹不得,等到猎物被毒液麻痹失去抵抗力后,蜈蚣就选择猎物身体松软的部位,用其大鄂撕咬猎物,并慢慢吃掉。由于蜈蚣性情凶猛,所以在蜈蚣产卵时以及孵化时,不要给其投喂食物,以防止蜈蚣将食物和卵一起吃掉。蜈蚣有饮水的习性,人工饲养蜈蚣时需供给清洁的饮水,可把饮水装在浅盘中,让其自由饮水,也可以将水喷洒到养殖场的网状的装饰物上,任凭蜈蚣饮用。

蜈蚣的食量很大,可以达到其体重的1/5~3/5。

8.主持人:好,王老师刚才介绍了蜈蚣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以及它的食性,那蜈蚣还有哪些生活习性需要养殖户朋友们了解的?

专家:还有,就是第四,蜈蚣喜欢群居。蜈蚣虽然也有嗜杀同类的习惯,但是蜈蚣喜欢大小群居,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斗殴而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时,老的蜈蚣会自动走开,另外寻找栖息地。所以养殖时不用大小分开饲养,管理起来也就比较省事了。

第五是蜈蚣胆小怕惊:稍微受到惊吓,就会停止摄食,舍窝亡命逃走,或蜷缩不动,正在产卵的雌蜈蚣则会立即停止产卵,而孵卵的蜈蚣受惊后则一反常态会把卵吃掉。

第六是蜕皮。蜈蚣身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它的身体就是靠着外骨骼来支撑的。可是几丁质的外骨骼是不会生长的,所以过一段时间蜈蚣就要蜕掉一次皮,每蜕皮一次就会长长一次。蜕皮时先蜕头部,最后是尾部,一般每4~5分钟蜕皮一节,全部蜕皮完毕需要2~3个小时。蜈蚣一生需要蜕皮11次,这时才长成为成年蜈蚣。

在蜕皮时,一定要保持安静,受到惊动会增加蜕皮时间,影响生长,并注意不要受到蚂蚁等天敌的攻击。

第七,蚣蚣喜欢阴暗潮湿,但是又害怕明水。野生的蜈蚣大多生活在山坡、田野、路旁的缝隙或者杂草丛生的地方,因为其钻缝隙的能力很强,所以在管理上注意,防止其逃跑。

再者,蜈蚣畏光。也就是怕光。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觅食、交配。晚上8~12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时间,一般到凌晨4时前陆续回窝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阴雨天或者六级以上的大风天气,蜈蚣也不再出窝活动。

9.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大家介绍蜈蚣的养殖技术,做客我们节目的是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老师。刚才王老师介绍了蜈蚣的七点生活习性,分别是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还有它的食性、群居、胆小怕惊、蜕皮、喜欢阴暗潮湿、畏光这些习性。王老师,我们了解了蜈蚣具有这些习性,那农民朋友具体怎么样养殖它呢?

专家:蜈蚣的养殖地点选择应该是安静、清洁。远离公路、铁路等繁华地段,远离农药厂、化工厂等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地。要求有水有电就可以了。在养殖形式上,分为常温饲养、加温养殖和交叉养殖三种。

10.主持人:那就先介绍一下常温养殖吧?

专家:常温养殖就是自然养殖,也就是养殖的温度随着四季自然变化而变化。常温养殖时,蜈蚣的生长分为冬眠期、复苏期、生长繁殖期和催肥期四个阶段。

11.主持人:那王老师,蜈蚣冬眠期的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呢?

专家:冬眠期是指的气温十度以下时,蜈蚣开始冬眠,进入冬眠状态。此时要防止寒风侵袭养殖池,并保持通风;因为温度太低了蜈蚣会被冻死的。

12.主持人:哦,冬眠期的养殖技术要点主要是防寒保温,那复苏期呢?

专家:立春后气温回升,蜈蚣慢慢苏醒,气温升至15℃时,少数蜈蚣开始出来活动,当气温升到20℃时,大部分蜈蚣开始活动觅食,这期间应该少喂食,并注意防寒保暖。如果低于15℃,不喂食,20℃以上时再少量投食,复苏出蛰的蜈蚣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活动力及消化能力均不强。主要防止进食过早或暴食暴饮而导致腹胀。初次开食时,以600条为例,先用半片食母生研成粉末,拌奶粉水让蜈蚣吸吮,喂2~3天,这对蜈蚣有健胃助消化作用。春季饲养时早春气温较低,清明后调整窝土湿度为20%。

13.主持人:好,王老师介绍了自然养殖状态下冬眠期和复苏期的管理技术要点,王老师,下面请您接着来介绍一下生长繁殖期和催肥期的养殖技术要点。

专家:第三是繁殖生长期:气温升到了25℃以上,蜈蚣开始变得活跃起来,觅食和消化能力增强,此间应满足供应蜈蚣饲料,同时成年蜈蚣开始产卵并孵化。此期属于夏季,夏季饲养需要注意的是蜈蚣活动很活跃,气温在25℃时进入配种期。这个时期湿度要调节好,过干易影响胚胎发育,过湿则易生病,此期窝土以手捏成团,手松能散开,含水量22%~25%为宜。蜈蚣产卵、孵化需要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易发生吃掉卵粒及幼体的现象。因此,要勤观察,做好查窝引产工作,将待产卵的雌性蜈蚣分开饲养。

另外,在炎热的夏季,要做好降温防暑工作。调节温度在20℃~32℃之间。温度高了容易导致蜈蚣失水死亡,所以把握好湿度很关键,要创造一个适宜的小环境,并保证通风。每天除了饲料要保持新鲜外,每月对蜈蚣可能发生的疾病给予1~2次药物预防,以保证蜈蚣安全度夏,顺利完成孵化任务。

第四是催肥期:到了秋季,气温开始下降,当年孵出的小蜈蚣已经长到了五到七厘米长。立秋后转入多雨季节,此期间窝土湿度在22%左右。秋分后,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5%左右时,蜈蚣的食量剧增,代谢过程也加快,为了保证小蜈蚣体内的脂肪积蓄能够保证过冬的需要,所以要供应蜈蚣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高的食物,比如活食、豆类等,好让蜈蚣尽快地生长发育,以利于蜕皮和积蓄营养。

14.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大家介绍蜈蚣的养殖技术,做客我们节目的是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老师。刚才王老师介绍了常温养殖时,蜈蚣的冬眠期、复苏期、生长繁殖期和催肥期四个阶段的养殖技术要点。王老师,下面再请您来谈谈加温饲养是怎样进行的?

专家:我们所说的加温饲养就是无冬眠饲养,也就是采用人工的方法来控制蜈蚣所生存的环境温度,从而打破蜈蚣冬眠的习性。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加温饲养一般多采取架养的方式。温度控制在20-36℃,及时通风,并补充水分。

15.主持人:蜈蚣的养殖形式,前面说有三种,就是常温饲养、加温养殖、交叉养殖三种。前面王老师已经介绍了常温饲养和加温养殖两种形式,再请您来谈谈什么是交叉饲养呢?

专家:交叉饲养就是将常温饲养和加温饲养结合起来进行。当室外温度达到20℃时,在室外饲养,以便节省成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当温度低于20℃时,再将蜈蚣移到暖房里。也相当于加温饲养。

16.主持人:王老师,如果采取人工的方式来饲养蜈蚣的话,那什么样的方式最好呢?

专家:蜈蚣人工饲养的方式多种多样,凡是能够满足蜈蚣生理需要和生活习性的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除了有很丰富的山场可以用来粗放饲养外,一般可以采取盆养、缸养、室内放养、箱养、室内外池养等。无论那种养殖方式,都要按照蜈蚣的生活习性,给它提供足够的缝隙,提供合适的饲养土。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得使用具有有害成分的设施。蜈蚣对化学物质很敏感,不然会导致其死亡或者生长停止、或者不产卵了。

17.主持人:王老师,据我了解呀,蜈蚣还有多层的立体养殖模式?这方面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专家:立体养殖效益高,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和成本,也节约了空间。其方法是使用水泥制作成像土坯大小的养殖床,养殖床的一个平面设置成排的,大约610厘米大小的小房子,小房子高度在6厘米左右,并在一端留有出入口。由于使用的是加气水泥快,所以吸水性很好,对调整湿度比较有利。把这样的小房子垒砌起来,总高度不要超过60厘米,水泥块和水泥块之间的空隙是6厘米左右,以便于喷洒水、喂食。这样会大大提高有效饲养面积。为了防逃,在水泥房子剁的四周设立玻璃墙。

18.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大家介绍蜈蚣的养殖技术,做客我们节目的是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老师。刚才王老师介绍了蜈蚣的立体养殖模式,那蜈蚣的饲养密度应该怎样掌握呢?

专家:刚开始饲养的农户不要追求高密度,以防止其产生彼此间的骚扰等不利因素。密度一般掌握在:小蜈蚣每平方米5000条以下;5厘米长的蜈蚣每平方米2500~3000条;7~10厘米的蜈蚣每平方米1000~1200条,12厘米以上的200~300条就可以了。应该注意,这里的面积是有效的净饲养面积,也就是一块块蜈蚣饲养水泥块的面积//农村致富经网//,不是养殖池的面积,更不是房子的面积。

19.主持人:王老师,刚才你提到了蜈蚣的养殖饲养土,这是怎么回事啊?

专家:饲养土是养殖蜈蚣必须要提供的,是蜈蚣巢穴的必备物质。因为我们饲养蜈蚣时生活在水泥房子里,或者玻璃瓶里,和其自然生活的环境相距甚远,对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改变,提供饲养土,也是为了满足其生活习性的需要。饲养土其作用一是为蜈蚣提供舒适的居所,二是为了冬天保温,夏天避暑,三是提供水分和养料。

20.主持人:蜈蚣对饲养土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

专家:饲养土应该潮湿、疏松,还含有较丰富的腐殖质和一定的有机质;能够吸水,因为蜈蚣虽然喜欢潮湿,但是拒绝泽水,也就是不喜欢明水;饲养土还应该做到长期浇水不硬化不板结;必须没有被化肥、农药所污染;酸碱度必须呈中性。虽然说蜈蚣对饲养土的适应性很强,但是我们一般使用沙土或者壤土,不宜使用黏土,因为黏土易板结。所选土壤,含有腐殖质丰富的田园土为好。

21.主持人:看来这饲养土对于养殖蜈蚣来说还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要如何制作饲养土呢?

专家:首先挖取菜园土,一般菜园子的土壤有机质多些,挖好后捣碎,除去土壤中的杂质,石块、瓦片等,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暴晒,以便杀死其中的病菌,晒干后过筛,装好备用。

因为现在田园土不好找了,所以可以采用以下配方来配制饲养土:腐殖质土两份,河沙一份,混合均匀,太阳下暴晒三到五天,过筛后备用;另一个配方是田地里的熟土30%、沙土30%、黄沙20%、煤灰渣15%、石粉5%,混合粉碎,过筛,暴晒3~5天,装好备用。

22.主持人:刚才王老师介绍了怎样制作饲养土,在饲养过程中,又要如何使用饲养土呢?

专家:使用饲养土的要求是:含水量掌握在10%~20%之间。冬季和霉雨季节要低些,夏季的湿度要高些;大蜈蚣的饲养土湿度可以大些,小蜈蚣的饲养土湿度要小一些。喷洒水时,饲养土湿度大时少喷,干的时候多喷;在喷水方式上,多次少量,尽可能均匀,不要见到明水,也不要喷到蜈蚣的身上,不要使用喷过农药的喷雾器,也不要直接使用城市自来水,要将自来水暴晒两三天后再用,最好使用清洁的地下水。

在投放饲养土时,要提前调整好湿度,再将疏松的饲养土铺衬在养殖容器或者设备内,铺设的厚度是春季8厘米,夏季5厘米,冬季10~15厘米。在管理上,一般是一年换一次就可以了,平时只要是清除饲养土上面的粪便就行了。如果发生了病虫害,在消毒并更新蜈蚣的同时,也要同时更换饲养土,并且要全部更换,并消毒饲养空间和设备。

结束语:好,听众朋友,我们节目结束的时间到了,蜈蚣养殖技术的第一集今天就为您介绍完了,欢迎您下周同一时间继续收听蜈蚣养殖技术的第二集。在这里,我们感谢王健诚老师的介绍,同时也感谢听众朋友您的收听。如果您需要节目的相关资料,可以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另外,登录中国广播网还可以重复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您对节目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可以联系我们,写信请寄到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甲一号,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邮政编码100012,两部热线电话010-84903184、84903190。今天的节目是由晓娅编辑、石涛制作。好,听众朋友,下次节目再见!

河蟹的生活习性


河蟹在淡水中生活成长,却要到河口附近的浅海里去生殖。 而后,幼蟹又从浅海再回到江河湖泊中生长发育这就是河蟹的 生殖徊游和索饵徊游。河蟹的一生就在这两次洄游中经历4个不 同的阶段。刚孵化出的幼体叫蚤状幼体它生活在海水环境中, 过着浮游生活,蚤状幼体经过5次蜕壳发育成大眼幼体,大眼 幼体溯河而上,从海水向淡水中运动在淡水水域,大眼幼体经 1次蜕壳变为幼蟹,幼蟹不断蜕壳变大。

淡水中生活的河蟹喜欢栖息在河流、湖泊、水库,池塘及稻 田的泥岸或泥滩上的洞穴中,也喜欢隐蔽在水底的石块、瓦砾和水草丛中。河蟹营穴能力很强,洞穴一般呈管状,长20-80 cm, 穴道与地面约呈100倾角。

河蟹胆量小,喜静,多昼伏夜出。其复眼由数千只小眼组成,视觉非常敏锐,在极微弱的灯光下也能觅食和避敌。由于河蟹多在夜晚借助微弱的光线觅食,并靠视觉来避敌,因此河蟹在l 夜晚具有很强的趋光性。

河蟹用步足在水底和陆地上爬行喜撕杀争斗,当在打斗中被敌害咬住附肢后.能自动断支,迅速逃走残肢经两三次蜕壳可完全再生.

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学名环颈难,别名又称山鸡、野鸡、七彩山鸡等。它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猎野禽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工驯养最广泛的珍禽之一。

一、山鸡的种类及分布

野生山鸡主要分布在亚洲各国,我国是重要的原产地。自19世纪80年代引种美国驯养成功后,经一百多年的选育繁衍,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品种达30多个。我国共分布18个亚种,除西藏的部分高原和海南岛外,全国各省区都有分布。云南省分布的主要有四川雏鸡、血山、孔雀难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科研部门借鉴外国驯养繁育经验和种源,培育出一批人工饲养的优良品种,如河北亚种山鸡、中国环颈山鸡、左家山鸡、黑化雏鸡、白山鸡等,为山鸡养殖的大发展奠定了种源基础。

二、山鸡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雄鸡的体形略小于家鸡,但尾长且逐渐变尖,公母山的外貌区别明显。雄山羽毛艳丽,色彩斑斓。头部呈铜褐色,两侧有白色眉纹带;脸部皮肤裸露呈绊红色,上缀黑色点状小羽;颈部绿色,似金属闪光,并在下部有一白色颈环连续不断;胸部铜红色呈金属反光,背和腰羽黄褐色,带黑色斑纹;脚趾灰色,咏灰褐

色。成年雌山鸡,上体呈黑、粟及褐色相杂状,头顶有沙色斑纹,眼睑淡红褐色。公山一般体长35-36厘米,体重约1.5公斤;母难体长3233厘米,体重约1.2公斤。

(二)山鸡的生活习性

1.适应能力强

山鸡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夏季能耐30℃以上高温,冬天抗-30℃以下严寒。所以,从海拔300-400米的丘陵地带至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均有山鸡分布。我国各地饲养实践表明:从湿热的南方到寒冷的东北,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雄鸡都能适应生

长,都可以大力发展人工饲养。

2.食物范围广

山鸡属杂食性禽类,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在草丛、作物间采食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等,也捕捉一些昆虫、蛆躬}、小型两栖动物为食。一般情况下,植物性饲料占90%以上,动物性饲料不到10%雏鸡嗦囊较小,容纳食物量有限,喜欢少吃多餐,野外采食往往是吃一点就走,过一会儿又回过头来再吃。

3.常集群生活

山鸡有较强的集群性,冬季常集聚在一起集体越冬,直到3-4月份繁殖季节,才以雄山鸡为核心,雄雌比为1:3-4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活动在自己的领地上。如遇其它雄山袭扰,两雄锥会发生激烈争斗,以保卫自己的地盘不被侵占。

(三)山鸡的生理特征

1.胆小易受惊吓

山鸡胆怯而机警,对声、光和颜色等的变化特别敏感,警觉性很高,即使在觅食过程中也会不停地抬头张望,观察四周动向,如遇危险,便迅速逃避。当敌害接近时即起飞,不久便滑翔

落下。人工饲养条件下,如受声、光等惊吓,难群会乱飞乱撞,常碰得头破血流,羽毛脱损。

2.特别好争斗

山鸡野性较强,同笼雄山鸡间常发生争斗,争配偶、争地位,常打斗得头破血流才分胜负。

3.繁殖特性

山鸡10-12月龄性成熟,并且开始繁殖。雌难5-6月份为产蛋高峰,野鸡年产蛋2窝,每窝10-15枚。孵化期雌难常在树林、草丛隐蔽处营巢孵化。雏鸡出壳后,由母鸡带领成群活动,一个月后雏难会逐步单独生活。雄难性成熟较雌鸡迟4周左右。人工

饲养条件下,母山一年只产1季蛋,产蛋期一般为4月至8月,有的延长到9月,年产蛋量80枚左右,蛋重30克左右。

海马的生活习性


海马属于鱼纲海龙科动物,是一种稀有名贵的药用海水鱼类。我国常见有:克氏海马、斑海马、大海马、刺海马等,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我国沿海白南至北均有分布,但以南海产量和种类较多。海马天然捕捞比较困难,产量又低,我国现已建成了几个相当规模的生产基地,对海马的生活习性、繁殖、育苗、饵料等也有较深入的研究。

一、海马的经济价值

海马素有南方人参之称,药用干燥成体和幼体,幼体又称海蛆。海马性温味甘,具有补肾壮阳、温通任脉、消炎止痛、生肌明目、强心祛痰、消瘀化结等功效,主治肾虚阳痿、妇女难产、外伤出血、疔疮肿毒、淋巴结核及甲状腺肿等症。近年临床试验还表明,海马对乳腺癌有一定功效。

二、海马的生物学特性

(一)海马的形态

克氏海马体长3033厘米,侧扁,头部形似马头。头冠短小,尖端具5个短小的棘,略向后方弯曲。体长为头长的4.56.2倍,头长为吻长的22.1倍,为眼径的5.58倍,吻呈长管状。眼较大,侧位而高,眼间隔小于眼径,微隆起或乎坦。鼻孔很小,每侧2个。口小,端位,无牙。鳃盖凸起,无放射状纹。鳃孔位近于侧背方。颈部背方中央嵴纹较锐,具2突起状棘和2颊下棘。胸鳍基部下前方各具l短钝棘。腹干部呈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全体无鳞,完全为骨质环所包,体部有骨质环11,尾部394l,体背上各环棱棘短钝呈瘤状。背鳍(条)1819,位于躯干最后2体环及尾部最前2体环的背部。臀鳍4,短小。胸鳍18,短宽,略呈扇形,基部下方各具1短钝棘/。无腹鳍和尾鳍。各鳍无棘,鳍条均不分枝。尾端卷曲。全体淡黄色或暗灰色,体侧具白色线状斑纹和斑点(图19)。

斑海马为中型个体,体长最大可达1820厘米,躯干部体环11节,尾部4041节,体上各骨环略呈突起状,除头部眼上方及颊部下方的小棘较发达外,其余各棱棘不明显,背鳍条202l,胸鳍短宽,略呈扇形,有鳍条1718,身体一般为黑褐色,与其他海马最明显的区别是其两边体侧第1、4、7节的背方小棘基部各有一黑色大斑点,故称斑海马或三斑海马。

大海马个体稍大,最大体长可达2224厘米,躯干体环11节,尾部3536节,背鳍发达,呈扇形,鳍条17,胸鳍短小鳍条16,体上各骨环隆起棱棘短钝,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所成夹角较小,嘴巴较长,常贴近腹部,身体多灰黑色,带有白色绒状小斑点和黑色或棕色斑纹。

(二)海马的生活习性

海马生活在海中藻类繁茂的地方,通常是近海风浪不大的海域。海马是一种活动能力不强的浅海鱼类,运动器官主要是鳍,主要靠胸鳍、背鳍、臀鳍相互配合完成,海马借此缓慢游动进行觅食、繁殖或回避恶劣环境,还有卷曲能力的尾部,可缠绕在海藻或其他漂浮物上以寻找食物或达到其他目的。

平时海马有两种游动姿态,一是身体伸直近于水平,这样游动较快,另一种是尾巴卷曲游动时身体近于垂直。速度慢,一般游动速度每分钟l一3米。海马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宜温度是933℃,超过此范围海马易于死亡。

在生长的不同时期,海马对水温要求不同,水温降至12℃就会停止摄食,繁殖时期水温应在2031℃。海马仔对水温变化适应力较弱,初生海马仔在18℃时就失去生理平衡,15℃时很易死亡。

海马对海水的相对密度一般要求在1.0051.027,降至1.003以下易死亡的生活习性。初生海马要求更高,最好在1.0091.025,并且生活环境的光照强度在5002000米烛光,pH值在6.58.0为宜,水质要求清洁无毒,含氧量不低于2.5毫升/升,在4毫升/升以上较好,透明度在1.5米以上。

(三)海马的食性

海马的饵料主要是小甲壳动物,如桡足类、端足类、枝角类及各种小虾等。海马喜欢吃鲜活饵料,不能喂腐烂变质的饵料。据实验观察,水温2027℃时,体长13.5厘米的斑海马,一次能食体长9毫米的糠虾132个;体长10.5厘米的大海马一次能食68个。海马幼苗每天能食桡足类、六枝幼虫等300400只。水温在202712时,海马摄取的食物经46小时可以完全被消化。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518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