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红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之前有养猪朋友向小编反映,说自家养的几头猪身上出现了一些红斑点,有些猪的红斑很大一块,有的猪红斑点小,但是比较密集。这就是表示猪患上了红斑病,此病都属于一种综合性皮肤性疾病。对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猪为什么出现红斑病呢?又该如何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发病症状

发病猪会出现吃食减少,只吃不长,发热,腹泻,便秘,胸膜炎,猪附红细胞体,链球菌死亡。

二、发生原因

1.寄生虫及细菌性感染

夏季,高温潮湿,蚊虫肆虐,如果猪生活环境卫生不好、饲喂不科学、消毒不彻底、猪会出现大量病菌和寄生虫滋生,猪场的蚊蝇叮咬也会引起猪红斑病发生和各种皮肤性疾病。

2.过敏性皮炎

蚊蝇叮咬猪皮肤,猪皮肤的病菌会分泌细胞内毒素,皮肤同时斑块,脂溶性皮炎及毒素性皮炎。

3.免疫抑制类疾病

免疫抑制类疾病对猪的危害性很大,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皮炎肾炎综合征,慢性猪瘟和猪附红细胞体等,会直接降低猪的抵抗力,从而增加发病几率。

三、防治措施

1.要做好猪的肠胃工作,控制好猪寄生虫的问题,症状较为严重的猪,要注射清开灵注射液和头孢噻呋等,可以有效控制猪红斑病。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减少应激反应,在夏日天气闷热,仔猪断奶,转栏时候,要做好防应激的工作。

3.定时给猪场进行消毒处理,要对猪场进行交替消毒措施,加强蚊虫防护工作,一旦发现病猪时,立即隔离防护。

以上就是猪红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夏季高温多雨,我们要做好降温通风的工作,及时清扫猪舍,注意消毒和灭蚊灭蝇。平时保证饲料和饮水的干净卫生,加强猪肠道保健。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编辑推荐

猪脑炎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猪脑炎是我们在养猪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病主要发生在保育猪和育肥猪身上,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并且会伴发严重的脑机能障碍,对猪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猪脑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脑炎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猪脑炎的病因

传染性因素主要由链球菌、李氏杆菌、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等,中毒性因素主要由食盐中毒、铅中毒等。其他因素如中暑、脑震荡等也能引起本病的发生。

猪脑炎的预防措施

(1)由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平时要搞好卫生防疫,适时接种相应的疫苗。

(2)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控制饲料中食盐用量,不用或少用饭店、食堂的剩饭菜和泔水喂猪;防止有害物质污染饲料和饮水。

猪脑炎的治疗措施

(1)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症状较轻的可试用干扰素、利巴韦林、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2)由细菌性疾病引起的,用磺胺嘧啶钠、喹诺酮类、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等注射治疗。对能采食的猪,可用喹诺酮类或强力霉素、土霉素拌料饲喂。

(3)食盐中毒引起的,灌服大量淡水或糖水,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甘露醇、磺胺嘧啶钠。

(4)铅中毒引起的临床症状很少见,猪对铅中毒有较大的抵抗力。铅矿、炼铅厂污染的水源或饲料、含铅的机油、油漆污染的饲料,都可能引起铅中毒。治疗可使用一烯二胺四乙酸二钠钙1-2克溶于5%葡萄糖盐水100-50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两次,连用3-5天。

以上就是猪脑炎的病因以及防治措施,猪脑炎一般是由其他疾病继发引起的,因此常常出现诊断失误的现象,所以我们在诊疗时要根据疾病特征进行病因分析,注意区分,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猪弓形体病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猪场的防病工作也需要更加重视起来。夏季对于养猪场来说,除了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之外,更要加强对于猪弓形体病的防治。猪弓形体病也叫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虫病,对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猪弓形体病都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般猪急性感染后:

经3天~7天的潜伏期,呈现和猪瘟极其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7天~10天,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食,粪里带黏液(仔猪多见水样腹泻),便秘、下痢交替。

呼吸困难浅而快,严重时呈犬坐式呼吸、流鼻液,有时咳嗽。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末期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及腹部出现紫红斑和小出血点,最后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体温下降而死亡。

部分病例口流泡沫样液体。耐过猪一般于2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咳嗽、呼吸困难及后驱麻痹、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怀孕母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废食、昏睡数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但母猪常在分娩后迅速愈合。

如何治疗呢?

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是磺胺类药。

猪异食癖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之前有养猪朋友向小编反映,说自家养猪场出现了几只反常的猪,它们的食欲不佳,而且不愿意吃饲料反而非常喜欢吃各种异物。如果猪只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是得了猪异食癖了,那么猪异食癖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异食癖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一、发病原因

主要是因日粮缺乏矿物质元素:食盐(钠和氯)、骨粉(钙和磷)和维生素AD3粉,而出现食欲反常。猪异食癖也见于某些慢性病,如:猪蛔虫、僵猪,仔猪佝偻病,架子猪和肥猪的骨软症,母猪产后趴窝。

二、主要症状

异食癖猪喜吃家禽粪便,也吃自己排出的粪便,舔食粪尿所污染的褥草,喝污水(尿窝子水),啃吃泥土或者煤渣,还会拱圈翻地,生长也受阻,皮毛粗乱,严重影响到了生长发育。

有些妊娠母猪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捕食雏禽或成禽。产后母猪吞食胎衣或猪崽,严重时有的猪与同群猪互相啃咬尾巴或耳朵,从中吸吮血液。

三、防治方法

养猪必需满足猪对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需求,才能有效防治异食癖和骨质病,对咬癖猪挑出隔离饲养,其防治方法有3条。

1、驱虫保健

采用丙硫眯唑片,按每5kg体重服用1片,在清晨空腹喂服,隔日1次,共服2次。

2、防治异食癖

在日粮中添加食盐0.5%,骨粉1%~2%,维生素AD3粉0.1%,三者缺一不可,拌于饲料内喂猪5~7d见效,停止异食。维生素AD3粉,可促进钙、磷吸收和幼猪生长,本添加剂对于防治猪异食癖具有特效。

3、促进饮食

在日粮中添加五味调味消食剂:食盐5g,白糖50g,碎大蒜50g,碎陈皮50g,白酒50g,大蒜切碎,拌食喂猪,50kg以上猪为1次量,25kg猪分2日量,每日喂1次。以上五味消食剂每周喂1次,保证饮食旺盛,凡苦、辣、酸、甜、咸的食物,都有健胃消食作用,并提高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

以上就是猪异食癖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如何遇到了这种情况,首先要把这些猪分开饲养一点时间,避免周围出现一些尖锐或者比较硬的东西,以免猪只误食。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猪反复发烧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猪反复发烧相信很多养殖户都遇到过,反复发烧对猪的精神状态和食欲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育肥性能,而且这也很可能是多种疾病的征兆,因此养殖户们一定要对这个现象引起重视。那么猪为什么会反复发烧呢?又该如何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反复发烧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1、猪为什么反复发烧

这可能是猪的生长环境比较差,饲养管理不到位,饮水不足引起便秘,或者抵抗力不行都有可能造成发烧。另外很多疾病也会出现发烧症状,比如猪流感、猪瘟、猪蓝耳病、猪呼吸道疾病、猪肺疫等,很多养猪户因为不了解它们的症状,经常讲起当做普通风热感冒去治疗,但是根本没有对症下药,所以就会出现经常反复发烧的情况。另外在夏季时高温炎热,猪体散热不佳也会引起发烧。

2、临床症状

一般轻微发烧的表现为粪便干燥或者出现便秘现象,而如果是重度发烧的可能会引起皮肤出血、耳部发红、呼吸急促或咳嗽、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出现了这种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害到猪的生命安全。

3、防治措施

对于猪群反复发烧的现象,为了减轻粪便干燥和便秘的程度,首先要全天供应清洁饮水,可以加入电解质或者水溶性维生素,可以补充营养。同时调整饲料配方,达到各种营养均衡,减少饲养密度,使猪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也有利猪体散热,减轻发烧程度。

4、治疗方案

猪发烧可分为生理性发烧和病理性发烧两种,生理性发烧是因为猪本身体内蓄积毒素引起的,当它体内的毒素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到中枢神经造成体温调节系统紊乱,体温自然就会升高。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盐方法,一般每头每天25克左右,不仅起到清热利胆、通便,减轻症状,还能健胃,促进食欲;也可以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和头孢噻呋注射,打三天即可。而病理性发生是由病毒和细菌感染造成的发生,病毒和细菌在猪体内大量繁殖,而免疫系统发生作用,白细胞、吞噬细胞会和病毒细菌作斗争产生热量。对于这种要根据猪具体患上那种疾病而对症下药,才能有效防治。

以上就是猪反复发烧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出现这种现象之后饲养人员应该注意观察猪是否有其他表现症状,尽早确诊才能尽快治疗,平时也要加强猪舍的环境卫生管理,加强通风,定期进行消毒,才能更好的防病。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常见猪病混合感染的原因以及其处理措施


近几年来,猪病错综复杂,混合感染的病例屡见不鲜,单一病原的感染尚可容易诊断和控制,但是混合感染病原较多,临床症状表现复杂,给猪病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期我们就猪病的混合感染邀请几位老师,分析一下混合感染的原因、分类、治疗和防控等方面的问题。由于混合感染情况复杂,我们只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带领广大兽医工作者多总结新的防控方法,及早摆脱猪病混合感染给我们带来的困扰。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常见猪病混合感染的原因以及其处理措施。

1、常见混合感染

猪蓝耳病病毒和伪狂犬病毒的混合感染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是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而且是连续性的,通过实验室检验,常见的包括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以及猪附红细胞体等,除此之外,还可能会继发其他细菌的感染,但是别的猪群一般不会有疫情发生。发生猪蓝耳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的猪场曾经出现过猪蓝耳病或伪狂犬病,整个猪群采取灭活苗免疫2次,虽然可以将疫情彻底控制住,但是会遗留连续的繁殖障碍症状,可见死胎和木乃伊胎数量增加,返情与屡配不孕的母猪数量增加,经常有流产情况等。此类混合感染的原因所在仍然是伪狂犬病或蓝耳病,初次用灭活苗进行免疫应该进行3次,避免种猪群产生偏低的抗体水平,造成仅有部分免疫的情况,引起连续的繁殖障碍。伪狂犬病毒与猪蓝耳病病毒都同样对机体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从而导致猪只对别的病原的易感性提高,所以会继发其他病原的感染。

猪瘟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猪瘟、圆环病毒感染为主导的组合,仅仅有部分断奶仔猪表现连续的发病甚至死亡。通过实验室检验结果可以发现,除了猪瘟和圆环病毒之外,还可见到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此种混合感染的发病原因的原发病是猪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在这类猪场中始终存在猪瘟病毒,如果一直能保证猪瘟的免疫操作规范化,包括超免与加强免疫,有效的超免效果具有12个月的免疫力,而且在猪只35~45日龄时应该再次免疫2~4头份,这样就不会只有部分仔猪猪瘟抗体水平低下的情况出现;最初怀疑与胎儿的先天感染弱毒株有关,导致迟发性的感染,会在受到断奶应激刺激之后患病;或者是由于仔猪感染了弱毒株而发病,但是这种情况通常在表现出临床症状之前要经历几个月的潜伏期,即使在保育阶段提前发病,育成猪和成年猪也同样都会出现患病表现,可是在感染这类疫病的猪场的我育成猪和成年猪并没有出现异常,所以,猪瘟的迟发性感染的怀疑不成立。由于部分免疫抑制的产生,出现了非典型的猪瘟;或者是由于完全的免疫抑制才出现的猪瘟而且是典型性的。

2、病原分析

日常的临床工作中要重视预防工作,不可着急的治疗病猪,如果采用抗生素和退热药并且药物过量,或者是夸大疫苗的效果,不按规程增加免疫的剂量,而且滥用没有经过批准的疫苗和自家苗,引起免疫麻痹,造成免疫失败的结果。

个别猪场对于消毒工作不够重视,很少进行消毒操作有的甚至根本不采取消毒措施。然而有的猪场却只是单一的夸大消毒的效果,给猪群每天消毒几次,这样必然导致猪舍过高的湿度,猪只始终处于应激状态,促进了疫病的产生。

中型或者是小型的猪只饲养场及城郊和乡村的个别猪场根本没意识到粪便污染的处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导致猪群长期生活在这种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从而会引发呼吸道等疾病。

当前,在我国的集约化猪只饲养场大多采用的一贯的连续的生产模式都是从配种、妊娠、分娩再到保育最后是生长育成,很难采取彻底的空栏消毒措施。近几年,养猪的生产结构和技术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临床的兽医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全新的饲养管理技术,比如实行早期断奶、全进全出、多地生产等措施,以发挥对猪传染病的有效控制。

3、处理方式

疫病在猪场中流行的时候,要采取综合的分析方法,将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的现场诊断结合在一起,还要考虑把传统饲养与现代先进技术融合在一起,查找发病原因和疾病的诱发因素,有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化验和跟踪观察,从而针对疾病制订出正确合理的综合性防治程序。

猪只饲养场存在的猪瘟、口蹄疫、伪狂犬、气喘病等,尽量选择应激作用弱、同时具有净化效果的国外疫苗,根据具体发病情况选择配合使用其他疫苗,但是坚决不能滥用疫苗。此外,还要培养足够的保健意识,制定完整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尽最大的可能将细菌感染控制到最低。饲养场的生物安全体系要尽量健全,始终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要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发霉变质的饲料不可以给猪只饲喂,消灭环境中的应激刺激,保证猪只的免疫力能够得到提高。

猪胃食滞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猪胃食滞是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此病对猪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病猪的主要表现为食欲废绝,腹围增大,懒于走动,呼吸、心跳急促,并且会呕吐出酸臭物。那么引起猪胃食滞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胃食滞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引起猪胃食滞原因

①没有能按时饲喂,使猪处于饥饿状态,致贪食大量饲料,胃壁扩张,继而无力收缩,使进入胃的食物不能够适时排出而积滞于胃;

②由于多吃了大豆、豆饼或霜后苜蓿,食后大量饮水,胃内容物发酵膨胀,胃收缩能力减弱;

③突然更换猪饲料,贪食较多,且因运动不足,影响胃的蠕动。

猪胃食滞防治措施

猪胃食滞诊断鉴别

因久饿后贪食过多的饲料,或胃中饲料发酵膨胀而发病。废食,腹痛不安,腹围大,肋后腹壁坚硬,有时呻吟呕吐,体温无变化,呼吸、心跳加快。

便秘与之相似处是腹部压痛、充实、排粪少,不安,好卧,不愿行动,体温不高等。不同处:先排粪减少至不排粪,但常有排粪姿势,按压腹部的硬结在后腹部,不在肋后,有时手指进入直肠可触及积粪。

猪胃食滞防治措施

1、做到定时定量饲喂,少添勤喂,充足饮水,适当运动,可以预防本病;

2、治疗上,主要以排队除胃内积食,恢复胃的机能为原则。停食一天,只给些水,腹部按摩,缓步驱赶。对急剧病猪,须小心处置,以防胃破裂。

3、使用泻剂,如石蜡油或植物油50~100ml,一次内服;或硫酸钠加水灌服。

4、催吐剂常用吐酒石英1~2g或吐根据2~3g,一次内服,可达到催吐的目的。

5、为防止胃内容物发酵,可用鱼脂1~5g,乙醇10~50ml,加适量水,一次灌服。也可灌醋20~50ml。

以上就是猪胃食滞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此病是由饲养管理不当所导致的,因此平时应该注意,遵循科学喂养的原则,避免喂食大量豆类,保证饲料饮水的干净卫生,适当的让猪只进行运动,有助于预防此病。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母猪胀气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我们都知道,夏季是很多猪场疾病的高发期,母猪胀气就是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母猪胀气,也叫母猪猝死症,此病的死亡率极高,,不同阶段的猪都可发病。此病,发病急、病程短,主要症状就是病猪突然胀肚,因此常常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那么母猪会什么会胀气?又该如何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母猪胀气的原因

1、胃肠消化道:一方面是刺激导致的肠道紊乱,像:冰冷的水、霉变的饲料都容易造成猪只消化紊乱,导致猪胀气。另一方面,母猪食入过多干料而饮水不足,且胃蠕动不足时,厌氧细菌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使胃肠胀气,压迫心脏和肺部,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病猪窒息死亡。

2、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是由A、D型魏氏梭菌,以及引起仔猪红痢C型细菌。在饲料、气候、环境等发生突变时,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肠道菌群失调,使得肠道内原有的魏氏梭菌大量繁殖所致。

3、肠道扭转:胃肠炎或结肠炎、腹膜炎、饮食不当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水电解质潴留引起的低血钾症、维生素B1缺乏、机械性肠硬阻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胃扭转。

二、母猪胀气的临床表现

产气荚膜梭菌临床变化:从外观看表现为全身苍白,口角张开,口鼻流出红色或白色的泡沫,腹部极度膨大,肛门外翻。轻症者,发病初期不食、常有呕吐现象,排便黑、外观像牛粪,内观暗红色,严重者转为酱色。

个别肛门排出长约一尺多长的绒毛膜坏死物,排血比较严重,腹部也会逐渐增大,口角张开,流涎或者泡沫,且精神低沉不安,体温稍高或正常,皮肤逐渐变白,如不及时救治,表现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狂躁,腹部极度膨胀大,皮肤发绀后衰竭死亡,死后皮肤苍白,口鼻流血水样泡沫。

肠扭转剖检变化:可见胃肠道充气,胃扭转或扩张,胃粘膜呈较严重的出血性炎症,部分病例可见胃溃疡;肠系膜充血,小肠见有轻重不一的卡他性炎症;心、肝、肺、肾及淋巴结等脏器基本正常;脾移位、肿大几倍。胃扭转是该病的一个特征性病变。

三、母猪胀气的治疗方法

1、消化不良引起的胀气

(1)饲料中添加人工盐、酵母片、小苏打或添加一些微生态制剂。

(2)肌注氯化氨甲酰甲胆碱,调理胃肠道。

(3)从管理上就需要增加母猪的运动,增加饮水等措施。

2、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的胀气

原则:放气,消沫止酵,通肠利便,强心补液。

(1)口服二甲硅油片,每次50~75mg,一日3次,用于消除胃肠道中的泡沫,同时也可服用医用炭片增强排气的速度,以达到解表的目的。

(2)发病猪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30mg/kg,同时肌注维生素C10ml+维生素B10ml,每天2次。

(3)未发病群用70%阿莫西林400g、10%强力霉素2000g、电解多维500g、葡萄糖粉2000g拌料1t,连喂7天。

3、肠扭转导致的胀气

(1)对仔猪应加强饲养管理,不喂给有刺激性饲料,轻度的肠套叠可能自行恢复;严重的肠套叠常在数小时内死亡。

(2)慢性的常伴发肠壁坏死,预后不良,早期确诊后施行手术整复有治愈希望。

四、母猪胀气的预防措施

1、怀孕及哺乳母猪要严格分时段、分餐、定量饲喂,防止吃得过饱引起消化不良。

2、猪舍要做好清洁卫生及饲料存储工作,防止霉变。

3、适当提高冬季妊娠舍的温度,尽量避免饮水、饲料霉变对母猪胃肠道的刺激,从而避免胃肠胀气。

4、加强运动,多饲喂青绿饲料,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厌氧菌滋生。

5、添加维生素和益生菌,提高胃肠消化能力和抗应激能力。

6、冬春季节或者气温频繁变化时,在猪的饲料中添加甲硝唑,1000-2500g/吨,连喂7天;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季节性预防。

以上就是母猪胀气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我们在养猪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搭配饲料,为其提供干净充足的饮水,适当的增强母猪的运动,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益生菌,维护母猪消化系统的健康。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夏季猪呼吸道疾病频发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进入夏季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这给很多细菌病菌提供了生长和传播的温床。每年夏天,猪呼吸疾病就成为了猪场的头号杀手,此病很容易引发大规模性爆发,轻则让猪食欲下降,严重时病猪生长缓慢,甚至导致死亡,给猪场造成很大的损失。那么夏季猪场为什么会高发呼吸道疾病呢?又该如何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夏季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1,夏季,天气高温、潮湿利于呼吸道类病原的繁殖和传播,造成猪群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呼吸道类疾病。

2,猪场育肥猪一般会自由采食,猪槽会有饲料残留,由于夏季温度高,易造成残留饲料发生霉变,猪采食后引发呼吸道疾病。

3,猪皮肤脂肪较厚,而且汗腺不发达,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引发肺部热热呼吸道疾病。

夏季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策略

1,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预防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呼吸道类疾病的药物做好预防。

2,喂食猪群后,及时清除残留的饲料,防止猪群吃到霉变的饲料而发病。

3,做好猪舍的降温措施,门窗要经常打开,保障猪舍空气流通,可在进风口安装排风扇,加快空气的流动,有条件的话在猪舍内安装喷雾装置,提高猪舍的降温效果。

防治措施

1,隔病于外: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2,管理于内: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

3,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4,发病治疗:首选药物:肌肉注射用恩诺沙星;内服(包括混料和饮水)用强力霉素。可用药物: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二氟沙星、单诺沙星、氧氟沙星)、林可霉素、北里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

以上就是猪场高发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夏天我们一定要重视猪场的通风,潮湿闷热的环境会导致有害气体升高,因此要及时清扫猪粪便,定期进行消毒。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不同日龄的猪都可发病,仔猪更易发病,患病仔猪严重腹泻,死亡率高达100%。若防治不力,将严重影响生猪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1、发生原因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乳汁、鼻液、粪便中排除病毒,进而污染饲料和空气等用具;这些病毒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其他健康猪体内。本病多发生在冬季,在炎热的季节不会发生。其传播速度很快,在短短的1周内可以很快使病毒传播开来,尤其是在新疫区,在老疫区则为地方行性或间歇性发生,发病猪不多,10日龄至6周龄小猪容易患病,而隐性感染率却很高。

猪传染性肠胃病的病毒属于RNA病毒,寄生在病猪的各个器官与血液以及排泄物中。其中病猪的十二指肠组织、肠系肠淋巴结和空肠的含毒量是最高的。在发病早期,呼吸系统和肾的含毒量也相对很高。猪舍的温度是影响病毒繁殖的最关键的因素,在较冷的环境下含毒量要比较热的环境下的多,所以冬季易发本病。病毒不具有耐热性,通常在高温下很快会死亡,低温时病毒可以长时间的保持感染性。如果将病毒放在阴暗处,可以持续七天保持感染力,寄生在肛肠内的病毒在零下20℃可以保存长达6个月,但阳光照射6h就会被晒死。

目前本病只感染猪,至今还没发现其他家畜有感染。任何年龄猪都会发作,特别是在刚出生到两周岁之间,死亡率最高。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康复后携带病毒的猪。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小肠黏膜、肠系膜淋巴结和扁桃体中,即使通过排便将其排出也需要8周左右。传染途径主要是猪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在经过消化道时感染;也可能是猪舍的湿度太大,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染,尤其是在密集的场所极易传染。

2、防治措施

目前该病无特效治疗药物,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为了防治该病的传播,不要引进带病猪,禁止工作人员、其他家畜以及用具的乱用;以防止病毒的传播。在购进猪时,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应从健康地区购进;特别是在冬季或是春季较冷时,同时对购进猪进行严格的饲养观察。一旦发现病猪,要进行严格消毒,尽早将病猪隔离。

在平时多留意猪舍的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猪舍的卫生直接影响猪的健康问题。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暖;最好能保持猪舍的温度在30℃左右和一个较为干燥的湿度。一旦发现猪舍的温度潮湿或闷热时,就必须立刻给猪舍换入新鲜空气,保持猪舍干净的环境。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增强猪的抗病力。对于大规模养猪,更是要注意猪舍的安全卫生与病猪的防治措施。

时刻准备做好防疫工作。对于新引进的猪群或是以前发病的疫区,要定时给猪群用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疫苗进行预防免疫,做好一切准备。对于该病常发生在猪舍或猪场,因此要对症下药:免疫妊娠母猪在产前20~30d左右注射2mL,主动免疫初生仔猪注射0.5mL,10~50kg体重猪注射1mL,50kg体重以上的注射2mL,免疫期为6个月。应用康复猪的血清,每天给小猪进行服药10mL,对于仔猪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使用抗菌药物防治感染,可以减轻症状。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病、肺炎以及球虫病等,这些病能够很快地加重病猪的病情,是引起病猪死亡的直接因素。因此发现病猪可以先用类似氟哌酸、恩诺沙星、链霉素、痢菌净、硫酸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3、讨论

平时要注意对猪的免疫保护,但是不能仅仅依靠免疫,很多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免疫系统对活病毒的抗原产生的抗体才是最有效的。但所有的关键基础都是建立在猪舍的清洁环境的基础上,只有保障猪舍的卫生安全,才能真正的预防病毒。

1、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在病猪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都能存活,并能迅速繁殖。全年都可发生,在低温寒冷季节可长期存活,特别在冬春换季、天气骤变和产仔季节发病率最高。康复的病猪能永久性带毒,需常期进行预防。一旦发病,病猪带毒、排毒可达2~8周,排出的病毒对饲料、饮水、空气等造成污染,健康猪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并呈散发性、急性或流行性传染,传播速度快。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敏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若及时治疗则死亡率降低,但严重影响生长速度。
2、发病因素
1)秋冬和早春季节,圈舍内温度低、湿度和温差大、空气不流通、气体污浊。
2)程序化免疫不规范或不合理、疫苗使用不当、群体免疫力低、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
3)防疫、消毒等不规范,工作不彻底。
4)饲养管理不当,应激预防及处理不到位,断奶仔猪突然断奶或更换饲料。
5)仔猪日常摄入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
3、临床症状
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日龄的猪临床症状不同。
3.1仔猪
发病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42℃、呕吐、口渴、脱水明显、体重迅速减轻,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白色且常含有凝乳块,并有恶臭味。两周龄内、特别是出生后48h或5~7日龄内的乳猪吃奶后突然神情呆滞,喜卧,呕吐(呕吐物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同时发生剧烈腹泻,食欲不振或废绝,皮毛无光,走路摇摆,眼球下陷,因迅速脱水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3.2育肥猪
病程约5~7d,多为急性,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达100%。症状不一,有的不明显;有的突然发病,呕吐、脱水、渴欲增强,厌食或不食,极度消瘦,同时伴有急剧水样腹泻,排出含少量未消化食物的灰白色或灰褐色的水样粪便(有腥臭味)。
3.3种母猪
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发生接触性感染。大部分治愈母猪带有病毒,症状不明显,无腹泻;有的哺乳母猪出现体温升高,泌乳下降或无乳,呕吐,厌食,腹泻。
3.4后备公、母猪与育肥猪症状类似。
4、剖检病变
尸体消瘦,脱水明显,皮肤和肌肉缺乏弹性;剖检胃和直肠可见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症;肾脏混浊、肿胀并有脂肪变性;有的并发肺炎;其他器官无明显的肉眼病变。胃肠内因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而膨满,胃底部黏膜轻度或重度充血;肠内容物呈泡沫状,黄色透明;小肠黏膜重度充血,部分脱落,充满气泡和凝乳块;肠壁变薄,弹性下降;肠管内存在透明或半透明状的黄绿色或灰白液体;小肠系膜淋巴管内没有乳糜,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呈紫色、切面外翻且多汁,有褐色液体流出。空肠和回肠肠壁变雹半透明,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之比为1:1(正常猪为7:1);若将空肠剪开,用生理盐水冲掉肠内容物,平铺在玻璃平皿内,加少量生理盐水,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见空肠绒毛变短、萎缩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
5、防治要点
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尽量减少死亡。
5.1预防措施
1)勤打扫圈舍,清理干净病猪排泄物等,确保环境优良。无疫情时,每周用3%~4%氢氧化钠溶液或50%百毒杀按1:3000的比例彻底喷洒消毒1~2次;发生疫情时,每天喷洒1次0.2%过氧乙酸溶液或1%~3%漂白粉溶液。每次消毒后,用清水冲洗1~2次。
2)冬季每10d对圈舍消毒1次,1%百毒杀按1:600的比例、强力消毒王按1:1000的比例或过氧乙酸按1:2000的比例对猪体进行喷洒消毒。猪场周围环境和地面做到每周消毒1~2次,消毒后喷撒“护舍安”,促进舍内微生态菌群平衡,改良猪舍环境,干燥抑菌除臭,避免病原扩散。同时杜绝非工作人员入内,防止外来病原侵入。
3)冬春寒冷季节气温温差大,随时注意调整圈舍内温度,勤换垫料并随时加厚或使用保温设备进行保温,确保保育舍和育肥舍舍温分别保持在32和26℃以上。
4)引进种猪或仔猪时,严格做到猪场净化4~6个月、传染性胃肠炎症状消失2个月和血清监测为阴性后方可引进;引进后要隔离观察2~4周,确认无疫情后方可混群饲养。
5.2疫苗接种
1)妊娠母猪分2次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即在产前60d和15d,经后耳穴分别注射3mL弱毒冻干苗和2mL灭活菌苗,仔猪通过吸入母乳增强免疫力。
2)1~2日龄、体重10~15kg及50kg以上的仔猪分别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0.5、1.0、2.0mL,确保6个月有免疫力。
5.3西药治疗
针对病猪(特别是发病仔猪)不同症状,认真分析,对症治疗,及时做到全群投药。
1)一般患猪。发病初期,将500羽份鸡新城疫Ⅰ系苗用500mL蒸馏水稀释(注意现配现用),仔猪、生长猪、育肥猪注射剂量分别为3~5、7~10和15~20mL,1次/d,连用2d。干扰诱导效果明显。
2)母猪。妊娠母猪尚未感染时,在产仔2周前,将感染猪的肠道组织粉碎、拌匀后进行饲喂,使母猪接触强毒,增强产仔期免疫力。同时加强管理,确保母猪在产后3周具有抵抗力。
3)育肥猪。能采食和饮水的猪,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VC、葡萄糖及补液盐,连饮5d;100kg饲料中加入0.4%~0.6%黄芪多糖、2~6g灵芝多糖或10g金丝桃素等抗病毒的中药,连喂1周。若出现脱水及酸中毒症状,除及时补充水分外,按照0.3%的比例将小苏打混入饲料饲喂。
4)仔猪。对呕吐的仔猪:肌肉注射VB1注射液2~5mL/头,2次/d,连用2d。对耳、鼻、四肢下部青紫的仔猪:肌肉注射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5mL,2次/d,连用2d。对脱水的仔猪:灌服葡萄糖和氯化钠水溶液补充体液,每次20mL,5次/d;或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冷开水1000mL配成口服液,让仔猪自饮;或链霉素30万~50万IU、庆大霉素4万~8万IU,混合溶解后灌服,2次/d,连服2~3d;或使用氟哌酸散0.3~0.5g/kg体重,温水溶解后灌服,2次/d,连服2~3d。对严重脱水和不能饮水的仔猪:每千克体重采用地塞米松2~3m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75mL,VB125mg,VC50mg,磺胺间甲氧嘧啶钠250mg;或地塞米松2~3m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75mL,VB125mg,VC50mg,链霉素100万IU,1次/d。对不吃不喝的仔猪:肌肉注射痢菌净注射液,2mL/头,并内服黄连素片,1~2片/次(每片0.5g),2次/d,连服2~3d。为防止2周龄以下仔猪发生继发感染,可口服磺胺脒0.5~4.0g、次硝酸铋3~5g、小苏打2~4g的混合液,也可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2~4mg/kg体重,2次/d。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6757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