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内悬浮物应该怎么处理呢


最近走访不少泥鳅养殖户,发现养殖塘内的水体中漂浮着大量悬浮物,看似泥鳅发生肠炎时所排出的粪便,但仔细查看比肠炎粪便大许多。经过显微镜下观察,确定悬浮物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由于投饵量把握不好,大量投饵,泥鳅贪食胀气引起部分肠炎,产生了蚯蚓状肠炎粪便。

二是由于塘内的水质过肥,藻类和其它生物发生了大量死亡,分解产生了粘膜。

三是泥鳅残饵中的油脂也是以油膜样漂浮在水面上。

四是部分养殖户平时换水很少,泥鳅正常生长所蜕下的粘液长期积累在塘中。

根据入户指导,经验总结如下:

一是控制好泥鳅的投饵量,投喂肠炎药治疗肠炎。

二是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提高泥鳅池底的氧化还原能力。

三是定期使用芽孢杆菌类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分解塘内过多的有机物质。




相关知识

鲥鱼应该怎样养殖呢


由于鲥鱼的名气非常大并且又比较稀少,所以养殖鲥鱼对很多的养殖户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不管是价格还是市场的需求都是十分可观的,在有些地区就已经开始人工养殖鲥鱼,那么肯定有人会问,鲥鱼应该怎样养殖呢?养殖鲥鱼难吗?下面跟随植物59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养殖环境

1、鲥鱼对于水质要求是特别高的。还有生活环境与条件都一样很高,所以才这么珍惜,因为容易死。那么人工养殖前,我们就要好好的修建养殖环境了。

2、我们修建的鱼池要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要保证水源的水质没有污染。要准备好供氧机或者是增氧剂,这样可以方便增加池子里氧气的含量,从而让鲥鱼可以更快的对环境进行适应。

3、在放鱼苗之前需要用漂白粉或者是生石灰粉进行杀菌消毒,然后往水里加生物饵料。差不多过个七八天以后可以在池塘里放入十几条大小不一的鱼苗进行试水,看看有没得异常的情况

二、养殖技术

最好鱼池里的水深在一米七左右,放养的温度最好在二十七度左右,水里要加入适量的供氧剂,一亩大概可以放养一千七百条左右。我们可以在水里放少量的其他鱼类,这样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调节水质,上面小编也说了,鲥鱼对于水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水质加强管理。

三、饲养管理

1、鲥鱼是一种比较杂食性的鱼类,我们可以以植物饲料为主进行喂食,还可以利用水里的浮游生物还要一些小鱼小虾之类的当作辅食,还可以在鱼池里面种植一些莲藕和菱角,不仅可以提供它们食物,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其实关于鲥鱼的采食可以分为阶段性的,在春季的时候,鲥鱼的胃口比较大,所以可以投放比较多的饲料,需要不断的补充食物,到了夏天可以慢慢的减少投食,秋天只需要白天投放饲料,冬天基本就不需要很多的饲料了,因为冬天吃太多容易造成积食。

四、鱼病防治

一般鲥鱼对病虫害就是一些寄生虫和烂鳃病,我们可以通过肉眼来判断是否得了烂鳃病,所以我们在平时饲养的过程里应该仔细观察鲥鱼的鱼鳃是不是偶腐烂或者变白的现象。可以使用二氧化氯或者是漂白粉来进行泼洒,寄生虫主要在鱼的鱼鳃部或者是皮肤上,可以使用硫酸铜来进行防治。

好啦,以上就是植物59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鲥鱼的养殖技术啦。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植物59网,我们下期再见

泥鳅养殖池塘处理的五个步骤


一是池的四壁在修整后须夯实,杜绝渗漏,四周可用水泥筑墙、薄膜贴埂、铲光土壁等措施来达到防逃的目的。

二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三是池塘上设进水口,下开排水口,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最好采用跌水式,池壁四周高出水面20厘米,避免雨水直接流人池塘;出水口与正常水位持平处都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蔑闸围住,以防止泥鳅逃逸或被洪水冲跑。排水底孔位于池底或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许多养殖场都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到池塘的一边。

四是为了防止因暴雨等原因造成池水过满而引起漫池逃鳅,须在排水沟一侧设一溢水口,深510厘米,宽1520厘米,用网罩住。平时应及时清除网上的污物,以防堵塞。

五是在生产实践中,许多养殖户还采用处理池塘边缘的方法来达到防逃的目的,就是沿着池塘的四周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上端高出水面20厘米。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川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塑料布的上端,毎隔1米左右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可有效防止泥鳅逃跑和敌宵生物进入。也可用水泥板、砖块或硬塑料板,或用三合土压实筑成。

在池塘处理时还要做好鱼溜的准备工作,这种鱼溜也叫集泥鳅坑,主要是为了方便捕捞而开挖的,池中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的5%,比池底深3035厘米。鱼溜四周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砌成。

池塘蓝藻爆发导致泥鳅死亡的处理方法



一、发病情况及诊断分析

患病泥鳅食欲减退,鱼在塘中离群独游,鱼在水面肚皮朝上不能下沉,在水面旋转,用手可捉住,黏液多。通过镜检没发现寄生虫,鱼鳃、体表没发现病灶。解剖鱼体内部没有积水与充血部位,只发现前肠(泥鳅的胃)有大量深蓝色带黑的东西,用手指轻压有硬度感,后肠是空肠无任何东西,通过对肠内容物镜检是大量蓝藻。根据发病症状及现场解剖情况,确定为泥鳅吃食大量蓝绿藻引起肠梗阻,蓝藻在肠道内不能消化、排不出体外,影响泥鳅用肠道呼吸,泥鳅缺氧死亡。通过对水体的检查,泥鳅食欲减退是水中氨氮过高引起。

二、治疗方法及结果

1.及时捞出死鱼,进行深埋处理。

2.全池使用增氧颗粒和小型增氧机对水体进行曝气,每天5小时以上,同时要使用绿水解毒灵500毫升/亩,第2天使用EM菌加大用量,过3天再使用一次。泥鳅第2天就停止死亡开始大量摄食。

三、病因总结

1.泥鳅每天吃食量很大,9月气温较高水中底部溶氧较低,大量残渣与泥鳅排泄物不能得到有效的分解,致使泥鳅养殖池的水富营养化特别严重。

2.泥鳅池塘要有增氧机每天曝气,投放花白鲢控制蓝藻暴发,一般情况第一年泥鳅养殖池不易生病,除非有外源因素,如水质被工业和农业污染等。

3.蓝藻暴发不能用硫酸铜杀灭,因大量蓝藻被杀死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在分解时产生毒素与有害气体,会引起泥鳅产生其他疾病和大量死亡。

4.养殖泥鳅应每月使用EM菌或者光合细菌2次,多加水,增氧。每月要使用二氧化氯一次800~1000克/亩,提早预防蓝藻的发生。

河蟹中期养殖遇到白浊水应该怎么处理



入夏后,气温升高,到了河蟹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做好蟹池的水质管理是养殖环节的重中之重。当前,在养殖中最常见的水质问题就是白浊水现象,遇到白浊水情况该怎么办?
首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白浊水,又称米汤水,其产生的原因归纳有五个:一是可能水体中原生态虫类繁殖过多、过密;二是可能投饵不足,不能满足鱼、虾、蟹的需求;三是有可能野杂鱼过多;四是水位过浅;五是天气影响,雨过天晴常会出现。
其次是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设定不同的解决方案:
针对原因一,第一天日出前杀虫,可使用伊维菌素,杀虫后2小时用绿水解毒宝解毒清水,第二天肥水,可以使用肥水王、速溶肥料或肥水膏等;
由原因二引起的,就是加大投饵量;
由原因三引起的,就先杀除野杂鱼,再解毒活水;
如是水位过浅,就要及时加注新水;
最后,是密切关注天气,是雨后浊水,可以采用解毒活水素,清水。

塘内营养不足导致河蟹蜕壳不遂的处理方法



河蟹第二次蜕壳已经开始,由于前段时间温差大、塘内营养不足,容易引起软壳、蜕壳不遂,影响河蟹的成活率。
河蟹蜕壳不遂的原因
(1)河蟹营养不均衡(缺钙磷镁铁、维生素等),导致河蟹体质弱,脱壳无力。
(2)脱壳期使用了刺激性药物,如杀青苔、消毒剂、杀虫剂等,会有部分死亡。
(3)水体收到污染如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河蟹中毒导致脱壳不遂。
(4)受纤毛虫寄生或细菌感染的河蟹,引起脱壳不遂。
(5)脱壳期间,池塘水温、水位变动太大、缺氧等情况,造成河蟹应激。
防治办法
(1)脱壳高峰期间,避免在水中泼洒刺激性药物(如:三氯类消毒剂,除澡剂,除青泥苔药物,CuSO4等),脱壳前使用解毒绿水王3亩/瓶,消除池塘中的有害毒素;
(2)饲料的营养要均衡,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有免疫多维+钙磷双补+生物免疫多糖;
(3)定期使用聚能钙5亩/瓶补充水体中的钙及矿物质元素,防止水体中的钙、矿物质缺乏,产生脱壳不遂。
(4)脱壳期间保持水位和水温的相对稳定。河蟹脱壳时需氧量大,脱壳期高峰期如遇天气异常,溶氧不足,可干撒粒粒氧,改善底部缺氧的环境。
(5)高温季节,河蟹脱壳期全池泼洒应急先锋3亩/袋+聚能钙3亩/瓶,促进脱壳,缓解应激。
(6)脱壳期间,使用三联生物噬菌王3亩/瓶,控制有害菌含量,减少河蟹感染。

河蟹池水草附着物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水草在河蟹多品种混套养池塘中不可或缺,在产量、品质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各方面原因,水草上时常出现过多附着物,影响水草生长,处理不及时容易引起水草枯萎、死亡,现对水草附着物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供养殖户参考。
一、原因分析
(1)水体营养不均衡。养殖水体中碳、氮、磷、钾等有机元素和无机元素比例不均衡,无法满足藻类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营养需求,导致藻类老化,附着在水草上;
(2)池塘底质恶化。老化池塘底部因长期积累大量排泄物、残饵和剩余有机肥,滋生细菌、虫害,且伴随累积物大量发酵,容易引起水草根部缺氧腐烂,底质环境恶化,致使水体净化能力下降,细菌、寄生虫及水体悬浮物容易粘附在水草叶面;
(3)气候突变。由于温度突然降低、长时间降雨等突发气候或者日常管理不当等因素,出现藻类大面积突然死亡的现象,致使水体浑浊,覆盖水草叶片;
(4)池塘返底。养殖前期,天气多变不稳定,底质差、底质疏松的池塘,施用刺激性渔用药物后,容易打破原来水体的生态平衡,进而引起池塘返底,造成水浑草脏。
二、处理方法
(1)补充营养。对营养不均衡的水体,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适量追加生物有机肥,施用氨基酸、葡萄糖离子钙、硅藻肥、黄腐酸钾,调节水体有机物与无机盐比例,为水草、藻类提供所需营养,促进生长;
(2)改良底质。经常性施用分解底质改良剂,以及含有硝化菌、乳酸菌等成分的生物菌,加快对池塘底部及水体中有机质、硝酸盐、高锰酸盐等物质的转化利用,提高水体稳定性,并适时增氧,提高水体溶氧含量;
(3)净化水体。水体浑浊的池塘,施用腐植酸钠,对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进行吸附沉淀,净化水体,同时泼浇芽孢杆菌,清除水草上的细菌、虫害;
(4)增强免疫。采用拌饵投喂的方式,定期喂服中草药,提高蟹、虾的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872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