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

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要了解小龙虾常见病害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才能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做好病害预防工作,或者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早做出补救措施。本文就主要介绍一下几种小龙虾常见病虫害。

一、出血病

出血病的病原是病菌,即由产气单胞菌。出血病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病害,病率高、来势猛、死亡快。病虾的腹部、附肢、部分体表会布满出血斑点,肛门出现红肿。

治疗措施:出现病症立即隔离病虾并换注新水,每亩水体用10—15kg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病虾用杀菌药泼洒消毒,同时在饵料中掺拌内服药辅以治疗。

二、水霉病

水霉病的病原是水霉菌,与多数鱼类水霉病一样,主要是虾种在起捕、运输、投放等过程中受伤引起。起初伤口可见白化,慢慢伤口如“长霉”出现霉丝。病虾行动缓慢、进食少、最后死亡。

水霉病一旦到了霉丝出现就不容易治好,所以重在“防”。平时在捕虾、运输、投放时避免虾种受伤,投放时间要选择气温较好的晴天,水体要用石灰消毒。出现病症最好立即隔离病虾,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450g和小苏打400g溶水全池泼洒。另外,放养的虾种最好用1%——2%的食盐水浸泡消毒5分钟,这个步骤很重要,经常被忽略。

三、聚缩虫病

即由聚缩虫寄生引起。病虾会因聚缩虫的寄生导致体表污物增多,活动慢、摄食少,蜕壳时难以顺利脱壳,多数虾在蜕壳时即死亡。

经常作水体消毒、杀虫工作,适时换水。如发现有聚缩虫寄生,全池泼洒杀虫药,用3%的食盐水浸泡虾体3分钟或1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分钟。

水产病害一直都强调以“防”为主,因为一旦得病势必有损伤,增加养殖成本。同时过多的使用药物会造成高药残,也背离绿色水产的理念。所以在养殖时,一是要选择优质苗种从而降低发病率;二是池塘消毒要彻底;三是水质管理是重中之重,平时注意用水质检测设备监测水质、打捞污物、适时换水;四是科学投喂,既无过多剩料又要保证小龙虾不会因饥饿互相打斗、残食;五是作业操作时要轻手轻脚避免虾体受伤。

延伸阅读

小龙虾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小龙虾的养殖在我国非常普遍,虽然小龙虾是外来入侵物种,可是随着我们中国人吃货的力量,差点就将小龙虾吃到在中国灭绝。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市场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现在小龙虾在我国已经逐渐有了一定的人工养殖面积,养殖过程中自然会出现病害的现象。那小龙虾会出现什么病害呢?该如何防治呢?一起来看看把!

1、烂壳病

发病特性:烂壳病主要是有细菌感染引起的,小龙虾发病后会出现溃烂的有颜色斑点,斑点轻轻按压会有凹陷的感觉,后期斑点出出现一个洞,导致小龙虾受到感染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在购种运输的时候要注意小心操作,防止龙虾出现伤口,造成机械损伤。然后在放苗的时候要对虾苗进行消毒,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伤到虾苗,保证池水的干净。

2、烂尾病

发病特性:烂尾病主要是因为虾之间打架或者是饲养人员不小心导致龙虾受伤,伤口被感染。染病后会在虾尾出现疮点,虾尾不完全,出现伤口腐烂的现象。后期随着病情加重,溃烂的部位会逐渐像身体发展,严重的时候整个虾尾部全部腐烂。

防治方法:与烂壳病一样,防止虾苗受到机械损伤出现伤口,在养殖过程中将饲料投足,防止饵料不足出现打架的现象。定期将池塘消毒,可使用生石灰,对于发病的龙虾可以喷洒强氯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3、软壳病

发病特性:软壳病主要是因为龙虾缺少钙元素,并且池塘中养殖过度导致光照不足。长时间不更换饲料,吃剩的饲料也没有及时捞出,使池塘水变肥,增大密度,光照不足导致。虾壳用手轻轻一捏就会凹陷进去,由于塑料一般,虾壳颜色加深,食欲不佳,其生长速度也在迅速下降。

防治方法:在准备越冬的时候做好清塘工作,将池塘多余的淤泥及时清除。清塘时配合生石灰进行喷洒进行消毒,将养殖密度控制在池塘负载之内,水草的面积不可超过池塘面积一般,不能长时间的投放单一饵料,根据生长情况适当的改变饵料,多增加含钙量高的饵料。

4、黑鳃病

发病特性:黑鳃病主要是因为虾鳃受到真菌的感染,感染后虾鳃处肉色会逐渐变深,最后完全黑化。导致虾完全丧失鳃部功能,游泳变得较为困难,停止进食。一般患病的虾会爬上池塘或者是潜伏在池底不愿动,几乎丧失了行动能力,最后窒息而亡。

防治方法:定期对池塘进行换水,提高水质,及时将未吃完的饵料捞出来,防止饵料变质污染池水。饵料需要多样化,不可只投放肉性饵料,适当的添加一些营养价值高的蔬菜。发现患病虾及时捞出,用食盐水浸泡治疗,然后用二氧化氯等药剂进行全池喷洒。

以上就是养殖小龙虾经常会出现的病害了,其实也远远不止这几种,例如还有出血病、水霉病等。这些病害都会严重威胁小龙虾的生长,主要也是需要我们做好池塘的管理,定期换水消毒,保证水质,及时将漂浮在水面上吃剩的饵料捞出。促进龙虾的生长,为其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龙虾种苗:小龙虾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小龙虾的养殖在我国非常普遍,虽然小龙虾是外来入侵物种,可是随着我们中国人吃货的力量,差点就将小龙虾吃到在中国灭绝。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市场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现在小龙虾在我国已经逐渐有了一定的人工养殖面积,养殖过程中自然会出现病害的现象。那小龙虾会出现什么病害呢?该如何防治呢?一起来看看把!

1、烂壳病

发病特性:烂壳病主要是有细菌感染引起的,小龙虾发病后会出现溃烂的有颜色斑点,斑点轻轻按压会有凹陷的感觉,后期斑点出出现一个洞,导致小龙虾受到感染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在购种运输的时候要注意小心操作,防止龙虾出现伤口,造成机械损伤。然后在放苗的时候要对虾苗进行消毒,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伤到虾苗,保证池水的干净。

2、烂尾病

发病特性:烂尾病主要是因为虾之间打架或者是饲养人员不小心导致龙虾受伤,伤口被感染。染病后会在虾尾出现疮点,虾尾不完全,出现伤口腐烂的现象。后期随着病情加重,溃烂的部位会逐渐像身体发展,严重的时候整个虾尾部全部腐烂。

防治方法:与烂壳病一样,防止虾苗受到机械损伤出现伤口,在养殖过程中将饲料投足,防止饵料不足出现打架的现象。定期将池塘消毒,可使用生石灰,对于发病的龙虾可以喷洒强氯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3、软壳病

发病特性:软壳病主要是因为龙虾缺少钙元素,并且池塘中养殖过度导致光照不足。长时间不更换饲料,吃剩的饲料也没有及时捞出,使池塘水变肥,增大密度,光照不足导致。虾壳用手轻轻一捏就会凹陷进去,由于塑料一般,虾壳颜色加深,食欲不佳,其生长速度也在迅速下降。

防治方法:在准备越冬的时候做好清塘工作,将池塘多余的淤泥及时清除。清塘时配合生石灰进行喷洒进行消毒,将养殖密度控制在池塘负载之内,水草的面积不可超过池塘面积一般,不能长时间的投放单一饵料,根据生长情况适当的改变饵料,多增加含钙量高的饵料。

4、黑鳃病

发病特性:黑鳃病主要是因为虾鳃受到真菌的感染,感染后虾鳃处肉色会逐渐变深,最后完全黑化。导致虾完全丧失鳃部功能,游泳变得较为困难,停止进食。一般患病的虾会爬上池塘或者是潜伏在池底不愿动,几乎丧失了行动能力,最后窒息而亡。

防治方法:定期对池塘进行换水,提高水质,及时将未吃完的饵料捞出来,防止饵料变质污染池水。饵料需要多样化,不可只投放肉性饵料,适当的添加一些营养价值高的蔬菜。发现患病虾及时捞出,用食盐水浸泡治疗,然后用二氧化氯等药剂进行全池喷洒。

以上就是养殖小龙虾经常会出现的病害了,其实也远远不止这几种,例如还有出血病、水霉病等。这些病害都会严重威胁小龙虾的生长,主要也是需要我们做好池塘的管理,定期换水消毒,保证水质,及时将漂浮在水面上吃剩的饵料捞出。促进龙虾的生长,为其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简单易操作的小龙虾病害预防措施


高密度养殖小龙虾

也容易出现高风险

别担心,只要了解病害预防措施,

就能帮你轻松渡过养殖“危险期”!

龙虾病害要以防为主,一旦发病,非常难以控制,下面是我们预防前期发病的几点:

1、春季龙虾发病的一个很大诱因是缺氧,此阶段引起缺氧的主要因素是同温期比较长,温度回升速度不快,池塘的藻类得不到充分的繁殖和生长,繁殖养殖塘氧气不充足。所以建议天气不好或者气温突变时多使用强氧化型药品改底。

2、营养问题是导致小龙虾体质差和不能顺利脱壳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议龙虾饲料中内服平衡集中脱壳的营养,同时定期泼洒活性钙和内服维生素促进脱壳,小龙虾脱壳的次数及频率远远高于河蟹,所以大家要养成经常补钙的习惯。

3、环境问题也是引起小龙虾发病的主要因素。

(1)、水体的稳定性是预防小龙虾发病的核心点,龙虾塘水草多,早晚pH变化比较大,气泡病发病率较高,后期容易被细菌感染。

(2)、长期pH高,会影响小龙虾摄食欲望,导致小龙虾吃不饱,引起体质差,也是导致后期发病的因素。

(3)、这个季节阴雨天较多,池塘底部容易缺氧,致病菌繁殖速度快,所以这个阶段要定期使用生态消毒剂。

(4)、要合理化控制密度,降低风险,减少发病率,如果从症状上看属于脱壳不遂,最好是检测一下水质,尤其是pH是否偏高,如果偏高,先要稳定pH,除了外源补钙及维生素外,最好内服免疫多糖,保肝产品。同时外泼生物消毒剂,预防细菌感染。

脱壳不遂和肠炎的问题同时存在,建议减食,然后及时补钙。必须打捞出养殖塘所有死虾,深埋或远离养殖塘处理。

有些养殖户总认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现龙虾死亡现象,其实,小龙虾养殖塘很多都有偷死现象,消失于“遁地”,偷死除营养、弧菌问题外,我认为主要还是底部的硫化氢造成的,养殖过程中可以增加底部溶氧、改底。可以从四个放面入手解决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拌饲料预防

A、药物类型

(1)营养类(一般指微量元素、有氨基酸、维生素、矿物盐等)如健力素、虾蟹多肽、肝保乐等。

(2)免疫增强类(直接刺激小龙虾免疫系统,增强抗病力)比如免疫促长片、应激王、速补王等。

(3)活菌类:新型EM、纯生芽孢乳,纯酿乳酸菌等。

(处:抵御有害菌、提供营养、促进吸收、提高免疫力。)

(4)药物类:中药如三黄散、肝肠宝等。

B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的预防方法

★选择营养类+免疫增强的品种与药物类的中、西药物搭配使用;

★使用周期5~7天/15~30天;

★活菌类可长期添加,但要注意避免和药物直接配合使用;

★高温、闷热、疾病易发生期、小龙虾上岸、水质不良、水草不足时,要加强补充多维、多糖类,也可以选择一些中药添加在饲料中。

二、外用消毒

视情况选择如草本金碘、活力碘等安全性消毒剂。其好处是:(1)对小龙虾刺激小;(2)对水草几乎没有影响。

注意:高温期、梅雨天、闷热、水体缺氧时禁用杀虫剂且消毒剂也要慎用!

三、定期杀纤毛虫(根据具体情况)

4~5月要杀一次,作为预防。

四、解毒

碰到水质恶化、外水源有问题时,最好使用一些解毒类和速效改底类产品如欣怡底改、生氧底改、叠加型分解底改等,需要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下面5类毒素对小龙虾的影响:

1、水质毒素;

2、藻类毒素;

3、重金属;

4、化工水或生活污水;

5、农药。

事实上,小龙虾病害预防措施主要是根据小龙虾生长的四大要素——水质、底质、水草、营养的需求,来达到帮助小龙虾获得健康的,只需要在养殖过程中,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预防、勤交流,就能达到更加高效、更加专业的养殖技巧!

小龙虾病害的预防


小龙虾的疾病主要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引起的两大类。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疾病是指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龙虾养殖水体的pH值过高或者过低、农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引起的疾病。生物因子引起的疾病是指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有害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及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投喂不足而引起的营养不良和操作不当引起的应激性反应等疾病。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很多疾病都是上述两类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追求最大的养殖效益,放养密度可能会比较大,因此需注意加强疾病的预防。


在小龙虾养殖生产的过程中,防病防害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放养龙虾种苗前,池塘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就是我们常说的清塘;


二、放养虾苗时用3-4%的食盐溶液浸泡10分钟,进行虾体消毒,浸泡时可以晃动容器以便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三、加强池水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池水水质。有条件的可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或定期泼洒光合细菌,消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保持池水的酸碱度和溶氧水平的平衡,使水体中的物质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解决池水老化等问题。一般在小龙虾养殖中后期每个月施用一次光合细菌,每次用量为使池水成每立方米水体5-6克的浓度;


四、投喂的饲料要新鲜,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在配合饲料中可添加光合细菌及免疫剂;


五、进排水口和池埂上要设网片,严防敌害生物进入,如发现虾池中有鲶鱼、蛙、蟾蜍、水蛇、泥鳅、黄鳝、水鼠等敌害生物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消除。

青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病黑斑病症状及预防措施



在青虾的苗种阶段,特别是变态时期的幼体阶段,较常见的是寄生性疾病,如累枝虫、聚缩虫等在虾体上寄生,影响青虾的蜕壳变态、严重时会因此死亡,降低苗种培育成活率。防止该病的发生主要在于水质的调控,经常保持水质清爽,并具有一定的肥度,防止水体老化。

在抱卵虾的培育阶段,主要是防止敌害生物的侵袭,如水老鼠、蛇类等吞食亲虾,必要时网箱上可使用盖网。注意在网箱中投足饲料,防止缺饲引起青虾自相残杀、残食同类腹部的卵粒和游泳足,导致亲虾死亡。

黑斑病

(1)症状。发病初期,青虾的病灶呈较小的褐斑,以后逐渐溃烂,最后变成黑色。通常在鳃部和腹部,包括步足和游泳足,均带黑色或黑斑。病虾活力大减,或卧于池边处于濒死状态。

(2)病因。主要因青虾养殖池底部形成严重的还原层,使一些分解甲壳和腐屑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

(3)防治方法。

①保持水质良好,必要时施生石灰或水质改良剂。
②平时小心操作,防止青虾甲壳损伤,并注意放养密度,合理投喂饲料。

5月份小龙虾易发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每年到了5月份小龙虾就进入了发病的高峰期,有人称其为小龙虾的“五月魔咒”,去年在湖北武穴市场也亲眼目睹了小龙虾整个发病过程,看着养殖户那无助和无奈的眼神,笔者心里更不是滋味。因此才想起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让养殖户们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跑塘时很多养殖户都会问到底小龙虾发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实叫我真正具体说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我还真没那个把握,个人觉得引起小龙虾5月份大量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由综合性因素引起的。
4月底、5月初开始,气温开始回升,小龙虾池的稻桩和野草开始大量腐烂,导致水质容易恶化产生毒素;经历一个多月的生长,虾池里的密度增大,所需饵料氧分更多,产生的残饵、粪便也更多,也一样会使水质容易恶化;虾池底部积累的垃圾过多,没有定期换水改底分解,底部细菌虫卵易滋生;4月中旬开始,很多养殖户开始起虾卖了,为了能多卖点虾,养殖户每天不间断连续起虾,因此不达规格的小虾容易在起虾、放虾过程中受伤,进而导致细菌感染引起发病死亡;5月份,温度升高,小龙虾的吃食量也增大,养殖户为了让小龙虾能够尽快上市,便盲目增加投喂量,喂高蛋白饲料,导致虾的肝脏负荷重,特别是大虾吃得越多,越容易患肝胆综合征,这也是为什么小龙虾发病时大虾死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5月份有些虾池种了伊乐藻的长势过于浓密,甚至长出了水面,养殖户却没有及时分行和割草头,易导致小龙虾被缠于草里面,过多的草也会和小龙虾争夺空间和溶氧,伊乐藻长出水面不及时割草头就易死亡、腐烂进而败坏水质;还有一些养殖户虾池没种草,温度高虾没有遮阳蜕壳的场所,易形成红虾,也不利于蜕壳,因此小龙虾的规格较小;养殖过程中小龙虾蜕壳是最为关键的,只有虾蜕壳了才能生长,经常养殖户会看到小龙虾蜕壳不遂,或是蜕了壳后就死了,亦或是被大虾给吃了;很多小龙虾养殖新手放苗时不清楚要放多少,有些养殖户也为了追求高产,把密度放得比较大,早期温度低,虾苗规格小问题不大,但后期虾逐渐长大,温度升高,吃食量也增大,因此容易把水体搞浑,夹草严重,也易缺氧;还有一个引起小龙虾急性死亡的是白斑病毒病,但是这种情况较少出现,也难以判断,更难以治疗。
小龙虾发病几大特征:
1.黑鳃:正常小龙虾的鳃丝是白色的,发病的虾鳃是黑色的,多半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2.断须:一般出现断须的小龙虾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弧菌感染。
3.空肠肠道分节:肠炎,消化不良或者没吃食引起。
4.肝脏发白:正常小龙虾的肝脏是金黄色的,发病虾的肝脏颜色变淡甚至发白。
5.活力差:发病虾四肢无力,活动力差,趴在草上不动。
预防措施:


1.定期改底、解毒、调水,分解底部残饵粪便,抑制细菌虫卵滋生。
2.定期补钙,促进小龙虾蜕壳,缩短蜕壳、硬壳时间,减少自相残杀。
3.控制好投喂量,不要投喂过高蛋白饲料,定期拌内服药物(维生素、乳酸菌和保肝护胆类的),提高虾的免疫力,提高抗病力。
4.4月底、5月初提前做好消毒工作。
5.维护好水草,及时割草头。
6.起虾时注意尽量不要连续每天起,起三四天、停两天,地笼晒一下,尽量降低虾苗损伤程度。
7.有条件的定期换水,适当加深水位。
总之养虾一样也是先养水,水质是关键,小龙虾的生活环境好了,自然发病率要低一些,治疗的成功率要高一些。
为了不让悲剧重演,降低小龙虾发病和死亡率,从现在开始广大养殖户朋友们务必引起重视,提前做好各种预防措施,注重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不要等小龙虾真正发病再想着去处理,那就为时已晚了。

北京渔美康集团武穴四海渔需陈琦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小龙虾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小龙虾养殖中常见病害”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63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