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钱癣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钱癣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也叫做细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慢性,高度接触性皮肤病,病牛是主要传染源,流行过程主要通过病牛和健康牛的直接接触而感染,有的也经饲槽、牛栏、刷拭、用具、饲养人员等间接传播病牛的主要症状是发热、黄疸、出血性素质、血红蛋白尿以及流产,皮肤和黏膜发生水肿、黄染、坏死等,但通常呈隐性感染。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钱癣病的临床症状肉牛钱癣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该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疣毛癣菌而引起,还可由于毛根周围以及被侵害的表皮内外存在马毛菌和须毛癣菌而引起。病原菌能够形成孢子,从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皮肤磷屑或者被毛内处于100℃干热条件下也能够存活th,在室温条件下能够生存长达3-4年。

发病原因。该病通常是由于牛群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缺乏光照,造成舍内潮湿、阴暗、空气污浊而引起。另外,牛饲喂单一饲料,特别是摄取各种维生素不足,造成机体营养不良,如果此时发生外伤或者接触病牛等,都会引起该病。对于从外地引进的牛,由于气候环境突然发生改变,饲喂单一的饲料草料(如玉米和玉米秸杆),特别是缺乏维生素B6和维生素C以及缺乏微量元素等,都会引起该病。

流行特点。该病通常秋冬季节发生,尤其是冬季采取舍饲时更容易发病。犊牛或者育成牛对该病的易感性较高,而成年牛的易感性相对较低。如果牛场发生过该病,会导致犊牛每年都能够流行,甚至成年牛也能够发生严重感染。健康牛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牛而发生感染,也能够经由各种用具、厩舍,尤其是饲槽、笼头、颈带引起间接传染。牛由于患有慢性病而导致机体不健壮、缺乏营养,或者发生急性病,感染该病后癣的扩散或者发展速度要比其他病牛快。另外,病牛康复后不会形成抵抗该病的能力,即皮肤依旧能够再次感染。

2、临床症状

病牛(尤其是青年牛)主要集中在头部(面部、口角、眼眶)、颈部以及肛门等处出现症状。通常会形成痂癣,且初期为小结节,上面覆盖少量癣屑,随着其不断扩大,会形成隆起的圆斑,最终形成石棉状的灰白色痂块,且其上面只有少量失去光泽的断毛。癣痂小的如同铜钱(钱癣),大的如同核桃,有时甚至更大,严重时会在全身体表相互融合呈大片或者弥散分布。另外,发病初期和晚期病牛都会表现出严重瘙痒,且伴有痛感,烦躁不安,频繁摩擦患处,食欲不振,贫血,机体消瘦,甚至发生死亡。部分病牛在开始时于皮肤出现红斑,接着变成小结节和小水疱,干燥后形成小痂块。有些毛霉菌还能够侵入肺脏。

3、实验室诊断

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学检查来进行确诊。即拔取疑似病牛质地脆、失去光泽且黏附有渗出物的被毛,同时刮取皮肤鳞屑或者剪下癣痂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10%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盖上盖玻片,如果有需要可进行加温以使标本变得透明,分别使用高倍和低倍镜观察是否存在分枝的菌丝以及各种孢子。如果感染该病,镜检可发现在毛干外缘、毛内或者毛内外(大多数存在于毛干内)有孢子平行排列呈链状。需要注意的是,该病要注意与疥螨病鉴别,病牛感染疥螨病不会形成特异性的圆形癣斑,而是形成不规整的秃斑,且镜检能够看到螨虫。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发病初期,病牛可在患处直接涂擦克霉唑软膏或灰黄霉毒软膏,直到完全康复。如果病牛症状严重,可采取内外兼治。先在病牛患处使用温热的肥皂水清洗干净,接着涂擦灰黄霉毒软膏,然后每头每天再内服0.5g灰黄霉素片剂,连续使用7天,经过10天治疗就能够康复。病牛也可使用o.25%硫化磷酸酯水溶液治疗,即在患处皮肤用装有药液的压缩喷雾器进行喷洒,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10-20天之后,发现鳞屑不断脱落,并有幼嫩皮肤长出,之后即可长出光滑的新毛,往往会与健康被毛间形成清晰的界限,最终完全康复。病牛也可在患处反复涂擦25%硫酸铜熟水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经过30天发现完全康复。病牛也可先在癣痂及其周围直接涂擦5%臭药水,再直接进行涂刷,经过30min涂抹硫磺水杨酸软膏(由600g凡士林、50g水杨酸、400g硫磺、50g鱼石脂均匀混合而成的膏剂),每天1次,先连续使用3天,然后改成每间隔3天用药1次,直到完康复治愈。也可取10mL水合氯醛、25mL碘酊、15g石炭酸,混合均匀后涂抹在病牛患处,每天1次,连续使用3次,每次用药后要用水将其洗掉,再涂抹氧化锌软膏。

保持环境良好。及时清除舍内堆积的粪便,同时使用5%煤酚皂溶液对地面、墙壁、食槽以及其他用具等进行喷洒消毒。牛群要按照强弱、大小采取分槽饲喂管理,并在每天中午赶到舍外任其自由活动。牛舍可在墙壁上每间隔7m建设一窗户,确保通风良好,舍内空气保持新鲜。

严格引种。确保在非疫区引进牛,且要经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把关,确保引进健康无病的牛,有效避免发病。牛到达牛场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观察,确认没有感染任何疾病后才能够混群饲养或者出售.防止疫病蔓延而带来更大的损失。

相关阅读

肉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结核病是由于感染牛型结核分支杆菌而导致的一种消耗性、慢性传染病.病猪临床上的主要病变是多个组织器官形成结核性结节,发生干酪样坏死以及钙化.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一般是舍饲肉牛更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条件恶劣、过度疲劳以及挤乳操作不正确等引发,应注意加强防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肉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短杆菌,具有多种形态,部分呈球杆状,部分呈短棒状,往往呈纵对排列,菌体没有鞭毛,不能够自行运动,且不会形成荚膜和芽孢,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经过抗酸染色也呈阳性。该菌是一种需氧菌,适宜生长在37.5℃的温度下,pH适宜控制在6.8~7.2。该菌具有生长缓慢的特性,往往很难进行原代分离,需要在接种的培养基内添加适量的草分枝杆菌素抽提物,通常培养6~8星期才能长出小菌落。

易感动物。反刍动物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如牛、山羊、绵羊、骆驼以及鹿等都会该菌具有易感性,且通常母牛容易感染,特别是处于妊娠期或者泌乳期的母牛最容易感染。

流行特征。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在春秋两季更容易发生。该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通常能够达到6~12个月或者更长,往往呈散发,有时也会呈地方性流行。

2、临床症状

肉牛副结核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传染病,病牛主要特征是体温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发生顽固性下痢,体质明显消瘦。发病早期,病牛体温基本正常,发生间歇性腹泻,时重时轻,排出稀薄粪便,散发恶臭味,并混杂黏液块和气泡,在临床症状上较难同其他类型的腹泻疾病进行区分,如果此时采取对症治疗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牛逐渐出现顽固性下痢,发生几次反复的腹泻后,对药物治疗敏感性减弱,严重缺乏营养,最终由于全身衰弱而发生死亡。发病后期,病牛主要表现出精神沉郁,眼窝下陷,被毛粗乱,拒绝走动,卧地不起,伴有慢性、卡他性肠炎,且长时间呈现循环性腹泻,体质逐渐衰弱,并发生脱水等,机体严重消瘦,但体温依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3、实验室诊断

活体取样检查。检查者带上一支塑料长臂手套进行直肠检查,即将手伸入到直肠内,手指弯曲后掏空存在于直肠内的粪便,接着用手指在肠黏膜表面略微用力刮蹭,然后将手臂退出,立即将长臂手套翻过来,确保刮取到的肠内容物处于手套内,接着立即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对于病死牛,可取回盲瓣附近的肠黏膜或者回肠末端以及附近肠系膜淋巴结,进行实验室检查。

细菌直接涂片检查。病牛排出的粪便中如果含有黏液,可以直接使用载玻片制成触片,接着经过抗酸染色进行镜检,通常能够发现病菌。如果病牛排出的粪便中不含有黏液,则需要采取粪便集菌,即取15~20g待检粪样,添加3倍量左右的0.5%氢氧化钠液,混合均匀后置于55℃水浴中进行30min乳化,然后取上清液以1000r/min的转速下进行5min的离心,取上清液再以3000r/min的转速进行30min离心,弃去上清液,取沉淀物进行涂片,经过火焰固定后进行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方法。取火焰固定后的涂片,用石炭酸复红液覆盖,置于酒精灯上进行5min的加热染色,即产生蒸汽但没有沸腾,然后适当降温,弃去染色液,使用清水洗涤,然后滴加碱性美蓝液进行5min染色,经过水洗、干燥后进行镜检。通常放在10×100倍油镜下进行检查,若存在病菌,会看到呈红色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菌体长度在0.5~1.5μm,宽度在0.3~0.5μm,往往在视野中呈栅栏样丛状或者成堆状,但如果存在少量病原菌时,通常需要对多个视野进行镜检才能够发现病菌。因此,有时经过一次镜检无法发现病菌,此时不能说明没有发生该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一次镜检。

4、防治措施

对症治疗。该病还没有特效药物用于治疗,通常采取对症疗法。如果病牛发生严重腹泻,可采取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每次静脉注射2000~3000mL。为抑制腹泻,可内服适量的鞣酸、次硝酸铋等,能够有效缓解病情。为避免发生酸中毒,病牛可静脉注射500~1000mL5%碳酸氢钠液或者50~100mL40%乌洛托品。另外,病牛要采取单独饲养,饲喂品质优良的干草,且骨粉添加量要适当增加,用于改善体况,减轻腹泻。

加强饲养管理。牛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如果需要引种则要注意不从疫区引进牛,且对于引进的牛必须采取临床检查以及变态反应检查,如果疑似患病要立即进行隔离饲养或者直接淘汰,避免环境及用具等污染有粪便等排泄物,当对全部进行检测,且呈阴性结果后才能够混群饲养。同时,牛要加强饲养管理,圈舍、粪尿以及污染的垫料和饲草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另外,牛群也可采取疫苗免疫,目前常选择使用弱毒疫苗和灭活苗,但接种疫苗后无法得到完全的保护,还会导致个别牛由于接种弱毒苗而感染病菌,并会对临床诊断造成干扰,应更加注意。

肉牛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肉牛李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是由于感染李氏杆菌而引起,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通常呈散发性。病牛主要表现出现脑膜脑炎、败血症的症状,妊娠母牛则会发生流产。任何年龄的肉牛都能够感染发病,其中犊牛相对比较容易感染,且往往呈较急性发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必须加强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肉牛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肉牛李氏杆菌病是由于感染单核细胞李氏杆菌而导致一种人畜共患病,呈散发性。病牛主要发生败血症、脑膜脑炎以及流产。在自然界中,李氏杆菌广泛分布,但其主要宿主为动物。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及带菌牛,经由分泌物、尿液、粪便、精液以及乳汁排出病菌,导致土壤、饮水及饲料被污染,从而作为该病的传播媒介,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以及损伤组织等感染。主要危害黄牛和奶牛,且任何年龄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够出现发病,其中最容易感染的是幼龄阶段,往往呈较急发病。该病一般在冬季和早春发生.通常呈散发。一般来说,气候骤变、饲喂青饲料不足或者感染寄生虫,都能够诱发该病。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牛主要表现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流鼻涕、流涎。随着症状的加重,病牛采食、咀嚼以及吞咽出现困难,部分在一侧口颊积聚大量没有完全嚼烂的草料。较大日龄的犊牛患病后还可表现出神经症状,呆立或者转圈,步态紊乱,共济失调,头颈出现一侧性麻痹,朝向对侧弯曲,且同侧耳朵下垂,眼睛半闭,朝歪头一侧作转圈运动,遇到障碍物就会将头抵靠在上面呆立不动。部分会出现阵发性痉挛,有白沫从口吐出,在地上侧卧,四肢作游泳状划动,体温略有升高,发病后期只能够卧地不起,呈侧卧,陷入昏迷,如果迫使其翻身,又会快速翻转回原状,直到死亡。

3、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取病牛脑、心脏、肝脏、脾脏直接制成若干张涂片,经过革兰氏、姬姆萨染色进行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阳性球杆菌,大部分单个存在,少量排列成V字形。

细菌分离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取病牛的脑、心脏、肝脏、脾脏,在5%血液琼脂斜面培养基、明胶培养基、肉汤培养基以及含有2%甘油、1%葡萄糖的肝汤琼脂培养基中接种,放在37℃条件下进行48h培养。结果发现,5%血液琼脂培养基上长出圆形的透明菌落,表面光滑,具有荧光性,且能够形成狭窄的溶血环;明胶培养基进行穿刺培养,会沿着穿刺线呈侧枝状生长,并存在少量绒毛样的白色突起;肉汤培养基上,会变得均匀混浊,经过52~72h依旧没有形成沉淀;含有2%甘油、1%葡萄糖的肝汤琼脂培养基上,细菌能够良好生长。

染色特性。挑取经过42h培养的菌落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进行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阳性球杆菌,两端钝圆,大部分散在,少量排列成V字形,没有荚膜,无法形成芽胞。该菌接种在琼脂培养基上,经过2周培养,会形成两极浓染的菌体。

动物接种。取病牛的肝脏、脾脏、脑组织,经过充分研磨,在无菌条件下按1:5比例添加适量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接着使用无菌纱布进行滤过,取4只健康无病的小白鼠,每只肌肉注射0.25mL稀释液,经过64h就会出现发病,角膜变得混浊,全身麻痹、抽搐,停止,经过7h会呈现濒死状态,立即进行剖杀。可见心脏发生点状坏死,脾脏存在坏死灶,且二者都存在帽针头大小的出血点或者淤血斑。脑组织软化,脑脊液变多,存在新鲜出血点。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得到与病牛的病料相同的结果。

4、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该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良好,对牛舍定期进行消毒。圈舍内的粪便、垃圾以及污物要及时清除,并每周使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环境、地面进行1次彻底消毒,并使用百毒杀对水桶、饲槽以及其他用具进行刷洗。牛场内禁止饲养其他畜禽,且防止其他畜禽或者野生动物进入场内,特别是注意及时将牛场内的老鼠消灭。另外,由于该病为人畜共患病,因此在病牛治疗过程中要加强个人防护,防止发病。

应急处理。病牛要立即转入位于牛圈下风口处的隔离圈舍内采取隔离治疗,安排专人护理,请专业兽医进行治疗。对于同群没有发病的健康牛,要立即检查体温,对于发热者要肌肉注射30mL安乃近、400万IU链霉素、800万IU青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4天。同时,配合在每100kg精料添加300g土霉素粉,连续使用7天。

药物治疗。病牛按体重使用100mg/kg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与200mL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均匀,之后按体重静脉注射50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也可分别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1g头孢噻呋、5mg硫酸庆大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口服0.1g/kg复方氟苯尼考粉(主要由黄芪多糖、氟苯尼考、增效剂等组成),连续使用5天。另外,在每千克饮水中添加300mg复方阿莫西林,并添加0.1%维生素C、0.5%多维葡萄糖,混合均匀后饮用,每天3次,连续使用3天。

肉牛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生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肉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细小的革兰氏染阴性短杆菌,菌体呈球状,且两端钝圆,往往单个存在,无法运动,不能够形成芽胞。该菌具有较弱的抵抗力,在干燥空气中只能够生存2-3天,在血液、分泌物或者排泄物中能够生存6-10天,但在腐败的尸体中能够生存长达1-6个月;在阳光照射下经过几分钟就会被杀死,在高温条件下会马上被杀死。普通的消毒液都能够杀死病菌,且其对土霉素、磺胺类药物敏感。

发病特点。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够流行该病,且任何畜禽都具有易感性。该菌是一种条件病原菌,一般在健康畜禽的呼吸道中存在,同机体处于共栖状态。在牛经受风寒、饥饿、过度疲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时,由于机体抵抗力减弱,就会促使病菌趁机侵入体内,通过淋巴液进入血液,从而发生败血症。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还能够以飞沫的形式通过呼吸道传播,也能够通过损伤皮肤或者蚊蝇叮咬而传播。

2、临床症状

牛感染病菌后通常具有1-6天的潜伏期,根据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急性败血型,牛感染后通常会表现出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达到41-42℃,随着病程的进展,会逐渐表现出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停止反刍,下痢且伴有腹痛,开始是排出粥样粪便,后期排出稀液状粪便,其中混杂黏液或者血液,且散发恶臭味,往往在12-48h内发生死亡。水肿型,病牛主要表现出呼吸困难,往往卧地不起,胸前部、颈部及头部皮下结缔组织形成弥漫性炎性水肿,症状严重时还可能扩散到下腹,且肿胀处皮肤明显发绀,用手指按压初期具有热、硬感,后期变凉,且疼痛感也逐渐减轻。病程通常可持续3-14天,之后就会变成慢性。肺炎型,这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病猪主要表现出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症状,即头颈前伸,张口呼吸,不断咳嗽,且伴有疼痛感,有时还会流出脓性鼻液,支气管发出明显的呼吸音。病程通常能够持续3-14天,大部分在2周内发生死亡。部分病牛会变成慢性型肺炎,病程至少可持续1个月,如果及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一般情况下,日龄越小的犊牛患病后会表现出越严重的临床症状,具有越高的病死率。例如,小于2岁的幼牛,病程通常持续7天以内,死亡率能够超过80%。

3、病理变化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肉眼可见肺脏发生明显病变,往往4j5左右发生肉样病变,呈灰红色或者暗红色,质地较硬,小叶间结缔组织因发生浆液性水肿而明显变宽,且其切面存在大理石样花纹;心内外膜发生片状出血;肝脏、肾脏发生比较明显的实质变性;咽喉部发生胶胨样水肿;小肠内出现米粒大小至蚕豆大小的溃疡;脾脏没有发生肿大。取病死牛肺脏、心脏、肝脏、肾脏、脾脏,放入10%中性甲醛溶液中进行固定,通过常规石蜡切片后进行镜检,发现心肌纤维着色,但深浅不同,部分发生崩解、断裂,甚至完全溶解;肝脏发生颗粒变性,胞浆中存在大量的微细颗粒,有时还会存在小空泡;肺脏发生典型的纤维素性肺炎,肺泡腔、支气管及气管内存在大量的脱落的上皮细胞、吞噬细胞及嗜中性细胞。

4、实验室检查

涂片镜检。取病死牛心血、肺脏、淋巴结等直接制成涂片,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菌体两极着色。

细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牛血、肺脏、脾脏、淋巴结,分别在普通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h培养,发现普通培养基上长出少量细菌,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有细小的圆形菌落,呈浅灰色半透明状,表面光滑。

5、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目前,主要使用牛巴氏杆菌弱毒菌苗和死菌苗两种作为预防疫苗,牛通常在接种菌苗14天后出现免疫效果,能够持续保护6-9个月。在疫病地区,要分别在每年春冬季节进行1次免疫接种,如有需要可使用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中西医结合治疗。由于该病症状严重,要求增加治疗药物的用量,尽快减轻症状。该病以镇痛、抗菌、消炎为治疗原则。病牛可采取耳静脉注射药物,每天1次,分成4组一次性给药。第一组使用4支10mL双抗(也叫做菌毒双抗或者复方利巴韦林,主要含有乳酸环丙沙星)和500mL10%葡萄糖液;第二组使用3支5mL地塞米松和500mL10%葡萄糖液;第三组使用6支lg氨苄青霉素和10%的500mL葡萄糖液;第四组使用5支10mL磺胺和500mLl0%的葡萄糖液,均采取静脉注射给药,连续使用3天。

肉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本菌为条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牛饲养饲养管理不良时,如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缺乏、饥饿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该菌乘虚侵入体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发生内源性传染。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家畜,亦有经皮肤伤口或蚊蝇叮咬而感染的。该病常年可发生,在气温变化大、阴湿寒冷时更易发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
症状
潜伏期2—5天。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
急性败血型:病牛初期体温可高达41—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呼吸、脉搏加快,眼结膜潮红,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病牛表现为腹痛,常回头观腹,粪便初为粥样,后呈液状,并混杂粘液或血液且具恶臭。一般病程为12—36小时。
浮肿型:除表现全身症状外,特征症状是颌下、喉部肿胀,有时水肿蔓延到垂肉、胸腹部、四肢等处。眼红肿、流泪,有急性结膜炎。呼吸困难,皮肤和粘膜发绀、呈紫色至青紫色,常因窒息或下痢虚脱而死。
肺炎型:主要表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牛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痛苦干咳,有泡沫状鼻汁,后呈脓性。胸部叩诊呈浊音,有疼感。肺部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眼结膜潮红,流泪。有的病牛会出现带有黏液和血块的粪便。本病型最为常见,病程一般为3—7天。
病理变化
败血型牛出败主要呈全身性急性败血症变化,内脏器官出血,在浆膜与粘膜以及肺、舌、皮下组织和肌肉出血。浮肿型主要表现为咽喉部急性炎性水肿,病牛尸检可见咽喉部、下颌间、颈部与胸前皮下发生明显的凹陷性水肿,手按时出现明显压痕;有时舌体肿大并伸出口腔。切开水肿部会流出微混浊的淡黄色液体。上呼吸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胃肠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颌下、咽背与纵隔淋巴结呈急性浆液出血性炎。肺炎型牛出败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索性胸膜炎。肺组织颜色从暗红、炭红到灰白,切面呈大理石样病变。胸腔积聚大量有絮状纤维素的渗出液。此外,还常伴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
诊断
临床诊断
根据病畜高热、鼻流黏脓分泌物,肺炎等典型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败血型常见多发性出血,浮肿型常见咽喉部水肿,肺炎型主要表现肺两侧前下部有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如需确诊,应做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诊断
病料采取:生前可采取血液、水肿液等;死后可采取心血、肝、脾、淋巴结等。
直接镜检:血液作推片,脏器以剖面作涂片或触片,美蓝或瑞氏染色,镜检,如发现大量的两极染色的短小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短小杆菌,即可初诊。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37℃培养24小时,此菌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在血液琼脂平板可见有淡灰白色、圆形、湿润、不溶血的露珠样小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必要时再进一步做生化试验鉴定。
鉴别诊断:对于急性死亡的病牛,应注意与炭疽、气肿疽、恶性水肿病的鉴别。对于肺部病变还应与牛肺疫等鉴别。巴氏杆菌病因有高热、肺炎、局部肿胀以及死亡快等特点,易与炭疽,气肿疽和恶性水肿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炭疽:炭疽病牛临死前常有天然孔出血,血液呈暗紫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死后尸僵不全,尸体迅速腐败;脾脏可比正常肿大2-3倍,将血液或脾脏做涂片,革兰氏或瑞氏染色,可见菌体为革兰氏阳性、两端平直、呈竹节状、粗大带有荚膜的炭疽杆菌。而巴氏杆菌病则没有上述病理变化,可见菌体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浓染的细小的球杆菌。
恶性水肿:多发生于外伤、分娩和去势之后,伤口周围呈气性、炎性肿胀,病部切面苍白,肌肉呈暗红色,肿胀部触诊有轻度捻发音。以尸体的肝表面做压印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大杆菌。
气肿疽:多发生于4岁以下的牛,肿胀主要出现在肌肉丰满的部位,呈炎性、气性肿胀,手压柔软,有明显的捻发音。切开肿胀部位,切面呈黑色,从切口流出污红色带泡沫的酸臭液体。肿胀部的肌肉内有暗红色的坏死病灶。由于气体的形成,肌纤维的肌膜之间形成裂隙,横切面呈海绵状。实验室检验,气肿疽梭菌菌体为两端钝圆的大杆菌,气肿疽在我国已基本上得到控制。
防治

预防牛出败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各种应激,增强抵抗力,定期接种疫苗。预防注射可使用血清抗体,用法:100千克以下的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毫升,100千克以上的牛注射6毫升,免疫力可维持9个月。
发病后对病牛立即隔离治疗: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对病牛注射,如氧氟沙星,肌肉注射,3—5mg/㎏体重,连用2—3天;恩诺沙星,肌肉注射,2.5mg/㎏体重,连用2—3天。消毒圈舍,每日2—3次。未发病牛紧急注射牛出败疫苗

肉牛便秘的病因 肉牛便秘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便秘是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主要症状是排粪困难,且排粪需要较长时间或者经常变换排粪姿势。该病主要是由于大肠无法正常传导,分泌津液减少,导致粪便秘结变硬。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便秘的病因肉牛便秘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新生犊牛发生该病是由于分娩前积聚较多的胎粪,从而导致出生后容易发生便秘。新生犊牛没有吮食或者过晚吮食初乳,导致机体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吮吸大量品质低劣的代乳粉或者合成乳,导致消化不良或者便秘;先天性发育较差或者早产、体质瘦弱的幼犊,往往会由于肠管驰缓,无力蠕动,也能够造成胎粪秘结而引起发病。

成年牛主要是由于饲喂过多含有大量粗纤维的饲料,如豆秸、麦秸、花生藤等。这是由于这类含有丰富粗纤维的粗饲料开始时会刺激肠道兴奋,接着导致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减弱,最终造成肠道平滑肌蠕动缓慢而发生肠积粪,尤其是在长时间饲喂这种饲料且又饮水不足时,更容易引起便秘。牛长时间饲喂过多的高浓度饲料,导致肠管负担过重,使其无法正常运动,也能够引起发病。牛患有胃肠道疾病,如慢性卡他或者急性卡他时,由于会减缓胃肠蠕动,影响消化液分泌,会导致排便困难,粪球干小,且表面附有黏液。如牛患有慢性肠卡他时,由于肠机能处于较弱的兴奋状态,也能够引起便秘;患有大肠阻塞、小肠积食、肠变位、结肠阻塞、真胃阻塞、瓣胃阻塞以及胃扩张等,导致病变前部的胃肠内容物无法向后运送,胃肠蠕动缓慢,引起粪便干硬、减少排粪等。

2、临床症状

犊牛患病后,主要症状是减少吮乳,肠音减弱,惶恐不安,弓背、努责,摇尾。有时会用后肢踢腹,卧在地上,且回头望腹。有时会出现严重腹痛,使其前肢抱头在地上打滚。之后精神萎靡,停止吮乳,结膜潮红但混杂黄色,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肠音微弱或者完全消失,虚弱无力,最后只能够卧地不起,日渐衰竭,出现自体中毒。

成年牛发生便秘后,初期饮欲、食欲减退,反当减少,且都逐渐停止,肠及瘤胃蠕动音变小,伴有腹痛症状,往往两后肢后踏,且持续回头、凹腰、摇尾不安,并用后肢踢腹。初期减少排粪,之后完全停止,经常努责,但只有少量白色的胶胨状粪便或者蛋清样黏液。病程后期,会发生脱水及心力衰竭。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犊牛患病后要立即使用温肥皂水灌肠,用于冲洗直肠。灌肠时,要将灌肠器尽可能送入到直肠深处,在输入液体时要将肛门用手指塞闭,避免灌入的液体流出,促使粪便软化。当灌入量适宜后,就可拿开手指,此时就会流出液体,其中往往混杂大量呈算盘珠样的硬结粪便。采取多次冲洗,直到直肠完全通畅为止。如果经过1-2h还没有排出积粪,可向直肠内灌入300mL液体石蜡或者植物油。在治疗过程中,可配合腹部热敷和按摩来缓解腹痛,当腹痛严重时可肌肉注射5-6mL30%安乃近注射液。如果胎粪长时间滞留而导致肠道发炎时,可配合使用消炎药和维生素C等进行治疗。犊牛患病后,可灌服40mL甘油或者70-100mL石蜡油,每5-7小时1次,治疗效果较好。成年牛患病后,可静脉注射3000-4000mL5%的糖盐水、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溶液或者平衡液,每天1-2次。也可灌服7000-9000mL添加有300-500g硫酸钠或者硫酸镁的常水,能够有效促泻。还可灌服由300g硫酸钠、250g人工盐、400-600g蓖麻油、40-50g芦荟组成的混合药液。如果病牛继发引起瘤胃臌气,要在灌肠前先采取瘤胃穿刺放气。一般先剪去左肷部明显臌气处的被毛,接着涂抹2%碘酊进行消毒,然后在该处刺入小号穿刺针,确保刺穿皮肤及胃壁,促使瘤胃内气体被放出,从而促使腹压降低,且胸腔内心、肺所受的压力减小。为确保胃肠内容物排净,抑制瘤胃发酵,调节胃肠功能,可通过胃管灌入由20g鱼石脂、500mL石蜡油以及适量水组成的溶液。

中药治疗。犊牛患病后,如果元气衰微,适宜采取培补元气,即取10g人参、45g当归,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分成多次灌服,或者取15g茯苓、10g防风、20g生地黄、白芍6g,60g白术、升麻6g,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分成2次灌服;如果食积化热,适宜采取清热通便,即取10g大黄、10g牵牛子,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后灌服,或取15g生地黄、25g麦门冬、50g芒硝、20g玄参,加水煎煮后分成2次灌服。成年牛(以体重为500kg为例)患病后,可取60-100g芒硝、24g厚朴、12g赤芍、12g枳实、60g炒莱菔子、120-200g大黄、30g桃仁,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灌服。对于老弱病牛,且主症为便结,可取120g大黄、180g麦冬、80g石斛、120g锁阳、96g当归、48g桃仁、90g火麻仁、48g肉苁蓉、180g生地、72g瓜篓仁、80g沙参、120g黄芪、90g柏子仁、120g陈皮、24g枳壳、60g芒硝、240g玄参、30g甘草,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灌服。对于跌扑损伤、腹部手术而发生便秘的病牛,可取80g沉香、96g大黄、72g当归、48g赤芍、80g枳实、80g槟榔、80g乌药、72g红花、80g木香、72g桃仁,加水煎煮后灌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835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