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传染性鼻炎的临床症状 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控

蛋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病,是由于感染副嗜血杆菌而导致,主要特征是脸部发生肿胀,眼、眶下窦、鼻腔出现发炎,流鼻液,不停打喷嚏。该病能够快速传播,任何日龄的蛋鸡都能够感染,特别是鸡群初次感染往往出现暴发流行,导致产蛋率降低10%~40%,严重损害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应加以防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传染性鼻炎的临床症状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控。

1、病原与流行

蛋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是鸡副嗜血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无运动性,易形成丝状小杆菌。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虽然死亡率较低,但是发病率较高,可高达70%。任何年龄的鸡都可感染此病。雏鸡患病后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止,蛋鸡感染后产蛋率下降,鸡蛋的品质下降。该病可以通过受到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以及空气传播。病鸡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寒冷季节的发病率最高,一般秋末、冬季以及早春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该病发生的原因较多,主要由于鸡舍的温度不稳定,舍内垫料过于潮湿,通风换气的力度不够,饲养密度过大等造成的。

2、临床症状

病鸡在患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仅可见稀薄的清水从鼻子流出,偶有打啧嚏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情逐渐的加重,病鸡的鼻腔内会有黏性分泌物流出,伴随有难闻的气味,病鸡会出现打喷嚏的症状,严重时会因分泌物堵塞鼻孔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病鸡的面部有发炎的现象,导致面部肿胀,一侧或者双侧的眼周组织肿胀,严重时会导致失明。另外,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水量减少,对冠及肉髯肿胀,颜色变暗。病鸡逐渐的消瘦,有脱水的现象,羽毛蓬乱无光泽。幼龄鸡在感染后生长发育受阻,成年蛋鸡患此病后产蛋率降低,一般在发病后的5-6天,产蛋数量明显的减少,并且蛋壳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蛋重变小,畸形蛋的数量增加。蛋鸡在产蛋高峰期患病后,产蛋量的下降更为明显,可降低至20%-30%,病鸡有腹泻的现象,粪便稀薄,颜色不正常。

3、病理变化

该病的主要病变位置是鼻腔、窦、喉头以及气管黏膜。会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肿胀、充血,在表现附着大量的黏液或者炎性渗出物凝块,窦内有干酪样的坏死物,病鸡的眼结膜内蓄积有干酪样的坏死物,导致蛋鸡的眼睑肿胀,向外突出,严重病例还会发生眼球萎缩,最终失明。当病情发展到气管及气囊时,剖检可见病死鸡的气管黏膜有炎症,气囊分泌物增多,气囊膜浑浊,肺部充血、出血。蛋鸡的输卵管也会发生病变,其中有黄色干酷样的分泌物,卵泡变得松软、血肿且易破裂,病死鸡有的还有腹膜炎的症状。

4、诊断方法

根据病鸡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剖检病理变化,以及产蛋鸡群的产蛋率明显下降,蛋的质量下降,蛋壳的颜色发生改变,沙皮蛋、薄壳蛋、软壳蛋以及畸形蛋的数量明显增多,可诊断为疑似鸡传染性鼻炎。

要想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检查。检查的方法包括直接镜检法,取病死鸡的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球杆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取病死鸡的病料或者分泌物,与葡萄球菌一起接种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可见葡萄球菌菌落周围长出透明、柔嫩的露滴状小菌落,不溶血,呈卫星状。挑取部分菌落入在载玻片上滴1滴30%的过氧化氢,未产生气泡,表明细菌过氧化氢酶试验为阴性,可确诊为该病。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可见,该菌对泰乐菌素、红霉素敏感。

5、防控措施

对该病预防需加强环境的管理,以改善鸡舍的环境,保持鸡舍的环境卫生,加强通风换气的力度,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适当的降低饲养密度,做好鸡舍的保温工作,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尤其是温差较大的季节要做控制好鸡舍的温度,保持舍温相对恒定。对鸡舍、用具等进行定期的消毒,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为了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需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一般选择接种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三联苗。一般建议在21-28天时进行首免,在产蛋前1周加强免疫。

发现鸡群患病,要及时诊断,并进行隔离饲养,对于病死鸡则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病后要对全群饮用红霉素,使用剂量为75g溶于150kg水中,让其自由饮用。饮完药液后,让鸡补充多维和微量元素,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每天饮用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连用3天。对病鸡同时肌注硫酸阿米卡星15mg,每天1次,连用3天,然后再使用强力霉素按每千克水10mg的剂量,与100g维生素C和盐酸多西环素溶于150kg水中,连用3-4天。可有效的控制病情。对于眼部肿胀的病鸡可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滴眼。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加大消毒的力度,以控制疾病的传播。

1、流行情况调查
调查范围及对象:乌苏市周围来就诊的发生鸡传染性鼻炎的鸡群。
2、临床诊断
期间前来就诊鸡传染性鼻炎6例,以其中1例为内容做以下说明:
2.1活体外观观察
鸡群共900只鸡,120日龄,没做过终免;鸡只缩脖闭眼,伴有呼噜、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黄、白稀便,食欲基本正常;产蛋量约为30%~40%;脸部肿胀(见图示1,箭头所示);发现肿胀部只是从一个角落出现,很快感染全群。
2.2剖检症状检查
剖检可见:肝脏有条状淤血,胆汁浓稠;腺胃基本正常,打开肠道可见有轻微的出血性炎症,盲肠扁桃体有轻微的出血;卵泡变形、充血;喉头出血,气管、支气管黏膜上有大量黏液渗出呈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浮肿下颌皮下有浆液浸润,可见支气管肺炎和气囊
炎;眼底黏膜出血,脸部肿胀,有干酪样渗出物。
3、材料与方法
3.1病料采集
取10只有典型症状的病鸡,用灭菌棉拭子蘸取气管黏液,浸入适量MG液体培养基(含青霉素1000IU/ml和1∶4000的醋酸铊)中,备用。同时剪开病鸡眶下窦,用灭菌棉试子蘸取其内黏液,浸入盛有适量无菌0.01MpH7.4的PBS液的西林瓶内,备用。
3.2方法
3.2.1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将蘸有病鸡眶下窦黏液的棉拭子在PBS中快速搅动数次后,用接种环钩取悬液划线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置烛缸中于37℃培养24~48h,钩取可疑菌落,涂片,用革兰氏法或姬姆萨染色法染色,显微镜检查。并挑选可疑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待进一步检查。取纯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上,观察生长情况。
3.2.2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细菌纯培养后,用无菌肉汤水洗下后混匀,取0.2ml接种到肉汤琼脂培养基上,充分铺匀后将待试验各药敏纸片按一定距离放入,完成后在平皿上记好菌株编号,置37℃环境下培养24h,观察结果并测量抑菌大小。
4、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治
4.1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
4.1.1药物预防
各种常用的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对减轻本病的严重程度和缩短病程都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消灭病原菌,根除本病。饲料中添加0.5%磺胺噻唑、饮水加0.05%磺胺甲基嘧啶,肌肉注射或口服链霉素,或在饮水中加入土霉素和红霉素等,均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流行。
4.1.2严格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
加强鸡舍通风,避免鸡群过分拥挤,确保营养,合理控制舍内环境小气候,防止寒冷和潮湿,避免引进带菌鸡,隔离或淘汰发病及康复带菌鸡,以及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4.1.3免疫接种
使用副鸡嗜血杆菌苗对本病预防有一定效果。使用较广泛的是福尔马林或硫柳汞灭活苗,免疫期可达3~4个月,80%左右的免疫鸡能产生保护力。以A型和C型菌株为菌种的双价油乳剂灭活苗效果也很好,免疫期可达6个月以上。
4.2鸡传染性鼻炎的治疗
鸡群当中只发现有肿头肿脸的,经剖检诊断疑似鸡传染性鼻炎时,及时用消毒剂进行带鸡消毒以及饮水消毒,以防感染全群。同时使用一些效果明显的抗生素配合止咳平喘的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若全群有3%~5%以上的鸡只出现肿脸现象时,就应该注射鼻炎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然后再参考下述治疗方法:
针对个别鸡只出现症状的治疗方法:用消毒剂对鸡舍进行彻底的带鸡消毒,而且针对肿脸的鸡要用装有消毒剂的喷壶进行个别消毒。全天的饮水当中加入适量的消毒剂,隔断水槽和料槽,目的是防止病原的传播(如果是乳头饮水器可以不用隔断)。同时应用抗生素和平喘药治疗。一般4~5d一个疗程,通常情况下,一个疗程即可痊愈,但消毒剂连用7~10d,为了防止再次复发感染。

5、结果
5.1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在临床实践的这几个月当中,蛋鸡较肉鸡多发,主要发病日龄多在105~130日龄(开产前后),发病集中于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快的月份。
5.2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
通过临床诊断,初步定为鸡传染性鼻炎。
5.3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接种于巧克力琼脂上的10份样品均生长出灰白色、半透明的细小露珠状菌落。钩取典型菌落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略深的短杆菌或球杆菌,呈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没有运动性。分离菌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
5.4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鸡嗜血杆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副鸡嗜血杆菌对红霉素、氟苯尼考最为敏感,敏感率为90%,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替米考星较为敏感。
5.5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
临床上应用“广谱抗生素+中药止咳平喘药+消毒剂”的治疗方案,来就诊的病例,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一般都一个疗程,个别严重的病例可达两个疗程),康复率达到95%以上,且产蛋率很快提升。
5.6鸡传染性鼻炎的治疗
在使用1个疗程药物以后,再继续使用消毒剂7~10d,可预防本病的复发。
6、讨论
6.1为什么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快的季节鸡传染性鼻炎多发
此时,鸡舍小环境保温不好,很容易造成鸡群的应激反应,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菌进入机体,突破机体防御机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6.2如何治疗鸡传染性鼻炎效果更好
传统治疗鸡传染性鼻炎的方法是大剂量、长时间应用抗生素,这种方法不仅容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而且极易产生耐药性。
根据对就诊病例的治疗得出一套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广谱抗生素+中药止咳平喘药+消毒剂,应用本方案不仅可以避免药物中毒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可以防止长时间用药导致病原产生耐药性的问题。而且消毒剂在其中既起到治疗的效果,又起到防止复发感染的作用,还为养殖户节省了用药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6.3如何控制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
6.3.1药物预防
一些抗菌谱广的抗生素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但一些药物对生产性能有影响,所以用药时要慎重。在用药的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因素可影响药物预防效果,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保持鸡舍良好的卫生和通风条件。
用药途径:通常认为药物饮水效果好于拌料。选择敏感性的药物,防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用药时最好选用2~3种有效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加治疗效果。如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五甲氧嘧啶及庆大霉素敏感、大环内酯类在呼吸系统药物浓度高、新一代的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吸收好、毒副作用少等特点,联合使用对本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药物防治最好连续5d,给予足够的剂量,保证给药次数及呼吸道足够的药物浓度,避免中途断药。
紧急疫苗接种:对于有不同产蛋日龄的大型鸡场,尤其是种鸡场,在用药前可注射相应的灭活疫苗,最好是水苗(铝胶),这样可以很快产生坚强保护力。
6.3.2严格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
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方针。在此基础上,加强鸡舍通风,避免鸡群过分拥挤,确保营养,合理控制舍内环境小气候,防止寒冷和潮湿,避免引进带菌鸡,隔离或淘汰发病及康复带菌鸡,以及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6.3.3免疫接种
可以使用副鸡嗜血杆菌苗在3~5周龄和开产之前分两次对本病进行预防性免疫接种,有一定效果。

相关知识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其防控


摘要: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也叫猪慢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细菌性传染病,往往大面积流行。尤其是哺乳仔猪群发病后会出现严重的症状,主要特征是发生鼻炎,鼻甲骨出现变形、萎缩,且生长发育缓慢。该病还会导致成年猪只增加饲料消耗,日增重减轻,延迟出栏,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1危害

该病首先是会对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直接对其健康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该病其中一个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导致病猪的鼻甲骨发生萎缩,甚至彻底消失,使机体用于过滤有害物质和空气的屏蔽系统被破坏,从而明显增加机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这是由于鼻甲骨被破坏后会促使肺脏直接接触没有经过滤处理的空气。如果空气温度、湿度不适宜或者含有有害物质,就非常容易损害猪只的肺脏。另外,猪只患病后会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导致机体生长发育缓慢。据报道,病猪通常进行长时间的饲养依旧无法达到上市体重。一般来说,该病会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大约30%,就会对机体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加规模养猪的饲养成本,严重减少经济效益。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表现出断续性喷嚏,烦躁不安,如频繁拱地、摇头、摩擦鼻部等。接着病猪表现出严重的吸气困难,如鼻塞,有时还会发出鼾声,食欲不振,甚至停止采食,眼结膜出发炎,不停流泪,并在眼下角形成月牙状黑斑。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会导致鼻甲骨明显萎缩,造成鼻面部发生变形,如果两侧鼻甲骨同时发生萎缩,就会导致鼻腔缩短,从而变成短鼻猪;如果只有一侧鼻甲骨严重发生萎缩,就会导致鼻腔朝向一侧严重弯曲,从而变成歪鼻猪。少数病猪还会伴有肺部感染,表现出持续咳嗽,呼吸极度困难等。

3鉴别诊断

传染性坏死性鼻炎:该病主要是鼻部发生外伤而感染坏死杆菌导致发病,病猪主要表现出鼻腔的软骨、软组织以及骨出现坏死,形成屡管,并有坏死性分泌物流出,且散发腐败的恶臭味,而不会出现鼻甲骨萎缩或者消失的症状。

软骨病:病猪主要表现出鼻部发生肿大、变形,颜面骨明显疏松,呼吸困难,类似于萎缩性鼻炎引起的症状。但骨软病不会出现打喷嚏,无法形成泪斑,鼻甲骨也不会发生萎缩。

传染性鼻炎:主要是由于感染绿脓杆菌而导致发病,病猪具有出血性化脓性鼻炎的症状。临床上,病猪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剖检病死猪,能够看到鼻窦、鼻腔的骨膜、嗅神经以及视神经鞘,甚至脑膜存在出血。而患有萎缩性鼻炎的猪不会出现该病变。

4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妊振母猪接种疫苗后,可是后代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从而得到被动保护。如果妊娠母猪没有接种疫苗,其所产后代仔猪可在1周龄以及3~4周龄分别皮下注射0.2mL和0.4mL油佐剂苗,能够快速清除存在于鼻腔内的细菌,同时配合进行滴鼻接种,能够明显增强鼻腔的抗感染能力。另外,可采取母仔结合免疫的方式,即将以上2种方法相互结合。母仔结合免疫时,选择使用油佐剂苗会导致初乳中所含的抗体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仔猪的主动抗体应答能力,但对仔猪的清菌能力和抗感染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被动免疫期一般可持续到2月龄或者更长,且产生的主动免疫力不会因初乳中含有抗体而受到明显干扰。

药物防治:为避免该病通过母乳造传播,可在妊娠最后一个月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在母猪每吨饲料中添加400g土霉素或者lOOg磺胺二甲嘧啶,混合均匀后饲喂。仔猪出生3星期内,注射3~4次敏感抗生素,或者在鼻内进行喷雾,每次1~2mL,每星期1~2次,直到断奶。治疗病猪时,可选择使用比较敏感的药物,如强力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盐酸环丙沙星、土霉素等。病猪可使用5~lOmL10%磺胺嘧啶,添加3~5mL蒸溜水,混合均匀后肌肉注射。也可每头病猪肌肉注射25万~80万IU链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也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5mg盐酸环丙沙星或者在饮水中添加0.025%自由饮用,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还可每次在鼻腔内喷雾2mL25%硫酸卡那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猪肺部发生感染,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和咳嗽的症状,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1~0.2mL林可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按每千克体重配合肌肉注射0.2mL20%复方制菌磺,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猪出现明显的鼻塞症状,且吸气严重困难,在采取以上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配合使用卡那霉素进行滴鼻,每天2次,连续使用2天,增强治疗效果。

改善饲养管理:猪场要采取白繁白养、全进全出的原则,如需引进种猪则必须通过相关机构检疫,并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确保健康无病后才能够混养。种猪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坚决淘汰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猪只,建立健康的种猪群。根据猪只实际情况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充足、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确保饲料多样化,禁止长时间饲喂单一饲料,并满足机体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如果当地已经发生该病,则可在猪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蛋白质、钙以及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发生该病。

鸡传染性鼻炎的防冶方法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

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鸡对本病最易感,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随着日龄的增长易感性增强。育成鸡、产蛋鸡最易感,本病多发生在成年鸡。寒冷季节多发,一般秋末和冬季是本病多发期。病鸡、慢性病鸡、康复鸡是本病病原的携带者。该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饮水与饲料经消化道感染。在同一个鸡场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在一起,或新购人的大日龄鸡与老鸡饲养一起,易造成本病的暴发。该病发生的另一个特点是以低死亡率、高发病率为特征。本病在鸡场某鸡舍发生后,其他适龄鸡群几乎无一幸免。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在鸡群中传播快,几天之内可席卷全群。病鸡明显的变化是颜面肿胀,鼻腔有浆性粘性分泌物。其次可见结膜炎和窦炎。成年鸡可见肉垂水肿,常见一侧水肿,间或有两侧同时发生的。初期病鸡有一定食欲,随鸡群中发病数量增多,食欲明显减少。产蛋鸡发病后5~6天,产蛋量明显下降,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产蛋下降更加明显。产蛋下降的幅度与病后采取的治疗措施有一定关系。治疗及时可较快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康复后鸡群产蛋量低于或接近原有水平。育成鸡发病及时治疗可迅速恢复。

病理剖检:

致死鸡常见慢性呼吸道的病变。本病的典型病例仅引起鼻腔和眶下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及面部皮下和肉垂的水肿。早期死亡病例可见肺炎、气囊炎。

实验室诊断:根据细菌分离鉴定和凝集试验可确诊本病。

防治方法:

鸡场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做好鸡舍内外的兽医卫生工作。鸡场内应做到全进全出,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清舍之后要彻底消毒,空舍一定时间经消毒后方可让新鸡群进入。本病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药即可消灭之。

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它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可较快地控制本病传播,缩短病程,对整个鸡群的康复能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治疗中注意投服磺胺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天左右为宜。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投喂磺胺类药物在发病初期效果更为明显,发病初期鸡群食欲尚未明显降低,正是给药的好时机。如若鸡群食欲下降,经饲料给药血中达不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差。此时可用抗生素采取注射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链霉素或红霉素也是常用治疗药物。

康复后的鸡群仍可带菌,是传染源,对其他新鸡群是一个威胁。因此,鸡场对患过本病康复的鸡群应按时淘汰,严禁在群中挑选尚能下蛋的鸡并入其他鸡群。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经实验和现场应用,对本病流行严重地区的鸡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016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