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散养初期的饲养方法 蛋鸡散养的饲养管理技术

散养蛋鸡因其主要采食野外昆虫、草籽、树籽、纯粮,所产鸡蛋口感好、纯绿色、无污染、无公害,属于安全放心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所以蛋鸡散养在各地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但是因在散养的初期,蛋鸡会经历养殖环境的改变、营养来源的改变等而产生多重应激反应,使蛋鸡的免疫力下降,易患多种疾病,因此要加强蛋鸡散养初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做好散养的准备,以使蛋鸡安全的渡过散养初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散养初期的饲养方法蛋鸡散养的饲养管理技术。

1、散养前的训练工作

蛋鸡在散前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工作,目的是让其适应散养后的生活,以减少应激反应。避免因多重应激而引起疾病发生。

适应温度的训练。育雏阶段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而散养模式下的温度为舍外温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要根据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育雏后期就要逐渐降低育雏舍的温度,降低舍内与外界环境的温差,让雏鸡逐渐适应外界的气候条件,同时还要训练鸡群耐低温的能力。

雏鸡进入散养模式后以自由觅食为主,因此在育雏后期要训练其采食的习性和胃肠功能,可在育雏后期的饲料中加入青菜、青草、蚯蚓、蝇蛆等,让鸡的采食习性和胃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训练时添加青绿饲料要由少到多逐渐的进行,防止一次性添加过量引起雏鸡腹泻。

活动量的训练。蛋鸡在散养后活动量会大幅度的增加,如果没有一个过渡而突然的增加,雏鸡会因活动量过大而导致过度疲劳,还会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在散养前要对雏鸡进行活动量的训练工作,可通过加大饮食用具的间距来逐步扩大雏鸡的活动范围。

2、科学分群和转群

分群工作是蛋鸡散养管理的基础,在分群时同一个育雏舍的鸡最好分到同一个散养鸡舍,这样可提高蛋鸡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生产性能及成活率。在分群时要确定适宜的散养密度。蛋鸡的散养密度是一个动态的指标,最佳密度的确定要根据地点、季节、蛋本身情况来确定,通常要根据散养地的植被情况来确定,当植物品种和数量丰富时可适当的增加散养的密度。一般不宜超过12只/m2。另外,还要根据蛋鸡的体重、采食量来定,体重小、采食量不大的密度可大一些。早春和初冬季节植被少,密度要小一些,夏秋季节植被丰富,密度可大一些。

鸡群散养要进行转群的工作,转群时要选择在晴天的夜里进行,在弱光照下将鸡运到散养鸡舍,让其在散养舍过夜,第二天天亮后不能马上开门放鸡,要让鸡群间相互熟悉,并且熟悉新的环境。在舍外的Sm处,放上原舍的食具,并添加育雏后期的饲料,再放鸡,这样饲喂5天后,以后则要逐渐调整饲料的配方和饲喂量,逐渐让蛋鸡完全的自由觅食和饮水。注意在散养前10天为了缓解应激,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另外,在散养初期为了防止个别蛋鸡走失,可暂时设置上围栏,并且要根据蛋鸡的生长不断扩大围栏的面积。

3、做好调教工作

调教的目的是让鸡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直到产生习惯性的行为,这样便于管理。雏鸡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育雏期就要开始调教的工作,并在散养的过程中进行强化,以让其形成条件反射。调教的主要内容包括饲喂、饮水、出牧、回舍、上栖木以及紧急避险等。在调教饲喂时要让鸡有一定的饥饿感,在给料前给予一定的信号,以不引起鸡群惊恐但又可传得很远为宜,实际养殖中一般选择吹哨。要一边喂料一边发出信号,尽量让鸡看到抛料的动作,以形成吃觉和视觉的双重信号,通常3-5天即可调教成功。择木而栖是鸡的天性,但有时会因栖木少而使有的鸡抢到不到位置在地面过夜,长期下去易诱发疾病,因此要训练每只鸡有固定的栖位,在散养的前几天夜里要注意巡查鸡舍,将卧地的鸡上栖木,连续几天后鸡就会自寻栖位了。

4、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散养初期的补饲工作。散养虽然要求蛋鸡自由觅食,但是在初期鸡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才可完全的自主觅食,因此为了保证蛋鸡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就要适当的进行补饲。补饲量要求为鸡营养需求总量的50%以上。具体的补饲量要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散养地的虫草情况以及天气情况来调整。

加强散养初期的管理工作。在散养过程中要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如遇极端天气,如暴雨、冰雹、寒冷天气等,最好不放鸡出舍,并且还要调教鸡群在暴风雨来之前能及时回舍。避免因极端条件而导致死亡率上升。还要防止兽害的侵害。其中老鼠是散养初期危害最为严重的动物,所以要在散养地设置鼠夹、鼠药等。另外,还要注意如果选择在果园或者农田里养鸡时还要避免因农药中毒而引发大量死亡。在散养初期还要做好巡视的工作,注意清点鸡群的数量,避免鸡在野外夜宿,防止被其他动物伤害。加强日常的观察工作,通过观察掌握鸡群的动态变化,以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问题。晚上在关灯,鸡群体息后要细听鸡的呼吸声,如果发现声音异常则说明患有呼吸道疾病,要及时的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山场散养蛋鸡的鸡蛋价格一般比纯舍饲养鸡场的鸡蛋价格高1/3,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期间甚至高出一倍还多。易县山场面积广阔,近几年来,山场散养蛋鸡已成为易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根据对山场散养蛋鸡的实践经验,就如何掌握山场散养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作以下简要介绍:
一、散养鸡山场鸡舍选址技术
1.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环境安静;
2.土质应透水性好,以沙质土壤为佳;
3.水源充足,保证四季供水,水质无污染;
4.电力、通讯、交通较为便利,鸡舍与主要交通干线的距离不少于500米。
二、散养鸡的养殖规模
养殖户可根据自己实际拥有的山场面积、家庭经济状况及劳动力的多少来确定。对于经济状况较好、有一两个劳动力的家庭,饲养规模以500~1000只、每亩山场饲养60~80只为宜,这样既能保证蛋鸡自由活动,采食,又能有效防止山场植被因鸡的过度采食而被破坏;同时能保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便于日常的饲养管理。但对于有大面积山场,有闲置劳动力,经济状况非常好的家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养殖规模,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散养蛋鸡技术
三、散养鸡的养殖品种选择技术
以选择优质粉壳蛋鸡品种为主,如B4、海兰、雅康、罗曼粉等。这种优质蛋鸡在同等山场散养条件下具有产蛋多、整齐度高、易管理的特性,相对于饲养本地土种柴鸡而言,鸡蛋品质更好、经济效益更显著。
四、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散养鸡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0~6周龄)
由于雏鸡具有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胃容积小,消化力弱,抗病力与合群性差等特点。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进鸡前的卫生消毒工作。在进鸡前7天,要把鸡舍内外彻底打扫干净,地面用1%~2%的火碱水浸泡2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鸡笼、育雏室一同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4小时,然后,把门窗全部打开,经过5~7天,有害残留气体排净后再升温进鸡(注意:洗净、晾干的饲槽、饮水器要提前放进育雏室,与育雏室同时进行熏蒸消毒)。
2.鸡舍温度。第一周以33~35℃为宜,以后每两天降1℃,每周降2~3℃,五周后降到22~25℃。育雏室在进鸡前24小时要先进行预热(炎热季节除外),以便室内提前达到雏鸡所需温度。
散养蛋鸡技术
3.光照。光照对雏鸡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光照时间,二是光照强度。
①光照时间。育雏前3天光照时间23~24小时,以后每周减3小时,直至自然光照。
②光照强度。育雏第一周用40瓦灯泡,灯间距3米,距地面2米;从第二周以后改用25瓦灯泡,光照强度3瓦/平方米。
4.饲养密度。1~10日龄,60~50只/平方米;11~20日龄,40~30只/平方米;31~40日龄,30~20只/平方米;41~60日龄,20~15只/平方米;60~90日龄,10~8只/平方米。
5.饮水和饲喂。雏鸡先饮水后饲喂。
①饮水。经长途运输的雏鸡进入育雏室后,稍加休息即可饮水、一般水温以18~22℃为最好。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可饮5%的葡萄糖水;育雏鸡前两周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如蒽诺沙星,氟哌酸等),连饮5天以防鸡白痢的发生。
②饲喂。一般在饮水2~3小时后进行,饲喂时间以出壳后24~36小时为宜,最长不超过48小时。最好采用营养丰富、易于啄食和消化的雏鸡全价颗粒料,如用粉状料,喂前要将饲料拌湿,也可在前3天喂拌湿的小米,以后再改成全价料。饲喂时,前3天用料盘或白纸,面积越大越好,以后改成喂料器。最初3天两小时喂一次,少量勤添,随着鸡日龄的增加,每天饲喂次数减少到4~6次。在3日龄,应注意及时将不会吃喝的弱雏挑出,并逐只教会饮水与采食,以提高成活率。
6.防疫。7~8日龄,28日龄,鸡新城疫Ⅱ系或Ⅳ系滴鼻、点眼;14日龄,28日龄,鸡法氏囊弱毒苗饮水免疫;34日龄,鸡法氏囊中等毒力苗饮水免疫。每次免疫后,在饲料或饮水中可适当添加电解多维,以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
散养蛋鸡技术
(二)散养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7~20周龄)
1.放养与补饲。育成期间,可将鸡在山场内放养。放养应有人员看守,以防鹰、蛇等动物对鸡的伤害。根据鸡群自由采食程度即嗉囊大小,分别于中午、傍晚适当进行补饲。补饲可用育成鸡料,也可用玉米、谷子、小麦等原粮(为提高消化率,最好将原粮进行粉碎后再喂);补饲时第一次用一种声音(加哨音、打鼓、敲锣)召集鸡回来,以后使这一声音固定下来,使散养鸡逐渐熟悉并形成条件反射,一旦该种声音响起,放养到山场各处的鸡就会不顾一切向补饲点集合,这样非常便于管理。
2.光照。整个育成期宜采取逐渐缩短光照时间,但对于山场散养鸡可完全采用自然光照,天亮放鸡,天黑关鸡。
3.饮水。如山场内有小水沟、山泉,且水量充足,可不考虑饮水问题;否则,应在补饲的同时给鸡饮水。
4.防疫。50日龄,用传支H52疫苗滴鼻或点眼;60日龄,用鸡痘疫苗在鸡翅的三角区进行刺种;70日龄,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滴鼻或点眼;120日龄,用新减二联苗肌肉注射。
(三)散养鸡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21~72周龄)
鸡养到140日龄以后,就开始陆续产蛋,是山场养鸡见效益的关键期。
1.光照。从21周龄开始补充光照时间,直至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而后始终固定光照时间为16小时,光照强度以4瓦/平方米为宜,灯距地面不超过2米。
散养蛋鸡技术
2.补饲。在补饲料中适量添加豆粕、花生饼、鱼粉和贝壳粉等,饲料配方为:豆粕10%、花生饼7%、鱼粉4%、玉米60%、麸皮13%、贝壳粉5.65%、食盐0.35%。
3.饮水。同育雏期。
4.准备产蛋窝。产蛋期要在补饲点或鸡舍内搭建长30厘米、宽25厘米、深30厘米的产蛋窝,以每3只鸡搭建1个产蛋窝为宜,在产蛋窝里放置适量干燥的干草或麦秸,以减少鸡蛋破损。要训练散养鸡在固定地点产蛋。实践中也有狗领捡蛋法:狗从小用鸡蛋喂养,长大后对鸡蛋有特殊的嗅觉,据此,饲养员可牵着狗捡鸡蛋。此法仅可作为山场散养蛋鸡捡蛋的一种补充。

相关阅读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进入冬季后,气温急剧下降,这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一些养殖户为了保证鸡舍温度而容易忽视鸡舍空气质量,从而引起疫病高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笔者对蛋鸡冬季饲养管理进行了调查和总结,认为蛋鸡冬季饲养管理应抓好4项关键技术。
1合理营养
能量是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进入冬季后,蛋鸡对能量的需求会更高,它既要满足产蛋需求和维持鸡的正常生理需要,又要增加鸡只抵御寒冷所需的能量,因此,冬季必须保证鸡只能量的有效供给。首先要保证饲料中玉米的质量,选择颗粒饱满、无霉变、含水量较低(12%~14)的玉米饲喂蛋鸡;其次,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供给。凡使用浓缩饲料的,应将玉米用量提高2~3个百分点,保持浓缩料配比不变,同时降低麸皮用量2~3个百分点;第三,在产蛋高峰期,适当增加浓缩料2~3个百分点,同时降低麸皮2~3个百分点,以满足粗蛋白需求;第四,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和多种维生素,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第五,适当增加维生素C和益生素的供给,降低冷应激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合理光照
2.1补充光照时间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的最佳光照时间为14.5~15.5h/d,在冬季须人工补光5~6h/d。一般在早晨6:30~7:00和晚上5:30~10:00进行人工补光。。
2.2光照强度
关照强度以3W1m2为宜。
2.3灯光布置
补光灯宜选用普通照明灯泡,以功率25W为宜,()产蛋后期可用40W灯泡。灯泡架设高度应距地面2m左右,间距为2m。
2.4补光的注意事项
2.4.1光照强度不能太强或太弱
光照强度太强会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导致蛋色变浅和产蛋率下降。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开产和产蛋高峰期严禁使用40W以上的灯泡,否则会造成产蛋高峰期缩短、蛋变小和畸形蛋增多。光照强度太弱则会导致蛋鸡由于视线不清而减少采食量,造成营养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光线太弱还会影响卵泡的形成和发育,导致产蛋量下降。
2.4.2光照时间不能太长
蛋壳的形成一般在凌晨1:00~4:00之间,如果蛋鸡在这个时段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出现产软壳蛋或者产蛋率严重下降的现象。
3合理保温通风
3.1保温
蛋鸡的最佳产蛋温度为13~26℃,最低临界温度为5℃,成年鸡的最低耐受温度是-5℃。温度在13~-5℃之间,随着温度下降,蛋鸡的生产性能也随之下降,因此,必须保证鸡舍温度不低于5℃。养殖户应在鸡舍内悬挂3~5个温度计,及时对温度做出正确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保温问题。
3.2通风
通风是降低鸡舍温度和净化空气的关键措施。鸡舍通风不良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传支病毒)在空气中聚积,从而直接威胁鸡群健康;另一方面,通风不良会使鸡舍湿度升高,鸡粪发酵产生的大量氨气和硫化氢气体易引起鸡只轻微中毒,刺激鸡上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病原微生物可从损伤黏膜侵入体内而引起发病。由此可见,通风是蛋鸡冬季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风和保温是一对难解的矛盾,要保证蛋鸡的生产性能,就必须解决好这对矛盾。对此,通常可采用定时通风法,每天进行3次通风,第一次在上午10:00,第二次在中午12:00,第三次在下午5:00,每次通风0.5h,然后关闭门窗,使鸡舍温度迅速回升。这样既可提高鸡舍的空气质量,又不会使鸡舍温度下降太低。在通风时,一定要形成空气对流,否则达不到通风效果。
4合理运动
运动是防止蛋鸡过肥和难产发生综合征、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有效措施。在冬季,每10d内连续2d采用2次间歇光照法来加强鸡只运动,一般在晚上6:00~10:00之间进行,采用开灯30min关灯30min开灯60min关灯30min开灯120min关灯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在料槽中添加足够的饲料,利用明暗光照间歇,使鸡只啄料加速,从而提高鸡只的活动量,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作者简介:
徐雅梅(1968-),女,陕西彬县人,大专,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散养绿壳蛋鸡500只利润


绿壳蛋鸡喂养之前,需要搭建鸡舍,500只鸡的鸡舍搭建成本加上人工一起需要50000元。散养绿壳蛋鸡的鸡苗价格在8.5元/羽,饲养到可以脱离保温箱的鸡苗甚至达到了18元/羽。按照平均值13元/羽计算,500只的鸡苗成本就是6500元。

绿壳蛋鸡生长比较快,肉质很好,产蛋率高,而且喂养简单。从鸡苗买回来,到开始产蛋,饲养成本差不多是35元/只,500只一起需要17500元饲料成本。

绿壳蛋鸡年产蛋量平均为180枚/只,500只的产蛋量就是90000只,绿壳蛋鸡的鸡蛋比一般的鸡蛋价格贵一些,可以卖到2.5元一枚,一些包装精美的绿壳蛋卖得更贵。500只鸡的鸡蛋收益一起是225000元。每只绿壳蛋鸡平均体重为三斤,每斤的平均市场价格是30元,500只总收益是45000元。

综上所述,扣掉鸡舍搭建成本、鸡苗成本和饲料成本,500只散养绿壳鸡的利润为196000元。而且搭建的鸡舍还可以用来继续喂养绿壳蛋鸡,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

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鸡的生理机能日益旺盛,各种病菌也易繁殖,因此,必须注意鸡群的防疫和保健工作。

一、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

立春过后,外界气温逐渐回升,适合鸡群产蛋需要,当鸡舍温度上升至15℃时,处于产蛋高峰期(23~40周龄)、中期(41~55周龄)和后期(56~72周龄)的鸡群产蛋均有上升趋势。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鸡群的采食量会降低。因此,养殖者要认真做好鸡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必须保证供给鸡群优质、营养均衡、足量的饲料,尤其是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保证水源的绝对安全,并保障充足的饮水供应,以免影响鸡群产蛋性能的发挥。

二、正确处理保温与通风的矛盾

春季昼夜温差大,尤其是有倒春寒现象,导致外界温度变化剧烈,极易造成鸡群产蛋不稳定,1周内产蛋率波动范围达2%~3%。遇到倒春寒天气时,管理上要以换气为主、通风为辅,及时上调风机的控制温度,降低风机的工作频率,保证温度平稳、适宜,减少温度波动造成的应激。遇到大风或沙尘天气时,应合理控制通风小窗开启的距离、数量,以减少进风量,降低风速,防止贼风侵袭和减少粉尘。

三、做好免疫、消毒工作

春季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繁殖速度加快,尤其是养鸡多年的场区,极易暴发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对鸡产蛋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因此,春季应关注产蛋鸡群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抗体的消长规律,适时补免,以维持产蛋的稳定。

1.保证均匀有效的抗体

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免疫程序,并且保质地完成免疫,特别要注意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免疫,因为春季是这两种病的高发季节。建议新城疫免疫每两个月气雾免疫1次(新城疫-传支二联苗与新城疫Ⅳ苗交替使用);禽流感疫苗每4个月注射免疫1次,并随时关注抗体变化。

加密抗体监测频率,在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可以1个月监测1次。如果外界环境不稳定,并且本场自身免疫程序不是很完善,则有必要每半个月监测1次。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的抗体水平必须长期跟踪、时时关注。如遇到抗体变化异常,周围情况不稳定或有疫情发生时,要及时采取隔离封锁、适时加免、全群紧急免疫等措施,以增加抗体水平,提高鸡群免疫力。

2.控制微生物滋生,加强环境的消毒

一些养殖场户为避免春季不稳定因素给鸡群带来疾病困扰,而选择了减少通风。恰恰因为这样,导致了鸡舍内有害气体超标以及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给鸡群带来了更大的危害。

春季蛋鸡的饲养养殖者要养成白天勤开窗,夜间勤关窗,平时勤观察温度的习惯。当上午太阳出来后、气温逐渐上升时,可将通风小窗或者棚布适当打开,以保证舍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而当傍晚气温下降时,再将小窗等通风设施关闭好,以保证夜间舍内温度。

要做好舍内外环境以及饮水管线的消毒工作,尽可能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内环境消毒时,要选择对鸡只刺激性小的消毒药进行带鸡消毒,消毒药可选择戊二醛类或季铵盐类。可每天带鸡消毒1次,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要保证每周3次的带鸡消毒。外环境消毒时,可适当选择对病毒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药,如火碱或碘制剂。在消毒过程中要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药交替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饮水管线可每周消毒1次或每半个月消毒1次,消毒药物可选用高锰酸钾。

四、关注硬件设施对鸡群产蛋的影响

为了保证鸡群的产蛋性能在春季得到更好地发挥,要关注硬件设施的改进,以减少应激因素对鸡群的影响。

鸡舍硬件设施改进后,可以使通风更加科学合理、鸡群生存的环境更加舒适、卫生条件得以改善、条件性疾病的发生率就会降低,从而使季节因素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降至最小。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产蛋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育雏饲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成年鸡的产蛋性能,因此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是养好产蛋鸡的关键。在实际饲养管理工作中,要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注重育雏前的准备,搞好环境控制,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防疫,全面细致地做好蛋鸡育雏工作。
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1育雏舍的清洁消毒
搞好育雏鸡舍环境控制,消毒是关键。进雏前要对育雏舍内外进行全面清扫,并严格消毒。舍外四周可用5%~8%的烧碱溶液喷雾消毒;舍内经过清扫,冲刷晾干后,可用2%~3%的热氢氧化钠溶液或3%~5%的来苏水等进行喷雾消毒。间隔1~2d后,进行高锰酸钾密闭熏蒸,封闭24h以上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如果是地面平养育雏,进鸡一周前还要将垫料在阳光下暴晒,进行自然消毒。
1.2进雏前,供电、供暖、供水等基本设施要准备齐全
在进雏前要对育雏舍提前生火预温,尤其是在秋后季、冬季、早春,提前2~3d生火,让墙壁、地面、设施都热透,保证雏苗入舍时环境温度符合规定标准。
2育雏期的管理要科学合理
2.1控制适宜的温度和适当湿度
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雏鸡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要提高育雏成活率,就要控制好适当的温度和适度,初生雏鸡需要的温度较高,一般一周龄雏鸡所需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平均可降2~3℃,约6-7周后,雏鸡就可适应自然环境了。雏鸡对湿度的要求一般控制在1~10日龄为60%~70%,()10日龄后保持在55%~60%。如果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2.2注意通风换气
雏鸡的体温高,代谢旺,从第2周起要注意适当进行通风,尽量做到既保证舍内适宜的环境温度,又要保持舍内空气的流通,以防止因空气质量差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2.3合理的光照和饲养密度
光照能够提高鸡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使红细胞血红素含量增加;促进机体内钙磷代谢。一般多采用渐减式光照法:1~3d采用全天24h光照,4~7d为19h,第二周为15h,自第三周起为每天11~12h光照。光照强度具体为:每15m2鸡舍第一周用40W的灯泡一只,悬于离开地面2m高的位置,第二周开始换用25W的灯泡即可。饲养密度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雏鸡的整齐度。一般一周龄的雏鸡20只/m2左右为宜,随着日龄的增大,逐渐减少饲养只数。
2.4饮水与开食
在雏鸡开食前要先饮水。1~7日龄,可在饮水中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以利于雏鸡卵黄体的吸收。另外,可视情况有目的地在饮水中适量添加抗菌类药物。要确保饮水的清洁卫生,昼夜不可断水。喂料应掌握少给勤添,喂量以吃八成饱为宜。第1周可日喂7~8次,1周后改为每天饲喂5~6次,饲喂时要少添勤喂,随时注意饲料的消耗变化,饲料消耗过多或过少,都是雏鸡患病的先兆。
2.5断喙
为防止发生啄癖和减少饲料浪费一般在6~10日龄进行断喙。为减少应激反应,断喙前后3d应在饲料中加2mg维生素K,在操作中应注意断喙位置,可在上喙1/2,下喙1/3处切下,切后应继续将喙在烙片上停留一会以利于止血。断喙后要保证水料的充足,加强通风以增强心肺功能。
3注意做好日常管理
3.1保持环境安静,做好卫生消毒
雏鸡非常胆小,外界的干扰会对雏鸡产生严重的惊群,致使雏鸡互相挤压而引起死亡。因此,育雏室要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扰。搞好育雏舍内外及育雏用具卫生和消毒,消毒时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液交叉使用。平时应注意做好舍内环境卫生工作。舍内外要保持清洁卫生,粪便每天及时清除,饮水、喂料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消毒时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液交叉使用,带鸡消毒每周至少2~3次
3.2饲料与营养
雏鸡采食量不大,但对饲料品质要求较高,应保证供给适口性强,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以满足其生长需要。
3.3制定合理的防疫制度,做好防疫和驱虫
根据雏鸡的品种、育雏季节以及当地疫病的流行特点制定适合的防疫程序实施防疫接种和驱虫。

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快,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朋友们快速致富的一种选择。特别是禽类养殖,它相对来说成本较低,资金周转快,而且大部分农民都有家禽养殖的经验,可为什么我国农业发展远远比不上其他发达国家呢?那是因为我国养殖户虽然繁多,但大多是小规模养殖,而且大多都是缺乏专业知识,无科学养殖技术的支持,下面谈谈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开始产蛋,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体重增长极少,40周龄后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
产蛋鸡富于神经质,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产蛋期间饲料配方突然变化、饲喂设备改换、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的改变,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
产蛋规律:产蛋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特点,可分为3个时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2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2.1做好转群工作
在转群的前3~5d,将产蛋鸡舍准备好并消毒完毕,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啄工作。关于转群时机,由于近年来选育的结果,鸡的开产日龄提前,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请进行,但注意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
2.2适时更换产蛋料
当鸡群在17~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马上更换产蛋料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实践证明,根据体重和性发育,较早些时间更换产蛋料对将来产蛋有利,过晚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
2.3开产
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这段时间内小母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青春期的体重仍需不断增长,大致要增重400~500g,蛋重逐渐增大,产蛋率迅速上升,消耗母鸡的大部分体力,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对鸡的进一步干扰,减轻各种应激,为鸡群提供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保证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2.4光照管理
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应与育成阶段光照具有连贯性。饲养于开放式鸡舍,如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增长的季节,且鸡群在育成期完全采用自然光照,转群时光照时数已达10h或10h以上,转入蛋鸡舍时不必补以人工照明,待到自然光照开始变短的时候再加入人工照明予以补充,人工光照补助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一小时,亦有每周只增加15min的,当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助光照共计16h,则不必再增加人工光照。
3产蛋期的日常管理
饲喂次数和次数每天饲喂2次,为了保持旺盛的食欲,每天12~14点必须有一定的空槽时间,以防止饲料长期在料槽存放,使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每次投料时应边投边匀,使投入的料均匀分布于料槽里,投入后约30min左右要匀1次料,并经常检查见到料不均匀的地方就要随手匀开。每次喂料时添加量不要超过槽深的1/3。
产蛋期蛋鸡的饮水量与体重、环境温度有关,饮水量随舍温和产蛋率的升高而增多。产蛋期蛋鸡不能断水。各种原因引起的饮水不足都会使饲料采食量显著降低,从而影响产蛋性能,甚至影响健康状况,因此必须重视饮水的管理用深层地下水供做饮用水最为理想。为减少蛋的破损及污染,要及时拣蛋,每天拣蛋3~4次,拣蛋次数越多越好。
注意观察鸡群加强管理:喂料时和喂完料后是观察鸡只精神健康状况的最好时机,发现采食不好的鸡时,要进一步仔细观察它的神态,冠髯颜色和被毛状况等,挑出来隔离饲养治疗或淘汰下笼。
饲养人员每天还应注意观察鸡只排粪情况,从中了解鸡的健康情况。例如黄曲霉毒素,食盐过量,副伤寒等疾病排水样粪便;急性新城疫、禽霍乱等疾病排绿色或黄绿色粪便等。
4产蛋高峰期管理
减少应激,尽可能维持鸡舍环境的稳定,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干扰。根据鸡群情况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投药或每隔1个月投3~5d的广谱抗菌药。
补充营养注意在营养上满足鸡的需要,给予优质的蛋鸡高峰料(根据季节变化和鸡群采食量、蛋重、体重以及产蛋率的变化,调整好饲料的营养水平)。产蛋高峰期必须喂给足够的饲料营养,产蛋高峰料的饲喂必须无限制地从产蛋开始到42周龄让鸡自由采食,要使高峰期维持时间长就要满足高峰期的营养需要,能量摄入量是影响产蛋量的最重要营养因素,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反应只有在能量摄入受到限制时才表现显著。对蛋重来说,蛋白质中蛋氨酸摄入量是关键,最近资料也有报道,日粮中的含硫氨基酸对产蛋率极为影响,产蛋高峰是有阶段性,产蛋量就少,促高峰的关键是促营养。
5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当鸡群产蛋率由高峰降至80%以下时,就转入了产蛋后期的管理阶段。鸡群产蛋性能逐渐下降,蛋壳逐渐变薄,破损率逐渐增加。鸡群产蛋所需的营养逐渐减少,多余的营养有可能变成脂肪使鸡变肥。此时应进行营养调整,调整饲料能量的营养水平,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但在调整日粮营养时要注意,当产蛋率刚下降时不要急于降低日粮营养水平,而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排除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鸡群异常时不调整日粮,在正常情况下,产蛋后期,鸡群产蛋率每周应下降0.5%~0.6%,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应在鸡群产蛋率持续低于80%的3~4周以后开始,而且要注意逐渐过渡换料,增加日粮中的钙。
6蛋鸡的用药禁忌
蛋鸡在产蛋期间,用药一定要小心,如果管理或用药不当,轻则会影响其产蛋量,重则将会影响到其终身的产蛋量,更严重的还会造成绝产甚至死亡。
接种疫苗,母鸡产蛋期间应停止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注射,以免引起产蛋量下降和产软壳蛋。
用抗球虫类药。这类药包括球痢灵、氯苯胍、盐霉素、可爱丹等,有抑制产蛋作用,而且有残留,会为害食用者健康。

笼养蛋鸡的高产养殖技术 笼养蛋鸡的日常的饲养管理


笼养蛋鸡的优点较多,节约面积和饲料,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日常的管理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减少疫病的传播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投资较高、产蛋量相对较少,并且易发生产蛋疲劳症。为了实现笼养蛋鸡的高产的目的要加强饲养管理技术。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笼养蛋鸡的高产养殖技术笼养蛋鸡的日常的饲养管理。

1、笼养蛋鸡的优缺点

优点。笼养蛋鸡模式要比平养蛋鸡的饲养数量多3~5倍,充分的利用的场地面积,提高了饲养密度和工作效率,笼养蛋鸡运用多层鸡笼技术,可充分的利用空间,并可便于管理,采用此种方法养殖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不必设专门的饲养人员,可在上下班前将饲料添足即可,其他时间则可用于拣蛋、清粪等工作。使用此种方法可以节约饲料,减少饲料的浪费,因蛋鸡在笼内采食、运动和休息,在喂料时采用较为合理的添料和喂水的方法,不易造成饲料抛撒浪费的现象,每只的耗料量要比散养蛋鸡少25g左右,可节约饲料20%左右,对于规模化的蛋鸡养殖来说可显著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便于疾病的防控工作,笼养蛋鸡在笼内生活,粪便通过缝隙落入地面,避免了蛋鸡与粪便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另外,由于蛋鸡的位置固定,当个别蛋鸡发病时,便于准确定位,将病鸡挑出隔离饲养和治疗,同时可以减少其他健康鸡感染的机会,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笼养蛋鸡的产蛋率较为稳定,因其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变化影响较小。在舍内饲养,养殖环境较为稳定,减少了不良环境的干扰,从而使产蛋率较为稳定,并且所产的蛋的表面清洁,粪污较少。

缺点。虽然笼养蛋鸡存在较多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在这种养殖模式下的产蛋量比平养蛋鸡相对要少一些。因养殖需要大量的鸡笼,增加了养殖成本,生产投资较大。笼养条件下,蛋鸡的运动受阻,运动量不足等其地因素,蛋鸡的外观和骨骼的发育较差,还会影响到蛋的质量,种蛋的合理率偏低,并且笼养蛋鸡全年产蛋易发生产蛋疲劳症而影响蛋鸡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

2、笼养蛋鸡的高产养殖技术

科学饲喂。饲喂时要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科学合理的配制日粮。笼养蛋鸡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以及产蛋的各个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因此所提供的饲料的营养成分和配比也不同。在供料时要注意既要满足笼养鸡的生长发育,也要满足产蛋的需求。在饲喂时要注意不可饲喂过量造成营养过剩,引起饲料浪费,也不可营养不足影响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在配制饲料时要注意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量和比例。另外,在饲料的性状上应选择饲喂颗粒饲料,饲喂时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在饲喂过程中要控制好笼养蛋鸡的体重,调整鸡群的均匀度,因此在育成期要实行限制饲喂,使蛋鸡的生长发育速度、体重和跖骨长度符合该品种的标准。因鸡没有牙齿,需要采食坚硬的食物代替牙齿磨碎食物,而笼养蛋鸡无法采食到砂粒,因此需要人工提供适量的砂粒以助消化,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还可以补充矿物质,饲喂时可每2周喂1次,喂量为日粮的1%~2%。

3、加强日常的管理

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给雏鸡进行正确断喙,防止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还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对鸡群的生长发育,提高整齐度和成活率都有帮助。断喙工作一般选择在夜间进行,可有效的减少应激。

笼养蛋鸡并不是全程都在笼中养殖,有一个从地面向笼上转变的过程,在转群上笼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如果过早,蛋鸡骨骼的发育还不完全,体质还不够强健,会影响到产蛋率;如果上笼时间过晚,则蛋鸡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即开始产蛋,易发生应激反应,影响到产蛋率,还易导致蛋的破损率升高。因此要掌握适宜的上笼时间,一般以开产前3~4周上笼为佳。

光照时间和强度对蛋鸡的产蛋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合理的控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一般在育成期每天要保持光照时间为8h,在开产初期光照时间保持在10~12h,产蛋高峰期则要保持在16~17h,可通过自然光照加上人工补光的方法进行,光照强度以2~3W/m2为宜。

给蛋鸡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笼养蛋鸡的特点是饲养密度大,而鸡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体温也较高,呼吸量大,会导致相对湿度过高,有害气体的浓度过大,易引发蛋鸡发生多种疾病。因此,要加强日常的环境控制工作,及时的清理粪便,搞好舍内的环境卫生,加强通风换气的工作,以降低温度、相对湿度,同时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即使在冬季也不可忽略通风的重要性,但是要注意维持好通风与保温的关系。因我国北方地区的温差较大,要做好冬季的防寒和夏季的防暑工作,给蛋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做好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和定期的消毒工作。根据本地制定的免疫程序严格的免疫接种。做好日常的观察工作,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发病鸡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治疗无效或者失去治疗价值的蛋鸡则要及时的淘汰。

笼养蛋鸡的日常的饲养管理
目前,农户养鸡采用立体笼养的越来越多。笼养蛋鸡有很多好处,既扩大了空间利用率,又减少鸡患病。同时,便于使用自动捡蛋机,节约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
一、选购鸡笼
全阶梯式三层蛋鸡笼适宜农户采用,每笼可装3-4只鸡。这种三层笼,鸡粪可直接落地,不需再安装承粪板和接粪装置,很适合规模养鸡使用。鸡笼市场有售,购买回来后即可安装使用。
二、适时上笼
育成鸡应从17-18周龄时转入产蛋笼中饲养,使其在开产前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新环境,尽快从迁移应激中恢复过来。育成鸡上笼前,应将病、弱和有啄癖、脱肛、跛脚鸡挑出,进行单笼饲养或淘汰。
三、饲养
笼养蛋鸡一般饲喂从市场上购买的全价配合饲料或浓缩料,以干粉料的形式供给,料中必须添加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开产前1-2周时,就应由育成鸡日粮改为产蛋鸡日粮,日粮供给方式为自由采食,一直维持到产蛋高峰。为了减少饲料的浪费,每次添料不要超过饲槽深度的1/3。另外,笼养蛋鸡应定期补喂砂砾,每100只鸡,每周补喂250-350克砂砾。砂砾必须是不溶性砂,以花岗岩碎砾为好,大小以能吃进为度。每次砂砾的喂量应在1天内喂完。若日粮中已添加颗粒状贝壳,砂砾可以不喂或少喂。不要无限量的喂砂砾,否则会引起硬嗉症。笼养蛋鸡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提高蛋鸡饲养周期的方法


1选购良种品系。目前在国内较受养鸡场家和养鸡户欢迎的良种品系蛋鸡有罗曼、海兰、伊沙及京白等良种蛋鸡品系。但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环境不一,不同品种鸡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因此,在选购良种时,应当选择当地饲养量大,生产表现好的鸡种饲养,切不可求新求异,由于不了解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而造成失败和损失。其次,应选购有一定饲养规模和饲养管理条件好的场家的鸡苗。切不可贪便宜,购买无种鸡来源或小炕房孵化的鸡苗。
2实行科学饲养。其一,抓好育雏关,培育优质健壮的雏鸡。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犬量研究证明。雏鸡的体重与产蛋期的各主要性能指标呈很强的正比。因此,育雏期必须采用高温育雏。即1~2日龄33℃,3~4日龄32℃,5~7日龄30℃,8~14日龄28℃。以后每周降3℃,直到21℃。其次。要供给优质的全价饲料,保证光照时间,1~2日龄24小时,3~4日龄22小时,5~7日龄20小时,8~10日龄18小时,11~14日龄16小时,15~21日龄15小时,21日龄后,逐步保持8~12小时。同时,还要注意通风换气。在8~9日龄进行断喙。按卫生防疫程序进行免疫和投药预防。其二,育成期要重点抓体重控制,提高鸡群均匀度。进入育成期必须通过限饲,将体重控制在饲养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并将鸡群的均匀度提高到85%以上。其三,产蛋期要提供稳定的生产环境和防止鸡体过肥为重点。鸡体过肥。会造成大量的脂肪侵入生殖腺。影响滤泡的发育和其他生殖腺体的分泌功能,将导致产蛋量下降。鸡体过肥还会导致脂肪肝,引起鸡群死亡上升。为此,产蛋期同样应当进行定期称重,以确定鸡的体重是否正常。
3给予适宜光照。良好的光照程序,可以促进蛋鸡多产蛋,增加蛋重,能提高成活率和养鸡经济效益。1~2日龄给予24小时光照,以利于摄食,后逐渐转为恒定光照或自然光照。进入育成期后,采取以自然光照为主。有条件的可采取密封遮光的恒定光照8~12小时。18周龄至少给予13小时的光照刺激,以后每周或每2周增加15~30分钟的光照,直至17小时为止。光照时间增加过快,会引起脱肛、啄肛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产蛋鸡舍的光照强度一般控制在10~20勒克斯,产蛋期不可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
4合理配制日粮。饲料配方不合理、不科学,()首先表现在日粮营养不全价,导致有的营养成分过多而浪费,过少而营养不足,从而影响产蛋率。其次是加大饲料配方成本,不能因地制宜随时调配当地饲料原料。第三是不能满足不同产蛋季节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如夏季饲料配方的代谢能要比冬季配方低,否则不仅浪费饲料,而且影响鸡的新陈代谢和采食率。因此,采取科学的日粮配方是提高饲料报酬的一条重要措施。
5做好疾病预防。减少死鸡和杜绝疫情发生,这是养鸡成败的关键。要按照科学的控制鸡病发生的卫生防疫程序。根据不同鸡的日龄,分别注射各种疫苗。同时对鸡舍、用具采取定期药物消毒,及时清除舍内粪便。鸡舍周围要做好灭鼠,防止老鼠和麻雀进入舍内带进疫情。为了减少疫情传播的机会,应尽可能减少人员的进出。谢绝参观,不准陌生人进入鸡舍,以确保鸡场的卫生和安全。
6注意节约饲料。减少饲料浪费的措施是:①饲料槽的安装高度、深度及长度要根据产蛋鸡的不同周龄和笼养密度而进行调换。饲料饲喂添加量不能超过槽深的1/3,要少喂勤添,减少槽内剩食。以产蛋率确定饲料日喂量,一般产蛋率在50%~60%时,每只鸡每日饲喂量约95~100克,产蛋率在60%~70%时,日喂量105~110克,产蛋率为70%时,鸡的日喂量为115~120克,产蛋率达到80%以上时,饲料可不再限量,让鸡任意采食。②进行断喙。由于鸡有刨食的习性,因此,在7~9日龄应给雏鸡断喙。到15周龄左右,对断喙不良者需进行修喙。③及时淘汰不产蛋鸡或产蛋性能不佳的鸡。在育成结束转入产蛋舍时,应进行一次淘汰。凡发育不良、太小、太肥、有病或精神不振的均应淘汰。在产蛋过程中,应随时淘汰抱窝鸡、病鸡、伤残鸡和停产鸡。进入产蛋后期,主要淘汰停产鸡,凡冠髯、脸苍白或冠萎缩的母鸡应立即淘汰。发现过肥、过瘦的鸡也应立即淘汰。
224500江苏省滨海市畜牧局徐新柏
电话:13912587697

散养户犊牛培育妙招 散养户犊牛科学培育方法


我国散养牛养殖比重相对较大,饲养管理相对简单,犊牛期体质弱,时而引起牛只发育不良,甚至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散养户犊牛培育妙招散养户犊牛科学培育方法。

一、犊牛的护理
1.刚出生时的护理
犊牛出生时,要注意保证犊牛呼吸顺畅,应立即用干抹布将口鼻黏液擦净,使小牛呼吸顺畅,然后再擦干其他部位,或让母牛舔干犊牛。对脐带进行消毒(避免发生脐带炎),犊牛的脐带会自然扯断,如果没有扯断,应在距腹部15厘米处剪断脐带,挤出脐带内的黏液,用消毒剂对脐带及周围消毒。
2.早进食初乳
(1)初乳的营养丰富。初乳的酸度较高,不利于有害菌的繁殖;初乳可促进真胃分泌大量消化酶,使胃肠机能尽早形成;它含有较多的镁盐,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胎便排出;初乳含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能抑制和杀灭多种病菌。初乳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是刚出生犊牛不可缺少的营养品:它能代替肠壁上黏膜的作用,可阻止细菌侵入血液中,提高犊牛对疾病的抵抗力。
(2)进食初乳要适量。开始时不能给予过多的初乳,以防犊牛消化紊乱。如果犊牛不能吃奶可人工喂乳,喂量可根据犊牛身体情况,一般按体重的10%~20%计算初乳的喂量,每天4次左右。奶温过低容易变质,大致在38℃左右。犊牛每次哺乳间隔一段时间饮温开水1次。
二、建立良好的养殖环境
1.选择好犊牛的畜舍
要创建温度、湿度适宜,夏季通风良好(无贼风)、冬季保温的畜舍,犊牛抵抗力较低,温度过低湿度过大,会引起犊牛消化不良、拉稀、肺炎等疾病。有些散养户错误地认为牛是大型草食性动物,饲养时没有对消暑保温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犊牛上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疾病增多,从而造成犊牛生长发育迟缓。
2.保持圈舍卫生环境
经常打扫圈舍,换垫草。饲料中不能含有铁丝、牛毛、粪便等杂物。用具用后一定要洗刷干凈,保持清洁,经常性做好消毒工作。

三、培育方式要科学
1.保证饮水充足
让犊牛充足饮水,可增强犊牛的食欲,避免暴饮甚至喝尿现象的出现,引起犊牛发育不良,理想的饮水方式是任其自由饮水。
2.细心护理,增加体质
做好定期消毒、经常刷拭牛体,可有效减少疾病传播,降低犊牛发病率;适时增加运动量,几周后进行人工驱赶增加犊牛的运动量,增强体质,促进牛体健康和皮肤发育。
3.适时断奶
过长的哺乳期,对犊牛的内脏器官,尤其是对犊牛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利。应在5个半月时开始逐渐增加精料和粗料,减少牛奶喂量,适时进行断奶。

冬季蛋鸡饲养技术


一、防寒保温

1.封闭鸡舍四壁和房顶上除换气窗以外的所有空洞和缝隙,修好门,堵塞北窗,南窗安装玻璃或塑料薄膜。夜晚在门口和南窗口挂上草帘或棉毯。

2.在房顶下加一个夹层或设置天花板,阻断冷空气直接进入舍内。

3.在房顶下距地面2米左右的高处设置保温棚,并在顶棚上铺上珍珠岩或塑料布。

4.在鸡舍内悬挂电热毯,安装电热板、红外线保温灯补温。

5.在鸡舍内安置火炕和安装暖气管。

6.出粪口要安装插板,防止冷风进入鸡舍。

7.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地面散养每平方米为6~8只,三层笼养每平方米18~24只。

8.在鸡舍周围设置防寒设施,以防寒风侵袭。

9.舍内温度过低时,整个鸡舍可盖上尼龙薄膜或双塑料布,但应注意适当留些通风孔,以免蛋鸡缺氧窒息而死。

二、调整日粮,增加营养

寒冷季节气温低,蛋鸡的热能消耗大,为保持高产稳产,要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增加动物性原料的比例,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增加玉米、谷物等能量饲料的比例。全面满足蛋鸡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在特别寒冷天气,为了弥补常用饲料配比的能量不足,在日粮中可酌情添加1%的油脂,这样既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又能有效帮助鸡体抵抗寒冷,增加蛋重。

三、人工补充光照

蛋鸡产蛋高峰期间每天需16小时的光照、寒冷季节昼短夜长,自然光照时间及强度均不足,应人工补充光照。补充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达到3瓦为宜,将带有灯罩的60瓦以内的灯泡悬吊距地面2米的高处,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约3米,若有多排灯泡,要交错分布,以便使舍内各处光线照射均匀。每天早晚两次开灯,第一次早晨5点开灯至天亮关灯,第二次天黑时开灯至21点关灯。若遇阴天,白天也要开灯-注意人工补充光照要有规律性,要按时开灯,准时关灯,并持之以恒。切不可忽早忽晚、忽长忽短、时断时续,以免引起产蛋减少或换羽现象。开灯前,要备好饲料和饮水,以便开灯后鸡采食、饮用。有条件的养鸡户可采用鸡舍光照控制仪来控制鸡舍光照。

四、保持舍内干燥、空气新鲜

寒冷季节由于鸡舍封闭严密,饲养密度高,鸡呼吸量大,排泄物多,空气潮湿,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增高,易使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导致产蛋量下降。因此,寒冷季节必须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保持舍内干燥、空气新鲜可采取以下措施:

1.笼养鸡应勤清除粪便。

2.经常检查饮水器、水槽是否漏水。喂水时水槽不要过满,加强对供水设备的维护,有助于降低湿度和废气量。

3.寒冷季节在中午较暖和时打开门窗、换气窗或塑料薄膜通风换气。晴天一般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进行通风,连续开窗数次,每次10~30分钟。必要时,可利用换气扇进行通风。

4.鸡舍最好采取纵向通风。

5.在舍内放置石灰吸潮,每周每平方米地面撒400克过磷酸钙消除舍内的氨气。

6.用艾叶、大青叶、苍术、大蒜秸秆各等份,用量适中,放入舍内熏蒸,除去舍内异味,每10天熏蒸一次。

五、防应激

各种应激都会造成鸡产蛋量下降或停产,甚至造成死亡。

1.防冷应激。鸡舍温度低时,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增加喂量,一般在寒潮前1~2天,每只鸡每天增加饲料10~20克,气温每降低3℃,应给鸡多喂5克饲料,另外,可在气温骤降的前一天,给鸡饲喂防冷应激的药物,其配方及用法为:葡萄糖20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钠3.5克,加水1000毫升溶解后加温,每天分两次喂给,每只每次50毫升,连用3~5天。

2.防免疫应激。接种疫苗前.检查鸡群是否健康,不健康或鸡体较弱的鸡群应慎用疫苗:在接种疫苗前2天和后2天,让鸡服用抗应激药物,以提高鸡的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若使用疫苗后鸡出现呼吸道症状或拉稀现象.用环丙沙星溶液,给鸡连用3~5天。

3.防惊群。①保持鸡舍内外及周围环境的安静。②饲养员保持相对稳定,固定工作服和工作程序,动作轻缓。严禁闲杂人员进入鸡舍。③严防犬、猫、鼠等动物进鸡舍。④饲料加工、装卸应远离鸡舍。⑤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粉1毫克,维生素正粉,可预防、减轻应激发生。

六、搞好消毒

寒冷季节蛋鸡容易发生呼吸道病、新城疫等疾病。因此,做好消毒工作尤为重要。要定期搞好鸡舍内外、水槽、料槽、用具等的消毒。消毒剂要选用广谱、高效、无毒、无副作用且粘附性大的药物,如百毒杀等。要选择三种以上不同剂型的消毒液交叉轮换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七、疾病预防

1.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程序,定期进行防疫。

2.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泰乐菌素或恩诺杀星,防治鸡的支原体病。

3.每隔四周左右在饲料中加入广谱抗菌药物,如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连用3~5天,增强鸡体抗病能力。

4.预防寄生虫病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左旋咪唑、阿维菌素等药物。同时,还要细心观察鸡群,及早发现、隔离、诊断、治疗病鸡,妥善处理病死鸡。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适时转群

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在转群前做好鸡舍及设备检修、消毒工作。转群前让鸡停食半日,但要供给充足的新鲜饮水。转群宜在天气晴朗时进行,冬季可在暖和的中午进行,夏季在凉爽的早晨进行。入笼时,要按鸡的大小、强弱分笼,并做到轻抓轻放。同时,将病弱的鸡淘汰。为避免过大的应激,在转群前、后应投放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上笼后,立即让鸡喝上水,吃上料。2.产蛋前期

鸡进入17~18周龄时卵巢基本发育成熟,体重还在持续地增长,对钙的需求量在增大,所以应适时地更换产蛋前期的饲料,更换晚了可能会出现软皮蛋和瘫痪等现象。

光照也要适时延长:6~20周,8小时;21周,9小时;22周,10小时;23周,12小时;24周,14小时;25~26周,16小时;27~40周,16小时。

产蛋前期是个最重要的时期,需要消耗机体的大部分体力,需要增加体重500克左右。生殖器官生长发育成熟,对环境的变化要求非常敏感(环境的温度,通风,密度,光照,饲养人员的变化等)。

3.产蛋高峰期最关键的时期

产蛋高峰期是鸡群产出回报率最高的阶段,也是鸡群产蛋期最为脆弱的阶段。在商品蛋鸡的整个生产周期内,即使育雏、育成期以及产蛋高峰期前后的饲养管理做得好,但如果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不善,则产蛋高峰维持的时间短,啄肛、软骨病等时有发生,会严重影响蛋鸡的养殖效益。

(1)保证环境良好

蛋鸡在进入鸡舍之前,必须对鸡舍进行严格、全面、彻底消毒,并要保证13~23℃的温度、60%~70%的相对湿度、每笼3~4只的饲养密度(平养时6~7只/平方米)、3~5瓦/平方米的光照强度、16小时的光照时间(18周龄转群后第1周仍维持育成后期的光照时间。从19周龄开始,如果鸡群体重达到标准,每周增加光照时间15~30分钟,直到每天的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恒定不变;如果鸡群体重较轻,发育较慢,可在增加日粮数量的同时推迟到20周龄时增加光照时间)及通风良好。另外,要定期对鸡舍和鸡舍周围环境等进行清洁消毒,保持鸡舍及其周围环境干净、设备用具干净、日粮干净、饮水干净、蛋鸡本身干净和饲养人员干净。

(2)满足营养需要

①提高蛋白质水平。在产蛋率达到80%时,应喂给蛋鸡蛋白质含量为18%的日粮,以后产蛋率每提高10%,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相应提高1%左右,同时要注意日粮中的蛋白质数量与氨基酸平衡,在鱼粉质量有保证且价格不高于2倍豆粕价格时用鱼粉替代部分豆粕,要将棉粕、菜粕的用量分别控制在5%和3%以下。此外,当预计产蛋率上升时,要提前1周喂给含较高蛋白质的日粮,促使产蛋高峰迅速到来。当产蛋率开始下降时,使用的日粮蛋白质水平也要退后1周再降低,以使产蛋率下降的速度减缓,产蛋高峰期延长。

②控制能量浓度。能量浓度每增加或减少1%,蛋鸡对日粮的采食量相应减少或增加0.5%。所以,在日粮中能量高时蛋鸡就吃得少,造成蛋白质的不足,产蛋减少;若含能量低,虽吃得多,但易造成浪费。因此,日粮能量与蛋白质及采食量之间要科学地平衡(/),当产蛋率达90%时,日粮代谢能应在11.34~11.55兆焦/公斤,这样增加日粮蛋白质就能促进产蛋高峰的迅速到来。另外,对产蛋高峰处于夏季的鸡群,应通过提高日粮中能量物质的浓度来改善由于高温引起的采食量减少,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是用1%~2%的脂肪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

③补充钙、磷和维生素。在鸡群进入产蛋高峰期时,即产蛋率大于80%时,应及时用碳酸钙、贝壳粉、蛋壳粉、磷酸钙或其他钙源在每天的12~18点单独补钙,使其比例达到3.5%~4.0%。生产实践表明,即使钙供给充足,破蛋问题仍十分严重,如果额外补充1~2倍的维生素D,能够很好地解决钙的吸收问题,有效改善蛋壳质量。补磷要以保持饲料中1∶5~6的磷钙比例为前提,常用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进行补充。维生素的补充一般是在日粮中添加0.01%的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氯化胆碱、微量元素以及生长素各0.1%。

④供给充足饮水。饮水对蛋鸡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饮水不足可使产蛋率下降2%。通常情况下,每只蛋鸡在春秋季、夏季和冬季的日需水量分别为200毫升、270~280毫升和100~110毫升,且产蛋率越高日需水量越大。所以,对进入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应根据不同季节适时调整供水量,并在每天的6点、12点和18点需水高峰期足量予以供给。同时,还要合理放置和及时维修饮水器具,以防止漏水或断水,有条件的养鸡场(户)还应尽量将饮水的水温控制在15℃左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0169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