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虾混养如何安全“度夏”


夏季既是河蟹、青虾生长旺季,又是天气多变,水质易变化的季节,容易暴发疾病。蟹、虾如何安全度夏,建议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调好水质
河蟹、青虾混养塘透明度控制在50~60厘米,pH值在7~8之间,溶氧每升4毫克以上,亚硝酸盐小于每升0.02毫克,具体水质调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换水:夏季换水次数、时间、换水量主要根据水质、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一般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左右。
2.施生石灰、过磷酸钙:夏季一般10~15天使用一次生石灰,按每立方米10~15克施用,在使用生石灰3~4天后按每亩2~2.5公斤使用过磷酸钙,每月施用1~2次可防止池水缺磷,促进河蟹、青虾生长。
3.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在夏季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如EM菌、超浓缩复合芽孢杆菌)调节水质,并结合内服使用,可以避免使用消毒剂对青虾的伤害。一般使用EM菌每10~15天一次,每次每亩1米深250克。在暴雨或大风天气后,水体浑浓,透明度下降,可使用超浓缩复合芽孢杆菌,促进悬浮物下沉,分解池水底层有机物,提高池水透明度,改善水质和底质。
4.适时开启增氧机:青虾对溶解氧要求较高,河蟹也喜欢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高的水质,因此必须配有增氧设备。开启增氧机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无比多开,有风少开,高温多开,低温少开。
二、控制水草面积
在夏季光照强烈,水草生长旺盛,如果覆盖面积太大,会败坏水质,造成池水缺氧,要割去多余水草,水草面积控制在池塘面积的40~50%为宜。
三、合理投饵
青虾主要以配合饲料为主,集中蜕壳期搭配部分剁碎小杂鱼,青虾投喂时间,每天上午7~8时,下午5~6时,上午投放日投饵量的30%,下午投70%,上午饵料均匀抛洒于池四周较深水区,下午投放沿岸浅水区。
四、适时减少青虾密度
在主养河蟹的池塘混养青虾,由抱卵青虾繁殖的虾苗,目前可达3厘米以上,可根据青虾密度,用地笼或手抄网捕捞大规格青虾上市,调整青虾密度,降低池内总生物量。
五、清理野杂鱼
杂鱼在池中与蟹、虾争饵料争空间争氧气,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蟹、虾规格,必须控制、清理野杂鱼。平时池塘进水用60目网过滤。
六、病害防治措施
1.在7、8月份根据池塘水质、天气等情况,避开河蟹、青虾蜕壳高峰使用一次杀虫药物。
2.在连续阴雨天气,注意防病,可用采用全池泼洒加内服。
3.在8月中下旬应预防虾、蟹肠炎病,可用大蒜籽(大蒜籽捣烂,不要煮)拌饵,每天一次,连喂3天。
4.其它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可用消毒剂,如二溴海因等消毒水体。

相关知识

虾蟹可共生混养创高效


虾蟹可以混养,但模式必须讲究。模式得当,混养青虾所产生的效益可与养蟹平分秋色。模式不当,则事与愿违,得不偿失.通过多年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可采用虾--蟹--虾蟹--虾两种模式,而不宜采用虾蟹同期混养模式。虾--蟹--虾模式
在第一年冬初投放大规格虾苗,养至次年五月,出售后再主养螃蟹到十月螃蟹收获后再主养青虾。具体做法是:
1、新开的塘口和冬季不需干塘的蟹塘,可在十月底亩投2-3cm的大规格虾苗5-10kg,一般养至次年五月,亩可收获青虾10-30kg,亩创效益1000元左右。此间的关键是肥水和饲喂,整个冬季除结冰外,不间断投喂。开春后,特别是四月份要强化饲喂。捕获时可先用地笼,最后直至干塘。这样既可提高捕获量,又便于清整塘口,以利养蟹。
2、五月上中旬,购回的早繁蟹苗宜用网箱或小塘圈养,既便于管理饲喂,又可提高成活率;一般情况下,暂养比直接投放可提高5%一10%的成活率。暂养20xx底,亩可收获商品虾25kg左右,虾种15kg左右,亩创效益1500元左右,这种模式,全年亩效益可达5000元左右。
模式。冬春需干塘清整的塘口,可在三月底前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四月上中旬肥水、种草,五月初投放蟹苗,六月下旬搭放抱卵虾2kg左右。平时按养蟹要求去管理,河虾收获时采用徒手捕捉和地笼诱捕相结合的方法,只是注意不干塘,不降水位,继续投喂青虾饲料。至春节前后,待虾少价昂时,结合清塘逐渐降水用拖网捕捞,可亩获青虾30一40kg,其综合经济效益亦很可观。虾蟹同属底栖动物,生活习性、摄食饵料亦相同。在河蟹大生长期的六、七、八、九几个月中,若青虾过多,则与河蟹争食、争溶氧、争空间,造成水载体可度,对河蟹的规格、产量极有影响。实践告诉我们,春季同投放仔虾、蟹苗的模式不可取。一是仔虾养至夏秋季节达大中规格与河蟹争食、争氧、争空间,影响河蟹规格和产量;二是仔虾多次、多胎繁殖,造成虾苗太密,难以提高商品虾规格,上市率低,得不偿失。在以上两种可行虾蟹混养模式中,如果再放养少量适宜鱼种,既能增加单位水面积经济效益,又对虾蟹规格和产量无明显影响。

河蟹安全度夏六个关键措施



一、稳水保水。高温天气池水深稳定在1米左右,过浅日温差大对蟹生长不利,过深容易使水草漂浮,暴雨季节及时排水,夏季通常5-7天换水1次。
二、管草护草。水草是河蟹的栖息场所,也是池塘自净的重要载体,蟹池内可视具体情况多品种栽种水生植物或移入漂浮性植物均可,总体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1/3左右为宜。
三、清除残饵。夏天饵料容易变质,视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及投饵品种,若剩饵多加上不及时清除,必然影响水质。
四、增加植物性饵料投喂比例。夏季河蟹生长速度快,所需各类营养物质多,在投喂配合饵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南瓜、小麦等可有效起到降本增效作用。
五、调节酸碱度,补充水中无机盐。夏天经常下雨导致蟹池酸性水质会引起河蟹蜕壳不正常,可用生石灰10-15PPM泼洒;如水质PH过高可通过适当换水和使用果酸等进行调节。
六、加强巡池,做好防病工作。夏天最容易发生蟹池缺氧,需密切注意河蟹的反常行为,如果清晨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在池塘岸边,受了惊动仍不下水,说明池水缺氧,需立即增氧、换水。巡池还应注意河蟹摄食状况、蜕壳数量,检查防光设施、修补漏洞、防止敌害等。
夏季是河蟹发病季节,投饵应保持饲料的新鲜程度,经常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和拌饵投喂,同时合理使用底改改良底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另外每半个月应泼洒一次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一旦发现河蟹死亡,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治疗措施,切实做到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虾蟹混养池塘如何保草,减少伊乐藻腐烂?



伊乐藻是湖北虾蟹混养池塘种植最为广泛的草种,是一种及其耐低温、不耐高温的沉水植物,5℃以上就开始生长,长期处于30℃以上就容易发生烂草现象。最适生长温度为10-25℃,所以一般3-5月为伊乐藻的生长旺季,5-6月是烂草高峰期,是水草生死存亡的重要阶段。
养殖中期(4-5月)水草管理非常重要,只要这个阶段水草管理的好,后期(6-7月)水草腐烂发生的几率就大大降低,腐烂的情况也会减轻。具体做好以下“三勤”与“三防”。
一、“三勤”
1、勤割草、拉通风沟
每打一次草头,相当于给伊乐藻一次新生,活力会更强,生长力更旺!同时,割掉过多的水草有助于提升水的流通性,增加池塘溶解氧,新生水草活力更旺,老草容易缺氧烂根上浮。
2、勤补营养
5-6月,伊乐藻生长力减弱,伊乐藻保证活力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如果营养突然供应不上,活力就会下降,发黄、萎缩,甚至腐烂。多年的老池塘,氮磷肥基本都不缺,往往容易缺乏碳肥及一些微量元素。氮磷肥施用过多,高温季节容易暴发蓝藻。实践证实10-15天或割草后用一次“活力碳”+“利菌多Ⅱ”补碳补菌,防草上脏,保证水草良好活力,叶片嫩绿,草茎粗壮,白根多且长!
3、勤改底解毒
多年养殖池塘老化严重,底层淤泥厚、毒素多,伊乐藻茂密时容易导致草根发黄、发黑等烂根情况。所以定期使用降解型底改产品,“底居安(加强型)”+“底加氧(加强型)”可以解毒、增氧、改底,变废为宝、保根保草!
二、“三防”
1、防水浑草脏
①定期使用“肥水肽Ⅲ”+“利菌多Ⅱ”补充水体营养,提高水体及水草净水能力;②少用固体颗粒肥,防止“白虫”(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大量生长;③定期“碧水安(加强型)”解毒调水;④割草时要把握好割草的量与长势情况,分批割,否则一次割草过多,容易导致水质变浑、草脏。
2、防青苔
定期“活力碳”+“利菌多Ⅱ”补碳补菌,使水体保持一定的肥度,水草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充足的营养是水草生长的条件,水肥可以有效抑制青苔生长);同时可通过“底居安(加强型)”改底提底肥,可以有效提高底部氮肥的利用率,控制青苔生长。
3、防药物杀伤
杀苔及杀蓝藻药物多对水质及水草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用量不当时容易导致水草发黄或发黑,严重者甚至死亡腐烂。所以建议尽量减少杀虫剂、杀藻剂的使用,已经使用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碧水安(加强型)”解毒。

河蟹养殖安全度夏的七个关键措施



一、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环境。蟹池内可视水域状况,栽种挺水植物、移栽沉水性植物或放入漂浮性植物均可。水草覆盖面积宜占池水面积的1/3。
二、保持较高水位。在高温天气池水深度不应低于1米,以利水温稳定。池水过浅,日温差大,对蟹生长不利。
三、勤清除残饵,适时换水。夏天饵料容易变质,残饵若不及时清除,必然影响水质。夏季通常5-7天换水1次,酷暑天气则需2-3天换水1次。
四、增加植物性饵料投喂比例。夏季河蟹的配合饵料中一些植物性饵料如南瓜、小麦、菜籽类可适当增加所占比例。
五、调节酸碱度,补充水中无机盐。夏天蟹池酸性水质会导致河蟹蜕壳不正常。故经常泼洒生石灰,施用浓度为20ppm。
六、加强巡池。夏天最容易发生蟹池缺氧,需密切注意河蟹的反常行为。如果清晨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在池塘岸边,受了惊动仍不下水,说明池水缺氧,需立即增氧、换水。巡池还应注意河蟹摄食状况、蜕壳数量,检查防光设施、修补漏洞、防止敌害等。
七、做好防病工作。夏季是河蟹发病季节,每半月应泼洒1次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一旦发现河蟹死亡,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猪群安全度夏要注意的五个要点


夏季来临,气温升高,湿度变大,生猪很容易发病,因此必须对猪舍内环境温度进行控制,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确保生猪安全越夏,提高养猪效益。

1保持清洁

夏季是蚊蝇出没旺季,蚊蝇出没不但造成猪场生产环境恶劣,更重要的是给猪场防病带来了困难。所以,要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以及排水道、空气和母猪体表等进行消毒,还应注意一些卫生死角的消毒。同时,必须重视空栏消毒工作,做到彻底空栏,坚持全进全出原则,使用对环境适应范围广的消毒剂品种,如氯制剂等。夏季阳光充足,能使有些消毒剂迅速分解而失效,如聚维酮碘、络合碘等则不宜在室外使用。

2改善环境

猪场内减少水泥地面所占比例以降低地面温度,增加猪场地面绿化面积,可降低猪舍环境温度3~4℃,减轻热辐射80%。但高大树木不宜多种,以免影响通风,而且会招来野鸟,对防疫不利。

3科学饲喂

夏季应多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青绿饲料和果皮,如西瓜皮等清凉饲料。在混合料中适当添加咸味、鲜味或香味等调味剂,以提高饲料适口性,增加猪的采食量,禁止饲喂发霉饲料(/)。夏季可每日喂4次,为减少猪在最热时段的活动量,可于凌晨4时、上午10时、下午4时、晚上9时各喂1次。其次,要保持食槽内有充足的清凉饮水,每天要给猪饮1次0.5%淡盐水以调节体温。

4安全防暑

猪在气温上升到35℃以上或下降到-10~5℃时,饲料采用率低,增重慢。高温季节应根据猪的不同类别和猪的不同生理阶段给予不同的饲养管理。

(1)公猪每天喂食2次,中午加喂青饲料或稀料,配种和运动均在早晚进行。每天下午1~3时给猪体、地面喷水1次,光照时间减到8~10h,如果配种次数少则应减少精料喂量,防止过肥而导致性欲差。

(2)怀孕母猪应避开高温季节配种繁殖,怀孕前期(0~84d)的母猪应以青粗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降低饲养密度,每圈养2~3头。怀孕后期和哺乳期一猪一圈,应以精料为主适当搭配青料,粗料可以不喂,每天喂3次,中间加喂稀料,料中加1%~1.5%小苏打和0.3%食盐,喷水1次。

(3)临产母猪夏天产房应选通风良好并有遮阳设施的产仔栏。临产前2~3d减少精料喂量,多喂青料,精料中麸皮比例要提高,以清肠防便秘为目的,一方面可防止难产,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产后不吃食、缺乳。产完仔后喂麸皮温盐水1次。

(4)商品大猪高温季节难养,常出现倒槽不吃食,影响生长。一般在高温季节未到之前将育肥猪出售,如果不出售,应降低饲养密度,每圈少养几头,每头猪占圈面积1~1.2m2,喷水降温,早晚喂料,中午加喂青料或稀料,料中加1.5%小苏打和0.3%盐。

(5)哺乳仔猪和小猪喜卧阴湿地面,注意天气变化以防着凉拉白痢或拉稀。保持圈面干燥,供清洁饮水,常消毒。预防可每1kg料加120mg土霉素喂几天停几天,治疗时每1kg料加土霉素200mg。

(6)中暑后:先将患猪移至凉爽通风的地方并用凉水喷淋头部和全身,剪尾剪耳朵放血,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可用以下措施:①氯丙嗪每千克体重2~3ml加安乃近2~6ml,混合后肌内注射,每日3次;②樟脑磺酸钠5~10ml,或安钠咖2~10ml一次肌内注射;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50~500ml,并用生理盐水灌肠;④昏迷的病例,可用生姜汁或大蒜汁滴鼻。

5安全防疫

除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注射外,针对高温季节的多发病,如母猪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仔猪黄白痢、球虫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衣原体等病,也要做好防治工作。

虾蟹秋季如何贴膘?



立秋后是水产养殖催肥提膘,提高水产品质量的关键季节。养殖户应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促使虾蟹质量提高,增产增效。

1、合理换水,增育肥水。
养好一池虾、蟹首先要培好一池水,池塘因从5月份开始,每隔一个月或20天就要用“药饵”和“药液”防治病虫害一次。池塘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到夏、秋季节过渡期更要勤换新水,预防池水变“老”,保持适合的肥水透明度。一般虾池透明度保持30~36cm,蟹池35cm以上。如果池水透明度小于20cm,亩泼洒生石灰10~15公斤调节水质,透明度大于40cm酌情施用有机肥。

2、合理喂食,促肥长膘。
虾、蟹催肥提膘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效的关键所在。立秋后投喂虾的新鲜动物饵料占饲料比例的60%,日投量是虾总量的7~8%;投喂蟹的动物饵料占饲料量的65%,日投量是蟹总量的10%。9月份以后气温、水温的逐渐下降,日投饵量下调为虾4%、蟹4~5%。

3、合理用药,防治病害。

立秋后对病虫害预防更要坚持不懈,预防到底,继续采取“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每隔20天左右用二氧化氯虾、蟹专用药物每亩100g,全池泼洒一次,同时在饲料里添加“脱壳素”、“钙片”、“土霉素”等药物拌饵喂食,每月一次,每次用量占饵料比例为0、5‰左右。

扣蟹种安全越冬管理要点



冬季是蟹种越冬季节,如何提高蟹种低温下的成活率,减少在冬季的死亡,让蟹种安全越冬是冬季蟹塘管理的关键。
一、越冬前的强化培育
1、强化投喂:在蟹种进入越冬冬眠期前,水温在10℃以上时,应强化投喂,让蟹种积累一定的能量,以供冬眠期的消耗。投喂营养全面,可利用优质人工配合饲料,适当投喂动物性饵料,要尽量延长投喂期,不能因为整体吃食量的下降而过早地停止饲喂。
2、调节水质:蟹种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透明、水草茂盛的微碱性或中性水体中。池水适宜的PH值为7—9,最适范围为7.5—8.5。PH值过低,会导致蟹种蜕不下壳。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升/升以上,溶解氧过低,蟹种产生应激反应,会导致饲料系数升高甚至不吃食、不蜕壳,严重的会导致蟹种窒息死亡。
3、防寒保暖:蟹种自身打洞的能力较弱,而对于池塘养殖环境的坡度,蟹种打洞越冬的难度更大,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帮助蟹种防寒保暖,度过严冬。如加深水位,增加水草(如水花生等)覆盖面积;人工设置蟹岛以供蟹种栖息;或者在背阳面建筑挡风墙,有条件的可以建温棚。
二、越冬期的池塘管理
当水温达5℃以下,蟹种进入冬眠状态。蟹种所在越冬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要防止一切外在因素打扰河蟹冬眠。保持适宜的水位,水深增加到1.5米左右,适时换水,并定时施用适量生石灰,以防止水质偏酸。要应及时破冰,以防止缺氧。如果棚架上积雪比较多,应该及时清除,同时避免雪水流入蟹种池中。坚持每天巡塘,防鼠,防盗,做好塘口记录。
三、越冬后的要求
经过漫长的冬眠后,蟹种的体质较弱,所以不能提早分池和长途运输,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要及早开食,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

如何使用虾蟹保护剂清塘?



虾蟹保护剂是上海水产大学研制与开发的渔药新产品。
(1)虾蟹保护剂的特点和作用
①虾蟹保护剂可杀灭鱼类、蛙类、蝌蚪、蚂蝗等敌害生物,而对虾蟹类无害。是海、淡水虾蟹养殖池良好的清塘药物,药效时间5~7天。
②虾蟹保护剂可有效杀灭和防治虾蟹类幼体患聚缩虫病,施用12小时后,附着的聚缩虫则全部脱落。
③虾蟹保护剂可杀灭附生在虾蟹甲壳上的固着类纤毛虫(如:累枝虫、钟虫、苔藓虫等),施用24小时固着类纤毛虫全部脱落。使用后,虾蟹的甲壳光洁,无滑腻和绒毛状物。
④虾蟹保护剂可促进虾蟹类蜕壳,从而有利虾蟹类生长。
⑤虾蟹保护剂药效消失后,乃是良好的有机肥料。使用后,可促进养殖水体浮游动物生长。
(2)虾蟹保护剂的主要成份
①虾蟹保护剂含皂角甙(C32H52O18),是一种溶血性毒素,可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中的铁卟呤结合,使动物的红血球分解。因此凡是带红血球的水生动物(包括鱼类、蛙类、蝌蚪、蚂蝗等均能杀灭)。而甲壳类的血液无色透明,它的血球为蓝血球,皂角甙对血蓝蛋白中的铜卟呤反应不敏感,常规剂量对虾蟹类生长无影响。
②虾蟹保护剂含蜕壳素,可促进甲壳类蜕壳,有利于虾蟹类快速生长。
(3)可虾蟹保护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虾蟹保护剂均采用全池泼洒的方法施药。使用时,先量好施药水体的体积。然后按每立方水体用药克数(g/m3,即百万分之几克,生产上常用ppm表示)计算使用剂量。虾蟹保护剂的药效与盐度成正比,即盐度越高,杀灭能力越强。其剂量见下表:
表8不同盐度下虾蟹保护剂的用量单位:(克/立方米或ppm)
盐度
功能20‰以上4~20‰4‰以下(包括淡水)
清塘药物5~8ppm8~10ppm25ppm
育苗池杀灭聚缩虫10ppm10ppm10ppm
池塘杀灭固着类纤毛虫病10ppm10ppm10ppm
促进虾蟹蜕壳5~8ppm5~8ppm5~8ppm
称出保护剂药量后,加水10~20倍的食盐水(食盐浓度为10‰)溶解,也可直接用海水溶蟹,浸泡2小时(经常搅拌)后,即可全池泼洒。

锯缘青蟹单品种混养


即青蟹分别与鱼、虾、贝、藻等单品种混养。

(1)青蟹与虱目鱼混养

青蟹的放养期为春季4~5月及秋季的11月,每亩的放养量为333~1333只。多在虱目鱼最后~次收获时~起捕捞,当11月收获时每只约重150~200 克,最大的可达250克。

(2)草虾与青蟹的混养
每亩放养1333尾左右的草虾时,可放养333~1333只左右的青蟹苗种。放养苗种的时间宜在草虾苗放养之后,因青蟹比草虾更偏于肉食性,若两者同时放养,则青蟹会吃掉小虾苗。草虾与青蟹的收捕期并不~致,又因同~批放养的青蟹成长情形比草虾更为参差不齐。青蟹通常系利用吊网内置饵料而诱捕,或利用养殖池注水之际,青蟹会溯水聚集于水闸附近的习性而捕之,草虾则大多利用投网捕获。

(3)青蟹与牡蛎混养

在浅海滩涂上养牡蛎时,在水泥或陶制的圆筒边钻10多个洞,放在滩涂上,利用圆筒外壁附养牡妨,筒内养青蟹,这种~举两得的养殖方法,既降低成本又增加收入,经济效益高。

(4)青蟹与江蓠混养

江蓠(Gracilaria)又称龙须菜,是生长在潮间带的红藻类之~,经济价值很高,含有25%以上的琼脂质,是制造琼脂的重要原料,我国北方和台湾称之为龙须菜,闽南称之为海面线,广东称为蚝菜、海菜、粉菜等。

青蟹与江蓠的混养,是把不同大小的幼蟹在江蓠池中养成为菜蟹、空母等商品蟹。

①青蟹幼蟹的放养

混养的青蟹可分为两种:~为壳宽 3厘米的幼蟹,~为壳宽6厘米,体重75~100克的幼蟹。在台湾省青蟹幼蟹的放养可分为三水,即头水在农历2月放养,二水在农历3月,三水在农历5月。各水放养青蟹苗每亩287只,头水苗因放养时水温尚低,~般养青蟹者尚未开始放养,故其价格较为便宜。

②投饵

青蟹的饵料~般以低值贝类或河蚶〈俗称〉和淡水螺等贝类为主。混养者甚少投饲下杂鱼,故水质不易变坏,所用的河蚶量为每天约60~80公斤。

③收获

头水青蟹在农历4月即可收成,其壳宽通常可达9~10.5厘米,二水青蟹在农历7月收成,此时收成的青蟹体是~年中最大型的,俗称白露青蟹,其中壳宽通常可达12~15厘米,三水青蟹则约在农历8~11月收成,此时水温已渐下降,尤其是俗称九降凤或寒露北风吹起之后,青蟹不再蜕壳,其成长即逐渐停顿,以致收获时体型参差不齐。

收成的雄蟹可分为俗称沙仔的上蟹、尚未交配过的中蟹及已交配过而壳红的下蟹等三级,因而其价格亦有高低。

已交配的雌蟹(即有母)亦依其体型大小而分为12厘米以上大型的,11.1厘米以上中型的及9.9厘米以上小型的,因而其售价亦有高低。 ~般青蟹养殖的存活率大约是20~30%。和龙须莱混养则普遍可达到50%。这和下列原因有密切的关系:

龙须莱可提供蟹苗隐藏的场所,还可减少互相残食的机会;所投的饵料都是活饵料。很少有五须虾发生的侵害。水质清澈,盐分维持在20~25。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2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