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养殖河蟹实用技术概述


1.开发荒废资源围滩养蟹:滩涂养蟹,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芦荡、草滩、低洼地、沼泽地等芦荡浅滩养殖河蟹。近年来,不少农村有识之士,在充分利用各种水面进行拦养、围养、放流的基础上,独具慧眼,对一些常年荒芜的水面、芦荡、浅滩等进行开发利用,养殖河蟹,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滩涂的生态条件虽较为复杂,但利用它来养蟹却有一定的优势。滩涂多分布在江河中下游河道湖泊水库附近水源充足的旷野里,面积较大;多生长着芦苇等杂草;水温较高,水位较浅,水体易交换,溶氧足;底质多为黏壤土或淤泥,土质肥沃;底栖生物较多。因而滩涂受到广大蟹农的青睐,并成了养殖河蟹的好地方。由于滩涂的腐殖质各种螺、蚌、蚬及水生动物昆虫等都比较多,河蟹的饵料生物比较丰富,便于河蟹摄食、栖息、隐蔽。同时,河蟹可以在水生植物根部打洞隐居,逃避敌害侵袭,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2.营造滩涂人工湖,提高抵抗自然风险能力:滩涂可分为江滩、湖滩、河滩低洼地等,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滩涂水域要根据蟹农决定养殖的面积大小及条件的优劣,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措施。开发滩涂养殖河蟹,必须先养殖鱼类(草鱼、鳊鱼),自然清除杂草(二年),再培植水生植物,确保滩涂养蟹一举成功。一般而言,要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便于排灌、沉水植物较多、底栖生物及小鱼虾饵料资源丰富、有堤或便于筑堤、能避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地方改造或建设蟹池。
改造或建设的主要工程:一是划区开道,即将要养蟹的滩涂划出来,在四周挖沟围堤,沟宽3~5米、深0.5~0.8米;二是在滩区开挖“田”形蟹道,宽1.5~2.5米、深0.4~0.6米;三是在滩涂中央挖些小塘坑与蟹道相连,每坑面积0.5~1亩,用蟹道、塘坑挖出的土顺手筑成暗蟹岛;四是对滩涂内无草地带还要栽些稗草或水稻或沉水植物,保持原有的和新栽的草的面积应覆盖滩涂的3/5;五是要建好进、排水系统,以控制水位;六是要建好防逃设施,在滩涂四周围堤上用价廉适用的材料作防逃墙,以防止逃蟹和老鼠、蛇等敌害生物入侵。

相关推荐

网箱养殖黄鳝实用技术大全



1.池塘的选择
池塘应选在水源条件好,进排水方便的地方。池塘最好呈东西走向,四周没有高大作物。面积由养殖规模决定,池塘深度在1.5米左右。池塘选择好后在1~3月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然后暴晒7~10天。如是新建池塘应在池塘开发出来后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撒。池塘进水后按每亩1~2条青鱼,10条左右草鱼,20条左右大头鱼,30条左右花白鲢放养。

2.网箱布置
首先按一口网箱2~4根2.5米左右长木桩在池塘中钉成排,然后把铁丝从头到尾固定在木桩上,方便固定网箱。网箱应采用聚乙烯无结经编网片加工成大小长5米×宽2米×高1.5米或者长4米×宽2米×高1.5米,然后把网箱固定在铁丝上。在挂网箱时纵向距离为2~3米,横向距离为1~2米,网箱应挂在离水面0.5米左右的地方。网箱挂好后把水葫芦放到网箱里面,水葫芦占网箱2/3左右面积。(水葫芦下池前用消毒剂消消毒)

3.苗种投放
苗种最好选择本地带大花斑的黄鳝。一般每年六月上旬到七月上旬是投苗的最好时机。投苗时先了解天气情况,最好选择近期无雨天气投苗。网箱在投苗前2~3天应用生石灰或消毒剂消毒。鳝苗一般选择4钱至1两左右的健康黄鳝。鳝苗下箱前用10ppm百毒消或5ppm卫康浸泡一下。一般网箱养鳝每平方米投苗1~1.5公斤。

4.饲养管理
鳝苗下箱后观察三天,如果有死鳝苗应立即捞出来。到第四天,用一点鲜蚯蚓和新鲜鲢子鱼或小杂鱼,用绞肉机加工成鱼糜后再放点黄鳝膨化饲料拌和均匀就可训食了。一般一个网箱里面放2~3个食台。投完后观察一下黄鳝摄食情况,第二天早上观察黄鳝吃完没有,如果吃完了晚上就加大一点量,如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饲料捞出来。应每天早上都要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往后慢慢地把食量加到50公斤黄鳝吃4斤左右新鲜鲢子鱼和2斤左右黄鳝膨化饲料。到8至9月加到50公斤黄鳝吃3~5斤鲢子鱼和3~4斤膨化饲料。九月下旬后如果气温下降,就把膨化饲料量慢慢减下来直到停食。在8~9月有条件地方可以经常换换池水,改善水质。

5.病害防治
黄鳝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一般黄鳝下箱前用生石灰水体消毒,以后每半月用三氯异氰脲酸粉或百毒消消一次毒。在训食时可以加一点诱食剂,电解多维和四黄粉。以后每半月加一次四黄粉和维生素C或电解多维。以增强黄鳝体质。半月后黄鳝吃食正常了,用鱼虫灭给黄鳝内服驱除体内寄生虫,再每隔一月驱一次寄生虫。驱寄生虫后加肝泰给黄鳝内服五天左右,肝泰服完后再用肠腮灵或呼诺玢预防细菌性疾病。在8~9月黄鳝吃食量大的时候可以加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剂在饲料里面,以便改善水质。添加微生物制剂时应和消毒剂和抗生素间隔3天左右。

网箱养殖黄鳝实用技术经验介绍


 
一、前期工作

1、模式简介。在黄鳝的人工养殖实践中,出现了水泥池养殖、无土流水养殖、土池养殖、稻田养殖、稻田网箱养殖和池塘、沟渠、河流、水库网箱养殖等多种模式。由于池塘、河渠等水域网箱养鳝具有成本低、易驯化、生长快、好起捕、综合效益等优点,现已被广大养殖户普遍采用。而一些落后的养殖模式因经济效益低等因素已经纷纷被淘汰。

2、网箱制作。养殖黄鳝的网箱,一般选用聚乙烯绞丝罗网片,网目0。8厘米。网箱规格一般为4—6平方米,长宽2米或长3米宽2米,高1。2米。网箱规格不宜过大,过大会造成苗种投放数量大,不便于驯食,易出现应急反映,起捕不方便。

3、场地选择。为确保养殖业高产高效,地场地选择上应适当坚持标准。场地选择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不能养鳝),能排能灌,交通方便,电力配套,进、排水渠道自成体系。无过塘进水现象发生。池塘、河沟、水库等水域均可养鳝。面积3—5亩最宜。(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也有较大面积精养鱼塘布置网箱获得较好养殖效果的),水深1。5米以上。

4、网箱架设。网箱养鳝属高密度养殖,黄鳝以及水生生物的耗氧量大,加上水体有机物耗氧水体耗氧,故网箱的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总水面的二分之一。间隔距离:行距以能行驶投饵船只为度,箱距最好留50厘米以上,便于水体交换。网箱纵向排列,即箱档对箱挡,有的养殖户将网箱横向排列,即箱边挨箱边,不利于水体交换和操作。最好南北向。网箱入水深度为70厘米左右,出水面高度50厘米。使用木桩和铁丝固定网箱,木桩打在岸边两端,将铁丝固定在木桩上,铁丝的高度与网箱的上纲水平,将网箱的吊绳固定在铁丝上。

5、池塘清整消毒。年代久远的老塘,底层淤泥和腐植质较厚,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容易导致黄鳝发病。这类鱼池,冬春季必须进行清淤处理,实在无力清淤的,至少也得排干池水,使底冰凌、暴晒,以差少危害。所有用养鳝的池塘,均需要在投种前进行彻底的消毒。消毒的药物有多种,最常用的为生石灰。生石灰干塘消毒,可用干法,也可带水进行。干法:是排干池水,只留5厘米水深,在池塘底部均匀挖若干个土坑,将生石灰堆放于坑内溶解,然后趁热均匀洒向池塘各处,用量为150公斤/亩;带水清塘;即水深1米左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0公斤,化水均匀泼洒于塘内。生石灰清塘消毒具有多种作用,一是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体内的病源微生物、寄生虫虫卵和各种有害生物。二是可以调节水质,使养殖水体呈微碱性,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育。三是可以增加水体是的钙元素。四是有利于肥水。生石灰可使底层淤泥中被吸附的氮磷得以释放,从而改良水质。应提倡大力使用生石灰,诸如五氯粉钠,灭扫利等属于禁用药品,不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不得用来清塘消毒。

6、浸泡网箱。新制作的网箱需要在池塘里浸泡两个星期,一方面消除聚乙烯网布产生的毒素,另一方面让网箱附着各种藻类,使质地变柔软,避免黄鳝受伤,感染疾病。

7、移植水生植物。网箱布置后,要在投种前20—30天将水生植物移植到网箱内,以供黄鳝栖息。水生植物品种繁多,有革命草(水花生。),水葫芦、油草等。根据各地的经验,笔者认为选择革命草和油草两个品种移植较好。革命草占80%,油草20%。革命草前期生长旺盛,后期枯萎、衰败,油草长年不衰,可作为后期网箱水生植物的主导品种。从而使网箱黄鳝始终具有较好的栖息条件。规模较大的养鳝专业户,由于网箱数量大。常有破漏,逃苗现像时有发生。黄鳝害怕深水,若逃逸在网箱外池塘内往往被水淹死。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可在池塘四周移植一些革命草,供逃跑的黄鳝栖息。还可以在革命草处投饵、驯食,待网箱修复后,用抄网将黄鳝捕获,放回网箱饲养。移植在网箱内外的水生植物都要经过敌百虫1000倍药液浸泡5—6分钟,以防止水蛭(蚂蝗)、沙蛭及其它寄生虫形成隐患。如消毒较早的池塘,投放苗种前一天,还需在网箱内泼洒一次聚维酮碘或S高聚碘力源S高聚碘。培养水质,促进网箱内水生植物的生长,可以适当施入尿暂加“802”,使黄鳝进箱后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网箱规范化养殖黄鳝实用技术介绍



采用网箱规范化养殖黄鳝育成快、易管理、见效快,一只6~8平方米的网箱,投入10千克左右的鳝苗,6~8个月可收获30千克以上的成品鳝鱼。

1.网箱的设置标准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位相对稳定,排灌方便,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的水质标准。水域面积一般为1.5~15×667平方米,水深1~3米,最适水深1.2~1.5米,水面应设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高出水体水面20厘米左右,排水口位于水域最低处,进、排水管口径3~5厘米,用0.25毫米网目的筛绢网片扎口。网箱宜采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网目以不逃鳝又能充分进行水体交换为原则,一般为20~30目,上下钢绳直径0.6厘米,将网片缝制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网箱,网箱长2~8米、宽1.5~4.0米、高1.3~1.5米。鳝苗放养前7~10天安装网箱下水。在养殖水体对边拉两路钢丝,将网箱系于钢丝上,或者用4根毛竹(木桩)将单个网箱固定于养殖水域中,单排或多排网箱并列,箱间距为0.5~1.0米,行距为2~4米,以能行船投饵管理为准,网箱吃水深度一般为0.8米左右,上沿高出水面0.5米,底部距离泥底不低于0.5米。网箱面积不宜超过放养水体总面积的1/2。

2.放养前的准备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提早将莲子草、凤眼莲等水生植物移入网箱生长,入箱的水生植物应去毛根、洗净,并用10~15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5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含有效氯28%)溶液浸泡5~10分钟消毒,水草生长覆盖面积控制不超过网箱面积的2/3。而后在网箱内用纱窗布或密眼网布制作一个60厘米×30厘米的食台,每4平方米网箱设置1个,与水面成30度左右角,沿网箱长边靠水摆放,沉入水下10厘米左右。鳝苗放养前15天左右,667平方米养殖水面(水深20厘米)用生石灰100千克或用含有效氯28%的漂白粉6.7~10千克,全池泼洒消毒,网箱下水前一周加水至1.5米左右。新制网箱应在放养前15天左右用2%~4%的食盐水浸泡10~30分钟,或20毫克/升(水温2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分钟,并置于养殖水体浸泡6~10天等待安装。养殖水域可投放鲢鱼、鳙鱼、鲫鱼和黄颡鱼种,以调节养殖水质。667平方米鲢、鳙鱼种放养47~67尾,鲫鱼和黄颡鱼种放养30~50尾。

3.投放时机与驯食鳝苗放养应选择在晴天进行,放养水温以20~25℃为宜。可放养在原产地选用笼捕、诱捕等方法采集的天然苗种;也可放养从国家认定的原良(苗)种场购买的人工繁育苗种。放养的苗种应经检验检疫合格,体质健壮无伤、无畸形,体色光亮,反应灵敏,黏液分泌正常,选择深黄大斑鳝或土红大斑鳝等优良种放养。苗种应按规格大小分箱放养,一次性放足。商品鳝养殖苗种放养规格为20~50克/尾,每立方米水体放1.2~1.5千克。鳝种培育放养规格为10~20克/尾,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00~1.25千克。鳝苗放养前要消毒,可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8分钟;或用20~3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溶液浸浴10~20分钟;苗种消毒液水温与养殖水温相差不应超过3℃。

野生鳝种入箱后2~3天后开始驯食,投喂蚯蚓、小鱼、小虾和蚌肉等黄鳝喜食的鲜活食物,待鳝种正常摄食1周后,用20~25毫克/千克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驱虫1次,3天后再驱虫1次。然后驯食配合饲料,将鱼浆、蚯蚓或蚌肉等鲜活饲料搅碎拌和10%的配合饲料,加工成团状柔软饲料,或直接拌入膨化颗粒饲料饲喂,以后逐渐减少鲜活饲料用量,直至黄鳝能够摄食配合饲料占50%比例的混合饵料。投喂的饵料有鳝鱼专用配合饲料和鲜活鱼、虾、螺、蚌、蚬、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两大类。动植物源性饵料应新鲜、无污染、无腐败变质,投饲前应先洗净,螺、蚌、蚬应煮沸3~5分钟,或用浓度为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再用清洁水漂洗后投饲。鳝池水质应保持清爽嫩活,视天气、水质变化状况适时换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5~1/3,保持水中溶氧量不低于3毫克/升。应尽可能保持养殖水位和网箱的相对稳定。并做好饲料、药物等投入品的进出、使用记录,做好巡池日志。另外,苗种下箱前用聚维酮碘10克/立方米浸泡10分钟;河蚌肉投喂时进行消毒处理,或用禽畜类血放入箱中诱杀水蛭。

4.常见病害的防治
发狂病在投苗前15天或夏季高温并伴有气候突变时易发,主要症状:病鳝呼吸困难,头伸出水面,张口全身肌肉痉挛发抖,在水面呈箭状快速流动,类似发狂,身体呈“S”或“O”状旋转挣扎,黏液脱落,死亡率高。防治措施:减少在运输中由环境变化给黄鳝带来的应激反应,保持水温稳定及水环境优良;在饲料中拌入维生素C、复合多维等,增强黄鳝体质,减少其抗应激反应;向网箱中加入鱼用多维,每立方米水体1~2克,再用低刺激、低剂量消毒剂净化水体。

出血病在苗种投放前期,或成鳝入冬前易发。主要症状:全身弥漫性出血,腹部最为明显,全身伴有形状不同红色斑块,嘴部、肛门红肿;解剖肝脏肿大、黑褐色、无弹性,腹腔、肠道充血。防治措施:用10克/立方米聚维酮碘浸洗鳝体进行预防;也可以治疗先用戊二醛进行全箱消毒,第二天用聚维酮碘全箱泼洒,每立方米水体1克。同时内服一些止血、抗病毒、大蒜素等药物7天。

肠炎病在驯食阶段和养殖后期催肥阶段易发。主要症状:黄鳝食量明显减少,肛门出现红肿,肠道充血。防治措施:平常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鳝病流行季节每半月消毒池塘1次;每5~7天用大蒜素拌料投喂2~3天。治疗时外用聚维酮碘0.5~1克/立方米消毒2~3次,内服大蒜素等药物。

腐皮病常在夏秋季节发病。体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严重时表皮腐烂,形成溃疡,甚至露出骨胳和内脏,有时肠道、肛门也充血发炎。防治措施:用聚维酮碘1~2克/立方米消毒水体。


二年段网箱养殖黄鳝实用技术介绍



随着黄鳝网箱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创新养殖模式已成为提高网箱养鳝的重要手段。黄鳝二年段创新养殖模式,即当年收购的鳝种饲养至次年底出售,与一年养鳝模式相比,提高了成鳝规格,提升了鳝鱼的利用品质和市场价值。其技术要点:

一、网箱的制作与安装。网箱选用3×2、3×4的聚乙烯无节网片或纯白细纱无节网片制做。网箱规格为3米×2米×1.5米、2米×2米×1.5米。网箱设置密度为总水面的1/3-1/2,网箱入水深度50-80厘米,出水高度不低于50厘米;网箱固定采用木桩与铁丝,也可使用竹竿,上纲绷紧,下纲松驰。放种前7-10天,网箱下水浸泡,使其附着藻类,避免鳝鱼入箱时磨擦受伤。鳝箱内要移植水花生、牛草等水草,其覆盖面积达网箱面积的90%左右。

二、严把清塘消毒关。网箱安装好后,在放种前的10-15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生石灰用量:干法清塘75-100公斤/亩;带水清塘150-200公斤/亩;水草进箱前用2-3%食盐或10ppm漂白粉对水草进行浸泡消毒,清除水蛭。

三、精心选择鳝种。二年段养殖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养殖大规格成鳝,提高养殖效益。因此,必须选择增重倍数高的深黄大斑鳝来养殖。此类品种经过两年养殖,体重能够达到200-300克/尾。

四、合理确定放养密度。⑴两年内不分箱的网箱:一次放足鳝种,放养密度在200-220尾/箱。若有不足,在年底或第二年3-4月份,选择晴好天气,根据各箱鳝鱼规格及成活情况,对箱内鳝种规格和密度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保护放养密度200尾/箱左右。⑵第二年分箱的网箱:第二年的3月中上旬开始投喂,一个月后选择晴好天气分箱。放养规格35-50克/尾,放养密度200尾/箱左右。同一网箱,要求鳝种规格一致,个体差异小于10克,并且一次放足。

五、搞好驯食和投喂。鳝鱼对环境变化及食物气味极为敏感。市场选购的天然野生鳝种养殖时,入箱后必须进行摄食驯化。摄食驯化包含两个阶段,即开口驯化和转食驯化。⑴开口驯化:鳝种入箱后,第4天傍晚开始喂食,饲料定点放于箱内水草上,投喂量为鳝鱼体重的1%,当投喂量达到鳝种体重的5-6%时,开口驯化完成。⑵转食驯化:开口驯化成功后,在动物性鲜饵料中加入5-10%的配合饲料,待鳝鱼适应并完全摄食后,再日递增配合饲料15-20%,动物性饲料每减少1公斤,配合饲料添加0.2公斤代替,直到符合动物饲料和配合饲料事先确定的配比为止。⑶投喂量:摄食驯化成功后,即进入正常的管理阶段。日投饵率为:鲜饵7-10%,或配合饲料1-3%,1天1次,具体投喂视气温、水温、水质、剩饵、摄食速度等灵活掌握。

六、加强越冬管理。养好大规格鳝鱼,越冬管理是重点。一是无特殊情况不要翻箱和分箱操作;二是保证水位深度,加厚箱内水草;三是严防偷盗和兽害。黄鼠狼、老鼠特别喜欢蹿到网箱内捕食鳝鱼。另外要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及时完善。

七、第二年提早开食。第二年3月中上旬,当水温达到15℃时,开始投喂箱内鳝鱼。第二年无需驯化,直接投喂饲料,但因鳝鱼刚过冬天,体质较弱,起初投喂时,可部分或全部投喂鳝鱼喜食的鱼或蚯蚓等动物鲜饵料,以利于诱导鳝鱼尽快开食,恢复体质。进入正常饲养后,按上年饲料投喂。

八、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鳝鱼在自然界很少生病,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高,生态条件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养殖初期,鳝鱼在恢复体力和适应环境中容易患疾病。因此在管理中,一方面要注意改善池塘和网箱的水体环境,另一方面要注重投喂饲料的适口性。另外在7、8、9三个月,每15-20天要使用生石灰和消毒剂交替对池塘和网箱进行一次消毒,同时每15天投喂一次药饵,严格消毒防病,确保黄鳝苗健康生长。



闽北山区冷水田养殖美蛙实用技术


经过一年的养殖实践表明, 闽北山区冷水低产田养殖美蛙, 水体冬暖夏凉, 美蛙适宜生长期长, 冬眠期短, 效益是种水稻的一百多倍, 周年亩产美蛙23 00公斤, 亩创利润2 . 53 万元。其养殖实用技术如下:

一、蛾鲜的培育技术
(一)清塘与施基肥:

1 . 清塘: 池塘宜水深3 0-40 厘米, 面积10 -50 平方米。在蟒抖放养前7 -10 天带水清塘, 常用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蜷蚌放养前, 用密眼网拉一次网, 清除药后池中繁衍的有害昆虫、其它蛙卵、蟒抖和野杂鱼。

2 . 施基肥: 斜抖放养前4 -5天施基肥, 一般可用牛、羊、猪粪 , 每平方米用量 0 . 5公斤。

(二)放养密度: 刚孵化至10 天的蟒蚌, 每平方米放养5 0 0 -1 0 0 只, 30 天以后30 0-50 0只, 长出后肢到变态前的以 10 0-3 0 0 只为宜。

(三)饲养管理:

1 . 饵料投喂: 美蛙蝌蚪的饵料要保证新鲜、优质、多样化。孵出4 -5天开始吃食。初期主要依天然的草细胞藻为饵, 并投喂豆浆、蛋黄, 保证饵料供应。 10天后投喂人工饲料, 即豆浆、豆饼、玉米粉、鱼粉等混合浆。孵出10 -30 天的, 每10 00只日投喂50 克左右, 30 天后到变态, 每天投喂两次(上午9时, 下午4时。同时做到定时、定量、定位) , 每千只日投喂4 0 0-80 0克, 其中动物性饲料4 7% , 植物性饲料53 % 。

2 . 水温控制: 蝌蚪的生长温度为5- 35 ℃ 以内, 最适生长温度为23 -28 ℃ 。因此, 在盛夏季节必须采取人工降温措施。在蟠料培育池上方搭设遮荫篷遮阳降温, 勤加注新水, 提高水位40 -60 厘米。

3 . 水质调节: 蟒鲜对水质的要求比成蛙要严格。要及时换注水, 并捞出斜抖粪便, 清理剩饵残食, 防止水质变坏, 保持池水pH 值6-7 . 5之间, 盐度0 . 2% 以内。

4 . 病虫害防治: 放养前斜抖池要消毒, 分池时操作要仔细。每天要坚持巡池, 发现敌害立即消灭或驱除, 发现疾病对症及时治疗。

二、幼蛙及成蛙的培育技术

(一)幼蛙及成蛙池基本条件: 幼蛙池宜采用长方形, 面积30 -10 0平方米,水陆面积比:3 1 , 水深4 0-100 厘米, 池底要质地坚实, 留有3-5 厘米稀泥, 池四周设置1-1 . 5 米高的围网, 以防止跳逃, 池周陆地或水中放置部分浮水植物(如水胡芦) 遮荫。在幼蛙放养前必须用生石灰、漂白粉消毒。待药性消失后方可将幼蛙移人池中饲养。

(二)分级饲养: 幼蛙要根据蛙体的大小分级饲养, 以防止大蛙吃小蛙的弱肉强食现象发生。

(三) 放养密度: 幼蛙的放养密度可适当控制, 一般为每平方米放养刚变态的幼蛙1 0 -150 只, 体长10 厘米左右的 5 0-10 0 只, 15 厘米以上的3 0-5 0 只 , 成蛙则以每平方米20 只为宜:

( 四)温度:

幼蛙的活动量和摄食量 ,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温度降低而减少。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应控制在 2 0-2 8℃ 。当温度高于30 ℃ 时, 长时间高温下生活, 幼蛙会逐渐停食甚至死亡因此, 盛夏季节在蛙池的周围要种上蔬菜、玉米等植物, 也可在上方搭遮荫棚, 以防止水温过高。冬季水温过低, 应解除遮荫棚, 换上塑料保温棚 , 保持温度拉长生长期, 提高经济效益。

(五)饲养管理:

1 . 投饵: 幼蛙初期投小蛆绷、蝇蛆、小鱼苗和幼蛙膨化颗粒饵料等易消化饵料。一般投饵量依温度的高低、饵料的种类而定, 气温20-28 ℃ 时, 幼蛙摄食量最大, 平均投饵量为蛙体重的5% -10 % 、每日上午9 时及下午4 时各喂一次待蛙稍长大后, 可把饲料置于饵料盘或饵料活动台上。浸入水中3 厘米, 并固定于池中坚持定时定点给饵, 使幼蛙养成反射性的吃食习惯。

2 . 防逃与水质调节: 坚持每天巡池, 检查围栏设施有无漏洞以防止美蛙逃跑清除池边杂草, 及时驱除蛇、鼠等敌害, 保持池内通风阴凉视水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 保持水深在60 厘米左右, p H 值6-7. 5 之内。池水和食场应定期( 30 天左右) 用漂白粉进行消毒。

3. 幼蛙越冬: 幼蛙越冬保持水位1 米以上, 池底要有一定的淤泥, 池上覆盖农膜保温 , 越冬期间, l 个月左右换水1次, 每次放水量为1 / 4 -1 / 2 , 以晴天中午放水为好.

4.成蛙的饲养管理

成蛙的饲养管理基本与幼蛙相同, 但成蛙是指达到性腺发育成熟的青壮蛙 , 体重一般为250 克以上, 其个体较大, 食量最高, 因而放养密度要适当减少. 要注意防止污染, 保证水质清新。

成蛙池除人工投饵外, 还可在每个池塘上悬挂紫外线灯( 30 瓦) 或黑光灯 ( 40 瓦) 于天黑诱虫. 以解决美蛙的部分天然饵料。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91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