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冶疗方法

2011年10月中旬,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某养殖户饲养的3000只75日龄土鸡采食量下降,排黄绿色稀粪,部分鸡只粪便中带有少量鲜血。经诊断为鸡新城疫与球虫病混合感染,治疗5d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现将该病的诊治过程介绍如下,供参考。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鸡群未见异常,仅表现为采食量下降,排黄绿色稀粪,并伴有少量鲜红色的粪便。饲喂时鸡采食不积极,个别鸡只离群、闭眼、呆立,羽毛蓬松,消瘦,死亡数由每天1~2只逐渐增加至十几只,畜主误以为是单独的球虫感染,遂用抗球虫药治疗3d,病鸡死亡数反而逐渐增加,每天高达二十几只。

2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口腔和气管有黏性分泌物,气管环出血;肌胃内容物呈绿色;小肠肿胀明显,肠壁上有大量如针尖大小的小红点或小白点分布,小肠内容物为胶冻样血液和粪便混合物,小肠黏膜呈弥散性出血或溃疡,十二指肠降段处多见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

3诊断

取20只病鸡血样进行抗体检测,其H5禽流感抗体滴度为26~29;新城疫抗体滴度为23~213,离散度较大。刮取病死鸡小肠内容物于载玻片上,滴1滴甘油以及适量生理盐水混匀,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球虫卵囊。

依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情况,初步诊断该病为鸡新城疫及球虫病混合感染。

4治疗

(1)立即封锁鸡场,禁止人员进出。病鸡进行隔离,对病死鸡进行焚烧或深埋,无症状鸡群进行隔离饲养。

(2)立即更换垫料,彻底清扫圈舍及周围环境,并进行严格消毒,做好圈舍通风工作。消毒可用二溴海因进行场地消毒,用聚维酮碘带鸡消毒,1次/d,连续消毒7d。

(3)对隔离开的亚健康鸡群紧急注射新城疫油乳剂苗,0.5mL/只,同时用信必妥(特异转移因子)滴鼻(按说明书剂量进行),用血痢球净(磺胺氯吡嗪钠)1g对2L水早晚集中饮用(/),配合荆防败毒散500g拌入250kg饲料进行饲喂,早晚各用1次,也可在饮水中加入水溶性复合维生素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按上述方案用药5d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5小结

(1)引发新城疫的原因很多,疫苗的使用不合理、免疫程序不正确、免疫抑制性疾病、环境中大量强毒株的存在等均可导致鸡群早期感染。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来预防新城疫。该次发病的鸡群仅在7日龄及28日龄时免疫过新城疫冻干疫苗,但冻干疫苗的免疫期较短,建议土鸡的新城疫免疫应尽量采用冻干疫苗与油乳剂疫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免疫。

(2)球虫病发生广泛、频繁,很难彻底根治,因此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加强垫料管理,定期使用抗球虫药进行预防。

(3)紧急预防接种和特异性转移因子配合使用,能够迅速建立起隔离保护带,使未遭受新城疫毒株感染鸡群的抗体水平迅速恢复到保护水平之上。

(4)畜主对养殖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病,若自行用药治疗则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使用了一个疗程药物仍未见效果时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在治疗时可配合使用一些抗病毒中草药如荆防败毒散等,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病毒增殖,降低鸡群的死亡率。

鸡场必需搞好疫病的监测工作,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并适时调整免疫程序和采取药物预防进行有效防范。只有全方位建立起养殖生物安全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病的流行。

相关阅读

獭兔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冶疗


1发病情况

2007年8月,鹤壁市某獭兔繁育中心50日龄左右的獭兔,断奶后先后发生拉稀、腹胀,严重者因拉稀肚胀而死亡。病程1周左右,发病率为1%,用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林可霉素等治疗有效,但不彻底。经问诊,该繁育中心幼兔防疫程序为:33日龄: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38日龄:波氏杆菌~巴氏杆菌二联苗;43日龄:兔瘟单苗;48日龄:魏氏梭菌单苗。

2临床症状

幼兔发病初期食欲不好,精神沉郁,两眼无神。个别兔眼鼻分泌物增多,拉糊状稀粪,有的带胶冻状黏液,随后出现水样稀粪。有的腹泻与便秘交替,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发病数日后腹围增大,食欲废绝,最后衰竭而死。病程约1周左右,死亡率达50%。

3剖检变化

剖检发现胃膨大、充满气体;十二指肠扩张、壁厚,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内有大量气体,个别肠段有半透明的胶冻样脓性物;胆囊扩张,囊壁稍肿,胆汁充盈、浓稠;肝周出血,且有灰白色不规则的坏死灶;肾盂出血;肺脏双侧均有出血。

4实验室诊断

4.1直接涂片镜检

用接种环取适量肠道内容物于载玻片上,加1~2滴0.85%的盐水稀释,用接种环充分拌匀,盖上玻片,在暗视野下用400倍镜检,发现大量的椭圆形、卵圆形卵囊,囊壁清晰,卵体内有一团球形原生质。

4.2细菌学检验

4.2.1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兔的肝、心血,按常规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于37℃恒温培养24小时,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典型的粉红色菌落。

4.2.2染色镜检

挑取麦康凯培养基上典型的红色菌落,分别进行美蓝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油镜观察,美蓝染色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4.3药敏试验

分别挑取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转接于普通营养板并涂抹均匀,放上药敏纸片,37℃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发现阿米卡星的抑菌圈最大,头孢唑啉次之。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兔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5防治

建议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兔舍、笼具等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及时隔离病兔,及时清理和处理粪便,严防污染饲料和饮水。

药物治疗:球虫病选择以地克珠利为主,痢特灵为辅的治疗方案;部分兔应用速康(以磺胺类成分为主)治疗均达到了理想效果。大肠杆菌病: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使用敏感药物,病兔及时得以控制。

6小结

兔球虫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温暖潮湿的季节,6~8月高发。断奶后50日龄左右的幼兔对球虫病有较高的易感生,死亡率高达50%。

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与环境卫生、饲养管理、动物健康状况等很多因素有关。通过对猪、鸡大肠杆菌病预防和控制经验来看,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外,在免疫程序中用相应血清型的大肠杆菌疫苗进行免疫是有一定效果。此外,必须结合药敏试验结果投药,切忌盲目用药,从而降低用药成本。

鸡新城疫的诊断及防制


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是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鸡、火鸡、野禽和观赏鸟类的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在笔者走访平谷、怀柔、房山、延庆、密云等6个郊区县期间,平谷和房山的一些养殖场发生了新城疫,发病鸡日龄均在60天左右,发病率高达60%,死亡率高达75%,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鸡新城疫的发病原因很多,对养鸡业的危害也很大,为此做好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十分重要。
一、病原学
鸡新城疫病毒(NDV)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核酸为单链RNA。NDV血凝素可凝集人、鸡、豚鼠和小白鼠的红细胞;溶血素可溶解鸡、绵羊和O型人红细胞。病毒感染一般要经过吸附、穿入、脱衣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出六个阶段。在感染发生时,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是关键的两个阶段。鸡是NDV最适合的实验动物和自然宿主。
NDV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7天左右,56℃时可存活30~90分钟,4℃时可存活1年,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强,-20℃时能存活10年以上。
NDV对消毒剂、日光和高温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即可很快将其杀灭,但很多种因素都能影响消毒剂的效果,如病毒的数量、毒株的种类、温度、湿度、阳光照射、储存条件和有机物等,尤其是有机物和低温的影响最大。
二、流行病学
NDV可感染240种以上的禽类,但主要感染鸡和火鸡。珍珠鸡、雉鸡和野鸡也有易感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寒冷季节较易流行。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鸡均能感染,但幼雏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大龄鸡。纯种鸡比杂交鸡易感,死亡率也高。土种鸡和观赏鸟对本病有一定抵抗力,常呈隐性或慢性感染,成为重要的病毒携带者和传播者。
三、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带毒鸡的粪便和口腔黏液。
1.呼吸道传播。病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等通过空气传播给其他禽类。
2.消化道传播。病禽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器具、设备、蛋盘、授精工具、动物、饲料、饮用水、垫草、衣物、运输车辆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通过接触而感染,即所谓的粪口传播。
3.迁徙传播。可以通过候鸟的迁徙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带有鸡新城疫的禽群和产品的流通也可以造成传播。
四、临床症状
因鸡新城疫感染禽的种类、年龄、()性别、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应激因素、有无并发感染、毒株的毒力和其他环境因素等不同,表现出的症状很不一致。
1.非典型新城疫。鸡群在具备一定免疫水平时遭受强毒攻击而发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病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病鸡张口呼吸,有呼噜声,咳嗽,口流黏液,排黄绿色稀粪,继而出现歪头、扭脖或呈仰面观星状等神经症状;成鸡产蛋量突然下降10%~30%,严重者可达50%以上,并出现畸形蛋、软壳蛋和糙皮蛋,15天后产蛋量开始逐渐回升,但要2~3个月才能恢复正常。本病的潜伏期为2~15天,平均5~6天。发病早晚和症状表现依病毒的毒力、宿主年龄、免疫状态、感染途径、并发感染、环境和应激情况而有所不同。
2.典型新城疫。主要是指在非免疫或免疫力较低的鸡群中感染强毒株所引起的速发嗜内脏型和速发嗜脑肺型新城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生,但30~50日龄的鸡群多发。感染鸡群可突然出现个别鸡只死亡而无任何先兆,随后常见典型症状,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和气喘,有时可见头颈伸直,张口呼吸,嗉囊内有积液,倒提病鸡其口中流出酸臭液体,排出黄绿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食欲减退或废绝。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病鸡逐渐脱水消瘦,呈慢性散发性死亡。2~3天后可见鸡只死亡数量呈直线上升,死亡高峰明显;随后可见部分病鸡头颈出现各种扭曲姿势,也可见共济失调和转圈、前冲或后退等神经症状。成年鸡发病时,除有上述表现外,在发病初期产蛋量急剧下降,有时可降40%~60%不等,蛋壳退色,软壳蛋的数量较发病前明显增多。
五、病理变化
非典型新城疫眼观病变不明显,不同日龄的鸡亦有差异,必须多剖检综合观察才能做出判断。雏鸡一般可见喉头和气管轻度充血、出血、水肿,有少量黏液,鼻腔有卡他性渗出物,气囊混浊,心包、气管、喉头、肠和肠系膜充血或出血,直肠和泄殖腔黏膜出血。约30%的病例腺胃乳头出血,剖检可见黏膜和浆膜出血,特别是腺胃乳头和贲门部出血严重。成鸡出现卵巢坏死、出血,卵泡破裂性腹膜炎,盲肠扁桃体肿胀并有出血点,泄殖腔黏膜出血等症状。
典型新城疫病鸡剖检时,可见口腔内有大量灰白色黏液,嗉囊内积聚带有酸臭味的液体;食道与腺胃交界处和腺胃与肌胃的交界处可见出血带或出血斑点;腺胃乳头出血,有时撕开肌胃角质层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十二指肠黏膜面有枣核状出血或坏死区;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溃疡、坏死;直肠和泄殖腔黏膜出血明显。成年鸡除见上述病理变化外,还可见卵巢充血、出血。
六、诊断
一般根据鸡群免疫接种情况、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对免疫过的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在现场难以做出判断时,应借助实验室诊断,如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做进一步的确诊。
七、防制
1.鸡新城疫的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免疫和监测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2.强调全进全出和封闭式饲养制度,谢绝参观,提倡育雏、育成、成年鸡分场饲养方式。
3.严格防疫消毒制度,切断传播途径,杜绝强毒污染和入侵。
4.建立科学的适合于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充分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种类和毒力,最佳剂量和接种途径,鸡种和年龄等。
5.坚持定期的免疫监测,随时调整免疫计划,使鸡群始终保持有效的抗体水平。
6.一旦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应立即隔离和淘汰病鸡,进行严格消毒。全群紧急接种两倍剂量的LaSota(Ⅳ系)活毒疫苗,必要时也可注射Ⅰ系活毒疫苗。对发病鸡群投服泰国纳米维特利(复合维生素)和适当抗生素,增加抵抗力,控制细菌继发感染。
八、小结
鸡新城疫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高,一旦发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措施,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防疫措施,防重于治。近年来,随着鸡新城疫疫苗的大量使用,典型新城疫基本控制,但越来越多的非典型新城疫被人们所忽视,尤其近两年出现超强毒新城疫,加之禽流感的混合感染,给养鸡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在合理的饲养方式下,严格防疫制度,做好接种免疫工作,切实为养鸡业提供安全的保障。
基金项目:北京市农业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项目编号:XY-YF-13-24)
(作者联系地址: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邮编:102442)

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养鸡业主重点防范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目前,对鸡新城疫病防控的根本方法是严格按照程序实施疫苗免疫,然而,在养殖过程中,养鸡业主虽然对鸡进行了疫苗免疫,但实际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在临床上,仍然有温和型鸡新城疫病的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综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养殖户免疫方式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免疫失败造成的。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对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1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免疫时机把握不合理。雏鸡首免应在母源抗体下降至临界值时进行首免最为合适,这样可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具体来讲,一般在5~7日龄首免,二次加强免疫需在首免后的一个抗体生成期后进行免疫。首免用油佐剂疫苗免疫,应在首免21天后进行加强免疫。首免用冻干活疫苗免疫,应在首免14天后进行加强免疫;三免,应根据免疫抗体监测结果,在免疫抗体降低至临界值时进行免疫。部分养殖户不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往往会因母源抗体或免疫生成抗体的干扰,导致免疫效果不理想,甚至造成免疫失败。

免疫剂量把握不准确。使用冻干活疫苗免疫,鸡群首免剂量为1羽份,二次加强免疫为1.5羽份;使用油佐剂疫苗免疫,首免剂量为0.5羽份,二次加强免疫1羽份。但在实际免疫过程中,个别养殖户首次免疫即随意加大免疫剂量,这样,不但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反而会因抗原过多造成免疫系统麻痹,产生免疫抑制。此外,个别养殖户在后期的加强免疫中,随意加大免疫剂量,盲目缩短免疫间隔时间,往往会导致鸡群免疫应答机能下降,免疫麻痹、免疫失败,甚至导致鸡群发生疾病。

免疫方式应用不恰当。一般情况下,冻干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方法为点眼、滴鼻、滴口、饮水和气雾等,冻干中毒活疫苗和灭活油佐剂疫苗的免疫方式只能是肌肉或者皮下注射,而部分养殖户使用冻干弱毒活疫苗和鸡痘疫苗联合进行皮下刺种,使用冻干中毒活疫苗饮水等,这些方法都是不正确的,使用冻干弱毒活疫苗皮下刺种,不能使鸡群产生有效的表面黏膜免疫抗体,免疫效果差。而使用冻干中毒活疫苗饮水,除了会增大鸡群的应激反应外,往往还会造成疫苗散毒,破坏鸡群的饲养环境。

免疫过程中使用抗免疫药物。冻干活疫苗是经过特殊制作工艺将原病毒弱化或者去除免疫抗干扰成分制成的,疫苗本身即为活病毒。若养殖户在免疫前24h内使用了消毒液对鸡体消毒,消毒液散落在饲料或饮水中经采食进入鸡体,或者鸡群吸人空气中雾化的消毒液,再者就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病毒药物,也会杀灭因免疫而进入鸡体内疫苗病毒而导致免疫失败。

鸡群本身带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都是免疫抑制性疾病。一旦感染这些疾病,都会导致鸡群本身的免疫系统不健全,免疫应答机能缺失。在这个期间,对鸡群进行鸡新城疫病的免疫,往往会因鸡群本身不能调节机体产生很好的免疫应答机能而导致免疫失败。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发生霉变。长期大量饲喂霉变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机体内存在大量的霉菌毒素,霉菌毒素会大大降低鸡群的免疫应答机能,在这种情况下,对鸡群进行鸡新城疫病的免疫,往往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其他。使用劣质疫苗、过期疫苗、失效疫苗以及不能配合使用的疫苗同时或合并使用,疫苗毒株与当地流行毒株不匹配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失败,甚至严重时会造成免疫事故,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防治措施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并严格认真遵照执行。适时进行免疫抗体监测,依据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来确定最佳的免疫时机。免疫前后72h内,不得对鸡群进行消毒,不得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抗病毒药物,否则会因药物破坏疫苗病毒而导致免疫失败。所有的疫苗免疫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只对临床健康的鸡群进行免疫,鸡新城疫病的免疫也不例外。当鸡群本身不健康,甚至感染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勉强对鸡群进行免疫,不但不会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反而会引发鸡群产生更加严重的病理反应。不得对鸡群饲喂霉烂变质饲料。长期饲喂霉变饲料,不但会破坏鸡体免疫,还会大大降低养殖户的生产效益。同时,也会增加引发鸡群患其他疾病的风险。养殖户在购买使用疫苗前,一定要仔细查验疫苗,重点看是否为合格厂家生产的合格疫苗,是否有农业部的生产批准文号、批号和生产日期,疫苗本身保存是否规范合理,是否有效。比如,油佐剂疫苗是否存在破乳分层、瓶装破裂;冻干活疫苗失去真空等现象。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患病表现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措施


现在人们对鸡肉及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越来越多的饲养者投入到养鸡行列。但是随着饲养量的增加,鸡群感染疾病的情况就越来越多,其中鸡新城疫是对鸡群危害比较严重并且易发的传染性疾病。鸡新城疫在鸡群中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已经被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传染性疾病,在中国也将其定为一类传染性疾病。鸡新城疫在中国有近百年的流行史,目前依然在我国广大的鸡饲养地区流行广泛。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患病表现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措施。

1、流行情况

接种过鸡瘟疫苗的鸡群是非典型新城疫的主要感染群体,鸡群大多都是在进行过第一次疫苗免疫之后的7~20天有发病表现,但是有的母源抗体较低的新生鸡雏也容易见到有临床症状的鸡;大多的成年鸡通常是在免疫接种过I系疫苗之后的4~5个月有发病表现;产蛋鸡如果发生感染通常是在其产蛋前后,尤其是产蛋的高峰期最为明显;除此之外,如果是有强毒存在的鸡场应该采取Ⅱ系苗给鸡群进行免疫接种,但是仍然可见有非典型新城疫的患病表现,所以在疾病的流行过程中应该加以注意。

2、患病表现

非典型新城疫患鸡在临床中表现出的症状与感染典型新城疫患鸡的发病表现相比较要严重的多。如果成年鸡群感染非典型新城疫,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通常患鸡的产蛋量会下降的非常明显而且产出的蛋质较差、蛋壳颜色变浅,还可见软壳蛋的产出数量明显的增加,一般鸡群的产蛋量持续下降10~24天之后就会呈现回升的状态。患鸡如果感染情况比较严重最终就会因堵塞而造成死亡,其中感染的一些成年鸡仍可见神经症状的表现,患鸡翅下垂,两腿麻痹,歪头扭颈,站立不稳,转圈后退,呈现症状表现出间隙性发作,而且患鸡排泄的粪便呈黄白色且特别的稀薄。

3、防治措施

日常管理中应该强化饲养以及管理措施,相应的控制鸡群免疫抑制疾病的发生情况。鸡群日常要采食营养全价的饲料,并且要处理好鸡舍通风和饲养密度的平衡,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增强鸡群抗病能力的同时减少鸡群球虫病的感染,还要控制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及啄癖等免疫抑制病在鸡群中的传播情况。

重视鸡群环境的消毒工作,并且保证落实到位。孵化室、机具和种蛋的消毒工作不容忽视,要重点关注。全进全出的制度应该尽量在鸡场中得到落实,在避免场外人员进入鸡场的同时应该根据自场的实际情况而建立适应的消毒的卫生管理制度,将消灭存在的新城疫病毒并且严格控制其传播而扩大污染范围。鸡群中如果出现病死鸡要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措施,彻底消灭传染源。对感染非典型性鸡新城疫的病死鸡全部采取深埋的处埋措施,乱丢乱弃、出售给商贩或进行宰杀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必须严格控制。

生产中应该对鸡群展开严格的抗体的监测,并且给予鸡群合理的免疫程序。在监测鸡群新城疫血清血的同时应该及时掌握鸡场内鸡群的抗体水平,这样对于确定最佳的免疫时间比较可靠,临床中尽量避免鸡群中出现免疫空白期。一般首免(根据鸡新城疫母源抗体的水平确定首免日龄)用弱毒疫苗免疫的同时,肌肉注射0.2mL的新城疫油苗,然后在鸡群免疫接种之后约40天再展开一次NDHI抗体的监测,以确定Ⅳ系或I系苗再次加强免疫的时间,鸡群开产前两周还要进行一次肌肉注射,ND-EDS76-IB三联(或二联)油苗0.5mL的使用,可保证鸡群安全的进入产蛋期。

饲养者如果发现鸡群中有感染非典型性新城疫的鸡,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生产中主要通过采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控制鸡群的感染情况:①患鸡肌注板兰根注射液,每只雏鸡0.2mL,成鸡0.5mL,与此同时还可以在鸡的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和病毒灵,以此用药3天,患鸡症状有所好转。②紧急接种新城疫疫苗。患病鸡群采用双倍剂量的I系疫苗0.5mL/只,Ⅱ系疫苗0.2mL/只,另外还可以滴鼻结合I系疫苗0.4mL/只,采用肌肉注射药物的治疗效果较理想,救活率一般可以高达95%。③紧急进行喷雾接种。感染新城疫的鸡群应该及时采取喷雾接种的治疗方式,但是在进行喷雾接种时要关闭舍内门窗,将鸡群集中并且以不挤压为基本原则,距离鸡群的上方80—100cm处进行均匀的喷雾,喷雾结束以后应还要将门窗关闭至少20min,并且在喷雾后的3~4天可见患鸡症状好转,坚持进行喷雾接种至患鸡的发病症状消失。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
从发病特点来讲,典型ND少见了,非典型ND则较常见;呈地方流行性发生的少了,而散发的多了;一场之内多栋鸡舍先后发生的少了,一栋或个别鸡群发生的多了,或多批鸡在一定日龄段发生的多了。非典型ND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产蛋鸡群可能只表现为产蛋率不高,死亡率低到不足以让人们怀疑是ND的程度,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免疫程序不合理。限于基层的条件,不能切实的做到鸡群的免疫监测,这也造成了免疫程序的经验化。
2.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免疫失败及其他免疫抑制病的影响造成鸡群对ND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而诱发ND。
3.疫苗的选择。目前疫苗的生产厂家很多,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灭活苗主要表现在灭活得彻底与否、加工工艺及佐剂等;而弱毒苗存在的问题是是否使用真正的SPF种蛋以及冻干工艺等。由于疫苗质量问题引起的免疫失败非常普遍。
4.免疫方法。尤其是首免,点眼、滴鼻、喷雾优于饮水法,前三种方法都能保证整体免疫,也能保证呼吸道粘膜的局部免疫。
5.野毒毒力的增强可能是另一个原因。
6.早期感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鸡苗质量较差、空棚时间太短、环境消毒不严都能引起早期感染。
7.饲养管理方面。当鸡群在应激或有其它病因如球虫病存在的情况下,会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此时不适合做免疫。

4、小结与讨论

疫苗的种类和质量存在问题或使用方法不合适都会造成鸡群非典型鸡新城疫的暴发,如使用疫苗的剂量过大,首免与二免、二免与三免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等原因。

正确使用疫苗,并且应该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比如可以给雏鸡在10日龄时用I系疫苗进行首次免疫,而具有母源抗体的鸡一般不会导致患病,但是对于体内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很低的鸡,特别容易引起发病。如果在发过病的鸡场中还是会有鸡新城疫的病毒存在,仍然会造成鸡群感染新城疫病毒。鸡群的饲料中缺乏营养物质,而且鸡舍的卫生条件差,会导致鸡群免疫力的低下。

蛋鸡新城疫的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


鸡新城疫,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常呈急性败血症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便稀、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死亡率高,对养鸡业危害严重。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新城疫的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

1、临床症状

上蔡县某养殖户饲养3000只海兰褐蛋鸡,180日龄时部分鸡开始发病,数量约500多只,精神不振,减料,出现呼吸道症状,白天听不到明显的呼吸音,晚上呼噜声明显,呼噜声音清亮,个别排绿色粪便。户主凭借自己的经验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未见病情好转,发病数量上升至1000多只,5d的时间产蛋率从90%下降到80%,产出的蛋也皮薄、褪色,死亡61只,病死率为6.1%,于是户主携带6只鸡和10枚鸡蛋前来就诊。

2、剖检变化

对6只病死鸡进行解剖,主要病变为喉头堵塞粉团样异物;气管下1/3端出血,呈环状,卡他性炎症明显,渗出物稀薄;腺胃突起顶端出血,3~5个突起出血明显;腹腔内粘连严重,卵泡破裂腹腔,形成巨块样混合体。

3、实验室检查

细菌培养。以无菌操作取病死鸡的肝、脾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血液琼脂平板,于37℃温箱内分别做需氧和厌氧培养48h观察,均未见细菌生长。

抗体检测。对养殖户带来的10枚鸡蛋进行ND抗体检测,结果为11、3、13、8、9、7、14、2、3、6log2,抗体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

病原学检测。采集送检6只病死鸡的喉头、泄殖腔拭纸进行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阳性。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非典型性新城疫。

5、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瘟喉康泰(通用名咳喘康散,主要成份蟾酥、射干、板蓝根、苍术、冰片等),鸡每吨饲料加入本品3kg,全天药量集中用药,连用3d。瘟喉康泰连用3d后隔1d大群鸡再使用鸡新城疫四系4倍量饮水,同时在饮水中加入适量速补多维以补充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采取以上措施后,鸡群开始恢复正常,鸡群停止死亡,再未见发病,发病鸡共死亡82只,随后产蛋即逐渐恢复,2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6、讨论

新城疫免疫的鸡群发生非典型性新城疫,主要是鸡只个体免疫水平参差不齐。新城疫在产蛋上升期发病,主要集中到140~150龄和180~190日龄两个阶段,防疫的质量和疫苗的选择尤其重要,建议不要放弃I系的防疫。许多地方,使用一些质量比较优良的疫苗来代替I系,完全放弃了I系对产蛋上升期的新城疫保护,从而导致免疫失败。使用I系和新城疫油苗进行免疫,免疫效果更加持久,产生较高抗体的平均分布可达150~190日龄。

在解剖时发现有2只病死鸡的喉头堵塞粉团样异物,在向养殖户询问后才确定是由于喂服药片造成的,从养殖户那里了解到这2只鸡精神沉郁,给鸡喂服药物后即死亡。当鸡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时候,尤其是呼吸道疾病严重的时候,严禁喂服药片等固体剂型药物,容易卡在喉头,造成窒息死亡。

加强鸡舍环境控制,防止温度急剧变化,对本病的防控尤为重要。天气炎热的时候,那些免疫效果较差的鸡只,表面看似健康,其实体内抗体已经到达发病临界点,一旦降温,气候应激会造成新城疫发病。病理重点表现为呼吸道表现呼噜,采食量不受影响或稍减,产蛋率下降5%~10%,个别鸡只精神沉郁,死亡,尤其是患有腹膜炎或者隐疾的鸡只容易先发病。

卵黄性腹膜炎主要发生在产蛋高峰上升阶段,卵泡发育完善,常有两个卵泡同时排卵,当出现刺激惊吓等外因的时候,容易排卵至腹腔,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属于个例发生。定期投用消炎药品可以相对减少卵黄性腹膜炎的致死性,但不能防止停产或产蛋减少。此阶段鸡舍应保持安静。

鸡新城疫病临床诊断:

1、精神萎靡,采食减少,呼吸困难,饮水增多。常有“咕噜”声,排黄绿色稀便;

2、发病后部分鸡出现转脖、望星、站立不稳或卧地不起等神经症状,多见于发病的雏鸡和育成鸡;

3、产蛋鸡产蛋减少或停产,软皮蛋、褪色蛋、沙壳蛋、畸形蛋增多,卵泡变形、卵泡血管充血、出血。

4、腺胃乳头出血,肠道表现有枣核状紫红色出血、坏死灶。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粘液;

5、血凝抑制抗体(HI)显著升高或两极分离,离散度增大;

6、注意新城疫与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肾传支等的并发和继发感染情况,在诊断和防治鸡新城疫的同时,应特别留意与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与联合防治,特别是联合免疫工作。

7、应注意非典型新城疫患病鸡群和高免鸡群中由于漏免而存在的易感个体在存储和散播新城疫病毒过程中的作用,重视防治非典型新城疫及避免漏免得情况发生。

预防:

1、要做好免疫,新城疫的免疫原则如下:a及早实施免疫,提前建立局部粘膜抵抗力。b、活疫苗与灭活苗联合使用。活疫苗免疫后产生免疫应答早,免疫力完全,缺点是产生的体液抗体低且维持时间短。灭活苗免疫能诱导机体产生坚强而持久的体液抗体,但产生免疫应答晚,且不能产生局部粘膜抗体。两种疫苗联合使用可以做到优势互补,给鸡群提供坚强且持久的保护。c、根据抗体水平,及时补充免疫。当前主要以非典型新城疫发生为主,原因是鸡群抗体不均匀有效,因而监测鸡群的抗体水平非常重要,要保证HI抗体水平育成期不低于6,蛋鸡不低于9。

2、建议的免疫程序:首免:1-3日龄,Ⅱ系、IV系或克隆株疫苗;二免:首免后1-2周,VH、IV系或克隆株;三免:二免后2-3周,活苗+灭活苗;四免:8-10周龄,IV系或克隆株气雾或点眼;五免:16-18周龄,活苗+灭活苗;

产蛋期:根据抗体水平及时补免或两个月免疫1次活疫苗。在做好免疫的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存在本病或受本病威胁的地区,预防的关键是对健康鸡进行定期免疫接种。平时应严格执行防疫规定,防止病毒或传染源与易感鸡群接触。发生本病时应按《动物防疫法》及其有关规定处理。扑杀病禽和同群禽,深埋或焚烧尸体;污染物要无害化处理;对受污染的用具、物品和环境要彻底消毒。对疫区、受威胁区的健康鸡立即紧急接种疫苗。

治疗方案:

下面是根据不同情况的新城疫,河南大中佳实业有限公司推出的新城疫特效药治疗方案也是在临床上比较实用的方案,得到广大养殖朋友们的认可:

1、新城疫:温克佳200斤水+沙特400斤水佳益康拌料

2、新城疫、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温克佳200斤水+沙特400斤水佳益康拌料

3、新城疫、流感混合感染:温克佳200+沙特400佳益康拌料

产蛋鸡在症状消失后可用卵速佳400斤水蛋多佳2000斤料+鱼肝油500斤料,拌料,促进产蛋率的恢复


蛋鸡新城疫的发病原因 蛋鸡新城疫的症状及防控措施


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鸡瘟”,即所谓亚洲鸡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各种日龄的鸡均能感染,20日龄—60日龄鸡最易感,死亡率也高。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和坏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蛋鸡新城疫的发病原因蛋鸡新城疫的症状及防控措施。

1、发病原因

野毒污染。新城疫传播的途径很多,鸭、鸽、鸵鸟等都可带毒,并且散毒的范围广,如果养鸡场的综合防疫做的不到位,极易将病毒带入鸡群,一些免疫力较差的鸡群是易感群体,并且该病毒可广泛传播,污染环境,当抵抗力低的鸡感染后就会发病。

饲养管理不当。鸡群饲养管理不当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有些养鸡场将不同阶段的鸡混合饲养,这样就易导致病苗的毒力复壮并扩散,从而使疫病流行。另外,鸡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以及应激状态下的抗病能力较差,因此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如温度不适宜、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等都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营养物质的缺乏也会影响到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而使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鸡群发病。

免疫程序不合理,也是造成成鸡群发生新城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目前的养鸡场的免疫水平较高,雏鸡一般都具用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但是如果雏鸡在出生后过早的首免就会导致疫苗被母源抗体中和,或者几种疫苗同时免疫时机体会形成免疫空白期。如果此时有野毒进入则会引起鸡群发病;如果接种剂量过高,或者频繁免疫也会导致机体的抗体水平低下,导致该病的发生。另外,疫苗因运输、保管、使用不当等会使疫苗失效而引起免疫失败,一旦受该病毒侵害则无法产生抵抗力而发病。

除了以上几点外,如果对病死鸡以及淘汰鸡处理不当也会引起病毒的扩散,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不按工作流程工作也会导致此病发生和流行。

2、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鸡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时会发出湿哕音,病鸡精神高度的萎顿,食欲减退或者废绝,发病鸡下痢严重,排泄绿色的稀粪,并伴有神经症状的出现,表现为歪头扭颈、转圈,严重者还会瘫痪。产蛋鸡的产蛋量会明显的下降,产软壳蛋的数量增多,有的会出现假产鸡。该病在发病2-3天会出现陆续的死亡,约1周后死亡数量增加,因饲养管理水平不同以及病情控制是否到位,死亡率一般为10%-90%。

大多数的病例肉眼看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剖检病死鸡后可见明显的病变。首先病死鸡的喉头充血、出血,扁桃体、气管黏膜、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盲肠、泄殖腔黏膜出血,头部的皮下、脑膜、脂肪以及其他的组织部位也可能有出血的地方。病死的气囊壁增厚,在腹腔内有黄白色的物质渗出。其他部位无明显病理变化。

3防控措施

因该病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必须建立良好的防疫体系,除了要科学的接种疫苗外,还要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与传播。

科学免疫。对该病预防主要以免疫接种为主,要科学免疫。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以保证疫苗的质量和可靠性。在购回疫苗后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对疫苗进行妥善的保存和使用,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在免疫前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新城疫的免疫程序,要综合考虑到鸡群的免疫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应用范围等选择适宜品种的疫苗、免疫方法以及接种的次数等。确定好首免的日龄,避免出现免疫空白期,在接种时要注意其他疫苗对新城疫的免疫干扰作用,并且要注意接种的剂量,弱毒苗的免疫方法采用点眼滴鼻的方法。在接种疫苗后的10-15天要检测疫苗的免疫效果,1-3个月后再进行检测,以确定再次接种的时间。在接种疫苗后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增强免疫效果,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一般选择使用的药物主要为黄芪多糖、亚硒酸钠维生素E等免疫增强剂。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对防控该病很有必要。要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做好养殖环境净化工作,另外,良好的环境与饲养管理水平还可以提高鸡体的抵抗力。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保证鸡群获取充足的营养,饲料中要保证各营养物质充足、配比合理。为鸡群提供适且的生活环境,做好日常的卫生清理工作和定期的消毒工作,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加强通风换气的工作,及时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根据鸡的大小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另外还要做好鸡群其他疾病的预防工作,在发病时也要注意合理的用药。防止免疫机制受到破坏。对养殖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技术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提高养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当鸡群发生新城疫后控制该病的传播,及时的使用弱毒苗接种,在免疫接种同时可用阿莫西林饮水,每天2次,连用3天。此时还要加强管理,减少鸡群发生应激反应。

鸡新城疫的病原学
鸡新城疫病毒(NDV)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核酸为单链RNA。成熟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300nm。由螺旋形对称盘绕的核衣壳和囊膜组成。囊膜表面有

放射状排列的纤突,含有刺激宿主产生血凝抑制和病毒中和抗体的抗原成分。NDV血凝素可凝集人、鸡、豚鼠和小白鼠的红细胞。溶血素可溶解鸡、绵羊及O型人红细胞。病毒感染要经过吸附、穿入、脱衣壳、生物合成、装配及释出等六个阶段。在感染发生时,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是关键的两个阶段。鸡是NDV最适合的实验动物和自然宿主。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以骨髓保毒时间最长。NDV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一周左右,在56℃存活30~90min,4℃可存活一年,-20℃可存活10年以上。一般消毒药均对NDV有杀灭作用。一般消毒药均对NDV有杀灭作用。病毒存在于病禽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以骨髓含毒时间最长。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强,在4℃可存活1~2年,一20℃时能存活10年以上;真空冻干病毒在30C可保存30天,15℃可保存230天;不同毒株对热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差异。本病毒对消毒剂、日光及高温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即可很快将其杀灭,很多种因素都能影响消毒剂的效果,如病毒的数量、毒株的种类、温度、湿度、阳光照射、贮存条件及是否存在有机物等,尤其是以有机物的存在和低温的影响作用最大。
流行病学
NDV可感染50个鸟目中27个目240种以上的禽类,但主要是发生在鸡和火鸡。珍珠鸡、雉鸡及野鸡也有易感性。鸽、鹌鹑、鹦鹉、麻雀、乌鸦、喜鹊、孔雀、天鹅以及人也可感染。水禽对本病有抵抗力。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的粪便及口腔粘液。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尘土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结膜传染易感鸡是主要的传播方式。空气和饮水传播,人、器械、车辆、饲料、垫料(稻壳等)、种蛋、幼雏、昆虫、鼠类的机械携带,以及带毒的鸽、麻雀的传播对本病都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寒冷季节较易流行。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鸡均能感染,但幼雏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大龄鸡。纯种鸡比杂交鸡易感,死亡率也高。某些土种鸡和观赏鸟(如虎皮鹦鹉)对本病有相当抵抗力,常呈隐性或慢性感染,成为重要的病毒携带者和散播者。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2~15d,平均5~6d。发病的早晚及症状表现依病毒的毒力、宿主年龄、免疫状态、感染途径及剂量、并发感染、环境及应激情况而有所不同。该病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和气喘,有时可见头颈伸直,张口呼吸,食欲减少或死亡,出现水样稀粪,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病鸡逐渐脱水消瘦,呈慢性散发性死亡。剖检病变不典型,其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是十二指肠粘膜、卵黄病柄前后的淋巴结、盲肠扁桃体、回直肠粘膜等部位的出血灶及脑出血点。速发嗜内脏型新城疫(VVND;Doyle,1927),可致所有年龄的鸡发生最急性或急性、致死性疾病。通常见有消化道出血性病变。速发嗜肺脑型新城疫(VPND;Beach,1942),可致所有年龄发生急性,通常是致死性疾病,以出现呼吸道和神经症状为特征。中发型新城疫(MND;BeaudetteandBlack,1946),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的低致病性形式。死亡仅见于幼雏。缓发型新城疫(LND;Hitchner和Johnson,1948),轻度或不显性的呼吸道疾病。无症状型或缓发嗜肠型新城疫(LEND;Lancaster,1981),主要是肠道感染。当非免疫鸡群或严重免疫失败鸡群受到速发嗜内脏型和肺脑型毒株攻击时,可引起典型新城疫暴发。鸡群突然发病,常未表现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随后出现甩头,张口呼吸,气管内水泡音,结膜炎,精神萎顿,嗜睡,嗉囔内积有液体和气体,口腔内有粘液,倒提病鸡可见从口中流出酸臭液体。病鸡拉稀,粪便呈黄绿色。体温升高,食欲废绝,鸡冠和肉髯发紫。后期可见震颤、转圈、眼和翅膀麻痹,头颈扭转,仰头呈观星状以及跛行等神经症状。面部肿胀也是本型的一个特征。产蛋鸡迅速减蛋,软壳蛋数量增多,很快绝产。
非典型ND是鸡群在具备一定免疫水平时遭受强毒攻击而发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多发生于有一定抗体水平的免疫鸡群;病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病鸡张口呼吸,有“呼噜”声,咳嗽,口流粘液,排黄绿色稀粪,继而出现歪头,扭脖或呈仰面观星状等神经症状;成鸡产蛋量突然下降5%~12%,严重者可达50%以上,并出现畸形蛋、软壳蛋和糙皮蛋。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以各处粘膜和浆膜出血,特别是腺胃乳头和贲门部出血。心包、气管、喉头、肠和肠系膜充血或出血。直肠和泄殖腔粘膜出血。卵巢坏死、出血,卵泡破裂性腹膜炎等。消化道淋巴滤泡的肿大出血和溃疡是ND的一个突出特征。消化道出血病变主要分布于:腺胃前部-食道移行部;腺胃后部-肌胃移行部;12指肠起始部;12指肠后段向前2~3cm处;小肠游离部前半部第一段下1/3处;小肠游离部前半部第二段上1/3处;梅尼厄氏憩室(卵黄蒂)附近处;小肠游离部后半部第一段中间部分;回肠中部(两盲肠夹合部);盲肠扁桃体,在左右回盲口各一处,枣核样隆起,出血(而不是充血),坏死。非典型新城疫剖检可见气管轻度充血,有少量粘液。鼻腔有卡他性渗出物。气囊混浊。少见腺胃乳头出血等典型病变。

诊断
当鸡群突然采食量下降,出现呼吸道症状和拉绿色稀粪,成年鸡产蛋量明显下降,应首先考虑到新城疫的可能性。通过对鸡群的仔细观察,发现呼吸道、消化道及神经症状,结合尽可能多的临床病理学剖检,如见到以消化道粘膜出血、坏死和溃疡为特征的示病性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新城疫。确诊要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也可通过血清学诊断来判定。例如,病毒中和试验、ELISA试验、免疫荧光、琼脂双扩散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等。但迄今为止,血凝抑制试验(HI)仍不失为一种快速准确的传统实验室手段。
(1)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用抗菌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2)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常有“咕噜”、“咯咯”的叫声,排黄、绿色粪便。
(3)腺胃粘膜出血,小肠出血坏死。
实验室诊断--病原检查:①病毒培养鉴定:样品经处理后,接种9~10日龄SPF鸡胚,37℃孵育4~7天,收集尿囊液做HA试验测定效价,用特异抗血清(鸡抗血清)或I试验判定ND病毒存在。②毒力测定: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测定、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测定。
血清学试验:病毒血凝试验(HA)、病毒血凝抑制试验(H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现场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口岸进出境鸡检疫的筛检)。
样品采集:用于病毒分离,可从病死或濒死禽采集脑、肺、脾、肝、心、肾、肠(包括内容物)或口鼻拭子,除肠内容物需单独处理外,上述样品可单独采集或者混合。或从活禽采集气管和泄殖腔拭子,雏禽或珍禽采集拭子易造成损伤,可收集新鲜粪便代替。上述样品立即送实验室处理或于4℃保存待检(不超过4天)或一30℃保存待检。
用于血清学试验的样品,一般采集血清。
防治
一.新城疫的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免疫,治疗及监测六个环节缺一不可。不能单纯依赖疫苗来控制疾病。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注意饲料营养,减少应激,提高鸡群的整体健康水平;特别要强调全进全出和封闭式饲养制,提倡育雏、育成、成年鸡分场饲养方式。严格防疫消毒制度,杜绝强毒污染和入侵。建立科学的适合于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充分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种类及毒力,最佳剂量和接种途径,鸡种和年龄。坚持定期的免疫监测,随时调整免疫计划,使鸡群始终保持有效的抗体水平。一旦发生非典型ND,应立即隔离和淘汰早期病鸡,全群紧急接种3倍剂量的LaSota(Ⅳ系)活毒疫苗,必要时也可考虑注射Ⅰ系活毒疫苗。如果把3倍量Ⅳ系活苗与ND油乳剂灭活苗同时应用,效果更好。对发病鸡群投服多维和适当抗生素,可增加抵抗力,控制细菌感染。
参考免疫程序:
1.肉仔鸡7日龄LaSota或Clone-30弱毒苗滴鼻、点眼;24~26日龄LaSota喷雾免疫或Ⅰ系苗肌肉注射。或7日龄ND-Ⅳ系或Clone-30弱毒苗点眼+0.3mlND灭活苗皮下注射;15日龄LaSota弱毒苗点眼,或喷雾,或2倍量饮水。
2.蛋鸡和肉种鸡7日龄LaSota滴鼻点眼,同时ND灭活苗0.3ml肌肉注射;28日龄LaSota喷雾免疫或2倍量饮水;9周龄Lasota喷雾免疫;必要时可考虑用Ⅰ系苗注射补强;开产前2~3周ND+EDS+IB三联灭活苗肌肉注射,
二.(1)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的抗病力和对免疫的应答。严格隔离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大中型鸡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度,谢绝参观,加强检疫,防止动物进入易感鸡群,工作人员、车辆进出须经严格消毒处理。
(2)预防接种:我国最常用的疫苗有鸡新城疫Ⅰ、Ⅱ、L(Lasota)系活疫苗和油乳灭活疫苗。Ⅰ系苗是一种中等毒力的活苗,产生免疫力快(3~4天),免疫期长,可达1年以上,但对雏鸡有一定的致病性,常用于经过弱毒力的疫苗免疫过的鸡或2月龄以上的鸡,多采用肌注或刺种的方法接种。Ⅱ系和L系苗属弱毒力苗,大小鸡均可使用,多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等方法接种。油乳灭活疫苗对鸡安全,可产生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另外不会通过疫苗扩散病原,但是注射后需10~20天才产生免疫力。疫苗使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免疫程序和免疫途径。大型鸡场多采用气雾和饮水免疫;小型鸡场和农家养鸡可采用滴鼻和注射等方法。现介绍几个免疫程序供参考。小型鸡场和农户养鸡的免疫程序:第一次,4~7日龄雏鸡用Ⅱ系苗滴鼻免疫,25~30日龄用Ⅱ系或L系弱毒苗进行第二次免疫(滴鼻或饮水)。2月龄后用Ⅰ系苗肌注免疫疫期可持续一年以上。在有零星新城疫发生的鸡场或鸡群,可参考下列免疫程序:雏鸡在3~5日龄时以Ⅱ系苗滴鼻免疫,至17~21日龄仍以Ⅱ系或L系苗滴鼻或饮水进行第二次免疫,待2月龄后用Ⅰ系苗肌注。对产蛋鸡或种鸡可每年进行1~2次Ⅰ系苗肌注免疫。鸡新城疫油乳灭活疫苗可用于任何年龄的鸡。2周龄以内的雏鸡皮下或肌肉注射0.2毫升,同时以Ⅱ系或L系苗滴鼻,鸡很快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70~140天;肉鸡以此法1次免疫,可保护至出售,2月龄以上的鸡用0.5升注射,免疫期可达10个月以上;经弱毒苗免疫过的育成鸡。在开产前2~3周注射0.5毫升,整个产蛋期均可得到保护。大型鸡场应建立免疫监测,定期测定母源抗体水平和鸡群的血凝抑制效价(H
I),以便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3)鸡场发生鸡新城疫的处理:鸡群一旦发生本病,首先将可疑病鸡检出焚烧或深埋,被污染的羽毛、垫草、粪鸡新城疫病变内脏便亦应深埋或烧毁。封锁鸡场,禁止转场或出售,立即彻底消毒环境,并给鸡群进行注射感康多肽(天宇生物)配合刀豆素混合饮水,每瓶用于1000羽成禽,2000羽雏禽,病情严重的连用2-3天。

鸡新城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我国从1935年发现新城疫(ND)以来,一直没有停息。虽然疫苗的使用及辅以其它综合性防制措施对疾病预防和控制(ND)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该病仍时常发生,其流行特点由最急性、急性、亚急性与慢性逐渐转化,给预防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1病原体

新城疫病毒为副黏病毒科禽腮腺炎病毒属(Avulavirus)的禽副粘病毒I型(APMV~1)。分离的毒株,毒力大小各异,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低毒力型、中毒力型和强毒力型。但在交互免疫保护试验上,未能证明有不同的毒型。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容易被干燥、日光及腐败杀死。但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中,病毒可以生存很久。在掩埋的尸体和土壤中,能生存1个月,在4℃可存活1~2年,在~20℃时能存活10年以上,真空冻干病毒在30℃可保存30d,15℃可保存230d。在室温或高温条件下,存活期较短,不同毒株对热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差异。本病毒对消毒剂,日光及高温抵抗力不强,常用的消毒药,如2%氢氧化钠溶液、3%石炭酸溶液、1%臭药水和1%来苏儿等消毒药液,3rain内能杀死病毒,但很多种因素都能影响消毒剂的效果,如病毒的数量、毒株的种类、温度、湿度、阳光照射、贮存条件及是否存在有机物等,尤其是以有机物的存在和低温的影响作用最大。

2流行病学

2.1传染源

病鸡是鸡新城疫的主要传染来源,在其出现症状前24h,即可由口、鼻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在症状消失后5~7d停止排毒。轻症病鸡和临床健康的带毒鸡,也是危险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以骨髓含毒时间最长。

2.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和尘埃都可传染本病。也有的通过眼结膜、创伤和交配而传染。但最大的潜在散播者是人和器具。

2.3易感动物

本病不分品种、年龄和性别,均可发生。鸡最易感。

3临床症状

3.1最急性病例

最急性病例多见于雏鸡和流行初期,常突然发病,无特征性症状而迅速死亡,往往头天晚上饮食活动如常,翌晨发现死亡。

3.2急性型

表现有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异常,往往以呼吸道症状开始,继而下痢。精神委顿,食欲减少或丧失,渴欲增加,羽毛松乱,不愿走动,垂头缩颈,翅翼下垂,鸡冠和肉髯呈紫色,眼半闭或全闭,状似昏睡。病鸡咳嗽,有粘性鼻液,呼吸困难,有时仲头,张口呼吸,常甩头或吞咽,嗉囊内积有液体状内容物,倒提时常从口角流出大量酸臭的暗灰色液体。排黄绿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死亡率达90%以上,1月龄内的雏禽病程短,症状不明显,死亡率高。

3.3亚急性或慢性

发生亚急性或慢性病例,病情较缓,病鸡咳嗽、喘息和减食,严重影响产蛋下降10%~50%甚至更多,有的可能恢复至原来水平的80%~90%,有的不能恢复。大多没有腹泻和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鸡常出现歪颈仰视等神经症状,也有的在受惊或抢食时突然倒地,抽搐,数分钟后恢复正常。死亡率为5%~50%。

3.4非典型ND

育雏和育成阶段发生时,在免疫鸡群中,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群体免疫力不均衡而发生非典型性新城疫。首先表现的是呼吸症状,夜间可见鸡群有明显的呼吸声音,有的鸡表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喘气,有呼噜声,咳嗽,口中有多量的粘液,有摇头和吞咽动作,排绿色稀便,大群精神较差。病鸡伴以神经症状出现时,食欲减退或拒食的鸡只增多,病鸡黄白色或黄色下痢,发病后2~3d,鸡只死亡增加并与日俱增。成年产蛋鸡发病: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和少数鸡只的神经症状,产蛋量明显下降,拉白色和绿色稀便,并有少量鸡只死亡,蛋品质降低,白壳蛋、软壳蛋破碎蛋增多。

4病理变化

4.1典型ND病变

本病的主要病变是全身粘膜和浆膜出血,淋巴系统肿胀、出血和坏死,消化道和呼吸道最为明显。嗉囊充满酸臭味的稀薄液体和气体。腺胃乳头或乳头间有鲜明的出血点,或有溃疡和坏死,这是比较特征的病变。肌胃角质膜下也常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小肠粘膜上常有特征性的灶状坏死,如枣核状(岛屿状)突出于粘膜表面。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心冠脂肪有细小如针尖大的出血点。

4.2非典型ND病变

来自免疫种鸡的雏鸡,体内含有新城疫病毒母源抗体,当其HI达到log3以上时,可抵抗强毒侵袭,当其HI抗体下降至log3以下时,将会发生感染而死亡。此种情况下死亡的雏鸡往往看不到新城疫典型病变,常见的病变是心冠脂肪有针尖大出血点,腺胃肿胀,小肠有卡他性炎症,盲肠扁桃体出血,泄殖腔也多有出血点,气管内粘液增多,气囊混浊。成年鸡免疫后感染,也往往不出现新城疫的典型病变,较常见的病变是盲肠扁桃体出血与泄殖腔有出血点。

5诊断

5.1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一般不难做出诊断。但非典型新城疫可根据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神经症状,腺胃乳头水肿,偶见有少数出血点,肠管淋巴滤泡肿胀、出血,产蛋鸡产白壳蛋、软壳蛋、产蛋下降,出现呼吸道症状,抗生素治疗无效,新城疫苗又较长时间未做了,根据以上情况应怀疑为新城疫病。

5.2实验室诊断

引起家禽传染病的某些病毒,例如鸡新城疫病毒、A型禽流感病毒,由于具有血凝素,可以使鸡或其他一些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称为红细胞凝集现象。如果在这些病毒悬液中先加入特异性的免疫血清,则病毒凝集红细胞的作用被抑制,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现象。红细胞凝集试验常用于测定病毒的含量,例如测定新城疫活毒疫苗的滴度,及用于病毒的鉴定、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接种效果的监测。

血凝抑制试验(H1):取清洁的96孔V型微量血清学反应板,在每孔中加生理盐水50uL(每一份血清加一列)。将被检血清50uL加入第一孔中,充分混合后,取50uL加入第2孔中,如此稀释直至第11孔,第12孔不加血清作为对照。根据血凝试验测定的病毒(如新城疫Ⅳ系)效价,配制4个血凝单位的病毒稀释液。例如上述血凝效价为256倍时,将病毒原液稀释至64倍(256/4=64),即为4单位病毒稀释液。在每孔中加入4单位病毒稀释液50uL。将反应板置混合器上振荡3min,取下放室温10min。在每孔中加入1%鸡红细胞各50uL。置微型混合器上振荡3min,取下放室温15min开始观察,至60min判定记录结果。以使红细胞凝集全部被抑制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的血凝抑制效价。

6防制措施与治疗方案

6.1综合防制措施

首先杜绝病原侵入,完善消毒设施,严格执行对人员、环境、用具等的消毒制度,有条件的鸡场建立免疫监测制度,为确保最佳免疫时间提供科学依据,保持鸡群较高的特异性免疫状态。

6.2免疫预防

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常用疫苗有活苗和灭活苗两种:常用的弱毒苗有Ⅰ系、Ⅳ系和克隆30几种,可作为基础免疫。Ⅰ系属于中等毒力的活苗,适用于两个月龄以上的鸡或经过两次弱毒苗免疫的鸡使用,产生免疫快,维持时间长,但纯种鸡反应比较强烈;灭活苗可以突破母源抗体的影响,产生强而持久的免疫力,对控制非典型新城疫有重要作用。

6.3治疗方案

鸡场发生本病后,先对病鸡群采取隔离措施,对健康鸡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鸡舍、用具及周围环境等用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免疫基础好的可以直接用疫苗紧急接种,并尽可能选用反应最小的克隆30或Ⅳ系。基础免疫较差时,应选保守疗法:干扰素2倍量饮水,连用两天。

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烈性传染病,各个季节、各种年龄的鸡都会发生,对养鸡业的危害极大。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给养鸡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而在鸡新城疫的免疫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造成鸡新城疫免疫失败。为此,笔者在这里将对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1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

目前养鸡业中普遍存在使用疫苗后仍然发病的情况,经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疫苗质量问题

鸡新城疫疫苗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对温度的要求极为严格。目前,国产的冻干苗需保存在-15℃以下,灭活苗需保存在2~8℃的环境中。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严防烈日暴晒,并要做到温度相对稳定,避免忽高忽低或反复冻融,否则将严重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而致免疫失败。

1.2稀释液的选用不当

除少数疫苗有其专用稀释液外,大部分鸡新城疫疫苗使用灭菌生理盐水、蒸馏水或凉开水来稀释。假若所选稀释液中含氯(如含有漂白粉的自来水),就会大大降低疫苗的免疫原性,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1.3首免日龄选择不当

若首免时间过早,母源抗体水平过高,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若免疫太晚,则有可能在疫苗产生免疫之前发生感染而发病。

1.4疫苗免疫的方法、剂量、种类选择不当

在饮水免疫时,不能用含有漂白粉及金属离子的水,应选择井水或将自来水煮沸沉淀后再用于稀释疫苗,或者在水中加入脱脂奶粉以保护疫苗病毒的活性。在饮水免疫时鸡群要先断水,夏天2~4h,冬天4~6h,并且放入足够的饮水装置,以保证每只鸡饮水均匀,在最短时间内饮完疫苗;疫苗剂量必须按要求使用,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不同疫苗毒力不同,适用范围也不同,如Ⅰ系苗毒力较强;Ⅱ系苗毒力较弱;克隆30疫苗毒力中等;Ⅳ系苗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应认真选择疫苗种类,并在发病较严重的鸡场,尽可能选用单苗。

1.5鸡群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前在雏鸡的早期疾病中,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鸡新城疫免疫的影响很大,发生法氏囊病的鸡群即使进行了鸡新城疫免疫也仍可能发病。而有的机体有先天性免疫系统缺陷,如胸腺、脾脏等发育不全,或者免疫细胞缺乏,导致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刺激不能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免疫反应不完全。还有部分疾病如法氏囊炎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发生免疫抑制疾病的机体对疫苗的免疫不产生应答或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1.6应激因素的影响

恶劣的环境条件(高温、高湿)或不良的饲养方式(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高、突然改变饲料)等都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从而使机体的免疫活性下降,对抗原的刺激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影响免疫效果。

1.7免疫程序不合理

在鸡的免疫过程中,有的养殖场制定的免疫程序缺乏科学性,盲目照搬照抄大场、大户的免疫程序,忽视母源抗体和疫苗毒力对机体免疫的影响,随意提前或推后免疫,使得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1.8其它因素

器械消毒不严,如使用的器械注射器、针头、滴管等未消毒或消毒不严导致疫苗效价降低,器械中残留的消毒药会杀死活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同样降低了免疫效果,引起免疫失败(/);药物使用不当,任何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它不仅能破坏肠道菌群,而且还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如氯霉素、卡那霉素等;饲料中的有毒物质,如黄曲霉素能降低机体的抗病力,干扰免疫接种与体内获得性免疫。

2采取的主要对策

2.1正确选用疫苗

选购国家定点生产的优质疫苗。使用前首先检查瓶体有无裂缝、封口是否严密、是否在有效期内,如发现其中一项不合格,就严禁使用,并且在选用疫苗时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病毒毒株的强弱等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场使用的单苗或多价苗。

2.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通过对鸡群疫病及抗体水平的监测,制定适合本地区本场的免疫程序,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疫病流行等具体情况及时对免疫程序进行调整和完善。

2.3选择正确的免疫途径

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选择适当的免疫方法,疫苗要做到现配现用。饮水免疫时严禁使用金属容器,不能使用含重金属元素或氯元素(使用含漂白粉的自来水)的水作稀释液,水中还不能含有消毒剂,饮水免疫前夏天先断水2~4h,冬天先断水4~6h,保证疫苗2h内饮完;滴鼻时,用左手指按住另一侧鼻孔,便于疫苗的吸收;胸部肌肉注射时,要求所选针头不能过粗,以防拔针时疫苗流出,注射时沿胸部肌肉30进针,以免刺伤胸膜和胸骨。

2.4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在鸡的饲养过程中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保证鸡在各个生长阶段的各种营养需要。不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降低饲养密度,保证舍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从而减少应激。在气温突然下降或在进行疫苗接种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应激药物,如强力多维、电解多维、维生素C等,连续饲喂3~5d。但应注意的是在免疫前后2d内一般不使用消毒药、抗生素等药物。

2.5加强消毒

在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长期准备3种以上消毒药,对场地和圈舍进行轮换消毒,每周消毒1~2次。但是注射器和针头应洗净、煮沸或高压灭菌,尽量不使用消毒剂,以防消毒剂的残留,且一个注射器不能混吸多种疫苗,吸出的疫苗严禁回注入瓶中。肌肉注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以防局部感染。

2.6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养鸡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远离学校和居民生活区的地方。建立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尽可能减少来访者数量;对进入鸡场人员提供完好的防护服,如长筒鞋、工作服、工作帽等;在场外建消毒间或消毒池,对进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有效的消毒;对病鸡进行临床检查和死后剖解,定期进行诊断和监测,必要时采取血样进行抽样检查,便于早期发现,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鸡场排泄物和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鸡场的环境和鸡舍进行定期消毒;从可靠来源地购买新鸡。

3结束语

鸡新城疫作为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应重在预防,抓好饲养管理、卫生及隔离措施,找出免疫失败的原因并加以解决,使鸡群产生免疫,从而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犊牛大肠杆菌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断报告


一、发病情况与临床表现
1.发病情况
2013年8月5日上午,该奶牛场负责人称有2头3月龄犊牛于4天前开始发病,截至8月4日,发病犊牛数增至13头,并开始出现严重脱水的症状。
2.临床表现
患牛精神委顿,食欲降低,发病2~4天内体温升高为39.8~41.4℃,病程稍长的体温降为37.2~38.7℃;排灰白色水样带有泡沫的粪便,其中混有血液和脱落的肠黏膜碎片,具腥臭味;行走时四肢软弱无力,喜卧,频频举尾做排粪姿势;呼吸急且短促,35~42次/分;反刍次数减少,肠蠕动音增强;心跳加快,心音微弱,心律不齐,脉搏95~106次/分;被毛粗乱无光,后躯黏有多量粪便和泥土,皮肤弹性降低,身体消瘦,机体脱水较为严重。牛只濒死前,出现肌肉震颤、痉挛症状,体温降至正常值以下。
二、病理变化
尸体极度消瘦,可视结膜和口腔黏膜发绀,眼球凹陷;气管黏膜下片状淤血,肺充血、肿胀,肺间质增厚;真胃黏膜出血,上覆黏液,胃内积有多量未消化的饲草和玉米碎块;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肠内容物夹杂脱落的黏膜碎片;回肠壁薄,黏膜层点状出血;盲肠、结肠壁增厚,黏膜层弥漫性出血,其内积有多量酱油色黏稠的粪便,混有血液,具腥臭味;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切面多汁;肝脏和肾脏肿大、苍白,被膜下出血;心内膜出血。病程长的出现关节炎症状。
三、实验室诊断
1.全血和细菌分离检验
①血常规检查。血液暗红,红细胞数减少为235万~300万个/米2(正常值为550万~720万个/米2),血红蛋白减少为4.59~5.78克/100毫升(正常值为8.1~10.7克/100毫升)。采患牛耳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红细胞和胞浆内未见焦虫和附红细胞体。
②细菌检查。取患牛的心血、脾、肝、淋巴结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红色阴性小杆菌。
③细菌培养。取患牛的心血、脾、肝、淋巴结等病料无菌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培养18小时,可见琼脂平板表面长出圆形、隆起、光滑、湿润且半透明的无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表面长出独立红色菌落。
④生化试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进行细菌纯培养,然后接种于生化管内进行生化试验。该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和伯胶糖,产酸不产气,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性,M.R.试验阳性,在枸橼酸中反应,不产生靛基质。
⑤药敏试验。该菌对头孢噻呋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高敏,对多黏菌素、恩诺沙星、土霉素中敏,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苯唑西林、青霉素不敏感。
⑥血清学检查。分离血清,进行奶牛布鲁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进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确诊犊牛群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
2.卵囊检查
①刮取结肠和盲肠黏膜,与等量饱和食盐溶液混匀,取混合液1~2滴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平均每个视野可以见到1~2个椭圆形卵囊。
②取带血的新鲜粪便,放入加有多量饱和食盐溶液的烧杯内搅拌均匀。将混合液用两层纱布过滤到另一烧杯内,静置15分钟。用接种棒金属环蘸取混合液膜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盖玻片,镜检可见数量较多的圆形、椭圆形卵囊,大小为23~33微米18~21微米,卵囊中央有一深褐色的圆形物,周围透明,卵囊有双层壳膜。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确诊犊牛群感染球虫。
四、治疗
1.抗生素治疗
①静脉滴注头孢噻呋钠,用量为0.25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7天。
②静脉滴注磺胺二甲嘧啶,用量为140毫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7天。
③肌内注射黄芪多糖类药物,用量为0.1毫升/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3~5天。
2.对症疗法
①强心。10%安钠咖10毫升,一次性肌内注射,1次/天。
②补液。林格氏液1500毫升,10%葡萄糖液500毫升,10%维生素C30毫升,一次性静脉滴注。
③止泻。喂服鞣酸蛋白,以缓解腹泻、保护肠黏膜。
④防贫血。肌注维生素B12,5毫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天。
⑤止血。安特诺新(安络血)注射液10毫升,一次性肌注,1次/天,连用3天。
⑥除菌。铲去运动场表面10~15厘米的土层,进行无害化处理,再取新鲜土回填圈舍。
五、小结与讨论
1.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犊牛群感染大肠杆菌与球虫。由于条件的限制,何种球虫引起发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奶牛球虫病主要发生于犊牛,引起出血性肠炎。
3.大肠杆菌和球虫感染与动物自身抵抗力、饲养管理好坏有关,其中饲养管理起决定性作用。饲养管理好,动物机体健壮,病原微生物无生长繁殖的条件,发病少。
(作者联系地址:新疆农八师144团畜牧兽医站邮编:832036)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7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