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淡水鱼混养技术介绍


1、鱼鳖混养的好处
(1)提高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鳖的配合饲料一般含蛋白质40%~50%,营养价值很高,也是杂食性鱼类的好食物,鳖丢弃的残饵正是喂养鲫鱼、罗非鱼的好饵料。因此,鱼鳖混养可减少饵料的浪费,提高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
(2)鳖粪的利用和清洁水质:鳖粪如果长期沉积于水底,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硫化氢、甲烷、氨气等有害气体污染水质。虽然粪肥分解后可以被水中浮游生物利用,但浮游生物繁殖高峰期过后就会出现衰亡期,同样会腐烂,放出有害气体污染水质。鳖池混养肥水鱼(鲢鱼、鳙鱼),肥水鱼以吃浮游生物为主,可以控制浮游生物的生物量,稳定水质而变害为利。
(3)养鳖有利于底肥分解:鳖在池底爬行或钻泥,破坏底泥表面的一层氧化膜,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肥料分解,有利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鳖的上下活动也是一种增氧的过程,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有益于鱼的生长。
(4)有利于防治鱼病:一般来说在鳖池养的草鱼很少得病,成活率达70%以上,比不养鳖的池高1倍。这主要是一些游动缓慢的病鱼被鳖连鱼带病原都吃掉了,减少了鱼病的传染。目前未见有草鱼三大病的病原感染鳖的报道。
2、可以与鳖混养的鱼类
混养的鱼类以鲢鱼、鳙鱼为主,适当混养草鱼、鲫鱼和罗非鱼。后两种是杂食性鱼类,鳖的残饵它们都爱吃,特别是罗非鱼,能吃掉别的鱼类难以消化的鱼腥藻、微囊藻,有“水体清道夫”的美称。它在水体的存在,能改善水质。但它的繁殖力很强,应只放养单性(雄性)罗非鱼,以维持水体生态相对稳定,利于鳖及其他混养鱼的生长,提高经济价值。亲鳖越冬池不能混养罗非鱼,因为它们翻底会干扰亲鳖冬眠。
3、放养时间及放养量
当11月份(南方)水温降到18℃以前(鳖钻泥冬眠之前),鱼、鳖同时一次放足。让鳖适应新环境后再钻泥冬眠。
(1)鳖的放养规格及密度:鳖每只重10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养2~3只;每只重250克左右,每平方米放养1只。
(2)鱼类的规格及放养比例:白鲢长14~20厘米的,放养比例占60%;鳙鱼长14~20厘米的,占20%;草鱼长10~14厘米的,占10%;罗非鱼长5~7厘米的,占10%。
鱼类每亩混养量一般为150~200尾(主养鳖),最高可达800~1000尾(主养鱼)。一般宜少不宜多。
4、放养方法及步骤
(1)修整鱼池,清塘消毒:放养鱼和鳖前15天,清除池内过多的淤泥,每亩泼撒生石灰150千克,深翻底泥,经太阳暴晒,彻底消灭病害。维修各项设施,施足基肥(腐熟农家肥)。
(2)进水:放养10天前进水,用密网箱过滤,防止敌害重新进入。
(3)放养:秋天先放鳖后放鱼,春天可先放鱼后放鳖,其余时间可同时放。放养前要进行鱼、鳖体表常规消毒。
5、养殖管理
(1)投喂:低水温时节(4月中旬以前),可将鱼、鳖的饲料直接放在池边的阳坡水里,让鱼、鳖同吃。随着水温升高,应各设食台。鳖的食台仍在原地,鱼的食台另设一处。投喂量为主养种类(鳖或鱼)重的6%~8%,以每天傍晚不剩残饵为准。
(2)夏季水温较高,是鱼和鳖生长的黄金季节,但也是疾病容易发生和鱼类缺氧泛塘的季节。要加强水质管理,常加注新水,排除池内底部的污水。其他防病措施与单养鳖的措施一样。

相关推荐

甲鱼淡水鱼稻田养殖技术介绍



1.鳖、鱼的放养
每亩稻田放养100克以上的幼鳖250~300只,同时放养6厘米以上的草鱼3000尾,其中搭配4~7厘米的鲢、鳙、鲤、鳊等鱼种20%。
2.投饵施肥
鳖、鱼的投饵必须坚持“四定三看”的原则。在养鳖方面,在小池内设一个斜置食台,以投喂幼鳖配合饲料,5月份、10月份每天上午投喂1次,投饵量为幼鳖体重的4%~5%,从6~9月份每天投喂2次,投饵量为幼鳖体重的5%~6%。培育鱼种适当投喂粗料,每天下午投喂1次,投饵量为鱼体的5%~10%,同时在稻田中分隔栏养殖绿萍(每亩稻田放种100~150千克),一方面作为草鱼的直接饵料,另一方面可为鳖、鱼遮荫。在施肥上,基肥一次施足,采取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的全层施肥法,即在耕田前每亩施腐熟的猪牛粪1000千克左右,在耙田前施碳酸氢铵15~20千克或尿素5~6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追肥以无机肥为主,追肥要量少、次多,采取分块隔天追肥法或叶面追肥法,具体方法是在栽插后7~10天进行追肥,每亩施尿素5~7.5千克;20天左右对叶面转淡的禾苗补施尿素2.5千克或施腐熟的人尿粪200~250千克;幼穗分化期,对转黄的禾苗加施尿素2.0~2.5千克;孕穗至抽穗阶段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每亩用量0.15千克左右,兑水60~75千克叶面喷施;晚稻抽穗后用3%过磷酸钙浸出液和1%尿素液进行根外追肥。这样既能保证水稻所需的养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又能为鳖、鱼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3.疾病防治
鳖、鱼下田前1周,小池和鱼沟用生石灰或强氯精消毒,用量为每亩用生石灰20~30千克或强氯精75~150克;鱼种下田时用30~50克/升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幼鳖用10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在疾病流行季节(5~10月份),在小池和鱼沟中用生石灰、强氯精等药物进行泼洒消毒,每立方米水体施生石灰40克、强氯精0.3~0.4克,同时鳖、鱼内服抗菌消炎药物如鱼血康、鱼宝康等。

淡水鱼甲鱼混养的优越性分析



1.充分综合利用水体
鳖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中,但也常潜居水底泥中,或上岸晒甲、活动,使水体常处于空闲状态,与鱼类混养时,鳖和鱼不会发生生态中的共栖矛盾,既养鳖又养鱼可以大大提高水体的利用率。有人试验证明,鳖鱼混养池的经济效益比单养鱼类对照池提高1倍以上。
2.鳖对水体的培肥和净化作用
在单独饲养鳖的过程中,由于大量有机废弃物如残存饲料及鳖粪沉入水底,积累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不仅大量消耗氧气,使有机物耗氧负债增大,还使浮游生物过量繁殖,造成水质污染,影响鳖的正常生存。而当鳖鱼混养时,养鳖的残留饵料与鳖粪不仅可供鱼类摄食,而且鳖的排泄物中氮、磷、钾等含量较高,对池中水质起到培肥作用,致水中的氨氮、磷酸盐含量大大提高,使鲢鱼的最佳饵料——隐藻等藻类得以大量繁殖,且经久不衰,同时底栖生物也大量繁殖,为鲢、鳙鱼和杂食性鲤、鲫、罗非鱼等的快速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量的鱼粪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繁殖,又给鳖的饵料生物螺、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鳖鱼混养的食物链和相互促进的新的生态平衡,也是鳖鱼混养能够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表明:7~10月间鳖鱼混养池的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分别为对照单养鱼池的2.43倍和5.5~9倍。在鳖鱼混养池中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鳖及混养鱼类提供了一定的生物饵料资源,节约了饵料。
鳖鱼混养,不仅充分利用池塘本身的废弃物,减轻有机物耗氧所造成的负债,而且防止了池内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所引起的水质污染。因此还起到改善和稳定池塘水质的作用,保持了池塘适当的肥度和透明度,为鳖和混养鱼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鳖有在水底爬行拱泥觅食的习性,可不断吃掉池底螺、蚌等底栖生物,以减少池内氧气和营养物的消耗,同时还能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分解,使池水变肥,故有利于食浮游生物性鱼类生长,从而也起到降低有机物耗氧和缓解水质变化的作用。
3.鳖对水质起到调节作用
鳖是用肺呼吸的两栖爬行动物,其摄食、运动均在水中进行,同时又必须经常浮到水面呼吸,以吸入空气中的氧气,而鱼则是在水中呼吸,鳖鱼混养不会争氧。同时由于鳖不停地从水底到水面又从水面到水底往返运动,从而使池中表层水和深层水的溶氧得到交流,致上下层水体溶氧量得以均衡,既防止了浮游植物旺盛的光合作用在水表层所产生的过饱和氧向空气中逸走,而且又弥补了深水层的“氧债”,这样既有利于鱼的代谢,又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
试验表明:鳖鱼混养池可经常保持较高的溶氧量,在7~8月间平均溶氧量可高于养鱼池34.75%。即使鳖鱼混养达到每平方米水面有鱼875克、鳖545克的高密度时,在不设任何增氧设备的情况下,鳖鱼仍能正常生长。同时,由于鳖经常在池底活动,能促使沉淀在池底的有机物分解还原,降低有机物的耗氧量。因此,即使遇到池水缺氧,也可减轻或避免“泛池”的危险。
4.鳖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
鳖的游泳能力不及鱼类,一般鳖只能吃到因生病而行动缓慢的鱼和死鱼,或5~10厘米以下的小鱼,对健康的、活动敏捷迅速的成鱼,鳖也无法加以伤害,所以不必担心鳖捕食鱼类。鳖鱼混养,由于鳖清除了病鱼和死鱼,起到防止病原体扩散和减少鱼病发生的作用。同时,又为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可预防鳖病的发生。试验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鳖鱼混养池中鱼的成活率比单纯养鱼池中鱼的成活率高。
此外,鳖也可以捕食池塘内的蚌、螺蛳等底栖动物,减少池塘内的无效消耗。

河蟹淡水鱼混养技术:养鱼为主养蟹为辅



蟹鱼混养是池塘养蟹的一种形式,特点是以养鱼为主,养蟹为辅,在不影响鱼类产量的前提下,进行鱼蟹混养。
1.池塘要求:一般和精养鱼塘相同,池坡1:(2.5~3),面积0.4~0.66公顷,最大不超过1~1.33公顷,水深以2米左右为宜。
2.防逃设施:鱼蟹混养目前常用的防逃设施有以下几种:
①挖沟防逃:此法适合连片鱼塘,在鱼池堤上挖30厘米左右深、15厘米左右宽的小沟,沟内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要铺得平整。挖沟时要挖成椭圆形,不要挖成方形或长方形,四角呈弧形,这样河蟹不易爬出,只能在沟内沿着圆形边爬,如果四角呈直角,河蟹就会堆积在角上,容易逃跑。挖沟防逃可采用单池防逃和多池防逃两种,此法成本低,防逃效果良好,适合在几十公顷至上百公顷的连片池塘推广。
②设防逃墙防逃:防逃墙可采用钙塑板、水泥板、玻璃板和玻璃钢板等材料,其中玻璃钢板防逃效果较好,且使用时间长。防逃墙60厘米高为妥。
3.饲养管理
①水质:池水要清新,即使是肥水,也要肥而爽,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一般白天因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池水不会有缺氧现象,但在夏季闷热天气的晚上常常会出现缺氧。所以,鱼蟹混养池从防逃墙到池边应留有适当旱地作为河蟹晚上活动场所,防止因缺氧而死亡。河蟹蜕壳或高温时,每隔1周左右要适当换水或注入新水,使水质保持活而爽。
②饵料:以鱼饵料为主,在河蟹蜕壳阶段,也可适当投喂一些河蟹喜食的精料,如小鱼、小虾、蚌和螺等。平时要适当喂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浮萍、水浮莲等,也可投喂蒸熟的块状配合饵料。
③防止敌害:野鱼、老鼠、鸥鸟、蛇等均是河蟹的敌害,应予捕捉或杀死。
④巡塘:要加强日常巡塘,检查防盗设施有无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要注意观察河蟹的活动,一旦发现河蟹活动反常,就应及时采取措施,补救不足之处。

淡水鱼甲鱼防寒实用措施



1.渔塘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的深水(2米以上)渔塘自然越冬。越冬池水不应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通常20~30天调换部分池水,每次换总池水的1/4~1/5,以防池水污染。
2.设置挡风墙、避寒洞
在渔塘的北面可用稻草或泥土筑成2米高的挡风屏障,东西两面筑成向南斜的土墙,成畚箕形,减少北风袭击,寒潮侵袭时,水温不致明显下降。渔塘四周要筑排水沟,防止池外积水流入池内而降低池水温度。北面挡风墙墙壁离池底40厘米处可挖1~2个深2米、直径0.8米的避寒洞,洞壁可用砖砌或埋陶瓷管,在寒潮侵袭时鱼可入避寒洞。
3.搭建塑料薄膜防寒大棚
在设置挡风墙的基础上,在渔塘上搭建塑料大棚保温。用竹或木沿塘边搭一“人”字形顶棚,从地面到棚顶的距离约为2.5米,上盖两层塑料薄膜,与池边连接成一密封罩,周围可用泥将薄膜密封。罗非鱼越冬池一般面积40~100平方米,水深2米以上,水泥池、土池均可,放养密度可随水温、水质和水量而定,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放亲鱼15~25尾,或10厘米以下鱼种300尾。条件较好的池子,每立方米水体可放亲鱼30~40尾,鱼种400~500尾。流水池可参考流水养殖的高密度放养量,能使池水溶氧维持在2毫克/升为宜。稚鳖室外越冬,在没有保温措施的条件下其死亡率可达70~80%。因此,如有条件,稚鳖最好移入室内池中越冬,或在露天池加盖塑料大棚越冬,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只左右,若管理好,越冬成活率可达80~90%。利用塑料薄膜大棚越冬时,晚上或阴雨天可用厚草帘等覆盖以保持棚内温度;而在晴天则应掀开草帘等物,利用太阳能增温。气温、水温过高时,应通风换气,加注部分新水。遇有寒流侵袭,水温降低时,可采取下列加温措施:(1)蒸汽加热法:在越冬池旁边增设火炉,用铁锅把水煮沸,使蒸汽从锅盖上特制的竹筒通过连接的胶管进入越冬池内,提高池水温度。(2)红外线灯加温法:在上述盖有密封塑料薄膜大棚的越冬池内,每35平方米水面装置250瓦红外线灯泡1个,离水面30厘米,并在灯泡上方约60厘米距离,固定一块易干吸水的厚纸皮或其它吸水材料,防止水蒸汽在薄膜上凝聚成的水滴落在灯泡上,而使灯泡炸裂或失火。当水温升到20℃时,关灯。利用红外线加温好处:红外线灯热量大,增温快,用电少,安装简单,还有杀菌作用,可以防止鱼发生霉病。
4.定时、定量、定质投放精料
鱼类在越冬期间虽然代谢水平较低,但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所以在越冬过程,投饵仍是一项不可少的工作。越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鱼体增重,而是防止鱼体冻伤、死亡,并保持鱼体体质健康。为防止越冬鱼类体质下降,增强鱼类自身抗逆能力,要在饲料的选配上下功夫。配制饲料应注意营养的搭配全面合理,不应片面追求过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过快的生长速度,而更应注意氨基酸的平衡,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充足,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如罗非鱼越冬期用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可以低些,在20%左右,但所含能量应较高,应以细糠、麸皮、豆饼、麦芽等为主投喂,并经常搭配投喂一些绿萍、鲜嫩菜叶。为保证鳖安全越冬,尤其应通过强化培育,提高其自身的抗逆能力。鳖越冬前后需要补充营养,首先应加强能量和蛋白质的补充,可将脂肪的含量再提高3~5%,并尽可能地多投喂一些鲜活饲料,然后还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维生素和钙、磷等。冬季阳光不足易缺钙,为增加卵黄沉积需要更多的磷。鳖在越冬期间对B族维生素,维生素A、D、E以及胆碱等的需要量大于正常饲养期,所以应适量增加这些物质,有利于提高鳖的抗寒能力,增强其抗病力,防止脂肪代谢不良。
5.改善水质
若水温突降,应立即采取加温措施寒潮的侵袭往往会引起连续低温阴雨,从而极易导致渔塘水质变劣,塘鱼发病,有的“老水”池塘鲢、鳙鱼易患锚头鳋病等,除注意换水,勤开增氧机,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等改善水质外,还要及时施放杀虫药等进行有效防治,以防止病虫害等蔓延扩展。

淡水鱼感冒


疾病概述 鱼机能紊乱,精神呆滞,食欲下降,失去活力,常漂浮于水面或卧于水底

症状 感冒是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当水温突然变化时,更易发生。热带鱼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当水温突然降低时,鱼就会受寒而感冒。患有感冒的鱼机能紊乱,精神呆滞,食欲下降,失去活力,常漂浮于水面或卧于水底。病情严重时,鱼常失去活动能力,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换水时要注意平衡水温。在急于换水时,可先用加热器或温水调节水温。对于已经患了感冒的鱼,可降低水位,增加光照,保持水温在28-30℃左右;或用0.1%的食盐水或小苏打水浸洗,然后置于绿水中静养,待其恢复。

夏季甲鱼淡水鱼混养的日常管理工作



鳖鱼混养是利用现有池塘经过改造后采用以养鳖为主再套养鱼的一种混养模式,要求养殖环境和水源等养殖条件须符合无公害标准要求,夏天,由于气温高,天气多变,容易造成鳖的病害发生和死亡,因此,在夏天养殖期间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尤其重要。
1、饵料投喂
在夏季高温季节要看情况适当投些饲料,鱼类主要靠池中的天然饲料,而鳖则可投喂成鳖饲料,初次投喂数量不可多,如全吃光就加倍投喂。以后看饲料被吃掉的数量适当增减。这样反复几天后,鳖就会养成到食台吃食的习惯,也基本摸清了鳖的吃食量,等正常后即可有用精养的方法以5%的幅度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增减,切勿按放养重量去推算投饲率的定量。6~9月份的旺食生长期每天上午9时、下午5时、晚10时投喂3次,保证饵料的供给,必要时可增放小鱼、虾和螺蛳。投喂量要根据水质、水温、气温和饵料种类及当天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投料后3~4小时内吃完,下次可适当增加饵料量,如投喂后当天吃不完,则应减少投量。有些地方把一些死猪死禽和动物内脏直接投到池里喂鳖,这是不可取的。因鳖在人工饲哺的情况下是不会吃这些死动物的。相反倒会败坏水质,即使要喂也应加工后与其他饲料混合做成颗粒饲料投喂。
2、水质调节
由于混养池中鱼类的放养量并不多,加之投饲较少,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水质问题。夏季高温季节的连续阴雨天,应注意经常换水。混养池巡塘时要特别注意防逃墙底部有否洞穴,进出水口栏栅有否损坏,如发现应及时修复。
3、病害防治
夏季高温,天气变化很大,有时连续阴雨天,容易造成鳖病害发生,因此在这期间要经常换水,多巡塘,发现鳖鱼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及时处理。平时可以洒些生石灰来消毒,防治病害发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20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