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慢性呼吸道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的慢性呼吸道病又叫支原体病,是由鹅致病性支原体引起的种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张口呼吸,并发出咕-咕声气管哕音,出现眶下窦炎、气囊炎。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患病初期可见病鹅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形成隆起的鼓包,触之有波动感。随着病程的发展,肿胀部位逐渐变硬,鼻腔发炎。从鼻孔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患鹅呼吸困难,并发出咕一咕声气管哕音。虽然有如此病状,患鹅精神还好,食欲一般无减少。随着病程的延长,患鹅精神稍差,生长发育缓慢。种鹅产蛋下降

二、病理变化病鹅眶下窦内充满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窦内黏膜充血,增厚,有的蓄积多量坏死性干酪样物质。气囊壁混浊、增厚,气囊壁上出现干酪样渗出物,如珠状和碟状或成堆成块。

三、流行病学资料支原体病原先发现于鸡,后来我国学者发现鸭也有本病发生。近年来在实际临诊上发现鹅也有类似的疾病,国内研究甚少。资料很缺。只发现成鹅及种鹅有类似的疾病。一旦发生,发病率颇高,在无并发症情况下死亡率较低。

四、病原诊断南斯拉夫(1968)、匈牙利(1975)曾报道从鹅体内分禽到支原体,美国(1988)曾报道鹅鸭可以自然感染支原体。

国内尚未有从病鹅中分离出致病性支原体的报道,却有过从健康鹅的血清样品中发现有支原体阳性反应的实例。邵国青等(1992)从8批377枚7~20日龄自然死亡鹅胚中分离出9株鹅致病性支原体。并做了致病性试验;将分离培养物接种14枚健康种蛋(14日龄鹅胚),经5天后鹅胚逐渐死亡,共死亡6/10。将死亡鹅胚剖检,见尿囊膜、头颈、腹部和卵黄囊均有出血,头颈部严重水肿,并从死亡胚中分离到支原体。通过同源鹅调查,发现鹅群在15~45日龄发生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死亡率5%~10%。

从以上资料看出,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支原体病必然会逐步引起禽病工作者注意,有关鹅支原体病的资料一定会逐步丰富,这对于有效地控制本病将会具有深远的作用。

防治策略

一、预防1.防止饲养密度过大,注意冬季防寒,搞好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

2.实行全进全出的操作方法。

3.雏鹅可试注射鸡的支原体油乳剂灭活疫苗,提高免疫力。

二、治疗土霉素:拌料按0.1%、饮水按0.02%~0.05%,连用3~5天。

泰乐菌素:肌内注射按每千克体重25~50毫克,一日1次,连用3天。或混饮,预防量为0.05%,治疗量为0.1%~0.02%,连用3~5天。

饮水0.005%~0.01%;拌料0.01%~0.02%。

北里霉素:注射按每千克体重27~50毫克,混饮按0.02%~0.05%,拌料按0.05%~0.1%,连用3天。

强力霉素:混饲按0.02%~0.08%,饮水0.01%~0.05%

连用3天。

泰牧菌素(支原净):饮水:0.0125%~0.025%连用3~5天。但不能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等聚醚抗生素合用。

相关阅读

寒冷季节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预防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鸡感染败血霉形体(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病。以上呼吸道及其周围黏膜炎症为特征,症状表现以咳嗽、流鼻涕、呼吸啰音、面部肿胀为特征。该病各日龄鸡均可感染,1~2月龄鸡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晚秋、冬季及早春等寒冷季节高发。该病发展慢,病程长,雏鸡患病死亡率较高;成鸡死亡率较低,但患病鸡生长缓慢、产蛋量下降,饲料报酬降低。单纯感染该病,在鸡群中流行缓慢,发病不严重。如受应激、不良环境、营养不良及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侵害等因素影响,可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该病能引起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形成复合呼吸道病。

1、鸡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原因

直接原因。病鸡、隐性感染鸡的横向传播和带菌种蛋的垂直传播是鸡慢性呼吸道病暴发的重要原因,感染早期和疾病严重的鸡群经卵的传播率很高。

舍内卫生差、有害气体超标。鸡舍消毒不严,造成病毒及细菌大量生长繁殖,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在呼吸道大量生长繁殖,使鸡只机体抵抗力减弱,诱发该病。鸡舍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超标,长时间刺激鸡的呼吸道上皮黏膜,使黏膜损伤,给支原体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诱发该病。

应激因素。由于没有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春、秋、冬季季节交替,气候突变,舍内温度变化大,以及寒冷季节冷应激,造成抗病力下降。舍内湿度大,加重冷应激。突然变换饲料,饲养密度大都可使鸡群发生应激。应激因素可诱发该病。

疾病因素。鸡群发生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寄生虫病等其他疾病时,可继发慢性呼吸道病。维生素A缺乏、免疫抑制病、霉菌毒素中毒等导致免疫器官损伤,使鸡体抵抗力下降,也可诱发该病。

2、鸡慢性呼吸道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鸡主要呈慢性经过,病程1~4个月。隐性感染鸡一般无症状表现,产蛋鸡、种鸡多呈隐性经过,表现为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典型症状主要发生于幼龄鸡中。若无并发症,发病初期,病鸡流浆液或浆液、黏液性鼻涕,甩头,打喷嚏。后期病鸡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有明显的湿啰音,眼睛流泪,眼睑肿胀,严重时双眼紧闭,病鸡精神沉郁,低头缩颈。病程长的眼内可见干酪样物,严重的面颊肿胀,有的可见窦内渗出干酪样物,严重时造成眼睛失明。鸡群表现食量减少,生长发育迟缓,渐进性消瘦,蛋鸡产蛋量下降。

病变主要在鼻腔、喉头和气管。剖检可见鼻道、眶下窦黏膜水肿、充血、出血,窦腔内有黏液或干酪样物,喉头气管内有透明或混浊黏液,黏膜表面有球状灰白色干酪样物,气囊壁增厚、混浊,附着豆渣样渗出物。

3、鸡慢性呼吸道病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泰乐菌素治疗效果比较好。泰乐菌素按500mg/kg混饮或按20~50mg/kg混饲,连用5~7d,有良好治疗效果,同时为防止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温和性流感等呼吸道症状疾病,每升水添加温可康(主要成分:石膏、知母、金银花、牛角、生地、赤芍、丹皮、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黄芪、熟地、玄参)0.5mL混饮,连用3~5d。

中药治疗。麻黄200g、杏仁250g、石膏60g、桔梗180g、黄芩170g、连翘165g、金银花120g、金荞麦根190g、牛蒡子100g、穿心莲195g、甘草50g,共研细末,混匀,每只鸡每次0.5~1g拌料饲喂,连用5d。

4、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综合预防

药物治疗不能根治该病,易复发,且治疗成本较高,该病的防治,最好办法是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避免饲养密度过大,寒冷潮湿,氨气刺激等不良条件,消除发病诱因。鸡舍要通风良好,减少鸡舍环境中有害气体的含量,气候突变及冬天气候寒冷时要注意防寒保温。在育雏期间防止其他疫病侵入造成混合感染,接种疫苗时避免气雾免疫,以防刺激呼吸道;用疫苗免疫前后,可在水中加入维生素、电解质添加剂,以缓解应激反应。采用全进全出制,避免不同日龄鸡混养。

合理搭配饲料。日粮营养价值要全面,要使用品质好、适口性好的饲料,而且品种要多样化,保证饲料中有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搞好鸡舍的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增加鸡体抗病能力。鸡败血霉形体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的消毒剂均可将其杀死,平常可用0.25%的过氧乙酸,每周带鸡喷雾1~2次。定期对饲槽、水槽及用具进行消毒。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泰乐菌素能够很好预防该病。

疫苗免疫。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弱毒疫苗适合给3~5周龄的雏鸡免疫,既可用于健康的鸡群,也可用于已经患病的鸡群。灭活疫苗以油佐剂灭活疫苗效果较好,多用于蛋鸡和种鸡。免疫后可有效地防止该病的发生和经过种蛋的传染给下一代小鸡,并能减少诱发其他疾病的机会。

作者简介:毕艳辉(1972-),女,大专,兽医师。

毕艳辉,孙景华,关晓英

(黑龙江省海伦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海伦152300)

蛋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其防治


1流行特点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能够经由直接接触造成传播,也能够通过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尘埃和饲料造成传播,即病鸡在打喷嚏和咳嗽时会排出病原体,还能够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这也是导致该病世代相传的一个主要原因。任何年龄的蛋鸡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30日龄的雏鸡非常容易感染,且死亡率要高于成年鸡。气候突然发生变化,饲养密度过大,舍内通风较差或者积聚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氨气等),免疫接种(特别是采取气雾免疫),以及饲料中含有较少的维生素等,都能够引发该病。蛋鸡单纯感染该病时,病程可持续较长时间,病情进展缓慢,但通常会继发或者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鸡传染性鼻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鸡群继发引起大肠杆菌病,会导致雏鸡死亡率明显提高,产蛋鸡产蛋率显著降低,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

2.临床症状

病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果只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是发生气囊炎;混合感染大肠杆菌,会发生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混合感染其他病毒病,还会表现出相应的其他症状。病鸡通常不会呈急性经过,大部分是继发感染病毒病;主要是呈慢性经过,病程一般可持续数星期甚至数月,采取常规拌料、饮水治疗效果较差,就算采取注射治疗,也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感染,不能够彻底防止感染霉形体。尽管该病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如果发生混合感染会导致病情明显加重,且死亡率提高,耐过的病鸡主要是发生腹膜炎,且预后不良。

3鉴别诊断

传染性鼻炎。二者在发病日龄和临床症状(如面部发生肿胀、流泪、流鼻涕等)方面类似,但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气囊病变,也不会发出呼吸哕音,且成年鸡的易感性要高于幼鸡。另外,二者往往会发生混合感染。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病毒性疾病,鸡群一般呈现较急发病,输卵管发生特征性病变,往往还会伴有肾脏病变,成年鸡患病后会导致产蛋量明显降低,且容易产出畸形蛋,使用各种抗菌药物治疗都没有疗效。另外,该病与慢性呼吸道病彼此诱发,引起混合感染。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病毒性疾病,通常是成年鸡出现发病,表现出全群精神萎靡,有些还会具有张口呼吸、闭目伸颈的症状,频繁甩头,并咳出混杂血液的黏液,快速发生死亡,但只有呼吸系统发生出血,其他内脏器官灭有发生病变。使用各种抗菌药物都没有直接治疗效果。

新城疫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全群呈急性发病,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注意非典型性新城疫灭也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尽管呼吸道发生的病变与慢性呼吸道病类似,但通常是消化道发生严重出血,并会出现神经症状,由此二者非常容易进行区别。

4防治措施

加强检疫。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是对种鸡加强检疫和净化,这是由于如果种鸡群发生该病,会经由垂直传播的方式导致种蛋被感染,从而使孵出的后代雏鸡在1—3日龄出现发病。为培养建立健康的种鸡群,必须采取多次检疫和投药的方式来清除。先通过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检出鸡群中的阳性鸡,一般抽检率可达到5%~10%,接着连续使用抗菌素1~2个疗程,然后在抽取部分蛋鸡进行检疫,如果鸡只没有出现阳性反应,则可使用其所产种蛋用于孵化。如果检测出存在阳性鸡,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投药,并采取复检将阳性反应鸡完全剔除。之后可每月投喂1次药物,防止漏检的带菌鸡出现发病,以及接触外部而发生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环境卫生良好,控制饲养密度适宜,防止潮湿寒冷、含有高浓度氨气等,减少发病诱因。确保饲料中含有充足的维生素,舍内保持良好通风,冬天要注意加强防寒保温。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同时净化环境,大多数消毒剂都能够杀死鸡败血霉形体,如可每星期使用百毒杀进行1~2次带鸡喷雾。

免疫预防。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主要使用鸡毒支原体油乳剂灭活苗和活疫苗两种,一般在28~35日龄和110日龄左右接种疫苗,通常采取点眼的方式。注意接种疫苗最好不采取气雾免疫,防止呼吸道受到不良刺激。另外,鸡群接种疫苗免疫前后,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质、维生素添加剂,用于减轻应激。

药物治疗。通常选择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和治疗该病。病鸡可在每千克饮水中添加500mg泰乐菌素,混合均匀后饮用,连续使用5天;在每升饮水中添加250mg泰妙菌素,连续使用5~7天;每千克饲料添加100~200mg强力霉素,连续使用3~5天;在每升饮水中添加120mg红霉素,连续使用3~5天。

鹅衣原体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衣原体病又称鹦鹉热或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各种畜禽和人类的共患的传染病。在家禽中,鸭、鹅、鸡、火鸡及鸽都可感染。雏鸭的易感性最高。鹅常为无症状感染,感染后常取隐性经过。本病主要的特征是发生结膜炎、鼻炎及腹泻。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患鹅初期表现全身震颤,步态不稳,食欲消失,精神沉郁,生长停滞,腹泻,排出绿色水样稀粪。

眼结膜及鼻发炎,流出浆液性及脓性分泌物,并将眼和鼻孔周围的羽毛粘连,时间稍长则结成千痂或脱落。

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鹅明显消瘦,肌肉萎缩,最后出现麻痹,惊厥而死亡。

本病常并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及眼型大肠杆菌病。

二、病理变化主要病变见于结膜炎、鼻炎、眶下窦炎,偶见有全眼球炎,眼球萎缩。

在胸、腹腔和气囊膜见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气囊壁混浊,增厚。

胸肌萎缩,常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脾充血肿大。肝表面呈肝周炎,表面覆盖一层灰色或黄色纤维素性薄膜。

三、流行病学资料鹅衣原体一般毒力较低,鹅的衣原体属低毒力株,很少造成流行或爆发。常呈现无症状感染。然而,如果饲养密度过大、鹅只受冷、育雏室空气污浊,通风不良、营养低劣、特别是并发禽流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等,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流行。

本病可以在鹅和鸭之间互相传染,不同年龄的鹅对衣原体有不同的易感性。一般是幼龄鹅比成年鹅易感。传染来源及途径主要是由病鹅传给健鹅,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鹅胚垂直传播。

四、病原诊断(一)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是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属原核生物界,裂殖菌纲,衣原体目、衣原体科。在分类中的地位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衣原体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最常用的是鸡胚卵黄囊。

鹦鹉热衣原体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大,而对热较敏感,在室温下很快失去传染性。在禽类干燥粪便中可存活数月。70%酒精、0.5%碘酊和3%的过氧化氢溶液,几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

(二)实验室诊断

1.涂片镜检取患病死亡的鹅气囊、心包膜或脾被膜,制成触片,固定后用姬姆萨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如果在单核细胞浆内有深紫色的球状颗粒,即可证明有衣原体感染。

2.病原体分离

(1)取病料经处理之后吸取0.5毫升上清液接种在6~7日龄鸡胚卵黄囊内,于37℃培养3~10天,致死鸡胚。取卵黄囊膜作触片,染色镜检。

(2)取病料接种物0.5~1毫升,给3~4周龄小鼠腹腔注射,衣原体可在腹腔内生长繁殖,引起腹膜炎,腹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腹部膨大,腹水内含有大量衣原体的单核细胞。脾脏肿大。

本病单从症状、病变不易确诊。因此,必须采取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防治策略

一、预防1.搞好鹅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种蛋、孵化器的合理消毒。可用5%漂白粉、0.3%过氧乙酸或2%次氯酸钠。

2.在鹅舍周围避免饲养其他动物,如鸭等禽类。

3.人类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因此必须注意防护。

二、治疗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内服按本品1克拌20千克料,一天1次,连用3~5天。肌注按每千克体重用20~30毫克。

卡那霉素可溶性粉:每50克含2克(4%),混饮按每升水30~120毫克,混料按每千克料用60~250毫克,连用3~5天。或按每千克体重40毫克。肌内注射按5~10毫克/千克体重。

庆大霉素可溶性粉:100克含4克。拌料按每千克饲料用50~200毫克。肌注按每千克体重用3000~5000国际单位(或5~10毫克),每日2次。饮水按每升水加入2万~4万国际单位,连喂3天。

红霉素粉针:每支0.25克、0.3克。肌注1次量为每千克体重5~20毫克,一日2次。饮水,0.005%~0.02%;拌料0.01%~0.03%。

罗红霉素可溶性粉剂:每瓶5克,含0.5克。混饮,每升水用10~20毫克,连用3~5天。或饮水按0.005%~0.02%,拌料0.01%~0.03%。

鹅葡萄球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葡萄球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或慢性传染病。临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化脓性关节炎、皮炎、脐炎及趾瘤等。幼鹅感染本病,常呈急性败血症。成年鹅感染本病常呈慢性经过的关节炎及趾瘤。本病是鹅的常见病。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鹅发生本病,其临诊症状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脐炎型及趾瘤型。

1.急性败血型幼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两翅下垂,缩颈,眼半开半闭呈嗜眠状,羽毛松乱,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还可见到鹅的胸腹部、大腿内侧皮下浮肿,滞留数量不等的血样渗出液,严重者可自然破溃,流出棕红色液体,污染周围羽毛。

2.慢性关节炎型鹅只患病后表现多个关节由于炎症引起的肿胀,特别是跗、趾关节发炎肿胀,表面呈紫黑色,并结成污黑色痂,有些病例出现趾瘤、脚底肿大、变硬,有些趾尖发生坏死,呈黑紫色。发生关节炎的病鹅表现运动障碍,跛行,不愿行动,多伏卧,一般仍有饮、食欲。如果由于行动不便,因采食困难,饥饱不匀,病鹅日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3.脐炎型主要见于雏鹅(尤以1~3日龄为多)。病雏表现怕冷,翅膀下垂,腹部膨大,脐部肿大发炎,局部呈黄红色或紫黑色,质稍硬,间有分泌物,俗称大肚脐。病雏一般在出壳后2~4天死亡。

4.趾瘤病型(脚垫肿)本病多发生于成年或重型种鹅。由于体重负担过大,脚部皮肤龟裂,感染本菌,表现趾部或脚垫发炎、增生,导致趾部及其周围肿胀、化脓,变坚硬。

5.眼型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在出现于败血性的后期。在临诊上表现为上下眼睑肿胀,开始时眼半开半闭,后期会由于分泌物的增多而使眼睛完全粘闭。倘若将上下眼睑强行掰开,可见有多量的分泌物。眼结膜红肿,有时还可以发现肉芽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眼球出现下陷,最后失明,病鹅多由于食不到料、喝不到水而饥饿或互相踩踏、衰竭而死。

6.肺型有些病鹅通过呼吸道感染了致病性葡萄球菌而发生肺炎型的葡萄球菌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等全身性症状。

二、病理变化本病的病理变化根据不同的临诊病型而异。

1.急性败血型以幼鹅为主。肝脏肿大,淡紫红色,有花纹或斑样变化,病程稍长者,可见数量不等的白色坏死点或出血点,脾脏肿大或见白色坏死点。有些病例还可以见到肺呈黑红色(即由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有些病例可见胸部及大腿内侧皮下浮肿,滞留血样渗出液,数量不等。

2.慢性关节炎型以成鹅为主,常表现关节炎,关节囊内或滑液囊内有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多见于趾、跗关节,表现出关节肿大,滑膜增厚、充血或出血,病程较长的病例,则变成脓性和干酪样坏死,甚至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及畸形。

3.脐炎型多见于雏鹅,患鹅脐部肿大,呈紫黑色或紫红,有暗红色或黄红色液体,时间稍久则为脓样干固坏死物,卵黄吸收不良,稀薄如水。

趾瘤型则见脚部有瘤肿、坏死。眼型可见与生前相应盼病状。肺型则见肺部淤血、水肿和肺部组织发生各期的肝变。

三、流行病学资料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鹅群的周围环境中,鹅舍内的空气、地面、鹅体表、鹅蛋表面、鹅粪、饲料j羽毛都可分离到本病原体。

创伤是本病主要的传染途径,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脐带感染也是常见的传染途径。

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周围环境中葡萄球菌的数量急剧增加,超过鹅体所能抵抗的程度。

(2)鹅体皮肤的损伤或创伤,为病菌提供了感染的机会。

(3)鹅体患有其他疾病,如痘、传染性囊病等,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4)由于接种疫苗,不注意针头的消毒,而导致病菌侵入体内,引起发病。

(5)孵化时葡萄球菌污染种蛋而引起胚胎死亡,同时还会使雏鹅体表污染大量病菌而致病,或通过脐孔感染,引起脐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四、病原诊断(一)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的圆形或卵圆形球状菌。常由于很多球菌相连在一起形成葡萄串状。无鞭毛,不产生芽孢,可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光滑、隆起,圆形,幼龄菌落呈灰黄白色,逐步变成金黄色。禽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血浆凝固酶,在血液琼脂平板上产生溶血环,能凝固兔血浆。

在不产生芽孢的细菌中,葡萄球菌对外界的抵抗力是最强的细菌之一。要在60℃30~60分钟或80℃10~30分钟才能将其杀死。煮沸后迅速死亡。3%~5%石炭酸在3~15分钟内、75%酒精及1:25000的龙胆紫在5~10分钟内均可将其死亡。

(二)实验室诊断

1.采集病料采取脓灶中的脓液渗出液及肝等病料作为被检材料。

2.涂片染色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圆形或卵圆形葡萄串状或呈短链状球菌。

3.分离培养将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上,挑选金黄色、并具有溶血的菌落作纯培养。进一步做生化试验以确定其是否属致病性。若属于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分解发酵甘露醇,产酸;能产生血浆凝固酶,.将兔血清凝固。

4.动物接种

(1)静脉注射法于家兔的静脉接种0.1~0.5毫升肉汤培养物,若属致病性葡萄球菌,于注射后24~48小时内,家兔死亡。剖检可见浆膜出血,肾、心脏、心肌及其他器官组织有大小

不一的脓肿病变。

(2)皮下注射法于家兔皮下接种1.0毫升24小时肉汤培养物,若属致病性葡萄球菌可引起局部皮肤溃疡、坏死。

防治策略

一、预防1.彻底清除鹅场内的污物、一切尖锐物体,以免刺伤鹅体的皮肤,防止感染。

2.注意做好种蛋、孵化器及孵化全过程的消毒工作。减少污染。

3.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补充饲料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防止互相啄毛而引起外伤。

4.做好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减少环境中含菌量。降低感染机会。

5.在本病严重发生的鹅场,给鹅群注射多价葡萄球菌铝胶灭活疫苗,14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2个月。

二、治疗一旦发现病鹅,立即给予隔离治疗,一般可使用以下药物。

妥布霉素注射液:若病鹅不多,可用妥布霉素针剂,按每千克体重用0.5~1毫升,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丁胺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用2.5万~3万国际单位(或5~10毫克),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饮水,按千克体重10~15毫克(每克含62万~72万国际单位),或按0.005%~0.01%,每日饮3次,连饮3天。

庆大霉素:按每千克体重3000~5000国际单位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

红霉素:按0.01%~0.02%药量加入饲料中喂服,连服3天。

氨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5~20毫克拌料,连用5天。

盐酸沙拉沙星:治疗量10克对100千克水连饮3天,或10克拌40千克料连喂3天。

由于本菌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必须选择本地区、本鹅场少用的药物,或几种药物混合或交替使用。有条件的可及时分离细菌做药敏试验。以决定选择使用的药物。

肉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肉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导致肉牛和奶犊牛出现急性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牛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犊牛、育肥肉牛以及奶牛容易发生,对全世界养牛业的健康发展都会带来严重危害,主要特点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且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的临床症状肉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1、病因:

牛、山羊、绵羊等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牛对该病毒的易感性有所不同,主要是集约化饲养的青年牛及刚断奶犊牛(小于6月龄)容易发生,使其出现急性呼吸道疾病,但成年牛也能够发生。该病的暴发可能只局限在犊牛,或者只局限在成年母牛,也可能是整个牛场牛都出现发病,发病率可超过90%,而死亡率只有1%~3%。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通常在秋冬季节发生,此时病毒能够快速传播,可能经由呼吸道分泌物或者气雾进行传播,不管是母源抗体还是免疫接种后形成的抗体都无法抑制病毒的复制和分泌,但当抗体水平较高时能够减轻病症。

2.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

该病具有2~7天潜伏期。病牛主要表现出体温升高,可达到39.5~41.9℃,并持续4~5天左右。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大部分病牛呼吸加速,严重能够听到喘鸣声。一般为湿性咳嗽,还会咳出黏稠的脓性痰液,经过大约10天会逐渐消失。流涎,嘴角通常流出泡沫状液体。两侧鼻孑L都会流出混杂血液的浆液性、黏液性、脓性鼻液。眼结膜明显充血,大量流泪。最终俯卧在地上,且无法站起。妊娠母牛患病后会发生流产,泌乳母牛患病后泌乳量减少或者完全停止。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可发现支气管间质性肺炎,肺脏质地坚实,小支气管和支气管内渗出黏液脓性液体,支气管、气管以及纵隔淋巴结发生水肿、肿大,有时还会发生出血。如果同时感染细菌,会导致肺实质更加坚实,并存在纤维性蛋白渗出,同时可见化脓性支气管肺炎。主要显微病变是发生渗出性细支气管炎,同时肺泡逐渐萎陷,细支气管附近浸润有单核细胞。对上皮细胞进行观察,发现其发生凋亡和坏死,且被周围的巨噬细胞吞噬。肺泡、细支气管管腔和支气管内存在多种细胞的碎片,且在固有层能够看到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3、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鉴定。取病死牛发生病变的肺脏组织或者气管黏膜,也可取脾脏器官或者血液用于样本采集。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是一种能够在呼吸系统的细胞培养物上充分生存的病毒,尤其是牛鼻甲细胞最非常适合用于病毒的分离培养,细胞接种病毒后主要是发生融合现象,晚期往往发生肿胀、变成圆缩,并逐渐聚集,且容易出现多个合胞体,最终细胞发生死亡并脱落。病变的细胞进行HE染色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可见核内包涵体。但是,由于病毒滴度往往无法保持稳定,在运输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无法有效生存的现象,导致其敏感度减弱,因此要求病料在运输时必须快速且严格,并确保及早接种到细胞,以确保检测效果较好。

血清学诊断技术。主要是指病毒中和试验,该法能够将病毒特异性抗体直接检测出来,并使用1倍量200~500TCID50常量病毒和经过1倍比例稀释处理的血清进行th作用,之后在其中添加适量的指示细胞,放在37℃恒温条件下进行4~5天培养,然后进行读数,能够促使接种病毒的细胞所发生的50%病变血清高稀释倍数受到抑制,从而能够直接对病毒的细胞病变状况进行观察,进而能够判定是否存在能够抑制病毒活性的中和抗体。

4、防治措施

免疫预防。该病可使用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一般来说,犊牛可使用灭活疫苗免疫接种,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但无法使全部免疫牛都免于感染该病,甚至会导致部分病牛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加重。减毒活疫苗一般采取鼻腔免疫,但由于该疫苗无法在免疫原性和毒力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影响免疫效果。尽管目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牛接种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病,避免牛场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损害。

治疗措施。牛发病后通常可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一般来说,使用广谱抗生素能够减弱或者抵抗细菌性支气管炎,因此在分离得到实际病原微生物前,病牛可选择使用庆大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等进行治疗,接着选择使用特异性抗生素进行治疗。在病牛表现出呼吸困难的症状时,不仅要使用广谱抗生素,还要配合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如选择使用10~20mg地塞米松,每天1次。还要使用抗组胺药,如按体重使用1mg/kg盐酸扑敏宁,每天2次;按体重使用0.048mg/kg阿托品,每天2次;使用15.5~31.Og阿司匹林,每天2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82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斯布牦牛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