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条件

首先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其次就是需要有优质甲鱼苗,在挑选的时候,主要观察它是否动作灵敏,可以提前十五天暂养,适应环境了再投放。最后就是要有熟练的养殖技术,喂食可以选择玉米粉、豆渣等来喂,每天固定量,还要做好巡查工作。

1、避风向阳

在养殖甲鱼的时候,要挑选一个好的地方,最好是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这样对甲鱼的生长都是非常有利的。最好是有一定的坡度,这样有利于甲鱼出来晒太阳。m.Yz023.COM

2、优质的甲鱼苗

在挑选甲鱼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行动敏捷的甲鱼苗来养,一些反应迟钝的,是不能挑选的。除此之外,在投放之前,最好是先暂养十五天,然后再放进池塘进行喂养,以免让甲鱼出现不适应的症状,影响它的健康。

3、熟练的养殖技术

在养殖甲鱼的时候,有一个熟练的养殖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养殖甲鱼需要做好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每天喂食的话,量需要控制好,还可以选择它比较喜欢吃的一些食物来喂养。比如玉米粉、豆渣等之类的食物,混合饵料搅拌在一起喂投。每天还要做好巡查的工作,防止甲鱼生病或者是外逃。

养甲鱼怎么管理

1、温度管理

甲鱼最佳的生活温度在25至30度左右,冬季的时候,水温不能低于10度,否则可能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冬季可以增加一些防护措施,在养殖场里面修建一些挡风的大墙或者是建棚等,都能很好的预防。

2、光照管理

甲鱼在养殖的时候,适当的光照,对它的生长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光照的时间一般在每天6至8个小时左右,如果光照不足的话,可以采用人工补光的方法来做,这样能增加它的成活率。

3、水质管理

好的水质,会让甲鱼的成活率变的更高,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水的成活率相对来说要低一些,这样回家玉的生长其实是不利的,所以在冬季一定不要换水的频率太快,这样也是不好的,然后可以在水中适当的种植一些植物,这样是有净化水质的好处的。

4、饲养管理

平时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喂一些营养含量较高的饲料,到了冬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减少喂食的量,并不是不喂食,因为饲养的甲鱼一般都不会冬眠的,这一点需要注意。

相关推荐

锦鲤养殖条件


锦鲤是大型观赏鱼,为了确保足够的活动空间,需要建设大型养殖池。锦鲤对于水质要求很高,不能有悬浮的污浊之物,且对酸碱度及水的硬度有严格要求。生存的温度为0-32℃,但是最适宜的温度为22℃左右,需要根据水温的变化来改变喂食量。锦鲤性情温和,宜与其他鱼类一起养殖。

锦鲤非常漂亮、颜色鲜艳、花纹多变,是一种大型观赏鱼,需要在大型的养殖场地生活,这样锦鲤鱼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去活动,目前的锦鲤都是人工繁殖的,因此在养殖锦鲤的时候要把握好水质的酸碱度、硬度、温度以及它的生活习性。

1、养殖的水质要求

锦鲤的饲养条件与金鱼不同,它需要较高的水质条件,酸碱度以PH值6~8.5之间最为适宜。并且水要干净透明,以浅绿色、浅黄色最佳,且水中不能有悬浮污浊的杂物。一般正常的水溶氧量在5~7mg/l。水中的镁离子、钙离子含量会影响水的硬度,含量越高水质越硬,而锦鲤适合生活在硬度较低的水中。水里的亚硝酸盐、氨氮的含量对锦鲤不会产生直接的危害,所以控制在30mg/l以下就可以了。

2、温度的要求

锦鲤可以在冷水中生存,0~32度都可以,但是最适合它生存的水温是20~25度,这个温度非常适合它进食,而且有助于消化,生长速度也会增加。水温在15~20度的时候要减少喂食量,水温在5度以下的时候要停止喂食。根据水温的变化喂食,避免消化不良引发肠炎。

3、生活习性

锦鲤是杂食性的鱼类,通常食用一些植物碎片、藻类、小虾、水蚯蚓等等,人工养殖的也可以喂食锦鲤饲料。锦鲤性格温和,容易饲养,喜欢和其他的鱼群一起游泳,锦鲤根据鳞片来测算年龄。

河蟹养殖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且水质清澈无污染,塘内进出水方便,面积在1-5亩即可,水深控制在1-1.5米左右,池底以沙壤土或砂砾土为最佳,池底淤泥厚度不可超过5cm,水中可以种植一些可供河蟹摄食栖息的水草。投放蟹苗前对池塘进行消毒,养殖过程中合理投喂饲料,做好疾病和敌害预防工作。

河蟹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蟹类,它们的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河蟹的适应性强,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养殖范围比较广泛,近几年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给众多养殖户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养殖池塘选择

养殖河蟹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没有污染,池塘进出水方便,面积控制在1-5亩即可,水深一般为1-1.5m左右,池底最好是通气性能较好且利于水草和底栖动植物生长繁殖的沙壤土或砂砾土,可以给河蟹提供一些天然饵料,池底的淤泥厚度不可超过5cm,池塘周围要用砖墙或塑料薄膜建好防逃设施,进水口处用铁丝网拦住,以防止河蟹逃跑。

2、投放前准备

在投放幼蟹之前,将池塘排干暴晒,同时施撒一定比例的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如果在塘内发现蛙或者蛙卵要及时捞出。

一般投放二龄蟹种,规格在180-200只/公斤左右,投放密度控制在800-1000只/亩左右,可在池内种植一些苦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供幼蟹摄食栖息。

3、日常投喂、管理

养殖河蟹的过程中,除了让它们摄食水中的水草和底栖生物以外,还需要投喂人工饲料,河蟹属于杂食性动物,一般可以投喂杂鱼虾、土豆、小麦等饲料。

投喂时要将饵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一般每亩水面要准备3-5个分布均匀的饲料投喂点,以便于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情况,还方便清理饵料残渣。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性,一般投喂可以选择在傍晚前后,每天投喂1-2次,具体根据情况调整。

河蟹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只有养殖的水质好,它们生长发育才会较好,而且肉质会更鲜美,池水中的酸碱值要控制在7-9左右,最适宜河蟹生长的酸碱值为7.5-8.5之间,池水中氧气的含量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如果低于5毫克/升,会影响河蟹的生长发育,如果在2毫克/升以下时,会造成河蟹大量死亡。

为更好的保持水质,需定期换水加水,使池水保持清澈、鲜活的状态,水体的透明度要控制在40cm以上。

4、预防疾病和敌害

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加注新水,想吃内泼洒生石灰消毒,以预防疾病。常见的河蟹疾病有蟹苗和幼蟹阶段,聚缩虫和单缩虫附生,严重时会影响幼体的正常活动和摄食;在幼蟹和成蟹阶段,会出现蟹奴虫和红四重寄生,前者寄生在河蟹的腹部,蟹脐内会有白色的点状虫体,严重时蟹肉恶臭,不能食用,后者寄生在河蟹体内,肉眼就可以看见;除此之外还会出现蟹壳上有洞的溶壳病和蟹体上有黑点的黑斑病。

河蟹的敌害有水老鼠、青蛙、鸟类等,其中水老鼠的危害最大。刚脱壳的软壳蟹在夜间活动时,行动较缓慢,最容易受到袭击,一般可以采取药饵毒杀或人工捕捉的方法预防敌害对河蟹造成伤害。

虹鳟鱼养殖条件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水源,如涌泉水、地下水、河水等均可,适宜虹鳟鱼生长繁殖的水温为7-22℃。合适的水流能促进虹鳟鱼更好的生长,水中的酸碱值最好在6.5-6.8之间,盐度根据虹鳟鱼的生长阶段不同来调整,一般稚鱼可适应5-8%的盐度,成鱼可适应30%的盐度。

虹鳟鱼属于冷水性鱼类,自然条件下野生的虹鳟鱼一般生活在水质清澈无污染的砂砾底质河流或溪流中。野生虹鳟鱼根据其生活环境的不同划分为湖沼型虹鳟鱼和降海型虹鳟鱼。生活在较深的冷水或沿岸地带水域的被称为湖沼型虹鳟鱼,而夏季和冬季入海的群体则被称为降海型虹鳟鱼。虹鳟鱼对于生活环境的水温、含氧量、水流速度、酸碱值、盐度等都有一定要求。

1、适宜的水温

人工养殖虹鳟鱼,生长水温尽量控制在7-22℃之间,合适的水温会促进虹鳟鱼生长繁育,若是水温过低或过高,会造成虹鳟鱼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一般适宜虹鳟鱼孵化的水温为8-11℃,培育鱼苗的适宜水温为9-15℃,饲养成鱼的适宜水温为14-18℃。

一般水温在12-14℃时,饲养正确的当年鱼体重可达到100-250g,饲养两年体重可达到1斤-2斤,饲养三年体重可达2斤-4斤,若水温控制在8-10℃时,当年鱼体重约为30-50g,饲养两年体重约在300-600g,饲养三年体重约800-1000g,当水温控制在14-18℃时,放养时50-100g的鱼种经过180天的饲养体重即可达到600-900g,以此看出,水温对虹鳟鱼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2、充足的氧气

养殖池中含氧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虹鳟鱼的生死,还会影响它们的繁殖发育,若是含氧量过低,虹鳟鱼的胚胎发育和卵黄吸收速度都会延缓,甚至有可能孵化出畸形仔鱼,适宜虹鳟鱼的溶氧量为6毫克/升以上,它们在溶氧量达到9毫克/升是生长繁育最快,如果水中的溶氧量低于5毫克/升,它们的呼吸频率会加快,当溶氧量为3毫克/升时,鱼群会大量死亡,所以养殖虹鳟鱼,为使它们更好的生长繁殖,池中的溶氧量至少要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

3、水流速度

速度合适的水流可以为池中的水带来更多清新的含氧充足的水,水的流动,会加速虹鳟鱼体内的新陈代谢,还能将饵料更长时间的留在水中,利于虹鳟鱼摄食,同时水流还能将水中的污物冲走,为虹鳟鱼营造更加优良的水质,一般水流速度控制在12-18m/分钟即可,具体流速根据鱼的大小而调节。

4、酸碱值要求

野生虹鳟鱼在酸碱值为5.5-9.2之间的水域中都可以生存,但人工养殖的虹鳟鱼,由于其生活环境等都与野生的有所区别,所以养殖虹鳟鱼的池水酸碱值最好控制在6.5-6.8之间,中型或略微偏酸性的水质都可。

5、盐度要求

虹鳟鱼对于盐度的适应性较广,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中都可以生长存活,目前人工养殖的虹鳟鱼都是生活在淡水中,若是在养殖过程中要从淡水转化为海水,需要先进行半盐水过度驯化后再投入,例如体重25g左右的虹鳟鱼,只需在半盐水中生活20天左右后就能投放进海水中生活。

虹鳟鱼生长阶段的不同对盐水的适应度有所区别,一般稚鱼可以适应5-8%的盐度,而一年龄的鱼可适应20-25%的盐度,成年后的鱼可适应30%的盐度。

6、水源选择

养殖虹鳟鱼可首选水质清澈且冬暖夏凉的涌泉水;水质稳定、无杂物的地下水也可作为养殖虹鳟鱼的水源之一,但地下水的含氧量较低,在食用之前要经过曝气,释放出水中多余的有害气体,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可流动的水库水或湖泊水也可用来养殖虹鳟鱼;选择河水养殖虹鳟鱼的话,需要注意改善调控水温,及时关注水质以防鱼病,同时还要想好冬季河水结冰无法养鱼的应对措施。

石斑鱼养殖条件


石斑鱼要在避风、波浪小且不会遭受台风袭击的海区养殖,为方便日后的饲料和成鱼运输,养殖场地交通要便利。一般使用网箱养殖石斑鱼,它们对水中盐度的要求在16以上,养殖海区的水深最低不能低于4m,水温要保持在15℃以上,养殖密度控制在60条/m³左右,合理投喂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1、石斑鱼养殖方式

一般养殖石斑鱼可以选择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方式,但网箱养殖是比较普遍的养殖方式,养殖成年石斑鱼足首选网箱养殖,若是选择池塘或室内水泥养殖,建设标准和养殖要求基本与网箱养殖一样。石斑鱼的投放密度较高,很方便集中管理,而且它们能产生的效益很高,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养殖石斑鱼。

2、养殖石斑鱼的场地选择

养殖石斑鱼最好选择避风、波浪小、不会遭受台风袭击且交通方便的海区,养殖场地最好是沙质底、砾质底或者礁石质底,潮水最低时水深不能低于4米,网箱内的水流速度最好能够保持在0.2m/秒-0.75米/秒之间。

养殖石斑鱼的水温最低不能低于15℃,每年至少要有200天左右水温保持在22-28℃,水质要清澈,透明度需在1.5米以上,要避免受到农业肥水、城镇污水的污染,养殖石斑鱼的水中盐度不可低于16,它们最适宜的盐度是25-32℃,酸碱值控制在7-9之间,水中含氧量要在5毫克/升以上。

3、石斑鱼的养殖季节

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下,石斑鱼的生长期有所区别,一般在浙闽沿海地区生长期是每年5-11月,两广、香港和台湾等地区生长期是每年4-11月,在海南地区生长期为3-12月。

石斑鱼的生长速度不是很快,它们从体长10cm生长到达到上市售卖规格的500-750g需要16-24个月左右,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的生长速度比赤点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快,前两者的上市规格会大一些。根据它们的生长周期,有两种养殖周期可选,一种是当年3-5月将规格10cm的鱼苗投放进网箱,冬天时体重一般可以达到150-200g左右,让它们自行在网箱内越冬,等到来年冬季之前上市售卖;另一种是3-5月份将体重200g的较大的鱼种投放进去,在入冬前它们的体重达到500-700g时上市售卖,或是继续养到来年的入冬前体重达到3斤左右是再上市。

4、石斑鱼的养殖密度

石斑鱼一般采用网箱养殖,适宜水温在25℃左右,养殖密度太大或是太小都会影响石斑鱼的生长发育,通过实践证明显示,一般养殖密度控制在60条/m是最好的,这个密度下的石斑鱼生长速度较快,且存活率高。

5、石斑鱼饲料投喂

石斑鱼是食肉鱼类,给它们投喂的饲料首选新鲜的小杂鱼,投喂的饲料要根据石斑鱼的规格切成合适的大小。根据投喂饲料鱼的种类不同要改变投喂系数,例如投喂蓝圆鱼就要降低投喂系数,投喂眼睛鱼就可增大投喂系数,一般投喂系数应在5-12之间。

6、养殖石斑鱼的日常管理

养殖石斑鱼的网箱和养殖密度要合理,以免影响鱼群生长,要定期对网箱进行清扫消毒工作,确保网孔没有被堵塞,网箱内外的水流畅通,为更好的清理网箱内的残食和其它生物,可以在网箱内适量投放一些鲷科鱼类和杂食性鱼类,它们还能促进石斑鱼摄食,提高产量。定期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损情况,若发现破损情况立即修补,特别是台风天气,要对网箱加强防御,以免鱼群受到伤害,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水质,避免影响石斑鱼的品质。为提高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养殖者应每日观察鱼群状态,及时将大小不一的鱼只分开饲养,还便于管理。

鸭嘴鱼的养殖条件


鸭嘴鱼属于很好养殖的鱼类,但是对水的含氧量有要求,而且需要有浮生生物来为它提供食物。需要建设一个3-5亩的水泥或土池塘,要求水质清澈无污染,池塘内配好增氧机,投放鱼苗前10天对池塘进行消毒和肥水工作,鱼苗最好选择规格在6cm以上的活动敏捷且无伤病的,饲料投喂根据鱼苗的大小调整。

养殖鸭嘴鱼,只要水中的含氧量充足,饵料充足即可,它们对环境的要求不高,食物来源主要是浮游生物,属于比较好养殖的鱼类。

1、池塘建设

养殖鸭嘴鱼的池塘,大小控制在3-5亩左右即可,水深1.5-2m左右,最好是水泥池或土池,要求水源充足,供电设备方便充足,灌排水方便,水质清澈无污染,符合渔业用水即可。为保证池水含氧量能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池内最好配置增氧机,水温不能超过31℃,且水温23-28℃的时间要保持在半年以上。

2、投放鱼苗前的准备

投放鱼苗前10天,用150-200kg/亩的生石灰水清扫消毒池塘,将塘内的野杂鱼、病菌及敌害生物杀死,还可以用渔网在池塘内拉一次,清除池塘内的蝌蚪、田螺和其它杂物等,在池塘的进出水口用筛网挡住,以防灌排水时有其他凶猛鱼类等进入吃掉鸭嘴鱼苗,每亩设置1-2个饵料场,位置布局要合理,方便鸭嘴鱼摄食及管理。

池塘清理消毒3天后,进行施肥培肥水质,一般可选择人粪尿、鸡粉、猪粪等作为肥水的基肥,一般用量为500kg/亩,也可以向池内泼洒5-10kg/亩豆浆。肥水时要注意基肥不能施太多,以防鱼苗入池后因为水质太肥而缺氧,肥水的标准以鱼苗投放进池塘时红虫达到高峰期为最好。

温度较低时投放鱼苗可以减少鱼苗的死亡率,也可以延长生长时间,提高鱼苗出池的产量和规格,当水温在15℃左右时,试水后显示消毒池塘的药物毒性消失水质转肥后应当尽快投放鱼苗。

鱼苗最好选择规格在6cm以上,活动敏捷、无伤病且吻部完整的鱼种,刚购回的鱼种,要先将氧气袋平放斤池水中,让它们适应水温1小时左右,等袋内的水温鱼池水水温差不多时将袋子打开,用2-5%的盐水将鱼种洗浴15分钟左右后再放入池中,投放时最好选择在上风口进行。

投放密度一般是500-1000尾/亩左右,如果准备的饵料不足,也可以将密度调整为100尾/亩左右,养殖鸭嘴鱼的池塘中可以混养其他鱼类,但为了防止争食,最好不要混养花白鲢,混养的鱼类规格一定不能比鸭嘴鱼苗规格大,混养鱼类与鸭嘴鱼比例控制在1:5即可。

3、饲料投喂

若是专养鸭嘴鱼,除了天然饵料外,还需要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才能满足它们的生长所需。按照四定原则,根据水温、鱼苗大小、吃食情况及天气等来决定投喂量,每天上午9点左右投喂一次,占全天投喂量的30%,下午7点左右投喂一次,占全天投喂量的70%,每天的投喂量根据鱼群总体重的3%-5%来决定,一般投喂含30%以上蛋白质的浮性饲料就行。

4、日常管理

养殖过程中要每天安排人员对池塘进行监管巡查,做好养殖记录,防止鱼浮头、患鱼病、鱼被偷盗及鱼逃跑,若是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饲料投喂严格坚持四定原则进行。每半个月左右往池塘内注入20-30cm新水,更换水质,保持足够的含氧量,同时每月还要施2次粪肥以起到肥水的作用,每次施撒100-150kg/亩,通过肥水可以让水中的天然饵料更加充足,同时还能使水质更好。

螃蟹稻田养殖的稻田条件



1.田间工程
(1)田块选择: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进排水方便和保水性强的田块,田块面积可大可小,10亩左右为宜。
(2)田间工程:稻田东西向、长方形,沿田埂内侧挖环沟,宽1.0~1.2米、深0.5米,坡比为1:1.2,视田块大小挖“十”字或“井”字畦沟。畦沟与外环沟相连,畦面种稻,畦沟养蟹。在一端修深1.5米的暂养池,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的6%~10%。
2.防逃设施
(1)进、排水防逃:进、排水口对角设置,用筛绢网扎好,绢网及四周要经常检修。
(2)田块围栏防逃:田块四周选钙塑板或塑料薄膜等光滑耐用材料设围栏,上部高出地面40~50厘米,埋入土下10~15厘米。外侧用木桩或竹桩等支杆每隔1.5~2米支撑固定,顶部用钢丝或结实绳子将防逃膜固定。防逃膜不出褶,接头处光滑并不留缝隙,围栏防逃设施要经常检查维修。 

颖鲤养殖的鱼池条件


(一)面积与水深
鱼苗、鱼种池要求底质平坦,淤泥少。鱼池应选择在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地方。水质要求清新。混养或主养鲤鱼的成鱼池,一般要求地质较肥,底牺生物丰富,水面较大的池塘。
(二)水域主要理化环境
鱼类的生活和生长与池塘水域理化环境是密切相关的,适宜的环境能促进鱼类生长。反之,则限制生长,甚至引起死亡。
1.水温
(1)水温与鱼类摄食和生长的关系:水温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它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而且还间接影响其他因子的变化,进而对鱼类的生长发生影响。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周围水温的变化而变动。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鱼类代谢加强,摄食量增大,生长速度也随之加快。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每增加10℃,鱼类的代谢会增加1~2倍。鲤鱼从15~32℃都能正常摄食;10~15℃之间只能少量摄食。因此生长缓慢;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的水温为20~30℃,尤其在23~26℃生长最佳。所以,掌握水温与鱼类的摄食关系,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更有效地促进鱼类生长。
(2)水温与水中溶氧的关系:池塘溶氧,随着水温升高而降低。水温升高还会加速池塘有机物的耗氧,促使鱼类呼吸加快。因此,在盛夏或春夏与夏秋之交,水温变化剧烈时,要注意池塘缺氧而引起鱼类的死亡。
(3)水温与鱼类性成熟和产卵繁殖的关系:鱼类随着水温升高而性晚发育加快。因此,在3月底和4月初,要注意水温变化,以防鲤鱼在池中流产。掌握好水温变化规律,还可提高鱼类的产卵率、孵化率和出苗率。
(4)水温与鱼苗池水深的关系:池塘水温的热力主要来自太阳光的热能。水的透热性能差,传热力弱,光热一般在水面下10厘米处就被吸收掉45%。池塘热能的传播,主要靠风力和水的对流来混和。由于鲤鱼繁殖季节早,池塘水温偏低,因此,鲤鱼苗发塘时,池水不宜太深,这样可使池塘水温上升较快,有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和鱼苗的生长。
水温对鱼类生长有很多方面的影响,以上仅是几项主要方面。
2.溶氧
水中溶氧对鱼类生活至关重要,是最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
日本千叶氏在水温22℃时,用含氧量2.1~7.2毫克/升的水对鲤鱼做了饲养试验,结果为:鲤鱼的生长、摄食和饲料效率与含氧量有重要关系,其突破点为4.1毫克/升左右。在此之下,其生长、摄食和饲料效率均急剧下降。当水中溶氧低于4毫克/升时,摄食率会降低45%。反之摄食量大,生长快,饲料系数低。一般来讲,一过饱和的溶氧对鱼类影响不大,但他和度很高时,会引起鱼类发生气泡病,尤其鱼苗阶段更应引起注意。
鲤鱼生长的正常溶氧含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最低不能少于2毫克/升,其窒息点为0.3毫克/升。
3.酸碱度
池水酸碱度对鱼类生长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讲鱼类喜生活在微碱性水域,偏酸性水对鱼类生长不利。鱼类对水域酸碱度的反应是:生存范围是5~10.5,允许范围是6.5~8.5,最适范围是7~8。
在夏季肥水池塘中,pH值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早晨,由于夜间水生生物呼吸,二氧化碳积累,pH值低;白天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减少,pH值升高,达9以上。如果夏季池塘pH值变化范围不大,表现出较稳定的状况,说明池水清瘦,浮游生物少,或是池水老化。出现上述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竹鼠有哪些养殖条件?


野生竹鼠生活在非洲东部和亚洲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灌丛和竹林以及中国秦岭以南山坡竹林或芒草丛下。以竹的地下茎、根、嫩枝和茎为食。喜栖息于竹林、马尾松林及山地阳坡草丛下,营地下生活,穴居。养殖竹鼠应该具备以下的一些条件。

1、竹鼠喜在安静、阴暗、清洁、干燥、光线适当、空气新鲜的环境,以夜间活动较频繁。其活动规律可分活动周期和休息周期。

2、在受到人为刺激时,有时发出:咯、咯的磨牙声,或立即露出锋利粗大的门齿,同时发出呼呼--的鸣声示威。

3、母竹鼠护仔性强,常把仔藏于腹下,能自动哺乳;

4、无饮水习性。多从饲料中摄入,但夏季也要供水,补充饲料中之不足;

5、性情温驯,公母形影不离,抗逆性强。

6、有互相残杀和残杀外侵之敌的习性。当公竹鼠进入带幼仔的母舍时,将幼仔咬死后,才与母竹鼠同居。对外侵入的家鼠、雏鸡、鸭及鹌鹑等惯于残杀,甚而致死。

7、白天少食多睡,夜间吃食旺盛;

8、其性喜暖,耐低温、不耐高温,喜躲于光线很弱的角落,生活温度为-8-35℃,最适温度为8-28℃。尤其怕阳光直射。当阳光直射,环境温度过高时,竹鼠就少吃,腹部朝上而睡,表现为非常躁动不安,有的在半小时内死亡。在温度过低时,头腹紧缩,爬动不安,发出哇、哇、哇的鸣叫声。

甲鱼养殖成功要诀



(一)放养健康鳖苗
目前,养殖用苗主要为中华鳖苗、台湾鳖苗、泰国鳖苗、杂交苗等。实践证明,中华鳖苗抗病力强、病害少、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因此,养殖甲鱼应首选中华鳖苗。健康苗种的特征是体肥、体型宽大、体表光洁、无伤残、活动力强。苗种应就近采购,这样才容易适应当地养殖。
甲鱼放养前应进行体表消毒处理:(1)用2.5%的食盐浸泡8~15分钟可杀死体表寄生虫。(2)用1%的食盐混合小苏打(1∶1)的溶液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水霉病。(3)用20~30微克的呋喃唑酮混合15~20微克的红霉素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减少甲鱼对环境的应激反应。
(二)创造适宜环境
放养前应先将水色培育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换水排污,坚持水上投喂,防止残饵污染水体。在池塘中放养一定面积的水葫芦和一定数量的花、白鲢,并定期泼洒光合菌制剂。池底应有适度的瘀泥层,一般10~20厘米即可,新塘底层也应准备一层细泥。要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高密度并不等于高产量。养殖密度高,其残饵和粪便排泄量越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越高,水质很难控制。密度高,会使甲鱼之间抓伤、咬伤的几率增加,甲鱼更容易发病。室外大塘养殖,一般放养2~3只/平方米即可。另外,要尽量将甲鱼养殖区与外界隔离开来,防止无关人员及动物的干扰,以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三)提供优质饵料
甲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食性虽杂。在人工精养情况下,要想使甲鱼的生长、成活率和商品质量达到最佳效果,必须选用优质配合饲料,长期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鲜、无污染的鲜活饵料(如鱼、螺、肝、鸡蛋、蔬菜)打浆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以调节和改善甲鱼的内脏功能。当前甲鱼价格下跌,有的养殖户为降低成本而使用低档配合饲料,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有一些地方甲鱼“白底板”病发生率较高与长期极少或不添加鲜料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也与水质调控不好、预防措施不够有关。
(四)实行科学管理
1.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 甲鱼具有沿池边活动的习性,因此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度,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每次投料前应用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消毒用药物一般采用刺激性小、配制方便的药物,如高锰酸钾、百毒杀等。饵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应用上述药物消毒1次。消毒药物应交替使用。
2.饵料的制作与投放 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投料时应采取水上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有些地方将饵料台建于池中,采取人工划船或人工下水方式投料是不可取的。投料量以1~1.5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应及时收捡,以作它用。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这时干扰少,饵料又不易变质,而且摄食又快又好。
3.水质调节 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微克,漂白粉2~3微克,强氯精1~2微克,生石灰15~40微克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微克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1~2次即可。同时放养花白鲢也能起到较好的调水作用(鳙60~100尾/亩、白鲢30~50尾/亩)。
4.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 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
5.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 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工具应专用,并定期消毒。严防发病区的工具与健康区的混用,以免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
[pagecute]
(五)完善防病体系
1.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养殖设施条件,包括养殖工程设施、水源和水质管理等内容。
2.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日常操作,使用优质、全价、多样化和无病原污染的饲料。
3.选用健康的苗种养殖。尽量做到就地培育稚、幼苗,同时尽量避免引入外地苗特别是进口苗,以防止病原体的继发性感染。既使引入,也必须进行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
4.搞好日常卫生管理,建立相对封闭的生产体系,切断病原体的入侵途径,同时根据甲鱼病害的发生季节和特点,定期(每月2次,1次持续5天左右)投喂具有健胃促长、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和一些营养性补充剂。在发病的高峰期再添加一些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并适当延长药饵投喂时间。甲鱼因其本身的生命力、抗病力都很强,一旦表现出发病时就已表明发病个体已有一定数量,甲鱼在发病初期是不易被发现的。因此,定期防病,及时治疗,是甲鱼养殖成功的必要手段。

春季甲鱼养殖技术


春天,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水质
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
1.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和有害菌总量有一定的作用。
2.水体消毒。养殖水体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定期、及时地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是控制甲鱼病害发生的有效方法。开春期间,甲鱼体质较弱,应使用性质较为温和的药物为宜,如碘制剂、溴制剂等。
3.水质调节。引起甲鱼发病的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一般在偏碱环境条件下不易生存,因此应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将pH值控制在7.58之间,开春期间,生石灰的使用量不宜过大。
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一方面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衍,另一方面可以分解水体中的废气、废物等,能有效地净化水体;另外,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泼洒微生物制剂,能很好地锁定、稳定水色。适量放养一些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同样能有效净化水体。
4.控制水色。水色直接反映着水体中有益藻类的种群和状态。甲鱼池的水色应保持在绿色状态,藻相平衡,水体才会稳定。
5,肥水培藻。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应大力肥水培藻,为甲鱼下塘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使甲鱼能很快适应环境。肥水下塘即为此理。
二、温度
春无三日晴,开春期间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季节。不论是露天池的降水位提水温还是温棚池的升水位防高温和通风换气,都应该了解天气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切忌大排大灌。()开春期间的分级过塘,也要注意掌握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尤其是水温变化以不超过3℃为宜。
温差过大,不论是原养池的甲鱼,还是分级过塘后的甲鱼,都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应激反应,造成大量死亡。
三、营养
气温回升,甲鱼的活力增强,活动频繁,体能消耗也随之增大。应视情况及时投饵并适当增加投饵量,在饵料中多添加一些供能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一些微生物制剂。
露天池的甲鱼应及时投喂一些鱼、螺、动物肝等以诱食,当食欲旺盛时,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并添加复合维生素、微生物制剂或抗菌素等。
四、防病
春季,是甲鱼疾病多发的一个时期,主要有感冒、腐皮穿孔综合症、真菌病、出血病等,应采取预防与治疗并举、生态预防与药物防治同行的原则。大力提倡在水体和饲料中使用微生物制剂,力求在水体中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并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类等以净化水体,同时投喂有效的中草药。不但经济,而且有效,同时也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趋势和要求。
五、培育
培育亲鳖是要供给质优量足的饲料。鳖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小鱼虾、蚯蚓、动物内脏、蝇蛆、螺蚌肉、鼠肉为食,也摄食一些瓜菜、麦粒等植物性食物。投饲量一般为亲鳖重量的15%~20%。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并便于掌握鳖的摄食情况,在池边搭建稍低于水面的带边框饲料台或将饲料串在铁丝上挂入水中。为了解决天然饲料的不足,各地都研制出一些鳖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基本配方与鳗鱼饲料相似,主要是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40%以上(一般为60%左右),以利于鳖的性腺发育和产卵。特别是在春季产卵前,应进行强化培育,增强亲鳖的体质,提高产卵率。亲鳖培育中要加强管理,捞除残渣,注意水质。如发现病鳖、死鳖,应及时捞出处理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25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