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叉怎么养殖

环境条件:土质要松软、肥沃、无污染,不宜过于干燥。供应饲料:甘薯、土豆、山药等。防疫防害:防止蛇、刺猬、野猫、麻雀、螳螂、癞蛤蟆等侵害,还要防止水灾、农药、化肥等污染。生产设施:搭建纱网大棚及围栏。适时采收: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8月初进行采收。

一、环境条件

1、爬叉殖种深度为30-50cm左右,地势要向阳,有利于防冻。

2、土质需要松软、肥沃、无污染,不可过于干燥,也不能出现含水量过高,或存在积水现象,以确保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幼嫩发达多汁。

3、冬季可在殖种区域覆盖一些麦秸、稻草、玉米秸等进行保温。

二、供应饲料

可选择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汁液较多的健壮树种,比如榆树、杨树、柳树、桐树以及果园中的各种果树,同时还要间作一些根茎类植物,比如甘薯、土豆、山药等。

三、防疫防害

1、出土后的若虫与羽化后的成虫天敌比较多,比如蛇、鼠类、刺猬、野猫、麻雀、螳螂、癞蛤蟆等,同时绿僵菌、白僵菌、虫生藻菌等微生物也寄生危害。

2、另外水灾、农药、化肥等污染对爬叉的危害也比较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四、生产设施

1、对于成虫与若虫生产的设施,除了自然采获蝉卵外,还可以搭建纱网大棚,有利于提供爬叉成虫产卵的空间,还可以利用废弃果园中的果树,重新种植果树实生苗。

2、然后在果树实生苗周围,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搭建围栏,中间再拉铁丝等,外面可罩上一层尼龙窗纱网,而羽化或采集的成虫,可在其中交配产卵,以后可根据数量保留成虫,无须再从野外采集种源。

五、适时采收Yz023.COm

1、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夏至前后)至8月初(立秋前后),是田间采收爬叉的较佳季节,爬叉在7月初或雨后的天气比较集中,若虫在湿软的地下,会用锯齿般的一对前足掘土出洞。

2、然后爬出地面后,在地面上做短期运动,再爬到树干或棚架上准备蜕壳,在第2天早晨4-6点的时候,羽化为成爬叉,期间可利用手电筒照明,然后在夜间的树下地面和树干上觅捉,也可以在清晨的树上抓获羽化的嫩爬叉。

编辑推荐

斑点叉尾鮰怎么养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池塘:水深宜在1.5-2米,供水充足,水质不受污染。管理:饲养期间保持水质清新,每10-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3-1/2)。饲料:人工饲料投喂。产卵:斑点叉尾鮰产卵温度范围为21-29°C,最适温度为26°C,繁殖季节为6-7月。疾病:常见疾病有爱德华氏菌病、柱状病等,需积极防治。

斑点叉尾鮰是一种大型的鱼类,像它们这种比较珍贵的鱼类,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呀,可是我们怎么养它们呢?小编也不知道斑点叉尾鮰怎么养,只吃过呀没有养过。那现在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斑点叉尾鮰怎么养吧,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斑点叉尾鮰怎么养

1、在池塘中单养斑点叉尾鲴,应确保充足的供水,淡水和水质,水质不受污染。水深1.5-2米,面积0.2-0.3公顷。经清塘后,在春季,每0.07公顷放养800-1500只长7-12厘米的鱼类。

2、有10尾20-23厘米长的鲤鱼和10尾13-16厘米鲤鱼,以调节水质。饲养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新,每10-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3-1/2),用人工饲料投喂。斑点叉尾鮰养殖并不难,可以买来养殖哦。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1、通常斑点叉尾鮰产卵温度范围为21-29C,最适温度为26C,水温超过30℃不利于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鱼苗成活。在长江流域斑点叉尾鮰的繁殖季节为6-7月,体重(或年龄)大于产卵季节的体重(或年龄)。

2、产卵时,每条鱼通常用尾鳍包住另一条头。雄鱼剧烈颤动鱼体并排出精液,与此同时,雌鱼开始产卵。卵受精后发粘,相互粘结而附于水池底部。凡主养四大家鱼的池塘,均可混养斑点叉尾鲴,但最好选择更清澈的水池塘。

斑点叉尾鮰疾病防治

1、爱德华氏菌病病原:爱德华氏菌病状是最初患病的鱼在胸鳍侧有直径3至5毫米的伤害,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死鱼显然与肾脏、肝功能障碍有关。

2、柱状病病原:柱状屈桡杆菌病状:在早期阶段,患病鱼体的头部为表现为损伤,或鳍条有灰白点,并有轻微充血。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随着感染加深,鱼死亡。

3、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每个动物都会有疾病,鱼是我们常食用的一道食品,所以它更具预防性。

看了上述的介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怎么养斑点叉尾鮰啊?小编觉得挺好养的,比较简单易操作,你们觉得呢?但是想要斑点叉尾鮰繁殖生长,那肯定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可以花时间去学呀,不知道小编的资料有没有帮到大家呢。

公猪不爬母猪怎么办


公猪不爬母猪有可能是公猪自己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教来改变。调教方法为加强运动、通过外界的刺激,让公猪对母猪产生反应。可以想办法将母猪的尿让公猪习惯母猪的气味,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还可以在饮食上做出改变,多喂食绿色食品,刺激公猪的欲望,最好的还是把公猪和母猪放在一起。

1、加强运动

让公猪进行自由运动,或者追赶运动。然后让母猪也加入,从而对公猪产生刺激,让公猪有所行动。

2、刺激行为

把发情的母猪赶到公猪周围,从而让公猪产生冲动,达到目的。或者将性欲好的公猪和普通性欲的公猪关在一起,这样当一方在配种的时候,另一方也会产生刺激,从而做出反应。

3、特殊行为

将母猪的尿投放在公猪圈里,让公猪习惯母猪的气味,或者人工刺激公猪的性器,从而刺激公猪对母猪发出反应。

4、饮食方面

在食物中长期给公猪喂养一些野生的青绿多汁食物,有刺激性作用,这种方法短期内没有效果。

5、观察处理

如果购买到的公猪对一头母猪没有反应的时候,建议换别的母猪,假如还是没有反应的话说明该公猪没有准备好,建议卖家再调教,或者淘汰。

爬沙虫养殖技术高清视频(中)


爬沙虫(具角鱼蛉)是一种大型昆虫,翅展约13公分,翅脉网状。雄虫上腭较雌虫上腭大,可超过2.5公分。雌虫在河边产微白色的卵块,卵数约达3,000粒。幼虫孵出后爬到水中,2、3年成熟。成长中的幼虫淡黑色,成熟幼虫有时长达8公分、体色更深,生活在急流的石下。有发达的咀嚼口器,取食其他水生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可咬人,甚痛。后迁到水边湿土、苔藓或腐败植物中作室化蛹,再羽化为成虫。爬沙虫是四川西南部的特产,乃是一种喜欢在靠近河岸的沙滩里面生存的东西,目前已经实现人工养殖,市场价格比较贵。

科研人员仔细观察存活下来的爬沙虫,发现它们在水中一般不会静止,总是不停地游来游去,上下左右活跃得很。而且,爬沙虫在水下呼吸时,用来呼吸的器官就有两个,分别是像脚一样的附肢和毛簇,从毛簇呼吸的频率来看,节奏还挺快,这是不是意味着爬沙虫需要比较多的氧气呢?科研人员意识到,水中的含氧量是一直被他忽略的问题,爬沙虫的死亡是因为缺氧窒息。

科研人员认为要有足够的氧气,这个氧气一个是可以通过增氧机来增加氧气,第二个是可以通过换水。

科研人员让学生缩短换水的时间,由过去三四天换一次改成一两天换一次。果然,之前看起来懒得动弹的爬沙虫变得活跃了。

而且,只要换水及时,哪怕看起来并不那么干净的水,爬沙虫照样活得好好的。

他们发现,爬沙虫是肉食性的动物,不光可以吃一些水中的微生物,甚至可以捕食水中的小鱼小虾。为了配合自己的食谱,它们进化出了一副坚硬而有摩擦力的嗉囊。

有了这个惊人的研究结果,科研人员在饲喂爬沙虫时少了很多顾虑。这么强大的肠胃,看来不太需要过于精细的食物。

经过实践,水生的红蚯蚓是爬沙虫最好的食物,因为这种食物不光爬沙虫爱吃,而且最省钱!这样就能够在今后推广中降低养殖户的成本。

原来,因为它一个是可以生活在水里。第二个它还可以和这个爬沙虫共生。有的时候我们就生上一坨,它就吃很久。它自己就会去捕食它。

原来,水生红蚯蚓的繁殖能力很强,水中有只要有几条没被爬沙虫吃掉的,很快就可以繁殖出新的红蚯蚓,这样,连买食料的钱都省了。

爬沙虫一天天长大,它们开始拖着越来越沉重的身体爬上岸来,准备化蛹。科研人员知道,这已经意味着幼虫阶段的养殖成功了,因为这个时候的爬沙虫正是人们最喜欢的肥满的样子。不过,上岸准备化蛹的爬沙虫们,好像在不停地寻找着什么。

突破了环境、饲喂等等技术难题,养殖团队的科研和养殖技术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藏在爬沙虫身上的秘密已经不再是秘密。随着越来越多的爬沙虫开始化蛹羽化,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卵块,孵化出更多的爬沙虫。科研人员开始认真考虑起尽快推广养殖技术,让人们能够不再去野外捕捉,靠自己养殖爬沙虫致富的事情。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在仿生环境下养殖取得的成功,并不能很好地推广到实际当中去,这个养殖池存在着很大缺陷。

可不是吗,这个占地面积七八平方米的养殖池,也就能养几百条爬沙虫,卖个一千来块钱,性价比实在不高。科研人员发现问题后,迅速转变了思路,他们给爬沙虫搬了个家!

爬沙虫虽然只是小小的昆虫,但老天却赋予了它们好斗的天性,每一只头上尖尖的上颚,成为它们攻击敌人最有力的武器,甚至是同类也不例外。

原来是嫌太拥挤。爬沙虫从习性上来说并不是喜欢群居的昆虫,跟蝗虫等就喜欢扎堆的昆虫不一样,它们比较喜欢独来独往。在养殖池中毕竟面积大大家互相不太干扰,到了这儿低头不见抬头见,它们可就不乐意了。

现在这个盒子,大概就是35乘以这个60左右的一个盒子嘛。它那个密度我们可能就控制到10到15只左右,差不多。

虽然每个盒子里养殖的爬沙虫只有十几二十只,但由于是立体充分地利用空间,一个不到一平米的养殖盒,如果上下搭起3层的话,也能养100多只爬沙虫,跟平面养殖池7、8平米才能养100多只比较起来,显然是合适多了。

不过,别看养殖盒不大,环境构成上可是缺一不可,水、沙子、石头、植物,样样都和仿环境养殖一个样子,唯一不同的,就是供爬沙虫化蛹藏身的石头都变成了小小的鹅卵石。

要推广这个,让老百姓养的话,这个石头如果太大的话,那老百姓他自己去翻那些东西的话,可能到时候会引起麻烦。

为了在养殖中更加方便操作,在养殖盒中给爬沙虫预备的石头只要能盖住它们的身体就可以了,哪怕只是这么一块简单的瓦片它也能将就。看,这一只只正在育蛹的爬沙虫,在这些小石头小瓦片底下睡得多香啊!

老百姓很多都觉得养爬沙虫很难,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的这么几年的研究,我们感觉养爬沙虫这事也不是那么难。只要注意几个关键的环节,我觉得还是能够实现的。

爬沙虫养成了,科研人员在几年的时间中填补了不少学术空白,也成功地向爬沙虫养殖产业化发展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但是,接下来,科研人员又开始奇思妙想了,他要把这种原产在西南地区的东方巨齿蛉拿到北方来养殖,让北方人也能吃上这种西南特产。

斑点叉尾鮰鱼怎么养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斑点叉尾鱼的肉质很嫩,营养丰富,养殖的经济效益高,所以在水产养殖的养殖户有很多都会养殖斑点叉尾鱼,那么斑点叉尾鱼怎么养呢?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小编来说说养殖斑点叉尾鱼的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

面积3~5亩,水深1.5~2米。注排水条件好,水量充足,水质好,保水保肥,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每3亩一台。

清塘方法

加固塘埂,清除杂物及塘底过厚淤泥并保存池底淤泥15厘米厚,然后放水5~6厘米用150公斤/亩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有效杀灭病菌、寄生虫及野杂鱼类。清塘后2~3天每亩施熟化无污染、无有毒物质的有机肥80~100公斤,作为基肥,饲养过程中不用施追肥。进出水口加设拦污、拦鱼铁丝网。

鱼种放养

清塘后10天进行鱼t种放养。一般放养斑点叉尾鮰鱼苗2000尾/亩,规格12朝;鲢鳙鱼100尾/亩,规格3寸;鲫鱼100尾/亩,规格50克/尾。

放养鱼种下塘时,用3~4﹪的食盐溶液浸洗鱼体5~7分钟进行鱼体消毒,杀灭鱼体寄生虫和病菌同时有利于受伤鱼体恢复。鱼种下塘时保持池塘水深60~80厘米,以后随鱼体的长大逐渐加深水位至1.5~2米。

投饵驯食

坚持四定投饵: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放养鱼种后第二天开始驯食,一周后鱼开始集群抢食。投喂方法采用人工投喂。由于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属底层鱼类,所以投饵在每天上午6点,下午7点后喂食,每次喂食30分钟。每次投喂量根据当天水温、气候和鱼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以每餐投喂鱼食到8成饱为限,阴雨天5成饱或是停食。7~10月份每天晚上12点用灯光照明再加投饵一次,即7~10月每天喂食3次。

水质调节

养殖斑点叉尾鮰的鱼塘要求经常加注新水,使鱼塘水体对流,保持鱼塘水溶解氧在5毫克/L以上。每隔10~15天用20公斤/亩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和水质调节。每天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鱼塘水色、水位变化,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鱼病防治

鱼种下塘后一周用聚碘溶液500毫升稀释全池泼洒一次;同时拌体内止血抗菌药饵连续投喂3天。以后每隔10~15天用生石灰或其它杀菌药物(如聚碘溶液、二氧化氯等氯制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和饵料台消毒。同时每月用1个疗程的内服止血抗菌药物拌饵料投喂,每个疗程连用3天。防治斑点叉尾鮰病害的药物使用方法必须严格按无公害标准的规定执行,严格休药期制度。

斑点叉尾鮰是人们膳食结构中首选的高档鱼肉品种,养殖潜力大,市场广阔。同时斑点叉尾鮰生长速度快,鱼体有胃,饲料利用力高。无肌间刺,肉味美,是人们喜欢垂钓的养殖品种,适宜开展休闲渔业。

【小编总结】以上就是养殖斑点叉尾鱼的养殖技术,供养殖户作为参考,养殖水产就一定要按照养殖技术来养殖,这样的话就一定能够养殖好的,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总结产生经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养殖,产生经济效益。

爬沙虫养殖技术高清视频(下)


在云南和四川,多地有吃爬沙虫的习惯。爬沙虫在安宁称为土人参,营养价值丰富,适合生打熟补,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河中石头下,尤其是沙石,所以称之为爬沙虫。爬沙虫样貌比较丑陋狰狞,让人望而生畏,所以第一次吃会觉得爱你在心口难开,但是尝到滋味就会觉得是一道美味,做法也多。近年很多河流水质下降,野生资源减少,市场上却供不应求,看到这个商机,云南保山的养殖户人工养殖一条卖到1.5元到2元,收益不错。

泰山爬沙虫属于昆虫纲、广翅目、齿蛉科,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药用补品。爬沙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养殖价值,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资源昆虫。现将其生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养殖设施养殖池养殖池为2米5米水泥池,池深l米,池底铺河沙和扁形鹅卵石,池底设置一排水管,水深O.5米左右。在养殖池内一角用河沙和鹅卵石堆填成一斜面。坡度为45度。高度为l米,底面积不要超过池底四分之一。

遮虫网遮虫网为2米x5米,高度l米。采用钢管骨架固定在水泥池上面,然后将缝制好的虫网套在上面,一般用拉链缝制进出口。增氧机械每个池设一台增氧机,使池水溶氧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进行循环水养殖。齿蛉取食和栖息环境在7~9月爬沙虫化蛹羽化时期,需在养殖池内种植一些花草,小型灌木,为齿蛉提供虫放入泡沫箱中。

苗种运输采用泡沫箱充氧运输,可采用飞机空中运输、汽车、火车陆地运输及轮船水上运输等多种运输工具运输,其对苗种伤害轻,运输成活率高。

养殖管理苗种的放养茁种运回人池前,要调整水温、盐度,使菌种入池时温差在2℃以内,盐度差在5%以内。将采集到的各龄期爬沙虫放入到养殖池中,须将低龄期的爬沙虫单独集中饲养,以免被高龄期爬沙虫取食。

养殖密度爬沙虫与水环境之间关系密切,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对水质、温度、湿度、含氧量、食物和光照等要求严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一般为50~100只/平方米。为促进虫体的生长,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虫体的大小及时筛选分养。

水质管理爬沙虫的养殖属于平面养殖,水位不需要太高,一般保持40~60厘米水深即可。在人工养殖生产上主要是以河虾,黄粉虫、鱼饵为饵料。投喂的饵料应种类多样,新鲜、无病原生物、无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饵料投喂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爬沙虫从黄昏时分开始自行觅食,夜晚自行觅食能力达到最强,因此每次投饵时,需在每天傍晚在养殖池四周均匀投喂黄粉虫.每天投放的的黄粉虫为爬沙虫总量的lO%左右。

每日饲养,要确保做到定时,定点。剂,净化水质,优化养殖环境,增强对爬沙虫抗病能力。每23天定期清除黄粉虫残体及其他易腐烂杂质。定期或不定期用生石灰水调节池水。定期更换池水,夏秋季节一般是2~3天清洗一次,冬春季节一般一个星期清洗一次。待投饵后第二天清晨,等耙沙虫将池底剩余的饵料摄食完后,拔掉排水管的堵寒排水,预先用小网目纱网将池中一端的排水管包裹。

叉柱花怎么种


叉柱花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很常见,它的叶呈莲座状;叶柄长0.3-2.3厘米,被柔毛;叶片匙形、匙状长圆形或匙状披针形。那么叉柱花怎么种呢?

一、叉柱花怎么种

1.叉柱花为单株种植,种植时植株尽量剪短一些,这样有利于它长出新叶。

2.将基部叶片从叶根处剪掉,如有根须尽量保留,顶部留两对叶片即可。

3.将叉柱花插入底床,插的深一些,只留叶片紧贴底床,种植密度让叶片能挨着即可。

4.叉柱花生长速度中等(2-3个月),要有充足的光照、二氧化碳和肥料(最好有基肥)有助于它的生长。

5.规划种草区域时,尽量让叉柱花设计在光照充足的区域。

二、叉柱花如何修剪

叉柱花的生长途径主要是通过匍匐茎繁殖,所以不用定期的修剪茎叶。如果它长势过密,影响底部光照,可以剪去底部不良叶片即可。长的过高时,可使用打头法剪掉高出部分的茎叶,这样更容易让叉柱向四周蔓延。

叉柱花分布于美洲、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尤以马来西亚为多。

猫爬架实用吗?


猫爬架实用吗?相信很多饲主都有这样的疑虑,谁也不想买了个大家伙回去,最后却沦落为一个摆设。其实很多猫咪一开始的时候都不会主动的对猫爬架产生兴趣,很多饲主也认为猫咪对此不感兴趣,最后也就不了了之,将猫爬架闲置在一旁。

猫爬架实用吗?

首先猫爬架所用板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上好板材,所以在承受力和牢固性上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除此之外它所用的毛绒都是采用不带任何化学刺激毛料所制的精品长毛绒和羊羔绒,毛料色泽亮丽光滑,弹性十足,清理起来比较简单。

而柱子上面所缠绕的是天然的精品剑麻白棕绳,这种绳子的颜色是天然的白色,由于本身是由野生龙舌兰加工所成的,所以自带了一种龙舌兰特有的类似于猫草的味道,所以很多猫咪们很喜欢在这种麻绳缠绕的柱子上磨它们的爪子,与此同时也改善了猫咪破坏家具的行为。

对于那些不玩猫爬架的猫咪我们可以加以一些引导。可以在猫爬架上捆绑毛绒玩具,然后晃动玩具,引诱猫咪去抓捕。或是在猫爬架上放上吸引猫咪的食物,让其找寻。另外猫爬架除了能让猫咪磨爪、运动之外也是它们休息的一个场所。所以尽量将其安置在比较安静,且能晒到阳光的地方,这样猫咪在运动完之后也会爬到猫爬架上休息。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猫爬架是个不错的物品。因为它既能让猫咪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还能当成磨爪及啃咬工具。除此之外它还能供几只猫咪一同玩耍及休息。但是在加以引导之后猫咪还是无动于衷,那么买回来之后可能会比较占地方。不过饲主可以为猫咪挑选比较小型的猫爬架来供其玩耍。

猫爬架对于宠物猫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玩具,它独特的材料和设计,可以使猫猫得到有效锻炼,另外还能减少猫咪破坏家具的行为,如果有有经济能力和空间的话,可以给猫猫买一个猫爬架。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斑点叉尾鮰养殖: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为鲶形目鮰科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也有不少的养殖户转产养殖斑点叉尾鮰,那么怎么样养殖斑点叉尾鮰呢?

斑点叉尾鮰亲鱼培育

1、亲鱼选择:斑点叉尾鮰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亩~5亩,每亩放养60~80尾亲鱼,约150~200公斤,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

2、越冬管理:斑点叉尾鮰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亲鱼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因此需适量投喂一些饲料。

3、产前培育:斑点叉尾鮰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

斑点叉尾鮰鱼苗培育

1、暂养管理:斑点叉尾鮰鱼苗出膜后2天~3天便可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

2、夏花培育:斑点叉尾鮰鱼苗经5~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鱼种,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0.7~1米。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20分钟,进行消毒。

3、放养密度:斑点叉尾鮰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8万尾。鱼苗下池后2~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

4、投饵管理:斑点叉尾鮰日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整个鱼苗饲养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都要过滤,水中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大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斑点叉尾鮰亲鱼培育

总结:以上就是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方法啦,供养殖户参考,在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时候要注意水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养殖就会使斑点叉尾鮰的成活率更好,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章鱼怎么养殖


章鱼为温带性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下,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及温带海域,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渔期分为春秋两季,春季3~5月份,秋季9~11月份,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章鱼人工养殖技术吧!

章鱼人工养殖技术介绍

一、章鱼塑瓶养殖

章鱼塑瓶养殖是利用野生幼章鱼放在打有细孔的500毫升废弃饮料瓶中,封好瓶口,用绳连串吊,置于海中自然吊养,适当间隔加上浮球,获得较好效果。虽然该方法简易,但章鱼生长速度较慢,适合于浮游生物丰富的海区养殖。

二、水泥池养殖法

水泥池养殖法是利用利用8口20平方米左右、80厘米深的水泥池,池底铺上20~30厘米厚(池中央50厘米厚)的海泥,注入经沉淀海水,先后共投放滩涂上挖捕来的10~50克(平均约40克)大小的章鱼幼体,每天下午投喂1次,饵料为从滩涂上挖捉的活小蟹(个体2~6克,平均300只/千克),室内光线在800~1000LX之间。养殖过程中每天用沉淀海水换水1次,只要在高温季节注意换水,章一般不会发生死亡,约经6个月的饲养,起捕前个体一般达50~100克(平均约70克)。该方法简单易行,技术要求不高,适合于规模不大的家庭养殖。

三、章鱼围网养殖

章鱼围网养殖是在中、高潮区滩涂上围网以密网圈围3000平方米左右养殖章鱼,退潮干露时章鱼躲进洞穴中,但围网的网片要高出最高潮位以防逃逸。该方法简便、成本低,但收获时挖捕面积大、费工多。

四、章鱼网箱养殖

1、网箱设置:可采用网箱养殖(3.94米1.82米0.9米,网目比鱼种个体小,需加网盖防止章鱼逃逸,多在波浪安静的港湾内养殖,适宜的水温为15~23℃,一般情况下,多在春一夏季(6、7月)和秋季(l0~12月)养殖。

2、种苗放养:由笼捕的章鱼苗最适用,而从底曳网捕获的亦可以用,放苗量依据水温和流水情况有所区别,使用大型网箱每l立方米放养苗种36~42千克,小型网箱每l立方米放养苗种25~30千克,为防止苗种互相残杀应放同一批苗种,苗种应在饱食后放入网箱为妥。

3、饵料投喂:可投放价格低廉的小杂鱼和贝类,冷冻的小杂鱼也可投放,但必须是新鲜的,残饵多时可酌减或者停止投饵l~2日为佳,残饵会造成水质污染,如果停止投饵3天以上会造成相互残杀。水温在13℃左右摄食行为不规则,水温7℃以下章鱼不摄食。

4、养殖管理:网箱养殖法适合于规模养殖,采用笼捕的苗种经过2个月养殖成活率为70~80%,使用钓捕的苗种成活率约在50%左右。苗种放养在网箱内,15日死亡率达20~30%,而后死亡率逐渐减少。经过15天养殖,将章鱼分为大、中和小三种规格分养在不同的网箱中。在春、秋季节15天清洗网箱一次,冬季30天清洗一次。

以上就是关于章鱼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章鱼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海鲜,同时也是市场消费量比较大的海鲜产品,相对来说,章鱼的养殖市场还是比较看好的。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锋怎么养殖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蜂种,它具有耐寒抗热,饲料消耗省和能利用零星蜜粉源等特点,尤其适应我国广大山区饲养。那中锋怎么养殖?利润怎么样?

一、中锋怎么养殖?

1、做好蜂王选育和蜂群的选择

蜂群强壮情况和蜂王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做好蜂王选育工作。在选择时,要选种性良好、生产能力强的蜂王。优良蜂王能保证其抗病能力和产卵能力。对于蜂群的培养,主要方式有:(1)购买。在蜂种生产部门,购买具有优良特性的蜂种。(2)自己培育。选择具有抗病力强和高产等特点的蜂群,作为母群育父群,来培育蜂王。中蜂生产中,要每年更换蜂王,以保证强群生产。因为中蜂蜂王使用1年后,其产卵能力将会下降,降低蜂群抗病力和群势

2、合理选择蜂场

中蜂的适应能力较强,不仅耐寒,而且耐旱。在选择蜂场中,要选择蜜源资源丰富的场地。基于此,选择林区作为养殖场所,该地区植物资源中,40%以上的林木以及植物,均为蜜源。利用传统养殖设施作为蜂具,包括背篓和板箱等。在靠近林区管理区域,规划利用林缘空间和苗圃空间,建设养殖基地。采用新养殖方法,进行中蜂过箱。

3、中蜂过箱

对于圆槽中蜂过箱,要先进行蜂架蜡片制作,高度控制在35cm左右,总计2条,宽度控制在2cm,总计1条,长度在38cm左右,长条两头预留1.5cm,使用铁钉将木条固定在箱子两头,使用铁丝做好固定处理。对于中蜂蜂片模版,使用纯净蜂蜡,经过溶化压制,用腊粘固到蜂架梁以及铁丝上,完成蜂架制作。过箱之前,需要对中蜂箱子和蜡片进行蜜水喷洒。使用蜂斗,收笼蜂群,并且抖入到箱子中。在夜间过箱,完成过箱后,要将圆槽取下,放回过箱蜂群,保证蜂门朝向。

4、蜂群管理

春季管理:结合本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在春季做好保温工作。在早春不可以提前去掉保暖物,保证饲料供应,并且要缩小蜂巢门,不随意加础。

流蜜期管理:此养殖区域在7~8月份是广西植物流密的高峰期,是中蜂养殖生产的收获期。对于流密期的管理,要保证蜂群采蜜的能力和积极性,保证采蜂蜜高产和稳定生产。

冬季管理:对于冬季管理,要根据养殖区域冬季气候特点来制定管理计划。该养殖区域冬季时间较长,并且温度较低,因此需要加强管理。

5、病害防治

中蜂养殖常见病害为囊状幼虫病,发病时间集中在夏季。由于温度控制不到位,使得幼虫夭折,暴发疾病。在夏季,若气温>35℃,则需要做好降温处理。将蜂箱放置在阴凉通风位置,避免蜂巢温度过高。同时要注意及时喂水和喂蜜,保证蜜蜂处于健康的环境。若发生此病,则采取药物治疗方法。使用金银花(25g)、五加皮(25g)、板蓝根(25g),加水煎煮,制作成糖浆饲喂。

二、中锋养殖利润怎么样?

中锋主要以产蜜为主要受益,中峰蜂群一年的产蜜量平均在10斤左右波动,目前蜜蜂的价格按品种在100-200元/斤之间波动,养蜂人卖的比较多的价格控制在160元/斤左右。所以10群中峰的收益在10*10*160=16000元左右,出去成本,收益大概在8500元左右。不过还要去除一些场地费用,大概在2000元左右,养10群中峰第一年的纯收益大概在5500元左右。

蜜蜂怎么养殖


在昆虫分类学中,蜜蜂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蜜蜂在世界上的存在历史十分悠久,据资料显示,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己大量发现,人类养蜂也在几千年前便有记载。现在,在我国养蜂的历史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如今也将继续传承下去。那么,蜜蜂怎么养殖?蜜蜂的养殖技术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蜜蜂怎么养殖?蜜蜂的养殖技术有哪些?

一、强群饲养管理

1、选王:宜选用评分70分以上二级以上种王。选用春季或冬季换王,1年应换王1次或2次,保持蜂群强势。

2、双王群、双箱饲养:提倡双王群和双箱饲养。采用朗氏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比十框箱大80mm),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可开设在箱前面,可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2框内产卵,箱中央供贮蜜;或用囚王笼扣1只蜂王,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蜂王限制在侧向1~2框内产卵,箱内其他部份供贮蜜。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均开设在箱前向,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箱,流蜜期可叠加继箱取蜜。加继箱时应从巢箱提取3~4框盖子脾或大幼虫脾1张蜜粉脾放在继箱一侧,外加隔板,在巢脾内补加空巢脾,巢箱或继箱间加隔王板,让蜂王在巢箱内产卵,或不加隔王板让蜂王在整个箱体内产卵。产蜜期应在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

3、保持群内饲料充足:当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时,应采用灭菌的花粉灌脾饲喂,或花粉代替品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缺蜜时,用饲喂器盛蜂蜜置于蜂箱内蜂箱内饲喂。饲喂宜在夜间和每次饲喂量应可供蜂群食用2~3d为宜。

二、繁殖期管理

1、繁殖期:一般分为春夏、秋季繁殖期,繁殖期应注意保温,供应足够饲料,及时扩大蜂群群势,人工育王、双王同箱饲养、防治病虫害。

2、人工育王:选取5框以上蜂群,用隔王板把蜂群分为育王区和繁殖区,蜂王留在繁殖区内;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育王区占原巢脾的2/3,或将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提出,待王台被接受后再放回。采用内径200~250mm,高200~220mm的窄式育王框,育王框上安装直径8mm、深11mm的人工王台,台与台之间距离9mm~10mm,每框内移入24h内的幼虫15条~20条,移虫后立即放入育王区;次日,再提出育王框,取出台基内的幼虫,再从母群内移入18h~24h的幼虫,培育成蜂王。

3、组织交尾群:选用与母群没有血缘关系或外地引进的良种,在人工育王前20d前培育雄蜂;育王复式移虫后10d,从强群提出1~2框粉蜜多的封盖子脾,带蜂放入1只优质王台(注意不要挤压、倒置)组成交尾群。蜂王交尾丢失后,再放入一个成熟王台,若两次丢失,则交尾群应合并。

4、人工分蜂后的饲养:从原群中抽出一框封盖子脾、一框蜜粉脾、一框幼虫脾入在隔壁板一侧,开侧巢门放成熟王台,新蜂王交尾成功后形成新群,新群同老群同箱饲养,以母女同箱或姊妹同箱箱饲养为宜,若工蜂偏集一群时,应调整群势,改变巢门方向。及时加基造脾,扩大蜂巢,并用新脾换老脾,当群势发展到5个巢脾时,应改为单箱饲养;流蜜期或气温25℃以上时,应改为单箱饲养。

三、越夏阶段管理

1、度夏准备:7月底至8月底野外蜜粉源缺乏,持续高温,这个时期为度夏期。度夏前应合并2框以下的弱群,每群应调整到4~5框群势,清除箱内或巢脾上的巢虫,群内应有1~2框封盖蜜脾。

2、降温管理:应将蜂箱移至树荫或屋檐下,或搭凉棚遮荫,中午高温时可在蜂箱四周洒水降温,打开通气窗和扩大巢门,以利于蜂群降温。气温超过35℃时,给蜂群喂水和箱外洒水,为蜂群降温。

3、检查:高温天气应以箱外观察为主,防止蜂群产生飞逃情绪。若发现工蜂出勤少,应选择傍晚开箱检查,及时改善箱内条件。

4、天敌防治:夏季高温时,应垫高蜂箱防蟾蜍、蚂蚁为害蜂群,并经常捕打胡蜂等天敌。

5、越夏后检查:9月初,野外出现零星蜜源,蜂群开始繁殖,应及时全面检查,调整群势,清除巢虫,合并弱群并进行奖喂。

四、蜂群越冬阶段管理

1、最后一个蜜源流蜜期,给蜂群预留封盖蜜脾。合并蜂群更换衰老、产卵力差的蜂王。

2、在最后一个蜜源即将结束时,用强群的蜂和封盖子脾补充中小群,同时撤出蜂群中多余的巢脾,保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

3、保持巢内充足的产卵空间和蜜粉饲料,并进行奖励饲喂。

4、越冬选择地势高、干燥、避风、安静、半阴半阳的落叶树下摆放蜂群,中、后期树林落叶后,使蜂群采光充足。越冬初期,只需在副盖上加保温物。越冬中、后期,进行巢内保温。冬季气温降至0℃以下时,蜂群停止哺育幼虫,蜂群结团,并停止采集活动,并采取包裹蜂箱、留出巢门口等保温措施。

5、越冬蜂群管理。经常进行箱外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蜂群越冬的异常状况。在巢门侧耳倾听蜂群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或轻叩箱壁发出嗡嗡声,马上静下来,属正常情况。箱外检查发现工蜂在巢门口进出抖翅,箱内声音混乱,表明可能失王,应在晴暖的中午开箱检查,若失王应诱入储备王或并入他群。箱外检查发现蜂群喧闹不安,从巢内捣出断头缺翅的死蜂,并有巢脾碎块,可能有虫害,应及时驱杀,查找堵塞学习漏洞。箱外检查发现蜂群出现骚动不安,经久不息,可能是缺水或缺蜜。若蜂团散开,表明缺蜜,应加入蜜脾;若从巢门掏出蜂蜜结晶,可在巢门喂0.2%的食盐水。

以上就是关于蜜蜂的养殖技术,一般来说,蜜蜂的养殖要根据蜜蜂的生活习性和气候等要素进行相应的调节,不同地区,不同气候,蜜蜂的养殖技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想要进行蜜蜂养殖的养蜂人来说,在养殖蜜蜂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气候,时节,蜜蜂的采蜜特点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怎么养殖蝗虫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市场的需求量和需求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各种养殖项目应运而生。比如牛蛙养殖、珍珠鸡养殖、鳄鱼养殖、肉兔养殖等。这些养殖项目成为了农户致富的新渠道!近来,又有新的养殖项目产生了,那就是食用蝗虫养殖。我们知道,蝗虫蛋白质营养丰富,烧烤后的蝗虫肉质外酥里嫩,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那么,要怎么养殖蝗虫呢?

怎么养殖蝗虫?食用蝗虫养殖技术

一、场地选择:蚂蚱有飞翔习性,必须采用棚养。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以便排水。土壤最好采用不易结块的沙壤土便于拾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内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供蚂蚱食用。每1万只蚂蚱需15平方米的面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场地,用角铁或木棍、竹竿、竹片等建造棚的支架,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1个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设拉锁,以防止蚂蚱逃逸。棚高1。5米~2米,棚外可罩塑料膜防雨保温。须在4月底前完成建棚。

二、种卵孵化:蚂蚱卵很小,外壳很薄,在孵化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一旦碰破就会影响孵化率。对刚引进的种卵要及时孵化,具体做法是:先在养蚂蚱的大棚内找一处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把土耙细耙平,然后把种卵均匀撒在上面,再用细土覆盖1厘米即可。此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30%之间,如果棚内温度在28℃~33℃,种卵10~15天即可孵化完毕。若利用土粪发酵的温度来孵化种卵,效果更佳。

三、幼虫管理:刚孵化出来的蚂蚱为白色,一天后变为黑褐色,采食量很小,只吃一些较嫩的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苗和一些单子叶的嫩草。所以在蚂蚱未孵化之前应在棚内种上玉米、小麦、谷子等作物,作为蚂蚱的开食饲料,这样能减少幼蚂蚱的死亡率,加快其生长速度。

四、成虫管理:只要温度适宜、饲料充足,蚂蚱每5~6天蜕皮一次,每次蜕皮时间为20分钟左右,共蜕5次皮,所以蚂蚱从出壳到成年只需30天左右。其间的管理重点是:蚂蚱每蜕一次皮为一龄,三龄以前的蚂蚱采食量不大,生存能力差些,所以应精心管理,如遇大雨,应及时用塑料布覆盖大棚,三龄之后就不怕下雨了。三龄后的蚂蚱采食量大增,每天都要供给充足的鲜草让其吃足吃好加快生长。30天左右蚂蚱蜕掉最后一次皮,长出了长长的翅膀,进入成年,先后开始交配产卵。

五、成虫产卵:长出翅膀的蚂蚱经过10天左右的生长发育,大都开始交配产卵了。雌蚂蚱将卵产于土内2~3厘米处,每只蚂蚱每次产卵60~80粒,最多可达100粒。如温度适宜,15天左右卵即可孵化。产卵后的雌蚂蚱大都先后死掉。自然温度下,蚂蚱每年发生两代,第一代称夏蚂蚱,其产卵于6月底7月初,第二代为秋蚂蚱,产卵于8月底9月初。如早春和深秋都用塑料布进行保温处理,可轻松年养三批,经济效益比自然温度养殖提高三分之一。

六、养殖管理:蚂蚱的起点发育温度为15℃,最高发育温度40℃,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空气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分15%~18%。低于14℃或高于40℃,蚂蚱就停食、死亡。气温28℃~30℃时,蚂蚱卵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与锯末按1:2拌匀,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将蚂蚱卵均布于土上,盖1厘米厚的混合土。器皿罩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刷将其拨到棚内的食物上。10~15天孵化完毕。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食量很小。3龄的蚂蚱应注意防雨。27~35日龄长为成虫。这期间每5~7天蜕1次皮,共蜕5次。每只蚂蚱产卵70~100粒。蚂蚱有喜群居和迁飞的习性,群居和迁飞是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人工干扰,令其在棚内迁飞,以便提高产卵的数量和质量。产下的卵在上冻前应加盖麦糠、杂草等保温、保湿。成年蚂蚱如果不做种用要及时出售。初养户可从养殖场(户)购进种用蚂蚱或卵。

食用蝗虫自古有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兴起,蝗虫作为一道绿色健康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工养殖前景广阔。但是蚂蚱属于特种养殖,一定要找好特定的销路。如果要养殖的话要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和市场需求量来选择。养殖须谨慎!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爬叉怎么养殖》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怎么养殖龙虾”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0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