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饲对猪腹泻的免疫作用

返饲是一种原始的免疫方法,是用发病猪的肠和粪便感染全场成年猪,尤其能使妊娠母猪产生免疫,从而使新生仔猪可以通过母乳获得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以抵抗病毒的感染。感染猪的粪中有病毒,毒力比较弱,然后再把粪便给其他猪吃,这就相当于制作了自家苗。

1.返饲猪群

对未发病的怀孕100天龄以内的种猪和后备猪进行返饲,禁止返饲分娩前2周的母猪,因为母猪有效返饲2周以上才能产生抗体。

2.返饲方法

方法一:一次性收取发生病毒性腹泻半天内的猪只的水样粪便1公斤左右,加入洁净清水2公斤。搅匀后用消毒后冲洗干净的纱布过滤,然后加入1000万单位青霉素、500万单位链霉素。搅匀静止15~20分钟后,定位栏猪只用容器直接将病料于喂料时倒入料槽中饲喂未发病的猪群,大栏猪只则将病料拌料饲喂未发病的猪群。一次病料量供20头猪返饲。

方法二:取发生病毒性腹泻12~24小时内的7天龄仔猪小肠,最好选用绞肉机绞烂,搅匀后加适量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不含氯清水后用干净的纱布过滤,然后加入1000万单位青霉素、500万单位链霉素、适量奶粉和适量不含氯清水稀释液。最终稀释溶液计算:1头仔猪病料+500毫升或1000毫升稀释液,每头母猪饲喂25毫升或50毫升稀释病料。搅匀静止15~20分钟后,定位栏猪只用容器直接将病料于喂料时倒入料槽中饲喂未发病的猪群,大栏猪只则将病料拌料饲喂未发病的猪群。1头仔猪的病料可返饲20头母猪。

3.返饲后护理

未出现腹泻症状的母猪重新返饲1次,程序如上。返饲后出现腹泻症状的母猪无须任何处理措施,一般3~5天恢复。返饲3~5天后,对种猪群进行西药保健预防继发感染和饮水补液防止脱水,连用5日。个别猪只持续数日拉稀可肌注抗生素治疗。

4.注意事项

①严禁返饲哺乳母猪。

②严禁返饲表现腹泻症状的感染猪只。

③返饲所用肠道来源于5~7日龄仔猪,避免病料存在其他病原,譬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球虫等。

④返饲所用肠道应该新鲜,冷藏(4℃)保存在洁净环境。冷藏保存用于返饲肠道组织的病毒含量多于冷冻保存肠道组织。

⑤返饲后严格控制病毒传播扩散。返饲后,猪舍内外进行全面消毒,所用器具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和水鞋要彻底进行清洗和消毒。

⑥返饲后注意记录返饲猪群的采食和腹泻情况,采食下降及腹泻的种猪数量应占返饲全群的80%以上,达不到此比例的则应对无症状的猪只强化返饲一次。

⑦返饲后应注意减料,待食欲恢复后再正常喂食。

⑧返饲过程中注意做好操作人员的防疫隔离,要规范种猪的调动。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李海琴邮编:330200)

相关阅读

舍饲方式对肉鸡的影响 肉鸡舍饲的饲养管理要点


目前规模化肉鸡养殖多选择舍饲的饲养方式,这种方式有很多优点,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果鸡舍的环境控制不到位,会对肉鸡的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肉鸡大量的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养殖环境。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舍饲方式对肉鸡的影响肉鸡舍饲的饲养管理要点。

1、肉鸡舍饲的优缺点

优点。舍饲饲养是目前肉鸡养殖的主要方式,肉鸡在室内饲养,可以进行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的养殖,使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增加了肉鸡养殖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养殖肉鸡,可利用一定的工人和空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养殖人员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另外,在室内养殖肉鸡,便于管理,肉鸡的成熟期较短,可提前出栏,缩短了肉鸡养殖的资金周转,见效较快。对于舍饲养殖,便于使用机械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可进行规范而统一的管理,可有效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可为市场提供大量肉鸡,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量。促进了肉鸡养殖业的发展。另外,采用舍饲养殖的方法,可以对天气的变化、兽害等一些对肉鸡养殖不利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规避,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损失。

缺点。舍饲养殖肉鸡虽然有诸多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在这种饲养模式下肉鸡的鸡肉品质与散养肉鸡相比要相对的差一些,因为肉鸡缺乏运动,增重速度较快,其抗应激能力也较差,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下降,易患多种疾病。而一旦患病,由于养殖条件为密封管理,因此疫病的传播速度非常的快,对肉鸡的健康非常的不利,会造成鸡群大面积的感染疾病而发生大量的死亡。另外,舍饲环境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繁殖条件,对肉鸡进行密集化的养殖,会加快病毒的传播速度,将影响的范围扩大,如果控制不力,会影响到全群,损失惨重。舍饲条件下影响最大的就是养殖的环境,散养方式下的肉鸡排泄的粪尿可通过自然环境进行分解和利用,清理卫生的难度较小,而舍饲养殖对于卫生清理的难度则增加,并且对于这项工作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否则,如果不及时的清理,会导致粪尿发酵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而使鸡舍的空气质量下降,对肉鸡的健康极为不利。因此,舍饲方式是的环境控制是工作的重点,除了要保持鸡舍的卫生,还要控制好鸡舍的其他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等,以确保肉鸡健康生长发育和增重。

2、肉鸡舍饲的饲养管理要点

肉鸡舍饲养殖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改善,才可发挥这种养殖方式的优点,保证肉鸡的健康,从而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肉鸡养殖场在采用舍饲养殖时要根据本场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制度,运用科学用效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发挥舍饲养殖的优势,并有效的规避劣势。在养殖过程中要将饲养人员的分工细化,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有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进行明细化的分工作,可对舍饲养殖场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注意养殖人员要相对固定,一旦确定好就不可随意的改变,否则易引起鸡群发生应激反应。舍饲养殖要在舍内设置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鸡笼、喂料系统、饮水系统等,鸡笼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料线和水线的位置要合理,便于肉鸡采食的饮水,同时要还要注意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

舍饲养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环境,养殖环境是否适宜对肉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舍饲环境的控制工作。除了要加强鸡舍的环境卫生管理外,还要注意控制好鸡舍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控制好鸡群的饲养密度,以将引发疾病的诱因尽量的减小到最低,使肉鸡的生产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要根据肉鸡不同阶段的体重大小、养殖季节、鸡的品种等合理的调整饲养密度。做好鸡舍内温度的调节工作,要根据鸡群的具体表现来确定最适宜的温度,在调整温度时不可忽高忽低,要保持温度恒定,避免鸡舍的温度过低或过高而使肉鸡发生冷、热应激。保持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防止过于干燥,否则会导致舍内尘土、羽毛、饲料粉末等飞扬,使鸡患呼吸道疾病,也不可过于潮湿,否则易导致饲料发生霉变,病原微生物大量的滋生。另外,要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合理的通风换气对于舍饲养殖肉鸡非常的重要,可起到控制舍内温度和湿度的作用,还可以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度,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

加强鸡群的疾病预防工作。舍饲条件下鸡的抗病能力较差,因此要加强疾病的预防。注意加强日常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以减少养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减少感染疾病的机能,还可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可给肉鸡饲喂一些保健类的药物以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做好免疫接种的工作。

钙和磷对肉鹅的作用


钙和磷是肉鹅骨路和蛋壳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肉鹅需要量级多的两种矿物质元素。

钙对维持肉鹅的神经、肌肉、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调节酸碱平衡、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蛋壳等方面都有贡要作用。一般雏鹅和青年鹅日很中钙的含量为0.8%~1%,种鹅产蛋期为 2.5%~2.75%。日粮中钙的含量过多或过少,对肉鹅生长和产蛋都有不良影响。缺钙时.会出现佝偻病和软骨病。生长停滞,产蛋减少,蛋壳变薄或软壳蛋。

磷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也是构成蛋壳和蛋黄的原料。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肉鹅体内85%的磷存在于骨骼中,其余部分构成软组织,少量存在于体液中。缺磷时,肉鹅表现食欲减退,异食癖,生长缓慢。严重时关节硬化。骨骼易碎。种鹅产蛋率明显下降,甚至停产,蛋壳变薄。肉鹅的日粮中有效磷的含量为0.4%- 0 .6%。

形响肉鹅钙、磷吸收和利用的因素:(1)钙磷比例: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有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种不足或过量均可影响另一种的吸收作用。因此,两者必须保持适当比例。一般情况下,肉鹅日粮钙与有效麟的比例以1.5 :1或2:1较为适宜。钙在骨粉、蛋壳、贝亮、石粉中含量丰富,磷在骨粉及谷物、糠麸中含量较多;(2)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肉鹅对钙、磷的吸收。日粮中缺乏维生素D。钙、磷虽有一定数量和适当比例,但肉鹅吸收利用率就会降低,也会引起软骨病。因此要为肉鹅提供充足的维生素D。对于户外运动较多的肉鹅,可酌情减少供给量. 因户外日光照射.肉鹅皮肤可合成部分维生素D;(3)肉鹅日粮中植酸和植酸盐含量:饲料中的植酸可与磷结合生成不溶解的植酸磷。谷物类与糠麸类等植物性饲料中有2/3的磷是不能利用的植酸麟.在配制日粮计算时要注意扣除该部分;(4)草酸:植物性饲料中的草酸与钙结合生成肉鹅不能利用的草酸钙。在酸模草等绿色草类饲料中含有大里的草酸,在日粮中要注意其用量;(5)铁、镁、铝的含量:肉鹅日粮中含过量的铁、镁、铝时,可与磷结合生成不溶性磷酸盐,从而降低磷的利用率。

猪腹泻的治疗方法介绍!


猪腹泻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症,有传染性病原和非传染性病因。那猪腹泻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猪腹泻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不同原因造成的腹泻,治疗方案都是不一样的。例如:

1.季节性腹泻

由于保温措施没做好,秋冬季节天气转凉,会引起猪腹泻的情况发生。此时,可以适当减少饲料,补充葡萄糖,做好保暖工作。

2.病毒性

这主要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所有阶段的猪群都能被感染。此时,可以在饮水中加入补液盐和维力康,在饲料中加入利诺、阿莫西林、丰强蓝芪搅拌均匀,连续使用7-10天。

3.细菌性

生猪细菌性腹泻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感染群体主要是新生猪仔。所以在猪仔出生后需要即刻注射长效抗生素。

4.消化不良

一般在仔猪中出现,由于仔猪的消化系统不完善,消化不完全的饲料导致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此时,可以给以生理盐水溶液。为促进消化,也可内服人工胃液。

另外,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和应激都是会造成猪腹泻的原因,大家一定要仔细甄别原因,好对症下药。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免疫抑制病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发生损伤,从而使机体抗病能力和抵抗力减弱而发生各种疾病的统称,可分成先天性免疫抑制和后天性免疫抑制两种类型。猪发生这类疾病后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生长发育减缓,甚至出现发病,严重损害养猪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1、发病机理

动物体内的免疫可分成两种类型,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主要是对抗原进行沉淀、凝集,使其形成复合物,有利于机体进行细胞免疫。机体进行体液免疫时,有效抗原需要经过巨噬细胞的处理,使T淋巴细胞被激活,从而使B淋巴细胞被激活,才能够生成抗体。细胞免疫的作用是其能够对经过抗体作用的抗原进行进一步处理,最终被完全清除;另外,还能够形成一系列的组织细胞效应,促使细胞发生溶解,有效清除病原。机体发生细胞免疫的首要条件是巨噬细胞将抗原吞噬,抗原被其处理后才能够使T淋巴细胞被激活,才可引发后面的一系列组织细胞效应。

由此可见,不管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发生的关键细胞都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因此二者无论是在功能上发生损伤还是在数量上有所减少,都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直接影响。

2、病因分析

疾病因素。病毒性疾病传染,主要是猪流感(SI)、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等。以PCV2为例,病猪感染后会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机体血液中存在过多的未成熟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而减少循环T细胞和B细胞数量,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引起免疫抑制,从而出现继发性免疫缺陷,不仅导致在临床上接种疫苗无法形成有效的免疫应答,还容易诱发继发感染、混合感染一种或者多种病原体。细菌性以及其他疾病传染,主要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支原体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等,能够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例如,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导致体内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的功能发生改变,对肺脏的免疫应答产生抑制,引起免疫抑制,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减弱,从而干扰疫苗的免疫作用,发生免疫失败,进而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抵御外源病原微生物侵袭,出现继发感染一种或者多种疾病的现象。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甲砜霉素、地塞米松、庆大霉素以及磺胺类药,或者含有以上药物成分的饲料添加剂,都能够有效防治由多种病原菌引发的生猪疾病,从而在养猪场(户)被广泛使用。但以上药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明显损伤猪体多种免疫器官,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应答减弱。尤其是部分养猪场(户)会在免疫接种疫苗前后使用以上药物或者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来防治各种疾病,尽管能够控制同群猪中的某种疾病,但又会出现另一种疾病的暴发流行。

营养因素。饲料中含有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水平不合理,如比例不当或者缺乏,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导致机体抗体水平下降,且免疫应答能力减弱,还会影响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

3、防治措施

西医治疗。主要是使用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采取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即抗细菌疗法、细胞因子疗法配合抗病毒疗法,以及对症治疗。以猪蓝耳病毒为例,病猪可肌肉注射适量的排疫肽,用于中和存在于机体内细菌或者病毒生成的毒素,通常按体重每50kg注射1mL,也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剂量,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第3天改为使用干扰素,可按体重每40kg肌肉注射1mL,并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剂量,添加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同时,配合按体重肌肉注射o.2mLjkg双黄连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4天。如果病猪继发感染弓形虫病或者链球菌病,可肌肉注射适量的红弓链康注射液;如果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可肌肉注射适量的三氮脒注射液,注意采取分点注射,同时要配合肌肉注射强力霉素注射液。

合理用药。猪群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疾病是要谨慎。对于规模猪场,出现发病后要先确诊,接着根据药敏试验和症状轻重程度选择适宜的敏感药物。规模猪场和散养户进行保健时禁止长时间使用同一类药物,或者随意参照其他猪场的保健方案,防止产生耐药性。另外,部分药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性,如果使用不合理,也能够引起免疫抑制,如氟苯尼考及地塞米松等糖皮质类激素。猪场消毒时,尽可能选择使用毒害作用小的消毒药。

加强饲养管理。猪场制定生物安全防疫体系,采取规范化饲养管理,要求进行分群饲养,尽量减少转群、混群,保持饲养环境良好,通风良好。猪群饲喂营养均衡且品质优良的安全性饲料,并注意定期添加适量的毒素吸附剂和脱霉剂,避免饮用水的水源和饲料污染有害物质。猪场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定期进行消毒,且确保彻底消毒,每星期至少进行1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
养猪生产无外乎就是要让母猪多产仔,少死仔;肉猪少吃料,多长肉,早上市。可是近年来,
我国养猪生产却面临着日趋严峻的疫病威胁,母猪繁殖障碍、仔猪高死淘率、生长育肥猪高发病率,许多猪场甚至因此血本无归。使几乎所有从业者都深深体会到养猪生产的风险越来越大,疫病控制的成本越来越高,而药物、疫苗等常规措施对疫病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有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猪只遭受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影响,其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或受到抑制,使猪群赤裸裸的、手无寸铁的暴露在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千军万马”的包围之中,以至于得了“爱滋病”的猪不感染则罢,一感染就是“混合感染”;或者不免疫还好,一免疫反而顺势发病。
事实上,也正是在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出现之后,使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不断涌现,
一些前所未有的或以前很少发生的猪病,如猪丹毒、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也出现了暴发流行。据杨汉春(2006)、卫秀余(2007)、蔡雪辉(2006)等行业权威专家均报道,刷新中国养猪人血泪史的“猪高热病”与此密切相关。而江西、广东、湖南、河南、河北、四川等养猪大省每年都要因此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文献记载,导致猪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化因素: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等)、重金属(如汞、铅等)、工业化学物质(如过量的氟)等能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过多摄入会使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大量放射线辐射动物(如长时间的紫外灯照射)可杀伤骨髓干细胞而破坏其骨髓功能,结果因严重损伤造血干细胞而导致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丧失。
2、药理性因素:有些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氯霉素、四环素等药物,即使在治疗量水平也能抑制免疫系统。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各类抗生素,几乎都会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3、营养性因素:某些维生素(如复合V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需物质,若缺乏或过多或各组分间比例失当,均可能诱导机体继发性免疫缺陷。
4、不良应激:已证明在过冷、过热、拥挤、分娩、断奶、混群、运输等应激状态下,畜禽体内会产生热应激蛋白(HSP)等异常代谢产物,同时某些激素(如类固醇)水平也会大幅提高,它们会影响淋巴细胞活性,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
5、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许多病原微生物均可致使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如猪瘟野毒感染可导致胸腺萎缩,B细胞减少;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可损伤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尤其是肺,肺泡巨噬细胞是PRRSV主要的增殖场所,所以易被破坏;根据病理学、免疫组织学和血流细胞计数研究认为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确实存在免疫抑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的吞噬和清除能力下降,而抑制性T细胞的活力增强,导致呼吸道免疫力减弱;猪附红细胞体感染能致使猪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免疫抑制。
总之,免疫抑制性因素主要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递呈,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等途径而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应答不完全,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体或弱毒疫苗也可能感染发病。这些因素通常可使各生产阶段的猪经常发生异常的疾病而变得消瘦,甚至死亡,其中以遭受分娩、初生、断奶、转群、混群、换料、运输、天气骤变等不良应激的猪只为重;而且有这方面问题的猪更易于发生“综合征”——多种病原混发、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加——在一头患病猪只身上通常可以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症状和病变,如猪瘟+猪喘气病、猪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瘟+猪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日益普遍。
事实证明,导致猪发病的各种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从而使各种疾病的病因变得非常复杂,这也是目前养猪生产中猪病难以诊断和防治的根本原因所在。笔者认为,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应该尽早摈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病治病,没病拉倒”的片面保守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及时了解,全面分析;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只有在平时及时了解自家猪场的疫病发生情况,制定并认真落实具有自家特色的综合防制措施,充分增强猪只自身的体质,培育优质健康猪群,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疫病防控成本,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对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制更是如此:
避免近亲繁殖,杜绝或减少遗传性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应激。
提供全价饲料,尤其是饲料营养要均衡。
杜绝饲喂霉变饲料,切实防止霉菌毒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
引进种猪或精液时应严格检疫,防止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带入自家猪场原本没有的疾病。
定期对自家猪场的猪群进行病原学、血清学监测,采取淘汰阳性种猪、人工受精、早期隔离断奶、早期药物隔离断奶等措施逐步净化种猪群疫病,从细节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优质健康猪群。
根据病原学、血清学监测结果,做好整个猪群猪瘟、伪狂犬等目前有疫苗而且普遍反映疫苗效果较为确实的疫病的防疫.
总之,我们只有改善猪只体质,培育优质健康猪群,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养猪生产风险,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和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肥水补钙对养殖河蟹翻倍率的作用



技术员:杨超
地点:苏州·东山
填表时间:2014.05.05
检测项及检测结果:
(一)基本情况
面积:20亩
水深:1750px
主养品种:河蟹套青虾(螃蟹50头/斤,900只/亩,80斤本地苗,280斤崇明苗)
水色:黄绿(10亩伊乐草,10亩轮叶黑草)
吃食状况:良好
死亡情况:无
近期用药情况:应激硬壳灵,黄金多糖。
(二)水质检测
1、pH值:8.9
2、氨氮:0.2
3、亚硝酸盐:0.05
4、溶氧:5.76(上午)
(三)镜检情况
藻类以绿藻和裸藻为主,一个视野下有6个左右,肥度适中。
问题分析:
定期肥水和补钙对螃蟹翻倍率的影响。
处理方案:
3.15 20kg肥水旺+黄金液1组
3.22 20kg肥水旺+黄金液1组+纳米黑金1袋
3.24 应激硬壳灵5瓶+黄金多糖5袋
4.4 应激硬壳灵5瓶+黄金多糖5袋
4.6 水博士6瓶
4.9 超碘6瓶
4.11 蟹草肥B3包(半个塘)
4.14 10kg肥水旺+黄金液2组
4.26 应激硬壳灵5瓶+黄金多糖5袋
5.1 强效底净7袋
三四月份营养套餐各两次,一次7天。
处理后跟踪结果:
1、水质情况:
3.22 肥水后(以绿藻为主,少量裸藻,肥度适中)
4.5 PH:9.6氨氮:0.2亚盐:0.1溶氧:7.2(蜕壳完成)
4.11 PH:9.4氨氮:0.1亚盐:0.05溶氧:5.76
4.25 开始蜕壳
5.5 大部分蜕壳完成
2、养殖动物情况:正常
案例分析:
1、该塘口放苗时50头/斤,平均规格2钱,2壳退完后平均达到7钱。1.2壳翻倍平均达到近1倍。
2、1壳蜕壳前肥水至少2次,降低早期低温对螃蟹的应激反应,促进螃蟹摄食,提高积温。
3、蜕壳开始后补钙主要是为了降低应激反应,提供螃蟹蜕壳所需能量,预防引起蜕壳不遂。蜕壳高峰期后补钙是为了让螃蟹快速硬壳增加光泽度,避免褶皱产生,避免敌害攻击。
4、定期使用营养套餐,从根本上解决螃蟹体质差,易发病,通过对体内消化器官的保护和修复受损细胞,使其正常运转,促进摄食,促进生长,提高体质,提高免疫力。

“好草”对河蟹健康养殖的多重作用



所谓“好草”,是指在河蟹健康养殖中的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全池水草覆盖率控制在50%—60%。就沉水植物而言,健康养殖河蟹,具有多重作用。
1、草质脆嫩适口,营养丰富,是河蟹的天然饵料。
2、沉水植物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可增加水体溶氧量,吸收水中的氨氮和无机营养盐类,增加水体透明度。
3、能为河蟹提供隐蔽、栖息、蜕壳的理想场所。
4、繁殖能力与再生能力强,不仅能净化水质,还可改善底质,为河蟹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5、可起到护坡作用,防止池埂倒塌。
6、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7、能提高河蟹的品质与价值。河蟹在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水草丛生、饵料丰富的水域中生长,色泽光亮、规格大,品味与价格近似于天然河蟹,从而达到养殖增产增收的目的。
当然,还要密切关注水草的生长情况,如池塘浅水区内水草长势不好应及时施肥,水草稀少应移植补栽。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仔猪和育肥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与传染性胃肠炎很相似,在我国多发生在每年12月份至翌年1~2月,夏季也有发病的报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猪,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高。一般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100%,成年母猪为20%左右。近几年来,国内开始出现较大范围仔猪流行性腹泻,仔猪死亡率急剧升高,业已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

1、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该病的病原,该病毒为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侵染性。病毒粒子形态呈球形,处于粪便中的病毒粒呈多形态,直径为95-190nm,病毒具有囊膜,囊膜上有长12-24nm的花瓣状纤突,由核心向四周放射,呈皇冠状。病毒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试验表明,PEDV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新生犊牛腹泻冠状病毒、犬冠状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冠状病毒之间没有抗原相关性口3。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下不稳定,60℃条件下30min即可使其失去感染力,在50℃条件下稳定性较强。病毒在4℃pH5.0-9.O或在37℃pH6.5-7.5的条件下较为稳定。

2、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病呈全球流行,且具有季节性特点,主要以寒冷的冬季发病率最高,夏季也时有发生。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对该病都有易感性,哺乳仔猪、架子猪、育肥猪及青年种猪等群体发病率较高,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为严重。由于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都较易感,发病率高达100%,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经消化道进行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经食物传播,也有报道称病猪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猪对该病的潜伏期不同,育肥猪为2-3天,哺乳仔猪24-36h。随着猪年龄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一定差异,年龄越小,病情越重。病猪表现为体温正常或稍高,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病猪逐渐消瘦,出现腹泻,并伴有呕吐症状,排黄色水样稀粪,哺乳仔猪持续腹泻3-4天后,因严重脱水而死,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的症状较轻微,死亡率也较低,轻者仅出现呕吐症状,重者则出现严重腹泻,即便自愈,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失去饲养价值。病猪死后剖检可见,背部肌肉坏死,小肠内充满大量泡沫样或水样粪便,小肠鼓气,肠壁弛缓,缺乏弹性,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水肿,淋巴结水肿,肠绒毛萎缩。部分病例可见胃底黏膜有小点状或斑状出血,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部分成年猪病例胃底黏膜可见有溃疡灶,靠近幽门区可见有较大坏死区。心脏扩张明显,内脏器官可见淤血。

4、诊断

可根据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做出,该病实验室诊断可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具体办法可通过采集仔猪空肠及肠内容物在青霉素和链霉素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5倍悬液,然后将悬液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取上清液再经220nm的滤膜过滤,将过滤后的滤液接种于Vero细胞单层上,放在放入培养箱中,在37℃条件下培养3-4天,有病变的细胞可见细胞面粗糙,颗粒增多,有多核细胞,细胞逐渐脱落,即可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也可将滤液接种试验用仔猪,进行回归动物试验,观察仔猪是否发生相应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确诊。

5、防治

免疫接种是目前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病最有效而可靠的方法。由于该病对仔猪的威胁最大,由于仔猪发病时日龄小,对机体来不及进行免疫,因此只能给母猪预防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仔猪通过初乳中的特异性抗获得保护。同时还能减少母猪群持续带毒、排毒时间。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的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创建良好的饲养环境,注意圈舍防寒保暖,防止猪舍潮湿闷热,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该病的治疗无特效药物,治疗时可采用对症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目的。加强疫病监测,发现猪发生呕吐、腹泻后,应立即封锁发病区域,尽量做到全部封锁。然后对环境和器具进行彻底消毒。对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的猪,可采用腹腔注射补液盐或口服诺氟沙星,每天4-5次,防止病猪脱水的发生。可用肠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降低死亡率。对病猪的其他症状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一、流行情况
仔猪流行性腹泻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在国内,长期以地域性、季节性流行。但是从2010年九月开始,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开始出现了严重的仔猪流行性腹泻。这种新型腹泻有着新的流行特征。
感染主体以哺乳期及断奶仔猪为主,其中刚出生天的仔猪感染率最高,发病没有显的性别差异,妊娠期母猪以及其它成年猪影响相对较小。出生十天以内的仔猪感染该病腹泻两天之后,出现大批死亡,因病死亡率超过50%。这种病毒在产房内传播方式呈跳跃式,仔猪发病在时间上有间歇特点。
二、临床症状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以水样腹泻为主,间或伴有严重呕吐。仔猪呕吐常发生于进食或者吃奶之后,病症轻重随仔猪年龄大小各有不同,而且越小病情越重。
出生七天以内的新生仔猪,在发病后三到四天,就会因严重脱水导致死亡,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最高甚至百分之百。患病个体的体温会相对偏高,精神萎顿,食欲不佳,或者直接废止。较大的断奶猪常表现为精神浓郁、食欲不振、水样腹泻,连续一周后会逐渐康复,但是少部分猪病愈后会出现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的问题。
三、病理变化
患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个体多出现严重脱水、体型消瘦、皮下组织明显干燥、而且胃部有大量黄白色块状物的情况,不过肉眼能观察的到变化主要在小肠部位:其肠管被黄色液体充满导致管道扩张、肠壁明显变薄失去弹性、肠系膜充血而且淋巴结出现水肿。大肠、盲肠部位黏膜出血、坏死,肠表有胶冻状黏液、肠内被血红色物质充满。小部分病体胃底粘膜被覆有粘液而且有点状出血现象,年龄比较大的个体胃内出现溃疡灶,幽门附近坏死组织较多。
四、实验室诊断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技术检测双份血清样本中的抗体为主。对于仔猪,用该技术对处于期内的粪便、肠内容物做抗体检测即可,笔者研究中仔猪感染腹泻疫毒的比例达到。
五、病症鉴别
1.新型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一样都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均以冬季发病主为,发病群体多为刚出生的仔猪以及断乳期仔猪,病死率也非常高;当然成年猪也有发病的可能性,不过症状相对较轻。两种病症的区别在于:患者后者病症时临床上有粪便恶臭或者腥臭且带血,渴水度更强,而且因其传播速度比腹泻慢所以致死率也更高。
2.新型流行性腹泻与轮状病毒病相比较而言,两者都具有传染性,冬季为多发期,各年龄段猪都有可能感染,不过仔猪病死率更高。两种病症的区别在于:后者病体内肠腔内容物为灰黄或灰黑的浆性水样物质。
3.新型流行性腹泻与伪狂犬病相比较而言,两者均具有传染性,而且仔猪均有呕吐、腹泻症状,精神不振、动作不灵活而且粪便黄白,仔猪病情明显偏重。两种病症的区别之处在于:后者患病仔猪在病发的第二天就会出现体温飙升、眼部发红水肿、严重昏睡、口吐泡沫的情况,而且身体后腿部位发紫、腹部有出血点出现。
六、治疗方法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而且实践证明效果明显,有效率接近百分之九十五。现报告如下:
1.西药用剂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病发之初,可以安排每日两次肌肉注射硫酸阿米卡星,同时安排仔猪口服庆大霉素,;遇到病情无法控制的情况,宜加注抗病毒l号。至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病发后期,宜安排仔猪每日静脉注射两次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连用三到五天。对于出现机体脱水现象哺乳期仔猪,宜安排腹腔注射十毫升维生素C溶液加。具体的方法是:将仔猪倒立保定之后,在其倒数第二个乳头边上进行消毒垂直注射,结束后注意是否有血液以及水样回流等异常现象,如果有则停止该注射。用量为每只每日注入一次的药水,连续两到三天。
2.返饲(人工感染)
2.1粪便返饲
将发病猪的粪便收集后加适量凉水稀释后加粉料拌成半湿料,以能捏成团块为度(即为“返饲料”)。在母猪饲喂时用手捏成团块或用料勺提取,逐头添加“返饲料”,待“返饲料”吃完后再饲喂饲料。每天一次,连续2—3天。产前一个月母猪。
2.2发病猪组织返饲
如腹泻发生在产房仔猪,病料可采集腹泻仔猪的大小肠组织制作返饲料。
2.2.1首先确诊取样是流行性腹泻感染猪,并没有感染其他危害极大的病原体,如猪瘟病毒等,可选取出生7天以内的发病仔猪及其同窝活仔猪做返饲,病死猪不可用。
2.2.2组织病料采集:打开腹腔,取出整个内脏,包括仔猪的小肠和大肠,放入干净的盆中,在盆中选取需要的组织,注意此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消毒剂。
2.2.3饲喂方法同粪便返饲。
2.3返饲量的控制
2.3.1采集的纯粪便病料每头母猪控制在300毫升左右;
2.3.2组织病料一头仔猪的组织病料拟饲喂5~10头母猪为度。
七、结束语
新型的仔猪流行性腹泻是PEDV病毒引发的一种肠道类急性传染病,发病快致死率高,在研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同时,还应注重综合预防。即应安排仔猪及时接种疫苗;注意保持猪舍清洁、干燥,进入冬季后须特别加强猪舍保暖措施,内部垫草应时常保持干燥、洁净;另外,应尽量选择自繁自养,严禁从病区引入新猪,在种猪的引进方面,一定要从无疫病区引进,在确保其安全健康的情况下再行引入。

谷饲与草饲的区别


通常,我们吃到的牛肉主要分为两大类:草饲牛肉和谷饲牛肉。在牛肉贸易中,经常会被客户问及什么是谷饲/草饲牛肉?

肉牛的成长都是从母牛乳汁喂养开始的,待肉牛断奶后用牧草喂养,当肉牛的体重达到一定重量标准后,将被选择是继续喂养牧草或者喂养谷物,直到他们到达预期饲养的体重。

两种饲养方法在饲养成本、肉质特点及饲养时间等方面都大有不同。

草饲牛主要在牧区生长,喂食天然新鲜的牧草,饲养时间相对较长,直到他们达到成熟期(通常为30-36个月龄)草饲牛肉肌肉里的脂肪量较少,加上其脂肪大多积聚在皮下,食用时容易去除。

谷饲牛谷饲牛是小牛食用牧草到一定体重或年纪后,将进入饲养场喂食谷物饲料育肥,使牛只尽快成长到预期体重。为了确保牛只摄入营养均衡,谷物饲料含有大麦、小麦、高粱、玉米、燕麦等成份。谷饲牛的脂肪含量较高,脂肪均匀分布在肌肉组织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理石花纹或油花。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1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