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黑猪

合川黑猪(HechuanBlackpig)俗称泥猪、刺猪,因原产于重庆市合川区、全身被毛黑色而得名。

一、中心产区和分布

原产于重庆市合川区,合川区的钱塘、沙鱼、兴隆等乡镇为中心产区(32.6%),分布于重庆市合川区相邻区县及其接壤的乡镇(67.4%)。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合川黑猪形成历史悠久。据1993年出版的《重庆市农牧渔业志?畜牧志》和明朝(13681644)刊印而现在仅存的一些县志在产物中都有黑猪记载。据《四川省劝业道第四次劝业(二)家务》中记载,清宣统二年(1910)合州(合川县)养黑猪41986头。根据《合川县志》记载,合川黑猪是由泥猪、刺猪经过产区养猪户和民间长期选择培育,逐步形成的能适应当地高温、高湿自然气候和粗放饲养环境、抗病力强、体型外貌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的地方猪种。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重庆市存栏合川黑猪母猪12.78万头、公猪51头。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来良种公猪的引进和杂交猪生产的发展,合川黑猪饲养量有所下降,主要用作经济杂交的母本,用于纯繁的比例急剧减少。1976年全重庆市有合川黑猪20万头以上,公猪200多头;2006年调查中心产区的公猪数量急剧减少,仅有公猪51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合川黑猪体型中等偏大,体质健壮。头方正,额长、有少而深的横向皱纹,耳中等偏小、下垂略前倾,嘴筒长直,口叉深。背腰宽而稍凹,腹较圆而下垂,后躯欠丰满。四肢较短,后肢多卧系。被毛黑色,鬃毛粗长、刚韧。乳头6~7对。

2.体重和体尺2006年合川区畜牧中心对成年合川黑猪的体重和体尺进行了测量,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据合川区畜牧中心2006年调查,在农村饲养条件下,合川黑猪母猪初情期为75~120日龄,5月龄左右开始配种,发情征状明显;公猪5~6月龄开始配种。

母猪头胎(21窝)窝产仔数(10.370.28)头,窝产活仔数(9.40.28)头,42日龄窝重(82.11.03)kg,三胎及三胎以上母猪(51窝)窝产仔数(12.410.08)头,窝产活仔数(11.50.17)头,42日龄窝重(104.00.90)kg。

2.育肥性能据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2006年测定,12头合川黑猪在前期每千克饲料含11.7MJ、可消化粗蛋白13.0%,后期每千克饲料含10.9MJ、可消化粗蛋白11.5%营养水平条件下,体重20~90kg阶段日增重(55265)g,料重比3.870.45。同时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见表2。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保护。2006年合川区畜牧中心制订了保护和利用规划,划定合川区钱塘镇为保护区。

合川黑猪主要用作经济杂交的母本。据2006年合川区畜牧中心调查,合川黑猪与长白猪杂交,母猪初产窝产活仔数8.6头,初生个体重0.92kg;经产窝产活仔数11.1头,初生个体重1.21kg;合川黑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母猪初产窝产活仔数8.1头,初生个体重0.91kg;经产窝产活仔数10.31头,初生个体重1.23kg,杂种后代育肥期增重较快,适应性强,优势比较明显,猪肉以鲜销为主,也适合加工腊肉、香肠等。

五、品种评价

合川猪适应当地高温高湿的自然条件,耐粗饲、抗病力强。今后应加强品种保护,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关知识

恩施黑猪


恩施黑猪(EnshiBlackpig)因其中心产区和主要分布区域在湖北西部恩施自治州而得名。1981年,《中国猪品种志》编辑组在昆明召开的西南地区猪种资源讨论会上,将其列为湖川山地猪的一个类群。鉴于其主要产区在恩施自治州,出于保种工作需要,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2月4日在武昌召开的华中两头乌猪座谈会上同意将鄂西黑猪改称为恩施黑猪,仍作为湖川山地猪的一个类群。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和分布

恩施黑猪的中心产区在恩施自治州的咸丰县。该州的恩施、建始、巴东、鹤峰、利川、宣恩、来凤等市县也有较广泛分布。与产区毗邻的宜昌市的某些县亦有分布。恩施黑猪可分为大、中、小三型。中心产区多为中型猪,数量多(占大部分)、质量优,群众称之为二眉猪,是该品种的代表;小型猪主要在恩施市、建始县和巴东县;大型猪主要分布在鹤峰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北纬29o07~31o24、东经108o23~110o38,地处湖北省西南部,西邻重庆市,南接湖南省,东北连本省神农架林区,东与宜昌市接壤,辖恩施、利川2个市(县级)和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6个县。本州由云贵高原东延的武陵山余脉和秦岭南出的巫山山脉组成,州境地处四川盆地与江汉平原间的隆起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000m。年平均气温12.7~15.9℃,无霜期233~255天;年降水量1287~1398mm,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潮湿。高山区年平均气温9.4℃,无霜期150~170天,年降水量1743mm;二高山区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220天左右,年降水量1650mm;低山区年平均气温17.5℃,无霜期330天左右,年降水量1381mm。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性山地气候。除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等特点外,因地貌复杂、地势高差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又具有气候环境多样、产区气候垂直变化大、垂直差异明显的立体气候特色。

产区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为主,另有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秸秆、藤蔓、糠麸等农副产品比较丰富。产区内各种野草、树叶以及红三叶、火棘、橡实等来源广。群众有利用山区优越条件放牧养猪的习惯。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恩施黑猪形成历史悠久。产区为汉、土家、苗等多民族混居地,在祖传礼仪习俗中,多离不开猪和肉。《湖北通志》、《咸丰县志》上就有陈一牛一羊一豕祭祀和细阴米各用膏煎水煮作茶饮(即用细茶、糯米、猪油等制成的饮料)的记载。产区还自然形成母猪窝子和交易猪行。据《咸丰县志》记载,明万历辛亥年(1611)该县有交易猪行30余处。又据《施南府志》记载,历史上因灾荒、战乱等引起人畜流动,如明朝荆州及四川、湖南等地部分移民迁入产区,带来了外地猪。以上各种因素均对恩施黑猪的形成和大、中、小型猪的分化造成一定影响。恩施黑猪大都生活于800m以上山区,产区农作物以玉米、薯类为主,旱杂粮、薯类藤叶等副产品数量多,是养猪的主要饲料来源。另外,产区内各种野草、树叶以及红三叶、火棘、橡实等来源广。群众有放牧养猪的习惯。长期在山区条件下形成了耐粗饲、耐寒湿和蓄脂能力强的恩施黑猪。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恩施自治州全州尚有恩施黑猪能繁母猪9.2万多头、种公猪70头。1981年有恩施黑猪繁殖母猪8.5万头、种公猪2000头。中心产区咸丰县存栏恩施黑猪母猪2007年4.08万头,2006年2.2万头,2005年3.3万头,2001年4万头,1981年3万头;恩施黑猪公猪从20012007年,由于开展人工授精工作,存栏始终保持在3~4个血统,共计8头(目前尖山有2头、清坪1头、活龙坪1头、甲马池1头、丁寨1头、畜牧场1头、黄金洞1头)。一般产区的恩施市2005年有恩施黑猪能繁母猪1.62万头、种公猪30头,1995年分别为2.05万头和120头,1985年分别为2.82万头和210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恩施黑猪被毛全黑,结构匀称。大、中、小型猪在外形上基本一致。中型猪头稍长,额部有似眼眉的两道粗深横行皱褶;耳中等大、软而下垂,长不及口叉。皮肤皱褶少,颈下垂肉少见,背腰较平直,腹大而不拖地,中躯较长,后躯较弱且略高于前躯,多斜臀。四肢健壮,较细致紧凑。大型猪体大,体质较疏松,鬃毛较硬,皮肤皱褶多而深,颈下垂肉明显。小型猪体小而轻,头直长,嘴筒渐尖,耳小、耳郭较硬,前躯发育差,皮肤平滑无皱褶。乳头数6~7对,排列对称。肋骨数7~8对。少数卧系。

2.体重和体尺1981年对恩施黑猪成年猪的体重、体尺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恩施黑猪性成熟较早,有的公猪55日龄、体重14kg即出现爬跨、射精等性行为。农村公猪普遍利用过早,一般3~4月龄即行配种,不少公猪因利用过度仅利用1~2年。种畜场的公猪一般8~10月龄配种,利用年限3~5年。公猪的射精量平均119.5mL,密度1.64亿mL,活力0.88,pH7.25。母猪90~120日龄第一次发情,发情周期18~21天,发情持续期3~5天,发情征候明显,适配时间初产母猪在发情开始后2~3天,经产母猪在1.5~2.5天;妊娠期113.5天,产后哺乳期发情者较少见,一般在仔猪断奶后5~7天发情。母猪利用年限5年,母猪繁殖性能见表2。

2.育肥性能据《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1981年对9头恩施黑猪进行生长性能测定,始重(15.11.14)kg、末重(92.002.44)kg情况下,育肥期151天,日增重(509.2714.58)g。2007年咸丰县畜牧局对10头恩施黑猪育肥猪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与1981年数据比较屠宰率稍低,瘦肉率略有提高(表3)。其肉色鲜红,系水力58.83%,pH5~6.2,熟肉率67.75%,肌纤维细度67.2m。

四、品种保护与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现有两个恩施黑猪保种场,咸丰县种猪场(位于高乐山镇泗坝村)和恩施市凤凰山良种场。2006年两场共有恩施黑猪能繁母猪113头、种公猪11头(共8个血统)。恩施黑猪保护区主要在咸丰县的活龙坪、尖山、清坪、小村、黄金洞、甲马池等乡镇。

五、品种评价

恩施黑猪是当地的主要地方品种,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耐粗饲、耐寒湿和蓄脂能力强的特点,今后应在保种的基础上,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豫南黑猪


豫南黑猪(YunanBlackpig)由河南省畜禽改良站、河南农业大学、固始县淮南猪原种场、信阳市畜牧局等单位共同培育而成。2008年5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一、产地与分布

豫南黑猪育成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分布于光山、商城、新县、潢川、平桥、罗山等淮河以南大别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现饲养主要分布在固始、光山、商城、新县四县区。

经过九个世代的选育,至2008年审定时有育种核心群10个血统公猪19头,基础母猪360头;二级扩繁场(户)12个,存栏公猪32头,母猪1164头;通过中试推广,固始、商城、新县、光山四个中试推广区内存栏基础母猪约4万头。

二、培育过程

(一)育种素材

豫南黑猪是以淮南猪作母本、杜洛克猪作父本,其中母本育种素材是从河南省固始县淮南猪原种场的选育核心群中选择的146头优秀母猪,父本育种素材是由河南省正阳种猪场美系杜洛克猪中先后两次引入的8头公猪和5头公猪精液。自1995年开始,通过杂交和横交固定,经13年九个世代培育而成,含淮南猪血统37.5%,杜洛克猪血统62.5%。

(二)技术路线

1.确定的选育目标19861992年河南省畜牧局牵头成立淮南猪选育协作组,对淮南猪进行纯种选育并取得较大进展,1996年提出了淮南猪导入杜洛克猪血统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案。确定的选育目标是改善淮南猪的体长、生长速度、后躯丰满度和胴体瘦肉率。主选性状确定为日增重、胴体瘦肉率和6月龄体长。选育后达到以下指标:①被毛黑色,体躯较长,腿臀丰满,肢蹄结实,有效乳头数7对以上;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好。②窝产仔数初产母猪10头以上,经产母猪12头以上。③在中等营养水平下(每千克饲粮含消化能12.97~13.37MJ,粗蛋白14%~16%),6月龄体重达80kg以上;育肥猪30~90kg阶段平均日增重600g以上,料重比3.1以下,平均背膘厚28mm以下,胴体瘦肉率55%以上。④肉色鲜红,肉质良好,肌内脂肪较多,大理石纹明显。

2.杂交组群阶段从1995年开始先后陆续选用正阳种猪场经过系统选育的美系杜洛克猪公猪13头,与固始县淮南猪原种场的146头淮南猪母猪杂交或级进杂交,到1996年底共繁育杜淮母猪182头、杜杜淮母猪133头。再将这两个组合(杜杜淮和杜淮)进行后裔测定,经综合评定,以引入杜洛克猪血统62.5%的比例为最佳,继而对育种核心群进行不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选育。

3.世代选育阶段1997年从杜淮猪群中挑选窝产仔数在11头以上、乳头数在7对以上、体型较好的母猪46头、公猪5头;从杜杜淮猪群中挑选生长快、体较长、后躯较丰满的母猪32头、公猪7头。两个组合进行正反交,最终选育出理想个体(含杜洛克猪血统62.5%,淮南猪血统37.5%)组成育种基础群。

1997年选择12个血统公猪、90头母猪组成零世代选育基础群,进行世代选育。每世代育种群规模保持母猪80头以上、公猪10个血统以上。

4.选择方法各世代从分娩和带仔正常的母猪中每窝选取1~2头公猪、2头母猪进入测定栏,测定结束时测量体重、体尺以及应激敏感性,计算平均日增重、耗料量及选择指数值,最后按照血缘、体型外貌、乳头质量、健康状况、应激敏感性及指数高低进行严格选择,选留最优秀的公、母猪组成下一个世代繁育群。

5.世代间隔和留种比例组建育种群后,19972007年实行多世代不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繁育制度,世代间隔实行较严格的一年一个世代,在每世代留种时允许少量的世代重叠。选育期间公猪留种率13%~20%,母猪留种率48%~58%。

6.配合力测定从四世代选育开始,选择优秀的外来猪种进行杂交育肥试验,测定新品种的配合力,为推广利用提供依据。2002年完成四世代选育及五世代的配种工作;开始开展与长白猪、大白猪的配合力测定。

7.建立繁育体系为了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利用,2003年完成五世代选育及六世代的配种工作;开始尝试中试推广,建立三级繁育体系。

豫南黑猪体质健壮,性情温驯,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性好,耐寒冷,但耐热性能稍差。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豫南黑猪体型中等,被毛黑色,头中等大,颈短粗,嘴较长直,耳中等大、耳尖下垂,额部较宽、有少量皱纹。背腰平直,腹稍大,臀部较丰满。四肢健壮,蹄质坚实,系部直立。乳头7对以上,排列整齐,乳房发育良好。公猪睾丸发育好。尾细长。

2.体重和体尺据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07年测定,18头24月龄公猪体重157kg、体长148cm,21头24月龄母猪体重144kg、体长151cm。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2006年经过八个世代选育后的豫南黑猪初产母猪(93窝)窝产仔数10.97头,窝产活仔数10.21头;2007年经产母猪(80窝)窝产仔数12.34头,窝产活仔数11.78头。

2.育肥性能2007年固始县淮南猪原种场测定,60头肉猪在中等营养水平下,九世代育肥猪体重29.02~99.14kg阶段,饲养108.3天,日增重648.10g,料重比2.94。

2007年固始县淮南猪原种场对九世代豫南黑猪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16头宰前活重88.34kg猪,屠宰率74.67%;背膘厚26.6mm,胴体瘦肉率56.08%,肌内脂肪4.11%。

3.杂交利用2002年用六世代豫南黑猪母猪与长白猪、大白猪公猪杂交育肥,日增重分别达到了7039(13头)和6769(17头);料重比分别为2.91和2.85。

长白杂交组(9头)和大白杂交组(9头)的90kg体重屠宰率分别为68.84%和70.69%,瘦肉率分别为65.03%和66.17%,平均背膘厚分别为20.11mm和20.34mm。

长白杂交组(9头)和大白杂交组(9头)的肉色均为3.00;大理石纹均为3.00;pH分别为6.26和6.07。背最长肌中含粗蛋白分别为20.27%和21.24%;粗脂肪分别为2.78%和2.64%;粗灰分分别为0.87%和1.07%。

四、品种推广与利用研究

自2005年开展豫南黑猪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应用以来,淮南猪原种场已累计向中试区、二级繁育场、专业户、人工授精站点提供种猪7000多头,经过二级繁育后向社会提供种猪4万多头。20052007年生产商品猪达140万多头,对产区养猪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振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五、品种评价

豫南黑猪具有产仔多、生长较快、瘦肉率高、肉质好、耐粗饲、抗病力强的特点,既适合农户散养,又适合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能满足当今养猪业市场需求。

嘉兴黑猪


嘉兴黑猪(JiaxingBlackpig)因原产于浙江省嘉兴市而得名。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嘉兴黑猪原产地为浙江省嘉兴市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嘉兴市秀洲区、嘉善、平湖、海盐等地。并已遍布浙江全省各地,毗邻的上海、福建、安徽等省(市)亦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嘉兴市位于北纬30o21~31o2、东经120o18~121o16,地处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靠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年平均气温15~16℃,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4℃;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8~29℃;无霜期244天。年降水量1169mm,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2200h。盛产水稻、棉花、络麻等,其中稻谷播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其他作物有油料作物、棉花、麻类、甘蔗、烟叶、药材、蔬菜、食用菌、瓜类、园艺植物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产区养猪历史约有7000年左右。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新石器时代)即出土有陶猪。据《中国太湖猪》记载,明时《沈氏农书》上有母猪一胎可育成14头的记述。嘉兴黑猪对当地的饲养和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底嘉兴市存栏嘉兴黑猪母猪7.48万头左右,其中双桥农场核心群有能繁母猪140头左右。1981年统计,仅嘉兴、嘉善、平湖三个主产区存栏母猪6.5万多头,成年公猪56头,全区共有繁殖母猪10万余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嘉兴黑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毛色全黑,稀而短软。成年种猪鬐甲部鬃毛长而硬。皮肤上有紫红、浅灰、黑色,皮较厚。头大额宽,嘴筒长且微凹,额部有明显皱褶,分寿字头、马面头、翁字头三种。耳大、软而下垂。背腰较长,腹微下垂、较紧,臀斜。乳头较多,一般8~10对,形状分蓑衣奶头和丁香奶头两类。四肢稍高,后腿瘦削、有皱褶,部分卧系撒蹄。骨骼粗壮结实,臀部肌肉欠丰满。

2.体重和体尺据《中国猪品种志》(1986)记载,嘉兴黑猪成年猪的体重和体尺见表。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嘉兴黑猪公猪120日龄左右、母猪120.57日龄性成熟。配种时间,农村饲养条件下,公、母猪多于5~6月龄开始配种;在规模化养殖场,公、母猪多在8月龄、体重60~70kg时配种。母猪常年发情。徐士清等报道,经产母猪发情周期约21.9天,发情持续期2.5天。据229胎资料统计,平均妊娠期114.6天。窝产仔数头胎母猪10.93头(238胎),经产母猪15.02头(293胎)。60日龄断奶仔猪成活数,头胎母猪8.48头(232胎),育成率84.73%(227胎);经产母猪11.30头(275胎),育成率86.53%(271胎)。初产母猪泌乳力(20日龄窝重)31.8kg。另据华有光报道,经产母猪60天哺乳期的泌乳总量,在较好营养水平下为458.44kg,日泌乳量7.97kg。

2.育肥性能据2004年嘉兴双桥农场测定,嘉兴黑猪在体重25~75kg阶段,在日粮含消化能11.75MJ/kg、粗蛋白13.5%的条件下,平均日增重425g,料重比3.96。

据2007年嘉兴双桥农场测定,嘉兴黑猪75kg体重时屠宰,胴体斜长72.0cm,背膘厚38.0mm,屠宰率67.9%,皮厚5.0mm,眼肌面积16.3cm2,瘦肉率42.0%,脂率30.8%,皮率16.5%,骨率10.7%,后腿比例28.3%。

据1982年嘉兴双桥农场对嘉兴黑猪肉质性状的测定,肌肉pH16.1,肉色3分,失水率11.26%,熟肉率64.4%,肌肉大理石纹3分。肌肉含水分74.36%,干物质25.64%;干物质中含粗蛋白23.05%,粗脂肪1.37%,粗灰分1.19%。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在嘉兴市双桥农场建有保种场,承担嘉兴黑猪的保种工作。19791984年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下,对嘉兴黑猪一些繁殖和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估测;采取亲交和测交方式,测定了选育群内潜在的隐性不良基因的种类和比例,并研究了通过家系淘汰法排除群体内隐性不良基因的效果;观察了嘉兴黑猪染色体的组型、核型和核仁组织区(NOR),发现嘉兴黑猪NOR数平均为3.78个,比杜洛克猪的1.92个,丹麦长白猪的1.18个都多,这为研究嘉兴黑猪起源提供了依据。嘉兴黑猪作为太湖猪的一个类型,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

20世纪90年代嘉兴市畜牧部门开展了嘉兴黑猪新品系的培育工作。19911995年采用导人18.75%的杜洛克猪血液,通过6年五个世代的选育,于1995年通过浙江省省级鉴定。19962000年嘉兴黑猪新品系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项目列入浙江省科委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分别于2000年12月和2002年1月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现场验收和成果鉴定。此外,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主持,海宁市良种场、海宁市农林局等单位协作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新嘉系,于1995年12月19日在海宁市良种场通过鉴定。该品系含有嘉兴黑猪血统37.5%,长白猪血统37.5%,杜洛克猪血统25%。

五、品种评价

嘉兴黑猪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肉质优异、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性和杂交配合力强等特点,其优秀种质特性是经过漫长的风土驯化和产区百姓长期定向选择形成的,是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对改良提高低产品种的产仔数和改善肉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应建立保护区,保种与利用相结合,继续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29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