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蜈蚣的虫害防治

一、蚂蚁蚂蚁使蜈蚣蜕皮和产卵孵化期的最大敌害。因为正在蜕皮的蜈蚣无反抗能力,新皮鲜嫩,容易招惹大群蚂蚁叮咬至死。同时蜈蚣在抱卵孵化中程半睡眠状态,行动迟缓,易受蚂蚁群趁机咬死蜈蚣,或把蜈蚣赶走,蚂蚁则聚集在卵团上吃食卵料。防蚁可采取下列方法:

1、一旦发现蚂蚁,可把猪骨放入池内,诱杀蚂蚁。如果蚂蚁太多时,则立即把蜈蚣转移,然后用开水泡杀池中的蚂蚁。2、定期用生石灰或六六六粉或用萘(臭丸)50克,锯木屑250克混合在一起拌匀,制成毒铒,撒在池或室周围,防止蚂蚁进入。3、用25克蜂蜜、25克硼砂、25克甘油、250克温水混合拌匀,放在饲养场的四周蚂蚁经常出没之处诱杀。4、养土要选用无蚂蚁、蚂蚁卵污染的泥土,制作方法是用热开水泡过,然后放在阳光下暴晒,以杀灭混在泥土中的蚂蚁或蚂蚁卵。二、粉螨粉螨,体长不到一毫米,容易寄生在蜈蚣的腹部及足上,尤其是刚蜕皮的蜈蚣,身体幼嫩更容易被粉螨寄生。如果饲养室或池内湿度太大,在气温高的时候,就容易招来大量的粉螨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带来粉螨危害蜈蚣。被粉螨寄生后,不但阻碍了蜈蚣的活动,而且粉螨产生的毒素的刺激,使蜈蚣不得安静,更严重的是粉螨吸取了蜈蚣的大量的营养物质,致使蜈蚣身体瘦弱而死亡。防治方法如下:1、首先处理好饲养土,用热开水泡和曝晒的方法杀灭粉螨和满卵。2、其次,把猪骨头放进池内,诱集粉螨,每天清除2~3次,效果很好。

精选阅读

养殖蜈蚣病害的防治技术


一、绿霉病又叫绿僵霉菌病,是人工养殖娱蚣的主要疾病。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娱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娱蚣早期主要是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以后逐步扩大;继而体表失去光泽,腹部下面出现黑点,食欲减退,行动呆滞,最终因拒绝取食消瘦而死亡。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环境的湿度过大,或池内残存的食物腐烂霉变所致。防治方法:(1)清除霉变的食物,喂新鲜的活食,保持好养殖池内的卫生,并进行消毒灭菌。(2)调节养殖池内的温湿度,保持通风散湿。(3)对发病的娱蚣可用青霉素0.25克加水1公斤喷雾消毒或加水饮用。(4)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成粗末,同400克饲料拌匀喂得病的娱蚣,直到病愈。

二、腹胀病娱蚣多在秋后阴雨低温时期患此病,多因多食和低温所致。病娱蚣早期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腹部胀大、行动迟缓,发病1周左右后死亡。防治方法:(1)用食母生1克加水500克拌匀,让其吸吮,并提高饲养温度。(2)用磺胺片0.5克研细后加300克饲料拌匀;也可用氯霉素0.25克加300克饲料拌匀,隔日喂食,直至病愈。三、脱壳病由于娱蚣栖息场所过于潮湿,使真菌在躯体寄生所引起。初期表现为不安躁动、来回爬动,后期表现为无力、行动滞缓,最终因不食不动而死亡。防治方法: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克,共研成细末加400克饲料拌匀,连喂多日,直至病愈。四、蚁害正在蜕皮或产卵孵化期的娱蚁抵抗能力弱,此时蚂蚁进入后会群起而攻之。致使蜕皮时的娱蚣被咬死,或使孵化中的雌娱蚣弃卵而逃。防治方法:(1)在养殖池周围挖一圈围沟,注入水,可有效防止蚂蚁进入。(2)可用骨头、糖类、水果或其他甜食把蚂蚁诱引开后用开水烫死。五、流产孕娱蚣流产多因受到干扰、翻动、嘈杂或异物的直接刺激所致,因此在孕期应保持安静,更不能经常翻动。此外,还要防止老鼠吞食成虫、幼体和卵而造成危害。

蜜蜂养殖要点:如何防治螟虫害?


养蜂业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养殖业,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养殖蜜蜂可以获得蜂蜜、蜂蜡以及蜂胶等具有较高价值的产品,可以为养殖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养殖蜜蜂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欢迎。但是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养殖管理技术,导致蜜蜂养殖管理不当,造成蜜蜂养殖出现许多的损失,那蜜蜂养殖如何防治螟虫害?

1、低温处理

通过低温处理,上面我们已经说了螟虫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我们可以使用低温的方法来消灭螟虫,将被螟虫污染的蜂具进行冷冻处理,方法是在-6.7℃冷冻4.5h,-12.2℃下3h和-15℃下2h处理,这样可以全部杀死螟虫。不过,这种条件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可能不现实,只有我们比较大型的专业养蜂场才会具备这样的条件。

2、水泡

对于设备比较简陋的小型养蜂场,我们可以通过水泡的方式,将蜂具放在水中浸泡也就是可以杀灭一些螟虫的。

3、生物治疗

关于治疗螟虫的方法,还有生物治疗法,主要是使用苏云金芽孢抱杆菌,据说这种杆菌及其毒素对处理过的蜂群没有影响,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喷洒蜂群或浸渍巢础可以防治大蜡螟;其次是使用核多角体病毒,这些方式都太过高端,对于很多蜂农来说还是不现实的,不过,通过低温方法和换脾以及强群的方式相信对于很多养蜂的朋友们来说还是可以实现的。

4、化学制剂

使用化学制剂,这种方法小编不推荐,在蜜蜂养殖中,小编建议尽量使用传统中草药,以预防为主,如果需要治疗,尽量使用物理疗法和中草药疗法。

总结:蜜蜂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蜜蜂患病的问题,对蜜蜂养殖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防止蜜蜂患病,还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好蜂场的清洁工作,降低疾病传播的效率。

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蜂农一旦发现蜜蜂患病,则应立即将患病的蜜蜂隔离,并由专业的防疫人员对蜂群感染的疾病进行诊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患病的蜜蜂进行诊断。并对患病蜜蜂所处的蜂巢以及蜂具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将病毒传染其它蜜蜂。

蜈蚣养殖 蜈蚣的养殖技术


蜈蚣是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的,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由于蜈蚣的经济效益笔比较好,现在很多养殖户都开始养殖蜈蚣,那么蜈蚣应该怎么养呢?

养殖环境

蜈蚣的生长环境以29℃~32℃最为适宜,如超过40℃,摄食活动能力降低,甚至寻找洞穴躲藏起来;如低于15℃,活动也趋缓慢,迟迟不产卵,刚出生的幼蜈蚣也因温度低而不能蜕皮容易死亡;降至10℃左右时会停食,进入休眠状态。

夏季温度较高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在养殖场栽种草、木,最好架设凉棚,或洒水降温。室内养殖的,要把门窗打开,每天早晚洒水一次,以保持泥土的湿度。饮水器内要保持充足的水。如遇高温,最好移至地下室暂养。

蜈蚣喜湿,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泥土湿度为15%~20%。如饲养环境过于干燥,饲料水分又不足时,不但影响蜈蚣的呼吸和体温的调节,也影响产卵和孵化率,可能发生互相残杀,甚至发生失水性死亡。但过分潮湿也不好,如栖息场所的泥土湿度超过40%,容易受微生物危害,给蜕皮造成一定的困难,甚至产生生理性病变。

饲喂管理

蜈蚣食量在适宜温度(25℃~32℃)下,1条成年蜈蚣每次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食量约0.1克。一年中吃食时间只有7个月,即从每年的4月初至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4月、10月天气稍凉,温度虽然高于10℃,但还很不稳定,白天气温可能较高,但晚上温度较低,东北、西北和华北温度会更低,所以这2个月蜈蚣吃食量很小,活动量也很小,人工饲养时3天投1次饲料即可。5~9月气温较高,蜈蚣进入正常的活动和吃食状态,特别是6~8月份气温最高时,蜈蚣最活跃,吃食量较大,这时每天应该投喂1次。喂食时问应在傍晚7~9点。第二天清晨,要及时把吃剩下的饲料清理出来,以免高温时有些饲料腐败变质,但活体饲料虫不必清出。

为了掌握投饲量,避免多余的饲料在槽内腐败变质,可根据蜈蚣的放养密度和蜈蚣个体大小投喂,一般放养密度大的要多投、产卵前的成年蜈蚣食量大,也要多投;幼龄蜈蚣食量小,应该少投一些。

总结:在养殖蜈蚣的时候,应该要注意观察,要按照科学的养殖,投食要有方法,才能够更好的养好蜈蚣,以上就是蜈蚣的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福寿螺病虫害的防治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福寿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

福寿螺形态特征:

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福寿螺之称。福寿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饲料。福寿螺与福寿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福寿螺浅,呈黄褐色,福寿螺则为青褐色;福寿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福寿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生活习性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福寿螺的病害和虫害至今为止发现较少,有报道的也不多。但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1)福寿螺的养殖其生活适温为10-40℃,最适20-28℃,超过40℃会引起死亡,低于10℃则进入冬眠状态。须注意夏季要防高温,因稻田的水浅,在夏季水温可能会达到上限致死温度;而冬季越冬的泥底有机质含量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有毒物质而影响福寿螺越冬。

2)福寿螺对水中溶氧的量比较敏感,正常生活要求水中溶氧每升在4毫克以上,当降到3.5毫克时,食欲会下降,当降到1.5毫克时则会引起死亡。

3)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在6-7月(有条件的地方秋季还会产一次卵),如果考虑自己繁殖,则在养福寿螺的稻田中最好不要养鲤鱼,否则小福寿螺会被鲤鱼摄食。

4)稻田中农药的使用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即合用也应采用低毒农药,而且应晴天用;宜在稻田一半一半用。

5)在生长旺季可定期使用有机肥,原则是少量多次,不宜一次施肥过多。

6)养殖过程中最好有一定的微流水环境,以确保水中的溶氧,但必须注意水源,切勿引用有农药的水源。

7)可以考虑福寿螺与水蛭、泥鳅、黄鳝等混养,则其经济效益更佳。

蜈蚣养殖:大棚养殖蜈蚣的管理技术


蜈蚣具有很高的要用价值,现在越来越多养殖蜈蚣的养殖户,蜈蚣是冷血动物,低于10℃时便停止进食,-5℃左右进入冬眠,最适宜生长温度为6℃~20℃。要维持适合蜈蚣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可利用改造的蔬菜大棚进行蜈蚣无冬眠养殖。近年来,由于对药用蜈蚣的不断开发与利用,野生蜈蚣不断减少,货源紧缺,价格上涨,人工养殖蜈蚣效益较好。那么在养殖蜈蚣的时候在管理上有什么方法技术吗?

搭建大棚

人工养殖蜈蚣应选择在远离市区及人口聚居区,找土质较好、周围有树的70~80平方米的空地,用来搭建温室模式的蔬菜大棚。蔬菜大棚室内面积一般为70平方米左右,与一般温室大棚不同的是在大棚顶部塑料膜上,除了每间隔0.5米要加一个草苫子外,还要在草苫子上多铺一层塑料膜,并将双层塑料膜分别压紧固定好,可使大棚温度一直保持在高温恒温状态以达到保温效果,冬天可采取煤火炉加热方式供热。

另外要在大棚两边墙上开几个通风用的窗口,以便在温度过高或者湿度过大时进行通风排湿。建好大棚后在周围栽种一些南瓜、佛手瓜等,待瓜蔓长成以后,可与周边树木一同为大棚遮荫。

在建好蔬菜大棚后,一般在大棚内壁贴50多厘米高光滑的塑料膜来防止蜈蚣逃跑。

一般用瓦片或砖块码成栖息床,瓦片最少得用2个叠放在一起,叠放时使俩瓦片的突起部分相互支撑,瓦片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供蜈蚣栖息。栖息床的间距为10~15厘米,行距为30~40厘米;砖块则按一定的规则来码,砖与砖之间保留一定的缝隙作为蜈蚣的居所与钻爬通道。栖息床建成以后,饲养人员应用0.1%高锰酸钾溶液为栖息床及大棚内蜈蚣活动场所进行消毒,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引种投放

大棚及配套设施建好后即可引种,种蜈蚣不仅要符合国家药用标准,还需要生长速度快、周期短等优点。种蜈蚣最好已达4龄的成虫,体长在11厘米左右。引种时间原则上一年四季都可以,但以立夏前后(5月上旬)引种最合适,这时候的雌蜈蚣已经进入繁殖期,即将产卵。雌蜈蚣是否怀卵很容易看出,怀卵后的雌蜈蚣腹部明显膨大。雄蜈蚣体形较瘦长,活动灵敏,爬行速度快。投放时,雌雄蜈蚣应按4∶1的比例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500条,7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一般投放蜈蚣35000条左右。

孕育期管理

饵料:种蜈蚣以鲜活的黄粉虫大幼虫为主,人工养殖黄粉虫质优价廉,很适合饲喂蜈蚣。

饲喂:蜈蚣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晚上8~12时是蜈蚣出来活动的高峰期,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所以一般在晚上8点左右喂食最为合适。刚引进大棚的种蜈蚣属4龄成虫,雌蜈蚣正处于孕育期(30~40天),在这期间雌蜈蚣有大量进食和积蓄营养的习性,应投喂足够量的黄粉虫,使蜈蚣吃饱吃好,便于多产卵。喂食时不要翻动蜈蚣的栖息地,以免其受惊影响产卵及孵化。

蜈蚣并非每天都摄食,而是每饱餐一顿后2~3天内不再进食,且不可能所有蜈蚣都在同一天取食,因此每天的投饵量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如头一天投喂的饵料全被吃光,那么第二天可略增加一些;如发现有剩余饵料,第二天则可略减一些。蜈蚣能常年吃上大棚内新鲜蔬菜,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供水:每天应换水一次,注意换水时要清洗干净饮水盘,以免蜈蚣在取食时将食物残渣带入水中污染饮用水。

环境:应提供适宜的温湿度,种蜈蚣生长温度应保持在25℃~3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之间。种蜈蚣投放大棚时正值春末夏初时节,早午晚的温差相对比较大,早晨和晚上应堵严通风口,关好门窗,使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恒温状态,中午应通过洒冷水进行降温,并打开通风窗口进行降温排湿,以免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影响种蜈蚣的生长发育。

孵化期管理

蜈蚣为卵生,寿命在6~10年。产卵期温度应保持在20℃~28℃,湿度不宜太大,控制在50%左右即可。蜈蚣在产卵时最怕惊扰,若受惊扰,它就会停止产卵或将卵粒全部吃掉,这是蜈蚣的保护性反应。在蜈蚣产卵时,一定要保持环境安静,不要有大噪声,不要去翻窝观看。蜈蚣在不受外界惊扰的情况下,顺利产卵过程需2~3小时。蜈蚣产完卵后,会侧转身体用腹足把卵粒托聚成团,悬空抱在怀中进行孵化。蜈蚣产卵、抱卵孵化时间为40~50天。在这期间,雌蜈蚣一直不吃不喝,不离开卵或幼体,可以不投食,但必须按时加水,将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温度控制在20℃~36℃之间。

共育期管理

共育期是指成虫与幼虫在一起混养的时期,此期应维护好大棚内的温湿度。温度应保持在25℃~30℃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达到38℃以上时,蜈蚣体内的水分就会散失,一切活动都将停止;如果温度升至39℃以上时,其身体会干枯死亡。在多雨的季节,饲养人员应多注意大棚内的温湿度,及时进行升温排湿,防止低温高湿,防止蜈蚣患上腹胀病。当大棚内温度低于20℃时,饲养人员应及时点燃供暖炉升温,并不定时洒水增加湿度。共育期应尽量使幼蜈蚣居于瓦片最底层,以利于吸收水分,快速生长。

饵料:小蜈蚣的饵料应以多汁、柔软的动物饵料为主,如黄粉虫的小幼虫、精肉等,投喂时精肉应剁成肉泥。而雌蜈蚣和成雄蜈蚣还是应以饲喂黄粉虫大幼虫为主。

供水:在共育期,除了放置饮水盘外,还要放置吸水海绵。每天应不定时在吸水海绵上洒水,使它一直保持蓄水状态,以保证小蜈蚣正常饮水供给。

以上就是养殖蜈蚣的管理技术了,在养殖蜈蚣的时候还要预防疾病的发生,科学的养殖是养殖蜈蚣的前提,只要能够科学的养殖就必定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夏季养殖青虾病虫害防治的五个技术措施


青虾夏季发病较频繁,为降低养殖风险,需做好以下工作:

1.虾塘水体消毒。先用二溴海茵0.25ppm全池泼洒进行灭菌,间隔半个月再泼一次,一直持续到七月上旬,连续使用3次以上,也可与其它药物交替使用。

2.药物预防。用配合料拌药投喂。用氟苯尼考粉剂水溶液浓度3%,每50公斤饲料加溶剂1518斤拌合,进行投饲,这样能够有效防止虾病从口入,5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使用23个疗程。3.虾病防治:对红腿、烂鳃、肠炎等细菌性疾病,可采取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0.2%)、氟苯尼考(0.2%)、免疫多糖(0.5%)拌入50kg饲料中连喂7天。结合使用0.3ppm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毒,3天后用浓度为1ppmEM原露或枯草芽孢杆菌改良水质,一般病情可得到控制。4.及时投入有机肥,培育水中有机动植物。由于虾池水体经常使用药物,水体中有机物大量的被消耗,不利于虾类正常生长需要,所以要投入有机肥。将发酵过的鸡粪肥沿池四周均匀施入,施入后立即开动增氧机,提高水体中氧气含量,以防止青虾浮头。5.及时做好巡查工作,发现苗头,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事故发生。例如,雷暴雨前投放维生素,减半投料或停料,以防泛塘;雷暴雨期间不使用消毒制剂;雷暴雨后多开增氧机,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及时追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用新活菌王拌沸石粉干撒,及时补充塘底和水体中的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滋生。

蜈蚣的养殖技术


1.箱养,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箱制成后,放在室内适当的位置,多个箱则排放好,箱底放多层瓦片,瓦片间的距离为1.5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垫脚,通常5~6片为一叠,这样瓦片间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栖息。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净,并吸足水,以便为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环境。而且一定时间后更换一批预先制做好的新的瓦片,以保持湿润和清洁卫生。

2.缸养,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养,是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池内环境要温暖、凉爽、潮湿、安静。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在天气寒冷的地区,可在池壁围墙内侧距离墙的一定距离外挖一条深50至60厘米的坑,坑内堆放石头,碎砖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铁纱盖或塑料纱盖罩严。

蜈蚣养殖技术


第一步是建造养殖池,要砖水泥结构,要温暖、凉爽、潮湿、安静的环境;第二步是饲喂管理,每平米饲养200-300条,食物以黄粉虫、蟋蟀、蝗虫、植物嫩叶等为主;第三步是预防敌害、病害,保持饲养环境的阴凉和潮湿,及时使用相应药剂。

目前蜈蚣养殖的方式有:

1.箱养

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箱制成后,放在室内适当的位置,多个箱则排放好,箱底放多层瓦片,瓦片间的距离为1.5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垫脚,通常5~6片为一叠,这样瓦片间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栖息。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净,并吸足水,以便为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环境。而且一定时间后更换一批预先制做好的新的瓦片,以保持湿润和清洁卫生。

2.缸养

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养

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在天气寒冷的地区,可在池壁围墙内侧距离墙的一定距离外挖一条深50至60厘米的坑,坑内堆放石头,碎砖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铁纱盖或塑料纱盖罩严。

蜈蚣是一种有毒的节肢动物,使用养殖户在养殖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若不甚被咬伤,一定要及时处理或者直接送医治疗。

蜈蚣养殖:蜈蚣好养吗


【常见问题】蜈蚣养殖:蜈蚣好养吗?蜈蚣怎么养?

【专家解答】

蜈蚣的是昼伏夜出的动物,温度过低停止进食,食性杂,养殖器具简单,缸和池皆可养殖,主要是做好防逃跑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所以,相对来说,蜈蚣还是好养殖的。

那蜈蚣怎么养?

1、场地建设养殖池

要建在比较阴湿、僻静的地方,要求排水,通风条件好的安静的环境。用水泥浇制或者用砖头砌成1m见方的池子,池深85cm为宜,池内壁四周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用光滑的瓷砖、玻璃镶嵌四壁,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一圈20cm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伸出,防止蜈蚣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动物入侵。池的四周应设排水沟,池底面不浇水泥,如果是水泥要垫上6cm左右的细泥土,其土必须疏松、肥沃和潮湿,其上面铺上细石块或碎瓦片,并留有隙缝,池内还可栽种杂草、树木,尽量造成适合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放种苗后,池上要盖一层草帘来遮光。池内应保持干净、潮湿、荫凉和卫生。

大规模的饲养,可采用砖石修砌的养殖池。一般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放成年蜈蚣600~800只,雌雄搭配以10∶1为宜。小规模的家庭饲养可以采用箱桶养和缸养。另外没有专业饲养条件的人可采用野地养殖法,冬天在有蜈蚣出没的地方,挖一条长宽不限的小沟,内放鸡鸭毛、骨头、肠、鱼刺、动物残渣、碎砖等垃圾,春天即可捕捉。

2、种苗的来源

最好到饲养场购买种苗,我国人工养殖的多是少棘蜈蚣,一般红头红脚红身躯的最有价值。也可在清明、立夏到野外夜间捕捉,翻动乱石堆或杂草堆等发现蜈蚣后迅速捕获。冬天可寻找蜈蚣越冬的地方进行挖掘和搜寻,尽可能不用手去捕捉,以免被有毒蜘蛛咬伤,应用玻璃小瓶、铁制或竹制的专用夹子、小铁铲等工具来捕捉。一般种苗应选择4龄左右性成熟的蜈蚣,要求背乌亮而有光泽,体壮活跃。

3、饲喂方法

●饲料

蜈蚣属于肉食性动物,食性广,喜吃蟋蟀、煌虫、金龟子、蝉等小昆虫类。人工养殖,也可以喂给黄粉虫、蚯蚓、蝗虫等多种昆虫及青菜,泥鳅、鲜鱼、青蛙、虾、蟹等。但是要保证食物新鲜。在喂食的料槽内放置盛有清水的小碟盘,供蜈蚣饮用。

●饲喂

一般每隔2~3d喂1次,活动期每天晚上必须投喂1次,喂食的时间可在每天的17:00~19:00之间。否则蜈蚣会因饥饿而自相残食,造成巨大损失。喂食后的次日早晨须将残余食物拣掉;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喂水。

●温度和湿度

温度: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相关,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要特别注意夏天的管理,要做好降温防暑工作要及时通风散热,必须每日往池内喷洒足量的水分降温保湿。冬天低于零下5℃则要适当加温,可向池内抛掷稻草保温,必要时用炭火加温,有条件的可在温室中养殖,打破蜈蚣的冬眠习性,以提高其繁殖能力。

湿度: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为饲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

●安全措施

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老鼠、石龙子、蟾蜍、蚂蚁等进入养殖池内。饲养员为防止在饲养过程中被蜈蚣咬伤,进入养殖场一定要穿长统靴,戴胶手套,穿工作服。被蜈蚣咬伤,局部处理可马上用盐水、肥皂水或5%碳酸氢纳溶液洗捺,即可止痛。解毒治疗可内服蛇药或选用蒲公英、半边莲或紫花地丁等鲜草捣烂取汁内服。

4、人工繁殖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一般野生蜈蚣生长4年才会产卵繁殖,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雨后晴天的清晨进行交配,40d开始产卵,每次产卵40~50枚,产卵后雌蜈蚣将卵抱在怀内孵化。孵化20d左右出壳,45d后才能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孵化期间应保持安静和适宜的温、温度,一般温度应控制在25℃~32℃之间,湿度应控制在50%~70%之间。蜈蚣在孵化期间不进食,不喝水,产前加强喂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小蜈蚣孵化出来之后,应及时按规格大小分开饲养,因为蜈蚣有食幼仔的特性,弄不好会残食殆尽。

5、疫病防治

蜈蚣主要疾病症状为反应迟钝,很少进食或拒食,皮肤病变。主要疾病有绿僵菌病、胃肠炎、脱壳病等。

【小编总结】

蜈蚣是一味中药材,除了野外诱捕也可人工养殖。第一农经小编小编从五方面给你介绍了蜈蚣的养殖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蜈蚣养殖前景


蜈蚣的养殖前景还是不错的,因为它的药用价值很高,现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除了在我国受欢迎之外,国外的人也很是青睐,目前出口量是非常大的,并且供不应求。它还有很高的食疗性,食用之后有着一定的抗癌价值等。并且养殖蜈蚣,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国家还有一定的扶持补贴。

其实蜈蚣的养殖前景还是非常不错,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药用价值

蜈蚣虽然外表比较可怕,但是它却是一种比较有名的中药。并且它也深受国外很多人的青睐,现在我国已经是蜈蚣的出口大国,其国际需求是非常大的。

2、食疗价值

蜈蚣也是能食用的,现在很多人喜欢将它油炸、烧烤、煲汤等来享用,食用了蜈蚣之后,有壮阳、抗癌等好处,这种食疗法在我国已经是非常受欢迎了的。

3、市场大、价格高

现在蜈蚣入药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段了,野生的蜈蚣根本就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会人工养殖。并且现在蜈蚣的价格基本上是每年都在上涨,以前的几分钱到目前市场价格两元左右一条,还往往供不应求。

4、政策扶持

现在我国对养殖业是有一定的扶持的,养殖蜈蚣也是的,特别是一些就业难或者是下岗的职工,选择养殖的话,国家是有一定相应的补贴,所以选择这个也是不错的。

蜈蚣怎么养殖

1、建造养殖池

蜈蚣是不会游泳的,所以在养殖的时候,可以将养殖的地方设计成换水的养殖池,这样有能效的养殖它逃跑。还能选择用玻璃来养殖,在里面也需要设置养殖池。

2、养殖

在养殖蜈蚣之前,需要选择比较健壮的,没有伤残的蜈蚣来养殖。养殖的密度一定要注意,过大的话,可能会让蜈蚣在生活的时候不好,一般一个平方可以养殖300条左右的蜈蚣。

3、喂食

蜈蚣是一种食肉性的动物,它特别爱吃肉类的动物,像常见的黄粉虫、蟑螂、蟋蟀等之类的昆虫都适合来喂养它。除此之外,还能用一些植物的嫩芽或者是茎叶来喂养,也是不错的选择。

科学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是一种很攻击型的动物,毒性比较强,爬行起来特别快。然而,这种毒性强的蜈蚣却又比较高的利用价值,而且还可以食用,对一些相关的病状有着很好的疗效,下面我们来讲解关于养殖蜈蚣的一些方法。

科学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为典型的食肉性昆虫,性较凶猛,凭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颚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类小型动物。蜈蚣食源广泛,从野外观察和试养观察结果,综合各地饲养经验,蜈蚣的饲料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各种昆虫,如蟋蟀、蝗虫、菸虫、金龟子、稻苞虫、牛,角虫、蝉、蚱蜢、蜻蜒、蜘蛛、蝇类和蜂类等的成虫、蛹、幼虫和卵。

另一类是蠕虫、蚯蚓、蜗牛、蛤蝓等无脊椎动物及蛙、蛇、蜥蝎、壁虎、麻雀、鼠、蝙蝠等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内脏等。再一类是在以上食源不足时,也食少量幼嫩的青草、枝梢、根尖和西瓜、黄瓜等瓜果以及蛋类、牛奶、面包等熟制品。此外,浙江人工饲养的蜈蚣主食泥鳅、黄鳝、小鱼、小虾和小蟹等。

蜈蚣的食源虽然广杂,但对食物要求新鲜,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养殖时,必须每隔2~3天就应投一次新鲜饲料。投料前,要彻底清除前次剩余的食料。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饥力强。饥饿时,一次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3/5。食饱后,十天半月不给食物也不会饿死。同时,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饮水。因此饲养场内必须放置盛水器皿,并要定时换水,以保持饮水的新鲜、清洁。

蜈蚣养殖池的建造

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或池养。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窄处直径在0.5m以上,口朝下埋入土20cm左右,缸内中间用破烂砖或用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cm左右,缸中间的坯垒和缸壁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cm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条左右。

采用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条件好而又比较潮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地高80cm,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10㎡。地上铺细石或碎瓦片,池内也可栽上杂草、树木,尽量营造适合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池内壁四周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粘贴或在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成一圈宽15cm左右并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防止蜈蚣外逃,也可防止有害动物掉入池内。一般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放养成年蜈蚣500条~900条左右。

蜈蚣怕日光,昼伏夜出。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特别喜欢躲伏在废弃的沟壕、荒芜的坟包、路旁的缝隙中、石块、瓦砾之间。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蜈蚣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到了晚秋季节,则多栖居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沟坡下或树洞内。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零下7℃时进入冬眠期。冬眠期的蜈蚣不再活动,也不进食,躯体成S形,触角由外向内卷曲,尾足并拢。越冬潜伏的深度与气温、土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

蜈蚣从卵孵化、幼体发育直到成体,需经过数次蜕皮。每蜕一次皮就明显长大一次。成体蜈蚣每年蜕一次皮,别的蜕两次。蜕皮时要避免惊动,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一般需2小时左右)。此时,还要防止成群的蚂蚁攻击,因蜕皮中的蜈蚣无反抗能力。蜈蚣生长速度较慢,从第一年卵孵化成幼虫到当年冬眠前才长到3cm~4cm,第二年可长到3.5cm~6cm,第三年才达10cm以上。因此,蜈蚣从卵开始发育长大为成虫到再产卵,需要3年~4年的时间

蜈蚣的交配繁殖

蜈蚣系卵胎生,繁殖快,一般在六、七、八月间进行交配,在正常情况下,从交配到产卵需4个月时间,产卵时雌蜈蚣在泥土中挖有小坑,母体曲呈S形,后面的尾节由于身体弯曲而搭在身体中部的背面,由生殖孔排出的卵料积聚在背部粘着成团,再翻转身体把卵团环抱起来,卵团一般60~70粒左右,少的也有20~30粒。蜈蚣卵子经过20天左右就蜕去卵膜和胎皮,孵出的蜈蚣幼体呈乳白色,雌蜈蚣仍紧紧地把幼体团抱在足间,幼体很少活动,经过25天至30天以后,幼体进行第二次蜕皮,其体形与成体相似,体色仍为乳白色,身体中段稍为肥胖,经过35天至42天进行第二次蜕皮,体色为灰黄色,活动力增强,不再紧密抱成团,而是松散地集中在母体腹面,这时幼体与母体可以分离,把母体放在大群内让其交配,并给产后的蜈蚣充分给食,幼蜈蚣给投小饲料。(也可单产,用广口罐头瓶里边放有土,把母蜈蚣放进去)。

产前加强喂食:蜈蚣孵化期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产卵前,母体有大量进食蓄积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品种,以促使母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

孵化期间的护理: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拢、强光等均有一定的反应。所以在孵化期如果观察时应小心轻动,不要随便移动或强光照射,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孵化器内随时给予一定的水份,周围略有潮湿,这样就不会影响胎胚的正常发育。

孵化结束后,幼蜈蚣虽然暂成团群居,但也可单独活动和寻食,此时母体也逐渐离开孵化巢单独活动,因蜈蚣有争抢食物的怪癖,强欺弱,大欺小,所以应及时将大小蜈蚣分窝饲养。

控制养殖密度

在蜈蚣生活密度过大或惊扰较多的情况下,易引起相互残杀而死亡。但在饲养条件下,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它生活的惊扰,即使养殖密度较大,对其生活也无多大影响。尤其是同一母体所产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长大后就是几十条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够新鲜饲料和水源,保持安静的环境,是人工养殖蜈蚣的必备条件。除非培育种苗需要,尽可能避免将产于不同养殖池的幼蜈蚣混合饲养。

如上所述,蜈蚣养殖还是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不可盲目的去饲养。蜈蚣的攻击速度特别快,毒性又强,所以养殖蜈蚣还需要多加小心。蜈蚣的药用价值很高,用途广泛,可炮酒、磨粉等方法食用。

蜈蚣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蜈蚣养殖有哪些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生活习性。在自然条件下,蜈蚣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井沿、柴堆以及砖瓦缝隙间,特别喜欢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的基本特点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零下7℃进入冬眠期。

繁殖特点。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80-15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

饲料。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作蜈蚣的食物。

养殖池建造。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池等方式,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径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与缸壁间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

【小编点评】《蜈蚣养殖技术大全》为国内有打算投资蜈蚣养殖的养殖户们做出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生为卵生动物蜈蚣,一般2年半以上的蜈蚣才能算作种蜈蚣。蜈蚣只能繁殖3年,之后淘汰。每年大约在6月底就开始产卵,一年产一次,分数批次产卵到接近9月结束。每条蜈蚣一年只产一次卵,每次刨除正常幼虫死亡率,在55到70条幼虫,没有楼上说的那么夸张,那是不可能的。孵化期大约40天。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蜈蚣的虫害防治》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土鸡养殖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1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