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竹怎么繁殖

文竹在很多朋友家中都有摆放,尤其是喜欢看书习字的读书之家。那么云竹怎么繁殖?咱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云竹怎么繁殖

文竹可以通过分株、扦插、播种方式进行繁殖。分株是将文竹从盆中脱离,把植株分开,种到盆中。扦插繁殖在选好的枝条上用干净的刀具划一道小口,切口处出现瘤状结节时,枝条剪下来进行扦插。播种繁殖通过收集种子,每3厘米种3个种子,保证合适的环境。

二、文竹怎么养

1、半阴的环境

要想云竹生长的更健壮就要满足它的生长需求,要给它创造一个半阴的环境,遮光大概50%到60%。

2、湿润的盆土

盆土要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保证在生长期间微微湿润,不可过湿或者过干。

3、适宜的温度

想要云竹生长的更粗壮要提供给它温暖的环境,最理想的温度在20度左右,若是低于10度,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4、适量的施肥

每半月左右给云竹施一次稀薄的液肥,这样就能使它生长的更粗壮。

5、注意事项

云竹三年以内的苗是比较纤细低矮的,它是一种藤本植物三年以后就会抽出较长的藤本枝条,这种枝条会长的较粗壮,直径能达到4到5毫米左右,也较细长能达两三米,要根据具体的需要加以调整。

相关推荐

水培观音竹怎么繁殖


观音竹原产中国华南地区,多生于丘陵山地溪边。那么水培观音竹怎么繁殖呢?

一、选择枝条

水培时要选择适合的枝条,一般选择粗壮且健康的,这样后期才更容易生根成活。养护前需把枝条上部的叶子摘掉,底部切个斜面的截口,更容易生根存活。

二、水的选择

通常来说,水培养护时可以使用纯净水或者自来水,但若是自来水最好要先晾晒,将里面的氯气挥发掉,然后再使用。此外,养殖容器中的水不能装的太满,大概到瓶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即可。

三、养护方法

1.换水

将枝条插入后要先放在阴凉处养护,初期要每周换水,一般会在20天左右生根。之后要延长换水时间,并且增加光照,这样才能根快速的生根。

2.温度

水培养护时温度在15-30度之间最好,它的耐寒能力不高,冬季要养护在10度的温度之上,不能低于5度,否则会冻伤。

3.光照

观音竹喜光,应放在光线好的地方,光照充足才能更美观。不过夏季要遮阴,避免晒强光。

4.施肥

水培时要经常在水里添加营养液来补充养分,频率大概是半月一次。冬季可延长至20天一次,且注意要用低浓度的。

观音竹秆叶细密,姿态优雅。常用作绿篱和盆景,也可于庭园密丛植作草地添景和假山上配置或盆栽观赏。也常栽培于庭园间以作矮绿篱,或盆栽以供观赏。

云鳚


中文名称云鳚

拉丁名称Enedrias nebulosus (Temminck et Schlegel)

异名Pholis nebulosa (Temminck Schlegel, 1845)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Blennioidei

中文科名绵鳚科

拉丁科名Zoarcidae

中文属名云鳚属

拉丁属名Enedria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我国产于东海、黄海、渤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被小圆鳞,两颌、犁骨均具细齿,腭骨无齿,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无侧线。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全由鳍棘组成,臀鳍长,具2鳍棘,胸鳍短圆。腹鳍喉位,1鳍棘1鳍条。尾鳍圆形。头长为胸鳍长年2.0-3.0倍。

生活习性
海(洋)生。

云纹鳗鲡


[学名]: Anguilla nebulosa McClelland, 1844
[资源名称]: 云纹鳗鲡
  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尾部侧扁。头较大,稍平扁。吻端圆钝。鼻孔每侧2个,分离,相距颇远,前鼻孔短管状,位于吻端;后鼻孔为纵长椭圆形,近眼前缘。眼小,圆形,侧位,前缘位于上颌中部之后。眼间隔宽,中部略凹。口上位,下颌突出。口裂倾斜,远伸过眼后缘。上下颌、犁骨均具有尖而细的圆锥齿,排列呈齿带;前上颌-犁骨齿带中央宽大于上颌骨齿带宽。唇发达,鳃孔较大,垂直,上角略高于胸鳍基部正中,下角稍向腹面延伸。背鳍起点在鳃孔后上方,距鳃孔较距肛门远。臀鳍起点与背鳍起点间的直线距离小于头长。胸鳍较小,无腹鳍。体被细长小鳞,由5~6个小鳞平行排列成群,各鳞群互相垂直交叉,呈席纹状,埋于皮下。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  [原产地区]:云南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南汀河  
[水域环境]:淡水
降河性洄游鱼类。生活在江河干、支流的上游,常栖息于山涧、溪流等的乱石洞穴中,多在夜间活动。性凶猛。食性颇杂,主要摄食鱼、虾、蟹、水生昆虫、蛙、蛇等。

银星竹鼠饲养繁殖研究


1引言
银星竹鼠,又称花白竹鼠、普通竹鼠、竹狸等,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竹鼠属,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和四川等省区的丘陵竹林山地或茅草山地洞穴里,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经济动物,2008年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竹鼠养殖已经成为开发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的一项新型特种养殖业。银星竹鼠是我国分布较广、人工养殖数量最多的竹鼠种类,据统计,占竹鼠养殖总量的90%,但有关银星竹鼠繁殖的研究只见零星报道,而规模人工繁殖的文献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以观测高要市金渡镇银星竹鼠养殖示范场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银星竹鼠的繁殖特性,为银星竹鼠的基础研究、遗传育种和工厂化规模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动物
试验动物由高要市金渡镇银星竹鼠养殖示范场提供。选择发育正常、体质健康的银星竹鼠120只(雌雄各半)作为观测的实验动物。
2.2饲养管理
观测实验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高要市金渡镇银星竹鼠养殖示范场进行,实验的竹鼠均饲养在两层叠式笼中,笼子用60cm60cm的瓷砖板砌成。试验前对竹鼠笼子和房舍进行统一消毒。试验期间,对试验竹鼠进行定时饲喂,使其自由采食,日喂2次,每日于上午8:00和下午5:00喂精饲料和粗饲料各1次,粗饲料由其自由采食。竹鼠精饲料为米饭拌糠,粗饲料为甜竹、皇竹草和甘蔗,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约为1∶1。每天清扫笼舍内外卫生1次,注意栏舍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竹鼠粪便情况在精饲料中添减水分。根据实验需要,定期对竹鼠体重和采食的饲料进行称量,每日观察采食情况、昼夜活动情况和精神状态,并做好生长发育性能和繁殖性能的记录。
2.3观测指标和方法
2.3.1生活习性
观测银星竹鼠对环境的适应情况,主要观测光照、最适温度、湿度范围和食物选择情况等。
2.3.2繁殖性能
以1∶1的雌雄比例合群混养,饲养期间,每天仔细观测银星竹鼠的性成熟时间、配种时间、雌鼠的发情周期、发情持续时间和妊娠天数;观察银星竹鼠的产仔行为、哺乳行为、护仔行为等情况;记录第一胎、二胎、三胎和四胎的产仔数、成活率、初生个体重量、是否难产;哺乳期间的咬仔数、吃仔数、弃仔数等。
2.3.3生产性能
每15d测量1次银星竹鼠的体重,统计每月的饲料消耗量,计算每个月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WG)和耗料增重比(F/G)。
2.4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
3结果与分析
3.1生活习性
3.1.1栖息环境
实验期间,观察到银星竹鼠喜欢在阴暗、凉爽、安静、清洁、干燥、光线适当、空气新鲜的环境生活。银星竹鼠怕强光,对环境温度反应敏感,适宜在8~32℃生活,最适温度范围为15~28℃,相对湿度为50%~70%。若低于5℃则身体紧缩、慵懒,主动摄食次数减少,并不时发出哇、哇的叫声;而温度高于32℃时,则烦躁不安、上蹿下跳、()食欲减退;高于40℃时,基本上停止摄食,如果这个温度迟迟不能下降的话,银星竹鼠很快就会昏迷,腹部朝上仰躺,继而死亡。
3.1.2活动规律
经过观察,发现银星竹鼠白天少食多睡、活动少,夜间活动频繁、吃食旺盛。其活动规律可分活动周期和休息周期,黄昏后的几个小时和黎明前的几小时是银星竹鼠每天活动的2个高峰期。
3.1.3食性
试验期间,观察到银星竹鼠是植食性动物,以各类竹子、甘蔗、玉米等的根茎为主要食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适应各种人工饲料,米糠、米饭、芦苇秆、西瓜皮和甘薯之类也同样取食。
3.2银星竹鼠的繁殖特性
3.2.1性成熟
本实验对60对银星竹鼠的繁殖特性能进行了跟踪测定。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银星竹鼠性成熟较早、发情特征明显,在4月龄时观察到有37对银星竹鼠有交配行为,占62.8%。据观察,在6月龄时有57只雄鼠睾丸明显突出,占95%;在7月龄时有51只雌鼠阴部有黏液流出,占85%。这说明银星竹鼠达到性成熟的时间为6~7月龄,且雄性性成熟早于雌性。观察发现,9月龄开始有17只雌鼠受孕,占28.3%;最早11月龄有10只雌鼠产下第一胎,占16.7%。
3.2.2银星竹鼠的发情
实验期间,观察到银星竹鼠常年发情,但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肇庆地区一般春季、秋末冬初是银星竹鼠的发情旺季。观察发现春、秋、冬三季分别有164、115、119次交配行为,而夏季仅见78次交配行为。
观察发现,银星竹鼠在繁殖季节有2~3个发情周期,间隔期为17~20d,发情期持续1~3d。发情的雌鼠活动频繁,常发出咕、咕的叫声,排尿次数增多,提尾观察可见雌鼠阴毛逐渐分开,外阴发红、肿胀、湿润并分泌黏液,乳头呈粉红色,容易接受雄鼠爬跨和允许交配,无反抗表现。交配时间一般在下午或晚上。而不发情或发情较差的雌鼠拒绝雄鼠靠近,发出恐吓磨牙声,甚至与雄鼠拼搏撕咬。
3.2.3银星竹鼠的妊娠

经过观察发现,雌雄交配后,如果没有妊娠表现,15~30d后,银星竹鼠会再次发情,如果交配成功,则进入妊娠期。从图2可以看出,银星竹鼠的妊娠期为42~60d,通常为44、45d,分别有30、42次,各占14.9%、21%。
在妊娠期,雌鼠食欲增加,活动量减少,腹部两侧膨大下垂,两后腿内侧股沟胀满,乳房周围的毛向两侧分开,乳房增大、乳头直立呈红色、乳头基部隆起,被毛油亮带光泽。产前1周,母鼠会用牙将乳头周围的毛拔掉,使乳头露出,产前1天乳房可挤出乳汁,母鼠停食1~2餐。临产前,雌鼠行动不安,有腹痛表现,发出咕、咕的叫声,并叼草作窝,此时应将它隔离到产仔房,否则会不停地追咬其他竹鼠。
3.2.4银星竹鼠的分娩与哺乳
分娩时,雌鼠侧躺于窝巢内,产程一般需要1.5~4h,部分体质较虚弱的雌鼠初产时会出现难产现象,难产率为9.5%。临产时,阴部流出羊水和污血(呈紫色或粉红色),随着仔鼠身体落地,母鼠立即咬断脐带并吃掉胎盘,舔干仔鼠身体上的羊水。母鼠的护仔性很强,在观测中从没发现压死、踩死仔鼠的现象,但产仔时母鼠不能受到惊吓,否则会出现弃仔拒抚的现象。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银星竹鼠的哺乳期为30~45d,一般为35d。哺乳时,母鼠行动灵活、反应敏感,几乎日夜守护仔鼠,表现出极为明显的母性。但在观察中发现,部分母鼠会因无乳或受到惊吓而弃仔、咬仔或吃仔,因此,哺乳期给母鼠饲喂时需要安静隐蔽,不要惊吓它,并注意补喂多汁、鲜嫩的青饲料。
3.2.5雌鼠的产仔性能
本实验对60只雌鼠的产仔性能进行了跟踪测定。银星竹鼠在肇庆地区四季都有繁殖,但以1、3、4、11和12月产仔数较多,2月和5~10月产仔数较少。其中1、3、4、11、12月分别产仔48、34、38、50、37只,各占16.4%、11.6%、12.9%、17.1%、12.6%;而2月仅产仔14只,占4.7%;5~10月分别产仔14、6、15、10、19只,各占4.7%、2%、5.1%、3.4%、6.5%。这是因为温度对银星竹鼠的繁殖有一定的影响,若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就会影响雌雄竹鼠性激素的分泌,降低性激素在体内的浓度,从而导致卵细胞或精子发育受阻,继而导致发情推迟和年繁殖数减少、每胎产仔数较低。
经统计,1只成年雌鼠每年可繁殖3~4胎,产子5~12只。但由于雌鼠的年龄、营养状况等不同,银星竹鼠的繁殖性能个体间差异很大。雌鼠繁殖的前3胎,产仔数较少,一般只有2~3只;而第四胎后,只要雌鼠身体发育正常,在有良好的饲料供给条件下,产仔数可达到3~5只,最高可达7只。
3.2.6仔鼠的生长发育情况
初生仔鼠全身无毛,皮肤呈粉红色半透明状、薄且光滑,眼紧闭,四肢匍匐行动,刚出生的仔鼠会发出吱吱的叫声,用鼻子一嗅一嗅地寻找乳头。2d后体表变青;3d后开始长毛;5d后,背部、尾部、四肢等部位长出肉眼可见的体毛,体表呈灰褐色;1星期后体表密布黑绒毛;10日龄时耳朵逐渐竖直,长出门牙;到20日龄,背部、腹部、四肢和尾部被毛基本长齐,幼鼠被毛几乎覆盖了皮肤,毛色黑中带有光泽,与成年鼠的毛色接近;25日龄时开始睁开眼睛;35日龄左右可以断奶。
3.3银星竹鼠的生产性能
本实验对20只2~6月龄的生长银星竹鼠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2月龄平均日采食精量、粗料量和日增重分别为27.29g、44.58g、3.57g,消耗精词料增重比为7.65;3月龄平均日采食精料量、粗料量和日增重分别为56.07g、61.07g、7.15g,消耗精饲料增重比为7.84;4、5和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93g、5.56和6.26g。以3月龄的生长最快、平均日增重最高,3月龄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耗料增重比以2月龄最低,随着月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生长竹鼠采食的精、粗饲料越来越多,但平均日增重逐渐降低,耗料增重比逐渐提高。
4讨论
4.1银星竹鼠可以规模化人工养殖
通过本次实验,发现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的银星竹鼠基本保留了野生条件下的生活习性,如植物性为主的食性、昼伏夜出的活动规律、挖洞行为、垫草做窝,雄鼠与哺乳母鼠、幼鼠不同居等行为特征。野生的竹鼠常居于洞穴中,洞内结构复杂,分为采食区域、休息区域、排泄区域等。观察发现,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银星竹鼠在饲养池仍保留对区域的划分能力,与野外条件下的行为相类似,但野性少、温顺乖巧,这为银星竹鼠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4.2人工饲养能加快银星竹鼠的生长发育
实验观察发现,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银星竹鼠的生长发育性能有很大的提高,营养全面的人工饲料为其躯体发育提供了更多的蛋白质和能量。本实验测定出银星竹鼠生长发育的结果:30日龄体重125~30g,60日龄体重228~248g,90日龄体重430~450g,180日龄体重928~980,300日龄体重达1400g,明显高于徐龙辉测定的野生条件下的竹鼠生长发育结果。
4.3人工饲养能提高银星竹鼠的产仔数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银星竹鼠1年能产3~4胎,每胎3~5只,高产的有7只。而徐龙辉、黄季琦等野外竹鼠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常见银星竹鼠每胎1仔的占10.34%、每胎2仔占68.08%、每胎3仔的占27.58%。由此可见,人工饲养的母鼠窝产仔数高于野生竹鼠。
4.4人工饲养能提高银星竹鼠的存活率
人工饲养环境减少了银星竹鼠敌害的侵袭,且温湿度适宜、食物充足,明显提高了银星竹鼠的存活率。本实验测定的银星竹鼠仔鼠断乳成活率均在90%以上,明显高于杨忠萍测定野外竹鼠存活率的结果。
5展望
银星竹鼠既不与人、畜争粮食,又不与牛、羊争草料,是典型的节粮、耐粗型动物,具有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抗病力强、容易饲养管理、节约粮食和水、对环境污染少、产品绿色环保等优点,不但可以在农村大力发展,也适合城镇居民的家庭式养殖,还可以进行工厂化的规模养殖。而且,目前市场对银星竹鼠的需求量大、价格稳定,饲养银星竹鼠的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夏武平.中国动物图谱兽类(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40.
刘军,唐朝晖,周笃春,等.我国竹鼠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2-13.
王云.黔东南特种经济动物.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248-263.
陈松,黄咏健,刘胜利等.银星竹鼠(RhixomyspruinosusBlyth)的生态调查.生命科学研究,2000,4(2):125-128.
徐龙辉.花白竹鼠(银星竹鼠)的生物学研究.兽类学报,1984,4(2):99-105.
黄季琦,隙仁寿.拉氏竹鼠生活习性的初步调査.动物学杂志,1957(2):34.
杨忠萍.提高仔竹鼠的成活率.云南畜牧兽医,2007(04):21.
作者简介:
肖汉洪(1964-)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科学的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
肇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0N005;2012N018)

如何提高竹鼠繁殖率


竹鼠是一种以竹子为食的动物,竹鼠的体型比较大,产肉率高。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并且竹鼠的肉质非常鲜美,毛皮的经济价值也非常高。现在竹鼠在我国的养殖面积也越来越大,不过许多养殖户都会发现竹鼠的繁殖率其实不高。那么我们该怎么去提高竹鼠的繁殖率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环境控制

环境对竹鼠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竹鼠一般喜欢生长在安静、阴凉的环境下。有着较强的耐低温能力,胆子非常小。如果竹鼠在生长中受到惊吓的话,可能会对导致几个月都不配种,并且配种的成功率也非常低。所以我们要将竹鼠的养殖场地选择在远离城区、工厂等嘈杂吵闹的地方。然后将舍内温度控制在15-25度左右,做好降温遮阳工作。但温度也不宜过低,低于5度时要做好保温工作。增强竹鼠的生长能力,提高繁殖率。

2、建造繁殖池

在竹鼠配种前我们要建立好两个繁殖池,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竹鼠配种不会受到其它竹鼠的干扰,一个供竹鼠睡觉,一个供竹鼠吃食、运动等。两个池子之间要打出一个直径在15厘米左右的连接洞。休息池的规格要比较大,保证竹鼠不会过于拥挤。并且过小的话还会影响竹鼠的交配,但是也不宜过大,过大的话容易残留饲料与粪便,滋生细菌影响竹鼠之间配种,导致繁殖工作受阻。

3、饲料管理

竹鼠的营养对其繁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想要提高竹鼠繁殖率的话,饲料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竹鼠的消化系统是非常发达的,对于粗纤维、木质素等都能够有效的消化。所以我们在投喂饲料时可适当投喂粗饲。不过要注意控制好饲料中的营养比例,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含量达到竹鼠的标准。并且竹鼠是没有喝水的习惯的,主要是在饲料中摄取水分,所以每天要投喂两次左右。饲料的投喂直接影响着竹鼠的配种成功率,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

4、重复配种

在选购种苗的时候要注意种苗的质量,保证品质,然后进行自留种工作。首先选择一年产仔4次左右,每次产仔数量在4只以上的高产竹鼠后代。最好是断奶一个月,体重超过半斤的优良种鼠。这种种鼠的繁殖率可明显提高75%左右。然后还可以在母鼠断奶后进行再次配种工作,配种后将其分开,然后隔10-12小时左右再配一次,这样产仔率可增加一半以上。

以上就是如何提高竹鼠繁殖率的简单介绍了。一般一只公竹鼠可与5只左右的母竹鼠进行,因此大家可以利用这个特性还有断奶后那段时间做好繁殖工作,提高繁殖率。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云斑鮰的养殖技术




云斑鮰,又称褐首鲶,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北美洲,也是美国淡水养殖品种。它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易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体重0.5千克就可作为商品鱼,适合于普通家庭购买,在美国是优质快餐鱼,其肉质细嫩鲜美,无肌间刺。同时该鱼易上钩,颇受垂钓者喜爱。不少地方在推广养殖。


1、特征特性

云斑鮰体形短肥,体前部较宽、后部稍扁。吻宽而钝、横裂,口端位,口裂较宽大。前颌和齿骨上分布有不规则向内弯曲的细密小齿。触须4对,长短各异,口角须宽扁而长,鼻须着生于后鼻前方。体表光滑无鳞,富含粘液。体表背部深褐色,腹部灰白色。
云斑鮰是广温性鱼类,适温范围是1―39.5℃,既耐寒,又抗暑。在水温6℃时就开始摄食,生长适温为18―32℃。在我国南方养殖,冬天也照常生长。它能忍受溶氧量低的环境。在溶氧量1.5―2毫克/升的水体中也不浮头,当溶氧只有0.3毫克/升时,才出现浮头。
云斑鮰为肉食性鱼类,经长期驯化,已转为杂食性。通常以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动物尸体、有机碎屑和藻类为食。人工饲养,可投喂颗料配合饲料,饲料配方要求有10%左右的鱼粉,蛋白质含量约30%,也可以投喂花生麸、豆饼。科学投喂全价配合饲料,2千克饲料就可以养出1千克云斑鮰。其生长速度,在天然水域,第一年可长至12―14厘米,约100克;第二年体长20厘米,重250―300克;第三年达到25厘米左右,重350―600克。
性成熟年龄2―3龄,体重150克以上。怀卵量每千克体重0.2―1万粒,产卵季节5―8月,产卵水温20―30℃,最适23―28℃。可在池塘凹陷处自然产卵繁殖。雄鱼有护卵习性。卵为沉性,具粘性。成熟卵呈卵园形,长径约3毫米,短径约2.7毫米,桔黄色或淡黄色,透明。产出后结成卵块。水温在23―28℃时,受精卵至鱼苗出膜需137小时。


2、鱼苗繁殖

性别鉴定:云斑鮰的幼鱼从外观上难以鉴别雌雄,当鱼体长到150克以上,在生殖季节可根据生殖孔、鱼体外形和体色进行鉴别:雌鱼的生殖孔与泌尿孔被瓣状皮肤分开,形成沟状,生殖孔通常微红膨胀,有粘液覆盖,用手将鱼的腹部向上托起可见外生殖器有跳动现象,腹部较松软,体表黄色或淡黄色,稍带灰色。雄鱼,头部较宽、扁平,身体比雌鱼瘦,头部肌肉较发达,外生殖器肥厚,有乳头状突起,在产卵季节,体色灰黑。
亲鱼培育:培育池面积以1―3亩为宜,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选择2龄以上,体重200克左右的个体作为亲鱼饲养。一般亩放500―600尾,雌雄比例为1:1。如进行人工授精则要雌雄分养。在亲鱼池中亩搭250―300尾比云斑鱼回个体小或相同的鲢、鳙鱼,有利于控制水质。但不能放养鲤、鲫鱼类。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可每隔3―5天喂一次鲜动物饲料,如小鱼或动物内脏。投喂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自然繁殖:云斑鮰在池塘饲养条件下可自然繁殖,由于雄鱼有护卵习性,且不断用尾鳍搅动水流,增加卵块周围的溶氧,因此受精率和孵化率都比较高。孵化出的鱼苗体长1.2厘米左右时,就应用网将其捞起,转池进行培育。
人工催产:为了缩短群体产卵时间以利集中孵化,可对亲鱼进行人工催产,然后自然产卵受精。催产剂和用量可采取,每千克雌亲鱼体重用PG4―6毫克,或用HCG600―800国际单位,或PG1―2毫克加HCG550―700国际单位混合使用,胸鳍基部或肌肉注射,雄鱼剂量减半。注射后放回原亲鱼池或产卵池中,让其自然产卵,放置人工产卵巢收集卵块。
其授精卵的孵化方法与斑点叉尾鮰相同,但对水质溶氧要求比叉尾鱼回6毫克/升的标准略低。


3、鱼种培育

一般5厘米以下的云斑鮰幼鱼摄食偏重浮游动物,因此发花可采用四大家鱼苗发花方式,即肥水下塘。鱼苗塘以1―3亩为宜,亩放2―3万尾。至5厘米时分池,成活率可达95%。也可亩放8―10万尾,培育至3厘米左右时分池。鱼苗也可以用网箱及水泥池进行培育。水泥池面积约100平方米为宜。放苗前都要按常规方法清塘消毒。当鱼苗长到2―2.5厘米时,应增加动物性饲料,如新鲜的碎鱼、蚌螺肉,投喂量为0.5―1公斤/万尾·天。
当鱼苗长至3―5厘米夏花后,应分塘分规格培育大规格鱼种。通常亩放8000―10000尾,饲养和管理方法与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相同。


4、成鱼饲养

云斑鮰可在池塘、湖泊中放养,也可以在网箱中饲养。养殖成鱼要求放养的鱼种规格在每尾5克以上,放养时间为秋冬或初春,通过250―300天的饲养即可达到400―500克的上市规格。
池塘单养:亩放每尾5克以上鱼种5000尾左右,搭配尾重50克的鲢鳙鱼种 200―300尾。或者亩放尾重100克左右的隔年鱼种1600尾,再搭配鲢、鳙鱼种各30―50尾,养至年底亩产量可达500千克,鮰鱼个体重可达到500克以上。
池塘混养:在主养四大家鱼的成鱼池塘中,每亩混养云斑鮰鱼种100尾左右,不要再搭配鲤、鲫鱼。
网箱饲养:网箱每立方米水体可放鱼种70―80尾,产量约35―40千克/立方米。
云斑鮰养殖过程中,发现的鱼病有:孢子虫病、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肠炎病、蛭病等。首先要注意预防疾病,发现鱼病害后,要对症下药及时治疗。

方氏云鳚


[学名]: Enedrias fangi
[资源名称]: 方氏云鳚
[别名]: 高粱叶子鱼
 
[形态特征]:
 
成鱼体长不超过15厘米,体侧偏呈带状。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山东  [原产地区]:烟台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中国,韩国,日本。我国黄、渤海区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产卵期在秋末冬初,产卵声在近岸水域。幼鱼成长较快,翌年3月下旬体长达30-50毫米。体色透明洁白,集体群,早春形成鱼汛,第年3-6月幼鱼产量可达3000-4000吨。幼鱼到6月下旬长成,成鱼体长不超过15厘米,体侧偏呈带状,不集群。

云斑鮰养殖技术




云斑鮰属鲇形目鮰科鱼类,又称褐首鲶。属温水性淡水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且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容易饲养,食谱广,抗病能力强和容易起捕等特点。云斑鮰适宜池塘、稻田、湖泊、水库等淡水水域养殖,是淡水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

(一)云斑鮰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云斑鮰体形中等,体前部圆肥,体后部缩小、稍侧扁。吻宽而钝,有前后鼻孔两对。口端位,横口裂。有触须4对。尾鳍顶部圆平。云斑鮰头部背面、体背部黄褐色或灰褐色,两侧颜色较浅,有不明显的褐色云斑,两侧下部呈花白色,腹部银白色至灰色。整个外型酷似黄颡鱼(黄腊丁)。

2、生活习性云斑鮰属于底栖性鱼类,喜欢生活在富含有机物,水生植物丛生,底部为泥沙的池塘、湖泊的分支、河流和溪流等。云斑鮰生性贪食,喜欢在阳光下集群摄食,具夜行性习惯。

云斑鮰适应性很强,对温度、氧气和污染均有很大的忍受能力。适宜温度在5~36℃,生长最适温度为18~36℃,致死温度为40℃。云斑鮰对氧气的需求量不高,正常生长的溶氧量在1.5~2.5毫克/升,当水体中溶氧低于0.4毫克/升时才开始浮头。在冬天,当水中溶氧低于0.2毫克/升时,云斑鮰仍能生活。云斑鮰正常生长的pH值在6.5~8.9。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通常在淡水中生活,但在盐度高达8‰~15‰的情况下也能生存。

3、食性云斑鮰属杂食性,主要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底栖生物、有机碎屑、藻类、水生植物、小杂鱼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云斑鮰不仅摄食天然饵料,对豆饼、麦麸、配合饲料等也很喜欢摄食。

4、年龄和生长云斑鮰属中型鱼类,一般个体长20.3~35.6厘米,最长可达53厘米。生长速度快,最大个体重达3公斤左右。当温度在18~30℃时,云斑鮰生长速度较快,1冬龄鱼的体长12~16厘米,体重80~150克;2冬龄鱼的体长16~25厘米,体重250~400克;3冬龄鱼的体长25~33.5厘米,体重400~650克。

(二)云斑鮰亲鱼的培育

1、亲鱼选择云斑鮰亲鱼的性成熟和怀卵量与亲鱼的年龄和个体大小有关,选择2龄、0.25~0.5公斤的个体最佳,要求体质健壮、无伤、鳍条完整、无病害。

2、亲鱼池的选择亲鱼池一般以1~2亩为宜,靠近水源利于排灌,水深0.6~1.2米为宜。池塘底部要求淤泥少,土质软,池底平整,有些沙质和水生植物较好。

3、亲鱼的放养亲鱼的放养密度根据池塘的大小而定,一般每亩200~300尾,雌雄比例3∶2。另外,亲鱼池中可套养少量的花、白鲢,有利于控制水质。注意不能搭配底栖鱼类。

4、饲料对越冬后的亲鱼,应采取精养和强化培育的措施,云斑鮰亲鱼培育的饲料要求蛋白含量在28%~30%。饲料以鱼粉、豆饼、米糠、麦麸等混合配制而成。投喂量应根据温度的变化和亲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在7~12℃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12~20℃时为2%~3%;20~30℃为4%~6%。由于云斑鮰在早上和傍晚摄食最活跃,且喜欢群食,所以分早晚2次投喂。投喂地点、时间应基本固定。繁殖前1个月,隔几天投喂一些麦芽,促进亲鱼的成熟。

5、亲鱼池管理饲料要求新鲜无变质,投喂量以在2~3小时吃完为度。加强日常巡塘观察,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排灌。在亲鱼培育期间,每隔几天进行流水刺激,可促进亲鱼性成熟和及时排卵。

(三)云斑鮰繁殖习性

1、求偶配对在生殖季节,雄鱼选择好产卵场所,然后追随和吸引雌鱼进入产卵场所,后开始交配产卵受精。求偶配对过程中,雌雄鱼会发生咬斗,导致伤亡。

2、产卵巢云斑鮰对产卵池底质的要求不高,但不能太坚硬,其自行挖掘的鱼巢只要能容纳1对亲鱼,较为随意。放入亲鱼前,可在产卵池中人工挖掘直径约0.3米、深0.1米的坑,间隔1米以上,供亲鱼作为产卵巢,减少亲鱼筑巢所消耗的能量。

3、产卵、孵化(1)云斑鮰雌鱼1年1次卵成熟,多为一次性产出。产卵一般是在天气较好的情况下进行。最适温度为23~28℃,pH值为6.5~8,池水透明度为0.35米。亲鱼在0.3~1米深的水底均能产卵。如果水温在21℃以下,则很难产卵。一般0.25~0.5公斤重的雌鱼的产卵量为2000~3000粒。(2)云斑鮰自然受精,孵化有两种方法:一是任亲鱼自行孵卵;二是在亲鱼池中人工收集卵块,然后进行流水孵化。无论以哪种方式,均要求水质良好,溶氧高。缺氧会造成亲鱼离开,不再护卵。云斑鮰有护幼的习性,受精卵由雌雄鱼或雄鱼负责保护,免受敌害侵害,并由亲鱼扇动水流,促进孵化。经过6~9天的孵化,孵出的鱼苗仍由亲鱼保护,直至仔鱼长到1.5~3厘米离巢,亲鱼才离开。(3)人工孵化管理。早上9∶00~11∶00观察产卵巢内是否有卵块,如有卵块,轻轻赶走亲鱼,用双手轻轻捞出,运回人工孵化处孵化。因云斑鮰在晚上和清晨完成产卵,在这段时间不会干扰它正常产卵。

鱼卵从产卵巢收集进孵化器要首先进行消毒,而且在眼点出现之前,每天上午消毒1次。如细菌病用3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10~15秒或8毫克/升土霉素浸泡50~60秒;霉菌病用100毫克/升福尔马林浸泡4~5分钟。未受精的卵呈现白色,会发霉,影响其它卵的正常孵化,应及时清除。

4、鱼卵的运输一般是采用鱼桶带水运回孵化处孵化。在取卵和运卵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阳光直射,因为紫外光会把卵子杀死,鱼卵在桶中的时间不宜过长,应立即送孵化处孵化,以免缺氧窒息而死。

(四)人工取苗

鱼苗孵出后即可取苗,可由人工用直径1厘米的塑料管将鱼苗吸出,这样做可将鱼苗全部捞出,便于集中培育。

也可在产卵后9~10天,仔鱼长到1.5厘米左右时,已能自由游动而离巢,由于仔鱼在清晨和傍晚摄食活跃,成群游动,每天早上,用手抄网把仔鱼捞起来,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培育。因为此时鱼苗已离巢,不易将鱼苗全部捞出。

(五)云斑鮰亲鱼性别鉴定及成熟度的选择

1、亲鱼的性别鉴定云斑鮰在幼鱼阶段和非生殖季节的性别难以鉴别。在生殖季节,当鱼长到0.25公斤以上时,可根据鱼的生殖孔、体型和颜色的差异进行鉴别。雄鱼头部比雌鱼的要亮、扁平、有发达的肌肉状、身体瘦长、呈灰黑色。把雄鱼的腹部抬起,有一明显的生殖器突起,泄殖的两个孔间隔大。雌鱼头部较窄、饱满、身体圆肥,多数呈黄色或淡黄色。雌鱼的生殖孔为圆形,泄殖的两个孔被瓣状皮肤分开,形成沟状,但间隔比雄鱼的要小。

2、亲鱼成熟度的鉴别雌鱼宜选择腹部膨大柔软,腹围与体长比在0.7~0.85,生殖孔充血红肿,稍微外突,用手指轻压腹部会有卵粒流出。雄鱼宜选择体色灰黑,生殖器突出膨大,表面粗糙,生殖器尾端充血红肿者。成熟雄鱼精巢呈树枝状,一般挤不出精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45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