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纹螺怎么繁殖

紫纹螺又叫紫百合螺,属于大型淡水观赏螺之一,个体寿命可达4-5年。你知道紫纹螺怎么繁殖吗?

一、紫纹螺怎么繁殖?

紫纹螺属于卵生,它们是雌雄异体,交配常在夜里进行。紫纹螺每次产150粒左右的卵。刚产下的卵块是软的,呈乳白色半透明,数小时内会硬化。

二、紫纹螺如何养殖?

1.水质

紫纹螺对水质的要求不高,鱼能生活的水体它就能生活,鱼无法生活的水质它也能生存得下去。如果水的ph值高于7.5,紫纹螺长出的壳十分的厚且硬。

2.温度

紫纹螺属于热带螺,最适宜的温度为18℃-28℃,随着水温的升高,紫纹螺的活动也增多。如果水温长期低于4℃紫纹螺会死亡。

3.喂食

紫纹螺为杂食性生物,以腐烂的有机体为食。它的有青苔、腐烂的水草、煮烂的青菜等。

紫纹螺的肉常见的有黄、蓝、白、紫四种颜色,也有很多其他颜色,它们颜色变化较多,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相关推荐

紫口榧螺


中文名称 紫口榧螺
拉丁名称 Oliva episcopalis Lamarck
生物代码 580050030110010006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狭舌目
拉丁目名 Stenoglossa
中文科名 榧螺科
拉丁科名 Olividae
中文属名 榧螺属
拉丁属名 Oliv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螺旋部略高。壳高30.3mm,壳宽13.7
mm。缝合线明显。壳面灰白色,饰有黄色和黄紫色相嵌的线纹,线纹环行或折成横

V字形,花纹在腹面常分布为小的斑点。壳口内面深紫色。内唇白色,上端硬结不十分发达。
生活习性 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

螺怎么繁殖


螺类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族群,有超过40000个品种,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那么,螺怎么繁殖呢?

一、螺怎么繁殖

螺属于单性繁殖。当然品种不同繁殖方式不一样,有的是雌雄同体,有的是单性,但不管是哪种就算是雌雄同体也需要异体交配后才能完成繁殖。交配完成后受精卵在体内发育,时机成熟螺会排出体外,同时有外膜会保护受精卵,直至幼螺破壳而出。

二、常见食用螺的种类

目前发现的可以食用的螺大概有几十种,其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红螺类:红螺是餐饮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食用海螺,螺肉又多又肥,细分下来又包括脉红螺,角泊螺,海螺、玻螺、假猎螺等,基本上我国各大海域都有生产。

2、花螺类:花螺又被称为东风螺和南风螺,因为它们一般只分布在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肉质比较有弹性和嚼劲儿。

3、扁玉螺:包括香螺,肚脐螺、海脐,蚶虎等,这类螺比较吸沙和黏糊,每年的4月份和5月份是吃扁玉螺的最佳季节。

4、锥螺:锥螺很好识别,外形又细又长,一般很难靠挑的方法取出完整螺丝肉,所以辣炒然后别断尾巴吸着吃是吃锥螺的最佳方式。

5、彩虹螺:彩虹螺的肉比较少,但是肉很鲜很有质感,煮上一盆,用牙签把肉挑出来蘸酱吃,简直不要更棒。

6、苦螺:这类螺丝很多人都不爱吃,因为味道稍微偏苦,但是爱它的人就爱这奇特的味道。

7、响螺:这种螺丝价位比较高,肉比较肥美,通常沿海地区用来打边炉吃。

8、鸡眼螺:长得比较像鸡的眼睛,但只有硬币大小。

9、欧洲峨螺:我国没有这类螺,其产地多在西欧地区,酱爆峨螺是一道很有名的菜。

10、芝麻螺:这个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常见,且价格比较便宜。

11、田螺:田螺属于常见的淡水螺,一般夏天和秋天是田螺高产期。

地纹芋螺


中文名称 地纹芋螺
拉丁名称 Conus geographus Linnaeus
生物代码 580050030180010023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狭舌目
拉丁目名 Stenoglossa
中文科名 芋螺科
拉丁科名 Conidae
中文属名 芋螺属
拉丁属名 Conus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较大,呈筒状,壳高116.2mm,壳宽
57.0mm。螺旋部略高出体螺层。每一螺层缝合线的紧上方和体螺层的肩部有一列明显的结节突起,在体螺层肩部结节突起约有10个。壳面为淡肉色,饰有褐色网状的细小花纹。体螺层上、中、下三部各印有一条宽的断续的紫褐色带。壳口在伸向前方时逐渐扩张,壳口内面白色。
生活习性 该种具毒腺,人不甚被咬伤后有生命危险。生活在低潮线附近至数米水深的沙滩上或珊瑚礁间。

罫纹笋螺


中文名称 罫纹笋螺
拉丁名称 Terebra maculata
生物代码 580050030210010022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狭舌目
拉丁目名 Stenoglossa
中文科名 笋螺科
拉丁科名 Terebridae
中文属名 笋螺属
拉丁属名 Terebr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粗壮,是本科中最大的一种。壳高90.0mm,壳宽23.5mm。螺层约18层。每一螺层的中部刻有一条细的螺沟,将壳面分为近等的上、下两部,在体螺层和次体层上螺沟则不明显。生长纹细密。壳表由淡黄色和白色相间的环带组成,并有纵走的白色线纹。每一螺层上还饰有二列深紫褐色斑块。内唇扭曲,有一明显的褶襞。
生活习性 暖水种,生活在低潮线下水深1米左右的沙滩上。

黄金螺怎么繁殖


黄金螺的学名叫做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1984年福寿螺作为特种养殖对象在广东省被广为推广,并很快被人工引种到了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浙江等地。那么,黄金螺怎么繁殖呢?

一、黄金螺怎么繁殖

黄金螺的繁殖方式为卵生,它属于雌雄异体,在西双版纳地区3月中旬开始产卵,仅需2~3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体内受精,雌、雄螺扭合在一起进行交配,时间达2~5h;其交配时如果受到触碰干扰,会立即停止。

二、黄金螺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福寿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要取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当没有更多食物时,会食漂在水面的微小物质(身体倒过来用足运动沾物取食)。福寿螺虽然是水生软体动物种类,但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6~8个月。一旦暴发洪水或被灌溉时,它们又能再次活跃起来。成年螺的呼吸器可伸到5~10cm长或更长。

齿纹蜒螺


中文名称齿纹蜒螺

拉丁名称Nerita yoldi Recluz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蜒螺科

拉丁科名Neritidae

中文属名蜒螺属

拉丁属名Nerit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我国浙江以南沿海,印度洋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壳半球形。壳高17.1毫米,壳宽17.3毫米。螺层约4层。螺旋部小。体螺层几占贝壳全部。壳面具低平的螺肋。壳白色或黄色底具黑色花纹或云斑状,壳口半圆形,壳内灰绿或黄绿色。外唇外缘具黑白相间镶边,内缘有齿列;内唇倾斜微呈邹褶,中央凹陷部具2-3枚细齿。厣半月形,具粒状突起。

生活习性
生活于潮间带高、中潮区岩石间。产于海南岛文昌、三亚沿海。海水/咸水生。

拟紫口玉螺


中文名称拟紫口玉螺

拉丁名称Natica janthostomoides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中腹足目

拉丁目名Mesogastropoda

中文科名玉螺科

拉丁科名Naticidae

中文属名玉螺属

拉丁属名Natic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此种生活在潮下带泥沙质的海底,在黄海78米水深处曾拖到生活的标本,为北方沿海较习见种。日本北部沿海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贝壳大,近球形,壳质厚而结实。壳高56毫米,宽50毫米,螺层约6层,缝合线明显。螺旋部高起,体螺层膨大,螺层膨圆。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粗糙,有时形成褶皱,并具有不太明显的螺纹。贝壳表面黄白色,在体螺层上具有隐约可见的3条宽窄不等的灰白色色带,老的个体不明显。壳口半圆形,外唇简单,稍厚;内唇厚,上部滑层紧贴于体螺层上,中部形成结节,脐孔部分被内唇中结节堵塞,幼体时脐孔常被塞满而不留缝隙。厣石灰质,白色,坚厚,其外缘具两条类,核位于一端的内侧。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隐匿织纹螺


中文名称隐匿织纹螺


拉丁名称Nassarius velatus (Gould)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狭舌目

拉丁目名Stenoglossa

中文科名织纹螺科

拉丁科名Nassariidae

中文属名织纹螺属

拉丁属名Nassar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海南岛琼海沿海。

形态特征
贝壳呈长卵形。壳高20.6毫米,壳宽10.7毫米。螺层约8层。缝合线明显。贝壳表面,除贝壳下面数层具纵肋和基部有数条螺沟外,其余壳面光滑,体螺层和次体螺层的缝合线下面有一环紫褐色斑点。壳面灰褐或青褐色,可见饰有网状织纹。壳口卵圆形,边缘淡黄色。外唇内缘具有排列整齐的肋纹。内唇光滑。前沟短。

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间带沙滩上。海(洋)生。

疣织纹螺


中文名称 疣织纹螺
拉丁名称 Nassarius papillosus(Linnaeus)
生物代码 580050030090010028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狭舌目
拉丁目名 Stenoglossa
中文科名 织纹螺科
拉丁科名 Nassariidae
中文属名 织纹螺属
拉丁属名 Nassarius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近锥形。壳高44.0mm,壳宽23.6
mm。螺层约8层。缝合线呈水波状。壳面具有发达的横列疣状突起,在体螺层有8列,每列约16个,在次体层有4列,其余各螺层通常为3列。壳表白色,杂有褐色污斑。壳顶淡紫红色,壳口内面有许多排列紧密的线纹。外唇的外缘有6~8枚明显的棘刺。前沟为U字形缺刻;后沟小,但很明显。
生活习性 暖水种,生活在低潮线附近的沙滩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40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