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传播途径是什么?

猪瘟俗称烂肠瘟,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那猪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怎么预防?症状是怎样?

猪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猪瘟主要是通过接触性传播,例如带病猪、野猪、媒介昆虫的接触,食用病毒污染的饲料、泔水和饮水等。另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

猪瘟怎么预防?

1.免疫接种。

2.开展免疫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开展免疫抗体监测。

3.及时淘汰隐性感染带毒种猪。

4.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5.做好猪场、猪舍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减少猪瘟病毒的侵入。

猪瘟的症状是怎样?

潜伏期长短与病毒毒力及猪只抵抗力有关,一般为5~6天,最短2天,也有的长达21天,一般依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急性及慢性三种。

1.最急性型少见,猪只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高热、食欲废绝、黏膜充血、无力、不久死亡。

2.急性型最为常见,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2℃。病猪精神委顿,被毛粗乱,寒战、喜卧,行走缓慢无力,食欲减退,饮水增多,间有呕吐,初期便秘,后腹泻,排恶臭稀便,病猪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之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公猪包皮发炎,小猪有神经症状。

3.慢性型多由急性病猪转变而来。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病猪消瘦,精神委顿,后躯无力,行走蹒跚,最后多衰竭而死。

猪瘟是猪病中传染性非常强的一种传染病,所以养猪户在养殖前一定给生猪做好疫苗接种。

相关阅读

猪瘟空气传播吗


猪瘟的爆发让很多的养殖户都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大部分的养殖户对于猪瘟还不太了解。猪瘟的传播方式有哪些?猪瘟空气传播吗?

一、猪瘟空气传播吗?

猪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通过空气感染时主要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内,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

1.虫媒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蜱虫、蚊子、牤、螯蝇等传播,并且非洲猪瘟病毒在个别昆虫体内能够繁衍,并长期保持活性。

2.被感染的家猪野猪传播,可通过鲜肉制品、血液和精液等传播,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存活时间可以达到4--6年,而且还可以通过腊肉,火腿,被感染的猪类粪便传播。

3.另外,养殖户发生疫情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血液类饲料,被病毒污染后的泔水,水源、器具,养殖场工作人员穿着的衣物,以及污染养殖场附近的空气等都是潜在的传染源。

二、猪瘟发生了怎么办?

在养殖场发生疫情后,如果养殖户没有进行报告,也未作相关的病毒防疫,圈舍未经过严格消毒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导致附近养殖场通过空气传播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提高警惕、做好防范工作。

根据农村农业部2019年1月24日关于印发新版《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关于非洲猪瘟消毒规范之消毒产品种类规定指出:最有效的消毒产品是10%的苯及苯酚、次氯酸、强碱类及戊二醛。固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防控非洲猪瘟至关重要,回盛生物产品统,有效成分:戊二醛5%,癸甲溴铵5%,高效消毒剂,经严格评估和认定,对蓝耳病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等有实效。以上药物不但可以灭杀地面、器具上的病毒,同时也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安全可靠。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开放试养殖场,安全性还是缺乏保障的,我们可以利用竹竿、藤架、塑料布等进行封闭,这样更有利于消毒,避免外来病毒的侵入。为了避免养殖场内空气质量恶化,可以加装进排气装置,进气口尽量做多层过滤,勤于更换消毒,尽可能保持空气质量新鲜。

非洲猪瘟病毒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疫苗,主要还是以防范为主,在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下发了一系列的要求,同时也为养殖户提供了一系类防控方案,大家只要按照方案严格执行,平时多注意一些细节,就能有效地避免疫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附近的养殖场,有偷运不明原因死亡生猪现象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即使是自家附近的养殖场发生疫情,养殖户也不必过于担心。根据我国新出台的防控方案说明,在发生疫情养殖场三公里范围内的养殖户,只要是生猪未被感染的情况下,是可以不被强制扑杀的。不会像之前一样,一家养殖场发病,三公里范围内的养殖户全部受到株连。

如果发现了猪瘟,一定要及时的上报,并且做好治疗工作,保障养殖场的安全。

犬瘟热的特征 犬瘟热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措施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感染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尤其是在免疫工作稍差的发展中国家,是当前世界养犬业至毛皮动物养殖业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犬瘟热的特征犬瘟热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措施。

1、特征

犬瘟热的最初感染开始于病毒侵袭上呼吸道上皮细胞。病毒很快扩散至局部淋巴组织、扁桃腺和支气管淋巴结。随后病毒在感染的第一星期内会扩散至上皮组织和中央神经系统。感染后体液免疫应答和病毒的清除相关。而患急性犬瘟热感染恢复的犬只,很可能获得数年的免疫力。没有获得有效免疫力的犬被感染后,病毒很快会扩散至皮肤、内外分泌腺、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季节多发。本病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每三年一次大流行。患该病的幼犬死亡率很高,死亡率可达80%~90%,成年犬死亡率在50%以上。雪橇犬等适合于寒性地带生活的犬种患此病死亡率较高。纯种犬、警犬比土种犬感染性高,而且病情反应重,死亡率也高。据一些宠物医院统计,犬瘟热的治愈率极低,主要与治疗时间的有关,即早期病犬可望治愈,中后期病犬治愈困难,而且与治疗时使用的血清或抗体、生物药品的药效都有直接关相,还与犬的品种、性别、自身的年龄、体质等有密切关系。

2、传染对象

犬瘟热在自然条件下,可感染犬,潜伏期为3~9天,临床的症状也多样化,与病毒的毒力强弱、环境条件、犬只年龄及免疫状态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以未成年的幼犬最为易感。纯种犬、警犬比土种犬易感性高。哺乳期的幼犬由于可从母乳中获得抗体,故很少发病。3月龄至3岁龄犬、大于10岁龄犬易传染。另有研究表明,除犬科动物外,鼬科、浣熊科、大熊猫科等多种动物也可感染发病。如大熊猫、虎、狮、小熊猫、猞猁、熊、狼等动物,其中雪貂最为易感,通过实验性感染可100%发病死亡,为公认的犬瘟热实验动物。一般认为猫和猪也可感染,但呈隐性,不引起症状和病毒传播。犬瘟热是当前对宠物饲养业、毛皮动物养殖业和野生动物保护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毛皮动物中的狐、水貂对犬瘟热也易感染。

犬瘟热全国各省区都较为多发,而且有暴发期。饲养密集的地方,卫生与养殖条件差,导致犬类抵抗力差,容易传染犬瘟热。如私人犬囤积场,犬繁殖场,犬交易场,食犬场所等。犬瘟热并不传染人,许多的科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研究,迄今为止还尚未找到有力的证据来证实犬瘟热病毒可以感染人。

3、传播途径

本病传染性极强,病犬为主要的传染源。病犬的分泌物、排泄物,如眼分泌物、鼻液、唾液、心包液、胸水、腹水、尿液、粪便等。据报道,感染犬瘟热病毒60~90天后,尿液中仍有病毒排出,所以尿液是很危险的传染源。脑脊髓液、淋巴结、肝、脾、脊髓等脏器都含有大量病毒,并可随着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尿液向外界排毒。该病也可通过病犬污染的空气传播,如飞沫经呼吸道感染。接触性传染,如健康犬接触病犬后被传染,同舍内发现犬瘟热病犬后,就不能避兔犬之间的相互传染。也有犬因饮食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被感染的情况。

4、防治措施

加强卫生防疫。加强舍犬的消毒工作,特别是犬舍及运动场应使用消毒药进行彻底的消毒。一旦犬群发生本病,应立即对病犬进行隔离,防止传染其他犬只,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病犬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对还未发病的同舍犬只用犬瘟热高免血清进行免疫,待疫情稳定后再注射犬瘟热疫苗。

加强饲养管理。本病在寒冷季节多发,要控制犬的活动范围,禁止外来犬只随意出入。定期对犬只进行驱虫,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犬只的抗病力。

预防接种。使用犬瘟热疫苗对犬进行免疫是最佳的预防措施。幼犬在出生后6周龄时进行首免,8周龄进行二免,10周龄进行三免。以后每年免疫1次,每次的使用剂量为2mL。常规免疫接种在正常情况下是高度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但据报道,犬瘟热在德国、法国、日本、美国和芬兰等国家常规免疫执行很好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这表明预防接种过的犬也可能发病,而发病机制可能存在新的变化。

1、流行病学
犬瘟热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原体,患病动物是最重要的传染源,近几年的研究显示感染群在不断增大,流行加快,流行面积增广。
1.1易感动物目前已知的可自然感染CDV的动物包括食肉目所有8个科、偶蹄目猪科、灵长目的猕猴属和鳍足目海豹科等多种动物。其中兽医临床中常见的有犬科的犬、狼、貂;鼬科的雪貂、水貂、紫貂;浣熊科的小熊猫、涣熊;猫科的猫;大熊猫科的大熊猫;熊科的棕熊、灰熊和黑熊等。其中犬科、鼬科及涣熊科呈高度易感性。
1.2感染源患病动物是主要的感染源,CDV大量存在于感染和患病动物的鼻、眼分泌物、
唾液中,也见于血液、脑脊液、淋巴结、肝脏、脊髓、心包液及胸腹水中,并且可从尿中长期排毒,污染周围环境。由于有感染致病性的强毒株的存在,该病在我国经常发生,尤其多见于家养犬,相关的疫情有大量报道。
1.3传播途径凡是有野生易感动物存在和家犬存在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此病,此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若与病毒携带者直接接触,或接触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动物喜欢舔舐的地方,可感染此病。此病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传播,也可经眼结膜和胎盘感染
1.4影响发病和死亡的因素
1.4.1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视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对CDV的敏感性。对大多数犬来讲,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都可感染此病,但80%的2月龄以内的仔犬由于母源抗体的保护不易感染此病。也有报道,最小的发病年龄犬是45天;3~12月龄的幼犬易感性最高;2岁以上的犬发病率逐渐降低。若犬患犬瘟热前后从未使用过血清或单抗,康复后可获得较长时间的免疫,其他动物也与之类似。但近年来报道有多种动物如小熊猫、貂等CD的死亡率几乎达100%。甚至CDV的弱毒苗也可引起小熊猫致病死亡。所以预先做好免疫工作仍是最重要的。
1.4.2季节性、周期性本病多发于寒冷的冬季(10月到来年2月),多见有呼吸道症状。CDV和由于气温变化降低而引起呼吸道症状的细菌、病毒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早期报道,该病大约2~3年流行一次,具有周期性。但现在许多地方这种周期性已不明显,而呈现常年发作,这可能与犬科和鼬科的宠物及经济动物饲养密度过大有关。对野生动物的发病可能与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大CDV污染面积扩大有关。
2、诊断
2.1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2.1.1犬的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4天,有的可延长到15~20天。50%~70%的犬呈亚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到39.5~41℃,持续1~3天,食欲减退,眼、鼻流出水样分泌物,打喷嚏。然后体温下降,进入无烧期或低烧期,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大约再过2~3天后体温再次升高,眼结膜潮红,伴有黏性、脓性分泌物,起初鲜见咳嗽,仅在诱咳时表现为干咳。随着上呼吸道炎症的进一步发展,粘稠的脓性鼻液增多,病犬呈现“唇式呼吸”或“颊式呼吸”。肺部听诊肺泡呼吸音增强,有干、湿性罗音或捻发音,支气管音粗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幼犬在腹泻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继发肠套叠。
若没有控制好病情,绝大多数犬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肌肉痉挛、共济失调、圆周运动、癫痫样惊厥或昏迷。随着病程的发展,抽搐时间延长(几十秒钟到十几分钟),抽搐次数增加(每天数次或几十次)。出现神经症状的患犬大多数预后不良,即使治愈,也多会留有后遗症。
犬瘟热还可以造成犬的结膜炎、角膜炎,导致角膜溃疡、穿孔。有些犬在急性症状后的10~20天,可出现鼻和脚垫硬化,尤其在幼犬更为明显,痊愈后可自行脱落。幼犬腹部还可能会出现脓性皮疹,开始出现米粒大小的痘样水疱,后因细菌感染化脓,随后结痂、干涸、脱落。
2.1.2其他动物CD的临床症状其他动物的临床症状与犬的大体相似。但对CD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尤以小熊猫和水貂最为敏感。犬的CD弱毒疫苗也能引起小熊猫发病。水貂感染CDV后的死亡率可达90%。
2.2实验室诊断在感染的组织内发现典型的胞质内包涵体可作为确诊依据。但是,有时仅检查到包涵体可导致假阳性。最好进行病毒学或血清学检查,荧光抗体技术和酶标抗体技术及利用PCR技术检查病毒的遗传物质等技术目前已应用于本病的诊断。
3、治疗
3.1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大剂量使用犬瘟热单克隆抗体、犬瘟热免疫血清、γ-球蛋白、犬干扰素、胸腺肽等。当疾病发展到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时应用高免血清其效果往往不理想。3.2控制继发感染根据细菌培养试验选用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如果出现呼吸道症状,一般选用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四环素等;对出现消化道症状的病犬,可选用先锋霉素、庆大霉素等。
3.3对症治疗有呼吸道症状的病犬,应尽量少输液体以免对肺造成伤害。若有必要输液,必须慢输或计算好全天需液量后进行连续全天输液。为制止渗出和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可静脉输注10%葡萄糖酸钙;为缓解呼吸困难,可应用喘定、氨茶碱。控制体温过高可使用双黄连静脉输注。
对有消化道症状的犬应大量补充平衡液以防脱水,适当补充碳酸氢钠以防止酸中毒。止吐可用胃复安(灭吐灵)、爱茂尔等,止泄可使用维迪康等。黄连素对犬应慎用,可能会引起中毒。腹泻时会引起肠道正常菌群的紊乱,而致产生维生素B类的菌群数量下降,所以应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
对出现神经症状的病犬,应让其安静,避免刺激,输液时尽量少输等渗液。为缓解抽搐,可使用安定。为降低颅内压,可选20%甘露醇注射液、25%山梨醇注射液或使用右旋糖酐静脉注射。为缓解感觉过敏可肌肉注射扑尔敏、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但在治疗早期尽可能不用。为恢复神经机能可应用维生素B1缓慢肌肉注射。
对体温低下的、代谢水平低的犬必需补充能量如足量的葡萄糖,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和辅酶A等,对白细胞减少并体温低下的动物要慎用抗生素,可肌肉注射肌苷注射液。对贫血严重的犬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右旋糖酐铁和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
4、预防
犬瘟热的预防以免疫注射为主。目前,国外有7种疫苗可用于预防本病。其制品有:福尔马林灭活疫苗、通过雪貂减弱的活毒疫苗、通过鸡胚减弱的活毒疫苗、犬瘟热与犬传染性肝炎联合疫苗、通过组织培养减弱的活毒疫苗、犬瘟热免疫血清和强毒联合应用、麻疹疫苗。临床常用的是六联疫苗,能预防犬瘟热、犬细小病毒、副流感、传染性肝炎、腺病毒II型和犬钩端螺旋体病。免疫程序为:50日龄至3月龄的幼犬,需连续注射3次,每次间隔3~4周。3月龄以上的犬,连续注射2次,每次间隔3~4周。以后每年1次。
5、结束语
10多年来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其流行特点以及临床表现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非典型性犬瘟热病例数量不断增加,给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容易误诊。本文对伴侣动物犬、经济动物貂、野生动物大熊猫等动物的犬瘟热流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临床成功诊治的病例进行了总结,将其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

猪肺疫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防控方法


摘要:猪肺疫也叫做猪出血性败血症,是由于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高热、呼吸困难以及败血症,且主要病变是肺脏发生水肿,肝脏变性,纤维素性炎症,支气管、气管黏膜出血炎症,咽喉部以及周围结缔组织发生出血性浆液性浸润。

1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病猪在呼吸、打喷嚏以及咳嗽的过程中,会经由呼吸道喷出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通过飞沫的形式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另外,病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都含有病原体,在自然环境中风干后随着空气飘散到各处,从而容易被其他猪只吸入,进而引起该病。

土壤传播:病猪的排泄物由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就会使其直接进入到土壤中,导致土壤被病原体污染。由于该病原体的生存适应能力非常强,其通常能够在土壤中生存较长时间,当易感猪接触到这种污染有病原体的土壤就会感染该病。另外,由于目前大部分养猪业圈养都采取水泥地面,导致排泄物直接在空气中裸露,从而造成土壤和空气的双重传播,促使该病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通过污染的饮用水和饲料进行传播:病猪通过呼吸道或者排泄物排出的病原体等由于没有及时采取正确处理,就容易导致饮用水和饲料被污染,当其他易感猪食入这些污染有病原体的饮用水和饲料就非常容易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通常在该病的流行初期容易出现,猪只一般在晚间能够正常采食,第二天清晨突然发生死亡,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病程持续时间稍长的病猪,会表现出高热,体温升高达到41~42℃,体质衰弱,停止采食,卧地不起,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咽部红肿坚硬,且伴有发热,症状严重时局部肿胀甚至能够扩散至颈部、耳根。当病猪呼吸非常困难时,往往伸颈呼吸,呈犬坐式,有血样泡沫从口、鼻流出,可视黏膜发生充血,明显发绀,颈部、耳根、四肢内侧和腹部皮肤存在红斑。病程一般只能够持续1~2天,出现呼吸症状后症状快速加重,接着迅速发生死亡,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急性型:这是该病常见和主要的类型,病猪不仅会具有败血症状,还会出现急性胸膜肺炎症状。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41℃,发病初期出现痉挛性干咳,有黏液从鼻孔流出,呼吸困难,发病后期转变成湿咳。对胸部进行触诊会伴有痛感,进行听诊能够听到磨擦音和啰音。随着病程的进展,呼吸更加困难,呈犬坐式,并张口伸舌呼吸,可视黏膜发绀,出现脓性结膜炎。病猪先出现便秘后发生腹泻,病程末期心脏严重衰弱,心跳加速,皮肤存在淤血或者出现小出血点。最终只能够卧地不起,往往由于窒息而发生死亡。病程一般持续5~8天,如果耐过就会转变成慢性型。

慢性型:病猪会表现出胃肠炎症状和慢性肺炎,往往会出现持续性咳嗽,有黏液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呼吸困难。有时还会发生痂样湿疹,关节出现肿胀,食欲减退,往往伴有腹泻。机体进行性营养不良,体质消瘦无力,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通常经过2星期由于衰竭而发生死亡。

3防控措施

适时免疫接种:通过长期的饲养,防控该病关键是适时进行免疫接种。根据时间,每年最好的接种时机是春、秋两季。目前,国内主要使用两种菌苗进行接种,一种是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通常在仔猪断奶后每只皮下注射5mL,经过2星期就能够产生免疫力,能够持续6个月进行有效免疫;另一种是猪肺疫弱毒冻干菌苗,猪只采取口服免疫,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进行接种。疫苗要先添加适量的冷开水进行稀释,并与饲料充分混合。通常每头口服1头份,能够持续6个月进行有效免疫。猪只免疫接种的同时,要加强护理,避免受到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卫生良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

药物治疗: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3~5mg盐酸强力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也可按千克体重使用20mg氟哌酸,一次性喂服,每天2次,连续使用3~4天。还可选择使用80万~160万IU青霉素、0.5~1.0g链霉素治疗该病。病猪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由2万~3万IU青霉素和20mg链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直到体温降低后的第二天停止用药。也可选择使用250~500mL5%葡萄糖氯化钠液、25~30mL恩诺沙星注射液、20~30mL30%安乃近用于治疗该病,其中5%葡萄糖氯化钠液和恩诺沙星注射液充分混合后进行静脉注射1次,而安乃近每天肌肉注射1次,连续使用2~3次。

加强饲养管理:猪只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必须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养环境良好,从而在根源上防止该病暴发。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防接种程序,同时配合保持舍内环境卫生良好,及时清除粪便,饲喂品质优良的全价饲料。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并严格进行消毒灭源,至少选择2种以上的消毒剂进行交替使用。在夏、秋季节,由于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环境,因此要加强防暑降温,并进行灭蚊蝇、灭鼠工作。

非洲猪瘟的临床和解剖症状分别是什么


近期由于非洲猪瘟导致正常猪肉减少,从而引发猪肉涨价,据说感染此病的猪死亡率高达100%,很多养猪的农户特别担忧。那么,非洲猪瘟的临床和解剖症状分别是什么?人吃了会怎么样?

一、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1、慢性型:精神不佳,食欲下降,走路时走不稳,体温波动,全身出现很多紫斑。仔猪会出现便秘、腹泻的情况,待几周后,体温会再次升高,直至死亡。若是不死亡,也会出现慢性出血、盲肠或结肠坏死等僵猪现象,多发于仔猪。

2、亚急性型:血管变化主要是出血和水肿,比急性疾病的更为突出,波动性发烧,常伴随沉郁和食欲不振,行走困难,关节肿胀,包含积累的液体和纤维蛋白,呼吸困难,可导致怀孕的母猪流产。

3、急性型:胸部、腿部、会阴、腹部皮肤发红,待温度上升到40~42度时,会停止进食,并便秘腹泻。同时,身体四肢、耳朵、腹下等部位会出血,母猪很容易流产,且病亡率高达90%~100%。若是哺乳期幼猪,会出现抽搐、转圈等现象。

4、最急性:发烧41~42度,厌食,无力活动,全身会出现血点和血斑,外观看上去像火鸡一样,同时淋巴结会出现出血、水肿的现象,多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出现,通常在没有临床症状下突然死亡。

二、非洲猪瘟的解剖特征是什么?

1、在淋巴节有某种程度的出血现象,上表或切面似血肿之结节较淋巴节多。

2、脾脏肿大,髓质肿胀区呈深紫黑色,切面突起,淋巴滤胞小而少,有7%猪脾脏发生小而暗红色突起三角形栓塞情形。

3、循环系统:心包液特别多,少数病例中呈混浊且含有纤维蛋白,但多数心包下及次心内膜充血。

4、呼吸系统:喉、会厌有瘀斑充血及扩散性出血,比猪瘟更甚,瘀斑有发生於气管前三分之一处,镜检下,肠有充血而没有出血病灶,肺泡则呈现出血现象,淋巴球呈破裂。

5、肝:肉眼检查显正常,充血暗色或斑点大多异常,近胆部分组织有充血及水肿现象,小叶间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浆细胞(PlasmaCell)及间质细胞浸润,同时淋巴球之核破裂为其特征

二、人吃了感染非洲猪瘟的猪肉会怎么样?

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能够在污染的环境中保持感染性超过3天,在猪的粪便中感染能力可持续数周,在死亡野猪尸体中可以存活长达1年;病毒在肉制食品中亦比较稳定,冰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半熟肉以及泔水可长时间存活,腌制火腿中可存活数月,未经烧煮或高温烟熏的火腿和香肠中能存活3~6个月,4℃保存的带骨肉中至少存活5个月。但是,非洲猪瘟病毒不耐热,56℃加热70分钟或60℃加热30分钟可使其灭活,并且对人不致病,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就是说该病毒不会感染人。

此外,农业农村部也表示过:非洲猪瘟不太可能出现变异传染人情况。对于猪肉还能不能吃、吃猪肉会不会得非洲猪瘟等疑问,必须强调,非洲猪瘟对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不产生直接影响,请公众科学认识,不要轻信谣言,理性消费猪肉及其产品。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非洲猪瘟不太可能出现变异传染人的情况。因此,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猪肉和产品都是经过检疫的,公众不必担心。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431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