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蜈蚣养殖有哪些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生活习性。在自然条件下,蜈蚣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井沿、柴堆以及砖瓦缝隙间,特别喜欢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的基本特点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零下7℃进入冬眠期。

繁殖特点。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80-15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

饲料。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作蜈蚣的食物。

养殖池建造。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池等方式,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径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与缸壁间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

【小编点评】《蜈蚣养殖技术大全》为国内有打算投资蜈蚣养殖的养殖户们做出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生为卵生动物蜈蚣,一般2年半以上的蜈蚣才能算作种蜈蚣。蜈蚣只能繁殖3年,之后淘汰。每年大约在6月底就开始产卵,一年产一次,分数批次产卵到接近9月结束。每条蜈蚣一年只产一次卵,每次刨除正常幼虫死亡率,在55到70条幼虫,没有楼上说的那么夸张,那是不可能的。孵化期大约40天。

编辑推荐

蜈蚣养殖技术


第一步是建造养殖池,要砖水泥结构,要温暖、凉爽、潮湿、安静的环境;第二步是饲喂管理,每平米饲养200-300条,食物以黄粉虫、蟋蟀、蝗虫、植物嫩叶等为主;第三步是预防敌害、病害,保持饲养环境的阴凉和潮湿,及时使用相应药剂。

目前蜈蚣养殖的方式有:

1.箱养

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箱制成后,放在室内适当的位置,多个箱则排放好,箱底放多层瓦片,瓦片间的距离为1.5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垫脚,通常5~6片为一叠,这样瓦片间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栖息。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净,并吸足水,以便为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环境。而且一定时间后更换一批预先制做好的新的瓦片,以保持湿润和清洁卫生。

2.缸养

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养

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在天气寒冷的地区,可在池壁围墙内侧距离墙的一定距离外挖一条深50至60厘米的坑,坑内堆放石头,碎砖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铁纱盖或塑料纱盖罩严。

蜈蚣是一种有毒的节肢动物,使用养殖户在养殖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若不甚被咬伤,一定要及时处理或者直接送医治疗。

蜈蚣养殖:大棚养殖蜈蚣的管理技术


蜈蚣具有很高的要用价值,现在越来越多养殖蜈蚣的养殖户,蜈蚣是冷血动物,低于10℃时便停止进食,-5℃左右进入冬眠,最适宜生长温度为6℃~20℃。要维持适合蜈蚣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可利用改造的蔬菜大棚进行蜈蚣无冬眠养殖。近年来,由于对药用蜈蚣的不断开发与利用,野生蜈蚣不断减少,货源紧缺,价格上涨,人工养殖蜈蚣效益较好。那么在养殖蜈蚣的时候在管理上有什么方法技术吗?

搭建大棚

人工养殖蜈蚣应选择在远离市区及人口聚居区,找土质较好、周围有树的70~80平方米的空地,用来搭建温室模式的蔬菜大棚。蔬菜大棚室内面积一般为70平方米左右,与一般温室大棚不同的是在大棚顶部塑料膜上,除了每间隔0.5米要加一个草苫子外,还要在草苫子上多铺一层塑料膜,并将双层塑料膜分别压紧固定好,可使大棚温度一直保持在高温恒温状态以达到保温效果,冬天可采取煤火炉加热方式供热。

另外要在大棚两边墙上开几个通风用的窗口,以便在温度过高或者湿度过大时进行通风排湿。建好大棚后在周围栽种一些南瓜、佛手瓜等,待瓜蔓长成以后,可与周边树木一同为大棚遮荫。

在建好蔬菜大棚后,一般在大棚内壁贴50多厘米高光滑的塑料膜来防止蜈蚣逃跑。

一般用瓦片或砖块码成栖息床,瓦片最少得用2个叠放在一起,叠放时使俩瓦片的突起部分相互支撑,瓦片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供蜈蚣栖息。栖息床的间距为10~15厘米,行距为30~40厘米;砖块则按一定的规则来码,砖与砖之间保留一定的缝隙作为蜈蚣的居所与钻爬通道。栖息床建成以后,饲养人员应用0.1%高锰酸钾溶液为栖息床及大棚内蜈蚣活动场所进行消毒,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引种投放

大棚及配套设施建好后即可引种,种蜈蚣不仅要符合国家药用标准,还需要生长速度快、周期短等优点。种蜈蚣最好已达4龄的成虫,体长在11厘米左右。引种时间原则上一年四季都可以,但以立夏前后(5月上旬)引种最合适,这时候的雌蜈蚣已经进入繁殖期,即将产卵。雌蜈蚣是否怀卵很容易看出,怀卵后的雌蜈蚣腹部明显膨大。雄蜈蚣体形较瘦长,活动灵敏,爬行速度快。投放时,雌雄蜈蚣应按4∶1的比例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500条,7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一般投放蜈蚣35000条左右。

孕育期管理

饵料:种蜈蚣以鲜活的黄粉虫大幼虫为主,人工养殖黄粉虫质优价廉,很适合饲喂蜈蚣。

饲喂:蜈蚣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晚上8~12时是蜈蚣出来活动的高峰期,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所以一般在晚上8点左右喂食最为合适。刚引进大棚的种蜈蚣属4龄成虫,雌蜈蚣正处于孕育期(30~40天),在这期间雌蜈蚣有大量进食和积蓄营养的习性,应投喂足够量的黄粉虫,使蜈蚣吃饱吃好,便于多产卵。喂食时不要翻动蜈蚣的栖息地,以免其受惊影响产卵及孵化。

蜈蚣并非每天都摄食,而是每饱餐一顿后2~3天内不再进食,且不可能所有蜈蚣都在同一天取食,因此每天的投饵量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如头一天投喂的饵料全被吃光,那么第二天可略增加一些;如发现有剩余饵料,第二天则可略减一些。蜈蚣能常年吃上大棚内新鲜蔬菜,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供水:每天应换水一次,注意换水时要清洗干净饮水盘,以免蜈蚣在取食时将食物残渣带入水中污染饮用水。

环境:应提供适宜的温湿度,种蜈蚣生长温度应保持在25℃~3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之间。种蜈蚣投放大棚时正值春末夏初时节,早午晚的温差相对比较大,早晨和晚上应堵严通风口,关好门窗,使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恒温状态,中午应通过洒冷水进行降温,并打开通风窗口进行降温排湿,以免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影响种蜈蚣的生长发育。

孵化期管理

蜈蚣为卵生,寿命在6~10年。产卵期温度应保持在20℃~28℃,湿度不宜太大,控制在50%左右即可。蜈蚣在产卵时最怕惊扰,若受惊扰,它就会停止产卵或将卵粒全部吃掉,这是蜈蚣的保护性反应。在蜈蚣产卵时,一定要保持环境安静,不要有大噪声,不要去翻窝观看。蜈蚣在不受外界惊扰的情况下,顺利产卵过程需2~3小时。蜈蚣产完卵后,会侧转身体用腹足把卵粒托聚成团,悬空抱在怀中进行孵化。蜈蚣产卵、抱卵孵化时间为40~50天。在这期间,雌蜈蚣一直不吃不喝,不离开卵或幼体,可以不投食,但必须按时加水,将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温度控制在20℃~36℃之间。

共育期管理

共育期是指成虫与幼虫在一起混养的时期,此期应维护好大棚内的温湿度。温度应保持在25℃~30℃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达到38℃以上时,蜈蚣体内的水分就会散失,一切活动都将停止;如果温度升至39℃以上时,其身体会干枯死亡。在多雨的季节,饲养人员应多注意大棚内的温湿度,及时进行升温排湿,防止低温高湿,防止蜈蚣患上腹胀病。当大棚内温度低于20℃时,饲养人员应及时点燃供暖炉升温,并不定时洒水增加湿度。共育期应尽量使幼蜈蚣居于瓦片最底层,以利于吸收水分,快速生长。

饵料:小蜈蚣的饵料应以多汁、柔软的动物饵料为主,如黄粉虫的小幼虫、精肉等,投喂时精肉应剁成肉泥。而雌蜈蚣和成雄蜈蚣还是应以饲喂黄粉虫大幼虫为主。

供水:在共育期,除了放置饮水盘外,还要放置吸水海绵。每天应不定时在吸水海绵上洒水,使它一直保持蓄水状态,以保证小蜈蚣正常饮水供给。

以上就是养殖蜈蚣的管理技术了,在养殖蜈蚣的时候还要预防疾病的发生,科学的养殖是养殖蜈蚣的前提,只要能够科学的养殖就必定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科学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是一种很攻击型的动物,毒性比较强,爬行起来特别快。然而,这种毒性强的蜈蚣却又比较高的利用价值,而且还可以食用,对一些相关的病状有着很好的疗效,下面我们来讲解关于养殖蜈蚣的一些方法。

科学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为典型的食肉性昆虫,性较凶猛,凭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颚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类小型动物。蜈蚣食源广泛,从野外观察和试养观察结果,综合各地饲养经验,蜈蚣的饲料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各种昆虫,如蟋蟀、蝗虫、菸虫、金龟子、稻苞虫、牛,角虫、蝉、蚱蜢、蜻蜒、蜘蛛、蝇类和蜂类等的成虫、蛹、幼虫和卵。

另一类是蠕虫、蚯蚓、蜗牛、蛤蝓等无脊椎动物及蛙、蛇、蜥蝎、壁虎、麻雀、鼠、蝙蝠等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内脏等。再一类是在以上食源不足时,也食少量幼嫩的青草、枝梢、根尖和西瓜、黄瓜等瓜果以及蛋类、牛奶、面包等熟制品。此外,浙江人工饲养的蜈蚣主食泥鳅、黄鳝、小鱼、小虾和小蟹等。

蜈蚣的食源虽然广杂,但对食物要求新鲜,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养殖时,必须每隔2~3天就应投一次新鲜饲料。投料前,要彻底清除前次剩余的食料。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饥力强。饥饿时,一次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3/5。食饱后,十天半月不给食物也不会饿死。同时,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饮水。因此饲养场内必须放置盛水器皿,并要定时换水,以保持饮水的新鲜、清洁。

蜈蚣养殖池的建造

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或池养。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窄处直径在0.5m以上,口朝下埋入土20cm左右,缸内中间用破烂砖或用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cm左右,缸中间的坯垒和缸壁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cm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条左右。

采用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条件好而又比较潮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地高80cm,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10㎡。地上铺细石或碎瓦片,池内也可栽上杂草、树木,尽量营造适合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池内壁四周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粘贴或在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成一圈宽15cm左右并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防止蜈蚣外逃,也可防止有害动物掉入池内。一般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放养成年蜈蚣500条~900条左右。

蜈蚣怕日光,昼伏夜出。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特别喜欢躲伏在废弃的沟壕、荒芜的坟包、路旁的缝隙中、石块、瓦砾之间。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蜈蚣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到了晚秋季节,则多栖居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沟坡下或树洞内。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零下7℃时进入冬眠期。冬眠期的蜈蚣不再活动,也不进食,躯体成S形,触角由外向内卷曲,尾足并拢。越冬潜伏的深度与气温、土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

蜈蚣从卵孵化、幼体发育直到成体,需经过数次蜕皮。每蜕一次皮就明显长大一次。成体蜈蚣每年蜕一次皮,别的蜕两次。蜕皮时要避免惊动,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一般需2小时左右)。此时,还要防止成群的蚂蚁攻击,因蜕皮中的蜈蚣无反抗能力。蜈蚣生长速度较慢,从第一年卵孵化成幼虫到当年冬眠前才长到3cm~4cm,第二年可长到3.5cm~6cm,第三年才达10cm以上。因此,蜈蚣从卵开始发育长大为成虫到再产卵,需要3年~4年的时间

蜈蚣的交配繁殖

蜈蚣系卵胎生,繁殖快,一般在六、七、八月间进行交配,在正常情况下,从交配到产卵需4个月时间,产卵时雌蜈蚣在泥土中挖有小坑,母体曲呈S形,后面的尾节由于身体弯曲而搭在身体中部的背面,由生殖孔排出的卵料积聚在背部粘着成团,再翻转身体把卵团环抱起来,卵团一般60~70粒左右,少的也有20~30粒。蜈蚣卵子经过20天左右就蜕去卵膜和胎皮,孵出的蜈蚣幼体呈乳白色,雌蜈蚣仍紧紧地把幼体团抱在足间,幼体很少活动,经过25天至30天以后,幼体进行第二次蜕皮,其体形与成体相似,体色仍为乳白色,身体中段稍为肥胖,经过35天至42天进行第二次蜕皮,体色为灰黄色,活动力增强,不再紧密抱成团,而是松散地集中在母体腹面,这时幼体与母体可以分离,把母体放在大群内让其交配,并给产后的蜈蚣充分给食,幼蜈蚣给投小饲料。(也可单产,用广口罐头瓶里边放有土,把母蜈蚣放进去)。

产前加强喂食:蜈蚣孵化期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产卵前,母体有大量进食蓄积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品种,以促使母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

孵化期间的护理: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拢、强光等均有一定的反应。所以在孵化期如果观察时应小心轻动,不要随便移动或强光照射,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孵化器内随时给予一定的水份,周围略有潮湿,这样就不会影响胎胚的正常发育。

孵化结束后,幼蜈蚣虽然暂成团群居,但也可单独活动和寻食,此时母体也逐渐离开孵化巢单独活动,因蜈蚣有争抢食物的怪癖,强欺弱,大欺小,所以应及时将大小蜈蚣分窝饲养。

控制养殖密度

在蜈蚣生活密度过大或惊扰较多的情况下,易引起相互残杀而死亡。但在饲养条件下,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它生活的惊扰,即使养殖密度较大,对其生活也无多大影响。尤其是同一母体所产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长大后就是几十条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够新鲜饲料和水源,保持安静的环境,是人工养殖蜈蚣的必备条件。除非培育种苗需要,尽可能避免将产于不同养殖池的幼蜈蚣混合饲养。

如上所述,蜈蚣养殖还是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不可盲目的去饲养。蜈蚣的攻击速度特别快,毒性又强,所以养殖蜈蚣还需要多加小心。蜈蚣的药用价值很高,用途广泛,可炮酒、磨粉等方法食用。

红龙蜈蚣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红龙蜈蚣养殖有哪些技术要点?

【专家解答】红龙蜈蚣是一种通过基因变异而培育成的一种体大、发育快、食量稳定、免疫力极强的优良蜈蚣品种,其药用价值高于野生蜈蚣十多倍。其饲养技术简单,容易管理,饲养效益好。

饲养工具。蜈舍:可在室内用立体箱养殖,箱大小1.2平方米以上,也可用地下池养殖,其墙壁用木制或水泥结构,壁高在0.5米以上,内壁周围均用光滑塑料膜或玻璃贴面,底部铺10厘米以上的松土(或沙),土上扣上三排瓦片,瓦片上再反放一层瓦片,反复放三四层。蜈蚣室外养殖围墙与室内养殖一样,但需要有上棚,以防晒、防雨、防虫害。食具:饲食盘用大瓷盘或干净长方形塑盘,在饲养箱里多放几个食盘,达到每只红龙都能有位置。饮用盘选择小碟子,每个箱需要5个以上,分布在箱内各处。用具要每天清洗一次,每星期用高锰酸钾消毒一次。同时,需要温度计、干湿计、喷壶、排气扇、小毛刷、捕捉筷等工具。为保持室内通风透气、空气新鲜干净,粪便要及时清理,要把排气扇安置在窗口或门上方。饲养食物。定时定量饲喂,均匀分配,其食物有一定的讲究,少食鱼虾、多食粉虫,禁食瓜果杂虫、烂肉、隔夜肉类。主要选择黄粉虫为饲料,也可每1520天喂一次新鲜熟鱼(煮熟、捣碎撒在盘上很薄一层),鲜熟泥鳅更佳。出生40天以上的幼蜈蚣可食煮熟的蛋黄,每天必须用一次新鲜的,幼蜈50天以上可与母体分离,这时要夹出大蜈蚣,留下小蜈蚣以利饲养。

饲养方法。红龙蜈蚣活动期内每天下午56时投食,每天投食一次(每800条30天可食1.5千克左右)。首先,将洗净的食具、饮具擦干不留水珠,将其分散摆放在蜈蚣池内,保持每条蜈蚣都能接近,都能吃到食物,此时均匀投黄粉虫(或鱼),在饮水盘上加上凉开水,喂食前不要在室内喷水。每天要按时投食,喂鱼不要太多,适可而止,以免食物过量,消化不良,食物中毒。饮水应选平、浅的盘子(约11.5厘米深),每天要饮一次新鲜凉开水。应保持室内卫生,不要有苍蝇出现。室温平时保持2025℃,如气温过高时,在室内蜈舍外洒水,对室内降温,不能使用电风扇,空调则可用;冬天冷时如提前生育,可采取无冬眠饲养技术,要加温。注意观察蜈蚣,看有无精神异常。红头巨蜈来回跑动不停的是因为受蜈蚣袭击、身上或头部稍有伤,应用红汞、蜈蚣酒、酒精抹擦全身。肚胀不食、走路缓慢的,应隔离饲养,喂食母生、土霉素、消胀片(平时食物可少量供应)。触角向后的应喂食土霉素、食母生、氯霉素,再用酒精或蜈蚣酒擦身。

视频:中国红龙蜈蚣捕食

繁殖与孵化。红龙蜈蚣一般在36月份交配,58月份产卵,每次产卵5060枚,产卵后巨蜈蚣将卵抱在怀内孵化。孵化20天左右出壳,45天后才能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孵化期间应保持安静的环境,适宜的干湿度,一般孵化温度应控制在1215℃,平时253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一一70%。随着红龙蜈蚣不断脱皮成长,个体增长,巨蜈蚣当体长达80毫米左右时进食量增大,体重相应增加,应充分供应食物,一般饲喂熟蛋黄,发现脱皮,应隔离管理。要选择纯正红龙蜈蚣作种苗,不要选野生及杂交品种。

【小编点评】本文的另类宠物的主角是红龙蜈蚣,它是一种颜色艳丽、价钱便宜、发育快、食量稳定且比较常见的品种。对于新手来说,比较适合饲养红龙蜈蚣,它不仅好看还发育快,新手会比较有成就感。高一学生小林是个地地道道的爬虫爱好者,不仅养蜘蛛拿手,养蜈蚣也很在行,本文的专家解答就是由他作客给我们作介绍介绍他的饲养经验。为此小编汤姆为探索红龙蜈蚣养殖方法的你整理了《红龙蜈蚣养殖技术》一文。

蜈蚣的养殖技术


1.箱养,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箱制成后,放在室内适当的位置,多个箱则排放好,箱底放多层瓦片,瓦片间的距离为1.5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垫脚,通常5~6片为一叠,这样瓦片间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栖息。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净,并吸足水,以便为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环境。而且一定时间后更换一批预先制做好的新的瓦片,以保持湿润和清洁卫生。

2.缸养,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养,是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池内环境要温暖、凉爽、潮湿、安静。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在天气寒冷的地区,可在池壁围墙内侧距离墙的一定距离外挖一条深50至60厘米的坑,坑内堆放石头,碎砖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铁纱盖或塑料纱盖罩严。

蛤蚧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蛤蚧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必须知道的吗?

【专家解答】

饲养器皿:

这要根据你所要饲养的蜥蜴的体形大小来决定。饲养小型蜥蜴,准备80*50大小的饲养箱即可,而大型的比如绿鬣蜥,长鬣蜥等品种,你至少要准备一个足够它们活动的空间。通常人们使用的器皿以玻璃缸居多,我的建议是定做一个木质的宠物箱为最理想的选择。无论是结实程度、透气性以及搬运的方便性,均以木质为理想。

饲养用具:

水盆、食盒、攀爬物是必不可少的。方便的话再放置一个供蜥蜴躲藏、休息的窝,就再好不过了。灯具也是不能缺少的,绝大多数蜥蜴需要较多的阳光照射以便辅助自身吸收钙质和消化食物。所以如果你不能满足自然光照的话就必须购置UVB、UVA灯具来补充光源。对于需要加温的品种,你还要加置增温和控温器材。现在较为常用的加温工具主要有加温灯泡,加热垫(毯),加热石等等。其中带有温度控制器的当然是首选。如果你还能拥有一个湿度控制装置的话那将是锦上添花的举措。 饲养喂食: 蛤蚧专吃活的动物,食物几乎全部是昆虫,昆虫中除大型而体硬的及体小如浮尘子、飞虱等外,其他蛤蚧都能吃。在饲养条件下,蛤蚧一次可吃7.6g重,6cm长的炸蜢。食物的消化由吃入至排出约需12小时以上。蛤蚧在缺食的情况下能耐饿较长时间而不死,耐饥长达二百多天。

【小编点评】《蛤蚧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投资蛤蚧养殖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当前国内大壁虎的数量已急剧减少,几近枯竭。常成对出售,用量甚大。活体还被加工为各种中成药,如蛤蚧酒、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定喘丸等销售国内外。因此,每年仅广西一地收购量即达数十万对之多,由于大量捕捉,产量剧减,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刺激群众捕猎,以至陷于枯竭状况。

鹌鹑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鹌鹑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能量的需要鹌鹑在整个生命活动中,每天需从体表散发的热量约为62.7666.94千焦。新陈代谢和采食、运动等需要消耗能量;生长和产蛋需要消耗能量。所有这些能量都来源于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部分蛋白质。但饲料中所含能量并不能全部被利用,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一部分随体表散失。因而能量需不断地得到补充。

蛋白质的需要鹌鹑蛋中含蛋白质12.3%,肉中含蛋白质22.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基础,是生长、繁殖和组织更新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组成抗体的主要成分。

产蛋鹌鹑每天需要蛋白质5克左右,或日粮中需含蛋白质24%左右,生长鹌鹑的饲料应含蛋白质20%24%,肉用鹌鹑的饲料应含蛋白质24%25%。

无机盐的需要无机盐在动物机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骨骼、组织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无机盐,同时它能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据分析,鹌鹑体内含有18种元素,其中常量元素(体内含量大于0.01%)有钙、磷、钾、钠、氯、硫、镁;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小于0.01%)有铁、铜、锌、锰、碘、钴、硒、氟、铬、钼、硅。

维生素的需要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机体生长、生产、繁殖及健康所必需的。在鹌鹑体内脂溶性维生素一般不缺少,水溶性维生素体内很少贮存,必须在日粮中供给。

水的需要鹌鹑整个机体含水量为70%以上,又是蛋、体液、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鹌鹑的消化吸收、排泄、调节体温、呼吸等均离不开水。如果缺水,新陈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水分丧失10%就会引起死亡,因而饮水必须保证。冬季应饮温水,以防鹌鹑肠胃受寒。

【小编点评】《鹌鹑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饲养鹌鹑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众所周知,鹌鹑体温高、呼吸心跳快,生长迅速,性早熟,产蛋多,因而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需求高,但由于身体小,消化道不长,消化能力不及其他禽类,因而在饲养过程还必须注意把好饲养关。

博美犬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博美犬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博美狗的食量很小,狗粮选择适龄的种类,大致上营养已足够,偶尔可给予些许新鲜鸡胸肉,牛肉或蔬菜,少量的\维他命及鲜奶,配合乾净的饮水。

想育成一只健康华丽的博美.千万切记不可给任何年龄的博美狗啃鸡鸭的骨头博美狗因体型小,所须活动空间不大,一般家庭的阳台或客厅,已足够其活动。

博美犬本身没有体臭,所以平日仅需适当的梳理,约2-3星期甚至一个月洗一次澡即可.博美狗排泄量小.可常带至户外活动。

【小编点评】《博美犬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饲养博美犬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其实,博美也分性格,有的皮点的,一个多月就可以吃干狗粮了,有的就不行,得把狗粮泡软了吃,最好只喂狗粮,1-3个月左右的小博美大概要一天喂四次,每次一小把就可以了,中间间隔在4小时左右,其他的尽量不要喂,2个月大的小博美最爱乱捡东西吃,有空的话多看着点,要板住这个坏习惯,4个月后可以减为三餐,一年后可以一天喂两餐,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就OK了,每次都不用太多,小狗的寿命都差不多的,性别很好分的,不用说了吧,纯不纯在小的时候是真的很难分,因为就算是博美的串串,在小的时候也长的很像的,4个月开始退毛之后才有明显变化。

鲍鱼养殖技术大全


鲍鱼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鲍鱼养殖技术有哪些技术需要知道?

【专家解答】

海上养殖 海上筏式养殖:养殖器以多层式养鲍笼较好,多层式养鲍笼直径45~50cm,高100~200cm,4~10层塑料盘由铁棍及塑料套管联成一体,层间距20~30cm,外包有带拉链的网衣。投饵、管理、更换网衣等均很方便,饵料以海带等海藻为主。

海底沉箱式养殖:养殖器材为2m2m0.8m钢骨架大型网箱,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也有的用上侧及两端开口,中间带若干交错排列的横隔板,开口部分有带拉链的网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饵料以投喂海带等海藻为主。这种养殖方法鲍的栖息环境比筏式养殖稳定,生长效果也好,但投饵、管理难度比较大。

海边围池式养殖:在潮间带选择条件适宜的地方,围堤建池、池内放置石块,水泥板,瓦片等作鲍的附着隐蔽物,向海一侧的池壁上部留有若干个通水口,作为张落潮时池内与外海水的交换通道。落潮后应使池内海水保持1m左右的水深,饵料以海藻为主。

陆上人工养殖

多层式水槽养殖:采用多层式长条形浅水槽,并与网筛,附着板等器材配套使用。水槽宽0.5~0.7m,深0.3~0.4m,长度一般在1~10m间,层间距0.5m左右,饵料有的以海藻为主,有的以配合饵料为主,养殖密度3~5cm鲍每平方米200~400个,大于6cm鲍每平方米100~150个。

池内塑料箱养殖:养殖池面积为20~40m?,深1~1.2m的水泥池,塑料箱为长39cm,宽30cm,高12cm的专用养鲍箱,每5~7个箱上下叠为一叠并加以捆绑,各捆立放于池中并排列成排,各排间留有操作通道,日给水量不少于培育水体的3~6倍,24小时连续通气,饵料为鲜海带或干海带。

【小编点评】《鲍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投资鲍鱼养殖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其实鲍鱼很娇气,养殖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所以,科学的净水方法必不可少。直接引进的海水是无法进行鲍鱼养殖的,需要对其进行净化,一直以来养殖户们都是采用沙滤技术净化海水。另外紫外线光照海水净化技术能杀死海水中一部分对鲍鱼生长不利的细菌和微生物,同时又能保留有利于鲍鱼生长的微生物,使鲍鱼的产量大大提高,使鲍鱼苗的成活率提高了近70%。

鳜鱼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鳜鱼养殖技术有哪些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目前鳜鱼养殖可分为3个阶段:鱼苗培育阶段、鱼种培育阶段和商品鳜鱼养殖阶段。鱼苗培育阶段为出膜后3-20天左右,养成3厘米的夏花,这一阶段在苗种场完成。鱼种培育阶段是把3厘米夏花培养成6-8厘米左右大规格鱼种,培育时间为7-15天。这个阶段是商品鳜鱼养殖的关键。我地普遍采用土池培育和网箱培育两种方式。鳜鱼成鱼养殖是把3厘米的鳜鱼苗或6-8厘米的鱼种饲养成体重500克左右的商品鱼。这一过程所需时间180天左右。饲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饵料鱼是否充足、适口,水质是否良好,管理是否得当。目前养殖的主要方式有池塘主养,成鱼塘(小水库)混养,网箱养殖等。凡是没有硬棘的小鱼虾和小泥鳅,都可以作为鳜鱼的饵料鱼,但从来源、经济、喜食等方面考虑,应选择鲮、鲫、鲢、鳊鱼苗种较好。

【小编点评】《鳜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投资鳜鱼养殖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喂养鳜鱼的饲料鱼来源有人工饲养和野生鱼类采集,对饵料鱼的要求一要活,二要大小适口,三是无硬棘,四要供应及时,要尽量达到上述要求,才能取得好的效益。

田螺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田螺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小编点评】《田螺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饲养田螺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要注意的是对小田螺来说,田螺养殖场地选择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育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

鳙鱼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鳙鱼养殖技术有哪些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池塘的选择

鳙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151/15hm2,池深1.5米左右;池堤牢固不渗漏;池底平坦淤泥适量,无水草丛生;鱼池向阳,阳光充足。而且放养前必须经过清整。

水质指标

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607--1989PH值6.5---8.5溶解氧4mg/L氨氮<0.025mg/L生化需氧量<5mg/L其它:应符合GB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4)投饵技术与投饵量

亲鱼的培养

亲鱼放养前,应先施好基肥,放养后,根据季节及池塘具体措施追肥。

投饵技术和投饵量

鱼种培育期间内,辅投人工饲料,入冬前每万尾每天投放花生麸或米糠1kg左右;天气转冷后,施肥可减少,但是花生麸、米糠等投放量需稍微增加,使鱼种累积脂肪越冬。

【小编点评】《鳙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投资鳙鱼养殖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话说鳙鱼也叫花鲢,为我国四大家鱼之一,是池塘主要搭配品种,以滤食浮游动物为主的大型经济鱼类.夏花以后主要食池塘中浮游生物,细菌,腐屑等,也食人工饲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北方地区喜食的鲤鱼价格不断下跌,鳙鱼以鲜美的味道受到人们的欢迎,价格不断上升.从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渔业,促进渔业经济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水产。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蜈蚣养殖技术大全》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养殖蜈蚣”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555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