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头盘鮈

[学名]: Discogobio laticeps Chu, Cui and Zhou, 1993
[资源名称]: 宽头盘鮈
 
[形态特征]:
 
体长,前部粗壮,呈圆筒形,自腹部起点向后略侧扁,腹鳍起点之前的胸腹面平坦。头宽,钝圆,头宽略大于头高。吻部圆,无吻突,吻端近背面具1对大珠星,周围布满小珠星。吻皮下包盖于上颌外面,边缘纵裂。口下位,呈弧形。吻皮与上颌分离上唇消失。下颌与下唇分离,下唇宽阔,有吸盘,吸盘大,后缘游离,呈圆弧形,后伸达眼中点的垂直下方,中央有一较小的马蹄形隆起,隆起及其两侧乳突较其余部分的乳突为大。眼侧上位,眼间宽平。鼻孔距眼较距吻端为近。须2对,均较短小。体鳞片中等大,胸腹部鳞片小,排列紧密。侧线平直。 背鳍无硬刺,起点距吻端小于至尾鳍基部。胸鳍平展,后伸至胸腹鳍间的1/2处,腹鳍起点至胸鳍起点的距离大于距臀鳍起点,后伸超过肛门,几达臀鳍起点。肛门至臀鳍起点相距2个鳞片。臀鳍起点距尾鳍基略大于至腹鳍起点和距离,后伸不达尾鳍基部。尾鳍叉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巴马县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广西分布于红水河,广西外分布于北盘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江河底层,以有机碎屑、固着藻类和底栖生物为食。

相关阅读

长须盘鮈


中文名称长须盘鮈

拉丁名称Discogobio longibarbatus Wu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盘鮈属

拉丁属名Discogobio Lin,1931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上源的抚仙湖与星云湖相通的河道中。

形态特征
背鳍Ⅱ-8;臀鳍Ⅱ-5;胸鳍Ⅰ-14;腹鳍Ⅰ-7-8。鳃耙14-17。下咽齿2行,35-53。侧线鳞39[6/(4-5-V)]41;围尾柄鳞16。

体长为体高的4.4-4.8倍,为头长的5.3-5.5倍,为尾柄长的6.0-7.2倍,为尾柄高的8.8-10.0倍。头长为吻长的2.0-2.1倍,为眼径的4.2-5.0倍,为眼间距的1.9-2.1倍,上颌须长为眼径的1.8-2.0倍,口角须长为眼径的1.9-2.3倍。

体长形,侧扁。头较短小,其背面平坦,但向吻端倾斜。吻向前突出而圆钝,鼻孔前方的吻背面有一浅凹,具少数细小角质珠星。眼小,中位偏后,眼间平坦。口小,下位,略呈弧形,上、下颌边缘不很锐利,吻皮向腹面扩展,盖着上颌,边缘分裂成流苏状,外表具小乳突。下唇较宽阔,形成一椭圆形吸盘,中央为一小肉质垫,其前面及两侧有马蹄形皮褶。上面的乳突小而明显,吸盘的后缘有时亦隆起形成皮褶,后部及两侧有游离而薄的边缘。上具小乳突。须2对,均长,约为眼径的2倍,上颌须位于侧沟之上,向后伸达或超过眼前缘,口角须几达眼后缘。鳃孔延伸至头腹面,其间距约与口宽相等。

背鳍无硬刺,其起点位于腹鳍基前上方,稍近于吻端,最长背鳍条约等于头长,外缘微凹。臀鳍短,后伸不达尾鳍基部,其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较至尾鳍基为近。胸鳍等于或超过头长,后伸远不达腹鳍基。腹鳍后伸达到肛门,其起点距尾鳍基较距吻端为近。尾鳍分叉深,上、下叶等长,外缘最长鳍条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倍以上。

鳞片中等大,背鳍起点前的鳞片变小,排列不十分整齐,且埋于皮下;腹部鳞片自腹鳍前变小,胸鳍基部前完全裸露。侧线平直,自鳃孔上角起至尾柄正中。肠长,盘曲,约为体长的7倍。肛门距臀鳍起点2-3个鳞片。鳔2室,前室大,椭圆形,被覆于较厚膜质囊内;后室长,呈棒状,为前室长的2.5倍以上。鳃耙细小,呈三角形,排列紧密。下咽骨窄而薄,下咽齿排列紧密,细长而侧扁,齿面凹下呈匙状,顶端弯曲。腹膜黑色。

生活时体呈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灰黑色,背鳍、尾鳍颜色较深。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多线盘鮈


[学名]: Discogobio multilineatus Cui, Zhou and Lan, 1993
[资源名称]: 多线盘鮈
[形态特征]:
 
体长,前部粗壮,呈圆筒形,自腹部起点向后略侧扁,背缘微外凸,腹鳍起点之前的胸腹面平坦。头较小,但其长度大于体高。吻部圆钝突出,稍平扁,吻端两侧各具角质大型珠星1枚,且具多数不发达的小珠星。口下位,呈弧形。吻皮下包,盖于上颌,边缘纵裂,并有小乳突。吻皮与上颌分离,上唇消失。下颌与下唇分离,下唇宽阔,有吸盘,吸盘中央为一小而光滑的肉质垫,周缘前面及两侧有隆起的皮褶,呈马蹄形,与外周薄片分开,后缘游离,与肉质垫间无明显界线,马蹄形隆起及两侧的乳突较其余部分的为大。眼侧上位,眼径小于眼间距,眼间稍隆起。鼻孔距眼较距吻端为近。须2对,均较短小。体鳞片中等大,腹面近胸部鳞片小,清晰可辨。侧线完全。 背鳍无硬刺,起点位于腹鳍的前上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部稍近。胸、腹鳍平展,胸鳍后伸远不及腹鳍起点。腹鳍后伸超过肛门。臀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较尾鳍基为近,后伸不达尾鳍基部。肛门位置紧靠臀鳍起点。尾鳍叉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巴马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广西分布于红水河。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江河底层,以有机碎屑、固着藻类和底栖生物为食。

四须盘鮈


[学名]: Discogobio tetrabarbatus Lin
[资源名称]: 四须盘鮈
[外文名]:
[别名]: 油鱼、坑鱼
 
[形态特征]:
 
体延长,头部圆筒状.尾部侧扁.吻突出,常有角质珠星吻皮在口角处与下唇相连.眼小,上侧位;眼间隔稍隆起.口小,口裂浅弧形.下唇肉质垫前缘与两侧附着在颌部.须较细小,均短于眼径.鳞片中等大;胸腹部鳞片显著变小,且埋于皮下.侧线直,贯穿体的中轴.背鳍外缘内凹;起点距吻端小于距尾鳍基;最长部分枝鳍条长约等于头长,臀鳍短.在腹鳍与尾鳍基之间.后缘平直.胸鳍较腹鳍稍长,但不伸达腹鳍起点.腹鳍向后伸越肛门.尾鳍叉形.体黑褐色,体背色深,而腹部乳白色.各鳍灰色,尾鳍上 下叶鳍褶有黑色条纹.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珠江水系  
[水域环境]:  
[生活习性]:
喜生活在江河上游和山涧溪流。体小,常见个体60~100 mm。

宽头底尾鳕


中文名称 宽头底尾鳕
拉丁名称 Bathygadus antrodes (Jordan et Gilbert)
英文名称 porous-head grenadi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鳕形目
拉丁目名 Gadiformes
中文科名 长尾鳕科
拉丁科名 Macrouridae
中文属名 底尾鳕属
拉丁属名 Bathygad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II-8~9,92~96;臀鳍76~80;胸鳍12~14;腹鳍8~9。鳃耙6十20。
全长为体高6.0~7.0倍,为头长5.0~6.3倍。头长为吻长3.5~4.1倍,为眼径4.6~4.9倍。吻长为眼径1.2~1.3倍。眼间隔宽为眼径1.7~1.8倍。

体延长而侧扁,手感软,尾部侧扁,向后渐细小,约为头和躯干合长1.6倍余。头大而较软,侧扁,背缘在眼后部明显隆起;头部粘液腔颇发达。吻较高,背缘微凹。眼中大,上侧位,近圆形,眼间隔宽。鼻孔2个,紧接,位于眼前方的凹窝后侧,前鼻孔圆形,后鼻孔似半月形。口较大,端位,微斜,上颌骨后端超越眼后缘下方;前上颁骨具柄状突起,该突起稍短于眼径,可伸缩。两颌牙细小而密,呈粗钝圆锥状,上颌排列成较宽牙带,下颁排列成2~3牙的狭牙带,上颌外侧牙稍大于内侧牙。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颏须无。鳃孔宽大,左右鳃膜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第一鳃裂游离,未因皮膜而缩小;鳃耙细长而多。

体被圆鳞,易脱落,后区露出部具由不同走向隆起线组成的网目状结构。头部除颏部和鳃条膜外皆被鳞。下颌腹面具1列大形鳞。侧线连续,始于枕骨后端终于尾鳍基;侧线前部稍弯曲,直线部始于第二背鳍11~13鳍条之下方。

第一背鳍始于胸鳍基底稍前上方;第一鳍棘短小,第二鳍棘丝状延长。两背鳍基底部相互连接,第二背鳍较臀鳍发达。胸鳍第二鳍条延长呈丝状。腹鳍位于胸鳍基底下方,其外侧鳍条也呈丝状延长。臀鳍起点紧接于肛门后,鳍条明显短于第二背鳍鳍条。尾鳍短小。

体灰褐色,头部腹面、鳃盖和胸腹部呈黑色,口腔和鳃腔也呈黑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20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