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用育成鸡的饲养

1. 营养需要

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不宜过高,否则性腺生长快,使鸡早熟,产蛋小且产蛋量少。蛋白质水平也不能太低,否则影响骨骼及肌肉的发育,造成鸡体型小,产蛋量同样不多。因此,在育成早期为保证骨骼的充分发育,粗蛋白水平应在16%左右,在育成后期14~17周龄粗蛋白可逐渐降至13%~14%水平。对生长中的育成母鸡,应喂含钙量较少的日粮,这样可使母鸡体内贮存钙的能力提高,当产蛋时,再喂以高钙产蛋日粮,母鸡能继续维持这种保留钙的能力,以保证高的产蛋率。2. 饲料的选择育成期蛋鸡对饲料的选择可根据其鸡种饲养管理手册的建议结合实际体重及时选择换料时间。每次换料前应抽测鸡的体重和胫长,一般根据体重是否达到品系标准体重而确定换料时机。如果鸡的体重达到标准体重,则应换下一阶段日粮,若体重未达到标准,则继续饲喂前一阶段的饲料直至体重达标后再换料。在育成后期特别要注意鸡只体重的发育,在体重达到性成熟体重时,应立即改用产蛋期料,并逐渐延长光照时间。注意换料的时机不是根据日龄而是根据体重确定的,还应注意调整饲料要逐步过渡,切忌突然改变。3. 限制饲喂技术限制饲喂简称限饲,是通过降低日粮营养水平或减少其采食量的方法,以达到培育理想商品产蛋鸡或种鸡的技术。在许多研究和生产中都证明,合理的限饲不仅应用在肉用种鸡,而且也应用于蛋鸡,特别是中型蛋鸡。除育成阶段限饲外,在产蛋阶段(尤其是产蛋后期)也应适当限制喂量。(1)限饲的目的①控制鸡的生长,抑制性成熟鸡在自由采食状态下,除夏季外,都有过量采食的情况,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会促使鸡积蓄过量脂肪而超重,影响成年后的产蛋。限饲控制了体重和卵巢的发育,个体体重差异缩小,绝大多数鸡只在适宜年龄时同期达到性成熟,且产蛋率上升快,产蛋多而持久。②节约饲料,降低成本。鸡的采食量比自由采食时减少,从而可以节约饲料约10%。(2)限饲的方法①量的限制。即减少鸡的喂料量。要求所用的饲料质量良好,是全价饲料。蛋用型鸡的喂料量限制在大约饱食量的90%。限制喂料量又有每日限饲、隔日限饲、每周饥饿2天三种方法。每日限饲是将每日限定的饲喂量1次投喂,即每天喂1次。例如,每日喂给正常采食量的92%~93%;隔日限饲是将限定的2天饲料合在第一天喂给,第二天不喂料只供给饮水。这样,第一天投下的饲料量多,软弱的鸡可以吃到应得的分量,鸡群饥饱一致,发育整齐;每周饥饿2天是指周三、周日只供水不喂料,将1周的限定饲料量在其余5天内供给,又称每5 天饲养法。例如,在饲喂日限制饲料,使得该周的总绐料量为自由采食时采食量的92%~93%。②质的限制即在育成阶段对某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进行限制。常用的做法有:低能量饲料、低蛋白饲料和低赖氨酸饲料等。一般在生产中多采用量的限制,因为这样可以保证鸡食入日粮的全价性。(3)限饲的时间蛋鸡多在8~10周龄开始进行限饲,由于8周龄以前鸡着重于骨架的发育,所以8周龄以前应自由采食。8周龄以后根据其品种标准及其鸡的体重确定每日的限喂量。17~18周龄后根据品种标准给予正常饲喂量。限饲必须和光照控制相结合,在限饲期间,不可用增加光照等办法刺激母鸡早开产,这将会影响以后的产蛋性能。(4)限制饲养注意事项①限饲前必须将病鸡和弱鸡挑出,因为它们不能接受限饲,否则可能导致死亡。②整个限饲期间,必须有充足的食槽,使每只鸡都有槽位,保证做到80%的鸡在采食,20%的鸡在饮水。③限饲期间若有断喙、预防注射、搬迁或鸡只发病等应激发生,则应停止限饲。若应激为某些管理操作所带来,应在进行这一类操作前后各2~3天给予自由采食。④采用量的限饲时,要保证饲喂营养平衡的全价日粮。⑤定时称重,每隔1~2周随机抽取鸡群的1%一5%进行空腹称重。称重应认真,保证准确无误。算出的平均体重应与该品系鸡的标准体重进行对照,以调整喂料量。粗略的调整办法:如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下周则减料1%;体重如低于标准重1%,则增料1%。

相关知识

蛋用鸡育成期准备


育雏期结束后就是育成期,时间为7~20周龄。这段时间的鸡称为育成鸡或青年鸡。育成鸡与雏鸡相比对环境的要求虽没有雏鸡要求严格,但这段时间的鸡比任何年龄的鸡更需要严格的管理。培育的好坏对产蛋鸡的生产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是决定鸡群能否获得令人满意利润的关键

1.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1)羽毛已经丰满,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较强的生活力。因此一般情况下,育成鸡能够离温。(2)消化器官及其他器官日趋健全,生长迅速,发育旺盛,是长骨骼、肌肉最多的时期。羽毛经几次脱损后长出成羽,脂肪随日龄增加而逐渐沉积。这个时期,应控制好体重、骨骼的协调增长,既不能太瘦,又不能过肥。(3)育成鸡的中、后期生殖系统开始发育至性成熟。10周龄后,小母鸡卵巢的滤泡即开始积累营养物质,滤泡也逐渐长大,到后期(17~18周龄之后)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同一品种随着环境条件与饲养水平的差异,性器官的发育程度出现快慢差别。因此,这个时期,应在饲养管理中注重鸡只发育的一致性,在保证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充分发育下,严格控制性器官的过早发育,这对提高产蛋后的生产性能是十分重要的。2. 育成鸡的生产标准及培育目标育成鸡的耗料量及每周应达到的体重、胫长遵照不同配套品系的推荐标准。饲喂青年鸡的最终目标是在鸡只达到性成熟并开始产蛋之前建立良好的体型比例适当的骨骼结构与体重。正常的体重建立在良好的骨骼结构上。健全的骨骼结构是未来维持正常产蛋及蛋壳质量的必要条件。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决定了性成熟后的体质、产蛋性能和利用价值。3. 育成舍的准备如果采用三阶段饲养法(即分为育雏、育成、产蛋三阶段),育雏结束后鸡只需要转入育成舍。在转群前,应做好育成舍及其设备的准备工作。(1)育成舍及设备的清扫消毒,清扫消毒应彻底。(2)使用清洁垫料。在育成舍内,铺设清洁的垫料(地面平养时)。新垫料应干燥、清洁、无霉变和无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球虫卵囊)。(3)饮水器。如采用V字形水槽,槽中水应该很浅,不超过1.5厘米。这样可保持水槽清洁,因鸡只能在槽内移动其喙才能饮水,也不会将饲料带进水槽。(4)食槽。在育成期,要随着鸡的生长而不断调节食槽的高度,使槽底与鸡的背等高。如果太低,鸡会将较多的饲料啄出槽外而造成浪费。因此,需要安装可调节的食槽脚架、悬挂式的链或缆绳。许多悬挂式的食槽高度可由一钢缆绳和绞车迅速调节,使用钢缆和绞车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升降舍内全部食槽。(5)栖架。多数情况下,无论育成鸡是什么品种,什么类型,都不需要栖架。但鸡具有栖息的习性,因此应避免使用高的物件。如果非用高的物件不可,则应在鸡容易栖息处安装防栖息装置。(6)隔离措施。同育雏舍一样,所有养同一年龄育成鸡的育成舍必须采用隔离措施。为了安全起见,应该在鸡舍四周围以围栏。任何人不经淋浴并换上清洁衣服不得进入育成舍或由一栋鸡舍进入另一栋鸡舍。4.育雏舍转入育成舍(转群)育雏结束后雏鸡由育雏舍转入育成舍饲养,称为转群。转群是一大应激,应使其对鸡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在转群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按时转群。雏鸡应在6~7周龄进入育成舍。夏季宜在清晨或傍晚,冬季宜在中午进行。(2)育成舍的准备。冬季转群前应预热鸡舍,使育成舍和育雏舍保持相同温度。夏季应排出舍内湿气,使空气新鲜。(3)转群前的饲喂。转群前6~8小时应停料,转群前2~3天和入舍后3天,饲料内增加多维素和饮电解质溶液。转群的当天应连续24 小时光照,以使鸡有足够时间采食和饮水。(4)避免其他应激。在转群前后几天内不要进行预防注射等,避免增加更多的应激。(5)鸡群的选择和淘汰。转群同时做好鸡群的选择和淘汰,淘汰不合标准的劣等鸡,如体重过轻、有病、残鸡和性别鉴别错误鸡,并清点鸡的只数。(6)转群的组织工作①器具准备准备好转群用的笼、箱及运输工具,并严格冲洗消毒。所用笼、箱的开口应较大,避免装卸时鸡受伤。在炎热天气运输时间较长时,每箱(笼)装的只数应减少。②人员组织为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人员交叉感染,一般将人力分为3组:抓鸡组:在原鸡舍内抓鸡装笼,运至鸡舍门口。抓鸡人员应做好鸡群的清理和选择工作,并注意抓鸡要领,避免损伤鸡只。运鸡组:运输鸡只,不进鸡舍。注意装车时将鸡笼成排放置,每排之间应留有至少15 厘米的间隙,以便空气流通。接鸡组:将运来的鸡进行质量复查,然后按鸡的大小分别人栏(笼)。(7)转群后的饲养管理①应保证鸡从车上一卸下,应马上提供足够的饮水,并保证所有的鸡都能找到水。②保证育成鸡与雏鸡在饲喂、光照计划和疫苗接种等方面的连贯性或一致性。如饮喂设备类型发生了改变,可先在地面上放置饲料盘、饮水盘、待鸡熟悉了新的设备后,再逐渐撤离。光照强度、时间、照明设备与育雏器也要一致,最好不要改变。③应根据鸡群体重达标情况进行饲料的更换,更换时应逐渐过渡。④要勤观察鸡群,注意采食和饮水等行为是否正常。

蛋用雏鸡的饲养


1. 育雏方式

(1)地面平养将雏鸡在地面上饲养,地面根据房舍的不同可以用水泥地面、砖地面、土地面或炕面育雏。地面上铺设垫料,室内设有食槽和饮水器及保暖设备。此法投资少,但占地面积大,管理不方便,特别对疾病防治不利。所以只适用于小规模、暂无条件的鸡场或养鸡户采用。(2)网上平养可用金属丝、塑料、竹片制网片,离地面一定高度 (50~60厘米)搭架起来,鸡养于网上,粪便漏于网下地面上。这种工艺在防止疾病方面优于地面平养,且舍内温度在冬季比地面平养好掌握。(3)立体笼式育雏其优点是可以增加饲养密度、节省建筑面积和土地面积,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雏鸡的成活率和饲料效率较高。国外发达国家90%以上蛋鸡都采用笼育,我国大型鸡场也普遍采用。笼养工艺分为:①电热育雏器专用于育雏的保温器,属于叠层笼养设备。一般采用4层,它由1组电加热笼、1组保温笼和4组运动笼等部分组成。饲养量:1~15日龄为1 400~1 600只,1630日龄为1 000~1 200只,31~45日龄为700~800只。②育雏育成笼育雏育成均在该笼内进行。采用4层阶梯式,中间两层笼先育雏,育雏结束后,分匀移至上下两层,可以减少转群造成的应激。2. 饮水雏鸡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初饮最好在出壳后24小时左右。初饮时间太迟,易造成雏鸡脱水和虚弱。(1)开食前先饮水。一般在给料前3小时左右提供饮水,这样可避免脱水发生。(2)在最初1~3天的饮水中加入蔗糖可降低死亡率。蔗糖浓度为5%~8%。如果雏鸡在运输过程中应激较大,则可在最初3~4天内向饮水中加入可溶性多维素和电解质。(3)提供的饮水应当清洁,达到人饮用水的标准。如果饮水中大肠杆菌超标,应在饮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消毒剂。最常用的消毒剂是漂白粉,在饮水中的加入量为1/1000。(4)在雏鸡入舍前4小时将水灌入自动饮水器内,这样可有充分时间让育雏器热量使水温热,水温应该是18℃以上。要用新鲜水,不要用陈水。(5)饮用槽位保证使每只雏鸡都能饮到水。饮水器在舍内应均匀放置,数量充足。每只鸡占有的槽位不应低于规定标准(蛋用雏每只鸡所需水槽水位不应低于1.5 厘米)。饮水量随舍温的变化而有很大不同,舍温越高,饮水量越大。可用小型水表测定鸡群的饮水量,每一育雏舍的进水管最好装一只水表,并记录每日饮水量。饮水量突然减少,常是鸡群患病时首先发出的征兆。3. 开食(1)雏鸡第一次吃食称为开食。试验证明,在雏鸡出壳后24~36 h开食最好。开食过晚会消耗雏鸡体力,影响生长发育并增加死亡率。(2)将开食饲料撒在反光性强的硬纸、塑料布或浅边食槽内。为防止饲料粘嘴和雏鸡轻泻,可在开食料中加些碎玉米粒或碎小麦粒。方法是将玉米、高梁或小麦用碾子碾碎,筛掉其中的粉,只留下小的颗粒,撒在开食料上面。每1000只雏鸡约喂4.5 千克,连喂2天即可。(3)雏鸡的饮水器和食槽在育雏室内应均匀分布,水槽、食槽间隔放置。平面育雏水槽和食槽位置离热源稍近些,便于雏鸡取暖、饮水和采食。初生雏具有天然的模仿性,只要有一只鸡啄食,其他雏鸡很快就会学会。待雏鸡学会啄食后,逐渐撤掉浅的食槽或塑料布,把饲料放入食槽内,任其自由采食饲料。4. 饲料要用新鲜、质量好并按饲养标准配制的全价饲料。雏鸡生长快,需要足够的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否则容易发生某种营养缺乏症。因此,混合料中必须有植物性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除加入钙质饲料外,还要有微量元素添加剂。(1)雏鸡的营养标准鸡的营养标准常用的有美国的NRC标准、中国标准及不同育种公司根据各自鸡种特点推出的专用标准。美国的NRC标准和我国的蛋鸡营养标准是蛋鸡最低需要量,实际应用时常高于其标准,因鸡在鸡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应激。如果鸡场自行配料可参阅育种公司提供的建议营养需要量(2)饲料的形状可采用粉料或颗粒饲料。蛋用种雏选用粉状饲料比较合适,因为不要求雏鸡发挥最大的生长速度,但要求体质健壮,生长发育均匀。使用颗粒料可以增加适口性并减少饲料浪费,但也增加了饲料成本。雏鸡用颗粒料其大小应小于成年鸡,常采用粗屑料,即颗粒料粗磨或通过特制的压料机而产生的一种大小介于粉料和颗粒料之间的产品。(3)喂料时间一般初期每日喂料6~7次,其中白天4~5次,晚上1~2次。后期喂料次数减少到5~6次。喂料要定时,每次喂料的时间距离要均匀。如让鸡自由采食,要保持饲料槽中全日均有饲料。(4)饲料需要量鸡的耗料量依孵化季节、日粮能量水平、料槽结构、喂料方法和鸡群的健康状态等有所不同。正常情况下,温度是影响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寒冷季节多于炎热季节,平养工艺通常比笼养多耗料8%。食槽浅小,耗料较多;饲料添加量越过槽沿1/3,耗料量也会增加;鸡舍中使用乳头式饮水器,要比用水槽的节约。鸡的类型不同,耗料多少不同。轻型蛋鸡耗料量多于中型蛋鸡。

蛋用鸡产蛋期的准备


1. 产蛋母鸡的特点

育成期结束以后,便进入产蛋期(20周龄以后)。产蛋母鸡又称成年鸡(简称成鸡)。成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方面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的特点,可将母鸡的第一个产蛋年划分为3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1)产蛋上升阶段鸡群产第一枚蛋开始至产蛋期的第6或第7周,为产蛋上升阶段。前2周产蛋不正常,表现为产蛋间隔长,产双黄蛋、软壳蛋、异状蛋和小蛋。在产蛋率上,该阶段每周产蛋率上升很快,成倍增长,即5%,10%,20%,40%,80%。蛋重、体重增加也较快,生理上更进一步发育成熟。(2)产蛋高峰阶段从产蛋第7周开始到产蛋的第17周,产蛋母鸡进入较高的产蛋率产蛋高峰阶段,高峰阶段的产蛋率在90%左右。产蛋高峰的稳定期的长短因品种、饲养管理水平不同而异,短的不足10周,长的可达14周左右。该阶段鸡的体重、蛋重略有增加。(3)产蛋下降阶段从产蛋18周开始到产蛋52周,产蛋高峰过后,每周产蛋率下降0.5%~1%。至产蛋的52周.产蛋下降到65%~70%。该阶段体重、蛋重增加很少。2. 产蛋鸡舍的准备转群前应有充分的时间(至少2周)进行蛋鸡舍的检修、清扫及消毒工作。3.蛋鸡设备的准备转群前将喂料设备、饮水器、产蛋箱、集蛋设备等设备检修、清扫、消毒。如果新母鸡不习惯于食槽的位置,可在头几天里在地面上放置饲料盘。如果饮水器位置与鸡育成期间习惯的位置不同,则可在迁入后头几天内增用饮水盘。产蛋箱应在开产前1周置入产蛋鸡舍并将其门打开,使青年鸡在产蛋前有时间熟悉产蛋箱。夜间要关产蛋箱,即使鸡尚未开产也要关闭,以免鸡养成在产蛋箱中过夜的不良习惯。垫料要清洁并保证不会造成蛋的破损。4. 转群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的年龄在14~21周龄,因此,产蛋鸡舍在新母鸡产蛋前的一段时间内就被用做育成鸡舍。由于近来选育的结果,鸡的开产日龄已提前。因此,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前进行,并完成疫苗接种。对发育较快的鸡群,应视情况提早完成转群工作。若未转群前体重已达性成熟体重(如黄金褐壳蛋鸡性成熟体重为1450克),应先改用产蛋高峰料,不要等转群后再换料。

蛋用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的质量是由种用母鸡和公鸡共同决定的。尽管公鸡的数量不多,但它在遗传上却担负了一半的作用。特别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即使一只公鸡不良,也会影响一定比例的母鸡产蛋的种用价值。因此,对种用公鸡的饲养管理决不可忽视。

1. 种公鸡的选择和培育第一次选择:6~8周龄时选留个体发育好、冠髯大而鲜红者;淘汰外貌有缺陷,如胸骨、腿部和喙弯曲,嗉囊大而下垂,胸部有囊肿者。对特别瘦小和雌雄鉴别错误的鸡亦应淘汰。第二次选择:17~18周龄进行。选留发育良好,体重符合品系标准,腹部柔软,按摩时有性反应,如翻肛、交配器勃起和排精。这类公鸡可望以后有较好的生存力和繁殖力。第三次选择:一般在20周龄进行,主要根据精液品质和体重选留。通常,新公鸡经7天左右按摩,采精便可形成条件反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淘汰排精量很少和不排精的公鸡。若全年实行人工授精的种鸡场,应留有15%~20%的后备公鸡和补充新公鸡。2. 公母鸡比例繁殖种鸡群中公鸡过多或过少都会降低受精率。公母鸡适当的比例取决于种鸡类型和饲养方式。表1给出了不同饲养方式下每100只母鸡需配公鸡数。但开始饲养时公鸡所占比例要多于表1中的数据,因为在育成过程中一些公鸡将被淘汰。3. 种公鸡的营养目前对种公鸡营养的研究还很不清楚,仍无统一的饲养标准,一般都使用母鸡的饲料。因为在平养条件下,公母鸡混群,难以分别实施公鸡和母鸡的单独饲喂。在笼养条件下也是以母鸡的饲料为基础,在种用期间适当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这样就能得到满意的受精率。(1)小公鸡的营养需要代谢能11.3~12.1兆焦尔/千克,蛋白质在育雏期为10%~18%,育成期为12%~14%,可以基本满足生长期的需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参考母鸡的标准。(2)配种期种公鸡的营养水平繁殖配种期种公鸡的营养需要量低于母鸡。采用代谢能10.88~12.1兆焦尔/千克和蛋白质为11%~12%的饲粮,对其繁殖能力无不良影响。虽然低蛋白质饲粮使体重有些降低,这不但无害,反而有利于维持公鸡的正常体况。在实践中,如果种用期间采精频率高,建议采用12%~14%的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的无需再加任何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据研究,繁殖期种公鸡钙的用量在1.0%~3.7%,磷的用量在0.65%~0.8%均未见对繁殖性能有不良影响。在实践中建议钙的用量为1.5%。由于各育种公司提出的维生素需要量均高于NRC标准,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各公司的标准适当调整种公鸡的维生素用量。据报道,种公鸡的饲料中采用下列维生素水平能获得良好的繁殖品质:维生素A为2000万国际单位/吨饲料;维生素E为30克/吨饲料;维生素B1为34 克/吨饲料;维生素B2为8 克/吨饲料;维生素C为150克/吨饲料。4. 种公鸡的光照和温度管理育成期种公鸡的光照时间可维持每日8小时的恒定光照,至育成后期(17周龄以后),每周增加0.5小时直至12~14小时。繁殖配种期光照少于9小时,则精液品质明显下降。光照强度在10 勒克斯以上可使公鸡维持正常的繁殖机能。成年公鸡在20~25℃环境下,可产生理想的精液。温度高于30℃以上,精子的产生受到抑制,而温度低于5℃时,公鸡的性活动降低。温度过高39℃以上,精液质量将明显下降。因此,夏季高温天气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5. 公鸡的断喙、剪冠和断趾公鸡的断喙应与母鸡的断喙同时进行,一般在6~9日龄进行。断喙有助于减少啄癖,并减少育雏、育成期的伤亡。自然交配时公鸡应断趾,即断内趾和后趾第一关节,以免配种时抓伤母鸡。为防止鸡冠冻伤或笼养时被鸡笼挂伤或用作标记,公鸡可在1日龄进行剪冠,但炎热地区不宜剪冠,因鸡冠是良好的散热器。6. 提高种蛋受精率的一些措施除前面所述种鸡的合理营养和适宜的公母比例外,提高种蛋的受精率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配种期种公鸡的淘汰在配种期间,要密切观察公鸡,任何劣等公鸡都应及时淘汰。因为一只失去配种能力的公鸡只有被淘汰后,原来与其配种的母鸡才会接受其他公鸡配种。(2)防止公鸡的损伤尽量避免食槽、饮水设备等可能给公鸡带来的损伤,因此,食槽和饮水器的安放应便于公鸡可由下钻过或绕过,以免公鸡跳跃时挂伤鸡腿。捉鸡时应小心地捉握鸡两腿或两腿一翅,避免捉一只腿时造成公鸡的永久性伤害。垫料和条板上不应有尖锐物等。(3)圈内公鸡的更换当某些圈内公鸡淘汰率高时,会因公鸡数过少而不能保持理想的受精率。这时必须从公鸡有余的圈内匀一部分公鸡给公鸡不足的圈。这将会发生大斗架。为避免斗架,加入的公鸡应在天黑前1小时放入圈内。(4)促使公鸡多运动应当促使公鸡运动以防止腿部软弱。平养时应用公鸡食槽可使公鸡大量运动,因为它必须跳起来才能从食槽中吃到饲料。下午把粒料撤在垫料上以诱使公鸡扒食,这也是一种有益的运动。(5)诱使公鸡配种当种鸡养在条板一垫料或金属网一垫料地面鸡舍时,有些种公鸡往往爱停留在条板或金属网上栖息,而多数母鸡则喜欢在垫料上配种。为防止母鸡因公鸡不离开条板而得不到交配,可于下午时在垫料上撒些整粒谷物,这样就可使公鸡离开条板进行觅食,随之就会在垫料上进行交配。熟练掌握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种蛋受精率。7. 公鸡不易强制换羽如果种母鸡因故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公鸡要隔离开,不要实施换羽。否则对以后受精能力有影响。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是什么?怎样饲养管理育成鸡?育成鸡指的是已满8周龄的雏鸡进入育成阶段,育成期是养鸡中的关键成阶段,为此养殖户要重视这一阶段养鸡场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育成鸡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较强的生活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增强;消化能力强,生长迅速,是肌肉和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整个育成期体重增幅最大,但增重速度不如雏鸡快。体重增长速度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减慢,但脂肪沉积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多;育成后期鸡的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在光照管理和营养供应上要注意这一特点,顺利完成由育成期到产蛋期的过渡。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1.育成鸡的选择

在育成过程中应观察、称重,不符合标准的鸡应尽早淘汰,以免浪费饲料和人力,增加成本。一般第一次初选在6~8周龄,蛋用型鸡要求是:体重适中,羽毛紧凑,体质结实,采食力强,活泼好动。第二次选择在18~20周龄,可结合转群或接种疫苗进行,有条件的应逐只或抽样称重,在平均体重10%以下的个体应予处理。

2.日粮过渡

从育雏期到育成期,饲料的更换是一个很大的转折。饲料更换以体重和趾长指标为准。?若达标,7周龄后开始更换饲料,分别用1/3、1/2和2/3的青年鸡料替换育雏料,更换期为一周;如果达不到标准,可继续饲喂雏鸡料,直至达标为止。如长期不达标,应查明原因。

3.限制饲养

在育成期防止鸡采食过多,造成产蛋鸡体重过大或过肥,在此期间实行必要的数量限制,或能量、蛋白质水平给予限制。减少饲料消耗,控制体重增长,保证正常的脂肪蓄积,育成健康结实、发育匀称的后备鸡,防止早熟,减少产蛋期死淘率。限制饲养多采用限量法,首先应掌握鸡的正常采食量,将饲料给量减少到正常采食量的90%,并保证饲料的质量。每1~2周称重一次,按鸡群的1%~5%抽样,不少于50只,以检验限饲效果。低于标准时,停止限饲;待鸡的体重超标时再限饲。保证每只鸡的采食、饮水位置,槽中料均匀。鸡群因注射疫苗、断喙、疾病、高温等应激时,应恢复为自由采食。

4.适宜密度

无论是网上平养还是笼养,都要保持适宜的密度,才能使个体发育均匀。网上平养时每平方米12~15只;笼养时每只鸡有270~280平方厘米的笼位,8厘米左右的采食和饮水长度。

5.性成熟控制

性成熟过早,就会早开产,产小蛋,持续高产时间短,出现早衰,产蛋量减少;若性成熟晚,推迟开产时间,产蛋量减少。因此,要控制性成熟,做到适时开产。控制性成熟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光照。特别是10周龄后,光照对育成鸡的性成熟越来越敏感。育成鸡光照管理原则是光照时数应由长变短,或者是保持恒定,光照长度不能增加。一般8~10小时,光照强度应由强变弱。

6.育成鸡的管理

蛋用雏鸡的管理


雏鸡的管理是指为保证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包括温度、湿度、通风控制、断喙、断趾、剪冠及疫病防治等措施。

1. 温度温度是育雏的关键,必须严格而正确地掌握。育雏温度包括育雏室和育雏器的温度两个方面。室温应比器温低,使整个育雏环境温度呈现高、中、低之别。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空气流动,另外可以让每个雏鸡都能找到自己所需的最适温度,因为雏鸡对温度的需求存在个体差异,此即所谓温差育雏。育雏温度高低的衡量除参看室内温度表外,主要是观看雏鸡行为和听雏鸡的叫声。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饮水适量,粪便正常,羽毛有光泽,在育雏室(笼)内分布均匀,晚上安静而伸脖休息,表示温度正常;雏鸡若远离热源,两翅张开,伸颈张口呼吸,大量饮水,发出吱吱的叫声,则表示温度过高;若雏鸡聚集一堆尽量靠近热源,并发出叽叽叫声,则表示温度过低。温度控制一般初期高,后期低;小群高,大群低;弱雏高,强雏低;夜间高,白天低。褐壳蛋鸡因羽毛生长速度晚于轻型蛋鸡,前期温度要求略高,以后与轻型蛋鸡温度相同。2. 湿度育雏舍的湿度不像温度要求严格。但是当湿度过高、过低或与其他因素相互发生作用时,对幼雏的危害性是很大的。(1)幼雏适宜的湿度湿度范围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灵活掌握,一般对0~10日龄幼雏的育雏舍要求相对湿度60%~70%,10日龄后的育雏舍要求相对湿度50%~65%。一般在10日龄后要注意防止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2)高湿环境的危害在舍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大的情况下,雏鸡出现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甚至中暑;在低温高湿情况之下,会显著增加非蒸发散热量,使鸡感到更冷,且在高湿的情况下,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机体的抵抗力弱,发病率增加,对传染病的蔓延较为有利。但在温度适宜或偏高的环境下,高湿有助于灰尘下沉,使空气较为干净,对防止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有利。(3)低湿空气过分干燥,空气中灰尘量大。此外,低湿还有利于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及具有脂蛋白囊膜病毒的存活;湿度低是家禽羽毛生长不良的原因之一;如雏鸡不能及时饮水,还可能发生脱水症:绒毛发脆且大量脱落,脚趾干瘪,雏鸡食欲不振,饮水频繁,消化不良,体瘦弱,严重时导致患病,增加死亡率。(4)加湿的方法其方法很多,如室内挂湿帘,火炉上放水盆产生水汽,网上平养或笼养时可直接将水洒在地面上。另外,在水中添加消毒剂对鸡舍和雏鸡实行喷雾,即可增加湿度,又可对雏鸡进行消毒。(5)湿度过大时采取的措施湿度过大可通过增加通风量降低舍内空气湿度,但在寒冷季节由于通风量增加不利于舍内温度的保持,另外在南方梅雨季节通过增加通风量也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采用垫料地面育雏,应经常翻动垫料,清除结块,必要时更新部分垫料。另一措施是在垫料和垫料中按每平方米加0.1千克的过磷酸钙,以吸收舍内和垫料的水分。同时应注意加强饮水管理,防止漏水。3. 通风通风可为雏鸡提供新鲜的空气(氧气),排除二氧化碳、氨等有害气体及羽毛屑,调节室内温度,排出多余水分降低室内湿度,从而为雏鸡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其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1)通风量通风量简要计算公式为最大换气量:体重1千克每小时7.8立方米;最小换气量为:体重1千克每小时1.98立方米。通风换气与鸡的日龄、体重有关外,还要随季节、温度变化而调整。夏季温度高时应加大通风量以降温;冬季温度低时应减少通风量以保温,但也不能为保温而不通风或通风量太小不能满足雏鸡需要,这是很危险的做法。(2)用伞形育雏器舍内通风在最初的几天内,育雏舍内仅需极微小的通风量,每日换气3~5次,最初4~5 天室温应保持在24℃,此后即应降至18~21℃,雏鸡在较低温度的环境中生长较好,但没有地方可供其取暖。(3)开放式鸡舍的通风白天暖和的时候通风,通风口可开的稍大些。注意通风口应在地面较高处,使冷气与室内温度空气混合后再徐徐落下。应根据天气状况决定通风口大小,舍内不允许有贼风,晚上注意关闭窗子。

如何选择育成鸡?育成鸡如何进行管理


养殖商品肉鸡中,最重要的是事情是育成鸡的选择以及对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这两点可以直接决定养鸡场的经济收益,做好这点可以比较好的做好鸡场保底收益,那么育成鸡该如何选择呢?育成鸡又如何进行饲养管理呢?

1、育成鸡的选择

在育成过程中观察、称重,不符合标准的鸡应尽早淘汰以免浪费饲料和人力。育成鸡的生理特点:消化机能、体温调节机能基本健全,雏鸡开始脱温采食量增加。骨骼和肌肉的生长都处于旺盛时期。12周龄以后育成鸡的性器官发育尤为迅速。对环境条件和饲养水平非常敏感。初选一般在6~8周龄进行,选择羽毛紧凑、体质结实、采食力强、活泼好动的雏鸡育成。第2次选择在18~20周龄并结合转群或接种疫苗进行,体重在平均体重10%以下的个体应予淘汰。

2.育成鸡的限制饲养

(1)限饲的目的体重标准

健康结实整齐度高、发育匀称。适时开产提高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

(2)限制饲养的方法有限质、限量2种,目前多采用限制采食量的方法一般从第4周龄开始限饲,每周的饲料进食量多少应根据全群的平均体重和标准体重来决定。体重在标准范围内按正常采食量进行饲喂。体重超过标准时继续保持上周的进食量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体重未达到标准喂给下周的进食量,直到符合标准为止。整齐度太差时按体重大小分3个等级饲养:太重、标准、太轻。鸡群发病时改为自由采食。

(3)标准体重的测定与均匀度

①标准体重的测定每栏称重10%的个体,大群5%,数目不少于100只鸡,栏内的鸡要均匀分布,随机抓出逐个称重并剔除伤残鸡。称重在每周的同一天同一时间鸡空腹时进行。

②均匀度的计算按平均体重10%计算。均匀度在70%~76%时为合格,70%以下为不合格,77%~83%为相当好,84%~90%为特别好。

③注意事项每周的鸡数要点清防止串群;饲喂量一定要准确;饲喂时间要固定;料桶料槽要充足;料的厚度要均匀;给料要迅速。原则上要求:机械喂料在3~5min内让所有鸡都能吃到料。可在晚上添好料把料桶吊起,早上同时放下。

3、育成鸡的饲喂

(1)过渡料饲喂方法在育雏鸡向育成鸡过渡阶段,饲料更换过渡的注意点:育雏鸡向育成鸡过渡,饲料更换应激较小,但仍需分3d过渡,第1天剩料2/3,新料1/3;第2天剩料1/2;第3天剩料1/3。

(2)补喂沙粒从7周龄开始,每周100只鸡应给予不溶性沙粒500g,装入吊桶或投入料槽中。沙粒不仅能提高鸡的消化能力,而且能避免肌胃逐渐缩小。

(3)补钙蛋壳形成所需的钙75%来自日粮。钙不足时母鸡利用骨骼中的钙而造成缺钙。因此应将育成鸡饲料含钙量由1%提高至2%,其中至少有1/2的钙以颗粒状石灰石或贝壳粒供给。

4、育成鸡的管理

(1)密度适宜若密度不合理,即使其它饲养管理工作都好也难以培育出理想的高产鸡群。育成期在平面饲养的情况下每平方米的合适密度为:7~12周龄10~8只;13~16周龄8~6只;17~20周龄6~4只。

(2)注意通风鸡舍通风条件要好特别是夏天,一定要创造条件使鸡舍有对流风;即使在冬季也要适当进行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3)减少应激日常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抓鸡时动作不可粗暴;接种疫苗时要慎重;不要穿着特殊衣服突然进入鸡舍以防炸群。

如何调整鸡群提高育成鸡的整齐度?


:雏鸡从7-18或20周龄这一阶段称为育成期,整齐度是育成期的关键指标。鸡群的整齐度包括:体重整齐度、胫长整齐度以及性成熟整齐度。生产中对体重整齐度关注较多,它是指群体中体重在标准体重上、下10%范围内的鸡只所占的百分比。整齐度代表的是整个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整齐度高则说明鸡群生长发育一致,鸡群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且产蛋高峰维持的时间长,所以,提高育成鸡的整齐度有很重要的意义。要提高育成鸡的整齐度,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期称重

称重是了解鸡群体重的惟一有效的办法,而通过定期称重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鸡群体重的增长情况。称重必须遵守两个要求:①定期称重:每周称重一次。②随机抽样:一般抽取鸡群5%的个体称重(依群体大小制定抽取比例)。抽测结果要与品种标准体重比较,然后调整饲料喂量和制定换料时间,使鸡群始终处于适宜的体重范围。

二、调整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决定鸡群整齐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饲养密度大则鸡群混乱,竞争激烈,鸡舍内空气污浊,环境恶化,特别是采食、饮水位置不足会使部分鸡体重下降,还会引起啄肛、啄羽。密度过小,造成饲养成本增加。一般笼养蛋鸡为15-16只/m2,网上平养时是10-12只/m2。

三、保证鸡群适量的采食

育成期饲喂时,加料要均匀,每次喂完料后要匀料4-5次,保证每只鸡均匀采食。提高鸡均匀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限饲。实行限饲要注意设置足够的料槽,并将鸡群为大、中、小三群,根据体重标准适当调整喂料量。限饲时要严格执行限饲方案,按标准加料,饲喂次数宜少不宜多,以每日2次为宜,防止强鸡多吃,弱鸡少吃。

四、及时合理地调整鸡群

无论养鸡技术、管理水平多高,鸡群中总会出现一些体弱鸡,如果不及时挑出,进行个别处理,势必影响鸡只生长以及生产性能的发挥,使总体效益受损,所以要做到:①对鸡群进行个别调整,挑出体质较弱的鸡集中饲养,推迟换料时间,使其尽快达到标准体重。②死亡、淘汰鸡时,应及时补充缺位,使每笼鸡数保持一致。③对于断喙不整齐或漏断的鸡只,应及时修整补断。④做好免疫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提高育成鸡的整齐度,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30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短吻鳅鮀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