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用蜈蚣资源的状况

蜈蚣与全蝎、蛇、蟾蜍、蜘蛛被俗称为中华五毒,是我国传统的五味有毒的中药材。在《本草纲目》等古今医药名著中均把蜈蚣列为解毒、镇痛、克癌、治痛的重要药物。每年各大医药公司都大量收购蜈蚣干品,以满足人们的医疗需要。随着需要量的增加,药用蜈蚣的采集、养殖与加工有了相应的发展。

蜈蚣作为传统中药,浙江舟山地区的岱山及嘉兴地区各县均是它的主要产地。在20世纪50年代初,年产在三四百万条上下。湖北沿长江各县的产地分部,但产量较多。据20世纪70年代的调查,年产近2000万条左右,但其质量不及浙江。

以中药传统来说,浙江药用蜈蚣是地道的中药产品。据地方志记载,明朝浙江岱山有药用蜈蚣商品输出,由宁波集中运销全国各地。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农业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耕地生态条件的剧变,致使嘉兴地区药用蜈蚣产量锐减,近乎消失,浙江的药用蜈蚣产量下降了一半。

由于药用蜈蚣资源减少,而药材消费数量却倍增,药用蜈蚣就成为市场上紧缺的药材之一。为此,湖北省有关单位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着手人工养殖蜈蚣的研究。浙江省从1976年开始由省医药公司、岱山县医药公司、杭州大学生物系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成协作组,对药用蜈蚣资源的增殖进行了研究。1980年,这个协作组进行了成果鉴定,在总结3年工作的成绩的基础上,肯定了对药用蜈蚣的形态分类、生态分布和生活习性的初步了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利用的土地(包括蜈蚣的栖息地)日趋变成农田、鱼塘、公路或居民点。这样,药用蜈蚣的栖息地及其产量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只要重视保护自然资源,注意充分利用剩余的边缘地带,加强管理,开展人工养殖,仍可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药用蜈蚣自然资源的目的。

相关推荐

药用蜈蚣的传统产地


《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中国药典,共包括365味动、植物中药。蜈蚣药是其中之一。可见蜈蚣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南梁时代的陶弘景对《神农本草》作过整理和增加,并把药用蜈蚣的产地和性状作了较精确的记载:蜈蚣生大吴JiI谷及江南,头足赤者良。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于腐烂积草处。

前面已说过,大吴产地是蜈蚣名称的由来,这里不再重述。陶弘景说的大吴可能是指宋、齐、梁三个南朝相继沿袭的吴郡行政区划。所谓江南可能指的是长江口南岸的广大地区。

李时珍曾经赞赏《蜀本草》是一部精辟的著作,并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引用了其中一段很有价值的话:蜀图日:(蜈蚣)生山南川谷及山襄、邓、随、唐等州土石问。

上述的山南系沿袭唐代建制的山南道地区,包括今日湖北省境内长江以北、汉水以西,陕西省境内的终南山以南,河南省境内的北岭以南以及四川省境内的剑阁以南,其中的襄、邓、唐、随等州,迄今仍是药用蜈蚣的传统产地。尤其是湖北省的丘陵山地,确实杂有土壤和风化碎石造成适宜于蜈蚣栖息地区;今日的随州市是全国蜈蚣药的主要产地,年产量400万条,产量居全国首位。

赤足蜈蚣的产地京口,或指丹徒(今日镇江),或指京江(今日之长江下游)的人海口。这两个可能性的解说在地理位置上并不矛盾。茅山至今尚未更名,也是当时陶氏隐居的地方,因此即可以相信他对蜈蚣的赤足性状和栖息环境做过调查。虽然京口诸山的蜈蚣是否赤足,尚未予以调查证实。但是,有人在浙江岱山采集的少棘蜈蚣,赤足的约占95%以上,而湖北省许多地方的同一种类,黄足的却较多。因为产地不同,确有赤足、黄足不同比例的差别。

陶弘景在《本草集著》序言中提到当时药店里把黄足蜈蚣做成赤足蜈蚣的伪品。这位亲自采药的陶弘景,在他的《名医别录》里指出,黄足者甚多而不堪用,人以水炙令赤当之,非真也。

以黄足的蜈蚣假冒赤足的伪造方法,或是以朱砂涂赤,或是用火烤得半焦而呈赤色。

赤足与黄足的差别似乎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不妨从药用蜈蚣的生物学和蜈蚣的药物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动物学上说,赤足蜈蚣与黄足蜈蚣只是不同种群之间的一般差别。

有关药用蜈蚣采集与经营管理的记述:

在前面介绍药用蜈蚣历史产地的有关古籍中,曾有七八月采之的记述。在采集月份上当然是指农历,即公历的八九月份。还没有提到其他采集时间和初步加工方法。

在浙江省的明、清两代编纂的地方志《岱山镇志》里曾经有如下的记载:春夏之交,乡村獐上山采捕以竹签撑之,卖与收客,用火焙干,装往甬江转卖与药行内。每年所出不下数十万条。

这段历史资料表明,药用蜈蚣的采捕季节与前者不同。现在仍在春夏之交采捕,其中也大致说明了初步加工的方法和商品产量。

在浙江省《岱山县志》里,另有蜈蚣栖息地人工经营管理的可贵资料,现摘录如下:案《昌国典永》云:磨心岭土人种蜈蚣以为田,供药肆之采用,则此物由来已久;但今未闻有种者耳。

这里所说的磨心岭,是指岱山镇内的有名山头。当地人种蜈蚣以为田的意思,是说他们以经营药用蜈蚣为业,对药用蜈蚣的适宜栖息地加以管理,对这块地内的蜈蚣种群给予保护,使之繁殖,或者以改善生态条件、给予补充食物等方式进行繁养,待到应时季节采收,卖给药商获取报酬,以为生计。这说明我国古代就有人从事药用蜈蚣的养殖。

蜈蚣的药用价值


蜈蚣的药用价值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此之后的古籍书中对蜈蚣的记载也非常多见。周代编著的尔雅书中称蜈蚣为蒺藜、郎蛆,其后在春秋末叶的府子、西汉淮南王刘安署名的淮南子、北魏张楫撰写的雅广及其他著作中,对蜈蚣尚有甘带、天龙、吴公等同物异名的称谓。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释名蒺藜、天龙。

蜈蚣是名贵中药材,味辛、温、有毒。主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疗心腹寒热积聚,堕胎、去恶血。治小儿惊瘸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瘘,蛇瘕、蛇瘴、蛇伤。名医别录中记载,蜈蚣生太吴川谷及江南,头足赤者良。

现代医学检测证明,蜈蚣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此外,还含有酪氨酸、亮氨酸、蚁酸、脂肪油、胆甾醇等。对戊四氮、纯烟碱和硝酸士的宁碱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和杀灭的能力。

现代医药临床上蜈蚣用来治疗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瘘、烫伤等。还用于治疗肩、腰、臀、腿疼等顽症的配伍。临床证明蜈蚣对治疗癌症也有一定效果。

验方介绍,将蜈蚣用香油浸泡,有烧伤、烫伤等症时涂于创面上,轻者1~2次即愈;蜈蚣与甘草共研粉末内服,治疗百日咳效果良好。

蜈蚣治疗各种顽症的验方还有:

验方一:(治中风抽搐和破伤风后受风抽搐)生箭芪30克、当归20克、羌活10克、全蝎10克、全蜈蚣大者2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

验方二:(治口眼斜、口内麻木)方剂之一,蜈蚣3条(1条蜜炙、1条酒浸、1条纸裹煨并去头足),天南星1个切成4片(1片蜜炙、1片酒浸、1片纸裹煨、1片生用),半夏、自芷各25克,通为末,加入麝香少许。每次服5克,热酒调下,每日1服(世医通变要法);方剂之二,蜈蚣3条研末,再以防风、僵虫各15克煎汤,分2次服,一般四五天即可见效。

验方三:(治中风口眼蜗斜)蜈蚣1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验方四:(治惊(www.ncZfJ.com/))蜈蚣、全蝎各等份,研细末,每次1.5~2.5克,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验方五:(治小儿急惊)蜈蚣1条去足,炙为末,丹沙、轻粉等份,研均匀,乳汁和丸,绿豆大小,小儿每岁1丸,乳汁送服。或配麝香共研末吹鼻,治小儿天吊惊风(圣惠方万金散)。

验方六:(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各等份,研细末。每次1匙或半匙,热酒调下。如牙关紧闭,用此药,斡开灌之(儒门事亲》蜈蚣散)。

验方七:(治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蜈蚣2条,江鳔15克,南星、防风各12.5克,共研细末。每用10克,黄酒调服,1日2次(《医宗金鉴蜈蚣星风散)。

验方八:(治瘰疬溃疮)茶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神枕方》)。

另外,蜈蚣还可炮制蜈蚣酒、蜈蚣油,制成蜈蚣散等药剂,在民间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蜈蚣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疾方面用途愈来愈广,价值愈来愈大,需求量随之迅速增加。不仅国内需要,还有大批商品蜈蚣出口。因此,蜈蚣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药用蜈蚣是市场上的紧缺药材


蜈蚣在动物分类学中属节肢动物门、唇足纲、整形目、蜈蚣科。世界上个体最大的蜈蚣种类属于蜈蚣科的蜈蚣属。该属产于南美洲热带区的巨型蜈蚣体长达27厘米。在我国湖北省的宜昌市曾发现过1条很大的蜈蚣,体长达24厘米,是一条多棘蜈蚣,也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大的一条药用蜈蚣。

蜈蚣属动物在全世界共有65种和13个亚种,分布在全球热带区,尤以东南亚地区的种类最多。从我国的自然分布来看,蜈蚣属的种类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和川滇区的南部,而华中区的北部只发现少棘蜈蚣分布。影响蜈蚣属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植被和土层等,而纬度是蜈蚣属动物分布的明显区划线。在华北地区的南部,就从未发现过野生蜈蚣的报道,中原地区的河南省山区,可见少量的少棘蜈蚣。

历代本草记载的药用蜈蚣,根据它们的地道产地考察后,可以确定这味传统蜈蚣药是由少棘蜈蚣炮制而成的。随着各地药用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当前有几种大型蜈蚣已加工成为当地的动物药,如今多棘蜈蚣已成为广西名贵中药商品。

现在的药用蜈蚣成品,有若干种大型蜈蚣加工而成。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少棘蜈蚣、模棘蜈蚣、多棘蜈蚣、哈氏蜈蚣、马氏蜈蚣。蜈蚣作为传统中药材主要有两大产区,一是浙江省的舟山地区,另一是湖北省沿长江各县市。前者20世纪50年代初统计,年捕获量在300万~400万条,后者20世纪70年代调查,年产近2000万条,中原地区20世纪50~60年代每年也有一定的野生蜈蚣收购。

但到了20世纪的60年代以后,随着人口增多、农业耕作技术的革新,农药、化肥的广泛应用,平原地区的野生蜈蚣已经不存在了,山区生存的野生蜈蚣也由于大量捕捉而日渐减少,单靠捕捉野生蜈蚣供给药材市场已经供不应求,但是蜈蚣的需求量却是成倍增长,药用蜈蚣就成了市场上的紧缺药材之一。

王明松养殖蜈蚣特种养殖专供药用


在曾都区洛阳镇珠宝山村,90后小伙王明松不向往城市的繁华,一心扑向偏僻的农村。

自2007年在农村扎根后,王明松一头扎进了泥土堆中,7年来他带领土元、蜈蚣等一群虾兵蟹将,走上了一条养殖特种药用动物之路,成功当上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土元帅。

初次创业

2000多条蜈蚣误食农药死亡

2007年,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王明松并没有像其他90后同龄人一样,渴望走出山沟走向城市,因为他坚信深山里面也能长出金子。

既然蜗居在农村,就要想办法从土里刨出金子。抱定从今往后一心一意扑向偏僻农村的想法,从事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就成了摆在王明松面前的两条路。我们90后的这一代人接受的新鲜事物比较多,知道创新才能发展。我通过网络电视了解到特种药用动物养殖的发展前景,就决定实践一下这种新型养殖思路。王明松称。

2007年那一年初次创业就让王明松摔了一跤。王明松告诉记者,第一次创业失败让他闭关反思整整五天五夜。

他回忆,创业的第一桶金10万元是在亲戚朋友的联名担保下借贷的,之后便投入两万多元引入第一批蜈蚣,就在蜈蚣慢慢长大的时候,同村一个农户在给自家萝卜喷洒农药治虫害时,误将农药喷洒在蜈蚣池内,造成了2000余条种蜈蚣死亡,此后蜈蚣所剩无已。这个农户属村里的特困户,他也没有能力赔偿,就这样损失了两万多元。王明松痛诉着他的初次创业梦想几近破灭的故事。

二次创业

抱团发展带动一方人致富

第一次作为单个农户单打独斗在创业的路上摔了一跤后,王明松痛定思痛,经过连续5天的闭关反思,他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单打独斗不行,何不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

怀揣着当初苦心起草的一份颇具含金量的神龙蜈蚣养殖创业计划书,已然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内行的王明松就开始谋划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模式来发展蜈蚣、土元等这一特种药用动物养殖产业。在外国,农村都是农场,农民都是农场主,成片集群的发展才是成功之路。我想咱们农村农户也都是散户,单个农户单打独斗不容易成大气候,同村和邻村一起抱团发展,优良品种、专业技术、销售渠道等共享,也能实现创业共赢。90后的王明松再次大胆创新,表达着寻求合作谋发展的成长路径。随着野生药用物种的减少,养殖特种药用动物将是一个不错的产业,这个产业颇具发展前景,药用动物养殖业不仅能够提供大量营养丰富和滋补保健的药用产品,而且对于拥有大量土地资源的农民而言,既便于操作,又可以致富。王明松表达着愿和农民朋友一起发展致富的愿景。

2010年8月,3年来一头扎进了泥土堆中的王明松登记注册了洛阳镇第一家蜈蚣、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神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启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之路,专门从事蜈蚣土元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自己尝到甜头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方人的致富。

三次创业

养殖规模遍布整个鄂西北

90后的年轻人一直紧紧追随着时代的步伐,作为90后的一名代表,王明松也用时代的眼光丈量着自己的创业前景。要想在自己的创业之路上闯出一片天地,就得对自己的创业产业进行长期和科学的规划,如今的社会特别注重生态环保,如果将生态环保的和谐理念贯穿到自己的特种药物生物养殖产业上来,那将是一片新的创业大地。瞅准绿色生态的发展前景,王明松明白了产业科学规划的必要性。

在2011年合作社运作初期,他就十分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合作运作模式,合作社成员可以享受合作社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及市场销售服务,成员可以通过合作社搭建的远程教育平台和聘请的专家进行授课,合作社还对成员产品签订收购协议,让成员吃下定心丸并为合作社成员的蜈蚣、土元免费义诊百余次,多次为困难成员赠送专业工具。

为了长远发展,我也把技术带到周边省、市,扩大了养殖规模,合作社已在襄阳、宜昌建有分厂,辐射面已遍布整个鄂西北。在王明松看来,合作社发展之路在于科学规划。

有了好的产品,就必须拓展良性的市场。目前,已与王明松的合作社直接或间接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的制药企业、药材批发商等已达到数十家,其中包括同仁堂、和顺堂、宝芝林、哈药集团、京万红药业等知名药企。

90后小伙王明松农村创业 养殖蜈蚣专供药用


王明松向记者展示着养殖大棚里他的虾兵蟹将们

在曾都区洛阳镇珠宝山村,90后小伙王明松不向往城市的繁华,一心扑向偏僻的农村。

自2007年在农村扎根后,王明松一头扎进了泥土堆中,7年来他带领土元、蜈蚣等一群虾兵蟹将,走上了一条养殖特种药用动物之路,成功当上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土元帅。

初次创业

2000多条蜈蚣误食农药死亡

2007年,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王明松并没有像其他90后同龄人一样,渴望走出山沟走向城市,因为他坚信深山里面也能长出金子。

既然蜗居在农村,就要想办法从土里刨出金子。抱定从今往后一心一意扑向偏僻农村的想法,从事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就成了摆在王明松面前的两条路。我们90后的这一代人接受的新鲜事物比较多,知道创新才能发展。我通过网络电视了解到特种药用动物养殖的发展前景,就决定实践一下这种新型养殖思路。王明松称。

2007年那一年初次创业就让王明松摔了一跤。王明松告诉记者,第一次创业失败让他闭关反思整整五天五夜。

他回忆,创业的第一桶金10万元是在亲戚朋友的联名担保下借贷的,之后便投入两万多元引入第一批蜈蚣,就在蜈蚣慢慢长大的时候,同村一个农户在给自家萝卜喷洒农药治虫害时,误将农药喷洒在蜈蚣池内,造成了2000余条种蜈蚣死亡,此后蜈蚣所剩无已。这个农户属村里的特困户,他也没有能力赔偿,就这样损失了两万多元。王明松痛诉着他的初次创业梦想几近破灭的故事。

二次创业

抱团发展带动一方人致富

第一次作为单个农户单打独斗在创业的路上摔了一跤后,王明松痛定思痛,经过连续5天的闭关反思,他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单打独斗不行,何不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

怀揣着当初苦心起草的一份颇具含金量的神龙蜈蚣养殖创业计划书,已然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内行的王明松就开始谋划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模式来发展蜈蚣、土元等这一特种药用动物养殖产业。在外国,农村都是农场,农民都是农场主,成片集群的发展才是成功之路。我想咱们农村农户也都是散户,单个农户单打独斗不容易成大气候,同村和邻村一起抱团发展,优良品种、专业技术、销售渠道等共享,也能实现创业共赢。90后的王明松再次大胆创新,表达着寻求合作谋发展的成长路径。随着野生药用物种的减少,养殖特种药用动物将是一个不错的产业,这个产业颇具发展前景,药用动物养殖业不仅能够提供大量营养丰富和滋补保健的药用产品,而且对于拥有大量土地资源的农民而言,既便于操作,又可以致富。王明松表达着愿和农民朋友一起发展致富的愿景。

2010年8月,3年来一头扎进了泥土堆中的王明松登记注册了洛阳镇第一家蜈蚣、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神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启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之路,专门从事蜈蚣土元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自己尝到甜头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方人的致富。

三次创业

养殖规模遍布整个鄂西北

90后的年轻人一直紧紧追随着时代的步伐,作为90后的一名代表,王明松也用时代的眼光丈量着自己的创业前景。要想在自己的创业之路上闯出一片天地,就得对自己的创业产业进行长期和科学的规划,如今的社会特别注重生态环保,如果将生态环保的和谐理念贯穿到自己的特种药物生物养殖产业上来,那将是一片新的创业大地。瞅准绿色生态的发展前景,王明松明白了产业科学规划的必要性。

在2011年合作社运作初期,他就十分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合作运作模式,合作社成员可以享受合作社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及市场销售服务,成员可以通过合作社搭建的远程教育平台和聘请的专家进行授课,合作社还对成员产品签订收购协议,让成员吃下定心丸并为合作社成员的蜈蚣、土元免费义诊百余次,多次为困难成员赠送专业工具。

为了长远发展,我也把技术带到周边省、市,扩大了养殖规模,合作社已在襄阳、宜昌建有分厂,辐射面已遍布整个鄂西北。在王明松看来,合作社发展之路在于科学规划。

有了好的产品,就必须拓展良性的市场。目前,已与王明松的合作社直接或间接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的制药企业、药材批发商等已达到数十家,其中包括同仁堂、和顺堂、宝芝林、哈药集团、京万红药业等知名药企。

我国常见的花粉


(1)高粱花粉 花粉呈淡黄色,蜜蜂由高粱花采集而来。高粱属禾本科栽培作物,是一种粉源植物,能收到少量花粉。(2)党参花粉 花粉呈黄色,蜜蜂由党参植物花采集而来。党参属伞科植物,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党参花粉营养价值较高,能收到部分较纯的党参花粉。(3)芝麻花粉 花粉呈咖啡色或白色,蜜蜂由芝麻花采集而来。芝麻属胡麻科作物,是蜜、粉源植物,为部分商品花粉的来源。(4)芸芥花粉 花粉呈黄色,蜜蜂由芸芥植物花采集而来。芸芥植物属十字花科,是主要的粉、蜜源植物,能生产较纯的商品花粉。(5)柳属花粉 花粉呈淡黄色,蜜蜂由柳属植物花采集而来。柳属植物属杨柳科,是部分商品花粉的来源。(6)杨属花粉 花粉呈淡黄色,数量多,蜜蜂由杨属植物花采集而来。杨属植物属杨柳科,为北方早春粉源之一。(7)板栗花粉 花粉呈浅黄色,数量多,蜜蜂由板栗花采集而来。板栗属壳斗科,是粉源植物之一,为部分商品花粉来源。(8)蚕豆花粉 花粉呈黑绿色或草绿色,数量多,蜜蜂由蚕豆花采集而来。蚕豆属豆科植物,是重要粉源之一,花粉很丰富,是部分商品花粉来源。(9)柑橘花粉 花粉呈黄色,蜜蜂由柑橘花采集而来。柑橘属芸香科,是蜜、粉源植物之一,也是部分商品花粉的来源。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64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