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养殖日常管理

内容提要: 笋壳鱼肉质细嫩,腥味小,所以其市场需求也是比较大的。在养殖笋壳鱼的时候,要注意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养殖效益。那么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养殖笋壳鱼的日常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笋壳鱼在我国各地都有着一定的养殖面积,笋壳鱼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都是比较大的。并且肉质细嫩,腥味小,所以其市场需求也是比较大的。在养殖笋壳鱼的时候,要注意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养殖效益。那么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养殖笋壳鱼的日常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吧!1、池塘管理

在笋壳鱼的鱼苗成功孵化后半个月内是笋壳鱼生长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的饵料质量与投喂量直接影响着鱼苗的成活率。我们还要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用生石灰粉进行全池泼洒。在消毒期间,还可以利用农家肥培育水蛛为笋壳鱼提供天然饵料。足够的饵料是保证鱼苗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不过最好还是在池塘内泼洒一些微生物的制剂,不仅能够培育出足够浮游生物,还能够避免对水质造成污染。2、培育鱼虾

小鱼小虾也能够作为笋壳鱼的饵料,当鱼苗长到2厘米左右的时候,便可开始进食小鱼虾了。所以我们要提前大约5天左右在池塘内培育一些小鱼虾,投放数量可在笋壳鱼的90倍左右。这些饵料不仅不能够满足笋壳鱼对饵料的需求,其适口性也是非常好的。然后我们要根据笋壳鱼鱼苗具体的培育量,在另外的池塘内适当培育饵料鱼。保证笋壳鱼在整个生长期内,都有着充足的饵料,补充时间一般在半个月左右一次。3、投喂管理

在笋壳鱼长到大约4cm左右的时候,可以开始投喂一些混合饲料,将饲料散在成群的地方,保证充足均匀。不宜在中午投喂,控制在早晚,傍晚的投喂量占比较多。主要的投喂量根据鱼的体重来定,保持在鱼体重的18%左右。前期的饲料以鱼糜为主,在后期根据笋壳鱼的张口大小饲喂合理规格的鱼块。然后要根据环境变化、进食情况等各种方面适当提高投喂量。投喂时要以定时定点、定量为原则,保证笋壳鱼的生长。4、水质管理

在养殖笋壳鱼的时候,我们要在池塘内适当混养一些鳙鱼等鱼类,每平保持在500尾左右。然后要注意做好水质的管理工作,如果发现水质较差的时候,要注意及时换水,提高水质。或者是添加一些光和细菌等调节水质,提高水体的肥力,保证水质,为笋壳鱼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然后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cm左右,再做好防逃工作与敌害防治工作。以上就是笋壳鱼养殖日常管理的简单介绍了。笋壳鱼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不善的话对产量与品质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小编推荐

笋壳鱼的养殖技术


内容提要: 笋壳鱼的蛋白质含量是非常高的,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其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都是比较高的。那么想要养殖笋壳鱼的话该怎么去做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笋壳鱼的养殖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笋壳鱼是属于塘鳢科的一种鱼类,也是一种热带鱼类,在我国有着热带沿海地区有着非常大的养殖面积。笋壳鱼的蛋白质含量是非常高的,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其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都是比较高的。那么想要养殖笋壳鱼的话该怎么去做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笋壳鱼的养殖技术,一起来看看吧!1、池塘条件

养殖笋壳鱼首先就是需要做好池塘的准备工作,根据自己的资金及条件等实际情况控制好养殖面积。池塘内的淤泥不宜过多,厚度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要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使用生石灰粉进行全池泼洒,然后晾晒大约一周左右再注水。池塘的水位保持在大约150厘米左右,要保证池塘有着良好的换水条件,水质干净且周围水质充足。然后可在水面上放一些漂浮物,底部放置一些筒状物。2、种苗投放

笋壳鱼的鳞片与其它鱼类不同,呈梳齿状,如果种苗规格过大的话,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导致皮肤受到伤害,感染疾病,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所有种苗死亡。所以我们在选择笋壳鱼种苗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规格,保持在两厘米左右。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将种苗暂养两天左右。用高锰酸钾等溶液清洗大约一小时左右,然后用聚维酮碘等药剂清洗暂养45小时,进行消毒,防止携带病菌。再适时放苗,每亩的数量控制在2500尾左右。3、饵料投喂

笋壳鱼是一种肉食鱼,不同年龄在对饵料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在种苗期的时候,以轮虫等各种浮游生物为主。然后长到3厘米左右的时候,便可开始投喂一些小鱼小虾,要注意饵料的规格,不宜过大。池塘中也要适当培育一些浮游生物。在转移到大塘养殖之后,饵料同样以各种鱼苗虾苗为主。每天投喂两次左右,早晚进行,根据鱼的体重控制好投喂量,保持在3%左右。4、日常管理

笋壳鱼的耐低氧能力了是比较强的,如果每亩养殖数量不超过一千千克的话,那么可以不用准备增氧机。不过要保证水质,水质要保证有较好的肥力,能够培育浮游生物。在养殖时,要定期换水,然后每个月每亩泼洒大约6-8kg左右的生石灰进行消毒。在度过鱼苗期之后,在池塘中投入一些鲢鱼与鲫鱼进行混养。能够有效的提高水质,促进笋壳鱼的生长,降低养殖成本。以上就是笋壳鱼养殖技术的简单介绍了。我们在养殖笋壳鱼的时候还需要做好疾病与寄生虫的预防工作,例如锚头蚤、烂鳃病等,都是需要我们着重注意。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笋壳鱼养殖注意事项


内容提要: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现在有一定的笋壳鱼养殖面积。但是笋壳鱼因为与其它鱼类不太一样,所以在养殖时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笋壳鱼养殖的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笋壳鱼作为一种外来的鱼种,近几年在我国是非常受欢迎的。虽然比较受欢迎的是泰国等地进口的笋壳鱼,但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现在也有一定的笋壳鱼养殖面积。但是笋壳鱼因为与其它鱼类不太一样,所以在养殖时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笋壳鱼养殖的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1、养殖面积

笋壳鱼是一种喜欢成群活动的鱼类,单独游动的现象是比较少的。主要在池塘边与饵料台附近成群,池塘中间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在养殖的时候,要根据笋壳鱼的成群习性及分布范围来合理控制好养殖面积。每个池塘的面积保持在400平左右即可。最好是规划成长条形的,然后沿着池塘周围不好饵料台,既便于笋壳鱼的进食,我们也能够很好的观察其进食情况。2、合理运种

笋壳鱼的鳞片是比较特殊的,以倒刺的形状分布。正因为鳞片的特殊,所以在运输笋壳鱼鱼种的时候,极易导致笋壳鱼表皮被划伤而死亡。所以我们在运输鱼种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注意,如果是长途运输的话,那么最好是保证规格小,长度控制在2.2厘米以下。这个阶段的笋壳鱼鳞片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在运输时要根据鳞片的特点合理调整运输规格,提高其成活率。3、合理投喂

笋壳鱼是肉食鱼类,不管是野生还是养殖,都有着互相残杀的现象。经常会大吃小,导致数量原来越少,主要出现在鱼种阶段,这也是导致笋壳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养殖时一定要合理投喂,保证满足笋壳鱼对饵料的需求,减少大吃小的现象。每天投喂三次左右,做好分池饲养工作,将同等规格的笋壳鱼放在一起饲养。从根本上解决大吃小的问题,提高养殖效益。4、水质管理

笋壳鱼是底层生活的鱼类,在养殖时,水质透明度不宜过高,对笋壳鱼的休息及生长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笋壳鱼的底栖行为会因为人工养殖而有所变化,如果是网箱养殖的话,因为水位低,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底栖行为。在鱼苗阶段的时候,底栖行为也不是非常明显,在鱼种阶段则会逐渐加深。所以我们在养殖的时候,如果透明度越大的话,那么对鱼的生长影响也就会大。因此我们要保证水体的肥力,改变笋壳鱼的单一栖息性,提高产量。以上就是笋壳鱼养殖注意事项的简单介绍了。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着鱼巢、观察、投饵面积等各种方面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与养殖效益息息相关,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笋壳鱼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笋壳鱼养殖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泰国有一种鱼非常稀有的鱼种叫笋壳鱼,肉质非常鲜美,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不过由於牠是外来品种,养殖不易,一两要价65元,业者现在费尽心思改进养殖技术,要让更多人吃到美味又便宜的笋壳鱼!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可适应酸碱度为5的酸性水体及盐度为15的咸淡水。泰国笋壳鱼为暖水性鱼类,适温范围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水温10℃以下或36℃以上开始死亡。

养殖方法

鱼塘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都可开展笋壳鱼的养殖,一般要求鱼塘能够保持1.5~1.8米的水深,面积3~5亩较为理想;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1.5~1.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

水质要求。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不能太高,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以pH值在6~7较为理想,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pH值过高会引起鱼体表黏液脱落而造成死亡。

放苗前的鱼塘处理。放苗前10天回水20~30厘米,用茶麸加生石灰全塘泼洒,杀死塘中的的杂鱼和寄生虫。

放苗。从周边地区目前的养殖情况看,放苗的成活率大约在60%~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较大,规格为3~5厘米,放苗量以4000~4500尾,亩为宜;规格为5~7厘米,放苗量以3500~4000尾,亩为宜;规格7厘米以上,放苗量为3000~3500尾,亩。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饲料的投喂。泰国笋壳鱼可用鲜活鱼或冰鲜鱼投喂,由于用冰鲜鱼投喂,冰质容易恶化,成功的少,目前在三水区一般采用鲜活鱼投喂的方式来养殖。养殖实践证明,笋壳鱼苗在12厘米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投喂水花的方法是;投放笋壳鱼苗前一个星期,先放1000万~2000万尾土鲮或麦鲮水花。这样笋壳鱼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适口的饲料鱼供其摄食;放养笋壳鱼苗10天左右再投放1000万~2000万尾的鲮鱼水花。

分级养殖。大部分种苗达到12厘米左右时,应进行一次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差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如果只有一口鱼塘,在未放苗前将鱼塘分成两份,把笋壳鱼苗先放在一边培育,养殖至12厘米左右时,再把大规格(或小规格)的鱼苗分到另一边放养。这样有利于促进鱼苗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越冬。笋壳鱼养殖周期一般都超过12~15个月,当年苗不能达到上市规格(400克/尾),这样在冬天水温降至10℃以下时,笋壳鱼就会被冻死,因此养殖至10月下旬必须搭保温棚,覆盖整个鱼塘,使鱼塘水温保持在15℃以上,笋壳鱼才能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笋壳鱼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耐低氧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但适当开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对促进其生长有利。笋壳鱼对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鱼塘水环境相对稳定,对促进笋壳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越冬期的管理。鱼塘覆盖后,鱼塘内湿度较大,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真菌,引起水霉或烂鳃而造成死亡,也有可能亚硝酸盐过高引起中毒死亡。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鱼塘水质。保持透明度在20~30厘米。越冬期间应减少饲料的投喂,防止大量的粪便及食物残渣产生过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越冬期过后不宜太早拆除越冬棚,防止倒春寒,或温度较低的雨水直接入塘。导致鱼塘水温急降而冻伤,发生这种情况没有药物可控制,笋壳鱼会长时间慢慢死亡,一般到4月下旬拆除越冬棚才会比较安全。

养殖该品种的农户应具备资金基础。笋壳鱼的养殖一般需15个月左右才能达到上市规格,养殖周期较长,资金周转较慢,而且投入资金数量较大,目前每千克鱼的成本大约需40~60元,以每亩产出商品鱼1500千克计,每亩需投放资金6~9万元,需要投入比较大的资金,这对养殖户是一大考验。

【小编点评】《笋壳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饲养笋壳鱼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在育苗池塘直接养成商品鱼。笋壳鱼有穴居的习性,在池塘中需放置管状人工鱼巢,有效扩大笋壳鱼穴居性的养殖生态面积。当鱼苗规格达到体重30~50克、全长12~14厘米时,要及时开展饵料驯化,驯化期需要1~2周。为适应泰国笋壳鱼不喜游动的特性,每亩需分布10~16个饵料吊篮,要防止塘底淤泥对饵料污染,吊篮应距离池底约20厘米。经加工后清洁的冰鲜鱼肉碎块,每日黄昏时投喂,次日早晨检查摄食情况并清洗吊篮,根据摄食量,酌情增减投喂饲料量。

驯化吃食人工合成粉状饲料,可采用鱼糜与人工合成饲料混合加工成块状投喂,并逐步过渡到全部用人工合成饲料,人工合成饲料蛋白含量不低于38%,可使用甲鱼、鳗鱼、河鲀鱼饲料。投喂冰鲜鱼块饵料系数:6~8,投喂人工合成饲料饵料系数:2~2.5左右,在温度适宜条件下,6~7个月可达到商品规格。初次养殖笋壳鱼,选一次养成方式为宜,但养殖鱼的规格差异性较大。

从育苗池选择30~50克以上不同规格的鱼种,分规格在池塘中养殖,可避免因规格差异造成的自相残食。选择池塘面积3亩为宜,通常不大于6~8亩,水深1.5米,淤泥少,水源良好。

放苗前要进行清塘消毒,除去杂鱼类,塘底要布设人工鱼巢,可采用直径11厘米、长35厘米的塑料管,用两根2米长木条,将9个塑料管扎成排,视养殖密度每亩约60排,人工鱼巢管要离开塘底20厘米,用桩架固定,并稍倾斜,避免管内积聚泥土、鱼粪。人工鱼巢是增加养殖密度,提高产量的重要方式。养殖密度:每亩放养笋壳鱼大规格苗种3000~3500尾,同时放养白鲢50尾及青虾20千克。白鲢、虾与笋壳鱼的混养,构成了良好的食物链,虾不仅是笋壳鱼的最佳饵料,同时也有效地起到清理剩余饵料,保持水质稳定的作用。这种养殖商品鱼的方式,规格差异性比一次直接养成要好。喂养方式与前同。

笋壳鱼养殖关键技术


【常见问题】笋壳鱼养殖技术有什么关键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笋壳鱼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

一、池塘消毒与肥水培育水蛛

水蛛是笋壳鱼鱼苗的重要饵料,它的丰欠直接影响到鱼苗的成活率。笋壳鱼鱼苗孵化后的15天是其关键期,这期间开口饵料大小是否适口和供应量是否充足是决定苗种存活率的关键。用生石灰50kg/亩和茶籽20kg/亩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同时采用发酵或者干的鸡粪、猪粪等家禽粪肥水可以快速培育出大量水蛛,具体做法是用10%左右的生石灰与之混合后装入60目网袋(或者饲料袋,但要扎若干小洞)后悬挂在鱼塘四周,一般每亩地悬挂2袋即可。足够的浮游动物是提高幼苗成活率的最有效保障。当然,最科学的方法是泼洒肥水的微生物制剂,这对水质不但没有污染影响,而且还能开始培育出大料生物饵料。

二、培育足量适口的麦鲮等鱼苗

养好小鱼虾,育肥笋壳鱼就是指适口活饵料的重要性。利用1.5cm以上笋壳鱼鱼苗可摄食家鱼鱼苗的特性,要提前3~4天培育麦鲮等鱼花,放养量为笋壳鱼苗数量的80~100倍;或直接投喂全长为笋壳鱼苗的1/3左右的饵料鱼,数量为笋壳鱼的40~50倍,保证笋壳鱼苗有充足适口饵料鱼吃食。此外,视鱼苗的培育量另行安排池塘培育饵料鱼,保证整个鱼苗培育期间,有充足适口饵料鱼供鱼苗、鱼种吃食。饵料鱼一般10~15天补充一次。

三、驯食

笋壳鱼苗长至4~5cm时,可开始驯食人工混合饲料,混合饲料以鱼糜为主,添加适量的鳗鱼饲料,先开成糊状,全塘遍洒,逐渐诱食上饲料篮。饲料篮0.6~1米2/个,饲料篮间隔2米左右,沿塘边分内外二排分布。投喂时间约在10:00和17:00,以后者为主,占总量的2/3。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

四、人工饲料投喂

养殖前期的人工饲料以鱼糜为主,添加10%的鳗饲料形成团状;养殖后期根据笋壳鱼的口裂大小将冰鲜鱼切成不同大小的鱼块。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视天气、鱼摄食情况增减。投喂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五、分级

对于笋壳鱼来说,6cm以下都属于幼苗期,以游动捕食活饵料为主。如果此时池塘内活饵料供应不足,极易相互残杀,导致存活率偏低,影响后期商品鱼的产量。在幼苗时期,若条件允许,分塘间隔时间若能缩短到40天,效果会更好。进行分塘操作时,应选择晴天早、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高温对笋壳鱼的伤害。另外,由于笋壳鱼需要频繁进行分塘,所以必须准备几口池塘以分养不同规格的鱼。至少要准备3口以上池塘,如果没有多个池塘养不好笋壳鱼。

六、水质调控

混养规格约100g/尾的鳙鱼400~600尾/hm2。注意水质变化,如发现水质变坏应及时加换新水,或施用生石灰和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等来调节水质,保持塘水肥、活、嫩、爽。保持塘水透明度30cm左右。注意防逃,加水时在入水口用网孔尺寸0.6~0.5mm的锦纶、尼龙或力士筛绢筛布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小编汤姆为探索笋壳鱼的养殖技术的你整理了《笋壳鱼养殖关键技术》一文,

观赏鱼养殖怎么管理?观赏鱼养殖的日常管理要点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朋友喜欢在家里养上一些观赏鱼,如金鱼、鹦鹉鱼、罗汉鱼、银龙鱼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在观赏鱼的养殖过程中,为了避免患病,做好水族箱里的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那么,观赏鱼养殖怎么管理?现将观赏鱼养殖的日常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一、水质

PH值等于7的是中性水,大于7的是碱性水,小于7的是酸性水,大部分的热带鱼对水的酸碱度要求不高,但对水的硬度要求比较高,硬度对鱼的生长很重要,硬度过高鱼体会长黑点等瑕疵,普通的鱼适应的酸碱度值为6.5-8.0,例如孔雀、红剑等等,也有一些鱼对酸碱度要求较高,像七彩神仙鱼和燕儿鱼就喜欢偏酸性的水,要获得偏酸性的水可使用增酸剂,要根据鱼的要求不同来调节酸碱度,以一米的水族箱,300升的水为例,先用测试剂测出水族箱内水的酸碱度是多少,然后再配以增酸剂10毫升或15毫升调节,两天加一次,如果底砂是碱性的,每个星期调一次,如果是中性砂可以半个月左右用测试剂测一下,每次调节以0.5为单位来调。养鱼的硬度在2-10之间最合适,硬度过高鱼会不吃食或身体的着色变暗,硬度过高可加入软水剂调节,软水剂不可直接加入水族箱内,调节硬度时一定要缸外执行,以免损坏过滤器,一般调节4-5次硬度便可降到正常。

二、喂食

1.人工饲料:小颗粒的饲料适合喂食一些成群的小型鱼,比如灯科鱼,每两天投喂一次,直接投喂便可,颗粒大点的饲料适合喂食稍微体型大一点的观赏鱼,比如鹦鹉。颗粒饲料的缺点是在水面停留10秒后便开始下沉,会影响水质。另一种是薄片饲料,它的好外是可以飘在水面上,不会下沉影响水质,适合不经常管理水族箱的养鱼爱好者。还有一种是贴片饲料,可以直接贴在水族箱内壁上,鱼可以随时食用,不吃的时候也不会化掉,适合经常出差的养鱼爱好者。

2.活饵:活饵能刺激鱼的食欲,有线虫、红虫等,给鱼喂食活饵可以给鱼增色,但是不易保鲜,当天吃不完的活饵第二天食用时必须消毒,否则鱼会得肠炎,每天要让鱼保持少餐少量,让鱼处于半饥饿状态,这样可以使鱼更活泼,有利于吸收,给鱼投喂时,如果鱼在一分钟内吃完可投放两次,不给鱼喂食的话,虽不会饿死,但会影响体色。大鱼要选择大颗粒的饲料,小鱼要选择小颗粒的饲料,大鱼吃小颗粒的饲料会吃不到,而小鱼吃大颗粒的饲料会被撑死。

三、养水

养鱼先养水,养水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若使用自来水需要在敞口容器中静置1-2天,如果准备养的鱼和水草对水质要求苛刻还应作适当调整。养水期间最好能放进一些闯缸鱼,就是对水质没什么要求,粗生粗养的那种,比如:金鱼、红箭等等。这样做一来可以检验水质是否适合养鱼,二来可为水族箱内的硝化细菌提供食物,有助于水族箱内硝化系统的建立。一个星期左右,水基本上可以养好了,这时就可以购买几尾喜欢的鱼回家养了,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要仔细观察鱼,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后再增加数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检验水质是否适合你养的鱼,这对饲养要求较高的鱼种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了水族箱内辅助硝化系统的建立,需在过滤槽里放足够的滤材,滤材数量越多,表面积就越大,硝化细菌的数量就越可观。

四、挑鱼

购买鱼时,不能挑那种品质十分特殊,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的鱼,如红绿灯、神仙鱼等等,它们对新的环境、水质可能因不适应而死亡。以鹦鹉鱼为例,同一群鱼中,选择个体较大的鱼。鱼体的体质强壮与否,我们都可以通过肉眼可以看出来,肥大雍肿者应抛弃,有病、残、畸形和色暗的应弃之。携鱼途中,应考虑路途的远近,容器不要太小,盛水量要多,水面上要留有空间,防止窒息。观赏鱼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但在具体选择中都应看其鱼体是否健康完整。若鱼在不同水层上下畅游,游速不疾不徐是健康鱼,凡离群独游或居于一隅,懒于游动的鱼,说明鱼体病弱或衰老。鱼体色彩鲜艳夺目为健康鱼,暗淡无光泽为不健康的鱼或老龄鱼。另外,对那些有自由择偶习性的观赏鱼,应挑选总是一前一后在一起游动的两条鱼。掌握以上各点,一般都可以买到满意的观赏鱼。

五、过水

过水不能心急。鱼买回家后,应用清水清洗袋子,把原袋放进缸里,让鱼适应缸中的水温,约十分钟后解开袋子,少量多次的往袋中加入原缸水,让鱼适应水质、水温,时间尽量长一些,约二十分钟后,就可以放鱼了,但是要注意不能把袋中的水全部倒进新缸里,应该用网把鱼捞出后再放进缸内,这样可以避免把水中的病菌带进新缸内。过水时间长对鱼是有很大好处的:首先,最大程度适应缸中水质、水温的鱼才能活下来,其次,鱼在转换环境时会分泌粘液来保护自己,这种粘液是有一定毒性的,对其它的鱼、水草和水质都有一定的伤害。通过较长时间的过水,让鱼减少紧迫感,从而减少粘液的分泌,这样才能获得健康的鱼。对水质要求过高的鱼如红绿灯、七彩等,常时间过水更是关键。

六、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与饲养容器的大小、鱼的品种、鱼体大小、水体生态条件、有无充氧设备及换水兑水次数等日常管理工作都有密切的关系,有观赏角度上来说,一个水族箱里如鱼放养太少,就显得空荡,如放养太多,则又显得拥挤,从科学性来讲,放养过密则破坏了鱼的基本生态条件,将会导致鱼的死亡,所以放养密度应适中为好,如规格为60*35*35厘米的水族箱,可放小型鱼30-40尾,中型16尾或体大鱼6-8尾。

七、混养

至于搭配混养问题,应首先了解鱼品种间或个体间食性与习性的差异,以及各个品种对水质的不同要求等生理特点,然后再确定能够共养在一起的品种,搭配比例,宜以偶数或雌雄成对为好,最好大型鱼不要和小型鱼共养在一起,以免争食,影响小型鱼的生长发育。还应了解可以共养和不可以共养鱼的种类。如虎皮鱼就不能和各种神仙鱼共养,不能共养的品种还有满天星鱼、斗鱼、红宝石鱼等。这类鱼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进攻性,有的还划分势力范围,不许其他鱼类进入它们的领地。一些性情比较温和可共养的鱼有:神仙鱼、三角鱼、接吻鱼、各类灯鱼等。还有一些鱼是以其他鱼作为自己的捕食对象的,像地图鱼、龙鱼等只能单养。另外不同品种的鱼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对饲水深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和适应范围,金丝鱼、斑马鱼等喜欢在上层水域活动,虎皮鱼、等喜欢在中层水域活动,而红绿灯、扯旗等喜欢在水底层活动。因此在选择混养时,应注意选择喜欢在不同水域层次的鱼来混养,科学地利用水中空间,达到水中游鱼疏密有间,各得其所,有益于观赏。

【小编结语】在养殖观赏鱼的过程中,做好水族箱内的水质、密度、混养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观赏鱼养殖的日常管理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笋壳鱼人工繁殖技术


内容提要: 笋壳鱼最近几年来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在养殖笋壳鱼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繁殖工作。那么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笋壳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笋壳鱼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有着丰富的营养元素,其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在我国两广等地区有着较为广泛的养殖面积。最近几年来也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在养殖笋壳鱼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繁殖工作。那么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笋壳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1、亲鱼选择

亲鱼的选择对笋壳鱼的繁殖是非常重要的,亲鱼要保证足够成熟,年龄在两岁左右。然后比例控制在1:1左右。我们可以通过触摸来感觉它是否成熟。成熟的雌鱼颜色是比较淡的,有一定粘液,并且不是非常光滑,腹部能够感受到其卵巢。雄鱼则相反,颜色比较深且有着明显的斑纹,粘液相对雌鱼来说也更多,摸起来比较光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来确定亲鱼的成熟状态,进行选择。2、诱导产卵

选好亲鱼之后要做好催产工作,催产剂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药剂为主,控制好剂量。在注射后再控制好比例,将其放在产卵与供穴居内,搭建好巢穴。巢穴的宽度保持在30cm左右,高度则要保持在20cm左右。然后产卵池内的水位控制在40cm左右,要保证水质足够干净,最好是做好消毒工作。注射过催产剂的亲鱼在产卵池内会进行自行配种工作,在1-2天左右后便会产卵。3、孵化管理

在产卵后,将鱼卵放在清水池内进行孵化,根据条件、育苗方法等各种实际情况控制好密度。水温在30度左右时,孵化时间大约爱100h左右,孵化率可达到80%。刚孵化出的幼鱼长度在2.5mm左右,第二天后长长1mm左右。这个时候幼鱼的消化道开始发育,出现肠、肛门等各种器官。将鱼苗培育到1cm左右大约需要28天左右,不过这段时间的成活率是比较低的。在长到两厘米左右的时候,放入水泥池内进行培育,做好遮光工作。4、苗种培育

鱼苗的成活率与饲料是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的,在鱼苗孵出大约3天左右后,便会开始进食。因为这个时候幼鱼的开口是非常小的,所以饵料以生鸡蛋为主,首先要搅拌生鸡蛋,然后用热水冲匀,过滤投喂。首次投喂的时候要投喂四次左右,然后从第二天开始,用蛋与浮游生物进行轮换投喂,投喂次数减少一次。一直持续到半个月的时候。在育苗时我们还需要做好水质的调控工作,做好排污换水,提高苗种的成活率。以上就是笋壳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简单介绍了。笋壳鱼的人工繁殖时比较麻烦的,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因此大家一定要多多重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网箱养殖黄颡鱼之黄颡鱼的日常管理


网箱饲养黄颡鱼的日常管理有网箱检查、鱼体生长检查、网箱箱体清洗及病害防治等内容。

一)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有网箱箱体检查和箱内鱼体生长检查等。

1.网箱箱体检查网箱箱体检查有放鱼种前后的检查和饲养过程中的检查,这两种检查都非常重要。鱼种放养后,每天早晚各检查箱体1次,看网衣是否有破损情况。检查的方法是将网箱的四角依次慢慢提起,仔细察看网衣是否破损,网目是否被水老鼠等咬破,是否被背、胸刺刺破,在操作中是否损坏箱体等。发现问题,及时修补。为防止破网逃鱼,一般采用双层网箱的形式,检查时,先检查内层网箱,再检查外层网箱。

2.箱内鱼体生长检查由于网箱养殖黄颡鱼要分级饲养,而分级饲养的重要依据是鱼体生长是否到一定阶段。只有通过定期检查鱼体,才能掌握鱼类的生长情况,不仅为投饲提供了实际依据,也为产量估计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生长检查一般要求前期每5~7天、后期每半个月检查1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检查鱼体生长情况的方法一般是用抄网从网箱中捞起箱内的黄颡鱼,放入小盆、小桶中,再用尺子对鱼体进行测量。同时要观察鱼的肥满度,以及时调整喂养。

二)箱体污物的清洗

一般来说,网箱下水后的3~5天,就会附着大量污物,以后又会附上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类等着生藻类(亦称附着藻类),堵塞网目,从而影响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不利于黄颡鱼的养殖。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人工清除,目前国内在网箱养鱼中清洗网衣有以下几种方法:

1.人工清洗网箱上的附着物比较少的时候,可先用手将网衣提起,然后抖落污物,或直接将网衣浸入水中刷洗。当附着物过多时,可用硬刷刷洗,或直接将网衣浸入水中用竹片拍打,使其抖落。操作要细心,防止伤鱼、破网。

2.机械清洗在网箱规模较大时,可使喷水枪、潜水泵,以强大的水流将网衣上的污物冲落。

3.沉箱法各种丝状绿藻一般在水深1米以下处就难以生长和繁殖。因此,将封闭式网箱下沉到水面以下1米处,就可以减少网衣上附着物的附生。但此法往往会影响到投饵和管理,对鱼的生长不利,所以使用此法要因地制宜,权衡利弊后再作决定。

4.生物清污法利用鲴鱼(如细鳞斜颌鲴、黄尾鲴)等鱼类喜刮食附生藻类、吞食丝状藻类及有机碎屑的习性,在网箱内适当投放黄尾鲴、细鳞斜颌鲴等鱼类,让它们刮食网箱上附着的生物,一使网衣保持清洁,水流畅通。利用这种生物清污物,既能充分利用网箱内饵料生物,又能增加养殖种类,提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灾害天气的管理与做好日志记录

1.灾害天气管理灾害天气主要指大风、暴雨和洪水。大风常伴随暴雨出现,设置在湖泊、大水域内的网箱,有时会使网箱倾翻或被风浪淹没,所以在刮大风前必须检查网箱的框架和支柱是否牢固。固定式网箱要加固绳索,并适当提高网箱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浮式网箱要防止大风期间网箱底部挨着湖底,以防因摩擦而引起断线和破网。洪水可以使网箱设置区的水流加速,冲致使网箱固定桩和使浮式网箱走锚移位,水位升高可使固定式网箱没顶逃鱼,必要时将开口式网箱加盖封顶。无论大风还是暴雨或者洪水,在过后要立即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修复和抢救。

2.记好饲养日志养殖日志是检查工作、积累经验、制定计划和提高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实行科学养鱼,一定要记好每口网箱的日志,这是最基本的管理工作。网箱日志应包括日期、天气、水温、放养、捕鱼记录、鱼体成长度记录,投饲种类及数量、鱼类活动情况及防治鱼病措施等项目。根据日志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是顺利开展网箱养殖黄颡鱼的重要环节。

笋壳鱼你了解吗?


【常见问题】可以为我们对泰国笋壳鱼介绍一下吗?

【专家解答】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是热带、亚热带的优质淡水鱼类,原产于柬埔寨、泰国和越南,是这些国家经济效益较高的主要出口淡水鱼品种,大宗出口到日、韩、新、马等国和我国的台、港、澳地区。该鱼肉质细嫩、刺少,味道鲜美为淡水鱼之冠。

十多年来,泰国笋壳鱼成为广东、上海大批量进口水产品中的主要鱼类,目前在广东、上海水产市场上,商品鱼批发价每千克150-160元。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每年进口5000吨以上。

笋壳鱼为虾虎鱼亚目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全长60厘米,重达5-6千克。0.4千克重为商品规格。该鱼是一种经济效益高的淡水养殖品种,在我国南方、西南及华东地区极具养殖发展前景,是淡水养殖、温室养鳖业的更新品种。

一、形态特征:笋壳鱼体形略偏长、粗壮,前段略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吻短而钝,头宽大而扁平,眼小而高,位于头背最高处。体色为黄褐色,容易随生活环境而变化。体侧有5-6个纵向深褐色大斑块,腹部淡黄色,鳍上常有纵向的深褐色条纹或深褐色小斑点。

二、生活习性: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库、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也常栖息于岸边的沙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游泳能力不强,不能快速和长距离游动。性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喜藏进泥里。适温范围15-35℃,最适温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适应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及15的咸淡水。在自然界捕捉它比较困难。

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斑鳢和鳜鱼等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其食物组成随不同的生长阶段而不同,鱼苗阶段主要以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及底栖水生昆虫幼体和环节动物为食;成鱼主要以水中的各种小鱼、小虾、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幼体为食,也食一些新鲜的动物肉碎屑等。对食物先窥视后吞食,不追逐捕饵。耐饥饿能力很强,一次饱食后可多天不摄食。在人工培育条件下,1.5厘米以上鱼苗可摄食家鱼鱼苗和虾苗。

在东南亚,笋壳鱼当年的鱼苗经养殖可长至体长15-20厘米,体重50-100克;第二年养殖可达30厘米以上,体重400-700克。一般100克以下的笋壳鱼生长较慢,100克以上生长逐渐加快,100克的鱼种养殖一年有的体重可达900克。

三、养殖技术:泰国笋壳鱼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后者的成活率较为有把握些。小编汤姆为探索笋壳鱼的你整理了《笋壳鱼你了解吗?》一文,

奶牛日常养殖管理简介


近期有一位福建龙岩的朋友问道说他家想要养奶牛,但是不知道养牛需要什么技术,希望我们能够给他提供一些养殖的基础技术要点。今天小编就讲解下一牛日常管理阶段的养护以及养殖技术,希望对他有帮助。

一、常规管理。⑴梳刮:每天必须坚持1次。方法为由前至后,由上到下。⑵运动:1日2次,可在舍外和舍内运动场进行,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⑶护蹄:运动场上应平整,无砖头石子,保持蹄的清洁,半年定期修护蹄1次。⑷防暑保温:冬季防寒保暖,保持适宜的正常温度25-35℃。⑸饲喂定时定量:每日饲喂3次为宜。⑹牛舍定期消毒:可用10%浓度的新鲜石灰水或者3%浓度的漂白粉液等消毒杀菌。⑺及时预防传染性疾病。

二、关键时期管理。⑴围产期管理:限量补钙,对分娩前15天的奶牛,要实行低钙日粮饲养,使奶牛日粮中钙质含量降至平时饲喂量的1/3-1/2。不要把奶牛喂的太饱,以免在奶牛分娩后的前几天患酮尿病。这一阶段精饲料的最大日饲喂量不可超过奶牛体重的1%。奶牛产前15天左右,要减少食盐饲喂量,并适当增加奶牛运动量。奶牛产后第1天,挤奶量应为日产奶量的1/3,第2天起逐步增加挤奶量,到第4-5天,再恢复正常挤奶。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乳热症的发生,提高泌乳质量。产后管理,为了促进奶牛产后恶露的排出,奶牛产后应立即喂饮5-8公斤益母水,加入250克红糖,效果更好。⑵干奶期管理:防止乳房炎,干奶后的第15天,由于乳腺组织尚未停止活动,极易发生乳房炎。因此每天要检查乳房的变化,如果发现乳房肿胀,并伴有发红、发热、疼痛等炎症,应立即将牛奶挤净,进行治疗。防止精料过多,干奶后7天内不喂高蛋白、高脂肪的精料,以粗料为主,不喂多汁饲料。注意膘情,彻底干奶后,视奶牛的膘情进行饲养管理。营养不良的,除供给优质粗料外,还应搭配精料。加强运动,干奶期每天要适当运动,以防难产。⑶泌乳期的管理:足量科学供水,一般每天3-4次,夏天5-6次。冬季水温不低于10℃。产后奶牛应立即喂饮红糖麸皮水,并及时喂饮一定量的羊水,以利于胎衣排出。确保饮水卫生,最好喂饮自来水。对于河水,要沉淀、消毒后方可喂饮。

三、其他技术措施。⑴喂给奶牛粥料,在给奶牛精料中,抽出1/3-1/2的玉米、麸皮、豆渣、胡萝卜等混合加热成粥状,每次拌草喂或单限,对增强食欲、促进产乳效果较好。⑵日粮中补加碳酸氢钠,可延长泌乳期,增加产乳量10-15%。方法是在分娩后或产犊前10天开始,每头每天补碳酸氢钠为精料的1.5%。⑶诱导泌乳,生产中常会出现一些不孕牛,为让其产乳,常用诱导法促使泌乳,成功率90-100%。方法是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1毫克,每日1次,连用7天,停药5天后,每头每天再注射利血平5毫克,连用4-5天后即泌乳。

养殖海参的日常管理


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如何养殖田螺的日常管理


1)田螺在水中是靠鳃呼吸的,田螺在每升水溶氧低予1.5毫克时或水温超过40℃时就会死亡。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

(2)田螺的生长发育与养殖池中泥土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与泥土的酸碱度和氨、氮的含量密切相关。因此,田螺的日常管理应根据田螺养殖池中泥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3)混合堆肥是泥土的改良剂。每100平方米池中可施入100~150千克堆肥,以改良泥土。但堆肥必须是腐熟的,不然的话,它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而抑制微生物的繁育,从而影响田螺的生长发育。

(4)为了促进田螺快速生长,在春秋田螺摄食旺盛的高温季节,要经常注入新水,做到勤换水,最好是采用活水灌池,在半流水方式中养殖,池内还可以养水生植物,像水芋、水浮莲等,以利田螺遮荫避暑。

(5)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田螺怕暑不怕寒冷,冬天离开水数天也不会死。

(6)田螺疾病少,田螺的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注意水蛭、蜘蛛等天敌的危害,还要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人池捕食螺。

(7)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期更要保持池水流动。冬眠时田螺会潜入泥穴中,只在泥面留个圆形小孔冒气呼吸,为保持水中充足的溶氧量,每三四天换1次池水。并做好防逃设施,防止田螺外逃。

(8)田螺对农药、除草剂、石油类和工业污水很敏感,田螺的日常管理应做好防避工作。含氯的自来水亦不宜直接用来养殖田螺。

养殖肉牛育肥期日常管理措施


一、育期间对牛体刷拭和适当运动

1、刷拭可保持牛体清洁,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提高采食量,有利牛只管理。每日必须定时刷拭12次,在牛喂饱后在运动场内进行刷拭。

2、架子牛分阶段育肥,在前期可适当运动(在运动场让逍遥运动)促进消化器官和骨骼发育。中期栓系固定在木桩上,牛可作旋转运动,后期绳长度0.5米栓短限制活动,使其蹲膘,此时使牛只能上下站立或睡觉,但不能左右移动。

3、牛只夜间休息白天饲喂都在牛舍内,应每天让牛晒太阳34个小时,日光浴对皮肤代谢和牛只生长发育有良好效果,被毛好,易上膘,增重快。

二、牛舍保暖、防暑、保持干燥清洁

1、牛舍地势高燥,坐北朝南,封闭工的房舍或建敞棚式(夏季代凉棚,冬季搭塑料布为暖棚式)。勤除粪尿日常打扫并保持干燥清洁。空气流通。

2、冬季牛舍饲养密度不能太大,防止拥挤和牛舍潮湿,牛体保持干净、防止寄生病(癣),夏季高温季节应在牛舍前沿或运动场内搭遮荫凉棚,避免曝光直射,防止中暑。夏季25℃以上,冬季6℃以下的气温即明显影响牛育肥增重。

三、勤观察牛群,定期按时称牛活重。

1、饲养员注意饲槽、牛体、饲草料和饮水卫生情况,每日清扫地面。观察牛的采食、反刍和排粪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置。

2、定期称重,作好记录,成本核算。肉牛育肥期间一般每月称重一次,在月底或月初,称重在早晨空腹时进行,作好记录。根据增重和饲草料的消耗核算育肥成绩和经济效益。

四、坚持经常性消毒防疫,确保牛群安全。

1、场门、生产区、牛出入口、消毒池,药液经常更换(2%的氢氧化钠溶液)。出入大门人员车辆应进行消毒。

2、牛舍每天打扫干净,每月消毒一次。每年春秋两季生产区进行大消毒。常用消毒药物1020%生石灰乳,25%火碱溶液,0.51%的过氧乙酸溶液,3%的福尔马林溶液,1%的高锰酸钾溶液。

3、发现疑似传染病及时隔离,预防为主,搞好免疫接种。注射气肿疽甲醛明矾苗,炭疽菌苗,破伤风类毒苗,口蹄疫毒苗、魏氏梭菌灭活苗等。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笋壳鱼养殖日常管理》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养殖竹鼠日常管理”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2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