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关于小鸡糊肛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小鸡糊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多种疾病或脱水引起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出壳后3~7天的雏鸡,如雏鸡开水或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患白痢、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常导致雏鸡消化不良,生长缓慢,糊肛,成活率低。那么小鸡糊肛怎么治疗?如何预防呢?

小鸡糊肛的原因

1、消化不良

刚出壳的小鸡消化功能不是很完善,消化食物的能力比较小。养殖户如果在这个阶段饲喂高蛋白含量的饲料或者较晚开食的话,就会非常容易导致小鸡糊肛。

2、脱水后暴饮

小鸡由于长途运输或初饮过迟的原因,就会引起血液浓缩,人们所说的脱水现象,进而导致肾脏苍白肿大,尿酸盐沉积,造成糊肛的情况。

3、饮水中糖分含量高

为了防止雏鸡因失水而影响生理,可以在小鸡的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维生素和抗生素。由于饮水中的葡萄糖浓度较高,就会引起肠道内容物粘性增加,排出的粪便黏在肛门周围,造成糊肛。

4、雏鸡白痢

而且雏鸡白痢也是非常容易就会导致糊肛的,这种病症多发在3日龄以上的雏鸡,它会伴随着有体质的衰弱,怕冷,鸡雏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症状。

小鸡糊肛治疗措施

1、日粮中添加抗菌素类。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抗菌素类药物,可有效的预防雏鸡糊肛。就是我们的开口药,尽量选择头孢类对雏鸡刺激性小的药物。

2、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在日粮尤其是含有大麦或小麦的日粮中添加0.2~0.3%的复合酶或食母生,以降低饲料的黏性,促进雏鸡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避免小鸡糊肛的防治措施:

1、要及时开食开饮,而且在雏鸡进场后就要立即进行开食,并在3小时内进行开食。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小鸡的肠道功能改善,还能保护肠道的增食快长的肥。

2、雏鸡出壳后的**次饮水称为开水,正确及时的初饮可以促进卵黄吸收,这样就可以减少糊肛,提高成活率。

3、鸡舍1-2天,就要开始预热,等鸡雏进入鸡舍,再从30℃缓慢升温,减少热应激的出现,减轻脱水后的暴饮情况。

4、雏鸡白痢的话,可以使用开口乐每袋兑水400斤,并且从鸡苗第二天开始用药,然后配合杆菌康拌料使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抗病力,还能为后期养殖奠定基础。

畜牧健康

2022关于如何防治牛拉稀?


养牛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影响牛生长发育的疾病。其中牛拉稀就是其中一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不算什么大病,但是如果要是没有尽快解决的话,就容易导致养牛收益不高。引起牛拉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牛拉稀?

引起牛拉稀的原因有哪些?

1、霉菌性拉稀

牛饲喂发霉饲料极易引起霉菌性胃肠炎。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甚至停止,持续拉稀,粪便恶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体温不升高,使用各种抗菌剂治疗无效。

2、中毒性拉稀

牛饲喂过酸的青贮料、酒糟,易引起瘤胃酸中毒。病牛精神沉郁,结膜呈淡红色,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目光呆滞,步态蹒跚,后肢踢腹。严重者卧地不起,磨牙呻吟,肌肉颤抖,呈昏迷以至虚脱状。初期排灰色稀粪,继而转为绿色泡沫状水泻,如不及时治疗就会便血死亡。

3、不洁性拉稀

牛由于采食脏物、污水,极易引起细菌性胃肠炎。病牛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反刍减少甚至废绝,持续拉稀,初期排粪如喷射状,后期排粪乏力,粪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

4、草食性拉稀

牛采食过多的刚萌芽的嫩草或青料,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而引起下泻,粪便稀薄呈青绿色,病牛精神、食欲良好,体温正常。

5、过劳性拉稀

耕牛整日卧地,疲惫乏力,食欲减少或废绝,长期持续拉稀,粪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体温不升高。

如何防治牛拉稀?

1、降低含水量

如果你在整个喂养过程当中,青饲料比较多,每天就给牛喂青草,那么要增加干草,比如像稻草可以增加一定的量,一般情况下通过2~3天,都能改善牛拉稀的状况。但是在饮水这一方面,由于牛已经形成了拉稀,可以饮用一些温水,在温水当中可以放进去一些食盐,并且加进去一些腹泻的药物。

2、合理搭配饲料

合理的搭配精饲料和粗饲料,并且可以在饲料当中添加改善牛腹泻的药物,以及助消化药物,比如益生菌、酶制剂,来提高牛的消化能力,这样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同时也能尽快改善牛拉稀。

3、确保饲料的卫生

要放弃霉变的饲料,因为严重被污染,里面有很多有害物质,并且在放弃这些饲料同时,添加防止霉变的添加剂,让牛的腹泻尽快改善。

4、定时驱虫

有一些养殖场的牛,由于没能及时定期的进行驱虫,往往也能导致牛出现腹泻,因为一些寄生虫,会直接刺激牛的消化道,破坏到牛的胃肠黏膜,而且还会释放毒素,因而影响到牛的消化不良,长期得不到改善,自然会造成牛腹泻,解决方法就是,要定期进行驱虫,一般养牛要隔3个月,就必须要定期驱虫一次,就可以解决牛拉稀的问题。

畜牧疾病:雏鸡啄肛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雏鸡啄肛、啄羽属于一种恶癖,对鸡群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那么雏鸡啄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防治?

鸡啄肛的特点

啄肛在养鸡生产中经常发生,鸡的肛门一旦被啄破、出血,就会失去产蛋功能,甚至被啄死。无论是雏鸡或育成鸡,又或是产蛋鸡均可发生啄肛现象,并且一旦发生,极易在整个鸡群内迅速传播。因此,啄肛对鸡群的生长发育以及产蛋等都会造成很大影响,给养鸡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雏鸡啄肛的原因

1)鸡群中存在个别弱小、生病雏鸡,经常被啄,挑出来单独饲养;

2)鸡群密度过大,导致鸡应激,容易产生啄癖;

3)光照过强。光照只需满足鸡的日常采食活动需要,有报道光照5Lux都足以满足这个需要。如果鸡舍为开放鸡舍,建议光照强的中午用帘子遮一下窗户;

4)饲料不均衡,缺乏某些氨基酸或者微量元素,建议雏鸡尽可能选用全价料;

5)鸡舍环境不好,灰尘大、氨气重,导致鸡只应激,也容易出现啄癖。6)饲喂多维,有助于缓解对鸡的应激,减少啄癖;

7)断喙,9日龄左右,鸡群健康良好的时间进行。

雏鸡啄肛防治措施

雏鸡在6~12日龄进行**次断喙,开产前再进行修剪。断喙时,上喙切掉1/2,下喙切1/3,技术必须娴熟、准确、快速、标准。

早期发现及时隔离,单独饲养,加强护理。在平时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对被啄肛的鸡要及时挑选出来,轻者消毒杀菌,在被啄部位涂抹紫药水;对啄肛较为严重的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饱和盐水冲洗干净,用指轻压送回肛门;重者无饲养价值,及早淘汰。

提高管理水平,改善饲养条件,合理调整鸡群密度,减少单位面积的饲料量。要随着鸡日龄的增长、鸡的生长,要及时进行分群,每平方米不超过4~5只,有条件的上笼饲养,使鸡生活在宽松、敞亮的环境中,可大大减少鸡啄肛现象的发生。

饲喂全价饲料,日粮搭配科学合理,营养全面,满足机体各种营养的需要,防止各种营养缺乏。控制好青年鸡限饲时饲料中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使之达到11.8MJ/kg和14%左右;在产蛋期间,注意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平衡,避免引发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营养缺乏症。散养、不喂全价饲料的鸡,日粮中要经常添加一定比例的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添加剂,补充足够的钙、磷及食盐,添加部分含硫较高的物质,补充饲料中营养的不足。

加强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稳定,鸡群健康、稳定,消除一切诱发因素,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固定专门的饲养员,注重平时日常管理,每天应定时加料、加水,及时清理粪便,保持鸡舍内通气换气,卫生清洁及干燥。根据鸡的生理需要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及时调整鸡舍光照强度,改变光照时间,使光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强化鸡腹泻病的预防工作,防止鸡过早性成熟,按正常开产。

2022关于猪呼吸道病防治方法


猪呼吸道疾病多发于冬季,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猪场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今年进入冬季没多久,正是在思想上提高注意的好时机,对于防治猪呼吸道病要做好准备,要把它作为养猪场猪病防治的重点。

猪呼吸道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由温度骤变、病原体入侵,环境饲养条件造成应激或者因为其他类猪病(口蹄疫)感染造成的猪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并共同作用,使得该猪病较难治愈,所以猪场不能简单的对该此类猪病,应该采取系统的预防措施。

猪呼吸道病主要有哪几类?只有在了解病情和病症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避免猪场的损失。猪呼吸道病主要有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猪肺疫等;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猪瘟等;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蛔虫、肺丝虫等。

猪呼吸道病防治措施有那几方面?首先是猪舍消毒通风,由于猪舍内的取暖设备工作,会造成猪舍内空气干燥,空气中漂浮的细菌病毒容易吸附有机体大量繁殖,导致猪只感染猪病,造成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猪病多发。

疫苗预防也是重要的防止措施之一,一些病毒性疾病是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元凶,除了免疫口蹄疫外,猪场还要严加防范伪狂犬、蓝耳病、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猪病感染传播,都要纳入到免疫程序中。

饲养管理是会影响到猪抵抗力和环境好坏的关键,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冬季饲喂饲料多样化,适当加喂青绿饲料和鱼粉,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摄入均衡,同时,适量增加猪只的活动量。在冬季可以适当降低猪舍内的猪只密度,特别是保育舍,减少转栏和混群的次数等。

2022关于林园生态养鸡球虫病的防治


一、林园养鸡要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林园养鸡虽然简便易行,但并不是所有的林园都适宜散养。

林园养鸡要科学选择林地,林木茂密、林下阴暗潮湿、低洼积水的林园不适宜养鸡。这样的林地有利于球虫的生存,容易加重鸡感染球虫的可能。一般要选择地势较高,给排水方便、林木间距适宜、林间能透光的果园、林地养鸡。

新建林区要远离居民点、交通要道及工厂区,选在地势高燥的开阔地带,并选择适宜的苗木,合理行、株距。以便在林间选种黑牧草、菊苣、紫花苜宿等牧草(间种),以作为鸡的饲料。

根据养殖的数量、林园的地形、环境,在林园边缘地区搭建避雨棚,以便避雨、防晒、利于鸡群的集中防疫,补料投药。员工生活区,应与育雏区、放养区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二、林园养鸡要科学管理、增强抗病能力

林园间散养鸡,应选择适应性好、抗病力强的地方土鸡。以抓好育雏期间饲养管理为基础,饲以优质全价饲料和清洁的饮水,满足鸡群的生长发育需要。保持育雏舍内适宜的温、湿度、干燥、通风、光照,饲养密度合理,同时保持好鸡舍卫生和场内的环境清洁,为仔鸡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仔鸡的抗病能力。

育雏期后,可选择晴朗、风小、气温适宜的时间段,短时间放养。并在放养前后三天,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足量的电解多维,以增强鸡群放养的抗应激能力。放养时间要根据鸡的日龄、天气状况逐步延长,**终让鸡群适应放牧环境。

要根据园区的面积和地形,掌握适宜的放养密度,一个放养区的适宜规模为1500~2000只,以利于管理。推行全进全出制度,杜绝不同批次的鸡群混养,以减少交叉感染几率。坞舍内定期清理粪便或垫料,集中堆积发酵处理。

定期在放养场所(特别是阴暗潮湿处)撒上生石灰,及时排除积水。当每批鸡群出栏后场区必须进行清理消毒,可以用20%~25%的石灰水或其他比例配制的消毒液对场地、鸡舍及用具进行消毒,放养区内土壤要耕耘翻新。每批鸡放牧结束后,应停养3个月以上,使场地自然净化,以抑制球虫卵囊的繁殖。

三、林园养鸡疫病控制要预防为主,科学用药

林园养鸡的预防用药育雏期间的效果**好。可选择抗球虫药物饲料内给药。不过,当鸡群发病采食量不足时,只有采用饮水方式给药治疗,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当经饮水给药使球虫病得到控制,鸡能基本正常采食时,再改为饲料给药。

放养阶段,每曰清晨在鸡群出栏后或补饲时,仔细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粪便等,以判断鸡群是否发生球虫病。定期检查粪便,以了解鸡粪中球虫卵囊数量。必要时要在林下觅食的基础上补喂优质饲料、添加必要矿物质与维生素等,以此保证育成鸡营养均衡和全面,提高其抗病能力。

由于林间鸡群是处于散养形式,为便于集中预防用药,**好在每天早晨,鸡群放养前,饲喂一次混有药物的饲料或饮水,同时还应注意:一是药量要充足,在饲料中加药时,应采用分级混合法,确保混匀;二是注意交替用药或联合用药,以提高防治效果,避免产生抗药性;三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防止药物残留;四是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辅助性治疗,补充营养、维生素,将维生素K和一些能控制细菌继发感染的抗生素类药配合使用,效果良好。

选用中草药防治。常山、柴胡、使君子各。50克,加水10千克,装入陶锅内煎3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入10千克水重煎1次,**后把2次煎的药物混合供1000只1月龄的鸡饮用4~5天,此法对治疗盲肠型球虫病效果更佳。

林园生态养鸡球虫病防治重在管理和预防,应视养鸡规模、条件、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因地制宜与合理的预防治疗用药方案。除鸡群管理外要重视球虫病高发期的预防,特别是梅雨季节。总之,放养区环境的科学管理特别重要。

2022关于鸡沙门氏菌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一、临床症状。

病鸡开始拉白色稀粪,随着病程延长,拉黄白相间稀粪,病鸡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后期病鸡全身肌肉发紫,拉硫磺色稀粪,食欲停止,精神萎靡,不能站立,有的鸡单眼发生结膜炎或失明,**后死亡。

二、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肝脏,肝脏肿大,并有少量颗粒状灰色结节,有的鸡肝呈土黄色,或淡青铜色,部分鸡心肌上有颗粒状结节。

三、实验室检验。

用全血平板凝集实验,检验呈明显的凝集反应。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沙门氏菌病。

四、防治

1.饲料中增加多种维生素,消除应激反应,5天后病鸡完全康复。

2.用复方庆大霉素肌肉注射,连用5天。

3.对严重病鸡加倍肌肉注射庆大霉素。

4.对鸡舍内外用草木灰进行彻底消毒,同时清除鸡舍内粪便,保持舍内卫生清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34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