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及解决方法:导致蓝耳免疫失败的4大原因及对策

危害猪群健康稳定的三大疾病:猪瘟、蓝耳和伪狂犬,蓝耳是**难控制的一种病情。接种蓝耳疫苗能刺激猪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养猪场需要根据当地蓝耳流行情况,并且通过抗体监测来制定免疫程序。

一、蓝耳疫苗情况

1、蓝耳灭活苗:安全性好,不存在散毒危险。如果疫苗抗原与野毒的基因序列相似,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灭活疫苗使用注射剂量大、免疫抗体产生慢。如果疫苗抗原与野毒的基因序列不相似,则保护力比较差。

2、蓝耳弱毒苗:抗体产生快,有毒力返强的危险。疫苗抗原与临床野毒在传播方式、存留时间、经胎盘传播和先天性感染和精液外排及诱导免疫反应的时间等方面极其相似。此外蓝耳病毒株众多,根据疫苗株与野毒株之间的同源性高低而效果不一。同时免疫后抗体监测无法与野毒感染相区分。

导致蓝耳免疫失败的4大原因及对策

二、蓝耳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1、母源抗体影响:

怀孕母猪免疫蓝耳疫苗,可使初生仔猪被动获得针对蓝耳的母源抗体,如果在仔猪母源抗体水平足以抵抗蓝耳病毒感染时,免疫蓝耳疫苗,疫苗抗原中和母源抗体,不仅不能产生保护力,而且大大削弱了原有保护力。

2、免疫抑制影响:

猪瘟、流感、圆环病、副猪嗜血杆菌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以及各种应急反应包括妊娠、过热或过冷、营养不良等造成免疫失败;由于种种原因,疫苗的保护力不可能达到100%。

3、免疫接种前后,猪群感染蓝耳病毒:

如果猪群在疫苗接种时已处于蓝耳病的潜伏期,或者在免疫空窗期感染了强毒,往往在接种后短期内发病。

4、疫苗质量问题及免苗操作:

市售蓝耳疫苗质量参差不齐。即使同一个厂家不同批次的疫苗质量也存在差异。如果选用了含强毒或者抗原含量很低的疫苗,会导致免疫失败,甚至引起猪场爆发蓝耳。其次蓝耳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如果选择不对型的疫苗,同样起不到保护作用。

三、蓝耳病防治新法:

1、定期免疫监控:

可以选择针对当地流行毒株免苗,同时评价免疫效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避免母源抗体干扰,在病毒肆虐之前使猪体产生足够保护力。

2、药物治疗:

对于受蓝耳严重威胁的猪场,我们建议采发病死亡猪肺及时送实验室,我们基于此制作猪用营养液,对蓝耳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由于蓝耳病感染后易继发其他呼吸道疾病,建议使用鼎诸康、支原净防止继发感染,中药清瘟败毒散、扶正解毒散、佳免等对症治疗,提高猪体抵抗力。

畜牧健康

疾病及解决方法:猪蓝耳病治疗注意事项


猪蓝耳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此病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蓝耳病病毒可分为两种类型:欧洲株和美洲株,生产中应用的商品化猪蓝耳病疫苗主要分为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者的接种方法都是耳根后部肌肉注射,不过,在猪蓝耳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在猪场发生蓝耳病疫情后,首先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都做好无害处理,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对症治疗,改善饲喂条件等。

猪蓝耳病舍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而舍外病原的侵袭多为空气传播,因此切断空气传播渠道以及在舍内采取降低空气微生物浓度以及物理灭活空气微生物等预防措施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此措施也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否则会出现治好一批,另一批又发病的情况。

在接种疫苗时也要注意:

1.只接种健康猪,疫区亚健康猪不能接种。

2.疫苗使用前应从冰箱中取出并恢复到室温后,充分摇匀再使用。

3.接种用器具应无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

4.妊娠母猪慎用,避免引起机械性流产。

5.接种时出现过敏反应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

6.疫苗开封后,应两小时内用完。

7.剩余疫苗、疫苗瓶及注射器具等应无害化处理。

疾病及解决方法:新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四大原因!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文京研究员近日向媒体通报:2018年8月以来,我国部分省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各地有关部门严格开展疫情处置工作,疫情总体可控。

李文京表示,我国对非洲猪瘟疫情处置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在非洲猪瘟认定为疑似疫情时,就必须严格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置指南》中疑似疫情处置程序、确诊疫情处置程序进行处置,严格落实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并按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直至解除封锁。针对每起疫情,农业农村部均派出督导组指导各地严格落实了各项处置措施。

新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四大原因!

李文京认为,当前之所以仍然有新疫情发生,

原因一是我国边境线长,国际交流频繁,境外疫情传入风险持续增大。来自疫情国家的猪肉及其产品走私、旅客携带物、国际航班班列及其餐厨垃圾、野猪越境等均有可能从境外带入病毒。

原因二是非洲猪瘟具有明显的早期发现难、预防难等特点,潜伏期长,生猪感染后,可能在3周内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病毒可在这期间由这些病猪及其产品,通过市场交易、屠宰、人员工具携带、长途调运、接触传播、餐厨剩余物饲喂等多种途径传播病毒。

原因三是我国居民普遍喜食热鲜肉,这就造成了大量生猪长途调运,调运的猪肉及其产品可能在非洲猪瘟潜伏期,且带毒,同时车辆的消毒和经纪人的管理没有跟上,由此引发疫情。

原因四是我国生猪养殖中小散户的数量还很庞大,散养户生物安全条件差、措施不到位,且多有用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的习惯,传入疫情的风险较高。

疾病及解决方法:鸡免疫,常犯的七大错误


1、很多饲养户,在免疫程序的制定上,喜欢生搬硬套(没有很好结合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以及自家鸡群的抗体水平高低,而制定专属于自己的科学免疫程序)

2、过渡依赖进口疫苗,且喜欢使用多价联苗,认为这是好疫苗,其实这是对疫苗认识上的误区。(选择有效产品,结合抗体检测,科学免疫这才是免疫成功之道)

3、很多饲养户,在给蛋鸡进行首免、二免或再次免疫时,喜欢使用不同毒株的疫苗,总认为多用几个毒株保护率会好些,其实这是错误的,疫苗免疫是需要进行二次免疫甚至多次免疫所产生的保护率才会更好。

4、绝大多数饲养户认为,因夏季温度高,病毒病发生的概率较低,为此无需进行法氏囊等病毒性疫苗免疫。(这是极大的错误)很多鸡病毒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5、冻干苗和油苗免疫建议进行联合免疫,原因是它们产生的免疫机制不同,可以互补以此来达到**的免疫效果(诸如蛋鸡在7-9日龄采用要新城疫四系滴鼻点眼免疫,同时配合新流油苗进行注射免疫)

6、很多养鸡新手,误认为鸡免疫后,随即产生抗体,实际不是这样的。冻干苗免疫产生保护力在免疫后第7天,油苗产生抗体的时间在免疫后第14天,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有效的保护。

7、从不给蛋鸡做抗体检测,认为做完免疫就没事了,即使做了抗体检测,也仅是看看平均数,无视抗体均匀度问题,其实鸡群发病恰恰是抗体不均匀所引起的。

疾病及解决方法: 猪场预防免疫的注意要点


由于目前猪的疾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发病特征,且很少单一病源感染的,多为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但在很多猪场的防疫操作过程中,却出现很多纰漏,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损失。

疫苗的接种方法:

皮下注射法是将疫苗注入皮下结缔组织后,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组织,从而产生免疫反应。注射部位多在耳根后皮下,皮下组织吸收比较缓慢而均匀,但油类疫苗不宜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法是将疫苗注射于富含血管的肌肉内,又因感觉神经较少,故疼痛较轻,是目前使用**多的一种方法,大多数疫苗都是经这一途径免疫。注射部位耳根后4指处(成年猪)颈部内侧或外侧或臀部。

滴鼻接种法属于黏膜免疫的一种,该方法既可刺激产生局部免疫,又可建立针对相应抗原的共同黏膜免疫系统。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滴鼻接种。

此外,还有口服免疫法、后海穴位注射法、气管内注射和肺内注射法等。

各类疫苗特点真空冻干疫苗大多数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冻干保存,可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保持疫苗的效价。真空冻干疫苗常在-15℃以下保存,一般保存期2年;2℃-8℃保存时,保存期9个月。

油佐剂灭活疫苗这类疫苗以白油为佐剂乳化而成,大多数病毒性灭活疫苗采用这种方法。该类苗中的油佐剂能使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缓慢释放,从而延长疫苗的作用时间。这类疫苗2℃-8℃保存,严防冻结。

此外,还有蜂胶佐剂灭活疫苗、铝胶佐剂疫苗。

防疫是猪场的**生命线。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在什么时间接种何种疫苗。因此制定的免疫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好的做法是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考虑本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结合本猪场的饲养管理、母源抗体的干扰以及疫苗的性质、类型等各方面因素和免疫抗体监测结果,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其中下列几点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猪场发病史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本地区猪病疫情和本猪场已发生过什么病、发病日龄、发病频率及发病程度,依此确定疫苗的种类和免疫时间。对本地区、本场尚未证实发生的疾病,必须证明确实已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能计划接种。

母源抗体干扰免疫猪的被动免疫,对新生仔猪来说十分重要,然而给疫苗的接种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弱毒活疫苗在接种新生仔猪时,如果仔猪存在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则会极大地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在母源抗体水平高时不宜接种弱毒疫苗。

疫苗接种时间的科学安排减少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免疫接种两种或多种弱毒苗往往会产生干扰现象。产生干扰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两种病毒感染的受体相似或相同,产生竞争作用;二是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干扰素,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一般两种疫苗之间至少间隔一周以上再进行预防接种。

季节性预防的疾病如夏季预防日本乙型脑炎,秋冬季预防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

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选择可靠和适合本猪场的疫苗及相应的血清型后,同时还必须根据实际防疫的监测结果定期作适当调整。

1.疫苗使用前应检查其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明确其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要严格遵守,以免影响效果。对过期、瓶塞松动、无批号、无详细说明书、油乳剂破乳、失真空及颜色异常或不明来源的疫苗均禁止使用。

2.预防注射过程应严格消毒,注射器、针头等器具应洗净煮沸30分钟后备用,一猪一个针头,防止交叉感染。吸苗时,绝不能用已给猪只注射过的针头吸取,可用一个灭菌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出、裹以挤干的酒精棉球专供吸苗用,吸出的疫苗不应再回注瓶内,可注入专用空瓶内进行消毒处理。

3.使用疫苗**好在早晨。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高热且应有冷藏箱保护。用后要注意观察猪群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使用前要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认真检查,并要清点猪头数,确保每头猪都进行了免疫。被免疫猪只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否则易引起死亡并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5.注射器刻度要清晰,不滑杆、不漏液;注射的剂量要准确,不漏注、不白注;进针要稳,拔针宜速,不得打飞针,以确保疫苗液真正足量地注射于肌肉内或皮下。

6.若是新增设的疫苗要先作小群试验;对于已确定的免疫程序上的疫苗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尽量不要更换疫苗的生产厂家,以免影响免疫效果,若必须更换的,**好也作一下小群试验。

7.免疫接种完毕后,将所有用过的疫苗瓶及接触过疫苗液的瓶进行消毒名焚烧处理,而器皿、注射器得进行消毒处理。

8.疫苗自稀释后15℃以下4小时、15℃-25℃2小时、25℃以上1小时内用完,**好是在不断冷藏的情况下(约8℃)2小时内用完。

9.防止药物对疫苗接种的干扰和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在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3天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两种病毒性活疫苗的使用要间隔7-10天,减少相互干扰。病毒性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同时分开使用。注射活菌疫苗前后5天严禁使用抗菌素,两种细菌性活疫苗可同时使用。抗菌素对细菌性灭活疫苗没有影响。

10.吸苗时注射器中空气的排除:用镊子夹取挤干的酒精棉球裹住针体,然后排除空气,使疫苗液流入酒精棉球。

11。猪场进行免疫接种前,栏舍清扫干净,热天用水清洗干净猪身,冷天不考虑,然后按照疫苗的类型,进行细菌性和病毒性消毒液消毒,**后进行免疫接种。

12.免疫接种时要保证垂直进针,这样可保证疫苗液的注射深度,同时还可防止针头弯折。

13.个别猪只因个体差异,在注射油佐剂疫苗时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急促、全身潮红或苍白等),所以每次接种疫苗时要带上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备用。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免疫应答是一个生物学过程,不可能提供**的保护,同时在一个免疫群体中,免疫水平也不会相等,这是因为免疫反应受到遗传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能对猪群的免疫力产生影响的几点因素。

遗传因素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有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猪的品种繁多,免疫应答各有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猪只,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其强弱也不一致。

环境因素猪体内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当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时,都会引起猪体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此应激反应可导致猪体对抗原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接种疫苗后不能达到相应的免疫效果,表现为抗体水平低,细胞免疫应答减弱。

营养状况机体缺乏维生素A,能导致淋巴器官的萎缩,影响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受体表达与活化,可使体内的T细胞、NK细胞数量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B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下降。此外,其它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氨基酸的缺乏,都会严重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营养状况是免疫机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疫苗的质量疫苗是指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动物后能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效果,疫苗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保证疫苗质量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安全和有效。

血清型有些病原含有多个血清型,如猪大肠杆菌病等,其病原的血清型多,会给防疫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选择适当的疫苗株是取得理想免疫效果的关键。在血清型多又不了解为何种血清型的情况下,应选用多价苗。

其它因素如母源抗体的干扰,患慢性病、寄生虫病,接种人员的业务水平等,都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46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