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疾病治疗:优质土鸡黑头病的防治措施

优质土鸡就是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荒滩等地方的天然青饲料和昆虫等动物性饲料,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优质家鸡。它具有投资少、饲养成本低、又增加野味的特点,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鸡黑头病也称组织滴虫病或盲肠肝炎,本病病原为组织滴虫,主要侵害鸡和火鸡,呈世界性分布,特征是病鸡便血、贫血,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多发于雏鸡和雏火鸡,成鸡虽然能感染,但症状不明显。此病在夏季多发,如治疗不及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病愈鸡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给养鸡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本病多发在春末至初秋的暖热季节,2周龄到4月龄的鸡易感性很高,潜伏期7~12天,成鸡也会发生,但呈隐性感染,并成为带虫者。鸡群的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光线不足、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全等,都是本病的诱因。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鸡群拥挤,保证鸡舍通风良好,饲料配合齐全,充分饮水。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及时清除鸡舍内潮湿垫草和粪便,经常保持鸡舍内干爽整洁,空气新鲜。

畜牧疾病

畜牧疾病治疗:鸡黑头病的病原是什么?


鸡黑头病的病原是组织滴虫,它是一种很小的原虫。该原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型原虫,寄生在细胞里,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没有鞭毛,大小约为6~20微米;另一种是肠腔型原虫,寄生在盲肠腔的内容物中,虫体呈阿米巴状,直径为5~30微米,具有一根鞭毛,在显微镜下可以见到鞭毛的运动。

随病鸡粪排出的虫体,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很久,鸡食入这些虫体便可感染。但主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寄生在盲肠内的异刺线虫的卵而传播的。当异刺线虫在病鸡体内寄生时,其虫卵内可带上组织滴虫。异刺线虫卵中约有0.5%带有这种组织滴虫。这些虫在线虫卵壳的保护下,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2~3年。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则发育为感染性虫卵。鸡吞食了这样的虫卵后,卵壳被消化,线虫的幼虫和组织滴虫一起被施放出来,共同移行至盲肠部位繁殖,进入血液。线虫幼虫对盲肠粘膜的机械性刺激,促进盲肠肝炎的发生。组织滴虫钻入肠壁繁殖进入血液,寄生于肝脏。

畜牧疾病治疗:蛋鸡绦虫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一、症状

1、临床症状

青年鸡,采食下降、饮水增加,体重增加减缓,鸡群发育迟缓,均匀度差。病鸡表现呆滞、羽毛蓬乱,冠髯苍白,消瘦死亡。

产蛋鸡,呈现消化障碍,消瘦贫血,鸡群互喙和啄肛现象增多。蛋壳颜色、硬度以及蛋黄颜色都变差,蛋也变小。产蛋量停止增长或明显下降。

出血性肠炎,绦虫头节深入到肠黏膜下层,破坏肠黏膜形成结节样病变,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稀薄呈淡黄白色血样黏液,粪便成型呈高粱样红褐相间粪便。

粪便检查,粪便中发现孕节,节片芝麻粒至大米粒大小,乳白色,有时可见节片蠕动。

神经症状,虫体的代谢产物可引起病鸡自体中毒,呈现神经症状如痉挛等。

2、剖检症状

小肠粘膜肥厚,充血,可发现成虫。寄生部位呈针尖大结节样病变,中央凹陷。大量虫体聚集时,引起肠堵塞,可造成肠破裂和腹膜炎。严重时导致死亡。

二、鸡绦虫病的防治现状与用药误区

近年来家禽绦虫病多以苯并咪唑类驱虫药: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作为定期预防驱虫药物。治疗时需要一周后重再复用药一次,而且不能彻底驱除虫体头节,这与绦虫产生耐药性有关。

还有一部分养殖场使用大环内酯双糖类驱虫药:阿维菌素、伊维菌素作为定期驱虫或治疗驱虫药物,但这一类药物对绦虫无驱虫作用,所以预防性驱虫后,忽视绦虫问题,不注意观察而引起绦虫发病。

吡喹酮在部分地区已使用多年,加大用量和耐药性现象多见。驱虫效果不确实。选用驱虫药物要考虑能否完全驱除虫体头节及幼虫,药物对成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三、鸡绦虫防控措施

定期驱虫:60日龄青年鸡,120日龄初产蛋鸡,各驱虫一次。成年产蛋鸡,5月、8月各预防驱虫一次。由于夏秋季节是中间宿主苍蝇和甲虫大量繁殖季节,是蛋鸡感染绦虫的阶段,所以8月份驱虫尤为重要。

生物安全:经常清除鸡粪,进行发酵处理,以杀死孕卵节片中的虫卵。苍蝇开始繁殖季节,鸡舍外定期杀灭蚂蚁、金龟子等甲虫。减少中间宿主。

畜牧疾病治疗: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虽然当前农村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养殖设施及养殖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但仔猪的腹泻仍成为影响仔猪培育的一大因素。

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可分为病源性和非病原性,与饲养管理和饲料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一旦发病决不可以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必须根据发病原因和仔猪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和综合防治措施,才会取得显著效果。

1做好妊娠母猪保健

妊娠后期是个关键,怀孕后期80~114天,胎儿初生重的70%~80%以及胎儿免疫器官的发育在此期间形成。在饲料中添加牲命1号0.8-1%,首先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并为哺乳贮备部分营养物质,促进儿和胎儿免疫器官的发育,产后母猪有充足的乳汁,仔猪有健壮的体质,有助于适应各种不良环境,减少仔猪腹泻或其他疾病的发生。

2做好哺乳母猪保健

哺乳母猪是关键之关键,母猪搞双抢期间,一方面大量泌乳满仔猪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母猪自身要康复,因此,哺乳期是关键之键,其抓质是保证母猪泌乳、母猪子宫修复等所需营养物质的供给,方法是添加牲命1号1-2%,减少仔猪腹泻,并且仔猪大小均匀,整齐度高,哺乳期成活率提高,达98%以上。

3要抓好母猪的管理

猪舍地面要平坦,干燥卫生,阳光充足,猪舍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尽量控制在18~23℃,冬季早春应保暖防潮,夏季应降温防暑。农村猪舍大多较简陋,应采取有效措施实行防寒保暖,猪舍应定期消毒,同时要保证饲料品质,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冰冻或有毒的饲料。可改善母猪消化改善乳汁,预防仔猪腹泻。

4抓好补料关

适时补料可提供仔猪营养,补充母乳不足,缓解仔猪牙床发痒,防止啃食异物引起腹泻,同时还可以促进胃肠道发育,尽早完善消化机能从而使蛋白酶具有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完善消化系统机能,减少仔猪腹泻。

5抓好断奶关

及时断奶、阉割、驱虫。一般仔猪在35日龄,体重5~7千克左右时去势,去势后1~2周进行**次驱虫,较为适宜。有利于仔猪充分利用饲料,促进生长,也是预防仔猪腹泻的措施之一。

6抓好环境卫生关。

保持断奶仔猪圈舍地面清洁干燥,良好的环境卫生,舍内空气新鲜,光线充足,防潮降温,特别是早春和冬季气温多变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贼风侵袭,夏季应注意遮光和防暑降温。舍内及用具定期消毒,减少仔猪腹泻。

更多疾病分析请更多关注养殖致富网兽医在线栏目。

畜牧疾病治疗:黄鳝水霉病的防治措施


养殖致富网讯:

黄鳝水霉病又叫长白毛或白毛病、白霉病等。此病是黄鳝的常见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发病率**。

1、病原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因为春季是捕捞鳝种、购买鳝苗的时期,这时期的黄鳝由于捕捞、操作和运输等原因导致创伤较多,容易感染水霉病;在冬季,黄鳝入蛰冬眠,活动停止,因池内湿度大,荫蔽重和光照不足,使得黄鳝长白毛。

2、症状

由机械损伤后伤口被水霉感染而致。初期病状并不明显,数天后病灶部位长出棉絮状菌丝,在体表或受精卵的表面迅速繁殖扩散,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如果正在孵化中的受精卵受到感染,严重时就会终止胚胎发育。

黄鳝一旦感染了水霉病,表现为急躁不安,由于其白毛水霉菌大量繁殖,吸取黄鳝营养,使黄鳝机体松弥糜烂。严重时不摄食而死亡。

3、流行

水温在13~18℃时流行此病,危害极大。

4、防治方法

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防止感染;用5%碘酒涂抹患处,池塘立即加注新水,用400毫克/升食盐、小苏打(1:1)全池发洒,用3%~4%的食盐水浸洗病鳝5分钟;受精卵可用6~7毫克/升亚甲基蓝溶液浸泡10~15分钟,连续使用2~3天。

以上消息由品牌畜牧网为您报道,更多消息请您继续关注养殖致富网。

畜牧疾病:生猪霉菌病的**防治措施


我国是养猪大国,养猪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因此全国的养猪热情异常高涨。我们养猪都希望我们的猪群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然而事实却并非我们愿。在养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情出现,有的病情较轻,而有的病情则较为严重,而且一旦发病,后果不堪设想,比如猪流感、禽流感等。禽流感是大范围、高爆发的一种疾病,但是这种疫情发生率非常少,在此就不多少了。下面小编重点说另外一种病情,那就是生猪霉菌病,是养猪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情。

什么是霉菌毒素

生猪霉菌病主要是由霉菌毒素形成的一种疾病。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饲料和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毒素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真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中,在植物上,包括谷物、饲草和青贮饲料均可发现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可在农作物在大田收获时形成;在不适宜的贮存条件下,霉菌毒素也可继续在收获后的农作物上形成。较高的湿度通常有利于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而且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都会产生霉菌毒素,应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躲过霉菌污染的。

菌毒素对畜禽的毒性表现,主要是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猪霉菌病及其毒素中毒,是指猪感染了一定数量的致病性霉菌,或采食了一定量的被霉菌毒素污染了的饲料而产生的相应病症。猪舍通风不良、温暖、潮湿、阴暗和剩料清除不彻底、饲养密度过高,诸如此类的因素都会为霉菌生长提供有利条件;1次性购人大量饲料(特别是在我国南方梅雨季节),常因保管不当,饲料生霉,饲养员工作责任心差,给猪饲喂霉变饲料,由此引发猪霉菌病及其毒素中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严重影响生产效益,需引起重视。

一、生猪霉菌病的病理表现

猪发生霉菌病后,浅部感染可以造成皮肤钱癣、蘑菇样溃疡,深部感染表现为霉菌性肺炎(多发生于仔猪)。在饲养密度过大、使用发霉的稻草作垫栏、保温箱不洁净且密闭、潮湿等情况下,易发生此病。患猪咳嗽、喘气、消瘦、贫血、衰弱以致死亡。剖检,肺有炎性肉芽肿。致病霉菌主要为烟曲霉菌。

急性中毒多发生于饲料霉变严重、毒性强、且1次性喂量多的情况下。病猪出现步态不稳、间歇性抽搐、黄疸、便血、角弓反张等症状(但体温正常),严重的死亡。剖检可见肝严重变性、坏死、肿大、色黄、质脆;肠道内出血、可见游离血块。此多为黄曲霉毒素中毒。慢性中毒多发生于饲料霉变较轻,毒性不强,但长时间饲喂的情况下,表现一是繁殖障碍,二是坏疽。

总的来看,患霉菌病的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有的病猪呕吐,腹泻,畏寒打堆;去势的小母猪阴唇张开;有的体温41~42℃,全身衰竭,行步摇摆,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呈现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气喘。部分病猪从口、鼻流出粘液性分泌物泡沫,混有血液,有的眼结膜发绀,有的粪便稍干,带有少量血液。

从总体剖检情况看,有的病死猪尸体皮肤发紫,剖解可见血液暗红色,凝固不良;胸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淡红色积液。肺中叶上出现局灶性紫红色硬块,被覆纤维样膜,硬块外切面似肝脏色;肝脏淤血,暗红色;脾脏肿大1~2倍,呈现蓝紫色。心外膜和心包、心包和胸膜、隔肌广泛粘连;肺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呈现紫红色,喉头充血、出血,气管和支气管内有气泡液体,肠道的部分组织坏死性出血,心外膜、心冠脂肪、肾皮质及膀胱黏膜有弥漫性出血点。

从另一些剖检情况看,病死猪血管发瘪,管内血液不凝,心肌松软有黏性,呈淡红色,有皱纹。肺充血、水肿;肝肿大、质地松软、色泽不匀。胆囊内贮有少量稀薄胆汁,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点,胃肠有典型卡他性炎症。肾软,皮质和髓质界限不清,膀胱有积尿,黏膜有出血点,大脑水肿,血管充血。化验室诊断血小板减少50%~80%,白血球减少21%~22%。

二、生猪霉菌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饲料生产的管理

严把原料采购关,杜绝霉变原料入库;控制仓库的温度湿度,注意通风,做好对仓库边角清理工作,防止原料在储存过程中变质;控制饲料加工、配制、运输等环节,控制饲料的储存环境,尽量缩短储存时间,防止饲料在禽舍中发霉变质。如果是农户自己准备饲料粮,预防霉菌中毒的**重要措施是适时收获,并按规定程序贮藏谷物籽实和其他饲料,特别是在阴雨天气不能把庄稼割倒后长时间放在地里。应及时把籽实晾干达到含水14%以下后再入库。同时在饲养场还必须经常按真菌学标准和兽医卫生学标准检查饲料质量。

2、合理使用饲料防霉剂

饲料防霉剂,要具备抑制霉菌生长,但又对动物无毒的特点。因此,作为饲料防霉剂,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效果;二是pH值低,在低水分的饲料中能释放出来;三是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经济、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有效添加量不影响动物健康及饲料的适口性。

目前,常用的防霉剂主要有以下三大类:**类为有机酸,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脱氢醋酸和富马酸等;第二类为有机酸盐及其酯,如丙酸盐、山梨酸钠(钾)、苯甲酸钠和富马酸二甲酯等;第三类为复合防霉剂。有机酸防霉效果较好、但腐蚀性较大;有机酸盐防霉效果较有机酸差,且必须在有一定的水分和pH值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腐蚀性小;复合防霉剂防霉效果作用强、腐蚀性小。

在实际饲养过程中,一要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猪。二要对轻微发霉的玉米用1.5%的氢氧化钠和草木灰水浸泡处理,再用清水清洗多次,直至浸洗液澄清为止,但处理后仍含有一定毒性物质、须限量饲喂。每吨饲料中添加200~250克大蒜素,可减轻霉菌毒素的毒害。三要选择有效的毒素吸附剂。目前效果比较好的毒素吸附剂有百安明、霉可脱、脱霉素、霉可吸等,视饲料霉变情况添加0.05%~0.2%。

三、生猪霉菌病的治疗措施

猪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后,应立即停喂发霉饲料,更换优质饲料,同时对症治疗。一是用硫酸钠30~50克,液体石蜡50~100毫升,加水500~1000毫升灌服,以排出肠内毒素,保护肠黏膜。二是若病猪出现脑水肿,应按每千克体重用20%的甘露醇1~2克静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三是对出现阴道脱和肛门脱的,将脱出部分清洗、消毒后,采用外科手术法进行缝合,并用消炎药物治疗。四是病猪出现腹水、肺水肿、肾肿、拉稀及精神委靡等症状时,可静脉滴注葡萄糖加维生素C和肌苷,以保肝护肾,必要时用氟苯尼考肌肉注射或拌料喂给,以控制继发感染。

小结

从上文中可以看到,生猪霉菌病是一种比较难缠的的疾病,这种疾病重在预防,千万不要等到疾病爆发再去治疗。一旦疾病爆发再去治疗不仅对生猪有较大的危害,还对我们的利益造成损失,因此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对于生猪霉菌病一定要预防为主,按照上文所述那样严格按步骤来运行,我们的生猪就能免遭霉菌病的侵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1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