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禽类梭菌引起的禽溃疡性肠炎

由肠道梭菌所引起的以下痢、肠道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通过粪便传播,禽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垫草而发病。4-12周龄以下的幼禽易感染。褐马鸡、锦鸡、鸸鹋曾感染此病而死亡。

本病急性死亡一般无明显症状,多为健康活泼者。慢性病禽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羽毛蓬乱、嗉囔充盈、腹部膨胀并伴有白色水样稀便。

急性死亡患禽的病变主要在十二指肠,肠黏膜广泛出血,肠内有暗红色粘稠液体,肝肿大,颜色较淡,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黄色坏死灶。慢性病例小肠及盲肠黏膜上有溃疡灶,溃疡灶边缘出血形成出血环。溃疡面形成不易剥离的黄黑色伪膜。有的深层溃疡造成肠穿孔,发生腹膜炎及肠粘连。肝脏肿大有黄色斑纹或坏死灶,脾出血、肿大。

根据尸体剖检的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肠道溃疡伴有肝坏死及脾出血、肿大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诊断需要取坏死的肝组织作压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菌体内生有芽孢或游离芽孢可做出确诊。必要时取肝、脾组织作厌氧培养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临床上需要和溃疡性肠炎鉴别诊断的有球虫病、坏死性肠炎和组织滴虫病。球虫病常继发于溃疡性肠炎或与其混合感染,所以,必须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组织滴虫病的特征变化是盲肠有干酪样坏死,肝有铜钱样的坏死灶。

溃疡性肠炎的病原主要存在于粪便及污染的垫料上,因此,及时清理粪便、勤换垫料保持清洁卫生至关重要。同时,要防止禽的拥挤,减少应激反应,控制球虫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生,增强禽体抵抗力对预防和控制本病也很重要。药物防治可选用链霉素,0.006%饮水可防治本病,减少此病的发病率。

畜牧健康

畜牧疾病:(鹌鹑)禽溃疡性肠炎病分析


行情不好的情况下,鹌鹑疾病的多少往往决定大家是不是能赚到钱,然而,鹌鹑溃疡性肠炎是困扰广大养殖户的一个难题,下面给大家讲一下治疗鹌鹑溃疡性肠炎的小知识。

(l)流行特点:鹌鹑溃疡性肠炎是由鹑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是对鹌鹑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因而又称为鹌鹑病,它是一种以下痢、肠道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通过消化道传播,鹌鹑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垫料感染。任何年龄的鹌鹑均可以发病,但以4~12周龄幼鹑**常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2)临床症状:急性病例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并于2~3天内几乎全群覆灭。死亡的幼鹑肌肉丰满,一般病鹑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嗦囊中充满食物,闭目呆立,弓背缩颈,羽毛粗乱,动作迟缓,腹部膨胀,下痢、排水样白色粪便,后期严重消瘦。

(3)剖检变化:急性病例主要病变在十二指肠,肠黏膜广泛出血,肠内有黏稠的液体。肝稍肿大、色淡,有大小不一的淡黄色斑点。慢性病例在小肠、盲肠的黏膜上形成不规则、芝麻至绿豆大的溃疡,溃疡边缘出血、凸起,溃疡面有一层黄色或黑色的坏死伪膜。较深的溃疡可引起肠壁穿孔,发生腹膜炎和肠黏连。脾充血、出血、肿胀。

(4)防治方法:①将幼鹑放在铁网上饲养,使其不接触粪便。成鹑与幼鹑分开饲养。②病鹑及时隔离,粪便及时清理并进行消毒,死鹑应深埋或烧毁,鹌鹑舍和运动场应定期进行消毒。③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C,使用量为每吨饲料中添加300克。④前3天饮用链霉素+青霉素2倍量,以后连续20天饮用链霉素+青霉素,效果良好,结合青链霉素肌肉注射,每只一次l万单位,早晚各1次,效果更好。⑤用四环素或金霉素按0.03%混人料中喂饲,连用7天。每千克饲料中加人0.1~0.2克的杆菌肽锌,可作饲料添加剂。

畜牧知识:一例鸡患禽溃疡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案例


2013年4月3~6日,淮安区车桥镇一蛋鸡养殖户张某饲养的6400只、75日龄蛋鸡突然发生以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排水样粪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张某曾先后使用痢菌净、氟哌酸和磺胺噻唑钠等药物进行治疗,不但未见明显效果,而且发病鸡和病死鸡逐渐增加,尤其在夜间死亡较多,共死亡520只,于是张某前来求诊。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为溃疡性肠炎。

一临诊症状

病鸡表现离群呆立,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缩颈,眼半闭,羽毛暗淡松乱,鸡冠失去血色呈苍白或蜡黄色,排白色水样粪便,也有排淡红或黄绿色粪便,粪便恶臭,发病鸡显著消瘦。

二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十二指肠出血性炎症,肠壁有小出血点,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表面有散在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坏死点,边缘或中心部有大片黄色坏死区;脾脏出血肿大,呈紫黑色。病程稍长的小肠、盲肠浆膜面可见周边有出血的黄色小溃疡灶,溃疡呈凸起或粗糙的豆形或圆形,个别融合成大坏死斑,盲肠粘膜大片坏死、脱落,盲肠扁桃体肿帐出血;偶见深层溃疡引起肠穿孔而诱发腹膜炎。其它部位无明显变化。

三实验室检验

1涂片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脾作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杆状、两端钝圆、菌体平直、芽孢偏于菌体一端、能运动、周身有鞭毛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2细菌分离培养

(1)无菌采集病死鸡肝畦、脾脏,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无细菌生长。

(2)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脏,接种于色氨酸磷酸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未见病原菌生长。再将色氨酸磷酸培养基放入厌氧罐内,37℃培养,24小时后长出白色、圆形、隆起、半透明的菌落。经涂片、染色和镜检,可见到与前者涂片镜检所见的菌体形态相同的菌体。

3生化试验

挑选典型菌落接种糖发酵管,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果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鼠李糖、山梨醇。

4药敏试验

该菌对丁胺卡那、阿莫西林、链霉素高敏,对痢菌净、氟哌酸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四防治措施

1隔离发病鸡,迅速处理病死鸡

立即对发病鸡进行隔离饲养,对病死鸡按照无害化的要求进行焚烧、深埋,同时对饲养环境和受污染的场地及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2选用高敏药物,及时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对发病鸡群投服丁胺卡那霉素,每克丁胺卡那霉素兑水10千克,每天饮2次,连饮5天;同时用阿莫西林在饲料中按800千克饲料加入100克的剂量,连喂5天。对未发病的鸡群按每克丁胺卡那霉素兑水7.5千克进行预防,每天饮2次,连饮3天。

3搞好环境卫生,强化消毒灭源

定时清除舍内粪便、垫料,定期对养殖用具(如水槽、料槽等)进行清洗消毒,保持舍内地面干燥,对舍内外环境定期消毒。

4规范饲养管理,及早做好预防

保证提供新鲜、营养全价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并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及良好的通风,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定期开展驱虫和药物预防。

经采取上述措施36小时后,病鸡精神转好,采食量增加,死亡明显减少,至第3天死亡基本停止,1周后痊愈。

五小结

溃疡性肠炎是雏鸡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育雏鸡和育成鸡,病原为肠道梭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病鸡、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播,被病原污染的设备、粪便、饲料、饮水是主要传播途径,饲料霉变、通风不良、潮湿高温、过分拥挤、卫生条件差、球虫病或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均是本病诱发因素。鸡场一旦发生本病,鸡舍就会被长期污染,不易控制和扑灭。因此,养殖户应高度重视该病的预防工作,有效避免诱发本病。

一旦发生疾病,应立即就诊治疗,并在治疗前进行药敏试验,以选择有效的高敏药物,避免盲目用药而延误病情。治疗时要用足剂量,治疗彻底,以防耐药性的产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13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