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仔猪白痢的预防有哪些措施?如何保健?

仔猪白痢(俗称过奶)是每个猪场必发病,对养猪造成的损失巨大,个别猪场发病率达60-80%,部分猪仔生长停滞,严重的成为僵猪,死亡率达10-30%。传统方法是采用各种治疗手段或疫苗注射,但其收效甚微,在临床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笔者提出了保健养猪理论,并应用其理论,制定了防治白痢的综合保健措施,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有关理论思想和实践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发病机理

仔猪白痢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这是大家公认的发病原因。但笔者认为,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其致病力是相对恒定的,仔猪抗病力下降,大肠杆菌相对致病力增加才是白痢发生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仔猪生长发育过程均会出现仔猪生理贫血阶段。其形成原因是母猪产仔后,母猪泌乳量逐渐增加,20-21天达到高峰,不能再增长了;而仔猪出生后发育迅速,12-15天仔猪营养需要超过母乳增长而出现剪刀差,导致营养不足。

其中还有一个特殊营养物质不足,就是铁,仔猪出生后7天内不需造血,第8天开始自已造血,每天约需5-8mg铁,母乳只能满足5%,其余只能动用肝脏中贮存的约40mg铁,大约能用5-8天,也就是说12-15天,不仅是母乳不足出现剪刀差,同时也缺铁,因此,形成生理性贫血。生理性贫血得不到有效扼制,很快发展为病理性贫血,仔猪抗病力大幅下降,大肠杆菌乘虚而入,导致临床上白痢发生。从以上机理,我们不难理解白痢发病规律:少数仔猪10日龄开始发病,15-21日龄是发病高峰。

主要症状:拉灰白色或黄白色腥臭带泡沫的稀粪,被毛逆乱干枯,呼吸加快,迅速脱水消瘦,有的腹部胀大,严重的昏迷死亡。日龄越小,症状越明显,死亡可能性越大。

保健预防

(1)养好怀孕后期母猪,提高仔猪初生重。仔猪初生重大,抗病力强,初生重达到1.5公斤以上,体内储存铁量可以从原来的40毫克增加到58毫克,发病率可以减少50%。

(2)做好补铁工作。出生的第3、10天,分别补一次铁。

(3)养好哺乳母猪,提高初乳质和量。初乳的质和量,对仔猪的抗病力有直接的影响,对白痢的预防显而易见。

(4)做好补料工作。补料是防止白痢**重要的措施。不管母乳多足,营养供需剪刀差迟早会出现,所以必须早期补料。一般5―7天训练吃料,争取12―15天营养供需剪刀差出现之前补上料。集约化猪场可以采用专门教槽料补饲;中小型养猪专业户和农村传统煮稀饭喂乳猪往往是补料难,腹泻率较高,补上料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

特别是煮稀饭喂或用肥猪浓缩料给乳猪补料很难,腹泻多、乳猪生长慢,建议自配教槽料:玉米60%,豆粕20%,20%快点2008混合均匀,给仔猪自由采食。或自配教槽料乳猪浓缩料:豆粕50%,50%快点2008混均,按小猪5公斤以前,按每天1-2两,5-10公斤,每天2两左右,10-15公斤,每天3两左右,15-20公斤,每天4两左右分3餐和稀饭拌匀饲喂。

(5)搞好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好,大肠杆菌少。

(6)做好保温工作。

(7)适当用药。

畜牧疾病

2023关于仔猪黄白痢症状及图片?仔猪黄白痢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都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仔猪死亡,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

1.仔猪黄白痢发病的卫生因素:猪圈不常打扫,粪便堆积,仔猪喝了被粪尿污染的水或者吮吸不干净的母猪乳头而感染细菌导致仔猪黄白痢。所以要经常清洁、消毒,保持猪圈和母猪乳头的干净。

2.仔猪黄白痢发病的饲养管理因素:母猪的乳汁不足,导致仔猪营养不良,或母猪的乳汁过浓,导致仔猪消化不良,都会引起仔猪黄白痢。所以要在母猪怀孕和哺乳期,做好饲料的合理搭配,使母乳营养均衡。

3.仔猪黄白痢发病的气候因素:天气突然变化,猪圈内阴暗潮湿,导致仔猪肚子着凉,发生仔猪黄白痢。所以要保持猪圈干燥,做好猪圈的保暖工作。

仔猪黄白痢症状

仔猪黄痢

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仔猪白痢

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仔猪黄白痢病理变化

仔猪黄痢

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为重要,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时混有血液。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仔猪白痢

病死仔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胃粘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肠壁变薄半透明,畅粘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仔猪黄白痢防治措施

发现仔猪黄白痢后,要早治疗并改善饲养管理,才能有好的治疗效果。常使用抗菌、止泻、促消化的药物进行仔猪黄白痢的紧急治疗。

根据仔猪发病情况有相对应的紧急治疗方案。如只是由于受热、受寒感冒或轻度消化不良导致的仔猪黄白痢,只要及时发现,改善饲养条件,用止泻药物稍加治疗或不用药治疗,就可痊愈。

病情严重的仔猪,则需要抗菌药物、止泻药物和助消化药物结合使用治疗,同时配合葡萄糖、维生素等补液维持仔猪的身体情况。

以上为仔猪黄白痢紧急治疗方案。

有关于仔猪副伤寒的危害,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


仔猪副伤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在多雨、潮湿、季节交替和寒冷季节**容易发病。各个年龄段的仔猪都会感染,不过该病主要侵害对象为1-4月龄的小猪,特别是刚断奶的仔猪发病率高。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仔猪副伤寒的危害,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

仔猪副伤寒的危害:

在养殖仔猪过程中,仔猪副伤寒是一种危害仔猪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一旦发生会对养猪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有时候,病猪并不是只患仔猪副伤寒,它还有可能会同时发生其他疾病,这就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当然,还离不开它本身是传染病的问题,若没及时制止病情,还会造成传染,不仅使病猪病情不断恶化,还会传染给其它健康猪只。

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

仔猪副伤寒预防措施:

1、仔猪圈舍注意保暖,保持清洁干燥。食槽要干净,及时清粪。

2、加强饲养管理,初生仔猪早吃初乳,提早引料补料,仔猪断奶分群时,不要换舍。

3、仔猪断奶前后,可口服弱毒冻干苗预防。

4、仔猪发病后,及时隔离治疗,猪舍彻底消毒;对尚未发病的仔猪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金霉素100克,加以预防。

5、定期保健。按仔猪每吨饲料或每吨饮水中添加银翘散1公斤和金霉素100克,仔猪断奶当天开始使用,连续使用7天,此外在仔猪断奶前7天,可同时在母猪和仔猪的饮水中按每200升饮水添加利呼宁100克,连续使用3天~5天。

仔猪副伤寒治疗方法:

一旦发现有病情发生,要及时治疗。

1)抗生素疗法:病猪可使用强力霉素、新霉素和土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病猪按每千克体重每次口服2—5mg强力霉素,每天1次;按每千克体重每天口服5~15mg新霉素,注意分呈2~3次服用;按每千克体重每天口服50~1OOmg土霉素,也分成2~3次服用,也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40mg,一次性完全注射。

2)磺胺类疗法:病猪使用磺胺增效合剂治疗效果较好。病猪按每千克体重使用20~40mg磺胺嘧啶或者磺胺甲基异恶唑和4~8mg甲氧苄氨嘧啶,混合均匀后分成2次内服,连续使用1星期。病猪也可按每千克体重内服70mg复方新诺时,注意**用量加倍,每天分成2次内服,连续用3~7天。

3)呋喃类疗法:病猪每天按每千克体重使用20~40mg痢特灵(呋喃唑酮),分成2次口服,连续使用3~5天,然后剂量减半,继续服用3~5天。

有关于鱼类常见疾病有哪些? 如何防治?


鱼类常见疾病有哪些?养鱼一定要注意疾病防治,鱼类常见疾病主要有烂鳃病、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病等等,那么如何防治呢?

草鱼常见的疾病与防治方法

一、出血病

病症: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由于内脏器官受到损害,导致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流行特点:在草鱼养殖中广泛流行,水温在9-36℃之间均有可能发生,尤以28℃时发病**为严重,往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是流行地区**广、季节**长、危害**的一种流行病。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消毒,实行“四消”、“四定”,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内服10%恩诺沙星100克+三黄散200克拌饲40千克,连喂5-7天。

二、细菌性烂鳃病

病症:患病鱼游动异常,独游或散游,食欲减退,易到水上层游动,张口呼吸,严重时呼吸困难,开增氧机后仍在水面游动。体色发黑,头部**明显,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糜烂,呈现“开天窗”状。鳃丝肿胀,末端腐烂,呈白鳃或花鳃状,有较多粘液,易附着污物。

流行特点:该病流行于4-10月份,鱼种至成鱼均可感染。该病常与赤皮病、肠炎病并发,俗称“老三病”。

防治方法:用1次20%二氧化氯,按每亩水深1米100-125克的用量全池泼洒,内服药使用10%氟苯尼考粉,按每千克鱼体重0.1-0.15克的用量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4-6天。

三、赤皮病

病症:病鱼体表鳞片、鳍条等部位充血发炎,鳞片易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为明显,皮肤充血、出血、发炎,鳍条末端腐烂,成“蛀鳍”,病变处易感染水霉病。

流行特点:赤皮病是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鱼类一种常见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流行水温20-28℃,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防治方法:使用1次10%戊二醛溶液,按每亩水深1米200毫升全池泼洒,饲料中添加10%的诺氟沙星粉,按每千克鱼体重添加0.2克,拌入饲料中连续投喂3天。

四、细菌性肠炎病

病症:病鱼食欲下降,散游,腹胀,肛门红肿,剖检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壁弹性差,肠腔内没有食物,粘液较多。

流行特点:细菌性肠炎病可危害多种淡水鱼类,流行水温18-30℃,常与赤皮病、烂鳃病并发。

防治方法:对发病水体用10%聚维酮碘溶液,按水体60毫升/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按每千克鱼体重添加0.25克三黄散,与饲料拌匀后内服连续投喂3-5天。

五、竖鳞病

流行特点:竖鳞病主要发生在春季,流行水温17-22℃。

病症:病鱼鳞片局部或全身竖立,鳞囊内有积液,轻压鳞片,有积液射出,鳞片易脱落,病灶处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苯扎溴铵溶液,按每立方米水体1毫升浓度全池泼洒。

六、打印病

病症: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以后的躯干部,以及腹部两侧,病变处呈圆形、椭圆形的红斑,似在鱼体上加盖红色印章,病灶处皮肤充血、出血发炎,形成溃疡,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严重时露出骨骼或内脏。

流行特点:打印病是由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腐烂、溃疡为主的细菌性皮肤性疾病。该病原体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只有当鱼体有损伤时,才会感染发病。以夏秋季节常见。

防治方法:聚维酮碘,按水体0.15毫升/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拌料内服诺氟沙星,30毫克/千克体重,一天一次,连用3-5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2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