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如何预防蛋鸡掉毛?

蛋鸡还不到出笼的时间,有的身上毛都掉了大半,是饲料的问题,还是光照呢?该怎么防治呀?

在蛋鸡生产中,经常会发现产蛋鸡群中有部分个体出现掉毛现象,掉毛的主要部位在颈部和背部,有的掉毛现象与产蛋减少相伴发生,而有的掉毛现象不影响鸡群的产蛋。蛋鸡下蛋需要足够的营养,主要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尤其是在产蛋高峰期更是如此。主要是营养问题。当饲料中蛋氨酸不足,或各种肠道疾病(肠炎、菌群失调、球虫、大肠杆菌等)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导致蛋氨酸相对不足,另外,产蛋下降引起的雌性激素分泌减少,皮炎也会引起脱毛。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诊断?

如果饲料营养充足,鸡在**个产蛋周期中的秋冬季节是不会大量脱毛的,应该主要考虑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的因素,至于体外寄生虫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不要把问题过于复杂化,要应用剪刀原理,即首先把引起掉毛的原因统统罗列出来,再逐个排出,剩下**可能的因素去采取措施。你可以看你的鸡群是否有以下现象:1除了掉毛外,是否有产蛋率低?2蛋重是否较往年或同日龄鸡群的要低?3产蛋率、蛋重都正常,但是采食量要明显高于同龄鸡群?4体重是否正常?5随便逮鸡只鸡,翻开鸡毛,看能否找到鸡虱子?6看水线、料槽、墙缝等处有无密密麻麻的小红点儿(堆积的螨虫,主要是刺皮螨,在显微镜下很容易就能确定螨虫的类型)?以上指标除**后两项外,任何一个不正常,加上脱毛,都可以考虑饲料的原因,由于饲料原料的飞速上涨,导致饲料质量的不同程度的下降是必然的。

畜牧健康

有关于如何预防?羊白肌病用什么药?


羊白肌病用什么药?如何预防?羊白肌病是由于硒和维生素E缺乏,含硫氨基酸降低以及饲料中维生素A、D、C不足所引起的、以心肌营养不良、肌肉变性、渗出性素质和脑软化为主要病变,并且表现形式多样的营养代谢病。白肌病在各地缺硒地区相继发生,常呈现地方性。那么羊白肌病用什么药?如何预防?

治疗羊白肌病用什么药好?

1.用0.2%亚硒酸钠溶液2毫升,每月肌肉注射1次,连用2次,配合肌肉注射维生素E100-150毫克;

2.氯化钴3毫克、硫酸铜8毫克、氯化猛4毫克、碘盐3克,加水适量,灌服;

3.并辅以肌肉注射维生素E300毫克,效果更佳。

4.加强母畜饲养管理,供给豆科牧草,母羊产羔前补硒,可收到良好效果。

如何防治羊白肌病?

补充硒制剂和维生素E,结合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喂以优质饲草饲料。

①采用0.2%亚硒酸钠溶液2毫升,每月肌内注射1次,连用2次;病情严重者,5天1次,连用2~3次。或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2毫升,肌内注射。适当使用A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其他对症治疗。

②对每只病羔也可采用肌内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5~2毫升,严重者可以重复注射1次。

③肌内注射维生素B1100毫克,10%安钠咖2毫升,每天2次。

④在缺硒地区,在母羊分娩前2~3个月皮下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复合制剂5毫升,间隔4~6周再注射1次。

⑤新羔在出生后1~3天皮下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复合制剂1~2毫升,半个月后再注射1次。

⑥在缺硒的病区,冬季给妊娠母羊注射0.1%亚硒酸钠液4毫升,并配合注射维生素E50~100毫克,每15~30天注射1次,共2~3次。对生后2~3日龄的羔羊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1毫升。也可用含硒30%或21.4%的亚硒酸钠,羔羊1毫克,母羊5毫克,每月1次。还可使用含硒100毫克的长效作用的硒酸钡粉悬液2毫升。给羊皮下注射。除此之外,向羊只瘤胃投放硒弹丸剂,可长期存留在瘤胃、网胃内,逐渐释放出硒,能使缺硒羊体血硒水平维持在生理水平达4年之久。用0.75~1.5克亚硒酸钠溶于30升水中,喷洒在1000米2草地上,以提高土壤含硒量,可维持数年效果。还可将硒剂水溶液喷洒在植物牧草的茎叶表面,以提高饲料的含硒量。

羊白肌病怎样预防?

1、提升对怀孕母羊、哺乳期间母羊和羔羊的喂养管理方法,能够在精饲料中加上硒和维生素E的预混料,并对母羊打针0.1%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可以具有非常好的防止白肌病的功效。

2、发病羔羊,可在头颈皮内注射0.1%亚硒酸钠水溶液2~3ml,20天打针一次,另外在全身肌肉出打针维他命E10~15mg,功效更优。

3、对孕期母羊补给0.2%亚硒酸钠液,皮下组织或皮下注射,每只4~6ml,能防止级新生羔羊白肌病。

有关于仔猪白痢的预防有哪些措施?如何保健?


仔猪白痢(俗称过奶)是每个猪场必发病,对养猪造成的损失巨大,个别猪场发病率达60-80%,部分猪仔生长停滞,严重的成为僵猪,死亡率达10-30%。传统方法是采用各种治疗手段或疫苗注射,但其收效甚微,在临床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笔者提出了保健养猪理论,并应用其理论,制定了防治白痢的综合保健措施,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有关理论思想和实践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发病机理

仔猪白痢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这是大家公认的发病原因。但笔者认为,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其致病力是相对恒定的,仔猪抗病力下降,大肠杆菌相对致病力增加才是白痢发生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仔猪生长发育过程均会出现仔猪生理贫血阶段。其形成原因是母猪产仔后,母猪泌乳量逐渐增加,20-21天达到高峰,不能再增长了;而仔猪出生后发育迅速,12-15天仔猪营养需要超过母乳增长而出现剪刀差,导致营养不足。

其中还有一个特殊营养物质不足,就是铁,仔猪出生后7天内不需造血,第8天开始自已造血,每天约需5-8mg铁,母乳只能满足5%,其余只能动用肝脏中贮存的约40mg铁,大约能用5-8天,也就是说12-15天,不仅是母乳不足出现剪刀差,同时也缺铁,因此,形成生理性贫血。生理性贫血得不到有效扼制,很快发展为病理性贫血,仔猪抗病力大幅下降,大肠杆菌乘虚而入,导致临床上白痢发生。从以上机理,我们不难理解白痢发病规律:少数仔猪10日龄开始发病,15-21日龄是发病高峰。

主要症状:拉灰白色或黄白色腥臭带泡沫的稀粪,被毛逆乱干枯,呼吸加快,迅速脱水消瘦,有的腹部胀大,严重的昏迷死亡。日龄越小,症状越明显,死亡可能性越大。

保健预防

(1)养好怀孕后期母猪,提高仔猪初生重。仔猪初生重大,抗病力强,初生重达到1.5公斤以上,体内储存铁量可以从原来的40毫克增加到58毫克,发病率可以减少50%。

(2)做好补铁工作。出生的第3、10天,分别补一次铁。

(3)养好哺乳母猪,提高初乳质和量。初乳的质和量,对仔猪的抗病力有直接的影响,对白痢的预防显而易见。

(4)做好补料工作。补料是防止白痢**重要的措施。不管母乳多足,营养供需剪刀差迟早会出现,所以必须早期补料。一般5―7天训练吃料,争取12―15天营养供需剪刀差出现之前补上料。集约化猪场可以采用专门教槽料补饲;中小型养猪专业户和农村传统煮稀饭喂乳猪往往是补料难,腹泻率较高,补上料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

特别是煮稀饭喂或用肥猪浓缩料给乳猪补料很难,腹泻多、乳猪生长慢,建议自配教槽料:玉米60%,豆粕20%,20%快点2008混合均匀,给仔猪自由采食。或自配教槽料乳猪浓缩料:豆粕50%,50%快点2008混均,按小猪5公斤以前,按每天1-2两,5-10公斤,每天2两左右,10-15公斤,每天3两左右,15-20公斤,每天4两左右分3餐和稀饭拌匀饲喂。

(5)搞好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好,大肠杆菌少。

(6)做好保温工作。

(7)适当用药。

有关于如何预防母猪突发性胀气死亡?


目前,母猪突发性胀气死亡是规模化猪场长期存在的一种散发现象,该病在天气阴冷潮湿的冬春季或者炎热的夏季多发,多见于采食量大的怀孕母猪或哺乳母猪。发病急,病程很快,往往不容易发现,给猪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症状

发病猪往往无临床症状,体温一般不升高,在采食后1-2小时突然出现不安有腹痛表现,腹围增大,呼吸急促,继而卧地不起,死亡率100%。冰冷的饮水对胃肠道造成不良的刺激,加上采食霉变饲料等其他应激,容易造成消化紊乱等胃肠问题;母猪食入饲料过多,饮水不足,大量的干饲料堵塞了胃肠道,由于消化动力不足,引起厌氧细菌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能及时从肛门排出,使胃肠胀气,压迫心脏和肺部,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加速病猪窒息死亡。

如何预防?

怀孕及哺乳母猪要严格分时段、分餐、定量饲喂,防止吃得过饱引起消化不良。

猪舍要做好清洁卫生及饲料存储工作,防止霉变;

适当提高冬季怀孕舍的温度,尽量避免饮水、饲料霉变对母猪胃肠道的刺激,从而避免胃肠胀气。

加强运动,多饲喂青饲料,如红薯藤、厚皮菜、黑麦草等,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厌氧菌滋生。

冬春季节或者气温频繁变化时,在猪的饲料中添加地美硝唑,1000-2500g/吨,连喂7天;

此外,水溶性阿莫西林饮水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有关于如何预防?鸭传染性鼻炎症状图片?


鸭传染性鼻炎症状有哪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带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寒冷季节多发,一般在秋冬、冬春季节气候多变发病较多。鸭传染性鼻炎症状图片?如何预防?

鸭传染性鼻炎症状图片

临床症状

鸭群感染后1~5天内开始出现症状,仅见鼻孔中有稀薄的水样鼻液,打喷嚏。病情进一步发展,鼻腔内流出来浆液性或粘液状分泌物,逐渐变浓稠,并有臭味,打喷嚏,呼吸困难,病鸭常摇头,并不时用爪搔鼻喙部。粘液干燥后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的结痂。病鸭面部发炎,一侧或两侧眼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严重者炎症蔓延到气管及支气管和肺部,引起呼吸困难和音,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重逐渐下降,母鸭产蛋量下降,公鸭肉髯肿大。少数严重的病例,发生副嗜血杆菌性脑膜炎,表现急性神经症状而死亡。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鼻腔、窦、喉和气管粘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充血肿胀,潮红,表面覆有大量粘液,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性坏死物,严重时也可能发生支气管肺炎和气囊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眼、鼻有恶臭的分泌物结成硬痂,眼睑有时粘合在一起。内脏一般无病变。产蛋鸭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性分泌物,**松软、血肿、坏死或萎缩,腹膜炎,公鸭睾丸萎缩。

鸭传染性鼻炎诊断

涂片镜检,发现有革兰氏阴性球杆菌,且呈多形性存在,偶尔呈纤丝状,菌体周围有夹膜;细菌分离培养可形成光滑、突起、淡灰、半透明、直径0.5~1.0毫米的菌落,有的菌落周围带有彩虹,挑取单个菌落涂片镜检,细菌仍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性存在,有些呈丝状;卫星现象明显;生化特性。该菌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产酸;吲哚试验、尿素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阴性,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动物试验。将细菌培养物经窦内途径接种3只健康易感鸭,48小时后发现接种鸭出现流鼻液、面部水肿等典型鼻炎症状。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可诊断为传染性鼻炎。

鉴别诊断

1.传染性鼻炎。病鸭脸部大多数呈单侧性肿胀,不发紫。蛋壳质量变化不大,死亡率低。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2.禽流感。脸部大多数呈双侧性浮肿,发紫。死亡快,死亡率高,药物治疗无效。

3.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播迅速,成鸭感染后主要表现产蛋急剧下降,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蛋畸形,大小不一,软壳蛋、沙皮蛋较多,蛋清稀薄如水,浓蛋白层消失。

4.油苗注射不当。注射靠近头部时,免疫后一周左右可出现肿头,眼眶周围肿胀,发硬。切开有干酪物、未吸收的油苗或肉芽肿,若无感染一般可自然康复。

5.维生素A缺乏症。病鸭趾爪蜷缩,眼睛流出奶样分泌物,喙和小腿黄色变淡。剖检可见鼻腔、口腔、食道以及嗉囊的粘膜表面有大量白色小结节,严重时结节融合成一层灰白色的伪膜覆盖于粘膜表面。

6.支原体感染。呼吸道症状时间较长,肿脸的鸭在鸭群中传播较慢,且精神和采食变化不大。

如何预防鸭传染性鼻炎?

1.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有效的措施之一。

2.加强饲养管理。严格管理程序。康复的带菌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引种时要注意种鸭场有无传染性鼻炎病史,不购买IC康复种鸭的后代和疫区内的育成鸭。提倡全进全出,这是控制本病的理想措施。对患过IC的鸭场,建议对禽舍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后,将鸭舍空闲1~2周,然后再饲养鸭群。

3.发现病鸭要严格隔离治疗,并对鸭舍、地面、用具以0.3%过氧乙酸消毒。

4.消除管理不善导致的诱因。气温突变、高温高湿、鸭群过分拥挤、鸭舍通风效果不佳、环境卫生差、外来人员出入频繁及消毒不及时均可能成为本病的诱因。此外,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疾病与IC混合发生时,将导致IC病症加重、病程延长。

有关于蛋鸡得鼻炎了怎么治疗?蛋鸡得了鼻炎是什么症状?怎么预防?


鸡传染性鼻炎在每年11月份至次年5月份多发,尤其是12月份至次年2月份尤为明显。其难点并不在于治疗,而是在于复发率较高,难以根除。那么蛋鸡得了鼻炎是什么症状?蛋鸡得鼻炎了怎么治疗?怎么预防?

蛋鸡得了鼻炎是什么症状?

病初病鸡无明显症状,仅见鼻孔中有稀薄的水样鼻液,打喷嚏。

病情如果进一步发展,鼻腔内流出来浆液性或粘液状分泌物,逐渐变浓稠,并有臭味,打喷嚏,呼吸困难。

病鸡常摇头,并不时用爪搔鼻喙部。粘液干燥后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的结痂。病鸡面部发炎,一侧或两侧眼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

后期口腔、腭裂上有干酪样物。严重者炎症蔓延到气管及支气管和肺部,引起呼吸困难和啰音。产蛋鸡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性分泌物,卵泡松软、血肿、易破裂、坏死或萎缩,腹膜炎。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拉绿色粪便,体重逐渐下降,母鸡产蛋量下降。

鸡群自然感染后的潜伏期较短,通常为1~5天,病程长短不一,易复发。

蛋鸡得鼻炎了怎么治疗?

如果大群发病大群治疗的情况下,常用方案是磺胺六甲+呼泰(泰乐菌素),对鼻炎有很好的作用,比单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更彻底。上午用磺胺六甲饮水,下午用泰乐菌素饮水,然后再用太子参艾曲久拌料。使用太子参艾曲久主要是提高鸡群免疫力,如果鸡群抵抗力低的话,鼻炎是不太好彻底治疗,所以治疗时不单要消除炎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也很关键,如果个别严重的病例,可视情况注射链霉素、庆大或恩诺沙星等抗生素药物。

总的来说,治疗鼻炎一定要彻底治愈,因为鼻炎这种病反复性特别大,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提高免疫力放在重点,虽然很多情况下用一些磺胺类药物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停药之后容易反复。鼻炎作为副嗜血杆菌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一旦感染,鸡群会终身带菌,所以规模化养殖场如有发病很难根除,尽可能保持全进全出,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长时间的空场与消毒。

蛋鸡鼻炎怎么预防?

1、早发现早治疗

大群每天带鸡进行喷雾消毒(一定要严格控制药物浓度),持续半个月左右,间隔3~4天换不同的消毒剂轮换进行消毒。严格控制鸡舍环境,保持舍内通风良好。适时补充营养,保证营养良好。

当发现有疑似鼻炎病鸡时,要及早挑出进行个体治疗或淘汰,降低病原在个体间的扩散几率;当发病比例变大时,应先用鼻炎苗进行接种,同时使用相关药物对群体及时的治疗。

2、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群体质

做好各项饲养管理工作,包括温度、通风、密度等,舍内的温度要相对稳定,并协调保温与通风的关系,将有害气体及时排出舍外,换进新鲜空气,保证鸡舍内的空气质量;从而减少环境应激,增强鸡群体质,增强鸡群对疾病的抵抗力。

3、加强卫生治理与消毒

舍内屋顶、墙壁、地面、饲养设备等及时清扫,减少粉尘蓄积;消毒剂选择使用对病毒有较好杀灭作用的碘制剂及灭菌广谱的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使用浓度要准确,既要达到消灭病原体的目的,又不损害鸡体健康;不同的消毒剂交替使用,以提高消毒质量,从而减少鸡舍病原菌含量,降低鸡群的感染几率。

4、免疫接种

必要时应选择与本场副鸡嗜血杆菌菌型相对应的鼻炎疫苗进行及时免疫。

5、补充维生素,修复粘膜组织

很多疾病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的,有传染性鼻炎发生时,鼻腔红肿,鼻内粘膜受损,同时流出的鼻汁容易吸附各种病菌,通过受损的粘膜组织,增大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的几率;此时应为鸡群及时补充多种维生素,保护粘膜组织,增强鸡群的抵抗力。

6、加强常规检测

平时对各项免疫性疾病,如新城疫、流感等免疫效果要进行及时检测,确保其成功免疫,各项抗体均匀有效,避免原发或继发性感染。

有关于怎样预防牛瘟?牛瘟症状图片?


牛瘟症状有哪些?牛瘟又名烂肠瘟,胆胀瘟,是由牛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体温升高,病程短,黏膜特别是消化道黏膜发炎,出血,糜烂和坏死。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那么怎样预防牛瘟?

牛瘟病毒

牛瘟(Rinderpest,cattleplague或steppemurrain)病毒,是一种具感染性的牛只病毒,会引起牛瘟。这种病毒性疾病主要传染于水牛之间,但其他野生品种也有致病的记录。科学家相信,它**早起源於亚洲,在成吉思汗东征之後,传播至中东、欧洲及非洲。症状是牛发生高烧,口部溃烂,腹泻,淋巴坏死,有很高的致死率。

牛瘟流行特点

牛、牦牛、水牛、瘤牛,以及野生动物(非洲水牛、非洲大羚羊、大弯角羚、角马、各种羚羊、豪猪、疣猪、长颈鹿)等,不分年龄和性别对本病均易感,尤以牦牛**易感,黄牛和水牛次之。其他动物如绵羊、山羊、鹿以及猪也易感。亚洲猪比欧洲、非洲猪易感;骆驼科动物极少感染。

病毒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眼结膜、上皮组织等途径侵入。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密切接触的物体、昆虫间接传播,但不是主要方式。

病牛为主要传染源。潜伏期病牛(发热期前1~2天)的眼、鼻分泌物,唾液,尿液及粪便;临床症状出现前感染牛的血液及昕有组织均具传染性。

该病具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以12月份和次年4月份间为流行季节。具很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发病率近100%,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一般为25%~50%。

牛瘟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15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牛瘟的潜伏期为21天。

急性型:新发地区、青年牛及新生牛常呈**急性发作,无任何前驱症状死亡。

病畜突然高热(41~42℃),稽留3~5天不退。黏膜(如眼结膜,鼻、口腔、性器官黏膜)充血潮红。流泪流涕流涎,呈黏脓状。在发热后第3~4天口腔出现特征性变化,口腔黏膜(齿龈、唇内侧、舌腹面)黏膜潮红,迅速发生大量灰黄色粟粒大突起,状如撒层麸皮,互相融合形成灰黄色假膜,脱落后露出糜烂或坏死,呈现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底部深红色的烂斑,俗称地图样烂斑。

高热过后严重腹泻,里急后重,粪稀如浓汤带血,恶臭异常,内含黏膜和坏死组织碎片。尿频,色呈黄红或黑红。从腹泻起病情急剧恶化,迅速脱水、消瘦和衰竭,不久死亡。病程一般4~10天。

非典型及隐性型:长期流行地区多呈非典型性,病牛仅呈短暂的轻微发热、腹泻和口腔变化,死亡率低。或呈无症状隐性经过。

防治方法

此病传染率和死亡率极高,病情发展极为迅速,现暂无**药治疗,只能以预防为主,加强防疫措施,对引进的牛进行隔绝观察后,确保无携带病毒后才放入牛群。要加强环境卫生,做到定期定时清洗消毒,及时对牛群接种疫苗,一般每年要接种一次。发病时,及时隔绝整个养殖环境,再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疫情,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消毒,销毁污染器具或用药物进行消毒,另外对病畜和同群畜进行扑杀,再对尸体进行无污染处理,防止病情扩散,在病情初期可静脉注射大量的抗牛瘤血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怎样预防牛瘟?

对该病的预防必须坚持严格的检疫制度,不从有牛瘟的国家和地区引进反刍动物和鲜肉。当发现牛瘟时,立即封锁疫区,扑杀病畜,并做无害化处理。在疫区和邻近地区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建立免疫防护带。

有关于如何预防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在秋冬时节**容易发生。严重时死亡率在40%~60%之间。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应以预防为主,在秋冬季节要在搞好防寒保温的基础上,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和调节,不能忽冷忽热,防止鸡群拥挤,做到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好从雏鸡开始进行预防接种,以接种免疫3次为宜。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疫苗有H120和H52。H120毒力弱,主要用于雏鸡的**免疫;H52毒力较强,用于雏鸡第二次免疫和成鸡免疫。这两种疫苗均可用于饮水、滴鼻、点眼。但由于该病毒抗原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使其防疫非常复杂和困难。要想达到防疫的预期效果,必须不断从病鸡中分离病毒,确定本场或本地区病毒的血清型,选择相应血清型的疫苗用于防疫。

如果一旦发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要用土霉素、氯霉素等广谱抗菌素治疗继发感染,可连用3~5天,对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死亡等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32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