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猪疥螨病的防治

养殖致富网讯

在中国养猪场几乎100%都有猪疥螨感染,由于处于持续性的剧痒应激状态,导致种猪消瘦,商品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严重降低,猪光吃不长,逐渐消瘦,甚至死亡。由于没有造成明显的大量猪死亡,所以对其引起的损失往往容易忽视,从而使大多数猪场蒙受巨大损失,影响猪场效益。

症状

猪疥螨病是一种由疥螨虫在猪皮肤上寄生,使皮肤发痒和发炎为特征的体表寄生虫病。由于病猪体表摩擦,皮肤肥厚粗糙且脱毛,在脸、耳、肩、腹等处形成外伤、出血、血液凝固并成痂皮。该病为慢性传染病。

治疗

一旦确诊猪已经感染疥螨,可以选用以下的几种方法对已经发生疥螨的病猪进行治疗处理:

1、药浴或喷洒疗法。20%杀灭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倍稀释,或2%敌百虫稀释液或双甲脒稀释液,全身药浴或喷雾治疗。务必全身都喷到;连续喷7-10天。并用该药液喷洒圈舍地面、猪栏及附近地面、墙壁,以消灭散落的虫体。药浴或喷雾治疗后,再在猪耳廓内侧涂擦自配软膏(杀灭菊酯与凡士林,1:100比例配制)。因为药物无杀灭虫卵作用,根据疥螨的生活史,在第1次用药后7~10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第2次治疗,以消灭孵化出的螨虫。

2、饲料中添加金维伊(0.2%伊维菌素预混剂)或鼎丰(0.2%伊维菌素预混剂+5%芬苯达唑预混剂合剂)。具体添加说明如下:

①金伊维每吨饲料添加本品:肥育猪1-1.5公斤、种公猪和怀孕母猪4-5公斤、怀孕后期90天至哺乳结束的母猪3公斤,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天。

②鼎丰每吨饲料添加该品:肥育猪1公斤,连续使用7天,或0.5公斤,连续使用14天。种公猪和怀孕母猪4-5公斤、怀孕后期90天至哺乳结束的母猪3公斤,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天。

3、皮下注射杀螨制剂。可以选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或1%多拉菌素注射液,每10kg体重0.3mL皮下注射。驱螨虫在皮下注射杀螨剂应注意事项:

①妊娠母猪配种后3090,分娩前20~25天皮下注射1次,种公猪必须每年至少注射2次,或全场一年2次全面注射(种公、母猪春秋各1次)。

②后备母猪转入种猪舍或配种前10~15天注射1次。

③仔猪:断奶后进入肥育舍前注射1次。

④生长肥育猪:转栏前注射1次。

⑤外购的商品猪或种猪,当日注射1次。注射用药见效快、效果好,但操作有一定难度,有注射应激。

更多疾病分析,请更多关注养殖致富网兽医在线栏目。

畜牧疾病

有关于猪圆环病毒病症状及其防治


猪圆环病毒病症状有哪些?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PVC)引起的猪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感染6-12用龄猪,其特征是引起淋巴系统疾病、渐进性消瘦、呼吸道症状,造成患猪免疫机能下降、生产性能降低;主要临床症状为仔猪先天性震颤、断奶猪消瘦、呼吸急促、咳喘,黄疽,腹泻,贫血等。临床上以新生仔猪先天震颤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为主要症状。发病率一般为同期仔猪的10%-20%,仔猪死产率较高,不死猪的发育明显受阻,变成僵猪、呆猪,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养猪人一定要掌握猪圆环病毒病的症状,一旦发现确诊,及时治疗。

猪圆环病毒病症状

1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主要发生在5~12周龄的仔猪,患猪呈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厌食、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呼吸困难,咳嗽为特征的呼吸障碍。体表浅淋巴结肿大,肿胀的淋巴结有时可被触摸到,特别是腹股沟浅淋巴结;贫血和可视黏膜黄疸。在同一头猪可能见不到上述所有临床症状,但在发病猪群可见到所有的症状。本病发病缓慢,猪群一次发病可持续12~l8个月.

2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DNS)是由圆环病毒(PCV2)引起的,主要危害生长猪和育肥猪,主要侵害皮肤和肾,**终导致皮肤受损-苍白或有出血点。该病以皮肤损伤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特征。常在12~14周龄猪群中零星出现或爆发,猪群发病可持续l2~24个月。**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周边为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直径一般为50px,个别病灶常融合成条带和斑块。一般**早常在后驱、后肢和腹部出现。然后慢慢可扩展到胸肋、耳等部位。发病温和的猪体温正常,行为无有异常,常自动康复。发病严重的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哺乳仔猪发病时有的还伴有腹泻、贫血和黄疸症状。**后可衰竭死亡。

该病死亡率虽低,但发病率高,病程长,尤其是在春夏季节。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易造成猪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而且猪群发病后由于免疫功能受抑制,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降低,容易并(继)发各种感染,使养猪场损失进一步加大。本病的发生不仅与猪圆环病毒2型有关,还与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应激和继发感染有关。

3猪呼吸病综合征(PRDC)

本病在多数情况下,被视为PMWS的孪生病,系PRRSV或PRV和PCV-2混合感染,致使在免疫抑制状态下,发生多病原混合感染和后续感染出现的综合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呼吸困难,有时部分猪有全身潮红的败血症状和因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耳尖、尾端及股、前肢液下皮肤瘀血、出血,出现瘀血斑点。

4PCV-2与母猪繁殖障碍

该病近年来在我国也时有发生。发病对象以初产母猪为多,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弱仔、滞产、发情期延长、不育等。个别严重的初产母猪死产、流产发病率高达60%左右。

5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

本病多发生于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率在1%~3%,也有高达l0%左右。一般在生后**周发病,震颤为双侧,影响骨骼和肌肉发育,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如声音、温度等)可引发或加

重震颤,有的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都不断发生震颤。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严重的震颤可因不能吃奶而死亡。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

猪圆环病毒病治疗方案一:

对临床症状明显患猪进行个体治疗是必要地,用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庆大一小诺霉素、克林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减少并发感染,同时应用促进肾脏排泄和缓解类药物进行肾脏的恢复治疗。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并配合维生素肌肉注射,也可以使用电解多维饮水或者拌料,增进和调整病猪的免疫器官的功能,增强病猪的体质,以使病猪快速恢复。

选用新型的抗病毒制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导素、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进行治疗,同时配合中草药抗病毒制剂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一旦大批发病应用脉冲式投药增加药物剂量特别是对本场猪群敏感的药物。对出现症状的病猪,应隔离单独按疗程治疗。

猪圆环病毒病治疗方案二:

用抗生素治疗猪圆环病毒病无太大的效果,仅能减少继发性的细菌感染。子猪断奶后3~4周是预防猪圆环病毒病的关键时期。因此,**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尽可能减少对断奶子猪的刺激。避免过早断奶和断奶后更换饲料,断奶后要继续饲喂断奶前的饲料至少10天。

在断奶子猪饲料中按每吨饲料中添加1.2公斤利高霉素,15%金霉素2.5公斤或强力霉素150克,阿莫西林150克,连续饲喂15天;避免断奶后并窝并群;避免在断奶前、后1周内多次注射疫苗;降低饲养密度,为子猪提供舒适的环境。

子猪用药:哺乳子猪在3、7、21日龄注射三针得米先,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半个月,在每吨饲料中添加1.5公斤利高霉素或强力霉素150克,断奶前后各饲喂1周或断奶后半个月。

母猪用药:在母猪产前1周和产后1周,按每吨饲料中添加1.2公斤利高霉素,2.5公斤15%金霉素,150克阿莫西林进行饲喂。

做好猪瘟、蓝耳病、猪细小病毒、伪狂和喘气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有关于猪蓝耳病的防治技术之仔猪篇


蓝耳病已经成为成为包括猪瘟和伪狂犬在内的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三大高危疫病之一,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11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周龄~13周龄的猪群中,一般从5周龄~6周龄开始发病,8周龄~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减食、消瘦、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少数仔猪耳部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为80%~100%,断奶后仔猪发病死亡率为20%~50%,如出现多重感染其死亡率更高。当前在临床上多见蓝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或猪流感发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猪肺疫、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仔猪副伤寒等,使症状复杂化,增大了防治的难度和死亡率,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的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83%。目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病毒株仍为美洲型,但近年来在全国不同的发病地区也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单核细胞胞质呈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强阳性反应,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很强的亲嗜性。

防治措施

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

疫苗接种: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可以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据报道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猪的免疫预防,对发病的猪场应用后也能大大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对于弱毒苗的应用一定要谨慎,如果猪场经血清学检查确实已经感染了该病,可以考虑用弱毒苗接种以缓解仔猪的呼吸道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减少经济损失。弱毒苗的免疫程序是:后备母猪配种前2周~3周免疫一次,确保其高效价抗体水平以有效保护怀孕期不受病毒的侵害;仔猪23日龄~25日龄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作后备种猪使用时,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仔猪每头每次加入猪用转移因子0.25毫升,与疫苗分别肌注。可有效地促进抗体形成,提高抗体滴度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

接种疫苗并不能产生100%的保护,而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用了疫苗后还有发病的可能,尤其是弱毒苗的使用更应该慎重。

发病时的措施:一旦猪场发病,要对病猪和外观健康的猪尽快隔离饲养,料糟、水槽严格分开,猪只之间不能相互接触以防传染。

有关于猪毛孔出血的防治


很多养猪户会发现猪发病后会伴随着毛孔出血现象,常见于耳朵、眼周、背部、出现针尖到粟粒状出血点,尤其以颈部猪鬃处**为明显。很多人不解。其实这一现象都是用药不当惹的祸。

原因分析:

猪毛孔出血并非所用传染病的固有症状。只有当动物体内红细胞被破坏,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毛孔及内脏出血现象。当我们发现猪毛孔出血时往往都是经过几天治疗后情况,纵观现在有好些资料和杂志也把毛孔出血列为某些传染病的临床症状之一。人云亦云。并且只要一出现毛孔出血现象就认为病情很重或不治之症,其实不然。首先从传染病来看,猪瘟是皮下针尖状出血点或出血斑指压不褪色,猪丹毒是菱形或不规则形紫红色斑块高出皮肤指压退色。猪肺疫,败血型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都是呈现弥漫性出血斑。并且具有各自独特的临床症状。除猪附红细胞体因为红细胞被附紅体破坏有毛孔出血现象外,其他传染病很少有此现象。再者当猪出现高热时用退热药加抗生素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这一现象都是用药不当惹的祸。

退热药包括中药解表药,解热镇痛药(吡唑酮类及其衍生物)。尤其是吡唑酮类,虽然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较强,疗效较好,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猪的汗腺不发达,不能像人类一样通过排汗降温,当猪一出现发热,在没有确定具体病症的情况下,胡乱用退热药且反复用药。殊不知发热是机体在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机体出现的一种免疫系统的保护性反应。这时我们应该通过临床症状,疫苗免疫情况、疾病流行季节、发病特点、实验室诊断、必要时通过剖检......等诊断方法和措施,确定病症对症下药。而不应该在没有确诊是什么病的情况下一味使用退热药进行治疗。

目前兽药厂生产的兽药多为复方制剂,差不多都含有退热药(有针对性的部分药除外),部分药注明含有诺瓦尔精或匹拉米洞,其实就是安乃近、氨基比林,竟有部分乡村兽医和养殖人员不知其为何物,当成退热的灵丹妙药。何况有些兽药只注明含有**退热成分。在治疗中为追求疗效,往往随便加大用药量,或在联合用药时A药含有解热镇痛药,B药也含有解热镇痛药。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解热药的用量。造成猪毛孔出血。

本人在治疗风湿症时,单纯使用解热镇痛药连续使用几天后也出现猪毛孔出血症状。并且进行过多次验证,如果加入VC或vk3则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没有出血症状。

解决措施:

1购药时向厂方问清楚复合制剂的有效成分及含量。2搞清楚自己用药的计量。3防止超剂量用药和重复用药。4如果必须使用解热药**好同时使用vc和vk3,即可增强猪的免疫力又可防止毛孔出血现象。5选用成分单一的药,自己根据具体症状病情配伍用药较好。

更多疾病预防知识请更多关注养殖致富网兽医在线栏目。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3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