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疾病治疗:如何防控O型口蹄疫?

近年来,牛羊A型、亚洲I型口蹄疫趋于平静,猪O型口蹄疫更加严重,缅甸98(MYA)毒株传入我国后,使得国内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更加复杂。

口蹄疫动物间互相传染

口蹄疫可在不同种动物间互相传染,《2011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通知要求对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牛、羊、骆驼、鹿进行O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奶牛和种公牛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地区的牛、羊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猪口蹄疫虽说主要流行的是O型,但应注意亚洲I型流行的病例,A型口蹄疫发病或带毒动物应注意奶牛,黄牛、水牛、猪、羊等。

猪O型口蹄疫症状:

猪O型口蹄疫(FMD)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感染猪外,还可感染牛、羊等偶蹄动物。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须报告的传染病之一,中国政府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不但引起幼畜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严重影响家畜及畜产品流通和贸易活动。

发病猪口腔粘膜、舌面、鼻镜、蹄叉、蹄冠部及乳头形成水疱和溃疡(烂斑),幼畜病死率较高,主要表现心肌炎、虎斑心。

防控对策

1、免疫预防是核心疫苗免疫。一方面可以增强动物机体抵抗疫病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或缓解疫病的流行和发生强度。经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测试,目前中国政府招标采购的所有口蹄疫疫苗对MYA98谱系病毒均有保护。为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考虑到猪对口蹄疫疫苗的反应特性,建议在当前情况下,养殖场(户)对所有猪只加强免疫1次。育肥猪增加1次免疫,即30~35日龄初免,70~75日龄二免,90~100日龄三免,这样可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2、消灭传染源对病畜、同群畜及可能感染的牲畜强制扑杀,并采取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对污染的猪舍、物品及环境彻底消毒,迅速消除传染源,这是关键。

3、严格控制疫源移动限制牲畜及其产品及其他染毒物的移动,切断传播途径,是避免疫情扩散的有效措施。

4、加强监测加强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疫情隐患,减少疫病发生风险。

目前,猪口蹄疫已无明显季节性,但仍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因此养殖户一定要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一旦有疑似症状要及时上报,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畜牧疾病

畜牧疾病治疗:猪口蹄疫的药物治疗


一、流行病学病猪是主要传染源。发病初期的病猪是**危险的传染源,痊愈的猪带毒5个月左右。空气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特点可发生远距离、跳跃式传播。呼吸道、消化道、受伤皮肤都能感染,无明显季节性,散养猪以秋末、冬春为多发季,爆发和流行有一定周期性,每隔一、二年,三、五年或十年就流行一次。二、临床症状潜伏期12天。病初体温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鼻镜、唇边、母猪乳头、口腔粘膜有明显水泡,蹄痛跛行,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泡,水泡破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卧地不起,鼻镜、母猪乳头病灶较为常见。吃奶仔猪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见到口腔、鼻面上有水泡和糜烂。三、口蹄疫引起的原因: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1)猪场的布局不合理。猪场建在距离道路或邻近猪场太近,猪舍之间距离太短,口蹄疫病毒易随风传播,一旦邻近猪场有此病发生,会迅速蔓延。(2)种猪引进不规范。有些猪场引种和仔猪是从曾经发生过口蹄疫的猪场引进,虽然这些猪没有什么可见临床症状,但往往体内带有病毒,这样引种时就将病原带进了本猪场。(3)疫苗质量不好、免疫注射不规范或疫苗剂量不足,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而获得免疫。(4)患病猪是**危险的传染源。猪只患口蹄疫痊愈康复后,该病毒能在猪体内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成为传染源,如当各种应激因素使带毒者免疫力降低,或由于病毒变异增强了毒力,引起本病暴发。(5)消毒措施不力。选用消毒药物不当,或配制的浓度达不到消毒目的,使病毒散布。专家队针对猪口蹄疫疾病研制了、一套高效治疗方案,效果显著:治疗方案:严刹十六能拌料如果不采食,用病毒专家针胆汁素剂肌注,然后用严刹十六能拌料整体用蓝瘟灵饮水,如果急性死亡用5号急救地塞米松肌注,然后用严刹十六能拌料整体用蓝瘟灵饮水2天见效,效果非常好。

畜牧疾病:巴西如何防控非洲猪瘟?


巴西于1978年4月30日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1978年~1979年巴西南部暴发224起非洲猪瘟疫情,巴西政府即启动非洲猪瘟紧急状态,立即采取扑杀、限制生猪调运等一系列措施,共扑杀约70万头生猪。为了有效控制和根除非洲猪瘟,1980年11月25日,巴西农业部通过总统令发布了非洲猪瘟根除计划。1981年11月~1984年9月期间未发生新疫情,1984年12月巴西政府正式宣布已彻底根除非洲猪瘟。与西班牙和葡萄牙非洲猪瘟疫情持续40多年的历程相比,巴西的根除计划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次根除决策。

疫情传播进程

从巴西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快速传播阶段(1978年~1979年):巴西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于里约热内卢机场周边的养殖场,时间为1978年4月30日。在首例疫情发生后,虽然政府马上进行了扑杀处理,但由于前期带病猪已经出栏销售,非洲猪瘟疫情随即快速扩散到里约热内卢州内的其他11个地区,1978年6月~7月间巴西共有24起疫情暴发,其中18起为非洲猪瘟阳性。197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传播到其他10个州,主要分布在巴西南部和中部。在1978年~1979年期间,巴西一共发生224起非洲猪瘟疫情,共扑杀和焚烧6.7万只猪;

疫情有效控制期(1980年~1984年):在疫情发生后,巴西政府即于1978年6月15日以总统令启动了非洲猪瘟紧急状态,有效控制住了非洲猪瘟疫情的进一步扩散。1979年时ASF血清检验的阳性率即从40.5%下降至8.2%;1980年~1981年更是下降至0.2%和0.1%,自1981年11月起已无非洲猪瘟疫情报导,1983年9月9日,巴西南方宣布ASF无疫。1984年12月,巴西重新获得OIE无疫验证。

积极迅速的防控手段

巴西政府的防控手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阶段(1978年~1980年)为非洲猪瘟紧急措施应对阶段,第二阶段(1980年~1987年)为非洲猪瘟根除阶段。具体来说:

**阶段(1978年~1980年):非洲猪瘟紧急措施应对阶段。

在**病例的实验室确诊后的15天,巴西政府即通过总统令启动非洲猪瘟紧急状态,对应非洲猪瘟的防控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禁止感染区和风险区内的猪只调运、感染区内的猪只扑杀以及对污染物品彻底清洗和消毒等。此紧急状态一直持续至1980年ASF根除计划前。在此阶段,巴西政府在疫情方面的财政投入达1300万美元,也使得巴西非洲猪瘟的扩散得到有效控制,1979年巴西国内实验室检测的非洲猪瘟阳性案例仅为17例,1980年更是降低到0例。

第二阶段(1980年~1987年):非洲猪瘟根除阶段。

通过非洲猪瘟紧急措施实现了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后,巴西政府于1980年11月25进一步提出了非洲猪瘟根除计划。该根除计划又进一步细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攻坚阶段(1980年~1984年)和巩固阶段(1984年~1986年)以及维护阶段(1987年)。并根据国内养殖分布特点,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动方向,猪肉出口企业密集程度和散播该病的风险程度,又分地域,分区域进行先后根除。首先开始的是南方地区,其次东南地区,**后为其他地区。根除计划具体来说:1.攻坚阶段(1980年~1984年):此阶段政府主要措施为控制国际航运、控制国内生猪移动、积极检测以及对古典非洲猪瘟疫苗免疫等,此外政府也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完善疫情通报系统以方便接收所有兽医的疫情报告,此阶段使得巴西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基本得到消除,1981年后再无新增疫情出现。2.巩固阶段(1984年~1986年):政府在攻坚阶段取得的成果之上继续推进和改进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继续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加强鉴别诊断,改善动物疫病统计分析,继续对暴发疫情进行扑杀和移动控制。3.维护阶段(1987年):政府继续运行猪病监测系统,防范非洲猪瘟的复发。由于该根除计划设计科学且执行坚决,巴西境内暴发的所有疫情都被扑灭,自1981年11月已无ASF疫情报道且血清学监测也全部为阴性。1983年9月9日,巴西南方区域首先宣布ASF无疫。1984年12月5日,巴西重新获得OIE无疫认证。

根除非洲猪瘟的经验

巴西从1978年暴发非洲猪瘟到1984年获得OIE无疫认证,耗时7年时间彻底根除非洲猪瘟,相较西班牙历经10年时间才能控制疫情蔓延,巴西的非洲猪瘟防控和根除计划可以说是有效决策。巴西能够快速防控和非洲猪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政府反映迅速。在非洲猪瘟疫情实验室确认15天后政府即启动非洲猪瘟应对紧急预案,严格限制生猪调运及扑杀带病生猪,将非洲猪瘟疫情的扩散范围主要控制在中南部。

二是政府对于非洲猪瘟防控财政投入较大。1978年~1979年间巴西政府对于非洲猪瘟投入的财政支出即达1300万美元,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政府累计支出超过2300万美元。充足的财政支持使得巴西专业的技术人员得到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有效培训;同时对养殖户被屠宰的生猪给予补偿也使得农场主愿意主动上报疫情。

三是巴西政府对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宣传和信息交流充分,农户上报疫情积极性较高。由于财政补贴充分,养殖农场主愿意主动上报疫情。根据统计在主要疫情区圣卡塔琳娜州,75%疫点在发病后10天上报疫情,82%疫点在14天内上报。及时的通报疫情有效防控了非洲猪瘟疾病的进一步扩散。

巴西根除非洲猪瘟的历史经验如下:政府积极引导:非洲猪瘟暴发时巴西正在经历一个政治自由化阶段,在如此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巴西政府仍充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果断、积极严格执行根除计划,并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对民间团体进行引导。

媒体对疫情的高度关注:非洲猪瘟危机期间所有巴西报纸上对疫情给予重点报道,这导致社会公众对关于动物健康常识有很好的认知。

通畅的疫情通报机制:鼓励农民上报疫情,养殖户和兽医可以拨打免费电话,以便他们尽快通知政府。若通知延迟,疫情可能会在当地政府采用根除措施前进一步扩散。

民主、自由地制定政策:养殖户通过协会和社区代表参与政策制定,协会和社区**人对根除非洲猪瘟直接提出有效的建议,如培训巴西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非洲猪瘟实验室诊断,对养殖户被屠宰的动物给予补偿。

政府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对发生疫情中生猪被扑杀和屠宰的养殖户给予补偿,1978年~1979年期间对屠宰猪的农场补偿约212万美元(按照1978年汇率),这两年疫情暴发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达到1300万美元(按照1978年汇率)。

官方机构的有效配合:官方机构,特别是巴西兽医协会,在ASF暴发期间,在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制作诊断、紧急处理非洲猪瘟疫情的标准化流程,制定官方宣传手册、在国家媒体上积极宣传疾病的演变,并定期对兽医进行专业化操作的培训,以便兽医更专业应对紧急疫情。

国际组织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派遣专家帮助巴西建立诊断非洲猪瘟实验室;1978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向巴西提供15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畜牧疾病: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犯牛、猪、羊、骆驼和鹿等动物,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口蹄疫的病原是属于小核糖核酸科、鼻病毒属中的一种病毒,本病传染源是患有本病的动物,猪口蹄疫的潜伏期只有12天,那么,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猪口蹄疫,俗称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传播速度极快,病猪鼻、齿龈、唇、舌、咽、腭等部也可能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性溃疡;哺乳母猪的乳房和乳头也可能出现水疱或烂斑。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在治疗之前,要对病原特性熟悉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口蹄疫病毒特性:不耐热,在37℃环境下仅可保持传染性2小时以上,60℃即灭活;在4℃环境中可存活数周;不耐干燥,相对湿度60%以上,病毒相当稳定,相对湿度40%以下,病毒迅速崩解;不耐酸碱:酸性环境;达到灭活90%条件,在PH=6.5环境下时,需要14小时;在PH=5.5环境下时,仅需要1分钟;而在PH=3时,病毒瞬间灭活。碱性环境:PH9.0上,迅速灭活,1%-2%氢氧化钠或者4%碳酸钠环境下1分钟即可灭活。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应严格执行检疫、消毒等预防措施,发生口蹄疫时应采取扑灭措施;2、由于口蹄疫病毒血清型复杂,尚无一种很好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注射用5号神针时每20ml可注射100kg体重,后期应配合头孢消炎,如有发烧,柴胡可与血清同时注射。

畜牧疾病治疗:如何防控?肉杂鸡常见病有哪些?


肉杂交生长速度快,是我国市场上主要的肉鸡品种,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重要的就是疾病问题。肉杂鸡养殖需科学饲养与管理,否则较容易发生疾病,因此对养殖户来说,做好防控非常重要。

一、沙门氏菌病

孵化条件差,消毒不彻底,育雏条件差,温度忽高忽低,粉尘大通风不良等原因很容易造成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多发。

防控:

1)预防办法:A)、俗话说“苗好一半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养殖户在选苗时一定到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孵化厂购苗。B)、改善育雏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切忌温度忽高忽低,以防感冒。若沙门氏菌感染严重可适当提高温度至37°C,高温育雏是降低沙门氏菌危害的一项措施。

2)治疗:用药要及时,选药要恰当,控制其水平转播。同时添加一些复壮的营养物以提高雏鸡抗病力减少死亡率。

二、球虫病、支原体、大肠杆菌病、法氏囊、肠毒综合症

鸡舍垫料潮湿,阴雨季节,饲养密度大,免疫分群,对鸡群惊扰频繁不注意环境消毒,抗菌药使用不当等因素,是导致这些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防控:

1)预防:改善鸡舍条件加大通风量控制湿度保持相对干燥,经常对环境鸡群消毒。免疫前后给一些抗应激增加免疫力的药物。

2)预防球虫应选择几种作用方式不同的药物交替使用,注意耐药性及药物的蓄积中毒,有条件的采取网上平养,使鸡粪与鸡分离减少感染机会。‘

3)由于疫苗接种对呼吸道影响较大,所以免疫后应尽快的预防一下呼吸道的药物,同时添加修复肠道的药物。

4)治疗:对大肠杆菌用药,**好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剂量要足疗程要够,切忌试探性用药,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大肠杆菌,非典型新城疫及其混合感染

主要控制大肠杆菌,非典型新城疫及其混合感染,同时密切关注温和性流感的出现。

鸡舍环境恶化,中期大肠杆菌呼吸道病没控制彻底,特别是中期发生法氏囊的鸡群,由于免疫器官被抑制很容易诱发新城疫,而由于临床表现为大肠杆菌病变,忽视了新城疫的治疗造成大量死亡。

防控:

勤消毒2-3种消毒剂交替使用,注意免疫前后2天不搞消毒。

A、做好前中期的免疫工作,程序合理,方法得当,免疫确实。免疫接种是肉杂鸡生产的关键环节,若接种失败,轻则导致药费很高,饲养成绩很差,重者全军覆没;

B、此时用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联合使用,多方面考虑疾病。

C、饲喂微生态制剂增加免疫力。

四、肾传支

多在气候交替季节发生,昼夜温差大,应激频繁是肾传支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两阶段性,发病初期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3~4天后表现为肾病变阶段,表现为拉稀,肾脏肿大,死亡率上升。

防控:

针对此病的预防主要由两方面,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对鸡群的保温,减少应激。二是选择针对性的疫苗,如新支灵,可在1-3日龄用新支灵1羽份滴鼻点眼,6-8日龄新支灵2羽份滴鼻点眼进行预防。

五、肌胃炎

7-10日鸡群多发,也有在2周左右发病;病程较长,持续2-3周左右大部分鸡可以恢复,但生长发育较差。本病在我国,近一两年来呈现发病率增高现象,全国各地均有发病。发病日龄越小,病症越严重。肌胃溃疡现象越来越严重。发病后病鸡采食下降,打盹闭眼,精神不振;拉料粪;外力惊动后精神看似正常。死亡率较低,如无继发疾病,死亡率较低。病禽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病鸡群大小差异较大、参差不齐。剖检主要表现为鸡胃糜烂、溃疡。针对此病的预防主要是要选择合格、安全的饲料。

防控:

对发病鸡群的治疗,一是停止饲喂霉变的饲料,二是在饲料中添加牛至油。

六、低致病性禽流感

主要侵害20天以上的鸡群,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噜、甩头,个别张口伸颈呼吸;死亡快,剖检主要为气管充血、出血严重,气管和支气管有干酪样物。

防控:

针对此病预防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做好H9疫苗的免疫。6-7天用新支灵(rL-H9-H120)1-2羽份滴鼻点炎,同时新城疫-低致病性禽流感H9-法氏囊亚单位油乳剂灭活疫苗0.4毫升,颈部皮下注射;二是做好通风换气,注重对鸡群的通风。

畜牧疾病治疗:猪蓝耳病防控五要点


养殖致富网讯: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猪场如何有效地控制?

一是封闭到位。禁止闲杂人员进入猪场栏舍,饲养人员不得串岗,禁止外来车辆进场区。

二是消毒到位。实施严格消毒制度。每星期对栏舍、用具和周围环境消毒2至3次,农村散养猪栏用消毒液或石灰水刷白消毒。

三是免疫到位。用国家批准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对所有生猪进行接种免疫。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至25日龄时接种一次,种母猪配种前还应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每隔6个月免疫一次。猪e网介绍,发现疫情,应开展紧急预防注射。

四是禁调到位。做到不到疫区和外地调运仔猪和肥猪,提倡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养殖方式。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五隔离到位。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隔离病猪。按四不一处理规定处置病猪、死猪,即不宰杀、不转运、不销售、不食用,采用深埋病猪、死猪等无害化处理方法,切不可乱丢乱弃病猪、死猪。

猪蓝耳病是猪场一大杀手,做好疾病防控很重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3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