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引起母猪奶水不足的九大原因和六大防治措施

养殖致富网讯

对于目前现代化、规模化养猪场来说,母猪是养猪场的经济命脉,是养猪场的核心。在我国,一般大型规模化的养猪场都会养殖几十头甚至上百头的母猪,优良品种的母猪经过配种会产下品种较好的仔猪,养猪场就是通过母猪的自繁自养来扩大自己养猪场的规模和资金,进而增加自己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盈亏在母猪、成败在母猪的理念

在现代规模化养殖广泛推广和实践的时代,盈亏在母猪、成败在母猪的经验体会也普遍被养殖场所认同,母猪的好坏成了养殖场盈亏的关键因素。现在养殖母猪**关心两大问题:一是母猪的繁殖能力高低;二就是母猪的哺乳能力高低。如果母猪奶水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仔猪,导致仔猪生长缓慢、免疫力差、易感染疾病、成活率降低、断奶重降低,严重影响生产。而且母猪奶水不好也会增加淘汰率,加大了培育新母猪的生产风险,加重了养殖场的运营成本。

母猪奶水不足九大原因分析

引起母猪奶水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九点:

1、能量饲料匮乏

2、生产应激

3、采食量下降

4、饲养管理不当

5、配种年龄过早,乳腺发育不良

6、过度肥胖,内分泌失调

7、年龄大,生理机能减退

8、纯种外种母猪会有不明原因的无奶或奶水不足

9、乳房炎的发生导致母猪奶水匮乏

母猪奶水不足的六大防治措施

针对养猪场母猪奶水不足,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防治措施有:

1、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体况评定,按照评定结果确定饲喂量;定时饲喂,促进母猪多饮多食;做到母猪产前减料,产后逐渐加料,防治母猪食欲废绝;避免惊扰母猪,引起应激。

2、合理搭配饲料,平衡饲料营养,一要保证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二要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否则母猪不仅泌乳量下降,还易发生瘫痪。

3、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不好的母猪并补充新母猪,保持猪群生产性能**优。

4、保持环境卫生,避免引起乳房炎。发生乳房炎后可肌注青链霉素治疗,局部擦拭鱼石脂软膏。当乳房脓肿成熟后,尽快纵行切开排脓,然后用3%双氧水及0.1%新洁尔灭溶液冲洗,然后用纱条引流,待脓汁减少后再敷消炎粉或其它抗生素。

5、可用催奶配方进行催奶,如胎衣催奶法、维生素催奶法、中药催奶法、红糖鸡蛋催奶法等。

6、哺乳后期奶水不足,应采取仔猪早期断奶技术。

畜牧小编总结

母猪奶水不足在养猪场内是非常严重的情况,奶水不足导致仔猪营养跟不上,仔猪重量普遍下降,抵抗疾病能力较弱。针对疾病仔猪基本没有抵抗能力,因此仔猪群比较容易得病,严重者会死亡,这对养猪场来说是重大损失。因此,规模化养猪场对产仔母非常看重,在哺乳时期会加倍提高母猪的营养,只要我们按照小编所总结的这套方案,我们养猪场就能避免产仔母猪奶水不足的状况发生,避免对我们养猪场造成重大损失。

畜牧健康

2022关于非洲猪瘟发生场得病十大原因!


每一个发生非瘟的猪场都有一个凄惨的故事。但在积极的生物安全措施下,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所以,我们在惋惜之余更加要痛定思痛,找出可能的发病原因,防止悲剧重演!

非洲猪瘟形势依然严峻。无论中小散户还是万头规模猪场,在非洲猪瘟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一个发生非瘟的猪场都有一个凄惨的故事。在惋惜之余,我们如果痛定思痛,找出可能的发病原因,才能不让悲剧重演,为幸存的猪场提供宝贵教训,及时弥补目前存在的生物安全漏洞。

在积极的生物安全措施下,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接下来,笔者将身边了解到的及报道的发生非洲猪瘟猪场的主要原因进行初步总结,希望对行业有所帮助。

发病猪场可能原因分析及教训

(一)外来工作人员消毒不严格

一个规模场,因外来收猪工作人员进场未按规定更换鞋子及衣服,直接进入猪场,且将工具带入猪场由场长举牌拍照,结果5天后,距离生猪处理处**近的一栋猪舍出现猪只采食量下降,身上发红,陆续出现死亡,病情很快蔓延。

可能原因:从业人员和工具带入

教训:

1.任何从业人员避免进入猪场,如果不得不进入,必须进行严格的全方位消毒,尤其是鞋底、头发、首饰、手机、眼镜、工具等。应更换鞋子、衣服,洗澡消毒,手机、首饰、眼镜及工具,有条件的场要经过臭氧消毒或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液擦拭,人员需洗手消毒。

2.减少进场机会

报保险或无公害处理把猪送到指定地点或降低报的频率。

(二)邻近猪场发病

有猪场自身生物安全做得很到位,邻近280米的猪场发病,发病场猪只调动。一周后该猪场怀孕母猪出现不食、流产等情况。

经过检测确诊感染,原因可能是猪场靠近路边加上邻近猪场发病,加上冬季干燥,猪粪的粉末由风传入或进场车辆轧过带入场内所致。

教训:

1.不但关注场内,也要关注场外安全。

在严格做好本场生物安全措施的基础上,自己场外方圆一公里外的道路要白化,每天消毒,关注周边三公里猪场的动态。

2.成立共同生物安全链,抱团抗瘟,联防联控。

安佑集团董事长洪平先生提出建立共同生物安全链,即几个猪场在同一个生物安全体系内,拥有相同的管理体系,共同的饲料来源、共同的屠宰场及共用的运输车辆、洗消中心、种源,彼此点对点,并实行批次管理。

周边三公里如果有猪场,可相互监督,共同管理好场外公共区域,做好信息互通,可以共同建立车辆进场前一公里外的消毒区,卖猪车的消毒等。

(三)水源

国外的案例,罗马尼亚在河边的猪场生物安全设施很到位,但仍发生了非洲猪瘟,**后查找原因是猪只饮用水源为河水,而河的上游发生了非瘟,导致河水污染,从而导致该猪场发病。

教训:

1.对于之前发生非瘟场,采用在场内深埋的处置场,如果进行复养,首先一定要对水源进行检测,避免污染地下水导致二次感染。

2.病死猪或非瘟感染猪的处理方式,应做长久打算,提前有应急预案,尽可能减少感染风险,比如焚烧等。但目前一旦发生数量巨大,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处置方式,不可乱丢,尤其是个别人丢到河道里,会造成其他猪场更大的损失。

3.可定期对水源检测,同时,非瘟病毒在无血清环境中,在PH3.9及PH11.9情况下失活,安佑推荐饮水中加入“酸溜溜”,将饮水PH降低到3以下,可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酸溜溜的有效酸度(柠檬酸)。

(四)人员外出

有些猪场因人员外出,如孩子在外上学,定期来回,可能因消毒不严格等导致猪场发病。还有些猪场发病与猪场员工自己做饭有很大的关系,因食材、到菜市场外出回来消毒不严格等,令病毒进入猪场内部,导致发病。

教训:

1.非常时期应特殊对待,但长期封场不让人员外出不是长久之计,可以采用提高员工福利及集中休班方式。说起来容易,但怎样才能切实做到定期休长班,这取决于猪场生产节律,比如采用三周批次管理猪场,完全可以做到集中生产,而且还可以有足够的空栏消毒时间。

2.长期的封场不可取。猪场长期封场,不允许人员外出,不允许人员休班回家,过犹不及。长期不休班或回家,一方面员工会有抵触情绪降低效率,另一方面会导致猪场人员流失率增加,甚至出现离家近的员工晚上偷回家的情况。

笔者建议,非常时期,宁可人员宽松一些,留出足够的休班时间,这样才能维持平衡,人员才会稳定,避免潜在的风险。

3.生物安全单位**小化。场内划分好严格的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生产区划分好严格的妊娠车间、分娩车间、保育车间、育肥车间。

每个车间每个栋舍又要划分好严格的负责人,严禁区与区之间串、严禁各个生产车间来回串、同一个生产车间内部各个栋之间不来回串。将生物安全控制在**小的以栋为单位的空间里,一旦一栋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控制,避免在潜伏期间造成不必要的传播。

(五)老鼠

老鼠本身不会携带病毒,但如果临近猪场发病清场,没有食物会造成老鼠迁移到附近猪场,很容易从爪子、身上机械性传播过去。

教训:

1.猪场周边要有围墙,舍门口大门口要有像仓库门口的四十公分的格挡,避免老鼠进入。

2.定期灭鼠,规模猪场在请专门灭鼠队常规化灭鼠时,应做好灭鼠人员隔离、灭鼠工具的严格消毒。

(六)飞鸟

有规模猪场发生非洲猪瘟,各方面排查都没有漏洞,**后怀疑可能因为鸟群的栖息带来病毒。同时经过对某省发病小规模猪场调查,发病猪场几乎都是开放式猪舍,鸟等可以直接飞到猪舍里去。同样,和老鼠一样,鸟本身不会感染也不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但不排除在发病猪场吃饲料或猪粪上采食洒落饲料,甚至有些鸟类吃肉等,机械性传播短距离过去,都是有可能。

教训:

国内猪场大部分都是开放式猪场,目前一些规模猪场都是环控的密闭式猪舍,能够很好地避免鸟飞入,应建立防鸟网(短期很难),但**底限做到鸟不能进入猪舍。

(七)拉粪车

有个别猪场干清粪,拉粪车到场附近粪场,导致病原感染发病。虽然在场外,但拉粪车到处去,无法彻底消毒,即便落一个粪团被人员或车辆带到场内,可能会导致发病。但是因场地有限,封场一时可以,但长期下去猪粪无地可放。

教训:

可以尝试做一下使用固态反应槽,会在70℃高温持续三天,完全可以杀灭非瘟病毒,且可以做成有机肥。

(八)收猪车

此类车是较多的传播途径,很多场都很重视这一块,包括一些屠宰场也开始检测猪只是否携带非瘟。多数猪场做法是,要求拉猪车到场前进行清洗消毒,到装猪台后再进行消毒,甚至有些猪场自己购买转运车,卖猪先将猪赶到转运车,再转到卖猪车,回来后重点对转运车进行消毒。

教训:

1.拉猪车来场之前清洗消毒,装猪工具专用,车走后人车物严格消毒。

2.使用本场转猪车,专人送到指定点装车,之后严格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3.卖猪时,场内员工不出去,场外请专门小工来卖猪,每卖一头猪付给一定的费用,小工在卖完猪后,再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所有猪只一旦离开猪舍禁止再赶回猪舍。

(九)制度混乱

有个别规模猪场是因为技术团队变动,导致生物安全措施实施混乱,导致执行不严格,引起发病。

教训:

制度化,前提是有可以执行的生物安全体系,责任到人,做到有矩可循。

目前虽然非洲猪瘟很严峻,但做好生物安全还是可防可控的,我们在做好严格的饲料厂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也愿同业界同仁一道帮助猪场塑造生物安全体系,与猪场一道将非洲猪瘟拒之门外。

(十)外场购猪

有些猪场看准2019年猪市行情,猪场有空余地方,加上仔猪行情非常低,从外界购入大量猪只育肥,结果导致猪场发病。

教训:

1.非常时期,在猪场有猪情况下,谨慎从外界购猪进来。

2.如确实有必要引进猪只,需进行抗原检测,非瘟潜伏期4-19天,因非瘟病毒先通过口腔感染扁桃体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4-6天后进入血液,进入血液后形成病毒血症,可在血液被检测到,表现发烧发红症状,人眼观可以看到猪只临床症状,所以,唾液检测可比在血液中提前4-6天检测到病毒。

有关于猪低温症的病因和防治措施


猪低温症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体温下降,食欲衰减,嗜睡,不爱运动。结膜粉白或苍白。在临死前出现肛门松弛,脱肛等症状。

发病原因

1、饲养管理不当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如饲料蛋白含量过低或饲料搭配不当、猪舍地面长期潮湿,气温突变等原因导致体温下降。

2、外伤大出血导致机体供血不足造成低温。

3、退烧药使用不当(一般为过量),出现低温症状。如安乃近、扑热息痛、安痛定等都会造成低温。

4、营养代谢失衡,造成能量代谢紊乱,无法维持正常的体能从而导致低温。

5、内毒素作用,猪肠胃运动减弱,无法将内毒素完全排出导致低温。

6、中毒因素,如农药中毒、饲料中毒等。预混料、玉米、豆粕等发生霉变后猪只食入也会造成中毒。中毒严重时有明显的症状,如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等,但是大部分没有明显中毒症状,仅表现为体温下降,食欲减退。

7、病原体感染,由于病原体进入机体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进入血液形成菌血症或毒血症,一般表现为前期体温升高,后期体温下降。

8、此外手术也可引发低温,由于手术过程中使用麻醉药,消毒药,进行体腔冲洗或者手术过程中失血过多等原因而致体温下降,一般无特殊症状。

治疗方案

以补充体液和能量,加强体液循环,增强抵抗力为原则。常用的有西药疗法、肾上腺素加红糖疗法。

1、西药疗法:10%葡萄糖500mL,盐水500mL,10%的安钠咖10~20mL,三磷酸腺苷(ATP)120mg,肌苷300~600mg,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60~80mg,维生素C0.5g,1次静注(注射液加热至37.5℃效果更好)。新生仔猪可适当肌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0.5mL,1次/天,连用2天。

2、肾上腺素加红糖疗法:取0.1%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8-10mL,给病猪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续2-3天。随后取红糖或白糖100-150克,加适量开水溶解,一次灌服或让其自饮,每天2-3次,连续3-4天。对大便干硬的病猪,可先用肥皂水灌肠或用低聚木糖粉口服,待干硬粪便排出后,再口服补液。喂食和饮水中可适当加入熬煎好的生姜辣椒汤,以刺激肌体血液循环,助体温上升。还可适当升高猪舍温度,铺干净柔软垫草。

注意事项

1、低温期间禁止使用快速退烧成分的药物:三安类(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安乃近)、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大寒的中药等药物。

2、低温期间禁止使用对肝肾有毒副作用的药物: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

有关于伪狂犬、口蹄疫等五大病免疫措施


养殖致富网讯

猪价跌跌不休,养殖户一头猪亏200元,对于很多依然坚守在养殖一线的养殖企业而言,控制成本成了**招数。兽药制品往往就成了**道截流工序。用便宜疫苗代替贵的,免疫两次的降为一次,都是养殖户的惯用伎俩。对于这种现象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姜平呼吁行情差,防疫更不能打折!并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为200多家规模猪场代表普及了我国重要猪病流行动态与疫苗的合理使用。

猪瘟

对于猪瘟,控制母猪带毒和感染是关键,根据猪场实际发病情况和母源抗体水平制定免疫程序,一般是分别在20日和60日龄给仔猪做两次免疫,在配种前一个月给后备母猪免疫一次,繁殖母猪选在仔猪断奶时免疫接种,种公猪每年也要做足2次免疫。在做猪瘟疫苗的超前免疫时,要注意接种时机,是在初生仔猪吃初乳之前,接种0.5-1小时后再给仔猪吃奶。

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的免疫方面,选对疫苗很重要,要与流行毒株匹配,在A型口蹄疫流行地区,可使用A型疫苗紧急预防接种。姜平对比了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制作工艺,指出普通工艺疫苗可达6个月的免疫期,使用悬浮工艺浓缩苗可达12个月的免疫期,而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具有抗原纯度高、副作用小的优点。

蓝耳病

肆虐中国养猪业的蓝耳病同时也是欧美国家养猪业的**重要猪病之一,姜平介绍,仅2013年而言,美国就因蓝耳病损失了10.95亿美元,平均每天300万美元。2008年至今,国内猪场的带毒很普遍,有着呈地方性流行的趋势,姜平介绍在2013年的蓝耳病检测中,4124份血清里出现77.45%的抗体阳性率,分离出五株病毒。在蓝耳病疫苗使用过程中,姜平提醒:活苗中病毒有一定毒力,会影响猪瘟疫苗效果,因此不能同时使用,有些疫苗种毒会跟野毒重组产生新的病毒,可以适当采用人工驯化技术控制。

美国爱华州立大学在2013年发布一项研究显示,猪群感染圆环病毒后会加剧蓝耳病病毒的基因突变,造成变异。姜平由此推导出使用圆环疫苗可以降低蓝耳病变异的结论。作为严重影响猪群生产水平的猪圆环病毒病,姜平认为有效的办法是恰当使用疫苗,通过在江苏一家105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实验比较,结果表明进口疫苗和SH株灭活疫苗在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自2012年起出现新的流行,建议可以通过增加免疫次数和剂量:母猪一年三次,加倍剂量;仔猪分30日龄、50日龄两次免疫,加倍剂量。结合加强生物安全来抵御。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日益成为猪场之痛,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同时存在。姜平教授通过研究推测中国毒株未必来自韩国,复杂病情可能源于国内毒株的重组。这方面美国的研究速度比较快,已绘出中国流行性腹泻发病情况的地图,姜平为此感叹国内的技术储备少,研究速度不如人家。商品化疫苗各有千秋,二联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的安全性好、母源抗体影响小,活疫苗(二联苗、三联苗)诱导抗体产生快、抗体水平高。应急防控时可使用反饲法、自家灭活疫苗和早期断奶等办法。

防疫误区:

养殖户中常见误区是认为抗原含量越高越好,用了一种疫苗效果不明显立马换,对此,姜平解释:疫苗的抗原滴度未必高的就好,在合理区间的效果**;疫苗换得越多往往猪场情况越糟,以蓝耳病疫苗为例,要从一种苗换到另一种,**好中间停用一段时间(驯化半年左右),再换。

更多疾病预防知识请更多关注养殖致富网兽医在线栏目。

有关于肉鸡细菌病的防治措施


养殖致富网讯:

肉鸡细菌性疾病危害广泛,不仅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生产能力下降;还会引起肉鸡的死亡,导致食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病的蔓延等等危害。虽然肉鸡细菌性疾病难以控制,但亦有一些综合防控原则可以遵循。

一加强环境控制,不仅要合理选择鸡场建址、加强鸡舍的建设,更要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对鸡场粪便、死鸡等废弃物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是要慎重引种,防治蛋传细菌病;

三是提高鸡群健康水平;

四是合理使用药物;

五是对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监测;

六是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七是开发新型细菌类疫苗;

八是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在饲料选择、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方面下功夫;

九是加强监管力度;

十由于动物体内的常在菌,在特定条件变化下会转变为致病菌,所以需要适度使用微生态制剂。

更多疾病分析请更多关注养殖致富网兽医在线频道。

畜牧知识:鸡易得大肠杆菌的八大原因!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鸡的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

特征是引起鸡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眼球炎、关节炎及滑膜炎、输卵管炎、大肠杆菌性肠炎、肉芽肿、败血症等,该病在瑞典被**报道,以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陆续发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病不断在我国蔓延和扩散,尤其是近年来,大肠杆菌病在许多养鸡场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加上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使治疗费用上升,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健康发展,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病原因

一、抗菌药物的不正确使用

用户往往把使用药物当作控制大肠杆菌的主要手段,但药敏试验普及率低,用药盲目性大,且在实际生产中有时用药不合理,如随意加大剂量,或低剂量长时间使用,投药途径不当,不注意轮换用药,造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药效下降甚至无效,药物控制难度增大。另外药物的滥用造成机体内微生物菌群的失调,也是大肠杆菌病一个常见的诱发因素。

二、免疫抑制性疾病影响

我国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非常普遍,免疫抑制性疾病会造成机体整个防御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局部免疫受损,导致免疫抑制或低下,增加了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

三、种鸡群的净化水平低

导致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亚群禽骨髓性白血病病毒(ALV-J)、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呼肠孤病毒免疫抑制性疾病,经种蛋垂直传播给雏鸡。

四、大肠杆菌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腹膜炎涉及的母鸡卵巢及输卵管的感染,从而引起卵内污染,传给下一代雏鸡;另一种是种蛋本来不带菌,但蛋壳表面污染有大肠杆菌的粪便,在种蛋保存期或孵化期侵入蛋内部,也可引起死胎、爆蛋或出壳后成为感染雏鸡,这种情况下如果孵化和出雏过程消毒不严造成感染会更严重。

五、支原体的感染

尤其是鸡毒支原体的感染,与大肠杆菌有协同致病作用,也是大肠杆菌病的常见诱因之一。支原体除了水平传播外,还可因种鸡群的净化水平低,导致支原体经种蛋垂直传播给雏鸡和使用带有支原体的非鸡胚制造的活疫苗造成感染,也是支原体传播不可忽视的途径。

六、继发感染

继发感染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感染造成。其中一些高致病力的毒株,因可引起死亡,往往容易确诊,但那些非高致病力的毒株,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和分辨。正是这些目前仍广泛存在于家禽环境中的非高致病力毒株,往往会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禽不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人侵打开了门户。

七、饲养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应激因素长期存在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和各种应激因素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气候突变、寒冷、闷热、通风换气不良、氨味过浓等应激因素,使鸡群抗病力减弱,各种病原微生物乘机侵入,引起机体发病。

卫生条件差,粪便、污水、病死鸡等不能无害化处理,从而造成了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细菌、病毒大量存在。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或不严格,密度过大,潮湿的环境又为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八、其他原因

饲料营养缺乏,维生素等含量不足、饲料霉变等,导致鸡抵抗力下降,对大肠杆菌易感性增加,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有关于大猪高烧不退用什么药?大猪高烧不退怎么办?


大猪高烧不退怎么办?猪高烧不退是指猪的体温持续在40℃-42℃以上,并且长时间不退。猪高烧不退对猪的危害非常大,会导致猪免疫力下降,消耗过多的营养物质,身体消瘦,损伤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刺痛,导致猪精神萎靡,甚至心力衰竭,昏迷等。那么大猪高烧不退怎么办?大猪高烧不退用什么药?

猪高烧不退发病原因:

猪瘟

猪体温升高到40-42℃,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寒颤,伏卧喜睡,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

病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红白相杂呈大理石状;肾颜色变浅,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脾肿大,出血,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出血性梗死;慢性病例在大肠回盲部黏膜有钮扣状溃疡。

猪流感

潜伏期2-7天,猪体温突然上升至40-41.5℃,**可达42℃,减食或绝食,精神沉郁,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

猪肺疫

体温可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张口喘气,呈犬坐势,咳嗽,可视黏膜充血,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性眼屎。在耳后颈部、腹部、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色斑点,死亡率在70%左右。

猪链球菌病

哺乳猪患病**重,多呈败血性,病猪体温生高至41-43℃,眼结膜潮红,流泪,咳嗽,呼吸困难,体表有紫红色斑块。运动失调,后驱不灵活。患关节炎的病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患化脓性淋巴结炎的病猪额下、颈部、股前等处的淋巴结肿胀。

猪弓形虫病

类似猪瘟和流感,猪体温升高至40-42℃,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严重的食欲废绝。头、耳和四肢下部有淤血斑,后肢软弱无力,走路摇晃,喜卧,咳嗽。严重时呈犬坐势。口流白沫,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

传染性胸膜肺炎

病猪体温可达到42℃或者更高,呼吸高度困难呈犬坐或横卧姿势,腹式呼吸,咳嗽,口鼻流出带血的红色泡沫,腹部、耳尖发绀。

伪狂犬病

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有典型性的神经症状,呼吸困难,间有呕吐和腹泻;腹膜充血,间有小出血点;肾肿大,有散在出血点及耳尖发绀。

猪高烧不退怎么办?

猪场里经常会出现猪种高烧不退,不吃食,无名高热病,高热混感综合症,大部分的猪药患病发病率在50%左右,而死亡率高达50%-90%,给养猪场和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还因此而倒闭破产!

猪无名高热病病因复杂,通常情况下为病原混合感染,比较难以控制,治疗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反复复,从而照成生长缓慢霍停滞,病猪残猪和死猪增多。

针对以上这情况,一定要做好以下措施

1.要做好隔离,消毒,检疫等措施,防止病毒传入。

2.加强非典型猪瘟的预防,猪瘟是引起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要确保猪瘟免疫效果控制到位。

3.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激发感染,抗生素可以通过药敏实验来选择。

4.根据发病不同的病原,选用对症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减少发病造成的损失。

5.采用一些能增加猪体免疫力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或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猪高烧不退用什么药:

猪高烧不退相关用药推荐:祛病调理针:清热解毒,调理肠道,增加食欲。扶正增免管家:抗病毒,增强免疫力。全面消炎素和混感抑菌素:抗菌谱广,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有关于鸡包涵体肝炎的防治措施


鸡包涵体肝炎是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鸡死亡突然增加,严重贫血、黄疸,肝肿大,有出血和坏死灶,肝细胞内有包涵体。1951年美国**报道本病,我国自90年代开始出现本病。

本病多发生于4-10周龄的鸡,5周龄鸡**易感,产蛋鸡很少发病。本病可通过接触病鸡或被病鸡污染的禽舍、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发育鸡胚垂直传播,所以一旦传入本病则很难清除。鸡包涵体肝炎主要发生于春、秋季节。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1-2天。病鸡表现精神沉郁,嗜睡,下痢,羽毛粗乱。部分病鸡表现贫血和黄疸。感染后3-4天突然出现死亡高峰,5天后死亡逐渐减少至停止。病程一般为10-14天。在伴有法氏囊炎、传染性贫血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混合感染时死亡率明显上升。

预防措施

从包涵体肝炎阳性种鸡群中培育的雏鸡,应与其他鸡隔离饲养。注意搞好卫生,消除应激因素,如寒冷、过热、贼风以及断喙过度等。本病的预防主要还是从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诱因等方面来考虑。碘制剂和次氯酸钠对腺病毒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可选用。由于病毒类型很多,使用疫苗的效果并不很理想。

治疗方法

给鸡群喂抗生素并结合使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K,能使损失降低到**限度。治疗方法可用维生素C针剂(每支2毫升,含0.1毫克),维生素K,、维生素K4针剂(每支1毫升,含4毫克),庆大霉素(每支1毫升,含20毫克)各1支,对凉开水250毫升,让病鸡自由饮用,疗程1周,停药3天;改对凉开水500毫升,饮1周后停药。对重症鸡可同时肌注庆大霉素2毫克,早晚各1次。

有包涵体肝炎可疑鸡蛋孵出的雏鸡,应在其可能暴发本病之前2~3天喂治疗药物,应连续喂4~5天。在抗生素治疗结束后,可接着再喂3~5天的微量元素铁、铜和钴的合剂,这样可以加速贫血的恢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4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