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疾病治疗:肉鸡喂预混料易引发的疾病分析

(一)腿软主要指肉鸡表现不能站立、腿脚畸形、行走困难的一种表现。营养因素:饲料中缺锰、胆碱、烟酸、叶酸、生物素、尼克酸;大剂量补充磷、氯、硫;饲料中缺某种氨基酸、单宁;维生素D3缺乏、维生素D不充足、钙磷不足或配比不当;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E缺乏;锌缺乏。管理因素:饲养方式不合理如育雏笼养;运动不足。疾病因素如佝偻病等。对该病的防治应做好如下方面:合理配制日粮,保证每天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2-3周每千克饲料中含有2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1%钙、0.5%有效磷;严禁饲喂霉变饲料;加强管理,控制疾病或应激的发生;育雏期**好采用地面平养;投喂大量四环素类药物能影响钙、磷的吸收,磺胺类药物影响叶酸的吸收,注意添加与平衡。(二)异嗜主要指啄羽、啄肛。营养因素:蛋氨酸、胱氨酸缺乏;盐分过高或过低;日粮中纤维含量偏低;料中大容积性饲料偏小;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2和某些微量元素如钙、镁、锌等。管理因素:饲养密度大;舍内温湿度不适;通风不良;光照太强或太弱;应激。疾病因素:球虫病、蠕虫病;拉稀;某些药物如抗球药用量偏高。对该病的防治,应合理配制日粮,营养成分要全面;选择适宜抗球虫药;消除应激因素;正确判断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三)跗关节肿大主要指病鸡的单侧或双则性跗关节炎性肿胀。营养因素:缺维生素类如维生素B5、维生素B6等;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钙过高、钙磷配比不当。管理因素:舍内湿度大、温度低;饲养密度过大。疾病因素如一些疾病会引起跗关节肿大,如传染性滑膜炎、病毒性关节炎等。应科学配制日粮,改善饲养环境,预防控制疾病。(四)腹水主要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肉仔鸡腹腔中积聚多量的浆液性液体。原因很多,营养因素如硒、维生素E、磷缺乏;高能、高蛋白配合饲料等。管理因素如舍内环境差、通风不良、氨浓度高;高原气候、氧气稀薄;环境封闭、缺氧、二氧化碳浓度过大;霉变饲料;疾病因素如继发大肠杆菌病、曲霉菌病等。对该病的防治主要应从饲养管理入手,注重矿物质、维生素合理配比、量充足;改善饲养环境,降低密度,加强卫生和通风,勤换垫料,搞好环境消毒;补充维生素E和硒,常用1毫克/升亚硒酸钠液,任其自饮,同时辅以维生素E丸。在饲养早期使用抗菌药物,防止和减少大肠杆菌病和曲霉菌病的发生。努力减轻鸡的应激反应,不断提高鸡的抗病能力,可通过拌料,按50毫克/千克量添加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五)猝死主要是指发病急、突发性死亡或急性死亡。原因有日粮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过高;铜、锌含量偏高;硒不足;维生素与矿物质搭配不合理;光照强度过强、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尚未完善与快速生长相矛盾等。对该病的防治应合理配制日粮,从第2周适当限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小于20%,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l、维生素B6、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矿物质含量要充足,脂肪含量不能太高。可在每10千克料中添加3毫克生物素。在控制光照方面,从第2周起12-16小时,22-42日龄18小时,42日龄后20小时,同时不能随意开、关灯。在10-21日龄,每吨饲料添加3-4克碳酸氢钾,连用3天。

畜牧疾病

畜牧疾病治疗: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


肉鸡坏死性肠炎经常发生在地面平养模式中,肉鸡坏死性肠炎经常与小肠球虫病并发或继发,而且治疗效果不佳,给养鸡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1肉鸡坏死性肠炎症状

本病涉及区域广泛,发病率为6%~38%,死亡率一般在6%左右。其显著的流行特点是,在同一区域或同一鸡群中反复发作,断断续续的出现病死鸡和淘汰鸡,病程持续时间长,可直至该鸡群上市。

本病主要侵害2~5周龄地面平养的肉仔鸡,2周龄以内的雏鸡也可发病。病鸡表现明显的精神沉郁,闭眼嗜睡,食欲减退,腹泻以及羽毛粗乱无光易折断病鸡生长发育受阻,排黑色、灰色稀便,有时混有血液。与小肠球虫病并发时,粪便稍稀呈柿黄色或间有肉样便。病程稍长,有的出现神经症状。病鸡翅腿麻痹,颤动,站立不起,瘫痪,双翅拍地,触摸时发出尖叫声。

2肉鸡坏死性肠的诊断

本病常与小肠球虫病并发,极易被后者所掩盖。**后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

2.1取小肠受损病变部位的肠黏膜刮取物涂片,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许多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肠杆菌。用该刮取物直接涂片、镜检,有时可发现数个艾美尔球虫卵囊,证明有球虫病并发。

2.2无菌刮取有典型病变的肠黏膜(取自死亡后4小时以内的鸡),划线接种于葡萄糖血液琼脂上,37℃厌氧培养过夜,可生成几个圆形光滑隆起,淡灰色,直径2~4毫米的较大型菌落,菌落周围发生内区完全溶血、外区不完全溶血和脱色的双重溶血现象。挑取此菌落压片、染色、镜检发现与前面所述相同的细菌。

2.3挑选典型菌落接种于牛乳培养基中培养8~10小时后,可见明显的暴烈发酵现象,凝固的乳酪蛋白成为多孔海绵状或分裂为数块。

2.4药敏试验的结果是,该菌对青霉素类、痢菌净、链霉素高敏;对杆菌肽中敏;对复方敌菌净、庆大霉素不敏感。

3肉鸡坏死性肠的防治方法

该病确诊后,笔者制订了以治疗坏死性肠炎为主,兼治小肠球虫病为辅的原则。依据药敏试验的结果,投喂高敏药物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首先加强通风换气,全群隔日带鸡消毒一次。痢菌净0.03%饮水一日二次,每次2~3小时,连用3~5天;饲料中拌入15ppm杆菌肽和70ppm盐霉素。2周龄以内的雏鸡,100升饮水中加入羟氨苄青霉素15克,每日2次,每次2~3小时,连用3~5天。

用药24小时后,粪便颜色明显改观,病鸡症状减轻,采食量增加,3天后症状消失,鸡群恢复正常,以后再加强用药2天。

畜牧疾病治疗:白羽肉鸡腺胃炎的剖析


近年来,白羽肉鸡养殖密集地,出现一种以采食量降低、消化不良、生长缓慢;剖检病变为腺胃肿胀、溃疡;肌胃角质层糜烂;脾脏、胸腺、法氏囊萎缩为临诊特征的疾病,该病发病早,易反复,前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因内脏多个器官衰竭而死亡;耐过鸡呈现严重的生长不良,出现大量僵鸡,鸡群采食量低下,大小不均,拉饲料便等,给肉鸡养殖者及放养龙头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为病情复杂,致病原因很多,根据临诊解割病变,我们暂称之为肉仔鸡传染性腺、肌胃炎。

根据大量资料及案例分析认为:本病的病原为病毒+真菌,按照混感病因及对症治疗时,治愈率可在85%以上。

一、病原

农业部青岛动检所杜元钊、吴延功等同志通过研究,在肉仔鸡腺胃、肌胃炎的病例中分离到病毒主要是鸡的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腺病毒。但是通过病毒回归实验,只有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复制出了与临诊症状完全相同的疾病。IBV水平传播能力强,分离IBV可能来源于疫苗。所以我们认为鸡传染的性腺胃炎主要病原是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但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在该病的发病中起到了协同作用。

二、真菌可造成消化道感染

主要是烟曲霉菌、黄曲霉菌、镰刀霉菌繁殖及产生的毒素;白色念珠菌感染。霉菌毒素:镰刀霉菌产生的T2毒素是一种腐蚀性刺激物,它可造成腺胃、肌胃黏膜和羽毛上皮的坏死;桔霉素基本上是一种肾毒素,它能使肌胃出现裂痕;卵孢毒素、圆弧酸也能使腺胃、肌胃相连接的峡部环状面变大、坏死,黏膜覆盖假膜性渗出物,肌胃黏膜坏死。白色念珠菌是禽类上消化道的一种真菌感染,其特征是上消化道黏膜出现白色假膜和溃疡,严重者,腺胃黏膜和肌胃内有白色干酪样坏死物。

三、解剖病变

(1)胃肠道。腺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受损,胃酸的分泌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就会减少。胃酸分泌少使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菌群失调。所以,腺胃受损的鸡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过料,对其它疾病易感。肌胃病变后食物消化不良,影响营养物质在肠道的吸收,因此,鸡群会表现为吸收障碍。临诊表现为:打蔫、白爪、脸发白、精神不好、生长缓慢。

(2)脾脏、胸腺、法氏囊。三者均为鸡的免疫器官。因此,患腺胃炎的鸡极易发生其他病毒性疾病,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造成免疫失败,对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易感,这也是发病后期病鸡表现为三炎的原因。

目前腺胃炎的发生有两个明显的高发阶段,一是新城疫的首免后8-9日龄,出现典型的细条状粪便,大群采食较少,生长不均;二是换二号料后,鸡群高度厌食,刨出颗粒较大的饲料,并异常兴奋。由于病程较长,很容易.继发细菌性疾病,导致死亡率更高。如果没有继发病,经过1-2疗程的调理后采食量能够恢复,鸡群能基本恢复正常,但鸡群仍然发育迟缓,不能达到正常体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58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