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黄金”鲍鱼的养殖条件和养殖方式

鲍鱼作为海八珍,常被视为一种尊贵和财富的象征,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鲍鱼养殖已经迎来了黄金时期,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软黄金鲍鱼的养殖条件和养殖方式!

一、鲍鱼的养殖条件

要选在海藻繁殖多的海域,保证鲍鱼的饵料丰富,最好选在水清流畅、海水比重稳定,全年保持在1.020以上的海区,底质为岩礁石块最佳,还要注意海区无工业污染、敌害生物少,且冬天无封冻、春天流冰。

二、鲍鱼的繁殖方式

鲍鱼是雌雄异体,可是它并不进行交尾,到繁殖季节,雄性和雌性的生殖腺成熟以后,便分别把精子和卵子排到体外的海水中,卵子在海水中遇到精子就可以受精发育,鲍鱼的繁殖方式与双壳类动物的繁殖方式十分相似,鲍鱼一般在夏、秋两季繁殖,卵子受精后经过浮游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以后沉于海底变态成幼鲍,鲍鱼的生长比较慢,一年后贝壳大体可达23cm,二年后大的可达45cm,壳长10cm以上的鲍鱼大约要长6、7年。

三、鲍鱼的养殖方式

1.海上筏式养殖

养殖器以多层式养鲍笼较好,多层式养鲍笼直径45~50cm,高100~200cm,4~10层塑料盘由铁棍及塑料套管联成一体,层间距20~30cm,外包有带拉链的网衣,投饵、管理、更换网衣等均很方便,饵料以海带等海藻为主。

2.海底沉箱式养殖

养殖器材为2m2m0.8m钢骨架大型网箱,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也有的用上侧及两端开口,中间带若干交错排列的横隔板,开口部分有带拉链的网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饵料以投喂海带等海藻为主,这种养殖方法鲍的栖息环境比筏式养殖稳定,生长效果也好,但投饵、管理难度比较大。

3.海边围池式养殖

在潮间带选择条件适宜的地方,围堤建池、池内放置石块,水泥板,瓦片等作鲍的附着隐蔽物,向海一侧的池壁上部留有若干个通水口,作为张落潮时池内与外海水的交换通道,落潮后应使池内海水保持1米左右的水深,饵料以海藻为主。

4.陆上人工养殖

可以在池内塑料箱养殖,养殖池面积为20~40平方米,深1~1.2m的水泥池,塑料箱为长39cm,宽30cm,高12cm的专用养鲍箱,每5~7个箱上下叠为一叠并加以捆绑,各捆立放于池中并排列成排,各排间留有操作通道,日给水量不少于培育水体的3~6倍,24小时连续通气,饵料为鲜海带或干海带。

以上就是植物59网对鲍鱼的养殖条件和养殖方式的介绍,近年来,鲍鱼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精致的烹饪手法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养殖鲍鱼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是很好的!

相关知识

怎样控制蚯蚓饲养条件和养殖环境


1)饲养密度

饲养蚯蚓希望获得高产,即要在单位面积上尽可能多养蚯蚓,但不能无限制地增加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反而会使个体生长发育速度降低,影响产量。所以要掌握适宜的饲养密度,才能获得高产。

2)温度控制

蚯蚓为变温动物,温度对其新陈代谢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影响着生长发育和繁殖。因为蚯蚓产卵的最适宜温度为21-25℃。温度过低,产卵数量明显减少。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则产卵数量增加,但在超过25℃时,产卵数量又逐渐降低。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蚯蚓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3)湿度控制

蚯蚓喜欢潮湿,但由于种或品种不同对湿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如环毛蚓、异唇蚓等要求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赤子爱胜蚓、大平二号,主要养在有机饲料中,对水分的要求较高,一般饵料含水量为60%-70%。如果饵料含水量再高,饵料中的空隙被水分占据,空气缺乏,蚯蝴在其中无法生活。水分过多,还可导致蚯蚓产卵率降低,所产的卵也会发生腐烂。过湿的环境,还容易引发疾病,造成减产。

但是,水分过低、饵料太干,又不利蚯蚓采食,同时蚯蚓皮肤过量分泌黏液,造成体内失水,导致新陈代谢失调或停止。

卵孵化时的湿度,一般要求水分含量在56%-66%.湿度过大或通风不良,卵茧易变质发黑。在生产中,夏天为了降温可以增加用水量,要特别注意掌握湿度,不要顾此失彼。

4)pH值的控制

蚯蚓生长和繁殖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蚯蚓生活的基料或饵料pH值一般应掌握在6.8-7.6为宜。过高或过低往往出现不良反应。如引起蚯蚓身体变于、脱水萎缩,体色变为黑紫,感觉迟钝,以致逃逸。

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饵料,在发酵时产生一定量的氨,使饵料的pH值升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饵料,发酵时最后产生二氧化碳,使饵料pH值降低,因此饵料发酵腐熟时,要求氮、碳饲料搭配合理。投喂饲料前一定要测定饵料的pH值,如果偏高或偏低,都要及时调整。

养殖獭兔建场条件和兔笼的制作


獭兔是一种典型的皮用型兔,因其毛皮酷似珍贵毛皮兽水獭,故称为獭兔。下面一起来看看养殖獭兔建场条件和兔笼的制作

1、建场条件

兔场周围200m范围内和水源上游没有工业三废,没有畜产品废弃物、医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对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同时,兔舍应建在地势较高、地面干燥、地下水位低、排水性能良好、土坚实、向阳、有风、空气流通、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的地方;切忌在低洼地、污水地、山洪水口、冬季风口和疫病区等地建场。

2、兔笼的制作

兔笼的侧壁、后墙和承粪板用水泥预制板做成。笼宽为76cm、长65cm、高46cm,用竹板做笼底板,板宽为2.5~3cm,板间隙为2cm,承粪板与笼底板需有14~18cm的间距,并与之成15的倾斜,且向前伸出3~5cm,向后伸出8~10cm;后墙要留有小窗,便于通风、透光,门用镀锌铁丝焊接,并需配有草架和饮水器。

保证兔自由地表现正常行为:

兔舍通风、透光、保温、防潮性能好,兔笼高度适中,面积适宜。

为了保证兔舍的空气清新,可以在朝南、向阳屋面开设天窗,同时又能避免贼风。兔舍内温度一般保持在5~28℃。成年兔舍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仔兔舍不低于10℃。舍内相对湿度60%~65%,噪声在85分贝以下,光照为20Lx。通风时,舍内风流速度不得超过0.5m/秒,夏季以0.4m/秒为好,冬季不得超过0.2m/秒。舍内有害气体应限制在氨气30立方厘米/立方米,二氧化碳3500立方厘米/立方米的范围内。对青年兔实行单笼饲养,兔笼高度至少0.5m,面积达到0.55平方米,从而保证家兔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保证家兔无痛苦、无损伤和疾病

对疾病实行预防为主、快速诊断和治疗为辅的控制措施。

1保证饲草、饲料、饮水清洁,不喂霉变草料,饲草不能带水,不喂霜冻草。冬天最好饮用深井水或温水。

2保证兔舍清洁、干燥,做到冬暖夏凉。粪便应天天打扫,保持舍内通风良好。

3对兔舍、用具、机械设备等用不同的消毒药进行定期消毒,每周至少1次,从而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彻底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疫病发生和蔓延。

4根据各兔场的具体情况,确定免疫对象和制定免疫程序。必须对家兔注射兔瘟、魏氏、伪结核病等疫苗;同时,要定期进行驱虫,每年要驱虫2次,一般使用广谱驱虫药物,如苯丙咪唑等。

鲍鱼养殖多久能收获


人工养殖的鲍鱼一般8个月左右即可收获,但是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鲍鱼,由于水分养分没有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那么充足,一般需要3年左右才可以收获。引进种鲍的质量是养殖鲍鱼的关键一步,优质的种鲍可以提高孵化率,从而提高产量。

一般人工养殖的鲍鱼,当年9月左右投放,次年5月份规格可达到20粒/kg-30粒/kg,约需8个月左右便可出栏售卖,但若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鲍鱼,水中养分不充足,则需要3年左右才能收获。

1、选择种鲍

引进优质的种鲍会便于采卵,提高孵化率且胚体发育良好,引种时挑选鲍壳在6cm以上的杂色鲍和体长8cm以上的皱纹盘鲍为最佳,一般优质的种鲍性腺外观非常丰满,会包住胃和肝脏的绝大部分,其基部突出于壳的边缘,末端因为充满生殖腺呈钝圆。

2、鲍鱼的生长周期

引进鲍鱼中之后,开始进行幼体培育,将鲍鱼的受精卵放到育苗池之后,受精卵会孵化出担轮幼体,担轮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化后就会变成稚鲍,稚鲍养殖过程中,要根据稚鲍的规格及时更换养殖池,当稚鲍规格达到1cm左右时,更换生长池,之后便是幼鲍养殖,当幼鲍的规格达到2cm以上后,就可以放到养殖箱中进行养殖了。

3、鲍鱼的市场前景

鲍鱼的肉质鲜美细嫩,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鲍鱼养殖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的项目,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好,食用鲍鱼也越来越普遍,只要学习掌握好专业的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养殖,风险还是较小的,所以养殖鲍鱼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蚯蚓养殖条件


蚯蚓的生长发育条件蚯蚓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对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土壤pH值等均有一定要求。但不同种的蚯蚓,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有所差异。

1)蚯蚓的饲料与营养

蚯蚓食物来源广泛,各种植物的茎、叶.家畜粪、农业副产品及家庭垃圾,均可以作为其饲料。蚯蚓从基科、饵料所含的蛋白质、无机氮源、糖、纤维索、木质素等物质中吸收氨素和碳素营养。此外,还需要吸收钙、钾、镁、钠、磷等矿物质元素。

一般来讲,饵料中营养成分含量越丰富,蚯蚓生长发育越快,繁殖性能愈好。蚯蝴爱吃有甜味的及含蛋白质、糖比较丰富的饲料,但不爱吃有苦味的、有涩味的食物。饲料中含盐和含沙对蚯蚓有不良的影响。

2)温度

蚯蚓是变温动物,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蚯蚓的热能消耗比较少,发育速度较快,死亡率较低。饲养实践证明,大平二号生长适宜温度为5-32℃,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8-27℃,最适宜温度为23℃。蚯蚓产卵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1-25℃。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成熟蚯蚓的产卵量会有所减少。温度降低,产卵间隔时间延长;温度升高,产卵减少,卵的质量减轻,卵形变小,孵化率降低。当温度升到36℃时,蚯蚓停止产卵,即使产出卵茧,其卵子受精也困难,成为不受精卵,影响繁殖率。

幼蚓的最适温度有一定规律,温度可以由高到低,最适温度可以高出成蚓3-4℃。卵的孵化温度要求从低到高,最好从13-15℃开始,逐渐上升到30℃左右,这样的温度条件可提高孵化率。

3)湿度

蚯蚓利用皮肤上的气孔进行呼吸,所以它的体表经常处于湿润状态。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90%。所以,蚯蚓必须栖息在潮湿的环境中,水是蚯蚓生存的关键要素。但太潮湿对蚯蚓生存也不利,易使气孔堵塞致死。

不同种类的蚯蚓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如环毛蚓、异唇蚓等要求干燥一些,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是30%左右;而赤子爱胜蚓、大平二号等主要饲养在有机饲料中.一般要求饵料水分含量60-70%。卵茧孵化的湿度要在60%左右。

4)空气

蚯蚓生活在基料和饵料中,生长环境不利于呼吸,加上基料和饵料不断再发酵,与蚯蚓争氧气,容易造成二氧化碳聚积,氧气不足,影响蚯蚓的生长发育。

在蚯蚓饲养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疏松基料和饵料,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从而可以维持蚯蚓新陈代谢旺盛。

5)光照

蚯蚓对光线的要求并不严格。除直射的强光不利于蚯蚓的生长外,紫外光对蚯蚓有刺激作用。在白光、散射光,特别是无光情况下,都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

6)酸碱对蚯蚓的影响

蚯蚓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能生存,但在弱酸弱碱条件下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蚯蚓生长发育最适的土壤、基料的pH值为6.8-7.6。当pH值低于5.9或高于8.0时,都会引起蚯蚓逃跑。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应洼意饲养基料和所投饵料的pH值,使其达到要求的最低pH值。

另外,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气体,对蚯蚓的生存不利.这些有毒气体是有机物质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当氨含量高于17毫克/千克,硫化氢含量高于20毫克/千克,甲烷的含量高于15%时,会造成蚯蚓的逃跑或死亡。此外,在养蚯蚓时还要注意农药的毒害作用。

常见的蚯蚓的养殖方式


一、池养

可利用阳台、屋角等闲置地方,建池养殖。

在室内用砖砌成5平方米大小的方格池,高25厘米左右,垫上10厘米以上松土。或建成长2米、宽2.5米、深0.4~0.5米的池,或按行距0.5米左右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建造。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不挖池底,在地上用砖直接垒池。如果地势高而干燥,可向下挖40~50毫米深池,以利用保持池内的温度和湿度。

二、养殖床养

在地面上直接铺饲养土做成养殖床,养殖床面积5~6平方米大小,四周设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沟,既可排水,又可作防护沟。

三、缸养

在缸底钻1~2毫米圆孔用于排水,铺上10厘米厚的饲养土。

四、盆养

可利用花盆等器饲养。适合养殖赤子爱胜蚓、微小双胸蚓、背暗异唇蚓等。

一般常的花盆等容器,可饲养赤子受胜蚓10~70条。盆内所投放的饲料不要超过盆深的3/4。这种养殖方式,盆内土壤或饲料的温度和湿度容易发生变化,需要注意掌握。

五、箱和筐养

可利用包装箱、纸箱或塑料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箱、筐的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养殖箱的底产部和侧面均应有排水、通气孔。排水、通气孔孔径为0.6~1.5毫米。

六、箱式立体养殖

将相同规格的饲养相重叠起来,可以进行立体集约化养殖,这是目前常采用的养殖方式之一。

先做好木箱与架子。架子可用钢筋、角铁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砖、水泥板等材料建筑垒砌。养殖箱水50厘米、宽35厘米、高25厘米左右,放在饲养架子上,一般放4~5层。

在箱中垫10厘米以上松土,上面加盖透气的防逃网。养殖时,注意通风换气、调节温度与土壤湿度,保持土壤的清洁与室内卫生。

七、沟槽养殖

选择背风遮荫处,开挖沟槽养殖。沟槽长10米,宽2米,深60~80毫米。沟的上面一侧稍低,一侧稍高,有一定的倾斜度。

沟底铺15厘米厚的饲养土,沟上用薄膜、竹帘、塑料板等防雨材料等覆盖,可放养3000~500只蚯蚓。沟的表面四周应开好排水沟,沟底饲养土堆放成棱台形,以排水。

八、露天堆肥养殖

露天堆肥养殖是大规模生产蚯蚓产品的好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我们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一直到现在,二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九、半地下室养殖

选择背风、干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宽、长度自定的沟。沟的一侧高出地面1米,另一侧高出地面30厘米,形成一个斜面,斜面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

十、地下窖养殖

利用人防工事、防空洞、地洞、地坑或土窖等阴暗潮湿保温的地点进行养殖。

十一、塑料棚室养殖

可利用现有的冬季暖棚、温室养殖蚯蚓。

十二、简易堆料养殖

1.场地: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又不积水的平地作养殖场;

2.备料:利用马、牛、羊粪或其他畜禽粪便,再加入30%的干草料、拌匀、堆沤、发酵而成;

3.下种:将堆制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铺于选定的地点,堆料宽1~1.2米,厚15厘米。均匀投入含卵块及幼蚓的蚓种,上面再覆盖厚5厘米的堆料;

4.覆盖:用薄膜覆盖;

5.防逃:用网目3毫米的尼龙网围护,或挖水沟围护。

十三、园林与田间养殖

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宽35~40厘米、深15~20毫米的沟槽,施入腐熟的畜禽粪、生活垃圾等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百米左右,放入蚯蚓进行养殖。沟内应经常保持潮湿,但又不能积水。这种养殖方式不宜在种值有柑橘、松、枞、橡、杉、桉等园林中开沟放养。

河蟹养殖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且水质清澈无污染,塘内进出水方便,面积在1-5亩即可,水深控制在1-1.5米左右,池底以沙壤土或砂砾土为最佳,池底淤泥厚度不可超过5cm,水中可以种植一些可供河蟹摄食栖息的水草。投放蟹苗前对池塘进行消毒,养殖过程中合理投喂饲料,做好疾病和敌害预防工作。

河蟹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蟹类,它们的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河蟹的适应性强,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养殖范围比较广泛,近几年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给众多养殖户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养殖池塘选择

养殖河蟹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没有污染,池塘进出水方便,面积控制在1-5亩即可,水深一般为1-1.5m左右,池底最好是通气性能较好且利于水草和底栖动植物生长繁殖的沙壤土或砂砾土,可以给河蟹提供一些天然饵料,池底的淤泥厚度不可超过5cm,池塘周围要用砖墙或塑料薄膜建好防逃设施,进水口处用铁丝网拦住,以防止河蟹逃跑。

2、投放前准备

在投放幼蟹之前,将池塘排干暴晒,同时施撒一定比例的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如果在塘内发现蛙或者蛙卵要及时捞出。

一般投放二龄蟹种,规格在180-200只/公斤左右,投放密度控制在800-1000只/亩左右,可在池内种植一些苦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供幼蟹摄食栖息。

3、日常投喂、管理

养殖河蟹的过程中,除了让它们摄食水中的水草和底栖生物以外,还需要投喂人工饲料,河蟹属于杂食性动物,一般可以投喂杂鱼虾、土豆、小麦等饲料。

投喂时要将饵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一般每亩水面要准备3-5个分布均匀的饲料投喂点,以便于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情况,还方便清理饵料残渣。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性,一般投喂可以选择在傍晚前后,每天投喂1-2次,具体根据情况调整。

河蟹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只有养殖的水质好,它们生长发育才会较好,而且肉质会更鲜美,池水中的酸碱值要控制在7-9左右,最适宜河蟹生长的酸碱值为7.5-8.5之间,池水中氧气的含量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如果低于5毫克/升,会影响河蟹的生长发育,如果在2毫克/升以下时,会造成河蟹大量死亡。

为更好的保持水质,需定期换水加水,使池水保持清澈、鲜活的状态,水体的透明度要控制在40cm以上。

4、预防疾病和敌害

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加注新水,想吃内泼洒生石灰消毒,以预防疾病。常见的河蟹疾病有蟹苗和幼蟹阶段,聚缩虫和单缩虫附生,严重时会影响幼体的正常活动和摄食;在幼蟹和成蟹阶段,会出现蟹奴虫和红四重寄生,前者寄生在河蟹的腹部,蟹脐内会有白色的点状虫体,严重时蟹肉恶臭,不能食用,后者寄生在河蟹体内,肉眼就可以看见;除此之外还会出现蟹壳上有洞的溶壳病和蟹体上有黑点的黑斑病。

河蟹的敌害有水老鼠、青蛙、鸟类等,其中水老鼠的危害最大。刚脱壳的软壳蟹在夜间活动时,行动较缓慢,最容易受到袭击,一般可以采取药饵毒杀或人工捕捉的方法预防敌害对河蟹造成伤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06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