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公羊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羊群生产力,对肉羊养殖效益有明显影响。在肉羊生产中采取以下措施有利于提高种公羊的繁殖力。
1选好种公羊
引进种公羊要根据生产需要或杂交利用的目的选择品种,所选的品种要与母本品种有较高的配合力,对本地的自然环境和饲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引进和选择种公羊,一要检查体型外貌: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宽而较短,眼大有神,颈部粗短,前胸发育良好,胸宽深,后躯丰满,腰部强有力,四肢端正粗壮;二要检查生殖器官:睾丸大小适中,两侧睾丸和附睾大小基本一致,触摸睾丸感觉坚硬而富有弹性,无损伤和畸形,并在阴囊内移动自如;阴囊无损伤和皮肤病;三要检查精液质量,这点是最重要的,因为有些公羊虽然外观正常,但精液质量不一定正常,而且公羊在性成熟后就出现精液量少,或者精子活力低、密度小,畸形精子多,生存时间不够等问题,很难恢复正常,往往是终生的。
2保证营养需求
肉用种公羊的饲养应维持中上等膘情,保持常年健壮、活泼、精力充沛、性欲旺盛。应保证饲料的多样性,且易消化、适口性好,精粗饲料合理搭配,保证全年均衡供给青绿多汁饲料,同时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日粮应保持较高的能量和粗蛋白水平,即使在非配种期,种公羊也不能饲喂单一的粗饲料或青绿多汁饲料,必须补饲一定的混合精料。非配种期种公羊因为配种结束后体况有不同程度下降,应待体况恢复后,再逐渐转为非配种期日粮。每日补饲精饲料0.5kg、干草3kg、胡萝卜0.5kg、食盐5~10g,夏秋以放牧为主,可适当减少精料补喂量。早晚各饮水1次。配种前1~1.5个月,应增加精料量,按配种期喂量的60%~70%补喂,逐渐增加到配种期补喂量。配种期每日补喂精料1.2~1.5kg、干草2kg、胡萝卜1~1.5kg、食盐15~20g,骨粉5~10g,生鸡蛋1~2个,日粮分2~3次饲喂。配种后恢复期,混合精料暂不减量,增加放牧时间,半个月后再减少精料饲喂量。保证供给充足饮水和运动。避免种公羊过肥或过瘦,应根据体况及时调整日粮。
3加强管理
①分群和单圈饲养。种公羊要分群和单圈饲养,防止角斗消耗体力或受伤,公羊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并尽量离母羊舍远些。放牧时要与母羊分开,切忌公母混群放牧,造成早配和乱配。公母分开放牧和饲养,也利于种公羊保持旺盛的配种能力。②加强运动。保证种公羊有足够的运动,在舍饲期,非配种期每天至少要保证运动2~3h,配种期运动时间不少于6h。③保证健康体况。经常观察种公羊身体状况,按摩睾丸,做好修蹄,保证种公羊体况良好,肢蹄坚实,以便配种。每年修蹄2~3次,以保证蹄形和行走正常,并做好肢蹄病预防工作。性欲差公羊,每天早晚各按摩睾丸1次,每次10~15min。④防热应激。高温可降低精液质量。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为种公羊创造凉爽的条件,保证充足饮水,应避免气温高时放牧,或到背阴地方放牧。⑤定期检查精液质量。精液品质决定种公羊的利用价值、配种能力和母羊受胎率。检查项目有颜色、气味、射精量、pH值、精子密度和活力。正常精液呈乳白色,精子活力不低于0.6,密度20亿/mL以上,精子畸形率不能超过20%。对生长发育不良、性欲低下、久治不愈、精液品质达不到要求的种公羊应及时淘汰,以提高种公羊的利用率。
4合理利用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种公羊利用率可以提高20倍左右,特别是大幅度提高良种公羊的利用价值,减少种公羊引种和饲养数量可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而且人工授精可以提高母羊受胎率和防止疾病传染。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应对不同年龄种公羊合理确定采精频率,1.5岁左右公羊,如初次参加配种,每天1~2次;2.5岁以上公羊,每天可采3~4次。采精方式以1天采精1次,持续5d,或1天采精2次,持续3d的方式为宜。对性欲低下的种公羊,可用中药治疗,阳起石10g、淫羊藿15g、川断20g、巴戟天15g、杜仲10g(炒)、牛藤10g、天冬20g、益智仁20g、黄芪15g,混合水煎,候温每日灌服2次,每次250~300mL,连用3d。
5加强疾病防治
患病种公羊,不仅影响配种,而且可传播某些疾病,因此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①定期消毒。搞好圈舍及环境卫生,定期清扫,定期消毒。保持圈舍通风良好。冬季每月消毒1次,夏季每周消毒1次。②定期驱虫。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对体外寄生虫主要利用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硫双二氯酚等药物进行驱虫。如当地寄生虫病较严重,在每次驱虫后10~15d再驱虫1次。对体外寄生虫,利用溴氰菊酯等药物进行驱虫效果较好。③疫病防控。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合理制定免疫程序,于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疫苗接种,防止传染病发生。重点加强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羊痘和呼吸道疾病预防。④保证饲料饮水清洁卫生。饲料、饮水要干净无污染,不喂冰冻、发霉饲草饲料。
一、选用多胎羊的后代留作种用
羊的繁殖力是有遗传性的。一般母羊若在第一胎时生产双羔,这样的母羊则在以后胎次的生产中,产双羔的重复率较高。许多研究表明,为了提高产羔率,选择具有较高生产双羔潜力的公羊进行配种,比选择母羊在遗传上更为有效益。
另外,引入具有多胎性绵羊的基因,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绵羊的繁殖力。例如,小尾寒羊的产羔率平均为270%,考力代羊为125%,经过杂交后,杂种的繁殖力也得到提高。苏寒一代杂种的产羔率平均为171%,苏寒二代杂种平均为162%,考苏寒杂种平均为148%。同时,考苏寒杂种羊在特定生态条件下,还保持了小尾寒羊常年发情、1年2产的遗传特性。因此,从羊只自身的遗传特性来提高繁殖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种公羊的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对羊只的繁殖力影响极大。种公羊在配种季节与非配种季节均应给予全价的日粮。在肉羊生产中,若只重视配种季节种公羊的饲养管理,而放松对非配种季节的饲养管理,结果往往造成在配种季节到来时,公羊的性欲、采精量和精液品质等均不理想,轻者影响当年配种能力,重者影响公羊的一生配种能力。因此,必须加强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应该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饲养种公羊的观念。但也要注意,种用体况并不是指公羊膘情越肥越好。种用体况是一种适宜的膘情状况,过瘦或过肥的体况都不是理想的种用体况。公羊良好种用体况的标志应为:性欲旺盛,接触母羊时有强烈的交配欲;体力充沛,喜欢与同群或异群羊只挑逗打闹;行动灵活,反应敏捷;射精量大,精液品质好。
三、提高繁殖母羊的营养水平
母羊是羊群的主体,是肉羊生产性能的主要体现者,量多群大,同时兼具繁殖后代和实现羊群生产性能的重任。母羊的营养状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枯草期和青草期是不相同的;而且妊娠母羊、哺乳母羊及断奶后恢复期的母羊,其营养情况也不相同。草料不足,饲料单一,尤其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是羊只不发情的主要原因。为此,对营养中下等和瘦弱的母羊,要在配种前1个月给予必要的补饲。进行肉羊生产时,至少应做到在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对母羊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以提高羊群的繁殖力。
四、增加羊群中适龄繁殖母羊比例
羊群结构主要指羊群中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从性别方面讲,有公羊、母羊和羯羊3种类型的羊只,羊群中母羊的比例越高越好;从年龄方面讲,有羔羊、周岁羊、2岁羊、3岁羊、4岁羊、5岁羊、6岁羊及老龄羊,羊群中年龄由小到大的个体比例应逐渐减少,形成有一定梯度的金字塔结构,从而使羊群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后备生命力非常旺盛的状态。
养羊业发达国家,育种群的适繁母羊比例在70%以上,我国广大农牧区则多在50%左右,从而限制了羊群的繁殖速度和发展。因此,提高现有羊群中适龄繁殖母羊的比例具有很大潜力,也即完全有可能提高肉羊生产中母羊群的产羔水平。
五、实行密集产羔
在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实行密集产羔,也就是使羊2年3产或1年2产。为了保证密集产羔的顺利进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选择健康结实、营养良好的母羊,年龄以2~5岁为宜,而且其乳房发育必须良好、泌乳量要求较高;②要加强对母羊及其羔羊的饲养管理,母羊在产前和产后必须有较好的补饲条件;③要从当地具体条件和有利于母羊的健康及羔羊的发育出发,恰当而有效地安排好羔羊的早期断奶和母羊的配种时间。
六、应用繁殖新技术
在绵羊、山羊的生产实践和研究中,一些繁殖生物技术的应对肉羊生产和繁育产生了极其显著的影响。如人工授精技术、同期发情技术、超数排卵技术、胚胎移植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等,是有效提高肉羊繁殖力的重要措施,而许多高新技术可望在今后肉羊养殖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277200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畜牧兽医局李庆德
电话:15589200961
提高母牛繁殖力是一个技术、经济、组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题。繁殖力水平的高低,标志着获取畜产品能力的大小,影响养牛业的发展。牛的繁殖力,首先决定于其本身,即遗传,其次就是我们为发挥其遗传潜力而采用的各项措施。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提高母牛繁殖力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介绍给大家。
1、加强空怀母牛的饲养管理
加强空怀母牛的饲养管理,使母牛能够正常的发情、排卵、配种,避免出现发情排卵异常、不孕的现象。空怀母牛的饲养管理重点是避免母牛不孕,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清不孕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母牛的繁殖力。母牛不孕很大程度上与营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在饲养上提供充足且配比均衡的营养,以满足空怀母牛的营养需求,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如果母牛的营养不足或者缺乏会导致母牛的在空怀期发情推迟或者不发情;而营养过剩则会导致母牛过肥而使脂肪在生殖器官上大量沉积而影响生殖机能的正常发挥,常表现为卵子出现发育障碍,无法正常排出,激素的分泌紊乱等。因此要保证适宜的营养,一般使母牛保持中等偏上的膘情即可。合理的搭配日粮,并且要保持饲草饲料多样化,新鲜、无霉变腐败。
加强管理,保证母牛的运动量,这对于提高母牛的体质和繁殖力都很有帮助。给母牛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产后久不发情的母牛要及时的查出原因,及时对母牛的健康、营养状况以及生殖器官和功能进行检查和治疗,以预防不孕的发生。如果有必要可采取药物催情的方法,促使母牛发情,以提高母牛的配种受胎率。
2、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适时配种
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1二作,掌握母牛的发情、排卵的特点,做到适时的配种是提高母牛配种受胎率,提高母牛繁殖力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由于配种时机不当而引起的不孕要比由繁殖疾病引起的不孕要多。因此适时配种对于母牛的繁殖力影响非常大。通常母牛的发情周期为18~21天,一个发情期可持续1-2天,母牛正常发情时会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特征,这就要求配种人员要做好母牛的发情观察工作,掌握好母牛的发情鉴定技术,以保证配种时间的准确性。一般母牛发情时会表现为食欲不佳、精神不安、不断的呜叫、尿频、拱背,交配欲强烈,爬跨其他牛,阴户有白色半透明的黏液流出,出现静立反射。排卵一般出现在发情结束后10~15h,因此选择在母牛上午发情,当天晚上8-10点配种,第2天上午7~8点复配1次;下午发情则在第2大上午8~10点配种,下午或傍晚复配1次,效果较好。
母牛通过自然交配的配种受胎率较低,易出现空怀,所以生产上广泛使用人工授精技术。目前冻精冷配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母牛的配种受胎率。在操作时要注意冻精的解冻工作,并在配种前要做好牛体和用具的消毒工作,以防止母牛感染阴道炎或者子宫炎等生殖系统疾病。在进行人工授精时要正确掌握技术方法,以提高受胎率,同时还可避免母牛的阴道受到损伤。
3、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在妊娠期的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维持适宜的体况以及为产后的泌乳做好准备。要根据母牛妊娠期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但是要注意在整个妊娠期都要做好保胎的工作,防止发生流产、死胎、早产、难产等现象。首先要提供适宜的营养,母牛在妊娠初期,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较慢,营养的摄人仅用来维持所需,胎儿主要依靠子宫内膜分泌的子宫乳作为营养,随着妊娠的继续,营养的来源则是通过胎盘吸收母体的营养,因此要加强这一阶段的营养供给,如果这一时期营养不足,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甚至会出现死亡。在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迅速,营养的需求量大增,如果不注意加强饲养,极易导致母牛产弱犊、死胎。因此要提供适宜的营养,注意各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量以及比例。妊娠母牛要严禁饲喂发生霉变、有毒、冰冻的饲料。
4、做好分娩产犊的工作
做好母牛临产前的鉴定工作,母牛在分娩前多表现为外阴肿胀、乳房膨胀,阴门处流出透明黏液,临近分娩时会出现阵痛,卧立不安,排泄频繁,行动不安。要提前的将临产母牛转入产房。做好接产的准备工作,包括环境的清扫、牛体的擦洗、工作的准备和消毒等,做好分娩时的接产工作。最好将母牛能自行的产犊,如果发生难产时要及时进行人工助产。待产出犊牛后要做好犊牛和母牛的护理工作。
为了促进母牛在产后尽快的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同时防止发生疾病,要加强母牛产犊后的护理工作。对于刚分娩完的母牛,可用温热的肥皂水或者高锰酸钾溶液来冲洗母牛的外阴部和周围部位。圈舍内被污染的垫草垫料要及时的更换,并保持圈舍清洁、干燥、温度适宜。注意观察母牛产后胎衣和恶露的排出情况,如果分娩后24h胎衣未排出则应视为胎衣不下处理,如果母牛在分娩后15天恶露还未排尽则要找出原因并及时的解决。母牛在产后要采食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这对于消化机能的恢复很重要。
如何提高母牛繁殖力
⒈做好母牛的发情观察
牛发情的持续时间短,约18h,25%的母牛发情征候不超过8h,而下午到翌日清晨前发情的要比白天多,发情而爬胯的时间大部分(约65%)在18时至翌日6时,特别集中在晚上20时到凌晨3时之间,爬胯活动最为频繁。约80%母牛排卵在发情终止后7-14h,20%母牛属早排或迟排卵。据报道,漏情母牛可达2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辨认发情征候不正确,怀孕母牛有5-7%会表现发情。
⒉适时输精
把一定量的优质精液输到发情母牛子宫内的适当部位,对提高母牛受胎率是非常重要的。牛一般在发情结束后排卵,卵子的寿命为6-l0h,故牛在发情期内最好的配种时间应在排卵前的6-7h。在实际生产中当母牛发情有下列情况时即可输精,①母牛由神态不安转向安定,即发情表现开始减弱;②外阴部肿胀开始消失,子宫颈稍有收缩,粘膜由潮红变为粉红或带有紫青色;③粘液量由多到少且成混浊状;④卵泡体积不再增大,皮变薄有弹力,泡液波动明显,有一触即破之感。
⒊提高输精效果
除了适时输精外,尚可在输精的同时净化子宫,以提高受胎率。其方法为在母牛配种前后用红霉素100万IU,蒸馏水40ml,稀释后用于子宫净化。也可应用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在配种前8-12h子宫注射硫酸新斯的明l0mg,并注射青霉素80万IU和生理盐水30-50ml混合液。
⒋注意牛的营养
加强牛的营养供给,特别是对于高产牛(如奶牛)在妊娠期的营养水平。为牛提供均衡、全面、适量的各种营养成分,以满足牛本身维持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初情期的牛,应注重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营养的供应,以满足其性机能和机体发育的需要。
但过高的营养水平,常可导致公牛性欲及母牛发情的异常,应保证种牛体况不过度肥胖或消瘦。青饲料供应对于非放牧的青年牛很重要,应尽可能给初情期前后的公母牛供应优质的青饲料或牧草。
⒌加强牛的管理
在牛的繁殖管理上,要注意牛场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避免炎热或严寒,特别是前者对牛的影响。实践和研究都证明,炎热对牛繁殖的危害要大大高于寒冷。在炎热季节,重点是加强防暑降温措施。例如,可采取遮荫、水浴等办法降温。
要注意母牛发情规律的记录,加强流产母牛的检查和治疗,对于配种后的母牛,应检查受胎情况,以便及时补配和做好保胎工作。
要做好牛的接产工作,特别注意母牛产道的保护和产后子宫的处理。给产后母牛灌服初乳或羊水,能促使胎衣排出,对母牛产后的子宫复旧有一定效果,从而缩短产犊间隔。
为了提高牛的繁殖效率,应当保持合理的牛群结构。不同生产类型,基础母牛占牛群的比例有所区别,乳用牛约为50-70%,肉牛与乳肉兼用牛约为40-60%比较合理。过高的生产母牛比例,往往使牛场后备牛减少,影响牛场的长远发展;但过低的生产母牛比例,也可影响牛场当时的生产水平,影响生产效益。
⒍防治牛的不孕症
牛的不孕症类型很多,病因也很复杂。必须分门别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于先天性和生理性的不孕,如公、母牛生殖器官发育不正常、子宫颈狭窄、位置不正、阴道狭窄、两性畸形、异性孪生母犊、种间杂交后代不育、幼稚病(即功能性不孕)等,应注意选择,淘汰。异性双胎中90%以上母犊先天不孕,应及早淘汰。老龄母牛繁殖力减退,也应及时淘汰更新。
对患传染性疾病如布氏杆菌病牛或滴虫病牛,应严格执行传染病的防疫和检疫规定,按规定及时处理。对怀疑因传染病引起的难孕牛或流产牛,应尽快地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蔓延。对于子宫或卵巢炎症等一类非传染性疾病,应根据发病的原因,从管理、激素治疗等方面着手,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1、影响小尾寒羊繁殖力的因素
遗传性。小尾寒羊品种不同,繁殖力不同,具有多胎性,可终年繁殖,繁殖力极强,每年可产两胎或者两年产三胎。小尾寒羊是一多胎品种,最多一胎可产9只羔羊。在前四胎这间,随着胎次的增加,产羔率大幅度提高,在第三、第四胎,产三羔和产四羔的机率约为第一、第二胎的2倍,占分娩母羊数的40%以上。
营养。营养对小尾寒羊的繁殖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母羊的膘情较好,体格健壮,如果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应充足,其配种受胎率以及双羔率都会有所提高。在配种前的20d对小尾寒羊进行短期优饲,可以提高母猪羊的排卵数以及公羊的精液品质。如果维生素不足,会使母羊的排卵数量减少,公羊精液的质量下降,营养不良还会导致母羊发情不明显或者不发情。
配种季节。小尾寒羊可常年发情,但是以春秋两季的发情最为旺盛,夏季的天气炎热,母羊的膘情不好,并且在夏季天气炎热会使公羊精液的品质下降,会影响配种受胎率以及产双羔率;而冬季牧草缺乏,母羊的膘情下降,受胎率及双羔率同样会降低,因此最佳的配种季节就选在春秋两季,天气凉爽,牧草充足并且营养丰富,可以提高母羊的受胎率及产两羔的机率。
年龄。母猪的产羔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6岁时可达到最高,7岁以后虽然有所下降,原则上繁殖羊在7岁以后就应淘汰,但是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0岁以上能产双羔的母羊仍然很多,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视母羊的具体繁殖性能来确定是否应该淘汰;小尾寒羊种公羊的繁殖力一般在5~6岁时最高,优良个体可以达到10~13岁。
2、提高小尾寒羊繁殖力的具体方法
选择多产种羊,优化羊群结构。小尾寒羊的遗传性能稳定,产后能够很好的继承亲本的生产潜能,产双羔或多羔的特性可以稳定的遗传,因此在选留种公、母羊时,要从上一代多胎多羔的公、母羊中选留种羊。将这些有良好遗传基础的公、母羊留为种用,再结合适当的选配技术,可以提高繁殖力,使其在饲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提高母羊一胎多羔的机率。优化羊群结构,适当的提高适龄繁殖母羊在羊群中的比例,使之达到60%以上,对于肥羔以及羯羊要及时出栏,老、弱、病、残以及不发情或者久配不孕、产死羔的母羊要及时淘汰,并且每年都要补充幼龄母羊,以保证能繁母羊的比例不断扩大。羊群中初配母羊以及老年母羊的繁殖力均不如壮年母羊,母羊一生中以3~4岁时的繁殖力最强,繁殖年限一般为8年,因此,为了提高整体的繁殖水平,要合理优化羊群结构,有计划地补充青年母羊,增加3~4岁的母羊的比例,以达到提高羊群整体繁殖力的目的。
加强小尾寒羊种羊营养。加强种羊的营养可以有效提高小尾寒羊的繁殖力,饲料中充足的营养成分可以保证种羊有健康的体况以及适当的膘情。种公羊的配种能力取决于健壮的体质、充沛的精力以及旺盛的性欲,因此要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的充足供给,以提高精液的品质,保证配种时精液多、密度大、活力强,受精能力高。在配种前1个月,要对种公羊补饲,可加喂2个鸡蛋,并保证充足的饮水;母羊可常年发情,配种后处于妊娠期的母羊的体质健壮,其胎儿的生长发育一般较为良好,并且在产后的泌乳性能良好,初生羔羊的体重大,成活率高,产多羔的机率会有所增加,所以在饲养小尾寒羊时,无论选择哪种饲养方式都要提供充足的精料。母羊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中,应逐渐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并且要含有充足的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及维生素,同时要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青绿饲料可以弥补粗饲料中营养不足的缺陷,因此对种羊非常重要,在提高公羊的精子密度和活力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母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促进卵巢内卵子的成熟及排卵数,增加产多羔的机率,并可保证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因此在饲喂精粗饲料的同时,要适当的加喂一些青绿饲料。
实行复配制度。对发情母羊实行双重配种或者两次输精,可以提高母羊的受胎率,增加产双羔的机率。这是由于母羊的发情期短,排出卵子的生存期也较短,加上母羊卵子的成熟时间不一致,因此对母羊实行一次配种或输精的受精率较低,并且很难使较多的卵子参与受精。采取复配的方法可以增加受精的机会。一般对发情母羊配种或输精后,再过10~12h,再复配1次,可有效提高母羊的配种受胎率。
合理的安排繁殖周期,要使小尾寒羊羔羊适时断奶,可以缩短母羊的哺乳时间,促使母羊提早发情,以实现一年多产。母羊的妊娠期一般为150d,一般产后的第一次发情发生在分娩后的60d内,发情周期约为20d,这样一年可产两胎;母羊的产羔间隔为8个月,羔羊在2月龄时断奶,在断奶后1个月参与配种,可使两年产三胎。
另外,可以用药物或者激素来诱导小尾寒羊母羊产多羔,此类药物是一种促进排卵的物质,可使排卵数增多,生产上常用孕马血清注射到母羊体内,通过激素调节,使母羊的卵子发育、成熟,从而增加小尾寒羊排卵数量,达到一胎多羔的小尾寒羊繁殖目的。
作者简介:于治国(1978-),男,黑龙江依兰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与畜牧生产管理工作。
于治国
(大庆石油管理局农场,黑龙江大庆163458)
一、选用多胎羊的后代留作种用
羊的繁殖力是有遗传性的。一般母羊若在第一胎时生产双羔,这样的母羊则在以后胎次的生产中,产双羔的重复率较高。许多研究表明,为了提高产羔率,选择具有较高生产双羔潜力的公羊进行配种,比选择母羊在遗传上更为有效益。
另外,引入具有多胎性绵羊的基因,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绵羊的繁殖力。例如,小尾寒羊的产羔率平均为270%,考力代羊为125%,经过杂交后,杂种的繁殖力也得到提高。苏寒一代杂种的产羔率平均为171%,苏寒二代杂种平均为162%,考苏寒杂种平均为148%。同时,考苏寒杂种羊在特定生态条件下,还保持了小尾寒羊常年发情、1年2产的遗传特性。因此,从羊只自身的遗传特性来提高繁殖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种公羊的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对羊只的繁殖力影响极大。种公羊在配种季节与非配种季节均应给予全价的日粮。在肉羊生产中,若只重视配种季节种公羊的饲养管理,而放松对非配种季节的饲养管理,结果往往造成在配种季节到来时,公羊的性欲、采精量和精液品质等均不理想,轻者影响当年配种能力,重者影响公羊的一生配种能力。因此,必须加强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应该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饲养种公羊的观念。但也要注意,种用体况并不是指公羊膘情越肥越好。种用体况是一种适宜的膘情状况,过瘦或过肥的体况都不是理想的种用体况。公羊良好种用体况的标志应为:性欲旺盛,接触母羊时有强烈的交配欲;体力充沛,喜欢与同群或异群羊只挑逗打闹;行动灵活,反应敏捷;射精量大,精液品质好。
三、提高繁殖母羊的营养水平
母羊是羊群的主体,是肉羊生产性能的主要体现者,量多群大,同时兼具繁殖后代和实现羊群生产性能的重任。母羊的营养状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枯草期和青草期是不相同的;而且妊娠母羊、哺乳母羊及断奶后恢复期的母羊,其营养情况也不相同。草料不足,饲料单一,尤其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是羊只不发情的主要原因。为此,对营养中下等和瘦弱的母羊,要在配种前1个月给予必要的补饲。进行肉羊生产时,至少应做到在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对母羊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以提高羊群的繁殖力。
四、增加羊群中适龄繁殖母羊比例
羊群结构主要指羊群中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从性别方面讲,有公羊、母羊和羯羊3种类型的羊只,羊群中母羊的比例越高越好;从年龄方面讲,有羔羊、周岁羊、2岁羊、3岁羊、4岁羊、5岁羊、6岁羊及老龄羊,羊群中年龄由小到大的个体比例应逐渐减少,形成有一定梯度的金字塔结构,从而使羊群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后备生命力非常旺盛的状态。
养羊业发达国家,育种群的适繁母羊比例在70%以上,我国广大农牧区则多在50%左右,从而限制了羊群的繁殖速度和发展。因此,提高现有羊群中适龄繁殖母羊的比例具有很大潜力,也即完全有可能提高肉羊生产中母羊群的产羔水平。
五、实行密集产羔
在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实行密集产羔,也就是使羊2年3产或1年2产。为了保证密集产羔的顺利进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选择健康结实、营养良好的母羊,年龄以2~5岁为宜,而且其乳房发育必须良好、泌乳量要求较高;②要加强对母羊及其羔羊的饲养管理,母羊在产前和产后必须有较好的补饲条件;③要从当地具体条件和有利于母羊的健康及羔羊的发育出发,恰当而有效地安排好羔羊的早期断奶和母羊的配种时间。
六、应用繁殖新技术
在绵羊、山羊的生产实践和研究中,一些繁殖生物技术的应对肉羊生产和繁育产生了极其显著的影响。如人工授精技术、同期发情技术、超数排卵技术、胚胎移植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等,是有效提高肉羊繁殖力的重要措施,而许多高新技术可望在今后肉羊养殖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277200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畜牧兽医局李庆德
电话:1558920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