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病有不少在冬春季节发生,常见的有猪瘟、喘气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由病毒所致,只能用疫苗预防;还有仔猪副伤寒、仔猪黄白痢等,由细菌所致病,可用疫苗预防,也可药物治疗。
在猪的传染病中,猪瘟、副伤寒死亡率非常之高,其次是黄白痢,其他病死亡率较低,但一旦侵害猪群,猪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成为僵猪,迟迟不能出栏,使养猪效益下降。
目前,除流感和传染性胃肠炎外,其余各病都有预防用疫苗。猪瘟疫苗预防期限为1年,副伤寒疫苗为6个月,喘气病疫苗为8个月;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双价苗效果也不错。
春节前后,将进入猪瘟发病高峰期,养猪户要尽快到当地兽医站注射猪瘟疫苗。为预防仔猪黄白痢,母猪在产前20天左右要注射大肠杆菌双价苗。仔猪副伤寒侵害2~4月龄的仔猪,其他月龄段极少发病。
此外,应搞好圈舍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猪圈内勤换勤垫,圈舍周围常用草木灰水、石灰水、火碱水等消毒。饲料多样化,常喂胡萝卜、白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平时做好猪舍保暖,可罩上塑料暖棚等。
猪春泻病是春季常见多发病,症状为拉稀,系多种病因引起,需正确鉴别,对症下药。
传染性胃肠炎系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传染迅速。其治疗需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常用安维糖静脉注射或补液盐内服,同时使用氯霉素或磺胺脒等抗菌素对症治疗。
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冬春多发,且只发生于2月龄内的仔猪。病状为厌食、呕吐、下痢。发病后应立即停止哺乳,内服葡萄糖盐水、复方葡萄糖溶液,疗效较好。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排黄色稀粪为特征,少有呕吐,多发于7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病程急,一般发病后来不及治疗就死亡。若发现有一头仔猪感染,应立即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治疗,内服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磺胺脒等抗菌素或调痢生、乳康生、乳酶生等微生物活菌制剂,可迅速控制传染,效果较好。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此病以排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发病季节不明显,病死率不高,但不及时治疗易成僵猪。用磺胺脒、土霉素、强力霉素、痢特灵、白痢散等药物治疗有良效。
近年来猪场传染病发生日益严重,且发病面广,传染快,流行蔓延迅速,死亡率极高。希望能引起养殖户重视!
一、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1、流行特征
通常在鸡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幼鸡死亡率高,产蛋鸡虽死亡率低,但产蛋量和蛋的品质均显著下降。
2、病原
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该病毒有20多个血清型和更多的突变株,有些血清型能产生交叉免疫。鸡是**的自然宿主,各种年龄鸡都有易感性,雏鸡特别严重,其他家禽不会感染发病。易感鸡与病鸡接触后再别。时内出现症状,5~8天内全群暴发。
3、症状与病变
①支气管炎型流鼻液、咳嗽、气管罗音。产蛋鸡产蛋下降10%~50%。蛋的品质变差,软壳蛋、畸形蛋和粗壳蛋增多,蛋白稀薄呈水样。剖检病鸡,呼吸道有浆液、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雏鸡在支气管下段形成干酪样栓子。产蛋鸡腹腔内有液状卵黄物质,输卵管和卵巢发育不良。
②肾病型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引起肾炎和肠炎,常见剧烈腹泻,粪便白色,水样,4~8周龄仔鸡死亡率可达30%~40%,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变特征为肾肿大,色苍白,输尿管、直肠、泄殖腔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肺、支气管充血和出血。
③传文变异株4/91精神沉郁,闭眼昏睡,腹泻,鸡冠发组,眼睑和下颌肿胀,有时出现典型呼吸道症状。产蛋鸡出现症状后,很快产蛋下降,降幅可达3O%。3~4周后,产蛋逐渐回升,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还可导致肉鸡和6周龄以上育成鸡死亡。剖检显示,病鸡体况良好,深部胸肌组织呈苍白和胶冻样水肿,广泛组织充血。
4、防制
目前无有效药物防治,只能通过免疫接种来控制。根据疫病情况可选用H120和H52疫苗、肾型传支疫苗、IB4/91弱毒苗等。
二、产蛋鸡非典型新城疫(ND)
1、发病原因
鸡场被野毒污染;在育雏育成期发生过法氏囊等疾病,损害免疫功能;防疫环节上有不足之处;管理不当,如在用新城疫疫苗滴鼻、滴眼、饮水或免疫后,马上搞带鸡消毒。
2、特点
180~350日龄易发;鸡群采食量下降20%~30%,部分鸡拉绿色稀粪,个别鸡有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5%~30%不等,畸形蛋、软壳蛋、白壳蛋增多;剖检数只病鸡后,才能见到一些鸡新城疫的一般性病变,如喉头有粘液,喉、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泄殖腔粘膜出血,卵泡软化,掉入腹腔,形成腹膜炎。
3、控制
全群鸡只肌注新城疫灭活苗同时用IV系苗满异,或肌注4羽份的新城疫IV系苗;淘汰病鸡;使用思诺沙星饮水、防治继发感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用量。
4、预防
建立科学免疫程序,蛋鸡在产蛋期做到每隔10周进行一次鸡新城疫IV系苗免疫。
三、鸡肿头综合征(SHS)
1、病原
为TRT/SHS病毒,在分类上届副粘病毒科肺病毒属,是感染禽类的**个肺病毒。一般认为鸡肿头综合征是鸡先感染TRT/SHS病毒后继发大肠杆菌感染,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大肠杆菌的协同作用,不可能产生本病的典型病变。
2、症状
SHS主要发生于鸡(包括肉用种鸡、肉鸡和产蛋鸡),火鸡也可感染。肉鸡易发日龄4~7周龄,肉用种鸡和蛋鸡则各年龄均可发生。本病以水平接触传播为主,传播速度缓慢,病程2~3周,发病率1%~90%,死亡率为2%~20%,减蛋幅度一般在10%以内。临床表现为肉鸡头部皮下水肿,先为打喷嚏、咳嗽,24小时后出现结膜潮红,头部皮下水肿并扩展到肉垂和下颌组织,有的肉髯发组,严重时虚脱死亡。商品蛋鸡和肉种鸡的症状特点为肿头,极度沉郁,因脑定向障碍而重复摇头,扭颈,角弓反张,共济失调,产蛋鸡的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下降。
3、病变
异甲和气管粘膜出血,鸡冠、面部、喉周围水肿或有干酪样物质。有不同程度的纤维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多数可见到卵黄性腹膜炎。
4、防治
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疫区可预防注射鸡肿头综合症灭活苗;发生疫情时,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细菌性疾病继发感染,减少死亡和损失。
四、禽流感(AI)
1、病原
禽流感病毒属分A、B、C三个血清型。A型,可感染禽类、人、马、猪等。而B型和C型主要感染人。迄今为止A型流感病毒HA(血凝素)已发现16种(H1~H16),NA(神经氨酸酶)10种(N1~N10),由两者组合或独立变异可产生不同亚型的毒株,危害**的是H5、H7。
2、症状和病变
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致病性强弱、感染强度、传播途径和禽的种类有关。可表现感染无症状、轻度呼吸道症状、产蛋量下降、下痢及急性高度致死等多种病型。一般没有特征性症状,常呈现体温高,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消瘦,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呼吸道症状表现不一,如咳嗽、呼吸罗音甚至困难并出现怪叫。病禽流泪、羽毛松乱、颜面浮肿、肉髯及冠发错变硬,有神经症状及下痢。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或几种同时出现。死亡率较低,产蛋下降(康复鸡的产蛋率为70%左右),是目前该病在世界各地流行的新特点。
3、防治
目前对是否使用疫苗预防有争议;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和方法;对处于发病初期的鸡群为减少死亡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采用抗病毒药,如病毒灵、病毒吐等,在感染后l~3天使用,有良好保护作用;②防止并发感染可用沙星类抗菌药;③及时清理病死鸡,加强带鸡消毒。
五、其他传染病
禽脑脊髓炎(AE):成年鸡隐性感染时不见症状,但产蛋鸡减蛋5%~20%,且所产的蛋常带有病毒。
禽痘(POX)、败血霉形体(MG)、传染性鼻炎(IC)、禽霍乱(FC)发病严重时产蛋显著减少或停止产蛋。
当发生产蛋鸡减蛋时,应细致调查,研究观察,作出正确的病因判断,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和改善措施,将损失降到**点。
养殖致富网讯:
养殖蜜蜂过程中,双甲脒、氟氯苯氰菊酯条、盐酸金刚烷胺粉这三种为常用药物,具体用法如下:
一、双甲脒
双甲脒是一种长期以来普遍使用的杀螨剂。经过大多数的实验证明:双甲脒具有较好的落螨效果,经过正常施药基本可以满足控制蜂群大蜂螨基数的目的。
双甲脒残留物在蜂体内会对蜜蜂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很多国家禁止使用。但由于价格便宜,很多蜂农大量使用,造成蜂蜜中双甲脒残留量严重超标。所以我们要正确使用双甲脒。
用法与用量:悬挂于蜂群空隙处,每群1条,点燃密闭熏烟15分钟,每周1次,3周为一个疗程。一般在生产期前一个月停止用药。
二、氟氯苯氰菊酯条
氟氯苯氰菊酯条(每片条含有效成分3.6g)是一种对我国来说较新的防治蜂螨药,在国外已被安全使用一段时期,其抗蜂螨药效受到肯定。
该药物是通过与蜜蜂接触从而使附着在幼蜂身体上的大螨或小螨脱落,达到杀螨的效果。
用法与用量:悬挂于蜂群内,一般蜂群使用4条,幼龄蜂群用量减半。对于占据几个孵育室的较大蜂群,每箱用4条,以保证蜂箱足够的用量。6周为一个疗程,采蜜期禁用。
三、盐酸金刚烷胺粉
盐酸金刚烷胺,抗病毒药物。自1971年生产以来一直用于抗流感和抗病毒感染。白色晶体,无臭,易溶于水和乙醇,加热能升华。盐酸金刚烷胺能阻止流感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并能在动物脑中加快多巴胺的释放,有抗运动障碍的效果。在养蜂用药中常用于防治蜜蜂囊状幼虫病。
用法与用量:饲喂,每升50%糖水加该药物2g,每群250ml,3天1次,连用6次,采蜜期停止使用。
这三种药物对养蜜蜂不可少。蜂农们要合理使用,使药效达到**。
大多数规模猪场,不仅新生仔猪存在超过10%左右的弱仔,而且由于营养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仔猪出生一周内还不断会出现新的弱仔,导致产房出现高达20%的病弱僵猪,保育舍高达30%的僵猪。那么养猪场弱仔形成原因?怎么减少弱仔数量?
养猪场弱仔形成原因?
弱仔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养猪生产中的各个方面。比如母猪在妊娠期感染繁殖障碍性疾病、母猪胎盘功能不足、攻胎期营养供给不足、滞产与助产不当、药物使用不当、环境应激和母猪无乳、少乳或乳水质量差等。本文仅从攻胎至哺乳阶段,营养和管理角度探讨减少产房弱仔的方法。
养猪场弱仔数量怎么减少?
1、补充充足的基础营养
胎儿初生体重的2/3部分在妊娠后期1/3的时段内发育形成,特别是妊娠第13~14周至分娩前是胎儿增长**快的时段,也是胎儿体能储备的关键时段,需给母猪提供充足的能量、蛋白供胎儿快速成长,减少由于攻胎不足造成的弱仔猪。在给攻胎期与哺乳期母猪提供高能、高蛋白饲料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脂肪,可以提高初生仔猪的体脂储备,提高奶水中的乳脂含量,大大减少了仔猪在出生一周内成为弱仔猪的可能性。
2、补充充足的抗病营养
哺乳动物胎儿的营养都是通过母体胎盘来提供的,胎盘的功能直接关系到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和生长。抗病营养中的生殖营养对母猪胎盘的生长和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母猪在攻胎期除了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蛋白供胎儿快速成长外,同样需要大量的免疫营养和生殖营养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在妊娠后期,胎儿的快速增长,造成的妊娠应激需要消耗大量的免疫营养对抗应激。尤其是在夏天炎热的时候,为了散热母猪外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相应的通过胎盘毛细血管供给胎儿的营养就下降,需要额外补充抗病营养才能满足胎儿的需求。与此同时需要更多的抗病营养对抗热应激。
3、做好母猪的分娩与助产
滞产常造成胎儿通过产道时间过长,脐带全部或部分封闭,导致胎儿供血不足,由于脑部缺氧出现傻胎,皮肤苍白,四肢瘫软无力,出生后不会寻找乳头,不会吃奶,成为弱仔猪。
在母猪实际生产中,一般猪场在母猪产完1~5个仔猪后开始使用缩宫素助产,引起子宫剧烈收缩,未产出的胎儿在子宫内过度挤压,易造成脐带断裂,一旦脐带断裂还没有产出来的仔猪由于得不到氧气往往被闷死在子宫内,或者成为白仔、仔猪假死和弱仔。事实证明使用缩宫素进行助产会导致弱仔猪的增加。
4、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仔猪出生后应立即吃上初乳,初乳的免疫球蛋白含量高。吃足初乳是仔猪早期获得抗病力**重要的来源。初乳的酸度高,有利于消化吸收,可促进胎粪的排出。在仔猪出生后2~3天内,给仔猪固定乳头。初生仔猪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要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适宜的环境温度,0~3日龄为29℃~35℃,3~7日龄为25℃~29℃。
仔猪出生后1~3天进行补铁、补硒;采用长效无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做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减少仔猪出生一周内因疾病感染,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弱仔猪。
猪是多胎动物,不可避免产出弱仔,这是多胎物种进化中的共有现象。弱仔的形成原因复杂,要减少产房中的弱仔,将其控制在适当的比例,应从产生弱仔的每个环节针对其发生的原因做好预防工作。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引起病猪高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孕猪流产、延迟出栏等,同时该病常继发其他细菌病感染,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
猪流感发病猪群的病程、病情及严重程度与猪流感病毒毒株、猪的年龄与免疫状态、环境因素、继发或并发感染有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其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天气多变的早春、初秋及冬季较易发生。病猪、带毒猪和康复猪是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传播较迅速,2~3天内可波及全群。
猪流感被发现已经快有100年的时间,报道显示,我国广东地区在2004年就已经研制出了猪流感疫苗,那么,猪流感疫苗有哪几种?
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
目前所研制并应用于临床的灭活疫苗主要是H1和H3亚型的单价或多价苗,通常用油乳剂型。
突变株弱毒疫苗
传统弱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在非本体动物或鸡胚上连续传代筛选出毒力减弱但其免疫原性好的疫苗株.现代弱毒疫苗是应用化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将病原微生物致弱,但其可在动物体内增殖存活.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具有干扰素等。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或基因工程手段获取猪流感病毒主要免疫原蛋白而制成的一种疫苗,它可以有效避免利用全病原体生产疫苗而导致的生物安全风险,并有利于提高疫苗中有效成分的浓度,纯度及开发多价,多联疫苗,其应用前景良好。可结合灭活疫苗应用,以弥补灭活疫苗的不足。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从这句话中足以见到人们对老鼠的憎恶。而在我国的养殖场当中所含的食物以及水源极其丰富充足,这也给老鼠滋生奠定下了基础。其中,养猪场的老鼠数量**多,也是广大养猪户**为头疼的问题之一。那么,老鼠对养猪场有哪些危害?养猪场怎么才能消灭老鼠呢?
老鼠对养猪场有哪些危害?
一、饲料的浪费。对于老鼠耗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个存栏600头基础母猪的万头猪场就能存在将近7000只老鼠,这是我们通过几种测算方法和实践经验下总结出来的,那么每只老鼠每天消耗饲料25~30克,7000只老鼠1天吃的料就是200公斤,1年吃掉73吨,就算只有70吨吧,那就将近15-16万元。
二、老鼠具有破坏性。因为它属于啮齿动物,有磨牙的习惯,根据科学家研究每只老鼠每周啃咬次数达到25000次。因此1个万头猪场每年因老鼠咬啃的水管、电线、保温材料等设施,所增加维修费用可高达4~5万元,不仅如此,而且影响正常的生产。
三、老鼠能够传播很多疾病。老鼠是许多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通过老鼠体外寄生虫叮咬、排泄物污染食品、草料、器械用品和环境,以及直接接触等方式,可传播猪瘟、口蹄疫、伪狂犬、萎缩性鼻炎、弓形虫、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弓浆虫病、蜱传回归热和肠道传染病等近30多种疫病。
养猪场怎么消灭老鼠?
一、从猪场和卫生着手。猪舍墙、门窗、地面等要坚固,门窗有缝隙的及时修补,一旦发现洞穴要立即封堵,猪舍周围环境一定要整洁,及时清理残留的饲料和垃圾,下水道出、入口加铁丝网,把老鼠在猪场的生存空间限制到**低。
二、在鼠洞口安放鼠夹或鼠笼,可以放一点玉米、饲料**为诱饵,引诱老鼠上钩,一般第二天开始就会有老鼠上笼。
三、用全价饲料混合无色无味的除草剂,用矮一点的塑料器皿放在猪场的角落,老鼠因为偷吃惯了饲料,对投药的无色无味的饲料没有半点防备,连投一周后,老鼠出现高度中毒反应,随后死亡。(晚上放,白天收)
四、老鼠有用舌头舐爪、整毛的习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制作含毒的浆糊,用面粉制糊,再撒药,涂抹在老鼠经常通过的水管、电线、房梁等处,涂抹厚度为3毫米,老鼠爪子沾上毒浆糊后,舐爪后中毒死亡。
一、为何要给肥猪断尾?
经常吃猪尾巴的朋友会发现,以前买的猪尾巴明显比现在买的猪尾巴长,因为养猪朋友要给仔猪进行断尾工作。断尾是我们从国外的先进饲养管理经验中学到的,因为仔猪断尾有两大好处:
1)降低料肉比,提高日增重。通常我们认为猪尾巴的功能类似于牛和马,主要是用于驱赶蚊蝇和同类嬉戏,健康猪的尾巴只要猪不睡觉就会持续不停得摆动,据统计猪摆动尾巴所消耗等能量可达到日代谢能的15%,若是将猪的尾巴减掉,将这部分能量用于脂肪沉积,可提高生猪日增重2%左右。
2)预防咬尾。咬尾是猪场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猪的生长速度,还会因为外伤导致各种病原菌感染,严重时甚至引起病猪的死亡。因为咬尾病因复杂,预防只能通过断尾,通过其他方法预防很难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二、仔猪断尾不足
虽说给仔猪断尾可以预防咬尾,还可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但是断尾同样有其不足:
1)造成外伤
断尾会导致仔猪的尾巴出现外伤,就非常容易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很多猪场仔猪断奶后脑炎、关节炎、急性死亡猪过多的一个原因就是仔猪断奶操作不当,导致外伤感染。
2)猪尾巴有一个穴位
猪尾巴上有个尾尖穴,位于尾尖顶端,用小宽针将尾尖部穿通,可用于治疗猪的中暑、感冒、风湿症、肺热、少食和饲料中毒等症。而断尾后会直接将猪的这个穴位从猪体上拿掉,会对猪产生一定的伤害。
3)猪尾巴可作为健康标志
有经验的养猪朋友都知道,健康猪的尾巴时刻不停得摆动,而病猪的尾巴不灵活,甚至不摆动。若是将猪尾巴减掉后,无法用其作为诊断疾病的一个参考点。
三、如何正确给猪断尾
目前常见的断尾方法有电热断尾钳断尾法、牛筋绳紧勒法、钝钳夹持断尾法三种:
1)电热断尾钳断尾法
临床上有一种专门用于仔猪断尾的电热断尾钳,使用前将断尾钳连接到电源上,当断尾钳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就可以将小猪尾巴放在断尾钳刃上,并将尾巴剪断,然后烫一下伤处,防止流血和起到一定的消毒效果。
2)橡皮绳紧勒法
仔猪出生后用橡皮绳在距离仔猪尾根2.5厘米处用力勒紧,一般7天后仔猪尾部可自行脱落。但是这里需要注意橡皮绳结扎的力度。也可直接选择自行车气门芯,捡下合适大小后直接套在新生仔猪距离尾根2.5厘米处。
3)钝钳夹持断尾法
使用钝钳在距离尾根2.5厘米处,连续夹持两下破坏内部的尾骨组织,让其停止生长,一般在被破坏后的一周左右就会脱落。
四、仔猪断尾注意事项
a、仔猪断尾后要注意外伤保护,尤其是有伤口的断尾方法,要注意消毒,防止细菌的感染。可以搭配三针保健同时进行。
b、仔猪断尾越早越好,一般在出生后3日龄之内,剪牙断尾一起进行,这样可将断尾应激降至**,有利于自主的额恢复。
c、断尾部位的选择。断尾一定要在距离尾根处2.5厘米处进行,预留过短伤口大,仔猪恢复慢,易感染。预留过长又失去了断尾减少尾部运动的意义。
d、对于农村散养户猪场完全没必要给仔猪进行断尾,因为断尾消毒不彻底引起的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的危害要比断尾带来的好处更严重。
猪发烧是众多猪病中的常见病症,究竟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发烧,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彻底根除。目前流行的基本上是以下几种疫病,现就每种疫病的临床症状、病变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猪瘟
体温升高到40-42℃,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
病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红白相杂呈大理石状。肾颜色变淡,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脾肿大,出血,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出血性梗死。慢性病例在大肠回盲部黏膜有钮扣状溃疡。
防治:本病无**药物治疗,主要靠预防。1、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2、定期预防接种,为排除母源抗体(含其他获得性抗体)的干扰,可加大疫苗接种剂量(2-4头份/头)。3、发生猪瘟时,在猪瘟疫区或受威胁区应用大剂量猪瘟疫苗10-15头剂/头,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加大疫苗接种剂量,是排除母源抗体的**好方法,也是防治非典型猪瘟发生的有效措施。4、猪群发生猪瘟时,应迅速对病猪进行隔离,带猪消毒,同时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用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同时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二、猪流感病
猪体温升高到40-41.5℃,有时可达42℃,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
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器官。鼻、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表面有大量泡沫状黏液,有时杂有血液。肺病变部呈紫红色如鲜牛肉状。
防治:本病治疗尚无**药。1、发烧时用解热镇痛药,肌肉注射30%安乃近3-5毫升,或治感佳。2、控制继发感染,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防止继发感染。3、内服中药,方剂:金银花、连翘、黄芩、柴胡、牛蒡、陈皮、甘草各10-15克水煎内服。采用以上方法连用3天猪群可康复。
三、猪肺疫
体温升高到41-42℃,停食,黏膜青紫,咽喉部发热红肿,张口喘气,呈犬坐势。咳嗽,呼吸困难。皮肤有红斑和红点。鼻流脓样黏液。
病变:主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防治: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抵抗力。定期注射疫苗。2、治疗,用硫酸卡那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万单位肌肉注射。
四、猪链球菌病
哺乳猪患病**重,多呈败血性,病猪体温升高至41-43℃,眼结膜潮红,流泪,咳嗽,呼吸困难,体表有紫红色斑块。运动失调,后躯不灵活,患关节炎的病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患化脓性淋巴结炎病猪的额下、颈部、股前等处的淋巴结肿胀。
病变:败血症,病猪表现全身各器官充血、出血,并有化脓性症状。脑膜充血、出血,血管突起,有化脓性病灶。
防治: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治疗本病以青霉素闻效**好,每千克体重5-8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3天。
五、猪弓形虫病
症状:类似猪瘟和流感,体温升高至40-42℃,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严重的食欲废绝。头、耳和四肢下部有瘀血斑,后肢软弱无力,走路摇晃,喜卧,呼吸困难,咳嗽。严重时呈犬坐姿势。口流白沫,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
病变:肝略肿,有坏死点和出血点,肾皮质小点出血,膀胱有少数出血点。肠回盲部有淋巴滤泡肿胀。肺水肿,淋巴结肿胀,胸、腹腔有黄色积液。
防治:症状较重的病猪,用磺胺-6-甲氧嘧啶,按每千克体重0.07克,磺胺嘧啶接每千克体重0.07克,10%葡萄糖100-500毫升,混合后可静脉注射。病初一次可愈,一般2-3次。症状较轻的猪,磺胺-6-甲氧嘧淀,按每千克体重0.07克,一次肌肉注射,**加倍,每日2次,连用3-5天即可康复。
六、传染性胸膜肺炎
病猪体温升高到42℃或更高,呼吸高度困难呈犬坐或横卧姿势,腹式呼吸、咳嗽、口鼻流出带色血的红色泡沫,腹部、耳尖发绀。
病变:病猪的胸膜表面有白色纤维素性物附着,胸腔积液,肺充血、出血。
防治:30%的f注射液,效果极佳
七、伪狂犬病
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有典型的神经症状,呼吸困难,间有哎吐和腹泻。
病变:腹膜充血,间有小出血点,腹水肿。肾肿大,有散在出血点,耳尖发绀。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和做好疫苗注射。本病无**药物治疗。据专家临床应用,饲料添加养元百毒消、利康宁进行恢复性药物治疗,疗效非常理想。
希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细心观察猪的各种症状,及早发现并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鸭子常见的有哪几种病?鸭子常见疾病主要有鸭瘟、大肠杆菌、鸭坏死性肠炎、鸭感染性浆膜炎等等。
鸭瘟
这是鸭子致死率比较高的一种病症,属于容易群体性感染的病症。表现症状比较明显,前期鸭子看起来会是比较萎靡的样子,翅膀松弛,走路摇晃,摇头低垂。中后期鸭子身上出现比较严重的脓水情况。眼里充血,头部浮肿,尾部还会伴随出血的情况。一般发现后先要进行隔离处理,随后鸭种都要注射鸭毒抗血清,注射量在平常的三倍以上。
大肠杆菌
这种病多由于人为管理不到位引起,一般首先是鸭蛋会带有此类病原体,二孵化后的卫生环境不合格,加上小鸭子较集中的管理化方式,诱发了鸭大肠杆菌病。病症表现为有拉稀情况,压肚子会慢慢突破羽毛的覆盖胀大。气囊部位会有充血的情况。目前这种病一般都是靠提前打疫苗预防,比较好用的疫苗推荐大肠杆菌灭活油乳苗
鸭坏死性肠炎
本病又称烂肠瘟,是由坏死杆菌感染鸭的肠道后生长繁衍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盛行症。特征是肠道粘膜坏死,排黑色稀粪。
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泥塘、动物养殖场等处均可发现,乃至常见于健康动物的肠道内。当鸭肠道粘膜损伤或细菌、寄生虫感染,将粘膜损坏,或鸭群养殖办理不良,鸭棚湿润、营养缺少时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湿润、炎热季节多发。发病多见于育成或成年鸭。症状:病鸭精力萎靡,鸭体消瘦,拉出腥臊的黑褐色稀粪,肛门周围常粘有粪便。胃口下降,乃至废绝,有时见病鸭口中吐出黑色液体。
剖检:打开腹腔,恶腥臊气味扑面而来。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增厚,严峻者肠粘膜坏死,乃至肠壁穿孔。肠粘连,发黑。肾肿大,肝肿大,质脆。
鸭疫巴氏杆菌病(鸭感染性浆膜炎)
病原是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首要发作于2-7周龄以下的雏鸭。养殖办理不良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能促使本病发作和盛行。
症状:潜伏期1-3天。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眼周围茸毛粘湿,咳嗽、喷嚏。拉黄绿色稀便。腿软,走路摇晃,跛行卧地不起,后期倒地,两腿呈游泳状划动。肌肉痉挛,头颈震颤很快逝世。慢性病例头颈扭曲,采食困难,消瘦逝世。
剖检:病死鸭心包积液,后期心包及心外膜上有纤维素附着,心包粘连。肝肿大,边缘增厚,有白色包膜,肝脏有出血点或血包。气囊污浊不透明,有淡黄色干酪样物。
秋冬季是猪腹泻拉肚子的高发季节,尤其是以仔猪**为常见,发病后仔猪死亡率很高,且伴有发热,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有的还带有咳喘现象,给养猪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有什么办法能防治猪拉稀呢?猪拉稀吃什么药**好呢?
解决猪拉稀吃什么药**好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仔猪拉稀的原因和类型,只有明确病因后才能对症下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体来说,仔猪拉肚子是由猪自身的生理特征、环境因素、饲养管理方面这三个主要的方面造成的,那么,仔猪腹泻的类型有哪些呢?
外感型痢疾,由气温突然下降,或被冷风寒气侵袭后引起,患猪精神不振,腹部气胀,粪便呈酸臭味,四肢两耳俱冷;脾虚型痢疾,患猪由于天气寒冷,不喜饮食,懒动喜卧,粪便如浆,臭味不重;伤食生痢疾,食用青绿色饲料过多引起,患猪腹部微有胀大、隐痛,粪便稀软酸臭,颜色发黄而粘,且含有未消化食物。
除了上述三种,还有寒湿型痢疾,由于天气寒冷,圈舍过于潮湿引起,患猪食欲减退或不食,粪便稀薄如水,无特殊气味,有时会咳嗽,咳嗽时常有稀薄的粪便从肛门喷出;湿热型痢疾,由于秋季阴雨连绵、地气潮湿、饲料发霉变质引起,患猪体温高,耳鼻俱热,口气恶臭,粪便稀薄,臭气重。
其实,引起猪腹泻的原因具体到**直接的因素那就是受到病菌的侵蚀或是自身抵抗力下降造成的,比如猪瘟病毒、轮状病毒、圆环病毒、生虫性腹泻等,在了解了症状和原因后,要给猪治疗,猪拉稀吃什么药**好呢?
猪发生腹泻时,首先要保证机体不脱水,而且不要急于人为的用药止泻,腹泻本身就是机体一种防御性生理功能,只有腹泻才能排出体内的有毒物质,防治内毒素中毒而导致死亡。应先补液饮水,再找病因,对症治疗。
猪拉稀吃什么药**好?**好用肠移健(英国凯诺),肌肉注射,2-3天一个疗程,除了常规的预防和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可先打一针阿托品,再打肠移健,并口服鞣酸蛋白+庆大霉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m.yz023.com/y/52646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