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草鱼疾病高发的原因分析·今年或更重

草鱼发病一直是让养殖户非常头疼的问题,由此而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与前几年相比,今年草鱼发病和死亡的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1、草鱼发病的特点:

(1)疾病的发生时间。往年分别在4月15日-5月20日、6月10日-7月5日,2014年的草鱼疾病从3月25日左右开始暴发,比往年提前了20天左右。

(2)草鱼疾病的种类。近几年的每一次疾病高峰期,其种类基本一致。第一次疾病高峰时的症状主要以尾鳍末端发白、烂鳃、绿肝为主,伴随着检出车轮虫、指环虫等。第二波疾病以病毒性出血、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为主。

2、2014年草鱼病害大量暴发的原因:

(1)阴雨天气多,温度变化大。雨天气温骤降,晴天气温骤升,气温变化幅度大,都会造成鱼病的暴发。

(2)放苗时间迟,放苗时气温高。受去年鱼价的影响,很多养殖户年底没能干塘,在今年2、3月份干塘后放苗,在放苗时气温较高,放苗操作对鱼苗的损伤较大,而且因为放苗时间较紧,池塘处理不彻底,都会引发严重的鱼病。

(3)上料晚,水体绿浊。今年春节后放苗的用户较多,放苗后池塘水体浑浊,以黄浊、绿浊水为主,这种水体溶氧低、悬浮物多,对鱼体鳃部造成影响,加剧了烂鳃的暴发。去年鱼价行情较差,冬季停料时间较长,鱼体掉膘严重,体质下降,加上今年苗种放苗晚,放苗后开始投喂时间比去年晚了15天左右,鱼体长时间没能摄食,内服保健措施没跟上,造成鱼体抵抗力下降。

相关知识

草鱼烂鳃病的原因分析对比


一、现状描述

5月份早期处理的两个鱼病案例分析:

养殖户姓名:吴长清

水质:理化指标正常范围,水绿色,藻丰富

鱼病:每天死亡小草鱼80尾左右。烂鳃,肠炎,检查少量车轮虫

处理方案:内服抗生素,3505,蚌毒灵散5天,外用二氧化氯消毒连续两次

结果:2天后死亡明显下降,80条-50条,20条-10条-10条-3条

养殖户姓名:张培建

水质:理化指标正常范围,水浑浊

鱼病:每天死亡小草鱼100尾左右。5条左右大草鱼。烂鳃,肠炎,前期没有镜检查虫

处理方案:内服抗生素,3505,蚌毒灵散5天,外用二氧化氯消毒连续两次

结果:7天没有好转迹象;后来镜检发现大量车轮虫,杀车轮虫,第二天死亡明显下降。

通过这两个案例发现,5月份草鱼烂鳃不仅仅是由于细菌性疾病引起,寄生虫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5月份的烂鳃处理一定要先查虫,根据镜检结果再考虑后续治疗方案,有虫必须先杀虫。

总结之后,按照这个思路,陆续处理好了几个草鱼烂鳃的案例,案例如下:

二、草鱼烂鳃治疗成功案例

养殖户姓名:朱光林

水质:理化指标正常范围,水清瘦

鱼病:每天死亡大小草鱼鲫鱼共100尾左右。烂鳃,出血病,镜检车轮虫非常多

处理方案:硫酸铜敌百虫亚铁杀虫后,聚维酮碘消毒,内服抗生素,3505,蚌毒灵散5天,

结果:杀虫第二天死亡降到30条,消毒后每天死亡不超过10条。

养殖户姓名:王怀林

水质:理化指标正常范围,水清瘦

鱼病:拉网后每天死亡大小草鱼鲫鱼共300尾左右。烂鳃,出血病,镜检车轮虫非常多

处理方案:硫酸铜敌百虫亚铁杀虫后,聚维酮碘消毒,内服抗生素,3505,蚌毒灵散5天。

结果:杀虫后第二天死亡降到80尾左右。目前维持死亡30-40尾左右。

从案例看,5月份的小草鱼烂鳃病中很大一部分烂鳃与寄生虫的关系比较大,所以5月份小草鱼烂鳃疾病治疗一定要先查虫,根据查虫结果再考虑后续的治疗方案。

案例分析

之前处理吴长青死鱼案例比较成功,后面遇到死鱼都是借鉴这个处理方案,但是发现有的没有效果了,如张培建的案例。后面才发现车轮虫特别多,杀虫后死亡明显下降。再后面遇到死鱼问题都会要求用户先镜检虫,有虫先杀虫,再消毒。这个处理方法一般遇到烂鳃的情况成功率相当高。但是出血病另外考虑。

引起烂鳃的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

1、细菌引起的烂鳃,一般有开天窗,水浑浊。这类烂鳃处理一定要把水搞好,不能浑浊,外用消毒,内服抗生素;

2、虫引起的烂鳃,主要是车轮虫指环虫,虫特别多时鳃发白。这类烂鳃,抗生素内服无效,要先杀虫;

3、鳃霉引起的烂鳃,一般发生在3、4月左右,现阶段几乎没有。

针对五六月分草鱼烂鳃造成的死亡问题,一定要深入地了解造成烂鳃的原因,分清相同症状的不同诱因,针对根源对症下药,疾病才能更有效地治愈。

小草鱼放苗死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技术员:李友义

地点:湖北洪湖市龙口镇

填表时间:2015-5-29

检测项及检测结果

(一)基本情况

面积:2大亩

水深:2m

主养品种:小草鱼

水色:老绿色

吃食状况:未投食

死亡情况:100多尾/天

近期用药情况:未用药

(二)水质检测

pH值:8.6

氨氮:0.1

亚硝酸盐:0.05

溶氧:未测

(三)镜检情况:车轮虫

(四)内脏情况:白肝、绿肝

(五)目测:烂鳃、黑头

问题分析

养殖户放苗时,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同时放苗后也没有及时杀菌解毒,水质也未调节,水质变为老绿水;分析原因主要是放苗时未采取低应激措施,同时放苗后未杀菌,造成苗种体质过差,大量寄生车轮虫和细菌感染,综合引起死亡!

处理方案

4000水体

第一天:水博士2瓶+抗激灵2包+黄金多糖2包,下午强效底净3包

第二天:世纪一号2包

第三天:超碘2瓶

第四天:活肥1包+20斤尿素+活力益水素2包

处理后跟踪结果

1、水质情况:

pH值:8.0

氨氮:0.3

亚硝酸盐:0.1

溶氧:未测

2、养殖动物情况:

解毒后第一天,死亡量减至80多条;杀虫后死亡量减半;下肥调水后鱼苗死亡量控制在10条左右,后面数量逐渐减少,后续无死亡

使用前后图片对比

使用前:

使用后:

案例分析

1、该小草鱼疾病,主要是由于放苗后未及时杀虫杀菌和肥水,导致鱼苗体质差,大量寄生虫寄生和细菌感染而造成的死亡;

2、因该养殖户还未开始投食,因此出该疾病时无法拌饲料内服保健,但是用药后还是需要提醒客户后续喂饲料时及时加内服保健,增强鱼体体质。

3、小草鱼前期体质普遍较差,在杀虫杀菌前,建议外泼抗激灵或黄金多糖,减少鱼体应激,增强体质!

黄鳝养殖过程中疾病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野生环境中的黄鳝几乎不生病,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因密度、操作和环境等因素,常出现许多病症。而黄鳝疾病的防治是黄鳝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只有弄清楚产生疾病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全面的预防,所以我们应该加强预防,下面概括了引起黄鳝疾病产生的原因:

一、引种、投放工作把关不严:
1、引进了受伤或带有病原的鳝种。这类鳝种在日后的养殖中,摄食强度小,或根本不进食,即使进食也争不过体质强壮的个体,这将导致营养不良,个体瘦弱,病伤越来越严重,甚至对健康的个体传染疾病。
2、鳝种规格不同。规格不一、大小悬殊的鳝种放养在一起且密度高,易引起互相咬伤,尤其是尾部,从而引发细菌或霉菌感染。
3、鳝种投放前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二、养殖环境不良或恶劣:
1、鳝池引起的原因:刚建的新鳝池,若马上投入使用会使鳝鱼不适而患病;老鳝池长期不清整,腐殖质过多,易造成病原体繁殖浸染;没有独立的进排水道,生产中容易造成一池发病,多池感染。
2、水温引起的原因:黄鳝适宜在15-30℃水温中生长。水体太深时,黄鳝上下活动频繁,体能消耗过大,体表粘液分泌失调,易感染发病;太浅时,尤其是夏季易造成水表面温度长时间偏高,有时高达40℃以上,从而导致黄鳝摄食量下降,甚至出现“烫死”等;秋季易发生温差过大而扰乱了黄鳝的正常生理机能,降低免疫力,如水温陡降4℃左右,常导致黄鳝“感冒”或大批暴病死亡。
3、pH值引起的原因:黄鳝生长适宜的pH值为6.5-7.2。如pH低于5或高于9.5会引起池鳝死亡。一旦池水pH值在5-6.5之间,鳝鱼生长缓慢,并易感染嗜酸卵甲藻而患打粉病。
4、有害物质引起的原因:在高密度养鳝池中,投饲量较大,大量黄鳝的排泄物和死鳝的尸体的分解会导致产生危害黄鳝的微生物、一些病害的中间宿主和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此外,工厂中有毒废水、农田中的农药、生活污水、自身防治鳝病过量的用药等,这些都会引起黄鳝中毒、畸变、生病或死亡。
5、其他原因:黄鳝养殖密度过大;换水不及时;没有及时将病鳝捞出;水草不足,不利于黄鳝穴(隐)居和调控水温;水草腐烂变质等也会导致鳝鱼生病或死亡。

三、操作不慎:
1、长途运输的鳝种如密度过高,易挤压,若不适时处理,使容器中的水温急速上升,鳝体体表粘液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引起鳝种急速感染有害致病菌,往往造成黄鳝入池后数天内大批死亡,有的甚至全军覆没。
2、人工操作过程中引起鳝体擦伤或撞伤易使伤口发炎,引发疾病。

四、投饲技术不当:
1、饵料质量差:黄鳝喜吃新鲜饵料,若所投饵料质量有问题,如变质、活饵料(如蚌、螺、小鱼、蚯蚓等)带有寄生虫等,可直接引起黄鳝发病且能降低鳝对病害的防御能力而间接发病。
2、投食量严重不足:饲料投喂不足会导致黄鳝体质下降,相互残杀,引起外伤,从而降低抗病能力。
3、投食量过大:投喂过量不但增加鳝体肠胃负担而引起发病,而且未及时清除的残余饵料变质腐败后,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在水温高、吃食旺季、疾病流行季节最易发生这种情况。
4、突然改变饵料品种:黄鳝以最开始投喂的饵料为佳,习惯投喂后,如突然改变饵料品种,将导致黄鳝吃食很少或不吃食。
5、饵料品种单一:单一饵料投喂不能满足黄鳝的营养、生长需要,容易引起某种营养成分缺乏,导致黄鳝消瘦乏力,游动缓慢,常常滞留洞外,严重时更能引起生病或衰竭而亡。

草鱼黑头黑背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草鱼黑头黑背发病特点:

1、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4~6月,主要危害150~400克/尾草鱼种。2、发病症状为鱼种经常上浮不下沉、游边、黑头黑背、侵蚀性烂鳃、解剖可见草鱼肝胆病变、部分肠道发红。

二、发病原因及治疗困难原因分析:

(1)发病原因分析:①草鱼种质量有待更进一步提高。②投料机分布不合理或投料区域长期缺氧、高密度养殖导致了草鱼种更容易处于缺氧状态。③前期由于投喂各类青饲料造成水体有机质含量过高,水质易恶化,部分草鱼种出现严重的鳃霉病,并继发严重的烂鳃。④前期车轮虫、指环虫、隐鞭虫等寄生虫杀得不够彻底,寄生虫长期寄生,造成后期发生侵蚀性烂鳃。

(2)治疗困难原因分析:①治疗方法不对症。②盲目选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会加速草鱼种死亡。③病急乱投医、使用多种药物或使用的药物多、乱、杂,给后续的治疗工作带来不便。

三、预防建议措施:

①对于大量投喂青饲料的池塘,3~4月份一定要做好改底、水质调节工作,建议10天半月使用“通威底改”改底,分解有机杂质,以防鳃霉病的发生。

②合理排布投料机,注重投料区域增氧和改底。

③开春后要及时在饲料中定期拌“肝胆舒灵+通威多维+黄芪多糖”、保肝护理肠道,以增强鱼的体质、免疫力。

④4~5月一定要做好杀车轮虫、指环虫工作,在杀虫之前全池泼洒“通威底改”氧化底部虫卵,虫要彻底杀灭。

⑤做好常规消毒预防工作。

四、治疗建议措施:

1、根据不同寄生虫选用不同杀虫剂,镜检如未发现明显的寄生虫,建议多调水,改底,给鱼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坏境,保持水质稳定,减少外界条件变化的应激。

2、外用,当水体PH值8.0以上时建议选用苯扎溴铵;PH值8.0以下建议选用碘制剂。

3、内服,康复散+肝胆保健康+通威多维,连续使用5~7天。

4、病情稳定后要做好后续的改底、水质调节工作,选用“通威底改+通威碧水灵”进行底质改良和水质改善,同时配合“黄金肽+饲料伴侣4”肥水调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m.yz023.com/y/526691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