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高热混感”错当非洲猪瘟

最近湖南、湖北很流行一种高热混感疾病,很像非洲猪瘟的症状,开始发病时候体表发红、发热41℃左右,不吃,喜卧,喜欢睡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打上针就能吃料,不打针就又不吃料,容易反复。多次用药后就完全无效,急性的会突然死亡,慢性的3-5天死亡。有个别的猪会出现神经症状,后肢不稳,脑部水肿,有败血性,腹式呼吸。

很多人认为是非洲猪瘟,但是根据笔者观察,并不是非洲猪瘟,而是高热混感。其中最主要的感染种类,就是蓝耳病和链球菌,有些还带有副嗜血杆菌或者圆环病毒。很多猪场用了不同的药物,如替米考星、磺胺类药、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头孢喹肟、林可大观等等,数不胜数,初次用药的时候大多都会有一定效果,精神能好转,吃看到采食,再次发热的时候再用药效果就不佳了。

它确实和非洲猪瘟很相似,但真的不是非洲猪瘟,这种病会出现脑炎症状和败血症状,损失也很重。在这给大家推荐一个小的联合用药配方,大家可以试试,如果有效果可能帮了您大忙。这个方法就是泰乐菌素和林可霉素联合用药,兑一起注射。

这个方法确实有一定效果,给大家分享两个病例。

湖南郴州一养猪户,保育猪先发病,腹部发红、拉稀、发热41度,打了头孢吃一点,再打第二次后体温下降到36℃,打针针孔不会出血。之后也试了其他几种药,结果一样。连续死了5、6头之后,才听别人说用泰乐菌素加林可霉素效果不错,结果还真控制住了。

湖北宜昌一猪场,有几头肥猪开始发病和文章开始描述的一致,发热42℃、体表发红等等,很吓人。就这样的猪,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柴胡连续输水两天,配合泰乐菌素加林可霉素注射,两天后完全康复,体温恢复到38.7℃,现在都是抢着吃料。

最近猪病确实挺复杂,也挺多,胸膜肺炎、副猪、圆环、弓形体、附红体、链球菌等等,有些感染确实和非洲猪瘟症状特别相似,把有二三十年养猪经验的老手都整懵了。这些疾病在炎热多雨、高温高湿的南方发病率较高,请大家多重视。非洲猪瘟引发大家心理恐慌,常规病稍微没控制住就会联想到非洲猪瘟,有人夸张点形容现在就像被蚊子咬个包,都能想到是不是非洲猪瘟,让人寝食难安半个月。

最后,希望大家如果遇到高热类疾病,仔细分析症状,然后多试试几种方案,我也给大家推荐三种常用的方案: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②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西环素;③头孢类或者林可大观;④氟苯尼考+林可霉素。以上这几种方法,如果有高热时,可适当配合氟尼辛葡甲胺、氨基比林、柴胡等退热的药,以助解表。

扩展阅读

非洲猪瘟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非洲猪瘟是当前我国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一提到非洲猪瘟,养猪户们都胆战心惊。我们都知道,非洲猪瘟传染速度快,传播途径广,有极高的发病率和百分百致死率,一头猪得病,整个养猪场甚至周围养猪场的猪都要进行扑杀。那么为什么非洲猪瘟传播那么快?是怎样传播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交通工具传播。各种交通工具,经过路过疫区,装载运输过发病生猪及其猪产品的车辆工具,一旦消毒不严,不彻底,就会成为非洲猪瘟疫病的传播源。只要这些交通工具,走到哪里,就会传播到哪里,是非洲猪瘟疫情传播的重要途径。

第二,人员往来传播。凡是接触过发生非洲猪瘟的猪及其猪肉产品,都有很大的可能性传播疫情,如病毒病菌躲藏在头发、帽子、衣服、鞋袜、挂包和身体皮肤上等等,都有很大的可能性,传播非洲猪瘟疫病。

第三,猪产品等传播。生猪和猪产品,是传播非洲猪瘟的主要途径。如各大养猪户存在隐性传染源,会有带病生猪和猪肉漏检而进入市场,造成猪与猪,猪与养殖户,猪肉与市场,猪肉与养殖户,猪肉与消费者,往复交叉,重叠措位,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线到面,相互传播感染,导致传播途径增多,传播速度加快。

第四,养猪饲料传播。带病猪肉产品流入市场后,由消费者携带猪肉走进饭店酒店,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产生的厨房废油水,通常都流落农村养殖户,作为养猪原饲料,结果导致非洲疫病大流行,大发生。这是目前非常猪瘟疫情传播的最重要途径,是不可忽视的传播源。

第五,自然生物传播。由于农村养猪场所,对养猪粪便等等废弃物,管理不妥,消毒灭菌不彻底,不严密,各类昆虫鸟类等小动物,从带病的猪粪便上携带病菌病毒,飞到异地或养殖户以及饲料上,传播疫病。另外,带病养猪粪肥等废弃物随刮风、大暴雨等等自然因素扩大传播面,导致疫病的快速扩散。

以上就是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疫苗和特效药出现,因此我们更应该要加强防控,每一位养猪朋友都应该积极参与,做好彻底消毒的工作,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非洲猪瘟病毒存活条件是什么?又是如何传播的?


自去年八月份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除港澳台以外的地区都受到了此病的侵害,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那么非洲猪瘟病毒存活条件是什么呢?是如何传播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非洲猪瘟病毒长什么样?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

非洲猪瘟病毒存活条件?非洲猪瘟病毒存活时间?

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较为稳定,在空气中能保持活性数日,在血液、粪便和组织中可长期存活,冻肉中存活数年至数十年,未熟肉品、腌肉、泔水中可长时间存活。

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温中可活数周,加热被感染病毒的血液55℃30分,病毒将被破坏,加热被感染病毒的血液60℃10分钟,病毒将被破坏,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

非洲猪瘟是如何传播的呢?

1、虫媒传播,可通过蜱虫、蚊子、牤、螯蝇等传播,并且非洲猪瘟病毒在这些昆虫中能够长期保持活性。

2、体液传播,可通过猪肉制品、血液和精液等传播,长期保持活性。

3、另外,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水源、器具,甚至是农场工作人员和服装,以及污染农场附近的空气都是潜在的传染源。

以上就是关于非洲猪瘟病毒的介绍,非洲猪瘟病毒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会传染给人。此病毒在高温下很难存活,当温度达到55℃持续30分钟或60℃持续10分钟,可灭杀病毒。

非洲猪瘟潜伏期有多长?它通过哪些方式进入猪场?


说起非洲猪瘟,相信现在没有人不知道这对养猪户来说是一场多么严重的灾难,这种病毒进入我国已经有接近一年的时间了,从辽宁第一例到后来的南北地区全面爆发,疫情严重得让人无从下手,未来5-10年,想必它就是养猪的头等大敌了。那么,非洲猪瘟潜伏期有多长?它通过哪些方式进入猪场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非洲猪瘟潜伏期有多长?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为21天左右,也就是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之后的21天内的任意一天都存在表现出临床症状的可能。这也是非洲猪瘟难以防控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猪场虽然已经有了非洲猪瘟病毒,但是并未表现出症状,而卖猪和买饲料等行为都有可能使车辆被污染,若消毒不彻底就有可能将病毒携带进入下一家猪场。

非洲猪瘟通过哪些方式进入猪场?

根据对此前发生非洲猪瘟的猪场进行发病原因的分析发现,导致我国多数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大原因就是人员和车辆带毒传播,因为猪场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物资,也需要卖猪维持猪场的正常运转,这些运输饲料和生猪的车辆,以及参与运输的人员都有可能将发病猪场的病毒携带进入正常猪场;

第二个原因就是餐厨剩余物喂猪,也就是泔水喂猪,因为饭店、餐馆的泔水中不仅有熟的饭菜,还有一些洗刷猪肉的血水以及肉渣等,这些都有可能携带活得非洲猪瘟病毒,而这些活的病毒被健康猪食用后就会引起发病。

第三个原因就是生猪异地调运,这也是非洲猪瘟可以从最早的辽宁地区一路从北到南传播至海南省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大的传播途径,此外外来的动物包括苍蝇、蚊子、鸟类、老鼠等都有可能将病毒携带进入猪场,导致猪场发病。

猪高热症的临床症状 猪高热症的防控措施


猪高热疾病是一种以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等为特征的高热疾病,此类疾病疫情传播比较快、流行区域比较广,严重影响我国生猪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基于此,结合本地生猪高热病的病原体、流行特征,总结分析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深入探讨预防和治疗猪高热病的有效措施,以此来最大限度控制并治愈病猪,确保生猪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损失最小化。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高热症的临床症状猪高热症的防控措施。

1、发病特点

该病一般集中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发生,即夏秋季节比较容易出现发病。该病的病程能够持续较长时间,通常为5-20天,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大多数发病猪场的发病率低于50%,其中妊娠母猪的发病率能够超过60%,且患病后会发生流产,流产率可达到40%左右。当猪场发生该病后通常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导致整个猪群都发生此类病症。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尤其是没有采取严格封闭管理和消毒的猪场,且猪群自身没有及时进行清洁发病后相对比较严重。尽管大部分大中型猪场具有完善的保健和清洁系统,也比较容易发生该病。猪群通常呈分阶段发病,即同一猪场中一般先发病的是中、大猪或者母猪,经过2-5天就会蔓延至全群。根据体重不同,通常体重达到20-80kg的猪具有最高的发病率。根据猪群成长周期不同,哺乳后的母猪和刚刚断奶后的仔猪具有最高的发病率。

2、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42.5℃,精神萎靡,减少采食或者完全停止,体表皮肤发红,耳边缘、耳后发绀,腹下及四肢末梢等多个部位的皮肤存在紫红色的斑块;呼吸困难,往往卧地,有些会呈现明显的腹式呼吸,气喘加速,有些会表现出喘气或者呼吸无规则;有些病猪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且眼分泌物增多,发生结膜炎;有些发生粪便秘结,往往排出球状粪便,排尿量减少,且尿液呈黄色,颜色加深,质地浑浊。病程持续较长的病猪,被毛粗乱,发生贫血,全身皮肤苍白,有些病猪的后肢软弱无力,少数在临死前无法站立,最终全身发生抽搐而死亡,具很高的死亡率。有些母猪在妊娠后期(100-110天)会发生流产、形成死胎,或者产出木乃伊胎和弱仔。

3、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猪场要采取封闭式的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且对不同猪群采取分群隔离饲养,并控制舍内的温度、湿度适宜,饲养密度合理,能够有效的避免猪群发生高热症或者呼吸道疾病。在高温季节,要注意加强通风,采取防暑降温。另外,饲养密度可适当减小,每栏饲养数量最好控制在大约10-12头,确保每头生长猪具有超过0.8mz的生活空间,育成猪最好具有1.2mz的生活空间。另外,要尤其重视饲养环境卫生条件良好,因此要对清出的粪便、尿液采取规范的无害化处理。猪场内不允许饲养其他动物,并加强杀虫灭鼠。猪群要定期监测免疫抗体,以便随时了解猪群的生长发育、健康以及代谢情况,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促使猪群能够健康生长。为使猪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要求得到满足,要合理搭配饲料,补充适量的营养、能量,不允许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

严格消毒。猪场必须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使感染病菌的途径及时被切断。对于猪舍以及周围生活区,每天都要进行1次全面消毒;对于全场大环境,每周要进行1次消毒;对于场内主要道路及舍内走道,每周要进行2次消毒,并保证消毒效果良好。对于空栏猪舍,要先进行清洗,干净后采取全面消毒,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再次进行消毒,之后才能够进猪。猪场门口要设置消毒池,旁边要设有专门用于工作人员消毒的设施,在猪舍区入口处还要设置消毒池。

疾病防疫。该病通常是由于混合感染几种病原而引起,为此要加强疫苗免疫,这是有效预防疫病发生的一种措施。猪场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其进行免疫防病。猪群主要是对猪瘟、猪蓝耳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易发病毒病进行疫苗免疫。同时,也可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转移因子等,使猪抵抗力提高。另外,猪群在高温高湿季节使用磺胺类药物会比较严重的刺激肾脏和胃肠道,因此要慎重使用。

药物治疗。发病初期,猪要注射高热绝抗,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如果症状有所改善,则不能够再次注射,而是改成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药物喂服即可,一般选择使用黄芪多糖、土霉素以及电解多维等,连续使用5-6天,停药2天再次用药。病猪采取以上治疗措施,主要是促使机体体液恢复,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尤其是电解多维能够有效地缓解应激反应。发病中期,病猪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清瘟败毒”,缓解症状。如果发现病猪的后肢出现瘫痪,要按体重肌肉注射o.2mLjkg抱克林,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如果发现病猪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要按体重肌肉注射o.2mLjkg长效米先,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如果发现病猪表现出神经症状,要在使用清开灵的基础上,配合注射圆蓝五肽;如果病猪发生便秘,可添加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如果病猪症状严重,要先调节机体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适量的能量,此时可静脉注射适量由生理盐水、5%葡萄糖、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溶液。

1、猪高热病特征
1.1病原因素
病毒病:主要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其次是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细菌病:猪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附红细胞体。原虫病:猪弓形体。
1.2非病原因素
主要是应激因素,其次还有营养不良、原料品质下降、生物安全措施不力、低劣药物及消毒剂大量使用、滥用抗生素药物等。
1.3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
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较长,一般在5~20d左右,病死率高。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和母猪发病。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1.4临床症状
发病猪只体温升高至40.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病猪皮肤发红,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病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病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病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2、预防措施
2.1加强饲养管理
要加强猪场工作人员防疫知识培训,牢固树立防重于治观念,严格落实猪场卫生管理和防疫措施。规模养殖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要结合实际,努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猪群的影响。做好驱虫、消毒、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要保证充足的干净饮水,并在饮水里添加保健液,同时在饲料中适当多添加点保健液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提高猪体抵抗力。2.2严格检疫,加强抗体监测
严格执行规模场、生猪市场、屠宰加工厂的生猪检疫和防疫。加强对大型规模场猪的主要疫病进行抗体监测,及时防控可能发生的疫病。
2.3严格把好引种购猪关,不准从疫区疫场引猪
从引种购猪前应对猪群进行观察和检疫,合格猪回场后应隔离观察饲养3~4周,坚持测温和临床检查,及时补注相关疫苗,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
2.4强化免疫接种,确保免疫效果
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猪瘟、猪链球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症候群。养殖场(户)应加强对猪瘟、猪链球菌病等疫苗的免疫注射,提高整群的免疫水平,对新购进的生猪及时补免,确保免疫效果。
2.5合理用药,减少损失
病毒性疾病使用抗菌素药辅以治疗,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应用维持营养类药物,维持机体耐过疾病,使用清瘟败毒类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对症下药,尽快选用有效的药物按剂量并一定遵守疗程的规定使用。


怎样养好瘦肉型猪要把好三关


一是饲料关。养瘦肉型猪每公斤消化能要求在3100千卡左右,体重在20~50公斤阶段粗蛋白质16%,体重60~90公斤阶段粗蛋白质14%,而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等和重要的微量元素、维生素都要按一定的比例。为了方便养猪。可采购饲料厂专门生产的浓缩料,按照说明书加一定比例的玉米、麸皮、米糠、豆饼等,就配制成符合要求的全价配合饲料,而不必再买各种各样的微量元素和添加剂。

如果一时买不到农缩料,可按下列配方进行配制:

(1)猪体重10~20公斤为:玉米60.2%、麸皮4%、豆饼28%、鱼粉4%、酵母粉2%、食盐0.3%、骨粉0.5%、复合微量元素0.5%、多种维生素0.5%。

②猪体重21~35公斤为:玉米63%、麸皮10.2%、豆饼13.5%、菜籽饼6%、鱼粉5%、食盐0.3%、骨粉1%、复合微量元素0.5%、多种维生素0.5%。

③猪体重36~60公斤为:玉米62%、麸皮12%、谷糠5%、豆粕10%、菜籽饼5%、鱼粉3.5%、食盐0.5%、骨粉1%、复合微量元素0.5%、多种维生素0.5%。

④猪体重61~90公斤为:玉米57%、麸皮18%、谷糠6%、豆粕9%、菜籽饼5%、酵母粉3.3%、食盐0.5%、骨粉1%、复合微量元素0.1%。

二是饲养关。采用前敞后控的饲养技术。前敞。是指肉猪在50公斤体重以前,每天采取多次饲喂或让猪自由采食。饲料不加限制。而在体重50公斤以后,每天除保证有充足的饮水外,只喂两餐,每餐仅喂八九成饱,即所谓后控。因为肉猪在50公斤以后,脂肪以沉积为主.生长加快,如果喂得大饱,肉猪便会多长脂肪,瘦肉减少。

三是调控关。试验证明,肉猪体重在40~60公斤时,每天增长的瘦肉为288克,脂肪280克;而在90公斤以后,每天长增长的瘦肉只有120克,而脂肪是瘦肉的2倍以上。因此,养瘦肉型猪必须控制在90~100公斤屠宰上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3588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