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生产中最为关键的2周

为了保证待产母猪顺利分娩,多生活仔、健仔,饲养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从上产床、饲养、保健、环境4个方面,重点阐述母猪产前7天的注意事项,为母猪把好产前第一大关。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母猪生产最为关键的2周。

上产床前

1确定上产床母猪

(1)怀孕舍与产房主管确定上产床的母猪数量和具体日期

(2)上产床当天早上,在饲喂前将待产母猪赶进产房

2确定上产床时间

(1)夏季热,重胎母猪上产床是大应激,建议最早产前7天上产床

(2)上午7:00前上产床

3准备、驱虫、清洗、消毒

(1)上产床前1周,对母猪体外寄生虫进行驱虫。

(2)上产床前1天,选择10点后温度较高时间段,对母猪进行彻底的冲洗

(3)上产床当天,对母猪全驱进行喷雾消毒

怀孕舍进产房

(1)设置好道路,做到通往产房的路线是直线、无水洼、切断分叉路

(2)将靠前、同一天分娩母猪先赶进产房,并尽量关在同一排,便于饲喂、接产、检查、免疫、保健、断奶等

(3)后备、高胎龄母猪关在进门口两排,便于观察采食量、背膘体况等

(4)每次驱赶4-5头,避免过道拥挤,打架应激

(5)进入产房过道后,饲养员及时关上已进母猪的产床后门,对头胎不熟悉上产床的母猪,可加以人工辅助抬尾巴、放垫板

(6)建议1周内分娩的母猪分在1个分娩单元,利于管理,更利于全进全出、减少、净化疾病

(7)及时挂好母猪记录卡,对有呼吸加快的母猪,对其头部喷水降温

(8)根据当时气温(舍内超过28℃),应在母猪进产房前半小时,开启湿帘、风机等降温设备

(9)上产床2小时后给每头母猪量体温,并在对应的墙面或采食槽前面做好记录

(10)准备好接产用具、药品

产前7天饲喂

1、上产床当天早餐不喂料,分别在11:00和下午4点后饲喂哺乳料1斤/头,第二天恢复到2KG/天的采食量,直到分娩。具体可以根据母猪体况,适当调整饲喂量,让母猪在分娩前一周的背膘达到17mm~19mm。

2、保证每头母猪有足够量(10-30L/天,1L/min)的清洁饮用水

3、母猪吃完料,躺下后,一定要及时刮洗料槽,避免死角的饲料霉变酸败,引起母猪胀气死亡M.yZ023.cOM

4、预防热应激和消炎保健方案:注意上下午各量一次体温,观察母猪的健康状况,避免出现高烧,这是最易造成死胎的;另外,从进产房开始,在料槽的饲料上撒速补21,可以预防产后母猪发高烧,减少仔猪拉稀,增强母猪抗应激能力!

产前7天环境管理

1、保持绝对的安静、清凉(温度16-18℃),如果条件有限,也应该保持舍内最高不超过28℃,平时除了饲养员喂料量体温检查体况,才进入产房,其他时间,尽量不进陌生人人。

2、周围不开工建设,放礼炮等,巨大的噪音,极易造成死胎

产前7天的母猪饲养管理,以上这些你都能做到吗?其实,在产房的饲养管理中,我们只要把母猪管理好了,仔猪的健仔数自然就提高了。

精选阅读

猪生产中的保护与福利措施


在发达国家的畜牧生产系统中,猪的高密度养殖是养猪生产的主要特征,猪只被饲养在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猪舍中,高度集约化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其既能降低饲料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又能加强疾病控制,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从消费的需求压力考虑,产品价格更低也是集约化的优势。但是,随着消费者思想认识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在猪的福利问题上与这种饲养方式产生了矛盾。生猪生产的所有方面都引入了福利问题,如猪只饲养、运输、屠宰和饲养环境方面等,主要关注的问题是贫瘠环境对猪只福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现代养猪生产的福利问题,阐明了猪各生长阶段中的福利要求,并提出了猪生产中的保护与福利措施.一起来了解一下!

1、饲养工艺与猪的福利

目前的养猪生产饲养阶段的猪只面临的福利问题主要是饲养环境对猪只福利的影响。商品猪基本可以分为3种不同类型饲养:繁殖猪群是指只饲养种猪和25千克以内的仔猪;生长、育肥猪群是指饲养25千克以上的猪只直到屠宰;结合猪群是指以上两类猪群都饲养,既饲养种猪也饲养生长育肥猪,直到屠宰。

在很多国家都有早期断奶的处理方式,或者会将生长育肥猪的饲养分为更多的阶段,但从圈舍与福利问题的角度考虑,养猪生产可以简单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干奶母猪指涵盖猪群内所有妊娠期母猪、后备母猪和不孕母猪;产仔、哺乳母猪和将要干乳的母猪;以屠宰目的饲养已断奶猪只。

母猪育种循环从分娩栏断奶开始。断奶后,母猪通常要转移到与公猪接触的配种环境,以此来鼓励发情,从生产角度来看,在断奶后4~5天是最好的接触时段。配种可以由公猪自然交配,也可以通过人工授精完成,更可以结合两种方式来完成。在此之后,母猪要在配种环境生活3~4星期,在此阶段饲养员需要观察母猪是否成功受孕,例如配种后21天如果配种不成功会有返情表现。通常10%~20%的母猪可能因习惯性流产被剔除种母猪群,被后备母猪群取代。有的饲养单位在断奶时根据母猪产次或产仔数淘汰母猪,而不考虑母猪是不是还有生产能力。母猪的平均淘汰率通常高达40%~50%,淘汰的大部分原因是产次和年龄,但也有如肢蹄损伤和营养问题等其他原因导致的淘汰。每年还有5%~10%的母猪死亡,因此每年的母猪替换率可能达到50%~60%。

1.1妊娠母猪

如果母猪没有明显返情征兆或者通过超声检查确认怀孕,母猪即被转入妊娠母猪生产环境,在妊娠母猪舍生活12星期,然后在预产期产前一星期再转入分娩栏,干乳母猪饲养有很多不同的饲养模式,如垫草模式或者限位栏模式等。尽管粗放式的饲养方式一度被集约化饲养所取代,但现在一些国家已经立法(如欧盟),限位饲养可能即将违法(如英国和瑞典)。现在看来发展替代限位饲养的方式可能广泛开展,不止在欧洲,北美洲的主要动物生产厂家也已经改变了他们的饲养方式。

直到现在,母猪圈舍的选择依然主要依靠生产经济学原理。自二战以来,养猪从业者逐渐减少,而饲养的猪只数目持续增加。在20世纪40年底,由于政府的价格导向,粗放式的小群养殖已逐渐被大规模的集约化养殖替代,而到了50年代加速了新的集约化饲养方式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干乳母猪主要依靠限位和栓系的方式饲养。而限制式的母猪饲养方式相对粗放式饲养有一系列的优势,如饲养容积率高,单位面积饲养的母猪相对更多。经济效益,在水泥地面养猪可以降低稻草和劳动力成本的投入。易于管理,饲养人员可以轻松监控个别猪只,随时可以调整饲养标准,技术上更容易上手。

然而,这样的集约化饲养系统虽然有以上的优点,但存在很多福利问题,更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印象。

1.2产仔母猪

母猪一般在分娩前5~7天进入分娩栏,实际母猪在分娩栏的时间本来应该是整个妊娠期114天。同妊娠母猪饲养一样,对于分娩母猪的饲养也应区分为多个时期分别对待,但是世界范围内该阶段的主要模式依然是限位饲养(即使是在妊娠期并不限位或很少限位的国家),在开展集约化饲养之前,母猪通常在垫有稻草的巢穴中分娩。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再加上稻草应用和圈舍面积的减少,仔猪因拥挤而死亡的数量就增加了。为了避免仔猪的死亡,保育箱产子模式就应运而生,这也带来了更多的好处,如降低劳动力支出和易于掌控仔猪。

很多有关分娩栏设计的研究已经将初生仔猪的死亡率降低到10%以下,而且事实上,这提高了母猪的福利而且仅需要很少的投入。新的分娩栏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如在垫草分娩栏里设置防压杆,这样的环境允许母猪表现母性行为和完成简单的姿势转换。

1.3育肥猪

仔猪断奶后,会在不同的饲养环境中饲养直到这些仔猪达到屠宰体重。中间大概包括断奶到保育阶段,然后到育肥阶段。但如果仔猪从断奶开始为了经历不同的生长阶段而采用4段不同的饲养模式来完成育肥,这也是很少见的。不同国家的猪只屠宰年龄各异,同时这也取决于产品的需求,比如猪肉、熏肉、火腿或者其他产品。因此屠宰体重可能从60~125千克不等,对应的屠宰周龄约为18~26周龄。

跟饲养母猪一样,饲养屠宰猪也有很多的饲养模式,大多数的育肥猪都在室内饲养。这是因为育肥猪能给养殖户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饲养者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饲料把猪只养大,因此最好在室内饲养。为了降低饲料等经济开销,全封闭、板条箱式的饲养系统也应运而生,育肥猪也需要面临空间限制等问题。

2、运输、屠宰与猪的福利

2.1运输

相对于生产饲养过程的时间,运输的时间较短。运输对于动物显然不是自然的,动物在这段时间内通常会遭受多种应激,包括禁水、禁食、不熟识个体的并群、人类驱赶、新异环境的刺激、声音、颠簸、装载密度、被迫的身体运动以及极端温、湿度等。这些因素都将通过生理途径来激活动物的应激反应,从而可能引发不同的病理反应。健康是动物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疾病或潜伏疾病的出现都意味着较差的福利水平,运输可能引起的疾病有组织损伤、损坏,对感染和疾病易感性的增加,传染性的增加,动物间接触增加。

猪只运输前后包括捕捉、装载、运输、卸载等过程,其中常伴有创伤事件发生。尽管每次运输各不相同,但是猪只都会遭遇一系列的压力,包括潜在的粗鲁操作、不熟悉的环境、恐惧的心理状态、社会压力、拥挤、极端的温湿度变化、运动中的加速度及振动等。运输前的装载过程可能福利问题就很多,将猪这类大动物趋赶到特定方向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让其上坡时。猪舍到运输工具之间的距离可能导致猪只的应激以致物理指标的变化,如张嘴呼吸和皮肤颜色的变化。相对于其他动物,猪只登载车辆的斜面是很困难的,斜度较高的坡面会引起心律升高,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攀爬。由于陌生同伴的碰撞等压力猪只可能在此过程中受伤。如果猪只装载速度过快,也会导致后续较高的死亡率,这可能是由于粗鲁的装卸过程导致的。

运输前16~24小时内猪只通常被禁食和禁水处理。这种处理有很多原因,如防止猪只晕车、呕吐,以防止胃肠穿孔的危险,因为吃饱的猪只在运输过程中更容易死亡,以及降低最终饲料成本等。结果导致猪只经历饥饿、脱水以及由于营养缺乏导致的应激和疲劳。

运输过程中,司机也会影响动物的舒适程度和身体姿势的稳定程度。EFSA(2004)报告着重强调了运输过程中不良驾驶对动物福利的影响和重要性。突然的刹车或者加速,以及迅速的转向都能导致猪只感受到自身体重20%~33%的作用力、应激以及可能因跌倒而产生的损伤。车辆行进过程中,猪只可能会发生晕车。

运输过程中组织机能障碍指生物功能的改变可能导致与运输有关的疾病。猪最重要的组织机能障碍是猪应激综合征(PSS),这可能会导致DFD以及PSE肉质。有关专家分析了禁食和运输对猪只肉品质的影响,而同时运输会引发猪只胴体质量的下降。PSS对猪来说是很严重的福利问题,应激的身体运动可能引起体温升高、心跳骤停和死亡率增加,尤其在高热、高湿度环境死亡率相当高。猪是易受热应激的动物,在受限的运输条件下,由于水缺乏猪只无法完成体温调节行为,这通常会造成脱水,相关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部分研究结果证实了车厢温度与猪只死亡率之间的联系,而有关湿度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另外,极寒的环境温度也不适合猪只的运输。

研究结果显示,欧盟各国8小时内的运输猪只死亡率不尽相同,数值在0.03%~0.5%之间。约有70%的猪只死在运输过程中,其他的猪死在待宰栏中。由于运输可能导致的猪只重大疾病,包括猪瘟和口蹄疫、猪痢疾、猪水疱病、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肺炎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运输相关的抓捕、装载、卸载是最容易引起应激的环节,因此对于处理淘汰动物要更加注意,因为淘汰动物一般会存在身体发育上的隐患,处理过程也需要格外小心。

实际上,运输对动物产生疾病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运输造成的应激降低了动物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了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运输造成的应激增加了亚临床感染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运输增加了动物的接触频率,为疾病传播提供了条件。其中,前两方面可以通过降低应激强度来控制。在运输中,改进动物福利的重点是运输、装车和卸车前必要的动物检查、装载工具内动物的密度、运输时间以及驾驶水平等问题。其中,降低运输时间,缩短运输距离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2.2屠宰

动物总要面临死亡,无论是畜牧业有计划宰杀,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如事故、伤害、疾病或者是衰弱。在其他原因这部分,死亡之前可能是长期的伤痛、痛苦或者残疾。因此需要以合理的方式和技术对动物进行宰杀。目前生猪的屠宰方式多采用规模化屠宰这种工艺,规模化屠宰优缺点明显,其优点在于能够容易的进行检查和监督;而其缺点是一般屠宰前需要长途运输。

目前的屠宰过程一般都遵从人道宰杀的道德要求,其基本标准如下,没有痛苦、疼痛或应激的死亡,瞬时死亡或无意识死亡,对个体和群体都是可靠的,简单而且只需要最少的维护,最小的环境影响,对执行者和观察者的情绪影响最小。

联邦人道屠宰法要求在猪只屠宰操作“拴挂、抛掷、分割”前必须保证其昏迷以降低痛苦。对于猪只屠宰的无意识屠宰处理方法一般采用螺栓枪射击、电击、CO2等气体窒息等方法。如电击法就是将电极置于猪只头部两侧,使强大电流通猪只大脑来击晕猪只;而CO2窒息法就是将猪只置于密闭的CO2空间内使其窒息死亡。无意识处理后猪只被铐住后退悬挂,刀从胸骨下切入并割断动脉及静脉,随后猪只死于失血。随后经65.6°C的热水处理脱毛,并准备加工胴体,技术方面来说,执行者技术和道德水平尤其重要,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训:动物的管理,最佳宰杀方式的运用,设备的维护。非计划性或紧急事件中的宰杀所采用的方式和技术应依据以下原则:有效的帮助,特别是一些训练有素的或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合适的可利用器具,了解动物的情况。

目前对于这些无意识处理方式来说,在实验室研究中,人类已经通过测试脑电图(EEG)或者其他方式证明螺栓枪射击的处理方式可以达到有效的无意识处理效果保障击晕。适当的振幅、频率、波形的电击对击晕也很有效,EGG显示与人类无意识状态相同;但CO2处理并不是瞬时的无意识处理方式,2008年的研究结果称,在实验室模拟的商业化CO2处理条件下,猪只经过60秒的时间才变得无意识,CO2是一种酸性气体,可能引发严重的呼吸紧迫,因此CO2的使用对于动物福利来说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其可能引发猪只痛苦及厌恶。惰性气体氩气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合适的气体无意识处理实际比电击处理的福利效果要好的多。动物昏迷后可能发生剧烈的抽搐,无意识的猪只在悬挂的时候可能会发生踢腿行为,这也容易被误解为无意识处理失效。这种无意识踢腿可能是由于大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器已经无法控制脊椎反射,然而神经测试结果证明,动物确实已经失去意识了。但是对于CO2的处理方式,目前仍不清楚猪只的肌肉反应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许多研究也致力于证实类似处理的猪只福利状况,对于标准化的处理方式,还是很难完全实现的,如电击电极的放置位置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也会导致猪只福利的恶化,此外还有设备自动故障等问题。

屠宰过程的研究与控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需改进。如一些屠宰场未经审核或者无法通过人道屠宰审核,以及人员培训管理缺位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3、小结

目前为止,猪一直是小规模饲养。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农村甚至城市家庭可能都以家庭为单位养猪,用家庭的食物剩余来喂养,以供给人类的肉食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商业经济竞争的日益增强,农业产业和机械化畜牧业已经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在人口数量的增长的强大压力下,全球范围内生产和消费的猪肉量不断攀升,集约化饲养也成了带动猪肉生产的中流砥柱。

高度集约化的动物生产工艺就会带来诸如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全球集约化养猪引起的不仅是动物福利问题,也是人类的福利和环境问题,这本身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动物福利。不仅是家猪,其他家养物种和野生动物也会带来类似的动物福利问题。在我们考虑动物的福利问题时,必须从人与动物平衡的大局出发,尊重动物,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开展动物福利。

养猪生产中的福利问题研究
1、动物福利的概念
国际公认的动物福利标准是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的动物应享受的5大自由:即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现代动物福利的理念是追求动物与自然的和谐,使动物维持其身体和心理与其环境协调的状态,最大限度地满足动物的需要。简单地解释为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健康快乐的状态下生活。

2、动物福利的社会态度
中国畜牧业从业者对动物的生理福利和环境福利认同较高,超过90%的行业从业者赞成满足猪鸡基本的生理需要和为动物提供适当的生存空间。但在认同动物的生理福利和环境福利的同时,对动物的行为福利、心理福利和卫生福利的认识则不足。
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引入,增加了畜禽产品供应,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动物生存空间降低,生活环境单一,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对其污染环境,滥用药物、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批评。如果按动物福利养殖模式进行生产,中国当前大多数养殖企业从业人员只能接受5%或以下成本的增加。充分创造健康、舒适的养猪生产环境条件,改善猪只的饲养方式,以提高猪只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疫病的发生,从而生产出安全的猪肉产品显得至关重要。

3、动物福利、贸易壁垒与挑战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动物福利已经成为新的贸易壁垒。一些国家以未能满足动物福利标准为由,拒绝进口相应的畜禽产品。
毋庸置疑,现代集约化、工厂化饲养模式下未能使猪充分地享受到5大自由的福利,没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要,给猪肉质量和安全带来一定的挑战:
3.1猪肉品质下降
由于生活空间狭小单一、饲养密度过高,猪只情绪烦躁,引起咬斗等异常行为,这些行为加重猪只的应激反应,使体内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和毒素分泌增加,并造成大量失水,使得猪肉品质下降。
3.2药物及抗生素的残留
猪只的饲养环境单调乏味,猪舍的环境调控能力不强,小气候稳定性差,使猪群的健康水平得不到充分保证,为了改善猪只健康,提高生产性能,养猪场往往依靠长期使用药物和抗生素控制疾病,以提高生产性能,这样往往会导致猪肉产品中药物和抗生素残留超标。
3.3激素的残留
由于饲养环境中的猪只福利不高,造成猪只生产性能下降,养猪场为了保持其生产性能,在饲料中非法使用激素,再加上猪只应激反应自身产生的大量激素,就会导致猪肉产品激素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4、应对措施
4.1动物福利立法
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有人提出一项禁止虐待动物的提案,1822年,马丁提出《禁止虐待家畜法案》即“马丁法案”,并获得英国国会的通过,成为第1部规定动物权益的法律。20世纪70年代以后,动物福利的理念得到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赞同,动物福利制度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增设动物福利条款,如已于2005年1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新增加了“动物福利”章节,这是我国首次将“动物福利”列入法律条文中。2006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虽然没有明确使用“动物福利”一词,但总则中对体现“动物福利”要求的相关内容作了原则规定。在我国制定动物福利法律,推进动物福利事业,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特别是要立足中国动物生产从业者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动物生产行业的实际。
4.2设置福利性设施,增加环境丰富度
Pearce和Paterson发现饲养在贫瘠环境中的猪比饲养在丰富环境中的猪在响应应刺激时反应更强烈。饲养在丰富环境中的猪对比贫瘠环境中饲养的猪对人的害怕程度要小,而且生活在丰富环境中的猪的肉质嫩度比环境贫瘠的要好。对于舍饲系统猪的环境丰富度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玩具”来增加,如轮胎、链条、橡胶管、彩色图案或泥土类似物等。
4.3养猪生产中环境富集的利用
随着集约化养猪模式的发展,国内广泛采用圈栏饲养模式,造成猪只饲养密度过高、生产生活环境十分单调、地板设计等生产设备不合理,表现出争斗、咬尾、拱腹等异常行为。在不改变饲养场所主要设施的情况下,利用环境富集(environmental enrichment)来改善猪福利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动物福利学家和生产者的认同。环境富集是指对家养动物的居所进行有益的改善,但这样对畜禽环境富集概念认识过于笼统,Shepherson等指出,“畜禽环境富集”是指在单调的环境中,提供必要的环境刺激,促使畜禽表达其种属内典型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从而使该畜禽的心理和生理都达到健康状态。环境富集对集约化饲养环境中猪行为、生理、肉质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4.4发展放牧养猪
放牧养猪是近年来世界部分地区出现的集约化养猪新模式,其特点是放牧结合定点补饲,丰富猪只生活环境。放牧生产对猪的行为、健康和生产性能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Hotzel等研究了圈养和放牧饲养母猪和仔猪的行为差异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室外放牧饲养的仔猪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觅食、拱腹等行为,争斗行为减少。拱腹行为和争斗行为均为非自然天性行为,而非自然天性行为的减少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空间的增加,同时与环境的复杂性、有趣性增加有关。Lahrmann等研究了放牧对猪只健康、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仔猪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相对较低,且放牧饲养的仔猪有更高的饲料消耗和日增重。
放牧养猪使猪只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正好迎合了猪的肌肉发育生理。有充分运动的生长肥育猪生成的肌肉肉色鲜红、饱和度大、肌红蛋白丰富。可见改善动物福利条件在某种程度上能改善生长肥育猪的肌肉品质。
综上所述,由于养猪生产中的动物福利问题,不但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会影响到猪肉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另外,“动物福利”问题在经济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非常重视国际贸易中的动物福利问题,动物福利成为了新的“贸易壁垒”。因此,创造健康、安全、舒适的养猪生产环境条件,重视养猪过程中的福利条件,以提高猪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疫病的发生,降低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从而生产出健康、安全的猪肉产品,打破所谓的“动物福利壁垒”,增强我国作为世界头号养猪大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驾驭猪病—母猪生产问题集锦


最近温度低,天气变化大,发病较多,提醒大家及时关注猪病变化情况;母猪产前产后的问题一直是最多的,为了更好的养殖好母猪,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驾驭猪病—母猪生产问题集锦。

一、母猪难产的判断及处理
1、母猪羊水已经出来了,并且强烈的使劲三次及以上没有下出猪来;说明难产;
A、首先探产道,母猪如果产道口狭窄就只能等,同时阴户皮下注射吕前列腺;
B、小猪太大,胎儿胎位不正,就需要人手伸进去助产;助产注意一定清洗手臂并且减掉指甲,缓慢顺势进去,抓住小猪弄出来;
2、产子间隔时间太长,半个没有下一头出来;
A、可以选择子宫灌注葡萄糖水,同时兑上食用油;补充羊水与能量;
B、人工按摩乳房,腹部挤压小猪往后走;
C、缩宫素搭配使用,注意产道一定是通常的才能使用;
二、如何固定奶头
因为小猪固定前边,最后还是被大的猪挤掉,固定失败;所以建议是小猪还是固定后边,但是要吃到足够的奶水,同时母猪补料增加营养;

三、下猪结束的判断
1、胎衣的数量与小猪的数量一样,才算下完了;
2、大片胎衣下出来,颜色会比前边的稍微颜色浅一些;
3、母猪精神表现,不在急躁,呼吸相对平稳;
四、母猪如何减少炎症
1、上产床前要清洗产床,最好消毒;母猪清洗身上赃物,尤其是阴部;
2、产前清洗阴户,下猪的小环境要干净干燥;
3、生产中,人的助产一定要做好消毒;
4、产后清洗乳房,阴户,防治赃物细菌进入子宫,进入乳房;
没有母猪炎症,就能大大的降低淘汰母猪的比例;

驾驭猪病—母猪产后拒乳咬仔原因汇总
1、应激;
A、下猪前都会来到新的环境,猪还没有适应,紧张而不让小猪吃奶甚至咬小猪;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氯丙嗪或者安定震惊下;也可以灌服半斤白酒,维生素减少应激;
B、注意:生产中不要用这些办法,有朋友的猪喂白酒最后憋死;
2、初产母猪没经验
A、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会紧张害怕,这个时候小猪捣乱就会拒绝让小猪吃奶;
B、这种情况,人看着拿着小猪去吃;吃几次一般就好了,不吃了就把小猪关起来;
C、人可以按摩下猪的乳房,等猪适应了这个感觉就可以了;
3、母猪没奶或者奶水不够
A、母猪没奶,小猪再去吃就会出现拒绝哺乳甚至咬小猪;
B、解决:可以参考原文章的催奶内容,主要是通过营养与药物催奶;
4、母猪乳房炎
A、乳房炎炎症,红肿热痛;这个时候小猪去碰,母猪肯定就会咬小猪;
B、解决:小猪不能吃这个奶水了;然后母猪抓紧治疗,防治时间过长乳房会废掉;也会造成小猪后期仍然没奶吃;
C、乳房炎治疗一般是肌肉注射,乳房基本皮下注射,输液消炎三种方法;
5、小猪咬奶头,抢奶头
A、小猪捣乱,咬;而且有的剪牙不整齐或者不剪牙就会划疼母猪,所以会拒绝哺乳甚至会咬小猪;
B、解决小猪牙的问题,用钳子把那些有问题的牙剪平;然后小猪抢奶的,注意尽早固定奶头;
6、产后感染,奶水不够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消炎了,多见于母猪子宫炎等;可以肌肉注射,也可以清洗子宫与输液治疗;
7、曾经吃过胎衣或者小猪
A、小猪注意管好不要到处乱串,把猪舍洞都堵好了;下猪后及时处理好胎衣;
B、母猪调教,注意培养母猪的温顺性格,对于咬小猪比较严重的解决淘汰;

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特征 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猪链球菌是存在于猪体内的细菌之一,其主要在猪咽部、鼻腔中分布,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感染出現,但高温天气或其他原因导致猪免疫状态发生改变时,则猪链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就会增加,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猪链球菌2型感染主要是因为猪链球菌导致的。其属于流行疾病,可在动物中广泛传播,若不立即进行有效控制和对症治疗,人体也会受到传染,基于此,必须对该病进行严格防控,以防止病情大肆传播,危害人体健康,增加养殖场经济损失。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特征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1、流行特点

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流行没有显著性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该疾病会在每年5~11月份发生,并且多以南方地区为主。这种病毒的分布范围较广泛,其主要以共栖菌以及致病菌存在于健康猪身上。该病菌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侵袭整个猪群,如温差大、猪舍通风不良、缺氧、氨气味重等,从而严重影响了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同时,该病菌还会对人体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针对该疾病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从而以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或者防治对策对该病进行控制,进而保障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

2、临床症状

由于生猪的个体存在着差异,以至于其感染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病猪会出现食欲不振、关节肿胀、精神沉郁、全身发抖、闭眼等,同时呼吸衰竭、急促是该类病猪的主要临床病症,并且还伴发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致使生猪的死亡率偏高。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治疗,则会出现成批量死亡的情况,从而严重损害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

3、病理变化

通过解剖死猪检查观察了解得知,急性型的猪链球菌2型感染病死猪,其体内脏器多以充血或出血为主,主要出血位置为脑部,从病猪脑室内可以主观的看到纤维蛋白以及炎性细胞。另外,在病死猪的关节部位也发现了血管充血的情况,并且关节囊内还有大量炎性细胞的存在。此外,病死猪的心脏损害情况也较严重,出现心包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并且心包内含有大量的浆液。通过对病死猪的肺部进行解剖观察了解得知,其内部出现充血与淤血。随着时间的推移,肺泡毛细管出现较多红细胞与纤维蛋白原等,致使病猪全身器官出现充血与淤血的现象。

4、防治方法

猪链球菌2型感染一般存在于生猪呼吸道与鼻腔中,当饲养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则猪群的整体机体免疫力遭到下降,以至于诱发该病菌的发生而使猪发病,给畜牧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针对猪链球菌2型感染疾病做好相关防控处理工作,从而保障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首先,加强生猪饲养管理工作,对猪舍的环境卫生进行不断地优化与控制,如对猪舍的湿度、温度以及通风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其次,适量的给予生猪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以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与抵抗能力,从而有效降低生猪感染猪链球菌2型的几率,进而提高生猪的成活率;第三,畜牧养殖者需要勤观察猪群的生命体征,做到及时发现疫情与控制疫情的工作,从而保障自身切身利益。

5、结语

本文将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流动特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且将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进行了分析与介绍,最后,本文将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有效防治方法以及策略进行了综合阐述,从而有效预防猪链球菌2型感染疾病的发生,进而大大减低生猪的感染率,提高生猪的成活率,为广大市场动物类食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畜牧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畜牧养殖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控制能力。

猪链球菌2型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毒性大。侵袭性强等显著性特点,虽然其主要发生在动物之中,但人群也潜在感染的危险。夏季高温季节是猪链球菌2型的高发期,其对猪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如不及时进行治疗,病猪极有可能发生不可逆的休克或脏器功能衰竭,甚至直接死亡。因此,对猪链球菌2型的临床特征加强观察,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对猪链球菌2型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
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有关猪链球菌2型的相关研究报告,但当时的病例呈现出分散状,尚未出现流行性感染迹象,直到90年代,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猪链球菌2型感染引起病猪死亡的案例。根据有关调查研究结果可知,接触传播是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径,此外,呼吸道、消化道等也是传播的主要渠道。一般情况下,猪链球菌2型感染并没有确切的感染流行时间,5-11月份发病率较高,且南方区域多于北方区域;猪链球菌2型感染具有非常广的分布范围,主要通过致病菌、共栖菌等形式寄存在猪身上,待出现通风不良、温差大、缺氧、氨气味重等条件后,其会侵袭整个猪群,从而使畜牧养殖场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同时,猪链球菌2型感染还会威胁到人类健康,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猪链球菌2型感染,以确定最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对此病的发生、传播等进行有效控制。
2、对猪链球菌2型的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2.1一般临床特征与表现
病猪感染猪链球菌2型感染后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并不完全一致,且感染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致使中毒症状各有不同,一般临床症状为食欲不佳、咳嗽、精神萎靡不振、体温高、嗜睡等,一些病猪还会出现腹泻、呕吐、关节疼痛等症状。
2.2关节炎型感染的具体临床特征与表现
关节炎型猪链球菌2型感染基本上是由急性败血感染、脑膜炎型感染引起的,又或者病猪之前就具有关节炎疾病。病猪主要表现出肢体疼痛、肿胀、跛行等,病情严重者站立行走会受到限制,一般这种感染的病程会持续2-3个星期左右。
2.3急性败血症型感染的具体临床特征与表现
该病发病危急,感染传播速度非常之快,发病突然,病猪体温会快速升高至41-43℃左右,呼吸加快,流鼻水和眼泪,眼结膜潮红,精神异常萎靡,部分病猪在死亡之前亦未表现出特异性症状,感染后次日即可死亡。有些病猪感染后,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其身体皮肤部位会表现出广泛充血的情况,并逐渐向四肢、背部、腹部扩展。
2.4脑膜炎型感染的具体临床特征与表现
相比较而言,脑膜炎是性质较严重的一种感染,小猪特别是2-3个月大的发生率较高,发病初期病猪体温会始终在40-42.5℃左右,食欲下降的同时出现便秘症状,随后出现昏睡、前肢爬行、转圈等神经系统症状,更有甚者会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脑膜炎感染型猪链球菌2型感染需要即可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才能避免病猪发生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2.5化脓性淋巴结炎型感染的具体临床特征与表现
通常情况下这种感染会在病猪颌下淋巴结部位最先出现,然后逐渐向颈部、咽部淋巴结转移。病猪的淋巴结坚硬无比,且发热疼痛症状明显,还可能导致肿胀,其会严重影响猪群正常生活,进食时会出出现咀嚼、吞咽困难等现象。当发生破溃流脓后,病猪的病情会逐渐恢复直至痊愈,周期在3-5周范围内。
3、评价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关研究证实,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总有效率在75%以上,其中化脓性淋巴结炎型感染治疗难度最小,治疗效果最理想。在实际的治疗工作中,需要事先测试病猪药物过敏情况,采用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对猪链球菌2型感染敏感度较高的药物。不同感染类型,选择的治疗方法也应具有针对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型感染科在脓肿成熟后,及时排除脓汁,并采用高锰酸钾对化脓部位进行清洗,并将碘酊涂抹在上面。急性败血症型感染和脑炎型感染可选择磺胺类药物加以治疗,并且要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相关防治对策,定期清扫猪舍,保持猪舍通风,从源头上控制感染发生,做好猪舍的杀菌消毒和疫苗接种工作,及时隔离感染了猪链球菌2型的猪群,以免病情发生扩散。
4、小结
综合上述分析,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

怎么避免母猪化胎?母猪化胎的防治措施


母猪化胎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对于养殖场来说影响很大。母猪之所以会化胎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一些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卵子和精子的质量不好也会导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母猪怀孕后,用药不当或者受到惊吓都有可能会造成母猪化胎。那么要如何避免母猪化胎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母猪化胎的防治措施

1、加强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在配种前3~14天增加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同时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使其能够较快地进入配种的最佳状态。对于膘情较差的空怀母猪,可采用配种优饲的饲养方法,即在配种前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加强营养,使它尽可能地恢复膘情、体力,以利于配种、受胎、保胎,提高产仔率。

2、适时配种母猪发情由极端兴奋转为比较安静,愿意接受公猪爬跨或平压母猪腰部,母猪呆立不动时配种最佳。为保险起见配种后8~12小时后再重复配种一次。

3、提高饲料品质怀孕期间的母猪,饲料品质要好,严防使用霉变、污染或冰冻的饲料来喂养母猪,否则很容易发生食物或者农药中毒的现象,轻者会造成胚胎中毒死亡,重者则影响母猪的生命安全。

4、调节内分泌在配种后7天,每头母猪肌注孕酮30毫克,可有效减少胚胎死亡,防止母猪化胎。

5、疾病防治倘若母猪患产道病,如患阴道子宫输卵管炎症,病原微生物侵袭影响胚胎发育,胚胎附着困难,必须先治疗产道疾病,治愈后再配种繁殖。

以上就是母猪化胎的防治措施,如今仔猪价格高居不下,因此对于自繁自育的养殖场来说,不仅能降低养殖成本的投入获得更好的效益,也避免了仔猪补栏所带来了疫情风险。因此养殖场一定要做好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健康。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一定农经网。

怎么让母猪产仔数量增加?母猪多胎高产的管理技巧


母猪产仔数量多,这样猪场能出售和养殖的仔猪就多了这样猪场效益自然就高了。但要提高母猪繁殖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母猪品种配种就要开始准备,这里小编说下让母猪高产的管理技巧,那么怎么让母猪产仔数量增加?

一、母猪多胎高产的5个管理技巧

1.科学喂养

为了使母猪正常发情,有利配种受胎,增加产仔数,为此,母猪在空怀期间应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使母猪在配种前保持中等膘情。科学喂养原则是:太肥的母猪,少喂精料,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太瘦的母猪,应加强饲养管理,多喂些精料和动物性饲料,促进母猪尽快康复。适量运动也是科学饲喂的方法。

2.保持适度膘情

俗话说:空怀母猪七八成膘,容易怀胎产子高。如果母猪太瘦会出现不发情,排卵少,卵子活力弱,易造成空怀;如果母猪太肥,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同时要重视蛋白质、维生素A、D、E的供给。

3.掌握好初配年龄

母猪配种过早,不仅产仔少,还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一般初配母猪的年龄为8~9个月,体重为60~70千克;杂种母猪为10~11个月,体重为80~90千克;引进的良种母猪为12个月左右,体重为90~100千克以上。

4.适时配种

母猪一般18~22天发情一次,持续时间为3~5天,为此,必须注意观察母猪的发情,做到适时配种。待母猪的阴门红肿刚开始消退,并有丝状黏液流出,按压母猪后躯呆立不动时为较佳配种。同时记住: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

5.实行重复配种

在母猪发情期间,第一次配种后间隔6~8个小时再配种一次,可增加母猪的受胎机会,提高产仔数。

二、母猪多胎高产的注意事项

1.注意选好公猪

俗话说:母猪好,好几窝;公猪好,好满坡。选用品种纯正、体质壮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的公猪配种。对提高母猪受胎率、产仔数作用非常大。

2.及时淘汰不良母猪

长期不发情、假发情或屡配不孕和产仔少的母猪应及时淘汰。

3.仔猪早断奶

现在饲养管理做的好的猪场,仔猪28日龄断奶。仔猪早断奶,母猪早发情,早配种,分娩次数多,产仔多。

三、选择优良品种

建议一个品种、一个品系比较好。这样有利于育种管理,种猪生产性状的稳定,种猪的一致性,培育有自己特色的种猪。后备母猪要经历多次选择。优秀的后母猪应该是体形良好,面目清秀,头颈较轻,体格健壮,背线平直;乳头排列整齐均匀,有一定的间距,没有瞎乳头、副乳头,有效乳头至少达到6对,其中3对在脐部以前;外阴应该选择较大且下垂的个体。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促使母猪多胎高产的管理技巧及母猪多胎高产的注意事项。促进母猪多胎高产是每个养猪的养殖户都希望的,母猪产仔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养猪的经济效益。因此大家可参考以上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母猪便秘的情况和危害


有些养殖户朋友对母猪便秘的情况重视不够,也没有采取合理解决办法,或者处理方法不正确,常常导致母猪产前虚弱,发生难产、死胎或母猪死亡。因此面对母猪便秘,一定要及时处理。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母猪便秘的情况和危害。

母猪便秘用什么药好?

1.症状比较轻的治疗措施

A、症状比较轻的,可以麸皮稍微量加大点,但是不应该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会造成便秘更严重;

B、加些小苏打,或者健胃散等健胃的,都可以起到促进猪的胃肠道蠕动,便秘自然就少了;

C、还可以添加一些益生菌,促进饲料的消化及排便,减少便秘的出现;

2.比较严重的治疗措施

可以用些芒硝、或者硫酸镁;我用的使用灌服是比较多的,然后严重的还可以灌肠,通了之后让猪到处溜达下,一般回来喂点稀释,就不会再便秘了。

怀孕母猪便秘喂什么药?

对非病原性便秘可进行对症施药,便秘的猪应立即停喂饲料,投入少量的青绿饲料,或生鸡蛋、葡萄糖粉,或生鸡蛋、蜂蜜,并给予大量的温水饮用。内腹泻药,石蜡油50~100mL或大黄末50~100g,加入适量的温水口服。对腹痛不安的患猪,可肌肉注射30%安乃近注射液3~5mL,或2.5%盐酸氯丙嗪2~4mL。对心衰的猪,应用强心剂,10%安钠咖注射液2~10mL皮下或肌肉注射。病猪极度衰弱时,应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注射,每天2~3次。

怎么预防母猪便秘?

1.注意让母猪平常多喝水,也就是水温度要合适,然后水的流速要让猪爱喝,方便母猪喝水,然后便秘就少了;

2.喂些青绿的饲料,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自然便秘就会减少很多;当然我们平常也会加麸皮,一般是百分之15-20左右比较好;

3.母猪有条件的经常走动下是减少便秘最好的办法,然后夏天母猪可以喂水料。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3586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