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粪处理,两种不用投资环保还能养猪模式可选择

适用于北方或者干旱地区的发酵床养猪模式。

通过在肥猪舍种铺上一层垫料,垫料里边加入益生菌,将猪群排泄出来的粪便尿液发酵分解掉,优点是成本低、无污染,不影响规模化养殖,还能提高育肥效率,使用后的垫料可以做成有机肥出售或者种植农作物,是真正的零排放。

但在猪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米糠、谷壳、木屑等垫料需求量大,采购途径少,难以保证长期稳定的供应;益生菌的品质和稳定性是制约因素,技术要求高,且益生菌对抗生素非常敏感,不少猪场使用后管理不当出现死床现象;容易受环境和气候影响产生高湿高热,影响猪群的健康;垫料需要经常翻动,粪便要掩埋,相比水冲粪工作量大。

适用于南方或者多雨水、气温高地区的生态放养模式。

猪是杂食动物,喜欢吃草拱地,比较适合放养,如果能够利用荒山、树林和果园等进行分区放养,补充牧草和饲料,让粪污直接排放到山林地之间还田,成为林地的肥料,而且放养的生猪运动范围大,体质更强,发病概率小;肉质鲜美风味浓,消费者更喜爱。

此模式也存在缺陷。猪群喜欢拱土对地表植被破坏性大,尤其是果园,猪粪还会产生果蝇破坏果实;放养猪群长速慢,育肥周期长,容易染上寄生虫,需要更多的饲料来育肥;对于流行性疾病预防难度高,占地面积广消毒防疫难;长期养殖土壤容易富营养化,如果周边有水源,雨水季节容易渗入影响水质;放养同样需要建设猪舍。

相关推荐

河蟹塘里两种常见虫类科普



一、枝角类:水溞,俗称红虫。
其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内陆半盐水中,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枝角类主要滤食水中的细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
枝角类的最适生长温度一般为18-25℃,随温度的升高,枝角类的性成熟时间会提前,缩短产卵周期,成龄生殖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一般来说,当外界水温适合,食物充足时(3-8月份),进行单性生殖,外界环境恶劣时,进行有性生殖,产冬卵。
适合枝角类实行无性生殖的水质条件如下:水温17-30℃,PH值6.6-8.5,溶氧1-5ppm,溶氧超过5ppm时,繁殖力会下降。所以,保持蟹塘溶氧充足可有效防止枝角类的爆发。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它的生长繁殖有影响,枝角类每繁殖(产卵或产幼)一次,就脱皮一次,即为一龄。生殖量达到高峰前,生殖量一般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高峰过后,生殖数与年龄成反相关。
二、桡足类:哲水蚤、剑水蚤、猛水蚤
桡足类是小型甲壳动物,体长小于3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桡足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其广泛分布在海洋、湖泊、水库、池塘、稻田、沼泽、内陆盐水、井水、泉水、岩洞等地下水,特别是在湖泊、池塘等静水水域桡足类特别多。
三、轮虫:多数轮虫身体由头、躯干和足三部分组成。
轮虫广泛分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在海洋、内陆、盐水中也有其踪迹,但种量稀少。
其生活方式为,营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另一类营底栖,附着或固着生活。主要以其适口的细菌、单胞藻、腐屑等为食。
无性繁殖,在温度、食物丰富时,繁殖速度非常快。
四、虫子在蟹塘的危害
1、呼吸作用,使水体缺氧。
2、吃藻类,使得水肥不起来。
3、虫子在水中活动,把水搅浑。
4、虫子粪便增加耗氧,产生氨氮、亚盐。
五、防治
发现蟹塘有虫子以后,及时杀虫,然后肥水,不过要注意,螃蟹脱壳的时候特别脆弱,就不能杀了,就要加大剂量的肥水,培藻。

越冬期间罗非鱼的两种常见病害


一、运动性气单胞菌病

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受伤或养殖环境条件恶化使鱼体抗病能力下降时,该菌就乘虚而入,使鱼感染发病。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病,从症状来看可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出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状病灶,严重时可溃烂为洞穴状。

对病鱼症状的观察只能作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
肠炎型运动性气单胞菌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下的罗非鱼,特别是10克以下的稚鱼。体表溃烂病在工厂化养殖和越冬期的罗非鱼鱼种和亲鱼中均有发生。罗非鱼养殖密度高,易造成鱼体损伤,加上溶氧低,水质条件差,病原菌数量增加,很容易发生体表溃疡病,严重的发病率可达50%以上。

防治方法:

(1)预防

越冬池严格消毒。原池越冬者用“富氯”0.2克/米3水体杀菌消毒;非原池越冬者,在清淤后注水15~20厘米,全池遍洒0.3克/米3水体“富氯”和0.4克/米3水体“鱼虫清2号”,杀灭池底细菌和寄生虫,注满水后再用“富氯”0.2克/米3水体杀灭水源中的病原微生物。

越冬鱼入池前用1/3000浓度的“种苗净”浸浴5分钟,杀灭体表病原微生物,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加强越冬期间的饲养管理。水温保持在20℃,投饵宜少而精,及时捞出残饵,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泼洒“富氯”消毒。

(2)治疗

发现病情应及时治疗,用“鱼健康1号”以1.5%的添加量加入饲料中制成药饵连续投喂三天,或至死鱼不再增加为止。

二、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车轮虫的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身体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对的面叫反口面,向中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叫附着盘。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个像齿轮状的结构,叫齿环。在齿环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在辐线环周围边缘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


车轮虫的种类很多,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而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鳍上;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

车轮虫病是由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皮肤、鳍和鳃等与水接触的组织表面引起的,主要寄生部位是鳃。病鱼体色发黑,食欲不振,游动缓慢,粘液增多,有时可见寄生部位组织变白。鳃组织上皮细胞增生,鳃丝肿胀或遭破坏,大量寄生会严重影响鳃的呼吸作用,使鱼窒息死亡。可通过镜检鳃和体表黏液有无车轮虫及其数量而作出诊断。

车轮虫病是罗非鱼养殖中的常见病,流行区域较广泛。发病时间多在初春、初夏及越冬期。大量寄生可引起鱼类死亡,因此当发现鱼体感染车轮虫时应及时进行水体杀虫治疗。

经常注意观察鱼类在水体的活动情况,定期镜检掌握病情,发现病鱼及时治疗。

防治方法:
1、鱼塘放鱼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堆肥代替用稻草和粪肥沤水饲养鱼苗和鱼种,避免车轮虫的大量繁殖;
2、每666.7平方米水面,1米水深,用苦楝枝叶30千克煮水全池泼洒;
3、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全池泼洒
4、用“鱼虫清2号”0.3~0.5克/米3水体或“鱼虫清2号-2000”0.1~0.2克/米3水体全池泼洒,一次即可。

甲鱼养殖常见病害的两种常见防治方法介绍



鳖病可分为生物性疾病和非生物性疾病。其防治原则是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用药原则是对症下药,药量适当,稳妥安全。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生物性疾病的防治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主要为疱疹病、腮腺炎、出血病、红斑病等,重点采用口服法和注射法治疗。药饲每千克饲料加0.05-0.2克磺胺或呋喃或抗菌素药物治疗,每3-6天为一疗程。强迫性口服性则按第一每千克鳖体重日用量10-40毫克。(各类药物使用方法不同,请参照资料印载)注射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按每千克鳖体重10-15万世单位,做后腿基窝部位腹腔注射较为安全。
细菌性疾病:主要为红脖子病腐皮病、穿孔病、红底板病、白点病、白眼病、肺脓肿、肠炎、烂颈、败血症等。注射药物和口服药物与病毒性疾病大同小异灵活用药。必须注意,防治任何鳖病,两种药物(除合剂外)不可同时混用或连用,但口服用药可与全池泼洒消毒同时进行。
真菌性疾病:如肤霉病(白毛病、小霉病)、白斑病(毛霉病)、脖颈丝囊病等。因真菌附生在体表,可用亚甲兰4-6ppm福尔马林万分之一浸1小时、生石灰2-5ppm、食盐水万分之五和小苏打万分之五合剂治疗。
寄生虫病:如钟形虫、聚缩虫、水蛭、绦虫等引起的病症。可用4ppm硫酸铜和1.5ppm硫酸亚铁合剂浸24小时、1ppm高锰酸钾浸20分钟。0.5-1ppm晶体敌百虫浸24小时、2.5%食盐水浸10分钟。体内绦虫病可用南瓜子4克(每千克体重用时)连喂三天治疗。
2、非生物性疾病的防治
变性脂肪症为由变质油脂、蚕蛹、饲料等引起,应注意饲料质量,不可添加动物性脂肪。
雄性激素过量症会引起肝肿大、生殖器外露等症状,可用雄性激拮抗剂治疗。
维生素缺乏症会致体弱、生长缓慢,应添加新鲜鱼、螺、蚌、菜汁和鲜肝或添加VE、VB5、VB12及复合维生素0.1-0.5%补充。
干瘪症为营养失调、大小鳖混养或水质恶化引发。应注意饲料质量、定期分池、保持水质清新。
氨中毒主要是水质恶化所致,勤换水即可自愈。
水质偏酸性也会引发腐皮病,并影响肝肿大,只要用生石灰将水持逐步调正,保持在pH7-8即可痊愈。

寒冬季节常见的两种黄鳝捕捞方法



冬季黄鳝价格要高出夏季好几倍。但是冬季捕捞黄鳝十分困难,传统方法一般是采取全池挖泥取鳝,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黄鳝损伤大,同时也破坏了鳝池的生态结构,有损于来年的生产。现介绍两种快速、安全诱捕黄鳝的方法。

1、批量捕捞

采用草垫诱捕法,于初冬放干池水之前做好诱鳝的准备。将较厚的新草垫或草包以5%的生石灰溶液浸泡24小时消毒后,再用2%的漂白粉水溶液冲洗除碱,晾置2天备用。将上述草垫一一铺入鳝池泥沟,撒上厚约5厘米的消毒稻草、麦秆,再铺上第2层草垫后撒上1层厚约10厘米的干稻草。当水温降至13℃以下时,将水位逐步减至6~10厘米深:水温降至8~10℃时,再在泥沟加盖一层厚约20厘米的稻草;温度明显再下降时,彻底放干池水,此时由于稻草层的“逆温层效应”作用,温度稍高于泥层,加上泥埂裸露于冷空气之中,可有效地将黄鳝引入草垫之下和两层草垫之间。

注意事项:①此法可保证黄鳝长时间群居泥草之间和草垫之间而不会逃逸,如果需保持到严冬时节,还应根据天气情况进一步加盖保温物保温。②收鳝时,不要一次性揭去稻草,应收取多少就揭去多少。先将一塑料薄膜铺于旁边,揭去干草。揭草时,若湿草中藏鳝较多,可将湿草连同草垫一起抬至塑料膜上进行清理,同时将泥面的黄鳝用小抄网捞起。此法效果极佳,适宜于大批捕捞。

2、少量捕捞

事先在池中一角挖深约30厘米的坑,坑中放入发酵稻草。发酵稻草配制方法:①酵曲配方(%):麦麸20,干牛粪30,黄粉虫屎粒30,酒糟20,啤酒酵母适量(也可不放)。②制法:将已消毒除碱的半干稻草拌入淀粉黏合剂(可用米汤代替),以均匀遍布为度。1~2小时后,将上述配方充分混合拌匀后撒入稻草中,边撒边用叉抄动,使酵曲配料均匀黏附在稻草上。

将上述稻草填入坑中,逐步放入池水,盖上厚厚的干稻草。这样,坑中将在数天之内发出大量的热量。为使稻草缓慢发酵并控制好温度(一般高于泥下温度即可,最好不要超过15℃,若气温已有15℃时,可高于气温2~3℃),温度过高时可将表面盖的干稻草揭去一部分,温度过低时可再加盖一些。注意事项:①此法取鳝较为灵活、简便,并可在冬季反复使用。②有条件的可在稻草中放一只自控电暖器,直接放在水中加热诱鳝,效果十分理想。


我们在实践中经常在河蟹池塘遇到的两种青苔



我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两种青苔分别为水绵藻和刚毛藻下面来具体介绍下他们的
一、水绵藻
水绵藻孢子多发现与干净,高碱度的硬水中,在低碱度的水中较少出现。温度的改变对于水绵藻属的影响,当水温在10—30度时水绵藻的最大光合作用呈抛物线的改变,温度介于10—20度之间随温度上升。并且对光照的要求很高。
二、刚毛藻
造成刚毛藻生物量过度繁殖最常见的是来自于磷的增加,而且在35度时刚毛藻对于水中有机磷的利用率为最高。并且从营养需求的角度来讲刚毛藻的营养需求明显要高于水绵藻,对一些微量元素的需求高。从生物分类上来讲水绵藻还是更接近于藻类而刚毛藻就介于藻类与植物之间了,比水绵藻更高等。对光照的要求不是很高。
 通过以上内容大家可以了解到为什么前期低温时主要是水绵藻,到了高温期就会出现刚毛藻。前期水瘦的塘出现水绵藻,后期富营养化高的塘就会出现刚毛藻。
 根据不同种类青苔的特性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应该区别对待:
 对于前期的水绵藻,我们应从其对光照要求高和营养要求低(无机氮即化肥除外)的特点入手。阻断光源影响光合作用(黑晶底改5亩/包),生物肥肥水(生物营养肥10亩/包+硅藻肥力膏10亩/桶或者生物营养肥10亩/桶+氨基活绿膏10亩/桶)进一步阻断其光合作用。如果水绵藻的量过大可以考虑增加一步杀青苔药品。
 对于后期的刚毛藻,应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水体和塘底的有机质残留,一旦水草挂脏就很容易着生刚毛藻。预防措施:勤改底(速净解毒底改5-7亩/包或者白金底改10亩/包每10-15天使用一次,后期每7—10天使用一次。)勤调水(菌特50010亩/包+氨基活绿爽10-15亩/桶每10-15天使用一次)。对于已经着生的刚毛藻的水草要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最好在其为孢子阶段就消灭掉。

史上最全的猪场猪粪处理方法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及猪肉产品约占世界产量一半!怎样去处理猪粪,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

一、猪粪还田

(1)用作肥料猪粪还田是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环节,粮猪一肥一粮型传统的农业生产,即猪多肥多、肥多粮多是比较典型的生态农业,猪粪还田在改良土壤、提高农业产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猪粪便污水还田的方式,与清粪工艺直接相关。世界上有些国家养猪采用水冲清粪,将粪水发酵后采用罐车随播种或专用机具破土埋在耕地里施用,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有足够的发酵池或发酵罐。采用干清粪方式养猪,粪便可以通过土壤的自净作用处理,土壤获得肥料的同时净化粪污,节省了处理费用。

二、腐熟堆肥

但是土壤的净化能力有限,施用过多容易造成污染,鲜粪在土壤里发酵产热及其分解物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所以施用量受到限制,每公顷耕地鲜粪施用量7.5-9吨。对鲜粪进行腐熟堆肥后施用,可以解决上述矛盾,又能提高肥力。在猪粪腐熟的过程中,温度可达到50-70℃,杀灭粪中绝大部分的微生物、寄生虫卵和杂草种子,处理后的肥料含水量低、无臭味,属于迟效性肥料,使用安全方便.腐熟堆肥简单的方法是:在水泥地或铺有塑料膜的地面上,或在水泥槽中,将拌好的物料堆成长条状,高1.5-2.O米、宽1.5-3.0米,长度根据场地决定。

三、制沼气

制沼气粪便污水可以用于制沼气,沼气是厌氧微生物(主要是甲烷细菌)分解粪污中的含碳有机物而产生的混合气体。沼气是一种能源,可用于照明、作燃料、发电等。发酵后的沼渣可作为肥料,沼液可以排人鱼塘进行生物处理。沼气发酵的类型有:高温发酵(45-55℃)、中温发酵(35-40℃)和常温发酵(30-35℃)。在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常温发酵,其适宜的条件是:①)温度25-35℃;②酸碱度(pH)6.5-7.5,pH低时可用石灰石或草木灰调节;③碳氮比25-30:1;④足够的有机物,一般每立方米沼气池加入1.6-1.8千克的固态原料为宜;⑤适宜的容积,发酵池的容积以每头猪0.15立方米常温发酵效率低,只是一级处理,沼液、沼渣需经进一步处理,否则可造成二次污染。如果采用中温或高温发酵,提高产气效率、缩短发酵时间,也可以减轻二次处理的难度,减少二次污染。猪粪制沼气在北方,由于气温低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在南方地区应用比较广泛。

四、种植水生饲料

利用有机废水种植水葫芦和细绿萍等水生饲料,其中水葫芦耐高浓度粪水,细绿萍耐中浓度粪水,高浓度有机粪水在水葫芦池中经7天~8天可达到吸收净化。当然呢养猪场产生猪粪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水处理也是养殖业重要的一部分。特意附上一张养殖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种鹅的选择


1.后备种鹅的选购 后备种鹅选购一般在70-80日龄之间进行.要选择生长发育优良、符合本品种特征、体重一致的个体留种.后备种公鹅要选择体质结实、脚深而宽、腿粗壮有力的个体。后备种母鹅要选择硕部细长、两眼有神、前躯浅而窄、后躯宽而深的个体。

2.成年种鹅的选购 成年种鹅的选购一般在180-200 日龄之间进行。此时的种鹅群已发育完全,公母鹅第二性征明显。选购时首先要求种鹅的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此时对种公鹅和种母鹅选购的要求如下:

种公鹅:头大硕粗,休格健壮,硕大,身体各部分发育匀称,双翅紧贴,额部肉瘤明显(指有肉瘤的鹅种),眼大有神,脚深背宽,身长。胫粗长,间距宽,行走稳健,鸣声洪亮,雄性特征显著等。

种母鹅:头部清秀,颈细长,眼大而明亮,脚饱满,腹深,体型长而圆,臀部宽且丰满,肛门大而圆润,两耻骨间距宽,末端柔软且较薄,耻骨与脚骨末端的间距宽阔。两脚结实,两脚间距宽,蹼大而厚。羽毛紧密,两翼贴身。皮肤有弹性,胫、蹼和喙的色泽鲜明。行动灵活而敏捷,觅食力强,肥度适中。

黑水虻处理猪粪场地建设的方案措施


黑水虻处理猪粪场地建设方案案例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养猪与环保的矛盾日趋激化,“限养令”、“禁养令”及强行拆移已履见不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黑水虻处理猪粪场地建设的方案措施。

为此有很多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也让大家蠢蠢欲动。
猪只食量大、粪尿多,粪尿污水浓度高。
一个存栏6000头的猪场,每天消耗饲料约12吨,约产生猪粪12吨、猪尿19吨、污水约70吨~150吨,排放量很大。
一个万头猪场的排污量相当于2.5万人的排污量。
此外,猪粪尿污水cod浓度很高,猪粪约为21000mg/l,猪尿约为18000mg/l,污水约为12000mg/l。
许多政府主管部门和养猪户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量之大和污染之严重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只管养猪不管排污,先污染后治理。
下面介绍一下无两生科-黑水虻处理猪粪的场地建造及投资
无两生科致力于开发废弃物资源及黑水虻产业,兢兢业业
让大家有个更好的衡量:
一、场地选择
1、黑水虻养殖场应该选择靠近原料处,远离生活水源,并与人类居住地方有适当的距离;
2、养殖场应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原料、成品虫及有机肥的运输;
3、养殖场应具有适当的水文和地质条件,满足通风、温湿度适宜要求
二、厂房规划
中间是过道,然后根据日产猪粪的量进行设计水泥池,高效利用黑水虻处理干清粪
土豪的玩具,湖南客户进行百万投资的场房。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基建了
1、简易的塑料大棚可以遮风避雨,保证厂房的通风性良好,避免日晒及维持大棚室内温度不会变化很大,高2m-2.5m即可;
2、养殖池的建设单个池规格300cm*500cm*20-30cm

三、养殖规模
单个池处理能力在0.5吨左右一般猪粪处理,幼虫需要10-15天可以生长成成虫。
四、厂房建设
简易大棚、水泥池、小型粉碎机、发酵池、小推车或者高压泵、铲、筛子或者分筛机
五、基建成本
表1.利用黑水虻处理猪粪的产值比(5吨猪粪/天)
项规模年成本/收益备注
养殖面积1000m2-1千元农业用地年租金
基础建设水泥地、大棚-2万元10万元(5年回本)
设备费粉碎机、振动机-1万元3万元(3年回本)
猪粪5吨/天-3万元100元/天
种虫费250g/天-15万元500元/天
人工费4000元/月-9.6万元2*4000=8000元
年生产成本300天-30.7万元
黑水虻幼虫0.625吨/天56.25万元3000元/吨
虫粪1.875吨/天22.5万元400元/吨
年收益1500吨猪粪78.75万元300天计,日收益2025元
年毛利润48.05万元
备注七日龄幼虫,处理猪粪需要8天,每天处理5吨鲜猪粪;每吨猪粪产250斤幼虫,750斤虫粪

六、幼虫生长效益分析
表.猪粪和发酵猪粪对黑水虻幼虫饲料料重比及转化率的影响
(注:此批猪粪水分约为70.29%)
料重比(FCR)干重转化率(ECD)

平均S.E.平均S.E.
猪粪6.850.1790.280.033
发酵猪粪7.971.0140.230.035
表.原料对黑水虻幼虫饲料料重比及转化率的影响
处理料重比转化率ECD
猪粪1.87±0.019b0.32±0.006BC
表.原料对黑水虻幼虫饲料料重比及转化率的影响
备注:料重比计算以饲料绝对干重/虫鲜重。
*处理对黑水虻幼虫的料重比及转化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01;P=0.001)
(1)幼虫生长体重增加倍数
试验结论:
a.从卵孵化到长成商品虫体重增加倍数约为3383.97倍;
b.从整个生长周期体重变化趋势来看,幼虫在6-8日龄开始快速采食生长。
表7.幼虫生长体重增加倍数统计

生态养猪的技术 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对养猪业而言,生态养猪是保障畜产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养猪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由于养殖中缺乏严格的控制,导致养殖环境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态养猪的模式与技术展开深入探讨,以保障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生态养猪的技术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1、生态养猪的模式
所谓生态养猪技术也被称为“自然养猪法”。当前,生态养猪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生态养猪模式的应用,首先,应该选择成长性较好的优良品种,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肉质口感风味较好的猪作为父母本,进行相互杂交培育遗传基因;其次,研究人员要重视生猪成长的过程,采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再次,采用先进的喂养技术,合理配置养猪饲料,适度采用放养技术;最后,还需要综合利用沼气技术,将猪粪和猪尿通过专用管道排放到沼气池中,并通过发酵之后产生大量的沼气用于生活生产。同时,还需要将沼气渣和沼液作为灌溉果树和蔬菜的重要肥料,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2、生态养猪中的关键技术
(1)猪舍的设置。由于场地是生态养猪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猪舍在生态养猪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过去,猪舍地面多为水泥地,而现在则是以垫料为主。垫料主要为锯末、谷壳与采集或培养的土著微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此类垫料厚度在80厘米左右,发酵时间不超过1周。垫料可使猪舍的环境保持干净卫生且没有臭味,并将猪舍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秋冬季节,23℃的猪舍温度有助于仔猪的健康生长。
(2)发酵管理。沼气发酵是生态养猪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使大部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目前,地下式与常温发酵是猪场里较为常用的两种发酵方式。一般来说,沼气发酵方式可分为温度和工艺两种。第一种又被细分为三种形式,即高温发酵、中温发酵和正常温度发酵。第二种又被细分为两种形式,即地上式与地下式。在生态养猪模式中,沼气发酵的关键技术是不能被忽略的,在建造沼气池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材料与沼液输送管道,使沼气池的保温性能得到保证,促进整个沼气池发酵效率的提高,降低沼液里污染物的浓度。
(3)干清粪工艺技术。当前,我国一些规模化养猪场里主要采取水冲粪、水泡粪以及干清粪这三种清粪技术。这三种技术各有优势。水冲粪的优势在于清除粪便过程中可尽可能少地投入劳动力。水泡粪的优势在于可使水资源得到节约,但极易发出气味。现阶段,通过地方政府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重视环保问题,进而将干清粪工艺技术应用到养殖过程中。如果规模化的养猪场采用这一技术,把干粪当做肥料,通常可使粪便污染减少60%以上,也就意味着猪场的粪便池中大约可容积60%的能源。这样做以后,可使后续治理污染的压力大大减轻。
3、严格科学的饲养管理
(1)严格批次进出,实行分欄、分群饲养。在购买仔猪时应该尽量选择重量相近的仔猪,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更好。最好做到全进全出,以避免仔猪的体重差异过大,进而对猪群的均衡生长造成破坏。同时,出售时最好避免多次出售,以一次性出售完为最佳。
(2)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在猪的饲养过程中,应该根据猪成长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饲料配方。同时,在饲喂仔猪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定时定量,尽量先饲喂精料,再饲喂青料,为猪提供的水源一定要保证干净卫生。秋冬季节要将猪场的保暖措施做好,夏季则需要注意猪场的防晒和降温工作,切忌饲养密度过大。因此,在猪栏建设过程中,其比例应该根据饲养猪的数量而定,为猪创造一个更好的活动空间。
(3)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应做好猪舍内部的环境卫生工作,及时清除粪便,让猪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生长。同时加强对猪舍的消毒,定期杀灭老鼠、蟑螂和苍蝇。
4、疾病防治
(1)建立消毒机制。不管养猪场的条件怎样,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消毒设备和消毒环节,如设置消毒池、紫外线灯和洗手液等,建立良好的消毒机制。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加强春季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猪体免疫力,确保仔猪的存活率。

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自然养猪法”是韩国自然农业协会会长赵汉硅首创推广的“自然农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理论是:顺应自然规律,挖掘生物潜能,降低养殖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核心技术是:回归传统农业方法,发挥微生物及酵素效能,就地取材自制生产资料,以替代化学产品投入。主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将其技术要点、示范成效介绍如下:
一、发酵床技术
“自然养猪法”的核心技术是发酵床技术,其要点是:以地下式发酵床为主要形式,在地面以下挖深90厘米,填满圈底有机垫料。这样,圈底就变成了饲料工厂,猪排泄出的粪尿被微生物发酵后变成其可口的食物,因此,猪舍不需要清除粪便,也无臭味,无蛆少蝇,而且发酵的圈底在冬季温度可自然升高,能达到35℃以上,特别温暖,有利于猪的成长发育。
发酵床技术的关键是HM垫料发酵基的使用。HM垫料发酵基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畜禽粪尿的发酵、分解,防止恶臭产生,改善养殖环境;抑制有害菌的产生,提高畜禽免疫力。其主要成分有: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真菌等多种有益复合菌种,以及豆粕、麸皮、玉米面等有机载体。垫料选择:垫料要求具有保水性、透气性和一定的微生物营养源。垫料选择应因地制宜,适时择用,南方以稻壳、稻糠、竹锯末、珍珠岩为主,稻草、树叶杂草粉碎后也是很好的垫料;北方以玉米秸秆、花生壳粉、玉米芯粉、草粉、珍珠岩为主。
垫料厚度要求:一般猪舍中垫料的总厚度约为80厘米~100厘米,冬季垫料厚,夏季垫料相对薄一些。垫料厚度不低于45厘米,单个发酵床垫料体积不少于10立方米。
垫料发酵操作方法:①在冬季发酵垫料时,先将HM垫料发酵基在30℃~40℃的温水中浸泡8小时~10小时,目的是激活HM垫料发酵基。②其他季节发酵垫料时,将HM垫料发酵基与细碎的玉米面、菜粕和麦麸混合物拌均,目的是给微生物提供多种营养的同时加大HM垫料发酵基与发酵原料的接触面积。
混料发酵:①集中统一制作法:即在舍外按各猪舍的体积计算好各种垫料的用量,将各垫料按比例混均,在冬季发酵时,将第一种预处理过HM垫料发酵基分次加入水中,边搅拌垫料边加水,调水分至50%~60%(即手握时手心发湿,但指缝不滴水);其他季节发酵时,将第二种预处理过的HM垫料发酵基分次撒入垫料中,混合搅拌均匀,调水分至50%~60%,然后堆成高1米左右、宽1.5米~2米,长度不限的长方体,堆好后上半部用编织袋或长秸秆类物料覆盖,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然后将温度计插入物料30厘米处。混合堆积发酵,温度达55℃以上保持5天,然后翻堆,翻堆后温度达55度以上时再发酵5天,然后将堆高降低,待温度平稳下降至环境温度,即可将垫料填入猪舍。经过上述发酵,不仅对垫料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还保证了功能微生物菌种能够大量繁殖和定殖。②舍内直接制作法:将选好的垫料、HM垫料发酵基按比例在猪舍发酵池内充分搅拌均匀,再加水搅拌,调水分至50%~60%,然后进行堆积发酵。发酵方法同舍外方法,注意发酵池内要预留一定空间,便于垫料搅拌、翻堆等到操作。
铺设垫料:垫料经过无害化处理,温度下降平稳后,摊开垫料时有清爽的酸香味,没有异臭味,说明垫料已发酵成功,即可将垫料摊开(运送)到每一个栏舍,按要求铺设高度。
二、猪群管理要点
设置足够的饲槽和饮水器,保持每头猪都能正常自由采食和饮水。采用自然法养猪时,可适当减少饲喂量,但24小时不能断料。饥饿的猪会吃垫料,猪采食过多的垫料会导致胃溃疡,影响生猪健康生长。
应经常检查猪群生长情况,大小、强弱差异较大时须重新分群。分群原则:夜分昼不分。从断乳猪(约7千克)到长成大猪,随着猪体重增大,粪尿排泄量不断增加,饲养密度应作相应调整。密度太高,垫料表面会非常潮湿,可能会产生氨味。
适当减少饲喂量,为使生猪排泄的粪尿快速分解,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左右,即喂八成饱。生猪一般有在固定地点排粪、撒尿习惯,管理人员待粪便成堆时挖坑填埋即可。
盛夏季节要完全打开通风窗,必要时开启强制通风系统,使舍内空气能够对流,降低舍内温湿度;另在饮水中加点绿豆水,可降低猪体内的燥热感。

三、显著的试验示范效果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八戒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引进“自然养猪法”后,在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指导下,通过对比试验,总结起来有以下主要成效:
1.真正解决了养猪业污染问题。走进“自然养猪法”的猪舍,没有异味感,空气清新;地面由于填满干净的圈底有机垫料,及时翻埋,没有污水、粪便;圈底有机垫料干净卫生,铲起来松软适度,放到鼻边轻嗅没有普通猪舍的过度臭味。
2.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采用自动饮水和自由采食,垫料可3?4年更换一次,省工节力。普通猪舍清除粪便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免除了猪圈的清理,主要工作就是添加饲料,一人就可饲养上千头生猪,提高劳动效率可达60%以上,有利于生猪饲养的规模化、工厂化发展。
3.增强了猪的抗逆性,加快了生长速度。温床式的生活环境,极大地降低了普通猪舍冬季水泥地面冰冻的应激。同时,由于微生物发酵,垫料下温度较高,杀灭或抑制了细菌、病毒的繁殖,有利于猪的健康生长。生猪处在自由逍遥的生存环境中,抵抗各种疫病的能力增强,兽药、疫苗使用数量下降,生长速度大大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一头猪可节省饲料10千克,增加体重3.5千克,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
4.出栏生猪肉质更加安全保健。生猪较少感染疫病,一般采用较为安全健康的中草药制剂进行健康保健,生猪体内没有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经过微生物分解发酵的粪便及垫料,部分转化为猪喜爱采食的有益微生物,并且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善,猪饲料转化率大大提高,生猪采食的饲料中各类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更加合理,生猪的免疫能力显著增强,猪肉品质更加营养健康。
5.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每头生猪可节约用料、用水、用电、用煤成本约50元,节约兽药、疫苗费用大约10元,节约劳动力成本大约20元,增加销售收入大约40元,增收节支总量可达110元,收益十分明显。如果一处猪舍面积为1000平方米,每批饲养700头,年出栏可达2000头,猪舍等固定资产投资大约为20万元,当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具有社会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520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