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肉鸡时候那些环节容易出问题?

现在肉鸡养殖效率非常高,饲养经过短短几十天,肉鸡就可以出栏销售。这么短的养殖时间也使得养肉鸡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错误都会被放大,一旦出现失误就会最终出栏造成非常大影响,使得经济收益受到影响,那么养肉鸡时候那些环节容易出问题?

,尤其是肉鸡,饲养短短几十天就要出栏,所以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饲养管理哪怕出现一次失误,就会对最终的生产性能产生影响,比如料肉比增高、体重不达标、死淘率增加、病情控制不住,甚至被迫提前出栏等等,最终导致养殖失败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所以,在养殖过程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实际操作时,尽可能做到合情合理,精准无误,将养殖风险降到最低。

一、温度控制不好

温度控制不好有两种情况,一是温度偏低,另一个就是温度偏高。

一般情况下温度偏低的情况比较少见,大多数情况是温度偏高。有很多人认为温度高些鸡只容易饲养,所以每一次进鸡之前都把育雏室内温度升到35C~36C,甚至是更高。实际上是不需要这样高温度的,雏鸡经过长途运输,有的已经显出轻微的脱水症状,进入育雏室后还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如果一进入育雏室就遇到高温,这对于鸡群来说是一种强烈应激,很容易造成部分雏鸡脱水更加严重。所以,建议在雏鸡进入育雏室之前,育雏室温度控制在30C左右,待到鸡群全部进入鸡舍后,再将温度逐步升高,直到鸡群完全散开,适应育雏室内的温度。然后将温度恒定在这个水平。

当然,育雏室内温度低也是不可以的,会造成严重的雏鸡脐炎、白痢,卵黄吸收不良或不吸收。总之,育雏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不好就会影响鸡只终生的生长。

二、通风不合理

通风不合理常见的表现有不敢通风和乱通风两种。最多见的是养殖场不敢通风,尤其饲养周期的前期阶段,很多人都觉得鸡日龄小,怕受凉,不敢通风。或者认为雏鸡舍内环境尚可,用不着通风。但是这就会为后期通风工作埋下隐患。前期不敢通风,倘若鸡群到了20多日龄,感觉舍内空气质量较差或者需要降低室内温度而进行通风时,如果通风量过大,鸡群就会表现出不适,严重的会出现感冒的现象。如果通风量过小又达不到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鸡群依然会出现呼吸道问题。

笔者在此建议,(尤其封闭式鸡舍)雏鸡在第一天(最迟不超过4天)进育雏室就要缓缓地通风,通风的目的是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一定要在保持鸡群适宜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得让鸡群适应通风,这样,到了20多日龄,需要加大通风量的时候,鸡群就能够适应,很少出现感冒的现象。

还有就是乱通风,根本不管鸡群的状态如何,只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和感觉,随意开窗、开风机,这样的管理方法是不可取的。

三、湿度控制不好

湿度问题比通风还难掌握,由于现在养殖设备比较先进,大部分都是热风炉送风,在育雏期需要的温度又高,所以热风炉不停的工作,造成舍内干燥,湿度不够。这样就会对鸡群的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尤其是肺脏,怕热怕燥,所以高温和干燥会让肺部受损,造成后期肺炎、气囊炎增多。也有的是湿度过高,尤其是在冬季鸡舍密闭,湿气排不出去,墙壁和房顶都是细密的水珠,这样就会引起鸡群发生肠炎、大肠杆菌病、关节炎、葡萄球菌病等多种疾病。

四、过分依赖设备

有些养殖场投资很大,设备也很先进,但是鸡群仍然饲养不好。主要原因是过分依赖于设备,而忽略了人为因素。比如说通风,调好了风机和通风口,设定了时控,就以为做到位,而不经常观察鸡群的状态,万一天气变化或者风机停转,就会造成鸡舍发闷(尤其是后半夜)空气不流通问题。再比如说饲喂加料,按钮一按,自动加料机缓缓启动,就放心了。如果有的地方吃不完,有的地方不够吃,就要人工匀料,否则鸡群会出现个体大小不一,进而导致腺胃炎疾病发生。

除了这两个情况,其实还有很多情况,像依赖温度表,依赖负压表等等,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之,养殖场在使用先进设备的同时,也不能完全依靠设备而进行偷懒,反而要更勤奋,才能做到饲养管理的万无一失。

五、养殖场长没有主见

养殖户自己没有主见,谁的话都听。根本就不按照实际情况操作,告诉要通风,就开窗户;告诉要保温,就关窗户。遇到疾病的时候分不清病情,也搞不清原因,见谁说得好就听谁的。搞来搞去,越来越复杂,最终让自己蒙受损失。

六、听不进意见

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截然相反,是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无论别人有什么好的建议,在管理者心里都是错的。其实,我们养鸡,应该多总结,多学习。鸡群饲养要有记录,饲养得好知道是什么原因,饲养不好更要知道是什么原因,仔细分析,虚心学习,才能让养鸡水平逐步提高,越养越好。

七、管事的人太多

有的养殖场规模很大,几个人合股饲养,每个人都是老板,管理鸡场时候,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意见不统一,又互相不服气。这样是最不好的现象,养不好的时候占多数。所以,养殖场还要分工明确,科学优先,大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分析谁的方法有效就要按谁的方法执行下去,否则百害而无一利。

八、用药不合理

说到用药,有人舍不得用,为了降低成本想方设法买便宜的药。有人则不计成本,只要听说是好药,就拿来用,不分情况。而有人钟情于西药抗菌药,有人迷信中药,迷信微生态制剂。

药物,用好了可以救命,用不好就会要命。我们在养殖当中,一定要做到合理用药,不要走极端。这就要根据养殖环境,疾病流行情况,鸡群的状态,还有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合理的安排。

相关知识

肉鸡的养殖密度问题


养殖肉鸡怎样密度最合适呢?很多时候由于肉鸡养殖场鸡舍饲养密度过高,常常会使得肉鸡养殖场疾病多发,且影响肉鸡养殖的均匀度,甚至严重阻碍了肉鸡的健康发育,肉鸡养殖的密度适宜与否,关系到养殖户肉鸡养殖效益的高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肉鸡的养殖密度问题吧。

肉鸡的养殖密度问题

一、密度过高的负面影响问题

饲养密度对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影响很大,密度过高,鸡群踩踏增加,意外死亡率高,疫病发生率高。高饲养密度对于肉鸡的生长性能、动体组成以及肉的品质都有负面的影响可降低肉鸡的品质。负面影响显得极为突出。因此,要创造条件,采用合理的饲养密度。合适的密度能使肉鸡充分发挥生产潜能,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词养密度对雏鸡的生产发育有着直接影响,密度过大,舍内空气容易污染,卫生环境不好,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造成雏鸡生产发育缓慢,发育不整齐,易感染疾病和发生琢癖,使死亡率增加;密度过小,虽然鸡的生长发育较好,但不易保温,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使伺养成本增高。因此,要根据鸡舍的结构、通风条件、季节等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词养密度。

二、养殖肉鸡合理适宜的密度

刚引入的雏鸡的饲养密度一般在30只/m2左右,然后随着雏鸡的长大,逐渐扩大空间或者是进行疏散,到鸡长到40日龄时,其饲养密度一般在10~15只/m2。当然,如果是非封闭的鸡舍,可以保持10只/m2,封闭式的鸡舍可以为12只/m2,而环境控制鸡舍可以到13只/m2。判断肉鸡饲养密度有以下三个方面

1、每平方面积饲养多少只?

入雏时30只/平方米,以后逐渐疏散调整。建议:

蛋鸡养殖最容易忽视的四个问题


蛋鸡养殖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从育雏期到产蛋期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么,蛋鸡养殖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什么呢?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

一、开口料很随意

雏鸡消化功能不健全,需要2-3周的发育消化器官才逐渐成熟;肠管容积小,每次进食量有限;生长发育迅速,体重第一周是初生重的2倍,六周是初生重的12倍;母源抗体下降迅速,在2-3周新城疫、法氏囊等母源抗体几乎为零。基于雏鸡的这些生理特点和品种小型化发展的育种趋势,决定了其本身对于开口饲料的较高要求,要同时具备易消化、高营养、抗病力强的三大特点。而原本使用的肉鸡饲料由于添加大量DDGS、棉粕、菜籽粕等不利于生殖器官发育的杂粕类蛋白质原料;添加大量促生长的抗生素,容易在以后较长的饲养期出现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生物素(缺乏后容易出现鸡上笼时裂爪)等维生素缺乏等诸多问题,不少规模化养殖场现在已不再使用。而现阶段人们普遍使用的蛋小鸡饲料,由于存在添加使用杂粕;饲料没有特殊处理,吸收率低;饲料粗蛋白、代谢能、氨基酸等的营养浓度低等问题,限制了雏鸡早期的体重达标,进而严重影响优良品种遗传性能的发挥。为了适应雏鸡的生理特性和体型小、采食量低,而生产性能又不断提高的育种新特点。国内大型饲料企业在雏鸡开口料上取得重大突破:采取了膨化大豆、玉米等容易吸收的原料,有的还进行了超微粉处理,极大提高了高营养浓度情况下饲料的吸收率;为了满足雏鸡快速生长的特性,多添加了进口鱼粉、优质大豆油、大豆豆奶粉等高品质优质原料,保证粗蛋白20%以上,代谢能2950大卡/公斤左右,赖氨酸1%左右,可消化蛋氨酸达0.45%;为了增加抗病性能,饲料添加高含量的VE、VC、免疫球蛋白等。把开口料做成雏鸡奶粉般、卵黄般的营养状态的饲料,极大满足了雏鸡生理和营养需要,为实现35天定终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现实中由于人们忽视雏鸡的这些特性,甚至为了所谓省钱,这种饲料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种饲料使用不要太长,一般每只鸡200克,大约吃15-17天足可以)。

二、育成期饲料不注意

育成期的目的就是培育出丰满的肌肉,发达、结实、健康的骨骼,体成熟、性成熟同步的良好的体况;确保18周后备母鸡体重最大化(达标或超标20%之内)。现实中由于人们对育成期的重要性缺乏足够了解,或出于省钱的目的,存在两大突出问题:

一是育成期饲料使用时间太长,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常常在6-8周就更换为育成期饲料,而现在新的蛋鸡品种存在生长慢、小型化、采食量低、营养要求高的特点,较短时间的育雏和较长时间的育成,影响育成目的的实现,难以保证产蛋鸡卓越的产蛋性能的发挥;

二是育成期饲料营养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要想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着重两个方面延长育雏期,缩短育成料使用时间。由于管理水平、养殖环境千差万别,不能简单地看日历养鸡,要使用育雏饲料至胫骨达到86毫米以上,而且体重达到1.7斤以上(使用小鸡饲料或育雏期预混料调配的粗蛋白17.5%以上豆粕添加27%-28%,代谢能2800大卡/公斤的饲料,大约70-80天左右)再更换育成期饲料。这样就延长了育雏,缩短育成期至6周内。

三是使用优质育成期饲料并合理调配大配方。使用优质育成期或育雏期预混料调配饲料,并且确保粗蛋白大于15.5%(豆粕22%左右,白羽鸡酌情提高),能量绝不能低于2750大卡/公斤,蛋氨酸品种不同原则上0.33%,钙0.9%左右,有效磷最好在0.36%,赖氨酸品种不同原则上不低于0.7%。麸皮上限限制在8-12%,以解决初产鸡下痢和肠管过分发育造成一生采食量偏高等问题。

三、初产期营养普遍低

初产鸡本身面临环境应激大、体重增加、产蛋率升高、蛋重增大等营养急需满足的四大问题。而此时鸡生理性采食量并没有达到最大化(要31周左右采食量才能最大化),存在营养需要高而摄入量不足的突出矛盾,极容易造成营养的负平衡。这不仅影响蛋鸡平稳、安全地上高峰和高峰期的持续时间,而且很容易在上高峰和高峰期因体质差而发生疫病题。

严格来说使用营养水平较高的产蛋前期和初产期饲料非常必要,但由于人们多停留在发病后治疗的层次,对此阶段饲料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大多数没有应用。高营养初产期饲料的使用应该打破日龄限制,褐羽1500克,白羽1350-1400克更换为蛋鸡饲料后就要开始应用,营养最低也要比高峰期高10%以上,使用优质预混料的要增加20%使用,豆粕增加2-3%,添加0.5-1%的优质豆油。使用全价饲料的,优质粗蛋白不低于17%,代谢能在2700-2750大卡/公斤(我们日常饲料代谢能大约在2600大卡/公斤左右)。使用期间最好到210天,最短不低于90%产蛋率以上后半个月。

四、产蛋鸡一个配方用到底

不同品种的蛋鸡在一定环境状态下保持卓越的产蛋性能所需要的能量、粗蛋白、氨基酸等相对固定。但是由于区域、季节的不同、温度的差异等,鸡的采食量变化很大。温暖的地区或夏季采食量较低,如何在较低采食量情况下,满足营养的最低需要,避免出现营养摄入不足的负平衡?而在寒冷的地区或冬季,鸡采食量增加,如何在满足营养摄入的前提下避免营养的浪费与营养代谢性疫病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品种、季节不同、产蛋阶段不同设计出不同的配方,满足高产与维持机体健康的营养需要。

而我国的养殖现实还是处在一个配方用到底的低水平。根据区域不同和养殖条件的差异,夏季要在春秋季配方的基础上提高10-20%的营养浓度(夏季凉爽的东北、西北地区以及使用风机湿帘降温效果好,采食量下降少的,提高幅度可以低些,反之炎热的南方地区和开放性鸡舍,提高营养的幅度要大些),一般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夏季至少增加15%的营养,预混料最好增加20%使用(5%的按照6%添加),豆粕提高3-4%,添加1-1.5%的优质豆油,石粉9%。冬季要酌情提高能量,减少麸皮等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使用量,保证能量水平不低于2700大卡/公斤,添加1-1.5%的优质大豆油,额外添加50%的氯化胆碱1000-1500克/吨,降低豆粕1-2%,石粉控制在7-7.5%。

肉鸡养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肉鸡养殖业发展迅猛,整体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但生产水平却不高,很多肉鸡养殖户辛辛苦苦养了几年鸡,经济效益却不是很好,笔者认为,要搞好肉鸡养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都是那些问题吧,

1肉鸡养殖场的管理

肉鸡养殖户应摒弃土法养鸡思想,高起点规划、建设、管理自己的养殖场。要加强学习,改变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匮乏的现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从鸡舍建筑、饲料选择、卫生防疫、营养需要,到维护公共卫生,减少疾病的传播等都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养殖的科技含量,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绿色肉鸡产品。

2鸡棚的建设

在建造鸡棚的时候,一要选址科学,离村镇200m以上,以防止人群、动物传播疾病,同时又减少多种刺激。地势要求高燥,阳光充足,有利于通风,排水良好,水电俱全,饮水清洁、透明、无污染。禽舍应座北朝南,即东西走向,这样可保持冬暖夏凉。二要结构合理,保证棚内小气候可以自由调节,使鸡棚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按需要进行协调平衡,保证肉鸡的生产性能得以正常发挥。三要选择松软、吸水性强、不发霉、不太长的刨花、锯末等作为垫料,防止和减少胸囊肿、软腿病、骨折等疾病的发生,提高肉鸡的酮体合格率。

3做好饲料选择

一是在饲料选择方面,要根据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配给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适宜的全价日粮,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养鸡成本。二是要重视预防接种过程中的细节管理。要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定期预防接种。应根据当地的疫情及种雏的母源抗体情况确定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中的任何改变(增加、减少免疫时间或方法等)最好征求当地专业兽医人员的意见,有条件的可以到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最佳免疫程序。要严格按疫苗说明书要求储存和管理疫苗,并认真记录所用疫苗类型、时间、厂商等,做到可追溯管理。接种用器具要消毒,特别是针头,应一鸡一针头,为了节省重复使用的针头一定要煮沸消毒。要避免肉鸡场、户之间频繁往来,饲养人员应做到不串场、不串舍,避免人为造成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三要尽量做到全进全出,保持适宜的空舍期,一般为三周。空舍期间要对鸡棚进行彻底消毒,避免前批肉鸡有过的疾病在后一批鸡群中发生。四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期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保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五要提高饲料转化率,饲料占肉鸡饲养成本的80%左右,要跳出用料不科学的误区,讲究科学配方,计算饲料报酬率,缩短饲养周期,自觉抵制低价料、劣质料。

4按规定执行休药期,生产出绿色无公害肉鸡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肉鸡产品抗生素含量都超标,究其原因,很多肉鸡户为了避免疾病造成的损失,一直给正常鸡群添加抗生素。这种对抗生素的盲目崇拜,不仅增加了养鸡成本,也使得鸡体内的有益菌被大量破坏,而导致体内菌群严重失调,鸡群抵抗力严重下降,一旦疾病真的来临,常使肉鸡户束手无策。同时,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鸡肉内药物残留严重超标,营养价值下降,也造成胴体品质下降。

5注重公共环境安全,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环境卫生对鸡群的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养鸡的成败,一定要做好饮水、饲料、垫料、饲养器具及环境等方面的卫生工作,要清除鸡舍周围的杂草,保持鸡舍良好的小气候环境。鸡粪要进行生物热处理,严禁乱堆乱放,引发各种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养鸡场要有自己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病死鸡、残次品等都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避免因小失大,造成疫情传播,使鸡舍周围的大环境被污染。

怎样养好肉鸡?掌握三技巧养好肉鸡


肉鸡是目前在农村地区养殖最为普遍的养殖项目之一,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养鸡场。近几年来,随着肉鸡的市场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养殖肉鸡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但是对于一些养殖新手来说,由于没有掌握好肉鸡养殖技巧,因此在养殖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那么,肉鸡应该怎么养好呢?肉鸡的养殖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减开支

肉鸡饲养要因陋就简,如采用投资较小的塑料暖棚养殖等。水、电、药物的使用要合理,各种用具设备要注意维修,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千方百计降低养鸡成本,从而提高饲养肉鸡的经济效益。

二、保成活

一是选择健康雏鸡,其体质好,生长快,适应性强,带病少,好饲养;二是科学饲养管理,以保证鸡体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要有个良好的环境,以利于鸡健康生长;三是搞好疾病防治,要做到雏鸡进栏前一周对栏舍进行彻底清洗,认真消毒。要及时进行疫苗接种,一般第一次在雏鸡10-14日龄进行,同时接种鸡痘疫苗,再过15-20天,进行第二次滴鼻。要在饲料或饮水中定期投放防治小鸡白痢和球虫病的药物。每隔10-15天对栏舍、饲料、饮水、用具等消毒一次,并谢绝外人参观。要坚持每天早、晚巡栏,观察鸡群的精神、食料、饮水、粪便等情况。发现病鸡及时隔离诊断、对症治疗,同时对鸡群投药预防;四是防害灭鼠,杜绝鼠、蛇、黄鼠狼等危害。

三、促生长

要加快肉鸡的生长速度,必须抓好:①优质饲料。要求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新鲜无霉,容易消化,含粗蛋白质21%-23%,代谢能3100-3200大卡/千克;②多餐喂料。肉鸡每日喂料,育雏期5~6次(含夜晚1次),以后4-5次(含夜晚1次)为好,每次喂料均采取少喂勤添,定时定量,供足清洁饮水;③暗淡光照。雏鸡出壳3日龄内可保持光照23-24小时,以后降为14-12小时。光照强度以暗淡为宜,除第一周龄用10.76勒克斯,从第二周龄起改为5勒克斯;④密度合理。一般每平方米14-18羽,具体根据肉鸡的品种和体重而定;⑤公母分群。有条件进行雌雄鉴别的可从育雏开始公母分群饲养,若不能鉴别公母的,可在能识别时分开饲养;⑥新鲜空气。要定时通风透气,保持栏内空气新鲜。

以上就是关于肉鸡养殖技巧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养好肉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养鸡户在养殖肉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很多。对于养鸡户而言,想要做好肉鸡的养殖,那么掌握一些养殖技巧是十分有必要的。

肉鸡喂养预混料中会碰到什么问题?


鸡在鸡场的营养需求是由养鸡人全全负责的因此饲料的营养全面非常重要。而预混料就是这样营养相对全面的饲料。不过预混料的喂养经常会因为预混料生产中各种不可控的因素还有后期的运输原因和饲养方法而导致饲养出现各种非正常问题,那么肉鸡喂养预混料中会碰到什么问题?

一腹水

主要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肉仔鸡腹腔中积聚多量的浆液性液体。成因很多,营养因素如硒、维生素E、磷缺乏;高能、高蛋白配合饲料等。管理因素如舍内环境差、通风不良、氨浓度高;高原气候、氧气稀薄;环境封闭、缺氧、二氧化碳浓度过大;霉变饲料;疾病因素如继发大肠杆菌病、曲霉菌病等。

对该病的防治主要应从饲养管理人手,注重矿物质、维生素合理配比、量充足;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密度,加强卫生和通风,勤换垫料,搞好环境消毒;补充维生素E和硒,常用1ppm亚硒酸钠液,任其自饮,同时辅以维生素E丸。在饲养早期使用抗菌药物,防止和减少大肠杆菌病和曲霉菌病的发生。努力减轻鸡的应激反应,不断提高鸡的抗病能力,可通过拌料,按50毫克/千克量添加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

二猝死

主要是指发病急、突发性暴死或急性死亡。原因有日粮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过高;铜、锌含量偏高;硒不足;维生素与矿物质搭配不合理;光照强度过强、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尚未完善与快速生长相矛盾等。

对该病的防治应合理配制日粮,从第二周适当限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小于20%,多种维生素(尤其是VBl、vB6、VA、vD、vE)和矿物质含量要充足,脂肪含量不能太高。可在每10千克料中添加3毫克生物素。在控制光照方面,从第二周起12~16小时,22~42日龄18小时,42日龄后20小时,同时不能随意开、关灯。在10~21日龄,每吨饲料添加3~4克碳酸氢钾,连用3天。

三腿软

主要指肉鸡表现不能站立、腿脚畸形、行走困难的一种表现。

营养因素:饲料中缺锰、胆碱、烟酸、叶酸、生物素、尼克酸;大剂量补充磷、氯、硫;饲料中缺某种氨基酸、单宁;VD3缺乏、VD不充足、钙磷不足或配比不当;VBl、vB2、vE缺乏;锌缺乏。

管理因素:饲养方式不合理如育雏笼养;运动不足。疾病因素如佝偻病等

对该病的防治应做好如下方面:合理配制日粮,保证每天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2~3周每千克饲料中含有2000IU的VD、1%钙、0.5%有效磷;严禁饲喂霉变饲料;加强管理,控制疾病或应激的发生;育雏期最好采用地面平养;投喂大量四环素类药物能影响钙、磷的吸收,磺胺类药物影响叶酸的吸收,注意添加与平衡。

四异嗜

主要指啄羽、啄肛。

营养因素:蛋氨酸、胱氨酸缺乏;盐分过高或过低;日粮中纤维含量偏低;料中大容积性饲料偏小;饲料中缺乏vA、vD、VE、vB2和某些微量元素如钙、镁、锌等。

管理因素:饲养密度大;舍内温湿度不适;通风不良;光照太强或太弱;应激。

疾病因素:球虫病、蠕虫病;拉稀;某些药物如抗球药用量偏高。

对该病的防治,应合理配制日粮,营养成份要全面;选择适宜抗球虫药;消除应激因素;正确判断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五跗关节肿大

主要指病鸡的单侧或双则性跗关节炎性肿帐。

营养因素:缺维生素类如VB5、VB6等;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钙过高、钙磷配比不当。

管理因素:舍内湿度大、温度低;饲养密度过大。

疾病因素如一些疾病会引起跗关节肿大,如传染性滑膜炎、病毒性关节炎等。

应科学配制日粮,改善饲养环境,预防控制疾病。

肉鸡养殖最全面的技术问题揭秘


1.鸡场应建在什么地方?

肉鸡场场址的选择直接关系着肉鸡场的防疫状况和经济效益。根据饲养规模的大小和资源条件,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便利。鸡场位置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临近公路、靠近消费地和饲料来源地。场址既要与主要交通干线有一定的距离,最好在1000米以上,利于防疫,又要满足鸡场繁忙运输任务的需要。

(2)水源充足。一个生产规模1万只的鸡场,每天需要饮水3吨~4吨,而其他用水,如洗刷、降温、生活用水等也不少于10吨。因此,考虑鸡场水源时先要了解供水量是否充足,其次检查水源的水质。

(3)防疫隔离良好。鸡场的选择最好是未曾养过任何牲畜和家禽的地方。场址应选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和易于排水的地方。

(4)保障电源。鸡场内照明、供水、供温、通风换气等都需要用电,因此鸡场要求电源充足。

(5)环境条件良好。选择场地时以平坦或稍有坡度的地形为好,土质以沙质土壤较为适合,同时要了解场址所在地的自然气候条件。

(6)有发展空间。场地要合理规划,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综合利用,也要考虑鸡场将来发展扩大的可能性。

2.肉鸡应选择什么类型的鸡舍?

鸡舍是鸡群采食、饮水、运动和栖息的生活场所。大中型肉鸡场在设计和建造鸡舍时,应注意保温隔热、通风采光、防潮以及便于生产操作和消毒防疫等性能。目前鸡舍的建筑类型较多,按建筑结构和性能不同,可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两大类。前者包括侧壁敞开式和有窗式鸡舍两种,可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密闭式鸡舍又称无窗鸡舍,由于与外界相对封闭,具有隔温和遮光功能,可调节和控制舍内环境,比开放式鸡舍有更大的优越性,但造价高,基础设施投资大。

3.建肉鸡舍有哪些基本的技术要求?

肉鸡饲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存在的问题

饲养管理不合理。在进雏之前,多数养鸡户在消毒方面的工作准备不充足,往往只是使用苛性钠喷雾进行表面清扫,或者使用浓度不够的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直接导致消毒不彻底。另外,部分养殖户鸡雏的来源也不够清楚,在运输管理上较为松懈。通常经过一定时间的长途运输后,健康的鸡雏的应激反应变得强烈,其抵抗力会有所下降。

若运输时的通风散热条件不好,很容易引起鸡雏死亡。在进雏之后,鸡群的开食和饮水时间不规律,饮水太晚,会导致鸡雏脱水死亡,开食太晚则会导致部分雏鸡食人其他异物,最终阻塞直肠末端。育雏室的温度控制不当,在刚进雏的第一周应控制在33~35℃左右。因雏鸡的成活率受温度的直接影响,温度太低会导致鸡体温度下降,抵抗力较弱,从而引起各种疾病,温度太高会导致热效应,出现中暑。

卫生防疫意识低。多数肉鸡养殖户在鸡舍门口未设置专门的消毒设施,饲养人员在进出时也没有专门的鞋具和衣服。部分养鸡户随意进出其他鸡舍,遇到接种疫苗时,往往会多户集中在一起帮忙接种,如果有病鸡出现时,通常没有迅速隔离消毒的意识。在消毒时间方面,一般没有定期消毒的概念,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往往每只鸡仅进行1次消毒。

滥用药物。多数养殖户的用药知识都较为浅显,这样会导致药物滥用。在鸡群较小时,部分养户会盲目增减药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肉鸡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阻碍其正常生长,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中毒。部分养鸡户为了节约经济成本,在鸡发病初期使用药物见效后,随意减少药量,这样会导致治疗不彻底,虽然初期会抑制细菌繁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会渐渐适应药物,出现抗药性,最终会导致再次用药出现更大的浪费。部分养鸡户在使用某一种或者多种药物治疗不见成效时,会频繁换药,这种方式不仅对鸡群疾病的治疗不利,而且更容易使其产生抗体,不利于后期用药。

2解决方法

加强管理。目前养鸡(场)户存在最为广泛的疾病就是大肠杆菌和球虫病,由于其不容易被发现,当发现时已经很晚,所以往往出现治疗不彻底的现象,这样会导致饲料报酬低,鸡群体重相差较多,甚至出现鸡群死亡,引起其他继发性疾病。针对这种情况,养鸡(场)户应该一年四季都要加强卫生防疫,平时对鸡舍地面和墙壁以及鸡舍周围迸行彻底消毒,新进鸡雏时,首先经过消毒才能进入鸡舍,养鸡户必须配备专门的鞋具和衣服,只有在进入鸡舍之后和离开鸡舍之前穿戴。如果发现有发病的鸡雏,应该及时治疗,最大限度的降低后期由于延误治疗带来的各种损失;如果确定鸡雏已经无治疗价值,应该及时淘汰。根据经验,一般对于大肠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包括左旋氧氟沙星、丁胺卡那、头孢类药物、磷霉素钠、粘杆菌类、氟苯尼考等,平时此可用此类药物进行预防。

重视鸡群免疫。多数养殖户的免疫方法不正确,时间不合理,对于免疫反应的处理也不及时。这样一方面会降低鸡群的特异免疫力,另一方面还有可能诱发其他疾病,所以应该加强对鸡群免疫工作的重视。在接种疫苗时,应该保证鸡群的彻底健康,一旦发现鸡群中有排稀便、咳喘、精神不振等异常现象,必须停止免疫,等到鸡群正常后才能进行免疫,以降低在潜伏期内或者由于疫苗反应过强引发疾病的几率。在免疫之后,如果发现鸡群出现过激反应,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处理,以减少继发性感染的出现。通常而言,在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活毒苗前3天,为了控制鸡体内的呼吸道杂菌,应该使用喹诺酮或者大环内酯类药物,如果在接种后5天之内的反应相对明显,则必须使用治疗量投服。在免疫之后应该特别注意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鸡舍内的浮尘含量和有害气体,也可使用免疫增效剂,以降低鸡群的应激。正确使用药物。如果鸡群没有疾病,养鸡户一定不能投药,最大限度的降低预防用药的使用量。如果必须使用药物时,应该提前掌握病因,了解药物的理化特性、抗菌力以及在鸡体内的吸收代谢情况。一旦发现成分、含量不详或者来历不明的药物时应该拒绝使用,必须做到严格用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用药质量,而且还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若养殖户遇到各种药物之间的配合使用情况不清楚的情况,严禁用药。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肉鸡饲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为何雏鸡容易死亡?


不少养鸡人都觉雏鸡在养殖的过程中雏鸡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这雏鸡不好养啊。这确实雏鸡自身的体温调节节能还没有完善又在其体内代谢旺盛的时候其消化和抗病力都很低,一点问题都会出现雏鸡的死亡。所以需要从细节做起来降低雏鸡的死亡率。

从事畜牧生产和临床诊疗工作中,常听到养殖户反映,雏鸡难养。此言不虚,因为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新陈代谢旺盛,消化能力弱,抗病能力低,饲养不当会引发各种疾病,造成大批死亡,严重影响禽业生产和养殖户的利益。笔者想就雏鸡死亡原因及控制措施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养鸡户及同行参考。

一、原因分析

1没有把好进雏关

有些种鸡群净化不彻底,或者在种蛋的收集、贮存、运输等环节出现漏洞,导致雏鸡发生垂直传播性疾病,如鸡白痢、鸡副伤寒、禽脑脊髓炎、鸡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等。

由于种蛋、孵出化器,育雏室及其它用具消毒不彻底致使刚出壳的雏鸡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导致雏鸡发病,引起大批死亡。

2忽视应激对雏鸡产生的危害

接雏后的运输、高温、高湿、噪音、惊吓等应激因素都会使机体代谢紊乱,造成营养吸收不良而生病,应激还会造成密度过大的雏鸡群挤压死亡,气候变化及鸡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尤其是氨的浓度对鸡尤为敏感,同时还会诱发呼吸道疾病。

3育雏室温度、湿度不正常

雏鸡对温度、湿度要求很严格。湿度不够易引起鸡只脱水、湿度过大易导致细菌大量繁殖,有的育雏室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一冷一热雏鸡很难适应容易生病。

4饲料品质造成营养缺乏症

多数农户自配饲料配方不合理,缺乏科学性,不能保证鸡群的充分营养,加上原料市场混乱,伪劣产品多,更不能保证自配料的品质,长期饲喂这种饲料,雏鸡容易造成营养缺乏症,从弱雏开始,并迅速波及全群。

5防病、治病不规范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在对母源抗体不清楚的情况下随意用苗,疫苗用早了,被雏鸡机体内的母源抗体中和,不能产生应答反应。用迟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尚未达到保护水平,雏鸡已感染甚至发病。还有些养鸡户图省事,将多种疫苗同时使用,这样会使疫苗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另外,如果疫苗的质量不达标,运输和保存不善,使用方法不当等都会直接导致免疫失败,使雏鸡得不到很好的抗体保护而感染发病。

(2)用药不规范

有些养鸡户发现鸡群有异常就立即用抗生素,一种不行就换另一种,或者干脆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不考虑疗程和配伍禁忌,而且只注重用药不加强护理,结果收效甚微损失很大。

二、对策

保持育雏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换气,饲养密度不宜过大,给以充足、干净的饮水。合理配制全价饲料,提供优质全价的营养日粮,定时、定量饲喂。加强防疫、合理用药,要针对当地疫病发生的流行特点,结合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和各种疫苗本身的特点,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时选用质量好的疫苗,及时做好防疫工作。鸡群无病少用药,因为长期用药一方面会使机体内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坏而使抵抗力降低,另一方面还会使鸡群产生抗药性以致一旦发病某些药物治疗无效。

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保持育雏室内外环境安静,防止雏鸡受到惊吓,捉鸡时要轻快,要严格控制好光照强度和时间。

实行全封闭育雏,搞好育雏室内外环境卫生,建立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这是净化环境切断病源的良好途径。同时经常观察鸡群变化情况,对异常现象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加强种鸡群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使商品化鸡来源于健康的种鸡群,要净化环境,消灭垂直传播的病原。抓好种蛋的收集、贮存、运输等环节,防止污染,入孵前要做熏蒸消毒。孵化前对孵化机彻底消毒,孵化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湿度。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625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