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如何科学饲养?正确进行蛋鸡间隔饲喂的“六法则”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为了控制蛋鸡产蛋前期的体重,蛋鸡养殖户往往在饲养蛋鸡的过程中,采用间隔饲喂法来饲养蛋鸡,但是间隔饲喂法并不是适用蛋鸡生长的各个阶段,并且蛋鸡间隔饲喂法的施行是有所讲究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正确进行蛋鸡间隔饲喂的六法则。

1.充足的采食空间:因为此法会加剧鸡抢食现象,所以要求提供充足的采食位置,保证鸡有同等的采食机会并得到同等的料量。

2.充足饮水的提提供:并按要求在喂料前先供水半小时(特别是在当天的第1次喂料),避免鸡因饥饿而加快采食速度导致暴食发生。

3.充足的采食时间:鸡体重不达标或采食速度较慢时,须放慢减光的速度,多提供采食时间。

4.自由采食的情况:鸡在较大应激(如断喙、免疫等)和疾病情况下不能用间隔饲喂,需自由采食。

5.限饲程序:对于肉种鸡,当鸡群的吃料速度快于3-4小时,不能再采用间隔饲喂,应采取限饲程序。使用料线将全天的料量1次性投给,以促进鸡采食均匀,提高均匀度。

6.采食量控制:采用间隔喂料法时要掌握好鸡的采食量,不要1次性加料过多,既可避免营养缺乏症,又可避免鸡饲料污染及因吸湿导致霉变现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确进行蛋鸡间隔饲喂六法则的相关内容,这一六法则是蛋鸡养殖户成功饲养蛋鸡的关键,不仅有助于蛋鸡间隔饲喂的高效进行,还能大大提高蛋鸡产蛋品质及产蛋率,从而增大蛋鸡养殖场的生产效益。

延伸阅读

春季如何对开产蛋鸡进行饲养?春季开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春季是动物发情配种的季节,因此这个季节的蛋鸡生育繁殖效果也是最好的,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而蛋鸡这个时间如果饲养管理得到可以达到开产早、产期长、产蛋量高的特点,养殖回报非常的高。那么季如何对开产蛋鸡进行饲养?春季开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适宜的温度鸡舍保持适宜的温度,是产蛋率保持平稳和节省饲料所必须的。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5-25℃,20℃时产蛋率最佳。15℃以下,温度每降1℃.产蛋率将下降1.5%,26℃以上蛋壳变薄,30℃以上破蛋率明显增加。鸡舍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平时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舍内二氧化碳含量不能高于0.3%.氨气浓度不能低于15-20微升/升。

合理的光照产蛋阶段光照要增加而不能缩短。密闭式鸡舍光照可在原来8小时/天的基础上,每周增加1小时,连续2星期以后,再每周增加0.5小时,直至每天光照16小时为止,最多不超过17小时,以后保持稳定。开放式鸡舍全靠自然光照,不足16小时的部分可用人工光照补充。一般早、晚各开、关灯1次,比较理想的是采用早晨补充光照。人工光照所用光源以白炽灯为最好。一般产蛋鸡的适宜亮度是在鸡头部有5-10勒克斯就够了。

科学的饲养鸡产蛋具有规律性,在饲养时应根据产蛋率上升、下降进行日粮调整。在产蛋量上升阶段,从18星期起增加日粮中钙的比例,由青年鸡的1%增加到2%,并逐渐改喂产蛋鸡饲料;当产蛋率达到5%时,日粮中粗蛋白质为14%,钙为3.2%;当产蛋率达到50%时蛋白质增至15%,钙为3.4%;产蛋率达到70%时,粗蛋白质增至16.5%钙为3.5%;当进入产蛋高峰时,每只鸡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轻型鸡不能少于18克,中型鸡不能少于20克。当鸡群产蛋率下降时,应该逐渐降低营养水平,直到最低点,蛋白质水平降到14%,以后保持不变。另外,在蛋鸡日粮中可添加0.1%的土霉素或抗应激药物。如维生素C(其用量为每吨日粮添加维生素C454克)、碳酸氢钠(用量为每吨饲料加2300克),并注意观察鸡的采食量,不断调整饲料的适口性。

冬季蛋鸡的科学饲喂方式是什么?


冬季蛋鸡的科学饲喂方式什么?伴随着寒冷冬季的到来,养鸡场鸡群的生长发育面临着困境,而养殖户的饲养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一大挑战,因此养殖户更要掌握好蛋鸡养殖技术知识,科学进行蛋鸡养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冬季蛋鸡的科学饲喂方式,这是高效饲养蛋鸡的关键。

冬季蛋鸡的科学饲喂方式是什么?

冬季寒冷,鸡需要热量多,应给鸡喂热料饮温水,最起码将要饲喂的饲料控制在室温左右进行投喂。在给鸡饮水中加入适量食盐,可增进食欲和饮水量,提高产蛋率。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矿砂,以提高鸡的消化能力。也可在晚上加喂一次粒料,防止夜间饥饿和御寒,以增加蛋鸡对能量的摄人和提高御寒能力,维持较高的产蛋水平。

希望有条件的养鸡户尽量到诚信度比较高的饲料厂家购买标准的商品蛋鸡饲料来喂养。对冬养蛋鸡饲料配方是否合适,比较简单的判定方法是,可根据鸡的饲养标准在该时期的体重和产蛋量来调整饲料配方,冬季配方调整的合理与否直接会影响蛋鸡的养殖效益,不可忽视。

以上就是小编为的大家整理的冬季蛋鸡科学饲喂方式的相关内容,养殖户不要掉以轻心,在冬季要依据蛋鸡养殖技术知识,高效进行养鸡场蛋鸡的饲养管理工作,以最终获取蛋鸡养殖效益。

蛋鸡不同阶段如何进行管理?蛋鸡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


养鸡行业发展日渐成熟,养鸡规模也不断上升,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趋势,养鸡专业户非常常见,但养鸡的技术水平个别地区还是有所欠缺。着里就蛋鸡的饲养管理和大家进行介绍,蛋鸡的管理需要根据蛋鸡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来进行不同阶段的饲养。

一、0-5周龄1-35日龄是雏鸡的各个系统发育的时期,雏鸡各组织器官从功能的不健全或不具备逐渐发育,雏鸡对外界的各种应激因素抗逆性很差,主要依靠母源抗体的保护免受病害,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病理现象甚至死亡。因此,要注意控制好育雏鸡舍的温度、湿度及通风换气工作,适时给雏鸡加水加料,并给予充足的光照,让雏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现在人们倾向于饲养轻型鸡,但由于本身遗传育种要求片面,导致轻型鸡体重不易达标,胆小易惊群,易产生啄癖。所以应在1周龄前适当提高日粮质量,增加饲料中蛋白含量及多种维生素的水平;注意预防球虫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应注意的是此期如果鸡群患了传染性支气管炎,将来假母鸡的比例会明显增多,因此要做好各型传支多价疫苗的接种,当然其他疾病的早期合理免疫接种也很重要。总之,5周龄以前是整批鸡盈利与否的关键。

二、6-8周龄雏鸡的器官功能?除性器官外?日趋正常,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并具备了较高的抗病能力,可以说能独立生存了。这一阶段是系统成熟及适应期,也是骨骼逐渐发育的开始,在保证饲料营养全价平衡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饲喂量,促使其日耗料达到标准。注意调整鸡群均匀度,到8周龄末鸡群胫长达标相当重要,因为这影响到该品种能否发育到应具备的体型,显然个子极矮的小僵鸡毫无饲养价值的。与此同时,要及时淘汰鸡群中的小公鸡,避免浪费饲料。此期间要尽量做好传染性喉气管炎及流感的首次免疫。

三、9-12周龄这是育成期,青年鸡活泼喜食,体格坚实,对饲料营养要求相对较低。正因为如此,养殖户往往忽视了对育成期的管理,认为育成鸡管理粗放,管好管坏一个样,管与不管一个样。其实不然,育成鸡是鸡体骨骼及肌肉发育的重要时期,是吊架子的时间。降低日粮水平是为了增加其采食量,并提高其耐粗饲能力和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无论处于任何季节的育成鸡都要设法使其日粮耗量超过标准5%以上。由于本期为粗饲期,相对容易患一些环境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肠炎如细菌毒素中毒,以及曲霉菌病、寄生虫病等。要做好定期预防投药及日常消毒工作,并及时投喂抗蠕虫药物。后期要着手疏散鸡群密度并固定笼只数和笼位,对于平养蛋鸡要开始设置产蛋箱。

四、13-18周龄这是后备期也就是产蛋前的鸡,这时候鸡体的生殖系统包括输卵管、卵巢及性腺进入快速发育期。鸡冠开始长大,脸颊红润,羽毛光滑油亮,羽翼丰满,肢体挺阔。从这时的鸡群已经基本上可以预见到今后的生产性能,鸡群发育一致,均匀度?体态均匀度、性成熟均匀度、免疫均匀度等?大于80%,预示优良。

对于体重偏小或严重超标以及性发育不一致的个别鸡只要尽早发现并分开饲养以期合格。如有必要,应进行修喙,以防浪费饲料及啄癖发生。期末鸡只日食量要接近100克,体重达到开产体重或略超标,并注意调整日粮使蛋白含量达到16%,钙、磷含量提高,逐渐增加贝壳粉用量。为防止鸡只开产前腹泻,可降低料中粗纤维及石粉含量,或改用成品预产料。期间光照控制要合理,不可延长光照时间或增大光照强度,时间也不应低于14小时?此为刺激母鸡性发育的光照值?。此时已经有个别鸡只产蛋,因此应该把防疫工作在此前做完、做好。同时有必要对鸡群进行产前预防投药和驱虫,以缓解鸡体应激。

五、19-24周龄产蛋初期即见效期,也就是说花了十几元成本育鸡终于收到效益了。由于良好的前期管理,鸡群产蛋率平稳上升?阶梯式上升?,一般由见蛋到开产?50%产蛋率?需20天左右的时间,再经3周左右就达到高峰了。这一阶段要随时注意产蛋率的变化,加强饲养管理及日常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在产蛋率上升直至16小时恒定光照,光强5-10勒克斯。

最近两年由于受烈性传染病影响,往往到高峰期鸡群产蛋率徘徊上升或突然下降,值得关注。但只要养殖户对蛋鸡前期饲养管理采取科学严谨方法,就能避免或减少损失。同时可以合理安排育雏时间,禁用发病种鸡产的蛋孵化鸡苗,使初产鸡日龄避开季节性流行病。本期要注意淘汰鸡群中的假母鸡。

六、25-36周龄高峰期是效益转化最快的时期,要供给鸡只充足的清洁饮水并自由采食,日粮营养全价,切忌随意调整日粮配方或是更换饲料品牌。定期带鸡消毒做好大环境及鸡舍用具消毒工作,注意防寒抗暑,在天气干燥的季节在舍外多泼洒清水,增强防尘,夏季投喂解暑药物。但要尽量减少化学药物及驱虫药的使用,避免任何形式的免疫接种。

如果发现鸡群不正常,应立即到兽医站就诊,至于新支的免疫应做到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指数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免疫。理想高峰期的效益基本上可以把前期鸡群的投入收回来。

七、37-50周龄高峰后平稳期,饲养管理良好的鸡群高峰后产蛋率仍在90%以上,一般末期在80%以上就算可以。这时的鸡群由于产蛋高峰影响,体质开始下降,日粮消耗略有增加,鸡群有脱毛换羽现象,蛋品质也稍有下降。要在日粮中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的作用,同时全群进行预防性投药,防止产蛋疲劳综合征发生。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以提高抗病力。总之要尽量延长平稳期间,使产蛋下滑减慢,多增效益。

八、51-72周龄产蛋末期,产蛋率呈下降趋势,因为鸡群经过一段紧张的产蛋阶段后,生理上不能满足平均每日50克蛋重的支出,在产蛋下降同时,容易发生猝死综合征及腹小综合征而导致死淘增多。这时要及时调整鸡群均匀度,尽早淘汰没有饲养价值的停产或极低产鸡只。如果鸡群均匀度好可以考虑进行强制换羽,当然也要根据市场行情而定。

为防止蛋壳质量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要在饲料中添加利用度高的钙源,并适时更换产蛋末期料以降低饲养成本。同时也要避免鸡只采食量过低造成失重,如贝壳粉及石粉的过量添加使日粮口感下降,杂粕含量过高引起消化紊乱等。

九、73-80周龄现代蛋鸡的饲养周期较原来有所延长,在不低于临界产蛋率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养殖者的收入,并伺机出售淘汰鸡。

随着蛋鸡业规模化及疫病流行复杂化,养鸡进入微利?或危利?时代,科学的饲养管理更显得重要。

蛋鸡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在产蛋高峰前期,要特别注意加强饲养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保障鸡群正常生长,确保蛋鸡在产蛋高峰时期的生产性能。产蛋高峰前期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产蛋鸡能充分发挥产蛋遗传潜能,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期,提高养殖蛋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适时科学转群

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以便使蛋鸡尽早熟悉环境,过迟转群易使部分已开产鸡停产或使卵黄落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

据生产实践,在蛋鸡转群上笼前应免疫接种新城疫疫苗、减蛋综合征灭活苗等疫苗。蛋鸡产蛋期间应停止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以免引起产蛋量下降和产软壳蛋。另外,蛋鸡入笼后最好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工作,对体表寄生虫,如螨、虱等可用喷洒药物方法驱杀;驱除体内寄生虫可内服丙硫咪唑20~30mg/kg体重或用阿福丁(虫克星)等拌料服用。

2减少应激因素

高密度养殖应激、热应激、噪音、强光惊吓等应激均可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蛋鸡的正常产蛋周期是每隔26h产蛋一枚,应激可明显影响蛋鸡排卵周期,促使体内释放过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改变激素平衡,影响采食量,促使肌肉和骨骼分解,从而影响产蛋性能。

据生产实践,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下的鸡群免疫力低、抗病力弱、产蛋性能明显下降。许多常见的蛋壳表面缺陷大多是蛋壳腺受到强烈应激的结果,钙斑、花壳和白垩状蛋壳就是由于钙盐沉积过多造成的。应激蛋鸡群还容易生产薄壳蛋,多因炎热气喘(呼吸过度)导致酸碱平衡紊乱所致,喘气还可导致肺内二氧化碳损失过多,血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导致血液pH更偏碱性,减少血液中的游离钙含量,从而容易产出薄壳蛋、软壳蛋。因此,在转群、免疫接种前可在蛋鸡日粮中适量添加多维生素、抗菌素以减轻应激反应,适时转换为产蛋料,一般可在18周龄时开始饲喂产蛋鸡料,20周龄起开始喂用产蛋高峰期料,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多维素等,以满足蛋鸡产蛋高峰期的营养需要。饲养管理方面,应采取自由采食方式,始终保持料槽有充足的饲料,并供给充足饮水。

3创造良好环境

育成期蛋鸡养殖一般可采用自然光照法,18周龄时,如果鸡群体重已经达到标准,则可每2周增加光照时间30min,直到产蛋率达到高峰时光照时数达到15~16h/d为止。如果鸡群体重较轻、发育较慢,可在增加喂料的同时推迟至20周龄时增加光照时间。蛋鸡在产蛋期间光照的原则是不能缩短光照时间,不能减弱光照强度。

另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为蛋鸡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产蛋鸡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3℃~23℃,冬季保持在10℃以上,夏季保持在30℃以下,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各种噪声,保持环境和喂料、饮水、光照等稳定性。

4科学合理补钙

蛋鸡在产蛋期需要大量的钙、磷,其中约有90%钙质用于骨骼和蛋壳生成,约有80%磷质同钙一起构成骨骼,其余钙、磷则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蛋鸡的蛋壳约占蛋重的十分之一,其中90%为碳酸钙。一枚重约50~60g的鸡蛋含碳酸钙4.5~5.4g,按钙的利用率为60%折算,每产一枚鸡蛋约需碳酸钙10g,折纯钙3.5g。但鸡体内的体钙只有15g左右,按照产蛋需要,母鸡体内(包括骨钙)仅够产3~4枚蛋的所需钙,所以需要大量补钙,但补钙时应注意以下二点。

一是忌喂生骨粉。由于加工骨粉的生产工艺有所不同,其产品质量差异很大,所以有蒸骨粉和生骨粉之分。蒸骨粉是经加工处理后,除去大部分蛋白质和脂肪,又经榨压、干燥、粉碎而成的产品。蒸骨粉为白色或银灰色,无异味,含钙30%、磷14.5%、粗蛋白7.5%、粗脂肪1.2%以上。生骨粉则是在设备简陋条件下生产的一种劣质骨粉。是把杂骨简单冲洗后用大锅蒸煮数h,不加压、不脱胶,晒干粉碎而成,有特殊臭味,呈黑色或暗灰色,含钙23%、磷10.5%、粗蛋白21%、粗脂肪5%左右。如果用生骨粉长期饲喂蛋鸡,由于未经高温高压处理,骨钙与骨胶结合在一起,吸收利用率远低于蒸骨粉。饲喂时间较久则会引起鸡体内钙、磷比例失调,导致蛋鸡产蛋性能下降,给养鸡生产带来经济损失。

二是最好选择粗粒钙源。蛋鸡产蛋期间,日粮中添加钙质应以贝壳或粗粒石灰石的形式供给,因为这种粗粒钙源在肌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对加强蛋壳形成和蛋壳强度效果较好。石灰石粉或天然碳酸钙一般含纯钙38%左右,是补充钙质最廉价的矿物饲料。采用贝壳粉作为钙源饲料时应注意优先使用海滨多年堆积的贝壳,因为经长时间堆积,其中附带的有机质已经消失,杂菌较少。一般贝壳粉含碳酸钙96.4%左右,折合含钙量38.6%。

5加强疫病防控

蛋鸡在临近产蛋高峰入笼后,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量投放抗菌素,如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每隔4~5周投药1周,以预防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肠炎等。

养鸡舍要加强卫生管理,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坚持带鸡消毒和环境消毒制度,防止疫病传入。密切注意产蛋率的上升幅度是否符合标准,密切注意外界环境对鸡群的任何微小影响等。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蛋鸡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蛋鸡如何饲喂可以多下“红心蛋”?


鸡蛋蛋黄的颜色,与鸡饲料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用什么样的饲料,怎么进行喂养可以让蛋鸡产出红心蛋呢?

目前网上对红心蛋的说法各有不一,有的说有些养殖户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染料,通常用的就是溶于脂肪的苏丹红1、4号。因为苏丹红是溶于脂肪的,而蛋黄是脂类,所以沉积于蛋黄之中,使蛋黄变为橙色或者深红等不同的颜色,就是所说的有害红心蛋,红心蛋不能吃。还有一种说法是红心但是有素饲料喂鸡而产生的与黄心鸡蛋没有差别。到底哪一种说法是可靠的呢?几天小编就为大家解解疑惑。

生产主要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色素,使之沉积于蛋黄之中,从而使蛋黄呈现不同的颜色。只是感观更受人喜爱而已。蛋黄呈深黄、深红、橙红等色泽的鸡蛋称为红心蛋。红心蛋相对于普通蛋,其营养价值并没有什么差别,红心蛋的出现不仅可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还可满足出口的要求。

现小编将可提高鸡蛋黄色级的饲料种类及饲喂要点简介如下,供饲养户参考:

胡萝卜:每千克胡萝卜含胡萝卜素492nag,叶黄素508mg。在日粮中添加30%的鲜胡萝卜,可明显提高蛋黄色级。鸡、鸭都可用。 南瓜:属多汁饲料,每千克含胡萝卜素65mg及较多的叶黄素。适量饲喂,可有效地提高蛋黄色级。鸡、鸭都可用。

苜蓿:全草制为干粉应用,日粮中添加5%的苜蓿草粉,蛋黄色级可从1级提高到4级。

黑麦草:拔节期刈割的多花黑麦草,其干粉每千克含类胡萝卜素200mg。在蛋鸡日粮中添加5%的黑麦草粉,可使蛋黄色级从6~7级提高到11级。

聚合草:全草制为干粉应用,所含粗蛋白质比紫花苜蓿多。日粮中添加5%的聚合草粉,可使蛋黄色级提高6级。鸡、鸭都可用。

苋菜:野生的多种苋菜均可应用,适量饲喂,可使蛋黄呈杏黄色或橘黄色。

黄玉米:黄色玉米子实粉碎后每千克含类胡萝卜素30mg。在配合饲料中,黄玉米粉占60%,可使蛋黄色级从1级提高到8级。鸡、鸭都可用。

蛋鸡饲养原则:饲喂“定中有变”


蛋鸡养殖户在蛋鸡养殖过程中采用饲喂定中有变的饲养原则,不仅可以节省饲料,还可以有效蛋鸡产蛋率,大大增大蛋鸡养殖户的收益。下面就是饲喂定中有变的饲养原则。

1、时间定中有变:每天饲喂3次,时间可根据季节来确定(如夏、秋季早上5点、中午12点、下午5点饲喂),但以后再喂,每次的饲喂时间都要依次往后推迟15分钟左右,连续推迟5天后再回到开始确定的时间上来,5天循环一次,依次类推。这样做,是有意识地使鸡饥饿,让鸡更多地采食。鸡的饥饿是短暂的,不会影响鸡的健康。

2、饲料定中有变:就是产蛋鸡必须喂全价配合饲料,不能喂单一的玉米或其他单一的饲料,这是定下来的原则。但在平时的饲喂过程中要灵活掌握,做到不变中有变。配合饲料中可搀些鲜嫩多汁的蔬菜叶、野菜或剩饭剩菜等。这样做,可使鸡的日粮营养全面,既可提高适口性,又可节省配合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实践证明,采用饲喂定中有变饲养原则,可使鸡保持旺盛的食欲,提高蛋鸡产蛋率,有利于缺钙蛋鸡喂养。

蛋鸡养殖的目的就是在于提高蛋鸡产蛋率,从而增大蛋鸡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定中有变饲养原则在降低蛋鸡养殖户养殖成本的同时,也满足蛋鸡养殖户最终养殖目的。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蛋鸡饲喂定中有变饲养原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科学养殖蛋鸡?蛋鸡科学养殖的三个秘诀


蛋鸡养殖并不容易,养殖户要想成功进行蛋鸡养殖,就要做好蛋鸡科学养殖,科学养殖蛋鸡不仅可以保障蛋鸡养殖场鸡群的健康生长,还能有利促进蛋鸡的生产效益,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蛋鸡科学养殖的三个秘诀,这三个秘诀也是蛋鸡养殖技术的关键点。

一、及时断喙:断喙通常在6-11日龄,断喙前两天应在饲猜中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K,防止断喙时出血过多和机体产生应激。断喙后2-5天应在饲料或饮水中加抗应激增加剂,并保证食槽、水槽足够,防止鸡断喙后因采食、饮水困难而影响成长。而乡村养鸡户常常在31-61日龄才断喙,是养鸡作用欠安的重要原因。

二、筛选低产鸡,并尽量使用养鸡设备进行饲喂:在实践出产中,养鸡户通常舍不得筛选低产鸡,以为它多少能产几个蛋。殊不知低产鸡产蛋少而吃料并不少。为了节省饲料,进步经济效益,及时筛选低产鸡十分必要。

【低产鸡的判别标准】

1.喙黄、冠小、苍白,主翼羽掉落。

2.腹腔小,趾骨间距小,泄殖腔小而干燥。

三、鼠害防治: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型场况都应该严格管理饲料机组加工出的饲料,注意保存!在乡村,鼠害防治是常常忽略的疑问,即便有些养鸡户注重,也常常因无有用办法即杀灭老鼠又不影响鸡群出产,而不了了之。老鼠不只偷吃饲料,咬坏物品,惊动鸡群,还传达疾病。因而,及时杀灭老鼠,是削减饲料糟蹋,削减疾病感染,进步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蛋鸡科学养殖三个秘诀的相关内容,蛋鸡的科学养殖将有效保障蛋鸡养殖的健康,同时将会增大蛋鸡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蛋鸡养殖户一定要掌握好蛋鸡养殖技术,健康饲养蛋鸡。

棚养蛋鸡如何进行环境调控?棚养蛋鸡的环境调控


棚养蛋鸡对比鸡场鸡舍养鸡其最大特点就是养殖成本比较低,而还能保证鸡对场地的基本生理生产生长需求,但棚养鸡需要养鸡人更上心,而棚养蛋鸡因为养殖时间长所以更需要细心,那么棚养蛋鸡如何进行环境调控?棚养蛋鸡的环境调控。

温度产蛋鸡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3℃~20℃,13℃~16℃时,产蛋率最高。因此,暖棚养鸡应加强温度调节,使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产蛋率。

湿度产蛋鸡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55%,一般以40%~70%为限。湿度过小或过大,均易使鸡患病。因此,棚内应保持空气流通,温度低时可喷消毒温水加以调节。

光照产蛋鸡日需光照时间一般在14~16小时,开产后每天光照17小时可提高产蛋率。注意光照时间要按规定控制,不可随意增减。

密度棚养蛋鸡适宜的饲养密度:散养每平方米5~6只,笼养每平方米14~15只。

空气为防止棚内有害气体危害,及时清除鸡舍内的粪便,保持棚室内空气新鲜,及时调节棚内温湿度,并加强通风。通风注意选在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前,天气晴好、稍微有风、凉爽时进行,但应保持棚室内温度不能骤然下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799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