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驯养骨顶鸡?科学驯养骨顶鸡的六项措施

由于骨顶鸡养殖效益好,近些年一些养殖户开始进行骨顶鸡的人工驯化养殖,骨顶鸡的人工驯养有一定科学方法,养殖户需掌握相应人工驯养技术才能成功养殖骨顶鸡,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科学驯养骨顶鸡的六项措施。

1.保证骨顶鸡饲料的多样性和全价性

骨顶鸡食性杂,驯养时除采食水生植物、昆虫和小鱼、虾等外,还须定时投喂多种原料配制的全价鸡饲料,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骨顶鸡前期生长速度较快,一定要加强营养,使之保持良好的生长速度。

2.辅助开食

经观察,骨顶鸡开食比较困难,出壳4~5天有一半以上雏鸡不会自行进食,需辅助开食。方法是将食料捏成千湿适宜的小团,悬挂育雏室上方,让其自由晃动吸引雏鸡啄食;或将饲料拌成千湿料放在料盘里,然后用手指不停地敲打料盘,用发出的轻微砰、砰声音来吸引雏鸡啄食。

3.育雏

骨顶鸡育雏期为21~28天,经过实践,1日龄育雏室温度保持30℃,每隔2天,下降1℃,具体视雏鸡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整,一般以雏鸡均匀散布,不压堆为宜,昼夜温差2℃,切忌忽冷忽热。

4.剪羽

骨顶鸡一般在70日龄左右周身羽毛长齐,活动增强并开始飞翔,在驯养时,为防止飞逃,同时提高饲料转化率,除养殖场四周设置围网外,宜采用剪羽办法。在实践中也有采用1日龄断翅防飞逃的,即在雏鸡开饮前用160瓦的电烙铁在翅尖后的第一关节处烙断翅膀,断翅后再开饮,但断翅影响外观及价格,尽量少采用。

5.勤换水

骨顶鸡大部分时间在水里,勤换水、提供清洁饮水,对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意义重大。育雏时,要求饮水每天换3~4次,1个月后转入自然温度下驯养,水塘水要求3天左右换1次。

6.搞好防疫

一要强化消毒,选用高效、无毒和低腐蚀性的消毒剂,做好日常养殖环境和饲养器具消毒工作,做到棚舍内每周消毒1次,场周围每月消毒1~2次,喂料器、饮水器等饲养用具经常清洗、消毒,同时加强养殖场进出车辆和人员消毒。二要做好禽流感免疫工作。肉用骨顶鸡一般饲养至90日龄、体重达到600克左右出售,全期需进行二次禽流感免疫,第一次在10~15日龄,第二次在40~45日龄。三要防止其它动物传播疫病。定期清除水塘附近垃圾、杂草,定期杀虫灭鼠,防止鼠害,防止猫、狗、野鸟等其他动物传播疫病;场内最好只驯养单一动物,同一水塘禁止混养其它水禽;加强日常检查,发现病情及时采取隔离病鸡、水塘消毒等控制措施,对病死鸡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驯养骨顶鸡六项措施的相关内容,养殖户要把握好这几项措施,这是骨顶鸡养殖技术的关键,也是养殖户取得骨顶鸡养殖效益的必然措施。

相关知识

骨顶鸡的人工驯养技术要点


怎样人工驯养骨顶鸡呢?骨顶鸡这一品种的人工驯养并不简单,养殖户不仅要掌握好骨顶鸡品种的生长习性等规律常识,还要把握好骨顶鸡人工驯化养殖技术,从而实现骨顶鸡的高效饲养管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骨顶鸡的人工驯养技术要点,这也是骨顶鸡人工驯养的养殖技术的重点。

1.人工饲喂方法

骨顶鸡在院内水面散养,水中的小杂鱼、小虾及水草可部分满足其采食需求,但因同境散养的禽种还有黑天鹅、野鸭等,天然铒料远远不足,故每天采用定点投料的方式饲喂,早晚各投1次。繁殖期的饲料以希望集团的产蛋鸡颗粒饲料加拌30%的青菜为主,休产期的饲料以蛋鸡维持期颗粒料加10%青菜为主进行饲喂。

2.繁殖时期特征

通过饲养观察发现,骨顶鸡的性成熟约为20个月左右,2005年引进的亲鸟大部分于2007年3月中旬出现求偶配对现象,4月初大部分完成配对,共形成33对。雄鸟占区行为在4月初出现,4月10日前后有亲鸟开始筑巢,繁殖期雌雄比例为1:1,严格执行一雌一雄制,配对约需20d,形成对后即开始营巢。一般营巢在近岸边的水生植物间或池边暴露的柳树根部;巢材一般采用细软水生植物的茎杆,将其缠绕在水生植物的枝干上或缠绕在柳树根须之间浮水构建,并在巢上面铺垫一些细草、树叶与少量羽毛,但也有在地面坑内衔草筑巢的;巢的直径35~40?cm,深10~15?cm,筑巢期约5~7?d。2007年有23对在水面营建浮巢,10对在地面坑内衔草筑巢,巢间距8~18?m,每繁殖对的巢区面积约为60~150?m2。4月初即有交配现象,求偶时雌雄相对浮游于水面,伸直颈脖,点头嬉水,并伴有嘎、嘎叫声,嬉戏时间大约5?min,雌鸟游走,雄鸟快速追上,衔住雌鸟颈部羽毛,跨上雌鸟背上进行交配,时间约3s。

大部分雌鸟在筑巢结束后的第2天开始产卵,卵数在3~4枚时,雌鸟开始蹲巢孵化,雄鸟在周围警戒,入侵者在距离巢8m左右时,雄鸟便开始实施驱赶,直至对方离开。雄、雌鸟的护巢性极强,且轮流蹲巢孵卵。产卵期从4月中旬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骨顶鸡产卵不定期,有时每天1枚,有时隔天1枚,最高的产卵数为11枚,最少的7枚,平均8枚。采用人工方法可提高产卵数量,具体做法是在骨顶鸡产完1窝卵后,人为把卵全部取走,间隔15~20d后骨顶鸡可补产第2窝卵,补窝卵数较原来少1~2枚。卵为灰白色,表面布满污褐色斑点,卵的长度约为35~40mm,呈长椭圆状,卵重为30~32g。

3.育雏饲养管理

雏鸟出壳后体重为15~20?g,长度(嘴尖至肛门)为7~8?cm,黑色绒毛,额板为红色;雏鸟出壳后24?h开饮,开饮后2?h投料饲喂,开口料用希望集团的肉小鸡0~21?d前期颗粒饲料。为了防止骨顶鸡成年后飞逃,在开饮前用160w的电烙铁在翅尖后的第一关节处烙断翅膀,断翅后即送育雏室开饮。育雏温度为39℃,每隔2?d,温度下降1?oC。温度适宜与否,视雏苗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整,一般以雏苗均匀散布,不压堆为宜。通过2?a的实践,我们认为相对高温育雏效果比较好,经过30?d的育雏,转入自然室温进行饲养。育雏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l~3?d保持24?h光照,4~7?d保持20~22?hY6照,采用3?W/m2?光照强度,此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育雏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影响雏鸟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发生,故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育雏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理粪便,保持地面清洁,定期带鸟消毒。及时疏散密度,育雏密度1周内以50只/m2为宜,每隔1周根据生长情况递减。育雏期的颗粒饲料在投饲时添加切碎的菜叶和鱼浆,湿拌于颗料饲料中,菜叶、鱼浆、颗粒料比例为1:2:7i每天投饲6次,每次以略有结余为宜。雏鸟开食比较困难,一半以上的雏鸟有4~5?d不会进食。通过不断的摸索,采用的方法是将食料放在料盘里,然后用手指不停地敲打料盘,用发出的轻微砰、砰声音来吸引雏鸟啄食。雏鸟前3?d的饮水中加抗生素,任其自由饮用。因育雏室内温度较高,每6h换1次饮水,保持饮水的清洁,一般育雏成活率可达75%。

4.幼鸟至成鸟的饲养管理

育雏至35日龄时,幼鸟体重增加至200~250?g,体长(嘴角至趾尖,)17~20?cm,黑色绒毛开始退去,额板红色消褪,白色淡出,此时可以脱离高温而置于自然温度下饲养,方法是将育雏室外围的空地作为运动场,在运动场的一角做一浅水池,水深约50cm,每2d换水1次,保持水的清洁。70日龄左右,幼鸟周身羽毛长齐,羽毛为黑褐色,部分个体出现振翅欲飞现象。9od后,骨顶鸡可以长到500?800?g,即可作为商品鸟出售,并挑选强壮、无病、生长良好的骨顶鸡作为后备种鸟,放入另地饲养。此阶段饲料换为希望的肉鸡中期颗粒料,可停喂菜叶与鱼浆。饲养密度6~8只/m2为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骨顶鸡人工驯养技术要点的相关内容,养殖户要掌握好骨顶鸡人工驯养技术要点知识,遵循骨顶鸡人工养殖技术知识,遵循骨顶鸡人工养殖技术知识可以降低骨顶鸡养殖风险,从保障骨顶鸡饲养管理的高效。

骨顶鸡


骨顶鸡是什么鸡呢?全身以黑色为主的骨顶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鸡品种,骨顶鸡属于鸟类,并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科研价值等,了解骨顶鸡品种的生活习性等常识知识,是人工驯养骨顶鸡的关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骨顶鸡这一品种。

1.品种介绍和分布区域

骨顶鸡体长约40cm。全身黑色,仅嘴巴和额甲为白色。骨顶鸡为深圳常见的冬候鸟,经常成群聚集在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外的水面上,常潜入水中寻找水草食用。繁殖期雄鸟会相互争斗追打。起飞前必须在水面上长距离的助跑。骨顶鸡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该物种分布范围广,数量较丰富,是中国较常见的水鸟。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积静水或近海的水域。善游泳,能潜水捕食小鱼和水草,游泳时尾部下垂,头前后摆动,遇有敌害能较长时间潜水。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为食,其中以水生植物的嫩芽、叶、根、茎为主,也吃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等。

广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中国分布甚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北至黑龙江、内蒙古,东至吉林长白山,西至新疆天山、西藏喜马拉雅山,南至云南、广西、广东、福建、香港、台湾和海南岛。中国国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在北方自东北、河北北部、内蒙古、青海至新疆、西藏等地繁殖,迁徙时途经甘肃、山西、山东等地到黄河或长江以南越冬,在云南石屏、海南和台湾为留鸟。

2.品种的生活习性常识

骨顶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草地、甚至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各类水域中。其中尤以富有芦苇、三棱草等水边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库、水塘、苇塘、水渠、河湾和深水沼泽地带最为常见。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成数十,甚致上百只的大群,偶尔也见单只和小群活动。有时也和其他鸟类混群牺息和活动。善游泳和潜水,一天的大部时间都游弋在水中。游泳时喜欢穿梭在稀疏的芦苇丛间或在紧靠芦苇和水草边的开阔水面上,并不时地晃劲着身子和不住地点头,尾下垂到水面。遇到危险时或是潜入水中,或是进入旁边的芦苇丛和水草丛中躲避,但不久即又出来,危急时则迅速起飞,起飞时需在水面助跑后才能飞起,两翅煽动迅速,并发出呼呼声响。通常飞不多远又落下,而且多贴着水面或苇丛低空飞行。鸣声短促而单调,似咔咔咔声,甚为嘈杂。

骨顶鸡主要吃小鱼、虾、水生昆虫、水生植物嫩叶、幼芽、果实、蔷薇果和其他各种灌木浆果与种子;也吃眼子菜、看麦娘、水棉、轮藻、黑藻、丝藻、茨藻和小茨藻等藻类。在软土中或枯叶中探食,主要寻找无脊椎动物;粗喙的种类能扯下植物,吃种子、核果、嫩枝、叶等;能频繁潜水寻食。也吃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蜘蛛、马陆、蠕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小鱼以及小鸟及其卵和雏鸟。

3.品种的外貌特征

骨顶鸡的嘴和额板白色,其余头顶、头侧、眼先、后颈辉黑色。上体余部灰黑褐色或暗橄榄褐色。飞羽灰褐色,羽轴黑褐色,富有光泽。内侧飞羽具灰白色羽端,形成明显的白色翼斑。飞翔时明显可见。翼缘和笫一枚初级飞羽外侧羽缘白色。颏、喉黑色,杂有白色。其余下体暗灰色,胸和腹杂有白色。虹膜红褐色,嘴和额甲白色。胫裸出部、跗跖、趾和瓣蹼绿黑色,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520~835克,雌性430~600克,体长雄性382~430毫米,雌性351~405毫米;嘴峰雄性28~37毫米,雌性28~37毫米;翅雄性195~225毫米,雌性190~227毫米;尾雄性55~80毫米,雌性47~72毫米;跗跖雄性50~75毫米,雌性51~72毫米。

全体灰黑色,具白色额甲,趾间具瓣蹼。嘴长度适中,高而侧扁。头具额甲,白色,端部钝圆。跗跖短,短于中趾不连爪。大多数潜水取食沉水植物,趾均具宽而分离的瓣蹼。体羽全黑或暗灰黑色,多数尾下覆羽有白色,上体有条纹,下体有横纹。两性相似。身体短而侧扁,以利于在浓密的植物丛中穿行。头小,颈短或适中,颈椎14-15节。翅很宽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为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与第5枚或第6枚初级飞羽等长。尾短,尾羽6-16枚,通常12枚,尾端方形或圆形,常摇摆或翘起尾羽以显示尾下覆羽的信号色。通常腿、趾均细长,有后趾,用来在漂浮的植物上行走,趾两侧延伸成瓣蹼用来游泳。

4.品种的繁殖性能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有开阔水面的水边芦苇丛和水草丛中。雌雄共同营巢,最早在4月中下旬即见有少数个体开始营巢,大量营巢在5月。巢系就地弯折芦苇或蒲草搭于周围的芦苇或蒲草上作基础,然后堆集一些截成小段的芦苇和蒲草即成,因此巢常常和周围的芦苇、水草搅缠在一起,而不是漂浮在水面,但它可随水面而升降。巢极为简陋,形状似一圆台状,大小据6个巢的测量为外径27~46cm,内径14~27cm,高17~35cm,深4~8cm,露出水面高度为6~16cm。1年繁殖1窝,产卵时间较为集中,最早的个体于5月初产卵,大批5月中下旬。1天产卵1枚,每窝产卵7~12枚,常为8~10枚。卵为尖卵圆形或梨形,青灰色、灰黄色或浅灰白色,略带绿色光泽、被有棕褐色斑点,大小据37枚卵的测量为46~58mm31~39mm,平均52mm35mm,重30~45g。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24天。雏鸟早成性,刚出壳时体重22~25g,全身被有黑色绒羽,头部具橘黄色绒羽,头顶及眼后有稀疏毛状纤羽,上眼眶呈淡紫蓝色,跗跖黑色,嘴和额红色,出壳后当天即能游泳。

5.骨顶鸡栖息环境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草地、甚至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各类水域中,其中尤以富有芦苇、三棱草等水边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库、水塘、苇塘、水渠、河湾和深水沼泽地带最为常见。常在稻田里的秧丛中和谷茬上筑巢栖息。主要栖息地是沼泽,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筑巢。繁殖生活于北方,迁南方过冬。对栖息地的选择较广,有湿地、草地、森林和灌丛等生活型,在非繁殖季节通常单个栖息,繁殖季节为季节性配对或家庭栖息,但在结群物种中为群居,在秋、冬季最明显。

骨顶鸡人工养殖技术,骨顶鸡饲养管理技术


:骨项鸡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包括全价日粮、育雏期和育成期饲养管理、留种骨顶鸡的选择、免疫及保健等。育雏期应控制好禽舍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饮水、营养情况、骨顶鸡的饲喂和分群;育成期应:隹备育成舍,进行适时转群、限制饲喂,控制光照强度、鸡群密度、性成熟,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做好各日龄骨顶鸡的保健工作。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1温度

育雏舍应在接苗前提前升温,雏鸡的适宜温度为33~35℃,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鸡群状态调节温度。如果雏苗缩颈藏头,发出叫声,挤聚在热源处,说明舍温过低;如果张翅、喘气、张嘴,频繁喝水,不愿吃食,说明舍温过高,需采取措施,缓慢降温;温度正常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采食正常。随骨顶鸡日龄增大,温度应缓慢降低,2周龄时温度降到28。C,再用l周时间降到适宜温度,防止因温度突然变化而引起鸡群应激。

1.2湿度

骨顶鸡前期对湿度要求稍高,一般1周龄时湿度应控制在75%~80%,随日龄增大逐渐降低,育雏后期降低至50%~60%。

1.3光照

育雏期间,光照时间应逐渐减少。一般前3天采用24h光照,使雏鸡适应环境,学会饮水、采食。在2~4周龄内减少至每天20h光照;5~20周龄白天都采用自然光照,无需补光,晚上补光时,由之前的20h逐步减至晚上不补光,光照强度为3~4Lux。

育雏期间的光照原则是光照时间不能逐渐延长;光照制度宜恒定,光照时间不能忽长忽短,光照强度不可忽强忽弱,尽可能保持舍内照度均匀。

1.4通风

保持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对鸡群生长发育很重要,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重视通风,合理设计禽舍通风孔,加强通风换气,降低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概率。

1.5饮水

雏鸡应先开水再开食,这样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蛋黄、排除胎粪、增进食欲,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可有效补充运输途中损失的水分。

1.6营养需要

7~12周龄蛋白质不应超过16%,13周龄后每周降1%,直至10%~14%,维持至开产前,注意钙、磷平衡,防止软腿病的发生,降低饲料中钙的含量,以锻炼鸡消化吸收和保留钙的能力。6~8周龄用生长期料,8~45周龄用育成期料,45~50周龄用开产前期料,每次换料必须过渡饲喂。

1.7饲喂

育雏喂料原则是少喂勤添。雏鸡料要求高能高蛋白和易消化,蛋白质含量达到20%,能量达到12.IkJ,维生素加倍加量使用。在饲养过程中,可适量添加砂砾,增强消化能力。1~2周龄每只雏鸡每只喂19,粒径i~2mm;3~7周龄时每只雏鸡每周29,粒径2~3film左右。

1.8分群

根据骨顶鸡生长情况,每周末取5%左右的鸡称重,对照体重标准检查鸡群体重的均匀度,单独护理较小较弱的骨顶鸡,适当多喂一些饲料。在喂饲量、营养结构等方面区别对待,提高鸡群整体素质。

2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是指青年鸡在43~340El龄这一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成活率和整齐度,为产蛋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要求每周测体重1次,根据体重情况调节饲料配方和喂料量,不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免疫应激和常见病的发生。

2.1准备育成舍

对育成室周围进行全面的除草消毒,室内高压冲洗,并用消毒剂喷雾或浸泡地面,待干后,室内地面用清水清洗干净,干后待用。平养育成地面用粗糠作垫草,垫草厚5cm左右,冬季略厚一些。调节好饮水线高度,并检查饮水器乳头是否漏水,笼养把用具全部放人室内,关闭门窗,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15~40mL:7.5~209高锰酸钾熏蒸12h以上,再打开门窗通风。

2.2转群

适时转群是饲养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般6~7周龄转入育成舍,45周龄转入产蛋舍。转群前2~3天,饲料中加维生素抗应激。饲料转换要过渡,第一天育雏料75%,生长期料25%,第二天育雏期料减至50%,第三天育雏期料减至25%,第四天全部用生长期料。转群前停水2~4h,冬天选晴天,夏天选在早晚凉爽的时间,尽量1天内转完,并把大小一致的鸡放在一起。体重轻的可留在育雏室内多养1周。小骨顶鸡转群后,由于环境的变化需要适应,注意观察鸡能否都喝上水,鸡熟悉环境以后,才能按育成鸡的管理技术进行正常操作。

2.3限制饲养

在育成阶段,为控制成鸡同步达到体成熟、性成熟、提高均匀度、降低死淘率而采取限制饲喂。多采用食量方面限制,比自由采食减少10%~20%,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方面控制,增加纤维素、降低能量、降低蛋白质和氨基酸量,吃料时间上的控制,每日定时喂食。每周末称取5oA左右的鸡称重,对照标准检查限制饲料的数量是否合适,以决定调整下周的给料量,并检查鸡群体重的均匀度。

2.4控制光照

转群第一天应每5m2用15W白炽灯整夜照明,目的是防止转群的惊吓导致扎堆死亡。灭灯前后1周要密切注意鸡群,防止炸群、扎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8h恒定光照,直至开产日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用自然光照支配。

2.5调整鸡群密度

平养时每平方米鸡舍面积养10只,笼养每只骨顶鸡占270~280cm2。经常检查并匀料,防止有些骨顶鸡吃得过多,有些骨顶鸡采食不足,要使鸡群发育整齐。

2.6控制性成熟

在转群时选留生长正常、无残疾的鸡只,一般要求340日龄开产,过早或过迟开产对骨顶鸡的产蛋期和生产性能都有影响,可通过调节营养和光照时间进行控制,达到开产整齐、多产、高产目的。

2.7卫生防疫

注意通风换气,促进心、肺系统的发育,勤换垫料,保证室内清洁卫生,保证骨顶鸡健康生长发育。

3种用骨顶鸡的挑选

骨顶鸡留作种用的标准是:公骨顶鸡鸡声音洪亮、清脆,体重740~8009,嘴长4cm,线条明显、清晰,头大,毛厚黑,头顶红、白顶标记清晰,脖子长9~llcm,粗大,升缩比例大,腹部圆润、饱满,线条流畅,尾部平、圆、肥,与地面成45度,腿长7~8cm,粗壮有力,脚大厚实、无裂痕。母骨顶鸡声音浑厚、清脆,体重700~7509,嘴长3cm,线条明显、清晰,头毛黑,头顶红、白顶标记清晰,颈长8~10cm,细长,升缩比例大,腹部圆润、饱满,线条流畅,背平宽大,尾部平、圆、肥与地面成45度,腿长6~7cm,细长有力,脚小厚实、无裂痕。

4商品骨顶鸡免疫程序

商品骨顶鸡的免疫程序见表1。

5免疫接种的要点

免疫接种应于骨顶鸡状态良好时进行,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正在发病的骨顶鸡群,除了已证明的紧急预防接种有效的疫苗外,不应进行免疫接种。接种工作结束后,应把接触过活毒疫苗的器具及剩余的疫苗浸入消毒液中,疫苗容器最好烧毁处理,以防散毒。

为降低接种疫苗对骨顶鸡群的应激反应,可在接种前1天用万分之三的维生素C拌料或饮水。疫苗接种后应注意骨顶鸡群的反应,有的疫苗接种后会引起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对症处理。

6做好综合保健

1~4日龄,预防应激,排胎毒,促进卵黄吸收,提高成活率,全天饮水,把握好育雏舍温度,加强管理;10~12日龄,预防应激、支原体、大肠杆菌,用强力霉素、新霉素、替米考星饮水或中药类药物拌料,四环素饮水,连用3~5天;15~18日龄,预防球虫病,用妥曲珠利、鱼肝油、维生素K。饮水,连用3~5天,减少疫苗应激引起的法氏囊病,提高疫苗的效价,春夏季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用中药治疗量拌料,连用5~7天;22~24日龄,及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毒综合症用头孢噻呋钠或氟洛培南饮水,黄芩、黄莲、黄柏拌料,连用4天。支原体易继发大肠杆菌,应选用对混合感染特效的药物来进行预防。

球虫易产生耐药性,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应该交替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42日龄,预防大肠杆菌、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用氧氟沙星、双黄连、清瘟败毒散拌料。

102~104日龄,应保肝护肾.顽固性腹泻、慢性呼吸道病,用板蓝根、蟾酥、冰片、麻黄、黄芩等拌料,并加人增强机体免疫力药物;115~117日龄,预防大肠杆菌、迟发型白痢、禽霍乱,用清瘟败毒散和肠痢停;300日龄至开产前,用卵炎消进行预防性消炎,平时要注意保肝护肾,提高免疫力。免疫前后或有其他应激活动的时候要用多种维生素,免疫前后用黄芪多糖以填补免疫空白期。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骨顶鸡饲养管理技术,骨顶鸡人工养殖技术,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骨顶鸡多少钱一只?白骨顶鸡保护级别?


你知道骨顶鸡多少钱一只吗?白骨顶鸡保护级别又是什么呢?骨顶鸡又被叫为白骨顶鸡,骨顶鸡这一品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禽鸡,它只是秧鸡科的鸟类,近些年由于骨顶鸡经济效益好,有一定市场前景,很多人开始想要饲养骨顶鸡这一品种,但是骨顶鸡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骨顶鸡的常识知识。

骨顶鸡多少钱一只?

骨顶鸡并没有统一的价格标准,骨顶鸡的价格每个地方不同,但是由于骨顶鸡价格不会很低,如果大家对于饲养骨顶鸡感兴趣,可以到当地有关养殖场等地进行询问。

白骨顶鸡保护级别?

属于国家三有(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科研价值的)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白骨顶鸡(学名:Fulicaatra)属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嘴长度适中,高而侧扁。头具额甲,白色,端部钝圆。翅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为短。跗跖短,短于中趾不连爪,趾均具宽而分离的瓣蹼。体羽全黑或暗灰黑色,多数尾下覆羽有白色,两性相似。

通过上面内容介绍,大家对于骨顶鸡这一品种有所了解了,如果大家对于饲养骨顶鸡这一品种感兴趣,可以具体去了解其相关养殖技术,同时要注意骨顶鸡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要肆意捕获。

地方特产名鸡——庄河大骨鸡


大骨鸡也叫庄河鸡,或是庄河大骨鸡。这是一种原产于我国辽宁省的土鸡品种,在200年前通过寿光鸡和当地土鸡杂交而成的。大骨鸡体格壮健,骨架大,但是肉质鲜嫩。大骨鸡耐粗饲,产蛋率高,所产鸡蛋个头极大,是一种兼具肉用和蛋用的土鸡品种。

大骨鸡的产区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优越。庄河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背山面海,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北部为山区,中南部为丘陵,沿海区夹有平原。土壤主要为砂壤土,沿海区多属盐碱土。当地受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量多,为湿润地区,有利于农业生产。农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还有大豆、花生、甘薯等。北部山区盛产柞蚕,沿海区水产资源丰富,有大量的动物性饲料和矿物质饲料。这些自然生态条件,对大骨鸡的体大、蛋大、耐牧等优良特性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一、外形特征

属蛋肉兼用型鸡种。大骨鸡体型魁伟,胸深且广,背宽而长,腿高粗壮,墩实有力,腹部丰满,觅食力强。公鸡羽毛棕红色,尾羽黑色并带金属光泽。母鸡多呈麻黄色。头颈粗壮,眼大明亮,单冠,冠、耳叶、肉垂均呈红色。喙、胫、趾均呈黄色。成年体重:公2900克,母2300克。开产日龄213天,年产蛋160个。蛋重63克,蛋壳呈深褐色。

二、地理分布

主产辽宁省庄河县,还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山东等省。

三、保种方式

保种区和保种场保护;数量:2002年存栏200万只。

四、产蛋性能

蛋大是大骨鸡的突出优点,蛋重为62~64克,有的蛋重达70多克,年平均产蛋160枚;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可达180多枚。蛋壳深褐色,壳厚而结实,破损事低。蛋形指数为1.35

五、繁殖性能

公、母配种比例一般为1:8一10,母鸡开产日龄平均为213天。种蛋受精率约为90%,受精蛋孵化率为80%。就巢率为5%一10%,就巢持续期为2030天。60日龄育雏率在85%以上

六、饲养管理特点

1.具有抗寒性:大骨鸡具有抗寒和抗干燥性气侯的能力,适宜在我国北方地区饲养,如在炎热地区饲养,应适当降低舍内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在夏天,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2.性成熟迟:大骨鸡一般在7月龄开产,开产较迟。因此,在开产前以及产蛋期应增加光照时数,以提高大骨鸡的产蛋性能。

3.骨架大:在饲养后期应适当提高蛋白质、代谢能的含量,增加肌肉的丰满度,提高上市日龄的屠宰率。

以上就是关于庄河大骨鸡的资料介绍。通过上面我们知道,庄河大骨鸡是一种饲养历史十分悠久的优质鸡品种,这种鸡在200年前就已经存在并开始被人所饲养。大骨鸡作为肉蛋性能兼具的土鸡品种,在我国的土鸡品种分布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无论是产蛋性能还是产肉性能,都是十分优秀的。作为一种地方优质土鸡品种,庄河大骨鸡也开始走向全国各地,成为不少地区饲养的肉鸡品种。

乌骨鸡之冠:沐川乌骨黑鸡


被誉为乌骨鸡之冠的沐川乌骨黑鸡是我国地方特优乌骨鸡品种,属于蛋肉兼用型品种,不仅营养丰富且富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还曾被作为贡品进京,沐川乌骨黑鸡外形独具特色,可以称得上是我国举世珍稀的鸡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备受消费者青睐,养殖效益可观,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特优地方乌骨鸡品种沐川乌骨黑鸡。

一、沐川乌骨黑鸡简介

沐川乌骨黑鸡是四川省地方特优品种,又称大楠黑鸡。属川南山地乌骨鸡的重要品系,在沐川县有悠久的种源历史,因其皮肤、咀、冠、鬃、口腔、肉、骨及内脏均为黑色而得名,尤其是全身片羽黝黑、泛兰绿色光彩而独具特色,举世珍稀,药用价值丰富,堪称乌骨鸡之冠。

属药肉兼用型鸡种。沐川乌骨黑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污染,特别是药用价值高,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专门记载,清代曾作为贡品进京。又以其全黑,列为人们滋补、强身健体、保健美容的首选佳品,综合开发潜力巨大。沐川乌骨黑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产地分布

主产于四川省沐川县。四川省沐川县建有种鸡场。沐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余脉五指山北麓、乌蒙山区西北部,地处岷江、大渡河、金沙江的腹心地带,古属梁州,周为僰地,唐称沐源川,宋置沐川寨,元设长官司,1942年建县。

三、外貌特征

体躯长而大,背部平直,胸丰满定深。头中小,清瘦。喙短,前端稍弯曲,呈黑色。冠型单冠、玫瑰冠、复冠,呈黑灰色,冠直立,冠齿5-7个。肉髯乌黑色。耳叶椭圆形。睑部皮肤松弛、粗糙,呈黑色或紫色。眼椭圆形,暗黑色,瞳孔、虹彩乌黑色。颈弯曲适中。主尾羽发达、直立。全身羽毛黝黑,泛蓝绿色光,鞍羽和尾羽更为明显。全身皮肤乌黑色。胫较长,多数有胫羽,趾乌黑色。

四、品种性能

1.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平均体重为成年公鸡2680克,母鸡2290克。成年公鸡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4.00%,母鸡75.00%;成年公鸡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9.00%,母鸡69.00%。

2.繁殖性能:母鸡平均开产日龄225天。每窝产蛋10-15枚,平均年产蛋110枚,平均蛋重54克。平均蛋形指数1.35。蛋壳浅褐色。公鸡平均性成熟期200天。平均种蛋受精率96%,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2%。母鸡就巢性弱。公母鸡利用年限1-2年。

五、沐川乌骨黑鸡产蛋性能

沐川乌骨黑鸡不仅是全身羽毛黝黑色,泛兰绿色光泽,就连全身皮肤、口腔、粘膜、肛门扩约肌均为乌黑色。成年鸡体重:公2680克,母2290克。母鸡年产蛋110个,蛋重54克,蛋壳呈浅褐色。

如何提高大骨鸡雏鸡孵化率?大骨鸡育雏技术的三大关键点


养殖户无论饲养什么品种的鸡,育雏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十分关键,大骨鸡的成功养殖也离不开育雏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养殖户必须掌握好大骨鸡育雏技术,这是大骨鸡养殖技术的重要部分之一,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大骨鸡育雏技术的三大关键点,这是也是大骨鸡养殖技术的三大要点,有利于大大提高雏鸡孵化率。

一、大骨鸡种蛋孵化

1.种蛋选择:应选新鲜(产蛋7天之内)、清洁、正椭圆形,重55~65克蛋做种蛋。蛋皮过薄、过厚,沙皮裂纹蛋不能做种蛋。种蛋选好后要经过消毒,才可进行孵化。一般春季育雏,生长快发育好,成活率高,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孵化,公鸡8~9月上市。

2.孵化方法:小规模饲养多采用火炕塑料袋孵化法。孵化盘制作:用3厘米原木板做成高25厘米左右方盘,盘底铺一层薄褥,将比较结实,不漏水的塑料袋放到盘内,袋的两端要比盘端长出6~10厘米,搭在盘沿上。塑料袋装入33℃~38.5℃温水,水袋高10厘米左右。水袋上铺一层薄被,把种蛋摆在上面,再盖一层厚棉被。将蛋盘放到火炕上保温,即可进行孵化。孵化期管理:孵化期间每两小时检查一次水温,水温降低要加热水,使水温保持在37.8℃左右。室内温度保持24℃~26℃为宜,相对湿度保持60%~65%。每天翻蛋4~6次,每隔3~7天照蛋一次,捡出无精蛋、破壳蛋。21天鸡雏出现后,把上层厚棉被支起来,使蛋与被之间有一定空间,便于破壳出雏。待初生雏绒毛松满,把雏放到育雏室。

二、雏鸡培育

1.温湿度与光照:雏鸡1周龄保温32℃~30℃,相对湿度60%~65%,2周龄30℃~29℃,相对湿度55%~60%,3周龄29℃~27℃,4周龄27℃~21℃,5周龄21℃~18℃。开闭门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出壳3天内,用40瓦白炽灯,每日3小时光照,使鸡雏尽快熟悉环境,觅食和饮水。2周龄用25瓦白炽灯,光照9小时。

2.喂食与防病:雏鸡出壳24小时,喂粉状料或水泡小米,每天喂5~6次,两周后每天喂4次,其间自由饮水。1日龄注射马立克氏疫苗,7~10日龄用P系鸡疫苗滴鼻,15~30日龄再进行一次。定期进行禽舍消毒,0.1%高锰酸钾液饮水。当雏鸡体重500~1000克,对外界气温、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时,于4月20日~5月10日,气温达15℃~17℃,山上青草、树木开始发芽,昆虫开始活动时,将雏鸡移到山上饲养,以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三、上山后管理

雏鸡上山前进行性别鉴别,选公雏上山。公雏上山前要多喂青饲料,以便适应山上环境,采食青草、树叶。山上按每平方米装8~10只鸡的标准建鸡舍。鸡舍要建在背风向阳,地势稍高,下边有灌木,上边有乔木,树林郁闭度在0.3以上,有充足水源的山坡上。最好建永久性砖石结构鸡舍,也可建简易大棚式鸡舍。大棚鸡舍夏季天热时加盖遮阴物。鸡群不宜过大,以每群500只左右为宜。刚上山时要限制雏鸡活动,以免因对环境不熟,造成走失,或遭天敌伤害。上山1周内每天仍要喂食3次,定点喂食不限量,3周后每天喂两次,早晚各一次,其它时间自由觅食,喂食主要用全价配合饲料,或用料精加玉米配制配合饲料。当公鸡120日龄时,注射新城疫苗,每只鸡1毫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防霍乱发生。当鸡体重达2~3公斤时,体型丰满,尾羽齐全,即可出栏上市。

文中的三大关键点不仅有助于养殖户成功饲养大骨鸡雏鸡,提高雏鸡孵化率及成活率,还将有助于大骨鸡养殖效益的实现,养殖户一定要谨记大骨鸡养殖技术的这个三大要点,从而保障大骨鸡养殖的成功。以上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的大骨鸡育雏技术三大关键点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鸡的起源: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驯养鸡的?


:在鸡的起源上,人类总有些未解之谜,比如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又比如,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驯养鸡的?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家鸡的起源与驯养问题。

在家鸡的起源、驯化问题上,目前普遍认可的仍然是150年前达尔文提出的观点,即认为家鸡起源于4000年前印度大峡谷地区的红原鸡,然后向东、向西扩散到全球各地。尽管100多年来的考古学发现和生物学研究不断挑战达尔文的观点,但由于缺乏有力的科学佐证,这一问题至今悬而未决。

为了解释这些问题,研究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赵兴波教授等人对中国北方4个古代遗址出土的39个鸡骨残骸进行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分析,其中最古老的鸡骨残骸出土于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距今约1.1万年,这也是世界上已发现最早的鸡骨残骸,最年轻的鸡骨残骸出土于距今约3000年的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战国楚墓,然后把结果与来自欧洲、美洲的古代鸡DNA序列及世界各地现代家鸡品种的DNA序列进行比较。

赵兴波说,研究人员发现在距今约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古代鸡中就出现了现代家鸡的几个主要单倍型,揭示出黄河流域的原始种群是现代家鸡的祖先之一,并证明了中国北方地区曾经存在早期家鸡驯化事件。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还查证了过去1万年中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环境变迁、黄河改道等气候、环境和地质因素对现代原鸡栖息地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全世界范围内的考古学、分子生物学证据,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北方地区是现代家鸡的一个重要的起源地和最早的驯化地。

这项研究由赵兴波联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徐水县文物管理所、吉林大学、德国波茨坦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合作完成。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驯养鸡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8011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