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蛙养殖的健康管理技术

东北林蛙是著名的经济蛙种,其输卵管是名贵的药材-林蛙油。林蛙养殖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林蛙疾病防治与其他动物有很大的差别。东北林蛙是变温动物,在水中发育,变态后在陆地生活,生活环境复杂,条件要求高,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东北林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疾病防治与鱼类相似,变态后生活于陆地,疾病的防治又与畜禽相似。林蛙食用如昆虫等活动的食物,通过进食药物到达体内有难度,发病后大多数个体失去食欲,即使特效药物也难发挥作用。1龄林蛙个体小,而且养殖数量多,很难针对个体进行药物治疗。所以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首先要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积极开展林蛙生产中健康管理。林蛙疾病防治方针是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最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林蛙疾病的发生。

1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1.1场址选择

东北林蛙对养殖环境要求非常高,尤其对水质、土质、空气质量、周围植被覆盖、声光噪音强度等有严格要求。水质要清洁,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土质要没有任何污染,而且要易于排水。空气要清新,附近没有工厂污染的气体排放。没有过强的噪音,周围植被覆盖要好,要有大量昆虫的滋生。圈舍要选于春秋没有强风,夏季不低洼易涝之地。具备以上条件才能作为东北林蛙的养殖场地。

在建造养殖场前,应对水源周密考察。优良的水源条件应是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无污染和无有毒物质,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应适合林蛙的生理需求。

1.2控制密度

合理放养是对养殖环境的一种优化。人工养殖林蛙,大蛙、小蛙放养密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2龄林蛙在30~40只/平方米,1龄林蛙在100~150只/平方米。依据本地的气候、自然环境、已养殖时间、场地条件、饵料状况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决定养殖密度,切勿过密。

1.3环境控制

林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5~30℃。林蛙为变温动物,温度过高过低对其生长发育都不利。在15℃以下林蛙活动减少、食量减少,生长发育缓慢。温度过高,易导致死亡。要在养殖过程中结合大棚加温、遮阴、加湿、通风和设置地面隐蔽物等来实现温度的控制,如在春秋时期用大棚来增温,在夏季用遮阴网、隐蔽物和加湿器来降温。

保湿工作是林蛙日常工作中重要内容,林蛙变态以后可以完全营陆栖生活,但要求湿度必须达到一定要求,不同时期林蛙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林蛙变态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相对高些,控制在80%以上,地表湿度控制在70%~85%,林蛙在2月龄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75%以上,地表湿度控制在70%左右即可。要保证加湿设施及时、方便、全面对全场进行加湿处理。春秋两季,空气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也要控制在在75%以上,可利用大棚和加湿设施等来控制湿度。

阳光直射可影响林蛙的生长和健康,可利用大棚和遮荫网等来控制郁闭度。林蛙长时间直接被雨淋后,导致林蛙容易发病死亡。人工养殖林蛙可利用大棚和遮阴网来防雨淋。日常管理中尽量使养殖场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大棚要定时开启,夏季定期拔草以达通风目的。林蛙养殖地面以砂壤土为好,其透水性好,排水通畅,表面没有积水,又可较长时间保持一定湿度。

人为改善蛙圈中的生物群落,使之有利于环境的净化,增强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抑制病原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夏季定期清扫粪便,喷洒环境改良剂益生菌等。药物具有防病的作用,但有些药物/,如抗生素,如果经常使用可能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和污染环境。因此不能有病就用抗生素,应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下药,药物和毒物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有量的差别。用药量过大,超过安全浓度就可能导致动物的中毒或死亡,有的还会污染环境,使生态失衡。

2抑制或杀灭病原

2.1环境和饵料消毒

脚踏消毒池是国内外用得最多的消毒方法,能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进入养殖场和蛙圈要进行脚踏消毒,消毒药物选用2%氢氧化钠。

林蛙饵料消毒是对蝇蛆的消毒,一般先清洗,清洁表面的有机质和污物,清洗要干净彻底,然后再消毒,消毒剂可选用高锰酸钾或其他消毒剂。对蝇蛆消毒的时间和浓度要是够,并防止二次污染。

林蛙环境消毒是对过道杂草要定期清除,垃圾及时清扫,定期消毒,环境消毒一般10d进行1次。周边空闲土地可种植一些农作物。

林蛙空闲圈舍是指对春季人蛰前或秋季入蛰后的林蛙圈舍,对冬季入蛰前或春季出蛰后的越冬池,对空闲蝇蛆养殖室和黄粉虫养殖室等都要进行清洗消毒。可以起到清洁圈舍,减少疾病发生,给林蛙创造一个洁净卫生的生存条件。其效果可以维持1~2周。

林蛙圈舍的清洁可用高压水枪清洗地面(蝇蛆养殖室)、圈板等,水洗时可先加入碱性药物(如氢氧化钠);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待干燥后,喷洒杀虫剂。再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的用量要足,要达到3~5L/平方米,干燥后再消毒。

附属设备的清洗消毒要特别注意清洗供水设施,供水管内附着物可粗略分为有机物(细菌、藻类或霉菌)和无机物(盐类或钙类)。可用碱性化合物去除有机物,用酸性化合物去除无机物。

2.2带蛙消毒

带蛙消毒既能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也能杀灭体表的微生物,还能净化空气,降温加湿,抑制氨的产生,坚持带蛙消毒,可大大减少疫病的发生。带蛙消毒用喷雾和喷洒法,要以地表和机体润湿为主,一般消毒剂的用量是60~100mL/平方米,气雾消毒气雾颗粒在80~120cm,在消毒前要进行扫除粪便,清杂草等清洁工作。

交替使用消毒药,可用季铵盐(如百毒杀)和碘制剂(如碘伏等)以及多胍类消毒剂。稀释用水杂质要小,水温和气温的温差要小,避免发生应激反应。选药原则以安全无刺激,广谱,对机体毒性小,无色无味,对环境无污染。正确配置及正确使用消毒药,不要随意提高或降低药物浓度。消毒次数5~6月和9月每周消毒1次,7~8月3~5d消毒1次。喷洒中药抑菌剂6~8月每周1次,或每10d喷洒大黄精华等中药抑菌剂1次,浓度按照说明书。

2.3发生传染病后的消毒

死蛙要应及时拣出深埋或销毁。出入人员脚踏消毒,消毒池内放入5%的氢氧化钠,每周1次或2次。用具、设备、车辆用15%漂白粉、5%氢氧化钠溶液,对养殖场过道和圈舍周围喷洒消毒,每天1次。接触病蛙人员的衣服、鞋和手也要进行消毒,0.02%碘伏洗手2min,再用清水洗净。疫情结束后,全面消毒1~2次。

3林蛙养殖日常管理

林蛙除害工作主要是防鼠害和鸟害。每天检查蛙圈的密闭性,并用电猫用来防止老鼠的入侵。鸟多的地方可用网将蛙圈封闭。订立和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购买蝌蚪和引种之前要慎重,为防止病原随着动物的运输而传播,杜绝从疫区引种,必须遵守《动物检疫法》。养殖的动物一旦发病,首先要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蔓延,殃及其他。实施隔离先要对发病的圈舍或池塘进行封闭,同时,要及时清除发病死亡的个体,可掩埋和彻底销毁。对发病的圈舍和圈舍周围消毒处理。并对疾病及时作出诊断,确定防治对策。

林蛙饲养期间,针对某些疾病定期投喂药物。

由于各种药物抗病原体的性能不同,所以预防用药必须有所选择。如何做到合理用药,提高药物预防的效果,应遵守以下原则。使用药物预防之前最好先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择高敏感性的药物用于预防。不同的药物,达到预防传染病作用的有效剂量是不同的。因此,药物预防时一定要按规定的用药剂量,均匀的拌入饲料中,以达到药物预防的作用。用药剂量过大,造成药物浪费,还可引起副作用。用药剂量不足,用药时间过长,不仅达不到药物预防的目的。还可能诱导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药物预防时应定期更换不同的药物,可防止耐药性菌株的出现。防止药物蓄积中毒和毒副作用,避免药物配伍禁忌。

4增强林蛙群体的抗病力

放养健壮和不带病原体的种苗是养殖生产的成功基础。放养的种苗应体色正常,活泼健壮。种苗上不带有危害严重的病源。种苗生产应重点做好:①选用经检疫不带传染病的亲本,亲本人产卵池前要用消毒液浸洗,以杀灭携带的病原。②外购卵团也要用消毒液浸洗,以杀灭携带的病原。③育苗用水要经沉淀、过滤或经消毒后解毒的水。④投喂动物性饵料应保证新鲜,不投喂变质腐败的饵料。

利用某些林蛙品种或群体对某种疾病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力的原理,选择和培育抗病力强的种苗作为放养对象,可以达到防止该种疾病的目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从生病蛙圈中选择始终未受感染的或已被感染但很快又痊愈了的个体,进行培养并作为繁殖用的亲本,因为这些动物本身及其后代一般都具有了免疫力。

各种自然因素(如暴雨、高温、严寒、缺氧、酸雨、大风等)和人为因素(如投喂的技术和方法、喷水、消毒等)常引起林蛙的应激反应。如果应激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林蛙就会因为能量消耗过大,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疾病的感染甚至暴发。因此,在养殖过程或养殖系统中,创造条件降低应激,是维护和提高机体抵抗力的措施。在饲料中添加中药如大蒜素、黄芪多糖口服液等,益生菌如EM菌等其他有益微生物,都能起到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5加强林蛙饲养管理

投喂饵料饵料最好撒在林蛙的饲料台或盘上。林蛙在陆地生活期食量大,食欲旺盛,只能看见附近的活动的食物,定点投喂有利于林蛙的取食。多种昆虫幼虫搭配饲喂,既能增加幼蛙的取食频次,同时也会保证林蛙营养均衡,养殖场应至少培养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昆虫幼虫,一般用黄粉虫、蝇蛆。投饵量以投饵后1h内吃净为原则。当温度高于28℃时,应尽量减少投饵量,一般比正常投饵量少20%,在雨季,适当减少投饵量。每日投喂2次,分别在早晨,下午,依具体情况而定。在雨季,投饵时间及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化。也可适当增加林蛙的投饵次数。饵料要能够活动,以便东北林蛙能发现。饵料个体不可以过大,还要软。所以要实行大蛙吃大虫,小蛙吃小虫。对饵料进行清洗消毒,防止病从口入,防止饵料表面粘上林蛙粪便或泥土等,从而避免林蛙患上肠炎等疾病。饵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保证营养均衡。在对养殖动物捕捞、搬运及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细心操作,不使动物受伤,受伤的个体最容易感染细菌而发病。

在林蛙饲养过程中,应每天检查1~2次,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引起疾病的各种不良环境,尽早采取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养殖场之间要经常沟通,在有的蛙场有发病情况出现后,使其他蛙场能够提前预防。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科学研究所

相关推荐

林蛙的食性


刚孵化出膜的林蛙蝌蚪,依靠卵黄囊提供营养,出膜4-5 天开口摄食。在开食的最初几天,蝌蚪常集聚在它们出生的卵胶膜周围吸食卵胶膜,或吸附在附近的水草上,用角质齿锉食。之后,在蝌蚪的前期,主要以水中的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在蝌蚪的后期,尚摄取一些小型甲壳类和枝角类,以及淹没在水中的死亡昆虫、蚯蚓等动物的腐肉为食。

变态后的幼蛙及成蛙,主要以各种昆虫的幼虫或成虫为食,据调查统计,林蛙能吞食的昆虫,目前已知有340多种,这些昆虫绝大多数是农林业的害虫,如蝗虫、蝼蛄、蚜虫、蚊、蝇、蛾、瓢虫、天牛、金龟子等。虽然林蛙有时也吞食少量的益虫如蚯蚓,蜘蛛等,但据食性分析,被吞食的益虫仅占其采食率的 6%-9%其余的均为农业害虫。一只林蛙,每天能捕食各种昆虫可多达3000余只。

林蛙的亲蛙运输


由于林蛙的幼、成蛙是肺呼吸,因此,在运输时可不必像运输受精卵团和蝌蚪那样浸泡在水中,只要能保持一定的湿度,保证透气良好,保持较凉爽的温度即可成功地运输。

1.运输工具采用木制、铁制、塑料制、纸制的桶或箱均可,内侧衬以光滑柔软的塑料薄膜或布等,桶或箱的侧面和上面要钻多个通气孔洞,注意内衬物不要将孔洞堵塞。桶或箱的底部要垫放较厚且浸足了水的海绵泡沫、水草或棉、布等,以保持湿度和减轻运输过程中的震动。

由于亲蛙个体较大,活动力也强,为避免碰撞和拥挤叠压致死,最好将运具分隔成若干小室,每一室内放2---4只亲蛙。幼、成蛙的弹跳能力很强,为防止运输途中逃跑,装完箱后,要用湿布或密眼网片封好上口。

2.运输方法在亲蛙装箱(桶)启运之前的2-3天,要停食,不要投喂饵料,以免运输途中排泄粪便造成运具内环境污染,同时可减轻其新陈代谢强度和活动强度,以利运输和提高运输成活率。

运输密度可按每平方米运具内面积装200-300只。装箱之前,要将蛙体清洗干净。

林蛙


中文名称林蛙


拉丁名称Rana chensinensis

异名哈士蟆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两栖纲

拉丁纲名Amphibia

中文目名无尾目

拉丁目名Anura

中文科名蛙科

拉丁科名Ranidae

中文属名蛙属

拉丁属名Rana

品种描述

据现有资料.林蛙类(hetnporarae)在我国的分布记录有中国林蛙(Rano tonporariu chensinensis David)、黑龙江林蛙 (Rana amureni.} loulenger)、日本林蛙(Rana japonica japoni- ca Guenthar)和昭觉林蛙(Rana juponica chaochiaoensis)等共4 种。

形态特征背部有人形斑纹及黑色斑点,四肢有环行黑斑。后肢较长。冬眠期体色呈黑褐色,少数土黄色。雌性腹部黄色,夏季体色灰色,少数土黄色。腹部均为白色。雄性口角皮下内有一对声囊,鸣时似幼儿啼叫。

生活习性典型林栖蛙类,5-9月主要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以林间溪流、小河,水库等水域为活动基地。9月末开始冬眠,至翌年4月结束。冬眠场是山涧溪流、江河及山区水库等水域。捕食陆生小型动物,主要有昆虫纲及软体动物。4月上旬至中旬产卵,早期胚胎发育19-20天左右,蝌蚪生长期40天左右,以水底泥沙中的植物碎屑及水藻为食,35天后进入变态期,变态期约7天左右。

经济价值
雌性林蛙冬眠期的输卵管,可干制哈士蟆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还有数种激素。具治劳损、补虚热、强身健脑等功效。

究竟我国有几种林蛙,学者们的见解很不一致。认为有两种者,将中国林蛙与黑龙江林蛙视为同一种,另一种为日本林蛙;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有3种林蛙.即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和日本林蛙;也有学者认为前述的4种林蛙在我国均有存在。 此外,尚有资料记述了欧洲林蛙(Rana temporaria Lin- naeus),但未注明分布与产地,推测可能是国外分布种或是前述 4种林蛙中的同物异名。 林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级宴席中的上品。而且提取雌蛙输卵管后的阴干品,俗称哈士蟆油或田鸡油,是名贵的少药,具有滋阴补肾、一润月市生津、清神明目、健胃益肝、补虚退热 等功效:可治体虚气弱、精力耗损、神经衰弱、精血不足、肺。咳嗽、记忆力不佳、产后亏血、产后无乳及一切需要滋补的伏症。

哈士蟆油中含有蛋白质56.3% ,脂肪3.5%,矿物质 4.7%,无氮有机物27.5%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甲状腺素、睾酮、雌二醉、雌酮4种激素。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美容和保健品中,近些年用哈上蟆油生产的保健食品和美容化妆品发展迅速。

林蛙是农业害虫的天敌,是农业植保中生物防治的一支重要大军。近年来,人们将蛙类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收到了明显的除虫效果,不仅带来农林作物产量的显著增加,而且还减少了农药对人、畜和环境的危害,保护了生态环境。在医学、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等生物科学的研究中,蛙类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 林蛙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其地理分布较广。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主要分布于黑龙江、一占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四川、湖北、江苏等长江以北的省区,国外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和朝鲜。日本林蛙和昭觉林蛙,则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一带及其以南的省区,如江苏、河南、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和台湾省。

尽管林蛙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但以东北三省数量居多,质量亦好。而在东北三省中,又以吉林省数量最多,且质量最好。 在我国,早于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在吉林省的蛟河、敦化一带进行林蛙人工养殖,其方法比现在粗放得多。自那时起直至现在的几十年中,对林蛙的人工养殖和研究一直没有间断,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科技的进步,人工养殖林蛙的技术也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尤其是近些年来,封沟养殖、池塘养殖、温室养殖、大棚养殖林蛙的成功实例不断涌现,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 虽然林蛙养殖不断发展,但目前无论是自然产量还是人下养殖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食用林蛙和药用林蛙(除哈士蟆油外,其干燥的林蛙全体均可人药)的需求。尤其在我国加人WTO后,发展无公害林蛙养殖,前景广阔。 在我国现有的上述4种林蛙中,黑龙江林蛙、日本林蛙、昭觉林蛙的个体规格和产油量远不及中国林蛙,所以作为无公害林蛙养殖,应首选中国林蛙。有鉴于此,这里将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的生物学及其无公害养殖技术等介绍给读者。

林蛙大棚养殖


条件为养蛙场所。采用120~16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进行人工孵化和幼蛙饲养、夏季在山林中进行区域放养,秋季收回,放入水库中越冬。由于大棚保温、防雨,人为调水、调温、喂食,无天敌,可使幼蛙孵化成活率高达95%以上,而野生的孵化率只有50%左右;幼蛙还比野生散养的提前近两个月上岸。由于前期采用繁殖昆虫人工喂养,幼蛙生长快,进入森林生活时,捕食和跳跃防天敌能力强。采用半驯化饲养后的林蛙,具有条件反射习性,于秋季气温低时回到驯养地点,回捕率一般达38%以上,最高达46%、比野生的提高了30%-38%,且生产周期由散养3年缩短到2年出栏。此法具有投资少(3000元可养10万只以上)、养殖量大(120平方米大棚年繁殖幼蛙30~50万只)、回捕率高、效益好等特点。

2、大棚立体综合生态全封闭养殖法: 此法适合于庭院、农田、大棚、果园、荒山等有水源的地方养殖。采用塑料大棚孵化蝌蚪,小区域夏季圈养幼蛙、秋季捕回,利用温室、大棚打破幼蛙冬眠,投放人工繁殖昆虫,快速育肥饲养的办法。其特点是集中饲养管理,天敌少,损失少,回收率高,见效快,一年即可出栏。利用5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进行葡萄、蔬菜、林蛙、鱼、昆虫等综合生态立体种养,可养5万只成蛙,年收入10万元以上。

3、室内高密度快速精养法: 此法适合于大部分地区家庭楼内、平房及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先在室内小棚或室外塑料大棚进行种蛙配对、产卵、孵化,饲养上岸幼蛙。再利用仿生学原理,在室内用立体三层笼箱,投放人工繁育昆虫饲料、采用恒温、快速育肥、高密度精养的办法、每平方米可养殖幼蛙500只,青年蛙300只、商品蛙150只。幼蛙饲养4~6个月即可出栏,一年四季均可养殖,每年可养三批幼蛙。立体养殖100平方米,只需1人管理,4~6个月可获纯利1.5~2.2万元。此法不受条件、气候的局限,投资可多可少,规模不限、易管理,见效快,成活率高达85%,收获率100%,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林蛙养殖环境


完善的遮阳和避雨设施,以免林蛙因阳光直射或淋雨影响生长、死亡,适宜林蛙生长的温度为23.1℃左右,养殖场内的湿度根据林蛙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场内设置通风口保持空气清新,及时清理积水,定期对养殖场所进行消毒,预防鼠害、鸟害和蛇害,做好防逃设施,场内合理布置隐蔽物。

1、遮阳设施

林蛙是水陆两栖的变温动物,它们的皮肤保湿和保温功能较差,林蛙30%以上的呼吸是依靠皮肤完成的,如果林蛙受到阳光直射,体内的水分会迅速的蒸发消散,导致体温迅速升高,脱水加快,皮肤的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皮肤的粘膜会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加速脱落,损害皮肤的结构,导致林蛙不能正常呼吸,降低它们皮肤的屏障作用,只是林蛙感染各种疾病。

当林蛙生长的环境温度在23.1℃以上时,它们的体温会因为代谢速度加快而停止上升,通过各种观察和经验得出林蛙适宜的这样环境是,养殖林蛙的圈内郁闭度在0.6以上,保持七阴三阳的比例,用稻草搭建1.5-2m高的遮阳棚,成本较低且遮阳效果较好,可以增湿养殖环境,还能引虫生虫供林蛙捕食,为保证安全,每年都要修补更换稻草,为起到更好的遮阳效果,还可以搭配遮阳网一起使用。

2、避雨设施

夏季温度较高时,林蛙只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环境内,如果林蛙长时间淋雨,死亡率会提高,特别是下了中到大雨的雨季,林蛙死亡的数量会更多,而幼蛙的死亡数量是最多的,一般只要幼蛙被雨水打翻在地上几分钟之后就会死亡,造成它们死亡的原因可能是雨水遭到污染呈酸性。

降雨时间较长,温度急速下降然后回升,温差太大,幼蛙的抵抗力和身体机能各方面都较弱,无法适应;还有可能是暴雨让它们产生了应激反应因而造成死亡。

人工养殖林蛙,除了建设遮阳设施,还必须配有避雨的摄食,以防止林蛙因淋雨而大批量死亡。在搭建避雨设施时,可以与遮阳设施或隐蔽物灵活合理的结合。

3、温度调控

林蛙是变温动物,生活环境的温度会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温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对它们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当温度在15℃以下时,林蛙会减少进食和活动,生长速度减慢;过高的温度会影响林蛙的新陈代谢功能,极易死亡,当温度在33℃时,林蛙待8小时后会有大部分林蛙昏迷,2天后全部死亡,林蛙在40℃的环境内待4个小时左右会全部死亡。

最适宜林蛙生长的温度是23.1℃5℃左右,每天不同时段内的温度都不一样,但是林蛙短时间处在高温环境内时,它们会自身进行调理以顺利度过,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当温度低于23.1℃时,它们会通过自身将体温调节到高于外界温度,当温度高于23.1℃时,它们会把体温调节到比外界温度低,但是温度越高,它们受到的影响就越严重,长时间的调控会使它们的代谢系统超过负荷,降低林蛙的抵抗力,易患病,并会影响蛙群的健康。

养殖林蛙是要严格调控养殖温度,每天定时检测温度,具体可以通过遮阳、通风、保湿及养殖场周围的隐蔽物等方面来进行调控温度。

4、湿度保持

林蛙皮肤的保湿和保温功能不是很好,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保湿工作,林蛙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养殖地面的湿度要求有所区别,变态幼蛙阶段湿度要保持在85-90%之间,1-2月龄的幼蛙湿度要求为80-82%,3月龄以上的林蛙湿度要求为70-80%。

加湿设备要求可以迅速便捷的对养殖场地进行加湿,一般可以把雾化喷头套在塑料管上,然后用水泵把水压加强之后再进行喷洒,每天加湿1次即可,阴雨天气可以不用加湿,天气较热时可适量的增加加湿次数,最好选择在早上或晚上阳光不强的时候进行喷洒。

5、通风要求

林蛙养殖密度较大时,排泄物也会很多,导致养殖场内有难闻的味道,空气混浊,影响林蛙的生长发育,在养殖过程中,为确保场内空气清新,要在养殖场内设置通风口,以便经常对养殖场进行通风换气,还可以使用的通风材料搭建围栏,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持场内的空气环境。

6、及时排水

在养殖林蛙时,要控制好池中的积水,高密度放养林蛙,池内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都会影响池中积水的质量,极易滋生细菌,当温度较高时,林蛙会在水里隐蔽栖息,而受到污染的积水会损伤林蛙的皮肤,而且积水中含有较多的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会引起蛙群大面积的爆发疾病,因此养殖池的地面最好是2/3的沙子和1/3的黏土混合而成的沙土最好,可以很好的透水、排水,不易出现积水,同时还能很好的保持湿度。

7、定期消毒

高密度养殖林蛙,场内林蛙的排泄物会较多,致使大量的微生物得以繁殖发育,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养殖场所进行消毒,要选择没有异味且对林蛙皮肤没有伤害的消毒液,一般选择雾状的设备往养殖场所喷洒高锰酸钾容易消毒即可。

8、防治敌害

鼠害:鼠类会经常在养殖池周围挖洞,通过破坏围网到池内吞食蝌蚪或是林蛙,对林蛙的生产生长具有很大的危害,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是否有鼠类,若是发现,可以在养殖池的四周挖一个深40cm,宽50cm且灌满水的沟防鼠;使用电猫对鼠类进行电击杀害;在养殖池周围投放毒饵杀害鼠类,但要注意避免被林蛙误食;在养殖池四周设置一个鼠类不能进入的隔离墙。

鸟害:可以通过粘捕驱赶的方式进行防治。

除此之外,还要预防蛇害。

9、防逃设施

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防逃设施,以免林蛙逃跑,一般养殖场内要设置一个双层防逃设施,内层一般使用塑料布、纱网做材料,高度为1米左右,上面设置成八字形,内层的拐角处要设置成孤行,以防止林蛙在折角处聚集成堆;外层一般用石棉板、水泥板做材料,高度也控制在1米左右,上面设置成T形,使用沙土将防逃设施的外层和内层之间1米宽的过道铺平,这种双层的防逃设施既可以防止林蛙逃跑,还能防治鼠害。

10、隐蔽物设置

林蛙性喜躲藏、隐蔽,在养殖场中要合理的设置隐蔽物,在设置隐蔽物时,不可以设置太多,太小的隐蔽物,养殖林蛙的密度太大时,如果场内隐蔽物设置过多,只要蛙群稍微受到一点刺激便会躲在隐蔽物下面不出来觅食,特别是刚变态完的幼蛙,如果连续一周内不出来进食,死亡率会提升。

一般隐蔽物最好选择红瓦片,把它们零散的放在场地内,还要和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瓦片和地面的距离要随着林蛙不断地生长进行调整,还可以在场内零星的种植一些阔叶植物,场地内没有设置隐蔽物的地面要时刻保持清洁,方便投喂饲料后被林蛙发现。

林蛙的封沟养殖


封沟养殖就是利用自然条件,人工放流、自然生长的养殖生产。即根据林蛙的生态、生活习性及繁殖、发育特性,选择地形、植被、水源、气候等条件适宜林蛙栖息的场所,人工放养亲蛙、蝌蚪或移植受精卵团等,同时在沟内人工辅以必要的生产设施,实行人工繁育种苗等配套生产,放流后使之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生长,长成后进行回捕的生产方式。

封沟养殖的规模(封沟面积),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人力物力条件、技术保证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小的可几公顷,大的可几百公顷。封沟养殖的优点是技术难度小,易操作,投资小,饵料好解决,可结合承包荒地荒山进行生产。缺点是看管较困难,易逃逸,回捕率低。尽管如此,从一些封沟养殖的实例来看,凡养殖成功者,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少则年收人几千元,多则年收入几万元。

1 .封沟养殖场地的选择影响林蛙活动和生存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湿度、温度、食物丰度(昆虫密度)和日照强度等。因此,封沟养殖林蛙最好是在降雨较多的山区或半山区,地势应选择三面是山,中间有充足的水源河流、水塘、小溪等的山沟。整个山沟的林地植被及水源周围的草地植被茂密,植被丛中各种昆虫密度大,无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这是理想的养殖场地。

山沟走向以南北走向或东南及西北走向的口袋沟为最好。这样走向的山沟较其他走向的沟温度稳定、适中,湿度也大.食物丰度大。

沟底地势,要求平稳开阔,沟四周的山势要高而陡,沟口越窄越好。这样的地势既利于林蛙在沟内有广阔的捕食和活动场所,又能减少林蛙逃逸,便于管理和提高回捕率。

林蛙惧怕高温和日晒,因此沟内的植被必须浓密,空气必须阴凉潮湿。当白天日照强度大、温度高时,使林蛙能潜人阴湿处躲避高温和日晒。同时,这样的环境也有利于各种昆虫的繁殖和保持生境小气候的稳定。

沟内的水源以常年平缓流动的溪水为最好,此外,沟内应具有多处自然的浅水坑塘,以满足早春林蛙抱对产卵繁殖的条件。当然,沟内也必须有一定面积的2米以上水深的水域,以保证林蛙安全冬眠越冬。

无上述条件的地方,一般也可养殖,但必须有常年流水的石底河流和植被茂密的草原地带。总的要求是充分考虑湿度、温度、食物丰度和日照强度,能满足林蛙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即可。 若财力条件允许,可在沟内人工辅助修建各类产卵池、孵化池、越冬池等,以弥补天然条件之不足。

为防止林蛙逃逸,应在沟内水源的上、下游设置1.2-1.5 米高的围网障,围网障能使水流通过,但成、幼蛙不能穿越。 在放养前,应对沟内的水源及人工修建的各类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清除水中的害鱼、害虫、害兽和各种病菌。除水体消毒外,对沟内的害鸟、老鼠、蛇等也应尽可能地驱除或捕杀清除。

2.放养封沟养殖一般采取三种放养方式,即放养亲蛙、放养蝌蚪、移植受精卵团。

作为放养亲蛙的养殖方式,在亲蛙的选择标准、放养时间(选择亲蛙时间)、亲蛙运输等请参阅本章四(人工繁殖)。关于放养密度,作为封沟养殖生产,其养殖面积都是比较大的,一般都是几公顷至几百公顷以上。所以,无论从亲蛙放养密度来说,还是从繁殖后代来看,都很难产生密度过大的现象。加之养殖者的财力、人力有限及目前林蛙种苗的生产能力所限,放养密度(放养量)不足却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因此,这里对封沟养殖的放养密度,无须指出一个定数,只能建议尽量提高放养量。, 但是,如果放养地内可供林蛙产卵孵化生长发育的水面不足,且人工辅助条件也满足不了的话,则应考虑亲蛙的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产卵水面可放养亲蛙1一2对,雌雄配比为 1:1。

作为移植受精卵团的放养方式,多是在亲蛙放养量不足时采取的一种补充措施。移植受精卵团的时间,是在林蛙繁殖期内进行。在卵产出3天左右,用小盆或水瓢等工具轻轻带水将受精卵团舀起,然后轻轻放人装有水的大容器中(木桶、水桶、敞口水箱等)。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不要将受精卵团弄翻转,更不要将卵团碰裂散开,否则胚胎就会死亡。切忌用漏勺、抄网等捞取受精卵团,那样,卵团会因没有水的托浮而破裂散开,导致胚胎死亡和孵化率降低。

放入大容器中的受精卵团,不可堆积重叠,应是各自漂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所以,每个容器受精卵团的面积,只可占容器内水面面积的2/3左右。

在运输过程中,严禁水面产生大的震荡,以避免受精卵团翻转或破裂。运到放养地后,仍需用小盆或水瓢等逐一将受精卵团带水舀出,轻轻放入孵化池中,注意勿使卵团翻转或破散。 在放入孵化池前,要测量孵化池水的温度与运输容器中的水温是否接近,温差大于29C时,应将两者水温调至趋于一致后再放。

移植受精卵团的数量,依据封沟面积、饵料保证程度、孵化水面和苗种培育水面的多少等来掌握,一般每平方米孵化水面可投放受精卵5000-6000粒,或每平方米孵化水面投放受精卵团6-8团。

作为放养蝌蚪放养方式,在封沟养殖生产中,直接收集蝌蚪进行放养的做法不多究其原因,一是收集蝌蚪较采集受精卵团困难;二是收集到的蝌蚪规格不一参差不齐;三是易混进其他蛙类的蝌蚪和有害昆虫;四是运输技术性强且易夭折。 收集和运输蝌蚪在蝌蚪发育至尚未长出后肢之前进行,当长出后肢之后,在收集、运输、放养过程中易大批死亡,成活率极低。

在收集蝌蚪时应备有暂养网箱,待收集到一定数量时再起运,可参照鱼苗、鱼种的尼龙袋充氧运输方法进行。运抵放养地后,直接放人种苗培育池中培育。 在人工投饵条件下,每平方米种苗培育水面放养蝌蚪 1500-2000尾;在非人工投饵的条件下,如完全依靠天然饵料,则放养量需大幅度降低,视天然饵料丰度,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00-500尾。放养前仍需测量培育池水温与运输容器中的水温,如温差大于2度也要将两者水温调至一致后再放养。

3.日常管理放养后,要加强放养场地的巡视和看护,除防止人为的偷捕外,要随时对林蛙的天敌蛇、鼠、黄鼬、水獭、狐狸等进行捕杀清除或驱除,用声响、假人等吓走害鸟。随时对人工辅助设施防逃障、池塘等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之处于完好状态。

在孵化期和蝌蚪发育期,完全依靠天然饵料,往往满足不了蝌蚪的需要,此时应人工补充提供部分饵料,以保证蝌蚪的正常发育。 无论成蛙或幼蛙,当栖息地的饵料丰富时,其活动范围很小,只有在食物缺乏时,为了寻找食物才远走而离开放养地,造成逃逸。因此,采取人工措施增加放养地内的昆虫密度,不仅有利于林蛙生长,而且对防止林蛙逃逸也是非常有效的,可谓一举免疫学方法对蛙病可以进行正确诊断,常用的方法有免疫沉淀法、免疫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林蛙的生长


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完全变态后登陆的幼蛙,体长为 1.2-1.5厘米;生长至当年晚秋冬眠时(1龄),一般体长约为 3.5-4.8厘米;2龄林蛙,生长到秋季冬眠时,雌蛙平均体长可达6.0厘米,雄蛙平均体长可达5 .2厘米;3龄林蛙,生长到秋季冬眠时,雌蛙平均体长可达7 .5厘米,雄蛙平均体长可达6.1 厘米;4龄林蛙,生长到秋季冬眠时,雌蛙平均体长可达8.2厘米,雄蛙平均体长可达6 .7厘米;自4龄以后,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乃至停止生长。

林蛙一般3年性成熟,个别也有2年性成熟的。对林蛙而言,4-6龄的蛙,为青壮年期,性情活跃,体质健壮.怀卵量大,此年龄段是繁衍生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人工养殖时,应选择该年龄段的蛙做亲蛙而7龄以上的蛙,则行动迟缓,活力下降,怀卵量也少。

林蛙生长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其生活场所食物数量的多少,以及食物品种质量的好坏。食物丰富,质量好,生长速度就快,否则相反。

林蛙的生殖


林蛙的繁殖时间,因各地的气候条件而有失后,即使在同一地区内,也因不同年份、气候转暖的早晚,而有所提前或推后。东北地区为4月初至5月初,在山西一带为3月初至4月初,在江苏、湖北一带则更早。

解除冬眠的林蛙,在当地气温为2℃左右、水温1℃左右,就有抱对交配现象,但在此前,多有连续4-5日气温8℃以上的高温天气。出现大批抱对交配时,气温一般在10℃左右,水温在5℃左右。

在繁殖季节,黄昏时,雄蛙首先来到选择好的繁殖场所,狂热地鸣叫。然后,雌蛙循声而来,与雄蛙相会后,雄蛙从背后抱住雌蛙,抱对交配。一般是一雌一雄相配,但也有两雄抢抱一雌的个别现象。当抱上对后,雄蛙就不再鸣叫,雌、雄蛙的四肢及躯干浸没于水中,头部露出水面,抱对交配时间一般2-3天。

抱对的亲蛙,一般在下半夜之后至日出之前排卵,雌蛙的排卵过程较慢,且时排时停,约需持续5-6个小时。刚产出的卵,呈团状,沉于水下,卵径1 .5-2.0毫米,动物极黑褐色,植物极灰色或灰褐色,外周包被有卵胶膜。林蛙的怀卵量因个体大小和年龄不同而不同,个体怀卵量从700粒左右到2000多粒不等。

林蛙选择产卵水体的水深在10-40厘米之间,水中多生有水草或水底为石块的地方,水质清新,静水或微流水处。排出的卵团漂浮于草间或黏附在水底的石头上,凡黏附在石头上的卵团,离水面都非常近,一般只有5厘米左右。

完成繁殖后的雌雄亲蛙,转移到较大较深的水体中,潜藏在水下掩盖物或水草中,静止不食不动,也不鸣叫,呈现一种休眠状态一生殖休眠。生殖休眠的时间为10-15天,其意义可能是恢复繁殖期间的体力消耗。

受精卵在水温15 - 18度时,3-4天可孵化出蝌蚪。但如果水温、气温较低,则孵化出蝌蚪的时间将会延长,在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下,一般需15天左右才能孵化出蝌蚪,遇到低温年份,则需20多天,甚至一个月才能孵化出蝌蚪。

出膜后的蝌蚪,经过30多天的发育,先长出后肢,同时尾巴开始被吸收而短缩。长出后肢5-6天后,开始长出前肢,再经过近1周的发育,尾巴全部被吸收,完全变态为幼蛙,登陆与成蛙一起生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19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