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凤鸡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 黑凤鸡饲养的管理技术

黑凤鸡,又名黑羽药鸡,是目前我国特禽养殖业中较有前途的品种之一。黑凤鸡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黑凤鸡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黑凤鸡饲养的管理技术。

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0~6周龄为育雏期)
1.育雏方式
黑凤鸡育雏方式有多种,育雏期饲养主要有厚垫料地面散养、网上平养和笼养三种。
2.环境控制
(1)育雏温度。黑凤鸡个头比普通鸡小,羽毛稀,又是丝状羽,散热快,因此育雏所需温度比蛋鸡高。给温的大致要求是:第1周为33~35℃,第2周为31~32℃,以后每周降低2℃,育雏室温度从高到低慢慢调整,直至6周龄后维持在23~24℃。
(2)湿度。1周龄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第2周龄以后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为宜。春季室内湿度大,易诱发白痢、球虫病或关节病等,应勤换垫草和加强通风。
(3)饲养密度。育雏期的适宜密度:1~2周龄为每平方米80只,2周龄后适当疏散密度,30日龄为每平方米50只左右。随日龄增加适当疏散密度。
(4)通风。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换气3~4次,有条件时可安装通风设备。1~2周龄以保温为主,3周龄以后应以通风为主。
(5)光照。采用弱光,弱光能使鸡群保持安静,有利增重。雏鸡出壳至3日龄给予稍强光照,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3日龄后采用18小时光照,以后每周减少半小时光照,直至逐步接近自然光照时间。
3.合理饲养
(1)饮水。雏鸡进舍后,休息1~2小时就应先饮水,再喂料,全日供足清洁饮水。雏鸡1~2周龄内不要直接饮冷水,可把凉水放在鸡舍内预温后再饮,饮水一定要及时,切不可断水,发现水被粪便污染后要及时换水。
(2)开食。当雏鸡饮水后,发现有1/3的鸡有寻食行为便可开食,开食后最初3~5小时,可用全价干粉料拌水。水分含量掌握在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将开食料撒在料盘或无毒的塑料布上,待雏鸡采食行为熟练后就可过渡到喂干粉料,雏鸡2~4周龄后改为饲槽喂料,采取少喂勤添、喂八成饱的方法。第1周每天喂6~7次,1周后每天饲喂5~6次,随光照时间缩短,逐渐减少喂料次数。15日龄后适当加喂青料。
(3)活动。平养育雏在15日龄后,天气暖和时把雏鸡放到舍外活动、晒太阳,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随雏鸡日龄增大可延长活动时间。
(4)全进全出。彻底消毒制度是保证鸡群健康、根除病原的根本措施。鸡出场后要彻底清除垫草粪便,彻底用水冲洗以后再消毒,密闭一周再进行下一批雏鸡养殖。消毒宜用福尔马林加高锰酸钾溶液薰蒸。
(5)做好清洁卫生。笼养育雏注意更换垫布。每天清洁笼舍一次,每周用百毒杀消毒喷雾一次。每批鸡苗9~10日龄时用断喙器适时断喙,上喙切除从喙端至鼻孔的l/2,下喙切除前l/3。
二、制订科学的防病免疫程序
雏鸡2周龄内注意在饮水中或饲料中加入防治鸡白痢的药物;2周龄后随时注意鸡球虫病的发生,并做好预防工作。除此之外,还必须做好防疫工作,其免疫程序如下(仅供参考):出雏24小时内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注射,皮下注射0.2毫升;3~5日龄,第1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点眼或2倍量饮水,饮水时最好向水中加入0.1%脱脂奶粉;7~8日龄进行第1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滴鼻点眼免疫或2倍量饮水;10~15日龄,第1次新城疫滴鼻、点眼免疫或3倍量饮水;18~20日龄,进行法氏囊第2次免疫;20~25日龄,进行第2次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35~40日龄,进行传染性喉器官炎免疫;50~55日龄进行新城疫Ⅳ系第3次免疫;70~75日龄进行新城疫I系疫苗免疫;80~90日龄传染性喉器官炎免疫;120~140日龄进行减蛋综合征免疫;150日龄以后,每隔3~4个月进行一次I系新城疫疫苗免疫。
三、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从育雏脱温后至成鸡为育成阶段(7~25周龄)。
1.运动和密度
此期是鸡长骨骼、肌肉的重要时期,为此要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加强鸡的运动,使鸡获得健壮的体质。在平养条件下,9~13周龄、14~17周龄、18~25周龄的饲养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15只、10只、7只。
2.严格控制光照
育成期光照时间一般以每天8~10小时为宜。
3.限制饲养,定期称重
黑凤鸡的体重对日后产蛋量有直接影响,此期应降低日粮中的能量饲料和蛋白质水平,适当增加糠麸类和青绿饲料量,减少精料量。在限饲过程中,要求饲槽数量充足,撒料速度快,保证每只鸡吃好,同时定期进行称重。要求90日龄达750克,120日龄达900克,150日龄达1100克,180日龄达1250克。每两周抽查10%,如果体重平均低于标准值,应加大喂量或增加饲喂次数,反之则减少饲喂量或减少饲喂次数。
四、成年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1.温度
舍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6~21℃,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鸡产蛋性能下降,成本增大,温度过高还易引发抱窝。
2.光照
光照与产蛋量有密切关系。一般15~20平方米装一只40瓦灯泡,光照强度就足够了。黑凤鸡产蛋高峰期要求光照时间每天16小时。自然光照不足的则以人工光照来补充。
3.做好黑凤鸡的醒抱工作
黑凤鸡成年鸡具有就巢性强的特点,为提高产蛋量,在饲养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刚抱窝的鸡要放在通风良好、光照强的环境中,使其尽快醒抱,或对刚抱窝的鸡立即注射丙酸睾丸酮,注射量为每公斤体重12.5毫克。
五、种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从150日龄开始由育成鸡转为种鸡。种鸡生产性能的高低,决定于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充足而全面的饲养管理和营养等。种鸡6月龄开产,在开产前两周按黑凤鸡特征严格选种,体重要求:公鸡1250克以上,母鸡1000克以上,公、母鸡比例为1︰(10~15)。165日龄以后即进入种鸡饲养阶段。种鸡利用期为1~2年,但最好每年在后代中选择优良个体组成后备鸡群,做好系谱记录,对留种后备鸡要按不同家系

一、黑凤鸡不同生长时段的划分
根据黑凤鸡的生物学和生长发育特点,可将黑凤鸡划分为雏鸡(0~6周龄)、育成鸡(7~25周龄)、成鸡(26周龄以上)三个不同的饲养管理阶段。
二、雏鸡的饲养管理
1.育雏舍的准备
育雏舍要彻底进行清扫,然后用2%~3%的火碱彻底消毒后,再用石灰水粉刷育雏舍的四壁;先用1%火碱溶液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净晒干备用;育雏舍地面垫料要求清洁、干净,接雏前2天育雏舍进行预温,进鸡后舍温保持32℃左右。
2.育雏方式
黑凤鸡育雏方式有多种,可笼育、网上育雏、地面平养及火炕育雏。
育雏温度:黑凤鸡个头比普通鸡小,羽毛稀,又是丝状羽,散热快,因此育雏所需温度均比蛋鸡高。给温的大致要求是:第1周为35~33℃,第2周为32~31℃,以后每周降低2℃,直至6周龄后维持在24~23℃,但到底供给何种温度适宜,要依鸡的状态而定。温度适宜时,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睡觉安静,睡姿伸展舒适,鸡群疏散,均匀俯卧。
湿度:1周龄室内相对湿度65%~70%;从第2周龄以后室内相对湿度以保持55%~60%为宜。
饲养密度:育雏期的适宜密度(只/平方米):1~2周龄为50只/平方米,3~5周龄为30只/平方米,6~8周龄为20只/平方米。
通风:一般要求舍内氨气的浓度低于20毫克/升,硫化氢低于10毫克/升,二氧化碳含量在0.5%以下,在北方应注意解决通风换气与温度的矛盾,特别要注意不能让空气直接进入,通风标准以人在舍内不感觉气闷及刺鼻辣眼为宜。
光照:雏鸡出壳至3日龄,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3日龄后采用18小时光照,以后每周减半小时,逐步接近自然光照。
饮水:雏鸡进舍后,休息1~2小时就应先饮水,再喂料,雏鸡1~2周内不要直接饮冷水,可把凉水放在鸡舍内预温后再饮。
开食:当雏鸡饮水后,发现有1/3的鸡有寻食行为便可开食,开食的最初3~5天,可将干粉料拌水(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撒在科盘或无毒的塑料布上,待其采食行为熟练后就可过渡到喂干粉料,2~4周龄后改为饲槽喂料,喂料采取少喂勤添,喂八成饱为原则,第1周每天喂6~7次,1周后改喂5~6次,随光照时间缩短,逐渐减少喂料次数。
3.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运动和密度:
此期是长骨骼、肌肉的重要时期,为此要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以加强鸡的运动,获得健壮的体质。在平养条件下,9~13周龄、14~17周龄、18~25周龄的饲养密度分别为15只/平方米、10只/平方米、7只/平方米。
严格控制光照:育成期光照时间一般以在8~10小时为宜。
限制饲养,定期称重:黑凤鸡的体重对日后的产蛋量有直接影响,此期应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适当增加糠麸类和青绿饲料量,减少精料量。在限饲过程中,要求饲槽数量充足,撒料速度快,保证每只鸡吃好,同时定期进行称重,要求90日龄达750克,120日龄达900克,150日龄达1100克,180日龄达1250克,每2周抽查10%,如果体重平均低于标准值,应加大喂量或饲喂次数,反之减少喂量或饲喂次数。
4.成年鸡的饲养管理
此期必须进行科学饲养,严格防疫,确保鸡群健康,充分发挥遗传潜力,如果是种用黑凤鸡,饲料中应增加2%的进口鱼粉.以提高产蛋率。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环境卫生:产蛋黑凤鸡进舍前,应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转群:时间一般以22~24周龄转群为宜,转群前一次性完成接种疫苗工作。转群时要逐只挑选体重适宜、健康的,而且要轻抓轻放,避免机械性损伤及不必要的死亡;转群时要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的比例,并加入一定量的抗菌素,以提高抗应激的能力。
温度:舍内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6~21℃,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产蛋性能下降,成本增大,温度过高还易引发抱窝。
光照:光照对产蛋量有密切关系。一般15~20平方米的面积装40瓦灯泡的光照强度就足够了。黑凤鸡产蛋高峰期要求光照时间每日16小时。自然光照不足的时间则以人工光照来补充。
做好黑凤鸡的醒抱工作:成年鸡具有就巢性强的特点,为了提高产蛋量,在饲养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刚抱窝的鸡要放在通风良好、光照强的环境中,使其尽快醒抱,或对刚抱窝的鸡立即注射丙酸睾丸酮,注射量12.5毫克/公斤。

相关推荐

不同时期与季节蛋鸭的饲养-管理


近几年来商品蛋鸭的饲养得到迅速发展,养鸭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已经从传统每家每户饲养,逐渐过渡到龙头企业+养鸭户或者大型养鸭企业集团。

1雏鸭

选择恰当的育雏期,对提高雏鸭成活率和产蛋性能都有利。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育成早春鸭,也可在6月养育晚春鸭,或在8月养育秋鸭。适时开食。雏鸭出壳后第2天,有1/3的雏鸭出现觅食状态,这时可以喂食。多用小米煮熟的硬饭, 10%葡萄糖溶液,再加10%青菜拌饭,进行饲喂。注意放水。先开水、后开食是养鸭的常规做法。晴天、气温l315℃时,可直接将雏鸭放在冷水放水,约5分钟左右。如果遇雨天或天气寒冷,在室内木盆内放水,l-2星期。每天放水在喂食后15分钟左右进行。

雏鸭饲养到3天后,应按10%~20%的比例投喂动物性饲料,如河虾、田螺、蚯蚓、小鱼等,或用5%淡鱼粉拌料投喂,促进雏鸭生长发育。从第3天开始,在饲料中加入10%一20%切碎的青饲料,或投入水面自由采食青草,如青菜叶、家种植的苦荚草、蒲公英,水草、浮萍等。

2青年鸭

适当加强运动,能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防止鸭过肥。每天定时赶鸭到舍外运动场做转圈运动,每次 5~10分钟,每天2~4次。饲养人员应经常与鸭群接触,增强雏鸭胆量,防止惊群与应激反应。舍内通宵点灯、弱光照明。青年鸭主要预防鸭瘟和禽霍乱的发生。60~70日龄注射禽霍乱菌苗1次,100日龄前后再注射禽霍乱菌苗1次。7o一80日龄注射鸭瘟弱毒苗 1次,利用2年以上的蛋鸭,隔年再注射鸭瘟疫苗1 次。

3开产前后

蛋鸭一般都在150-151龄开产,200日龄达产蛋高峰。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尽快把产蛋率推向高峰。从营养方面应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饲料质量,增加日粮营养、饲喂次数、采食量,以满足产蛋的营养需要。每天平均光照不少于14小时,光照时间应从短到长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每天1 6小时。本阶段饲养管理是否恰当,可从多个方面观察。产蛋率上升的趋势,最迟到20o日龄、产蛋率应达到 90%左右;蛋重的增加趋势,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好,饲料营养达标;体重维持开产时的体重,说明饲养管理得当。

4产蛋后期

产蛋后期产蛋高峰已难以继续保持,但对于高产品种来说,如饲养管理不当,仍可维持80%左右的产蛋率。要达到这样的水平,要认真做好后期饲养管理工作。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确定饲料的质量和饲喂料量,不可盲目增减饲料。每天保持16小时光照,不能减少。管理得当,多放养,促进运动。另外,蛋鸭在自然水渠中游泳,可捕获一些鱼、虾觅食。注意观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变化。若出现蛋壳质量下降(软皮蛋)、蛋重减轻,应该增补鱼肝油和无机盐。

5不同季节

秋冬管理重点是910月是蛋鸭饲养的关键时期,既能保持80%以上的产蛋率,也有急剧下降的危险。补充人工光照,保持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克服气候变化影响,在冷空气到来前做好准备,尽量使舍内小气候变化的幅度不大。适当增加营养,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对鸭群进行挑选,把已停止产蛋的鸭分离出来,提前育肥淘汰或强制换羽。冬季饲养管理要点是提高饲料中代谢能的水平,达到每千克粗蛋白质为20%-22%0保证正常供给青饲料或多种维生素。鸭舍周围用防寒草帘或塑料布围严,防止贼风侵袭。冬季期间,应该只添加垫料不换,有利于提高舍温。做好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用10% 百毒杀(癸甲溴铵溶液)带鸭消毒,对圈舍和用具每星期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饲槽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后在用于喂鸭。早上迟放鸭,傍晚早关鸭。平常少下水,上午、下午气温高时各下水1次每次10分钟.进行人工补充光照,每天光照时间保持16小时。提高单位面积上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9羽为宜。

不同时期的母猪饲养饲料的选择和控制


要保持母猪有良好的体况及繁殖性能,母猪各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是饲养中的关键措施之一。母猪繁殖可分为后备期、断奶空怀期、怀孕前期、怀孕后期4个阶段。这4个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应根据母猪的状况而各有不同。

常见的四种错误饲养母猪的方式:

营养不合理

1.能量偏低一些农户对母猪的营养需要量不清楚,仍用传统养猪法,泔水加米糠加青料去饲养,或给一点单一精料,造成母猪过瘦,影响母猪繁殖力和生产水平。2.能量偏高有些养猪户把母猪当肥猪来养,饲喂肥猪料,使母猪过肥,造成母猪不发情。3.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不足一些养猪户忽视了配合饲料中矿物质元素钙、磷、硅等和维生素A、D、E等,致使部分母猪产生死、畸胎和弱仔,严重的出现产后瘫痪。

管理不当

一些养猪户不用料槽喂猪,直接把饲料洒在水泥地上让猪自由采食。表面看简单方便,有足够的采食空间,其实这样做很不科学。因为猪在吃料时,蹄趾会踏到饲料,带来一些脏物及微生物,进入猪的胃肠后,轻者会引起营养物质吸收不良,重者会引起一些胃肠道疾病或传染病。有时春种秋收忙碌时,喂猪常常不及时,易造成长时间的断水断料现象,会造成胃肠道功能的紊乱,还可能引起猪的不安静及异嗜癖。

膘情过瘦、过肥

1.后备母猪过瘦或者过肥瘦的迟迟达不到配种体重,过肥的不发情,或发情也不明显。容易错过了配种适宜时间,造成失配,延误1~2个情期,或配上了由于膘情过肥,卵巢周围被脂肪包围,限制了卵细胞发育,造成产仔少。因过肥,母rǔ中脂肪含量高,初rǔ过浓,仔猪吃了消化不了,排完胎便,便产生下痢。

2.种母猪过瘦或者过肥在喂rǔ过程中带仔多的、泌rǔ多的母猪,在断奶后,母体很瘦,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7~8.成膘。另一种现象是带仔少的母猪,由于不根据带仔多少投料,造成营养过剩,逐渐膘满体肥,仔猪断奶后,迟迟不发情,影响了适时配种。

不按季节、胎次饲养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同样的舍温,冬季散热量大,要适当的增加配合料的给量,增加饲料的能量。夏季运动场要有遮荫棚,多给点猪喜食的青草野菜,猪舍要保证通风良好。对胎次来讲,特别后备母猪配上种之后,虽然性成熟,但身体尚未成熟,自己的生长发育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都需要营养,它同经产母猪不一样,肩负双重任务。所以对怀孕的后备母猪饲养水平应更高于经产母猪。那种不分胎次一律饲养,效果也不会太好。

对母猪要精心饲养,施行单栏饲养,根据膘情适当调节日喂量。母猪配种后随怀孕日龄胎儿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加料量,保持适宜的7~8成膘。饲喂母猪要专用母猪的全价饲料,保证饲料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充足。不用发霉变质的玉米、鼓皮饲喂母猪。此外,饲养母猪要使用饲槽,保证饲料的清洁卫生,防止猪进入饲槽内带出饲料造成浪费。并定时饲喂,会使猪形成条件反射,这样长势才会好。

母猪正常饲养方法:

后备期

后备母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体形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小于6月龄的母猪饲料选择中,大猪料(最好1∶1配备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

6月龄至配种前的母猪选择市面上销售的空怀料,(最好1∶1配备青饲料)。此阶段严禁使用对生殖系统有危害的棉子饼、菜子饼及霉变饲料。适当限料饲喂,以防止母猪过肥,影响发情、排卵。

断奶空怀期

空怀期指正常断奶到配种前这段时期。母猪断奶后一般一星期左右可发情配种,这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不当会影响猪的繁殖周期。空怀母猪往往在断奶后1天~3天出现断奶应激,极易引起rǔ房炎、高烧等病症。此时,结合断奶母猪的肥瘦控制日喂饲料量相当重要。每日两餐,定量饲喂,绝不能任其自由采食而引起上述病症。

饲料的选择亦不能突然改变,应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大猪料或空怀料,断奶后3天内,将哺rǔ料逐渐换成空怀料或大猪料,适当增加轻泻性的麸皮和多汁嫩绿的青饲料。

怀孕前期

怀孕前期是指从配上种到怀孕80天。此阶段料的控制对配种受胎、增加产子数起促进作用。空怀母猪经配种后继续限量饲喂,定时定餐,每日饲喂2千克~2.5千克为宜(视母猪肥瘦体况而定),适当增加青饲料。喂至20天后,逐渐恢复母猪正常食料量。饲料的选择应是市面上销售的全价怀孕料。禁喂发霉、变质、冰冻及有刺激性的饲料,以防流产。

怀孕后期

是指怀孕80天后到胎儿分娩阶段。此阶段胎儿发育迅速,钙质、营养需要迅速增加。料选择不好极易引起母猪瘫痪、子猪弱小多病。这阶段就是平时所说的攻胎。料的选择应是逐渐换成哺rǔ料,适当喂给骨头汤,若条件许可,可在每日的饲料中添加干脂肪或豆油,以提高子猪生重和存活率。

饲喂方式是定时定餐,定量采食,每日喂料2.5千克~2.8千克为宜(视母猪膘情而定)。另外要注意的是,怀孕母猪在产前7天增减料。对膘情上等的母猪,在原饲料的基础上减料,以免产后rǔ汁过多过浓,造成子猪吮吸不完而引起rǔ房炎;对膘情较差的母猪,适当加料,以满足产后泌rǔ的需要。

不同时期肉牛的饲料配方特点


在肉牛的饲料中,浓缩饲料与能量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精饲料混合料,是一种半日粮型配合饲料,肉牛等反刍动物,不能只靠精饲料混合料来满足其正常的生长与生产的需要,还必须与一定数量的青饲料、青绿多汁饲料、粗饲料等混合饲喂,才构成全日粮型配合饲料,以完成其正常的生长和生产。因此制作精饲料混合料时一方面要考虑肉牛品种、生理阶段、体重等对营养需要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不同季节和不同饲养条件下通常所使用的青饲料、粗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等营养素含量的平均值,在配制全日粮的基础上,配好精饲料混合料。

根据肉牛的生长规律,将整个生长过程分为两个时期,即生长期和育肥期,不同时期肉牛营养不同。

生长期:

生长期肉牛生长迅速,蛋白质代谢强度大,体内沉积蛋白质、水分、矿物质多,而沉积脂肪少。生长期由于营养水平高,各器官发育较快,应保证营养物质的充足供给,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一般该期日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4%~19%,总可消化养分为68%~70%,精饲料采食量控制在牛体重的1.2%~1.5%,粗饲料自由采食,日增重0.7~0.8公斤。青贮玉米对于生长期阉牛而言是比较好的饲料,苜蓿对肉牛大理石花纹肉的形成有利。

育肥期:

此期营养特点是低蛋白质高能量,以满足肌间脂肪的沉积,形成大理石花纹肉的需要。育肥前期,限制饲养使肌肉最大限度生长,精饲料控制在体重的1.7%~1.8%,粗饲料自由采食,一般占总采食量的57%~49%,青贮饲料占日采食量的28%~24%,使肉牛日增重达1公斤。在育肥期,当肉牛日粮中合30%的青秸秆时,对生产无影响,如秸秆含量超过45%时,生产性能降低,屠宰期延长,屠宰成绩降低。育肥后期,所有饲料均自由采食,特别应增加精饲料喂给,此期精饲料采食量一般占牛体重的1.8%左右,粗饲料采食量占日采食量的34.6%~31%,使肉牛日增重0.7~0.8公斤,以便改善肌肉大理石状,提高牛肉品质,生产高档牛肉。

此期肉牛生长快,营养需要多,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对肉牛来说很重要。如微量元素,尽管需要量极低,但在动物体内的生理功能是不可代替的。研究表明,肉牛微量元素缺乏,轻则生长受阻、骨骼畸形和出现繁殖机能障碍等,重则引起死亡。

家兔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方法


从总体上讲,家兔是一种弱小动物,其生命和生产活动均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对人的依赖性较大。

随着季节的变化,与家兔息息相关的饲草饲料、环境温、湿度,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传播等都不相同。抓好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利季节、增产增效;在不利季节条件下,对家兔实行保护,并人为地改变甚至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以不断挖掘家兔的生产潜力。

(一)春季(3-5月)

是母兔繁殖和仔、幼兔最多的季节。在南方春雨绵绵,日温变化不定,时寒时热,病原微生物繁殖旺盛,也是兔子发病、仔幼兔死亡的高峰期。过去,在农村有不少人误信夜荷花开时,生的兔儿无脑髓,喂不活等不科学的说法,便早早停止母兔繁殖。其实,春季小兔难养,并非他们无脑髓,而主要是环境条件多变,仔、幼兔难以适应,加之母兔经秋、冬季连续繁殖后,体质下降,所产仔、幼兔生活力减弱等综合因素造成的。针对以上问题,春季饲养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把好吃食关。此期应以精、粗料为主,适当搭配青饲料。因青草正处萌发、生长期,不但水分含量高,纤维少,也是植物病虫害的高发期。这样的青料喂得过多,不仅满足不了兔子营养需要,还易诱发多种疾病。由此建议,多采用各类兔子的全价饲料喂兔,特别是仔、幼兔;在搭配青饲料时最好掺喂适量的大蒜、葱、韭菜、车前草、鱼秋串等有一定杀菌能力和除湿健胃的青绿植物。

2.强化仔兔补饲。认真抓好仔兔的补饲工作,对减少春季幼兔死亡作用显著。因为这既可解决母兔在繁殖盛期过后,出现体弱、奶水质量下降对春产仔兔带来的不利,又可控制春季球虫病暴发,造成幼兔的批量死亡。

3.加强管理和疫病预防。主要是保持笼舍清洁、干燥。在3-4月期间还必须注意幼兔的保温防寒,扎实抓好笼舍、食槽、饮水器的消毒和主要疫病的预防接种及药物防治工作。

(二)夏季(6-8月)。

对全国大部分养兔区来讲,此季均处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对各类兔子都极为不利。因兔子缺乏汗腺、被毛浓密、散热难。高温高湿,不仅严重影响兔子尤其是大兔食欲,还会导致中暑死亡。尽管公、母兔仍能配种繁殖,但弱仔、死胎增加,产后仔兔易发黄尿病多数难以成活。所以,抓好家兔夏季的饲养管理,首要任务是根据各地条件,采用多种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但不提倡在舍内洒水或储水降温;最好在舍外利用藤蔓植物遮阳、加大通风换气能力,必要时在屋顶浇水降温等都是可行的。在饲养上,应实行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的原则,并注意饲料的适口性和采用早、晚喂食等方法,尽量让兔子吃饱。重视饮水的供给。除搞好常规清洁、卫生管理外,夏季应作一次全场的清洁大扫除、大消毒。种兔一般应停止繁殖,让其休息、补养一段时间。但为了提高母兔的年繁殖效力,在立秋前后,可抢配一批,尤其是中小型品种。这样在立秋后即产出一批商品仔兔,提早在市场旺季之前出售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实际经验,在立秋前配种,不但配怀率较高,仔兔成活率也不低。因为所谓兔子的夏季不孕现象,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夏季,而主要表现在金秋时节,往往在9月至10月,母兔可能出现累配不孕。如果错过夏末的抢配时机,夏季不孕时间延长就会影响母兔的年效益。

(三)秋季。

大部分地区是天高气爽,气温逐步转凉;青、粗饲料仍较丰富,开始进入家兔的繁殖季节。但青饲料逐步老化,品种日趋单一,又是兔子的换毛季节,加上部分兔子可能受夏季不孕的影响,所以无论饲养或管理,都要围绕兔子早配、多配多怀这个中心去作。在饲养上,尽可能多供应青绿饲料,尤其是胡萝卜、南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饲料;在配合饲料、颗粒料中添加维生素A、D、E。在管理方面,重点在仔细观察种兔,做好适时配种和产仔母兔及仔兔的养护工作。此外,不要忘记为冬季备好草、料。除做好干草等粗饲料的收储外,在适宜种植冬、春季型草种的地区,要按时播种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并做好前期管理。

(四)冬季。

我国的主要养兔省区,大部分进入寒冷时节,气温低、日照短、缺青绿饲料。寒冷对仔兔、幼兔的生活威胁较大,还会大幅度增加饲料消耗、影响增重。室温过低,种兔的繁殖也会受阻。但寒冷可有效限制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家兔发病率下降。在南方不少地区,冬季饲料不断青,仔、幼兔成活率高,又是一年中最好的兔产品销售旺季,所以只要搞好舍内保温工作,无论在南方或是北方,广大养兔者都可把冬季视为家兔繁殖、生产的黄金季节。

冬季家兔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暖防寒,创造条件多配、多生、多活,重点保护仔、幼兔。保暖防寒的措施很多,如关闭门窗,在笼位上加盖塑料薄膜,加垫草,舍内加热;增加,精饲料的喂量,以提高兔子自己的抗寒能力等等。但必须强调一点,家兔的自我污染环境的能力也是很大的,因尿中氨的浓度超过其他畜禽。所以,在采用防寒保暖措施时,千万要注意保证舍内有较好的通风、换气能力,以控制舍内空气中氨气浓度不超过30ppm,二氧化碳气体不超过3500ppm,硫化氢不超过10ppm。通风换气,以通过地窗为好,最好是通过地道;舍内忌潮湿。仔、幼兔饲养最好集中到有加热装置,或有较好保温条件的暖房内,勤换垫草,保证光照,供给充足的饲料和饮水。

山鸡不同养殖时期的饲养管理


山鸡各时期的饲养管理

地产山鸡一般4月初发情交尾,4月下旬开始产蛋;美国七彩山鸡一般3月中旬开始发情交配,4月初开始产蛋。

为提高产蛋量和种蛋受精率,在繁殖期内,日粮的粗蛋白质水平应提高到22%左右,并注意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随着气候的逐渐升温,到6月份炎热季节,饲喂时间宜早晨6-7点、下午5-6点,以提高食欲。

繁殖期除加强营养外,还应给种难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不要随意打扰惊吓山群。对场舍的污染物要定时清扫,随时保持沙垫的于净,产蛋要及时拣收,防止污染和啄吃。

6.换羽期的饲养管理

雌雄山鸡在繁殖期内体能消耗较大,特别是雌山鸡一般会减少体重100-200克,产蛋期结束后,应保持一段时间的日粮营养水平不变,但钙、磷量要减少,以尽快恢复体质。待10-15天后可降低粗蛋白质的比例。为了加快换羽,促进新羽长出,饲料中可加人1%的生石膏粉。

此期还应及时将病难、弱难及产蛋性能下降和超过使用年限的种雄鸡淘汰,改为商品山鸡处理。对留下的雌雄山也应分开饲养。

7.越冬期的饲养管理

越冬期正是气候变化无常、风雪交加、寒风刺骨的季节,为保证山鸡安全过冬,主要做好两点;一是日粮中应增加高能量饲料比例,以足够的热量抵御寒冷;二是做好保暖工作,特别是寒流来临、降温很大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措施保暖,以免山鸡受冻感冒生病。

不同时期土鸡蛋鸡的营养需求


(一)自由采食

1育雏期(0-6周龄):蛋白质18%、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9%、有效磷0.42%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2生长期(7-12周龄):蛋白质15%、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3.育成期(13-18周龄):蛋白质12%、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其中,含硫氨基酸、赖氨酸及色氨酸的含量分别占饲粮蛋白质的4.3%~4.7%及0.93%。

(二)限饲

1.育雏期(0-6周龄):由于土鸡的生长速度缓慢,因此,在育雏期不适合采用限饲。蛋白质18%、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9%、有效磷0.42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2.生长一育成期(7-18周龄):在此期间采用对照限饲。蛋白质15%、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以自由采食量的70%进行限饲,或者蛋白质13%、代谢能12.18兆焦/公斤、钙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以自由采食量的85%进行限饲,可以减轻生长期体重及其腹脂含量,并延迟性成熟日龄。

(三)产蛋期营养需要量

蛋白质14.5%、代谢能11.34兆焦/公斤、钙3.6%、有效磷0.39%、含硫氨基酸0.45%、赖氨酸08%的玉米一豆粕一麦麸饲粮,供鸡自由采食。

种猪饲养管理技术 猪场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种猪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种猪的饲养是为了生产出大量的品种特征明显的商品猪,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为了养好种猪、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现从饲料、管理以及防疫等主要方面着手。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种猪饲养管理技术和猪场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1、严格控制饲料品质

1.1种公猪

种公猪的饲养是为了使其有较好的配种能力和获得优质的精液。种公猪的营养直接影响其精液的品质,因此种公猪的饲料营养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种公猪的日粮组成以精料为主,蛋白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精液的质量。粗蛋白质含量应在13%~15%,消化能在12.5~13.7MJ/kg左右。饲料中的消耗能过高会使种猪肥胖,精液质量下降,影响其繁殖性能;消耗能过低,种猪偏瘦,同样影响精液的质量和繁殖能力。饲料中应添加钙、磷等矿物质,微量元素铁、锌、铜、锰、碘、铬和硒等对种公猪的繁殖性能也有很大影响,维生素A、D、E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种公猪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睾丸的萎缩,影响精子的品质,降低繁殖性能。种猪场应配合合理的蛋白质、能量水平,添加充足的矿物质元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使种公猪常年保持健康体况和旺盛的性欲。

1.2种母猪

目前,现有品种的种母猪仅发挥其潜能的70%,其余30%因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被损失。营养是健康的基础,打好基础尤为重要。母猪经过产仔和泌乳后的一段时期为空怀期,体重一般要下降22%~30%,应提供充足的矿物质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饲料。此时,消化能应在12MJ/kg以上,粗蛋白质的含量应在12%~is%。妊娠前期,应喂给营养全面的饲料,补充维生素等,保证受精卵的正常发育。妊娠中期母猪的食欲旺盛,应添加足够的粗饲料。妊娠后期母猪会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此阶段应添加精料和矿物质,尤其补给一定的钙,以满足胎儿的发育,为产后哺乳储备能量。

2、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2..1空怀期

由于品种和生产时期的不同,日粮组成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掌握,在配种前应控制膘情以满足配种体况要求。在日粮中供给充足的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控制好初配月龄,过早过晚都会影响产仔数。过早配种对母猪的生长发育不利,从而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发挥,配种过晚会增加养殖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做好发情鉴定工作,对发情表现不明显的可通过公猪试情的方法鉴定。配种后细心观察配种情况,确定为妊娠的母猪应分群饲养,防止发生跌倒、惊吓等情况。

2..2妊娠期

妊娠前期日粮的饲喂量较低,而后期应提高饲喂量。冬季的饲喂量相对增加,夏季天气炎热时,为增加食欲,可适当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保持妊娠母猪的适宜体况。供给充足的饮水,冬季不饮冷水。避免人为刺激,确保母猪的安全,如发现母猪异常表现,应及时对症治疗,且不使用影响妊娠的药物。

2..3临产期

产前1周可饲喂哺乳期饲料,可适当增加粗料,减少便秘情况。饲喂量要适中,过多过少均会影响生产性能。提前做好产房卫生、消毒工作,为使产床清洁可在生产当天减少饲喂量。准备好接产用具,且做好消毒。分娩后肌肉注射缩宫素,促进胎衣和子宫内容物的排出。

2..4哺乳期

母猪分娩后不宜饲喂饲料,应给予充足饮水,冬季应饮用温水。产后第二天每头可饲喂1.5~2.5kg的哺乳期饲料,1周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饲喂量,直至泌乳高峰停止增加。由于泌乳量的增加,母猪的体重会下降,可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和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创造安静、清洁、舒适温暖的猪舍环境。观察乳房情况,发现乳房炎及时治疗,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

3、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

3.1加强卫生和消毒

建立种猪的疫病防控体系是保证种猪健康、充分发挥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种猪场疫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外来病原菌的传人,因此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非常重要。种猪场的消毒包括场区入口、生产区入口、猪舍人口、猪群办公区等的消毒。消毒区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畜舍内应经常通风和及时清理粪污。

3.2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

建立完整的免疫程序,对仔猪、种公猪、种母猪分别进行接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免疫消毒,可接种的疫苗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口蹄疫、细小病毒病、猪日本乙型脑炎、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和K88、K99、987P、F-41四价仔猪大肠杆菌苗、仔猪水肿病疫苗、红痢菌苗、萎缩性鼻炎灭活苗等。灭活苗要保存在4~8℃的条件下,活苗必须低温冷冻保存。免疫时观察猪群健康状况,猪群不健康时避免接种。冻干苗用前检查真空度,失空苗不能接种。

猪场种猪群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法

严格选种:要选择机能形态良好、结构匀称、体质好、雄性发达、睾丸匀称、前躯深广、四肢健壮、无病残且品种特性明显、血系来源清楚的健康种公猪,这是种公猪生产性能优秀的基础。

科学饲养:种公猪的科学饲养主要是要保证其能采食到足够的营养,以产生足量的优质精液。饲养中要注意蛋白和能量适宜,保持8成~9成膘的体况,种公猪饲养避免过肥,过肥会引起四肢或蹄脚疾病,降低种公猪的配种繁殖性能。投料应定时,每日至少两次,同时饮水必须充足。供给的饲料体积不宜大,应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以免造成公猪因腹部过大而降低配种能力。配种旺季须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如添加鸡蛋或优质鱼粉等。配合饲料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要适宜,否则会影响种公猪的生长发育,导致其性腺发育不全降低精液品质。

运动与调教:加强种公猪日常的适度运动十分必要,但不一定强求驱赶运动。经常接近种公猪并给予刷拭和清洁身体,可以培养种公猪的良好性情,增加血液循环,防止皮肤病等。

调教种公猪,要让其熟悉配种过程:当公猪与母猪交配时,可让未配过种的公猪在旁边观摩,使之习惯。人工授精的,调教更要耐心细致,初次调教的公猪可将一头发情适配的母猪置于采精台下进行。另外,对久未配种的公猪,应注意观察,防止其自淫擦伤阴茎而影响配种能力,遇到这种情况可适度以采精的方式排解其性压力。

合理配种:地方猪种一般初配年龄较早,高度培育品种则要稍迟些,地方猪种一般6月龄~7月龄,体重达到其成年体重60%左右即可利用。外种猪如长白、大白、杜洛克,则要7月龄~8月龄,体重达120千克左右才使用。为防止偷配、早配而影响种公猪的配种能力,瘦肉型猪4月龄~5月龄、70千克~80千克体重时应公母分群,单栏饲喂。


高产奶牛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生产性能高低,产奶量多少与饲养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会影响到奶牛的健康、使用年限以及生产性能,这在高产奶牛的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要加强高产奶牛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现简单介绍高产奶牛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1、奶牛的泌乳规律

高产奶牛是指在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达到6吨以上,日产奶量30kg以上的奶牛。在同一个泌乳期内,奶牛的泌乳量因品种、个体、健康度、体况、年龄、营养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母牛分娩后产奶量开始逐渐的上升,一般在第2-3个泌乳月达到泌乳高峰,然后再逐渐的下降,最后进入干奶期。对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来说,产奶量上升的幅度大,泌乳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下降缓慢。如果奶牛在分娩后可快速的达到泌乳高峰期,并且高峰期可维持较长的时间,则说明这样的奶牛生产性能良好,总的产奶量高。同一品种奶牛的年龄和胎次不同,产奶量也不同,因初产奶牛还未达到体成熟,因此泌乳能力与经产奶牛相比较差,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体成熟发育完全后产奶量开始增加,一般在3-4胎时可达到最高产奶量,待到5-6胎后产奶量开始下降,生产性能降低,但是如果饲料全价性良好,饲养管理良好,有的品种的产奶高峰胎次也可持续到7-8胎。

2、奶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根据泌乳特点可分为泌乳期、干奶期和围产期,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不同,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在泌乳期,尤其是在泌乳盛期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此时应提供优质的高能粗饲料,青贮玉米、优质干草等,在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时不可以单纯的增加精料饲喂量,奶牛采食过量的精料会导致瘤胃酸中毒等代谢疾病,可以通过增加脂肪饲料的量来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如果日粮中精料的比例过高时可以添加缓冲剂来中和瘤胃的酸度,从而提高产奶量。高产奶牛对钙、磷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注意日粮中钙磷的比例,在添加时测定钙磷的利用率,要注意有效磷的添加量。在饲喂饲草饲料时要少量勤添,避免造成饲料浪费。为了提高产奶量,提高牛奶的质量,可丰富饲料的种类,在夏季可喂一些酒糟或者啤酒糟,冬季则可喂一些胡萝卜、甜菜等块根块茎类饲料。

为了使奶牛的体况得以恢复,产奶机能得以休息,在奶牛产奶时间超过300天后就要及时的进行干奶。在整个干奶期要注意控制好奶牛的体况,不可饲喂过肥,因此日粮中的粗饲料比例要适当的提高,减少精饲料的饲喂量,控制在体重的5%左右即可。同时提供一些具有饱腹感的粗饲料,控制干奶期奶牛的采食量。在饲喂干奶期母牛时不但要控制好饲料的数量,还要控制好饲料的质量,要求所饲喂的饲料的品质良好,不可饲喂霉变饲料,还要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注意冬季不可饲喂冰冻的块根块茎饲料和水,以免导致孕牛流产或难产。

围产期奶牛要注重产前的饲养工作和产后的管理工作。母牛在分娩前1周转入产房,要提前将产房准备好,要彻底的清洗产房和产床,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将产房温度调整到适宜温度。在分娩前1周保证充足的粗饲料供应,精料可不喂或者少量饲喂,分娩当天不喂料。奶牛在产后要做好护理工作,因在分娩过程中会损耗大量的水分和体能,但是在产后不可立即喂料,应及时的喂一些温水,用温水、麸皮、红糖、食盐等配合的营养液,然后饲喂一些青干草。为了使母牛在产后尽快的排出胎衣和恶露,促使身体的恢复,在分娩后要尽量让母牛站立运动。母牛在产后因分娩和产奶营养会迅速的流失,但是此时食欲尚未恢复,采食量较小,而产奶和身体的恢复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会出现营养负平衡,可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使其即使采食较少的饲料也可获得较多的营养。奶牛在产后不可一次性喂料过多,要逐渐的增加饲喂量,第一天精料的饲喂量不可超过2.5kg,以后以每天增加o.5kg的量,到第七天达到6-6.5kg,一般经过2周后即可进行正常饲喂。在产后挤奶时不能一次性的将奶挤净,否则易发生产后瘫痪。产后要做好奶牛乳房的护理工作,可用温水擦洗和按摩乳房,减轻水肿,不可饲喂多汁饲料,否则会加剧水肿。

3、奶牛日常的饲养管理

加强奶牛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适宜的环境。奶牛怕热,要保持奶牛舍适宜的温度,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8℃,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防止发生热应激,冬季则要做好防寒的工作,为了防止冬季乳房被冻伤,可以给奶牛戴上特制的乳罩。保持舍内适宜的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勤换垫料。每天都要做好圈舍的清扫工作,并定期对圈舍、栏位以、料槽、水槽以及工具进行消毒。保持奶牛舍安静。安排奶牛合理的休息和运动时间,保持每天的运动量充足,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泌乳的作用。每天都要刷拭牛体2次,以清除体表的污物,保持牛体清洁,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还可在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一、奶牛的饲养技术
1、犊牛培育、犊牛出生后1小时后喂给初乳,一周后开始补喂饲料(开食料)和优质县城干草,开食料按玉米30%,小麦麸25%,豆粕30%,食盐2%,碳酸氢钙2%,小苏打1%预的比例配制,让犊牛自由采食,在犊牛舍放臵清洁饮水,让犊牛自由饮用,舍内温度保持在10℃—24℃范围;达60日龄每日采食精饲料1千克左右时断奶;断奶牛精料增加到每天1.5—2千克,优质粗料自由采食,7月龄后转为青年牛饲养。
2、青年牛饲养。断奶至30月龄称青年牛,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原则饲喂,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成牛母牛分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期三个不同饲养阶段进行饲养:
(1)干奶期。怀孕母牛在预产期前60天左右停止挤奶,称作干奶期,干奶前几天少喂或停喂多汁青绿饲料,控制饮水,增喂粗饲料;在最后一次把乳房中奶挤净后在4个乳头内注入干乳油剂,并药浴后不再挤奶,若乳房出现红、肿、热、痛,则视情况进行第二次干奶或治疗后再干奶。
(2)围产期,产前15天起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注意钙的喂量应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预防产后瘫痪;产后喂给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分娩后1—2小时第一次挤奶不宜挤得太多,只要够犊牛吃就可以了,以后每天逐渐增加,到第三天后才挤净乳房中乳。
(3)泌乳期。是一泌乳高峰期额外增加1—20%的精饲料,尤其是第一、二胎的母牛;二是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日粮精粗饲料比50:50。粗纤维不低于17%;三是泌乳后期(产后201天至干奶)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粗蛋白质12%,粗纤维不低于18%。
二、奶牛管理措施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水平的牛只分群饲养,给予不同的饲料配方和不同的喂量;喂料先粗后精,或可采用全混合粮饲喂法饲喂,即将切短(2.5厘米左右)的粗饲料和精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拌和饲喂;每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并使牛只保持充足的舍外运动;牛舍内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寒冷季节保温防寒;根据膘情及时调整饲料供应和饲养管理;每天观察发情表现与发情状况,适时配种;保持正确卫生的挤奶操作习惯,避免乳腺炎发生,保证生奶卫生。
三、奶牛的繁殖配种奶牛一般在8—12月龄、达成牛体重45%时出现初次发
情,称初情期,12—14月龄达性成熟,配种适龄时间为16—18月龄,体重达成年的70%或375千克体成熟时,才能配种。母牛出现发情表现后18—10小时第一次配种,间隔8—12小时第二次配种。奶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已发情而未配种或已配种而未配上的母牛,在大约21天左右又开始下一个发发周期,配种后若连续两个情期未再发情的,应视为妊娠,可在三个月时到改良站点进行妊娠检查,妊娠期平均为280天,可按此推算预产期。
四、奶牛引种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实现牛群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率,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品种。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奶牛是荷斯坦奶牛,全世界约有1亿头以上。我国饲养的奶牛主要也是这个品种。我国培育的荷斯坦牛虽然遍布于全国各地,但以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新疆、山东等到北方地区数量为多,占我国奶牛数量的90%以上。

开始养奶牛时,大多是采用购买成年母牛、购买育成牛(或青年牛)或购买犊牛等3种方法。在购买母牛或育成牛时,可能是空怀牛或是怀孕牛。选购牛时,要做到“一查、二看、三取证”。

蛋鸡不同季节饲养和管理方法


我国东北地区四季节分明,气候差异较大,如果不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会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蛋鸡养殖场或者养殖户要于根据各季节的气候特点、蛋鸡的生理与生产需求,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提供适口性好、营养含量高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应保持环境卫生并定期消毒。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不同季节饲养和管理方法。

1、春季的饲养管理

春季的天气逐渐回暖,白天逐渐延长,春季是蛋鸡的繁殖季节,如果饲养管理到位可有效的提高产蛋量。虽然春季气温回升,但是昼夜的温差较大,容易发生和流行病毒性疾病,使蛋鸡的健康水平下降,死亡率升高。因此春季饲养管理的目的是加强营养,做好保温的工作,同时还不可忽略通风的重要性,防止鸡群发生疫病。蛋鸡的产蛋率与饲料营养价值和饲喂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高产蛋鸡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多,采食量也大。因此在产蛋期要调整日粮的浓度,因随着气温的回升,鸡的采食量下降,此时可以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同时还要注意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另外,还要注意提供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钙磷的含量,一般要在3%以上,但是不宜超过4%。合理的安排每天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给鸡群提供充足的饮水,可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的电解多维,以补充营养。春季是病毒性疾病易发季节,因此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保持鸡舍日常的环境卫生,定期的消毒,杀灭舍内的病原微生物。春季气温还不稳定,温差较大,通风时要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风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最佳的通风力度。

2、夏季的饲养管理

夏季高温且多雨,天气炎热且潮湿,鸡体的热量不易散发,易发生热应激,而导致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使产蛋量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量增加。因此夏季蛋鸡的饲养管理重点是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并进行合理的饲喂,以避免或者减轻热应激对鸡群带来的不利影响。夏季高温时蛋鸡的采食量下降,为了使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在夏季可适当的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保证蛋鸡营养的摄入水平。要少喂颗粒料,多喂加水的湿拌料,同时适当的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饲喂,可增强食欲,提高蛋鸡的采食量。炎热夏季还要保证蛋鸡饮用充足、清凉且清洁的饮水。在喂料时要避开一天中较为炎热的时段,将每天早上喂料的时间提前,下午喂料的时间推后,让蛋鸡在凉爽时段采食,可有效提高采食量。为了防『l-蛋鸡发牛热应激,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或者小苏打,可预防或缓解热应激。要想从根本上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则要在舍内安装有效的降温设施来降低鸡舍内的湿度。夏季要加大通风换气的力度,利用风扇和湿帘来降低舍温。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可在鸡舍的周围种植绿化带,但要注意不可影响通风。另外,夏季鸡舍内潮湿易滋生病菌,要勤换垫料,加强消毒,保持舍内干燥,及时的清理粪污,保持舍内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夏季蛋鸡易发生抱窝现象,影响产蛋,可将其放在凉爽通风处,饲喂湿料,不提供产蛋箱,可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3、秋季的饲养管理

秋季气温逐渐的下降,白天逐渐的变短,昼夜温差较大,并且雨水较多。鸡经历较长时间的产蛋期,机体较为衰弱,体重有所下降,因此秋季的饲养管理目的是加强营养,使蛋鸡恢复体力,同时还要为冬季产蛋需求,贮备一定量的营养。秋季蛋鸡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注意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秋季蛋鸡会出现换羽的现象,这类鸡的生产性能较差,产蛋量较少,甚至会停止产蛋,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以推迟或者缩短鸡的换羽时间,提高产蛋量,对于出风换羽现象的蛋鸡要及时的淘汰。在换羽前与换羽期间的蛋鸡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搭配日粮,多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让其保持较为旺盛的食欲。另外,秋季还要对鸡群进行合理的调群工作,将低产鸡和体质较弱的鸡进行淘汰,同时还要做好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另外,秋季在白天的气温仍然较高且多雨,防暑降温的工作也不可忽略,但是夜间温度较低,还要做好夜间的保温工作,同时要保持舍内清洁、干燥。秋季光照时间缩短,会导致产蛋率下降,所以为了保证蛋鸡的生产性能要保持蛋鸡16h左右的光照时间,需进行人工补光。除此之外,要做好秋季的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

4、冬季的饲养管理

我国北方冬季的天气较为寒冷,昼短日长,鸡需要的能量较多,以用来抵御寒冷,因此应适当的提高日粮中热能性饲料的比例,并多喂颗粒状饲料。做好鸡群的防寒保温工作,以免影响产蛋性能。冬季的工作重点除了保暖外,还要处理好保暖与通风之间的关系,不可为了防寒保暖,而疏忽通风。此外,由于冬季光照缩短蛋鸡活动与采食时间也相对减少,应对其增加人工光照,以增加运动,提高采食量。

蛋鸡不同季节饲养管理要点
(一)、春季饲养要点:

春季气候由冷变暖,气温逐渐回升,日照逐渐延长,是鸡产蛋的好季节。在此季节饲养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温度避免鸡群受寒初春时节,咋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北方),在逐渐撤去防寒设施的同时,注意避免鸡群受寒,千万不要因管理上省事了而放松管理,导致日温差过大使雏鸡患感冒。
2、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正常湿度,还要注意保温,要根据气温高低、风力、风向而决定开窗次数、大小、和方向,要先开上部的窗户,后开下部的;白天开窗,夜间关闭;温度高时开窗,而温度低时关窗;无风时开窗,有风时关窗。这样可避免春季发生呼吸道疾病,又可提高产蛋率。
3、注意合理光照产蛋鸡每天必须有14~17小时的光照。如用红灯光照效果更佳。
4、注意防疫管理春季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而多风多雨的气候特点又利于疾病传播,搞好环境卫生和加强防疫应列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入春以后,应对鸡舍外清扫消毒1次,以减少疾病的威胁。此外从鸡群中将病鸡、弱鸡、伤残鸡及不产蛋鸡挑出淘汰,加强疾病预防工作,。有条件的鸡场要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的抗体监测,发现异常立即,也可以进行预防性投药。
5、注意饲料营养全面
①减少能量饲料春季气温变暖后,如果继续喂高能量饲料,会使鸡体重增加,影响产蛋率。所以春季应降低鸡饲料中的代谢能。方法是减少玉米等谷物类饲料的用量。
②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母鸡产蛋期要消耗较多的蛋白质,所以饲料中粗蛋白质的用量要根据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一般产蛋率每提高10%,饲料中可消化蛋白质上升0.5%,但高不超过18.5%,方法是多添加鱼粉、豆饼。
③提高矿物质的含量母鸡产蛋时,对钙的需要量大,因此应将饲料中的钙调整到4%,将磷调整到0.6%,如发现蛋鸡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现象要适当将含盐量提高到0.5%,并相应增加矿物质添加剂的用量。
④补充维生素饲料当鸡产蛋增多时,维生素消耗量也增多。所以要相应给予补充。方法是增加饲料中各种青菜的比重,也可将青绿多汁饲料从15%提高到32%,并增加饲料中多种维生素的用量。一年之计在于春,防重于治,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有效预防了鸡群的种种疾病,而且降低了饲养成本,保证了高峰产蛋鸡的产蛋率。
(二)夏季高温季节饲养要点:
进入盛夏,广大的蛋鸡饲养户又将面临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于持续的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常导致密集饲养条件下的鸡群容易发生热应激及中暑问题,其主要表现有:采食量下将、产蛋减少、粪便稀薄以及体质下降和大量死鸡现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为使鸡群在夏季高温期间保持高产稳产,避免类似严重问题的出现,建议养殖户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适用的饲养管理措施。
1、尽量改善舍内外环境,以减轻热应激的程度
农村养鸡户的鸡舍一般构造较简陋,四周又没有遮阳植物,舍顶没有防辐射设施,再加上鸡群密度较大、拥挤,通风不畅,鸡舍内温度往往比室外高3℃~4℃。对雏鸡而言,适其生长的温度为10℃-22℃,而对产蛋鸡来说,10℃-30℃是其产蛋优秀温度范围,如超过30℃,则对生长、采食量、产蛋率、蛋大小、壳质都会有影响。在炎热季节里,改善舍内外环境的主要措施有:
(1)加强通风良好的通风是保证鸡舍内环境的重要措施。在持续的高温环境下,对于密闭式鸡舍,好采用纵向通风方式,纵向通风鸡舍内气流分布均匀,基本不出现气流死角,新鲜空气能较充分地利用,气流速度较高,一般在0.5米/秒以上,有利于鸡体散热。对于开放式鸡舍,当舍温超过27℃时(尤其午后),依赖自然通风的方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只有将鸡舍所有门窗全部打开,让横向气流穿过鸡舍引起通风效果才好,或在鸡舍内安装电扇,利用风扇加大舍内空气流动,排出鸡舍内的湿热浊气,使舍内温度下降。即使晚上也应通风,以排出白天积蓄的热量。
(2)用水降温在高温及通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每天中午和下午用高压喷枪向屋顶喷水,增加散热量。或用喷雾器将新鲜、清凉的深井水或自来水带鸡喷雾冷却(100斤水中加1~2公斤保健液),以使鸡体保持湿润,从而降低体温,同时又可以补充有益菌。
(3)保证充足的饮水夏季一定要保证全天自由饮水,而且保证新鲜凉爽,好是深井水并保持常流水。如果在炎热的夏季缺水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鸡的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发挥。
为了保证每只鸡饮到足够的新鲜凉水,就要经常对所有的水槽、乳头式饮水器认真检查,并确认供水装置无故障以及开放饮水器中有足够的水深度。此外,人们容易忽略饮水空间,鸡只常出现争抢饮水的情况,这说明饮水位置不够,导致一些鸡饮水不足,势必加剧热应激反应。可见,精细的日常管理中,确保鸡只随时饮到新鲜足量的洁净水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营养管理
(1)调整日粮对于6-9月进入产蛋高峰期的鸡群,只要日采食量正常吃到不少于115克,一般均能保证日产蛋平均50-55克/只(料蛋比为2.31)。但炎热的环境常引起蛋鸡生理和代谢发生变化,导致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试验表明,高温导致鸡群采食量下降,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采食量将下降2%。因此,对于体重1.9-2.1公斤的新母鸡而言,采食下降,意味着为产蛋所提供的养分摄入量是不够的,由蛋重变轻可以验证。
因此,为保证鸡群正常生产,适时调整日粮是恰当的,以确保蛋鸡每日基本的营养需要(如18克粗蛋白,275千卡的能量,360毫克蛋氨酸,720毫克赖氨酸,3.5克的钙,0.4克有效磷及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这样才可补偿高温应激引起的养分缺乏,满足蛋鸡特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应激的危害。关键的营养调控措施有:
①用1%油脂替代1%玉米。在高温的环境下,鸡群对能量需求较低,鸡群采食量便相应降低,因此,应对饲料能量结构进行调整。要想提高采食量,可在饲料中加一些脂肪,脂肪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这样,采食量就可大大提高,而且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如加喂1%动植物油脂代替1%玉米。
②调低蛋白质水平。由于鸡群对蛋白、氨基酸的需求与环境无关,所以,在天热时,鸡群的蛋白质需求不会改变,然而,当环境上升到30℃时,鸡群采食量便会下降,这时应提高蛋白质水平,而在更高温下,热应激直接影响产蛋率,即使提高同水平蛋白也无法改善,应用低蛋白日粮,同时维持足够的蛋氨酸(粗蛋白的2%)、赖氨酸(粗蛋白的5%)进食量;过多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其氧化作用生热,此外,日粮正确的氨基酸水平,可减少脂肪肝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
③适当增加钙磷的比例。高温抑制钙的摄入以及VD3转化,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产蛋鸡的钙需求便会升高,然而,高钙日粮可降低适口性,从而导致采食量下降,建议,随预期采食量的改变适当提高预混料的添加水平,保持钙的日进食量3。5克和有效磷0。4克。
④应用其他添加剂。热应激时补加VC150克/1000斤饲料,鸡在热应激状态下,散热时需要大量VC,提高抗病力;有蛋壳问题时,考虑添加碳酸氢钠,此时要检测日粮钠进食量并保证日粮适当的氯水平,改善蛋壳质量,在饲料中添加0。2%-0。3%是有益的;目前应用一般以4%葡萄糖水为宜,可缓解热应激对血液性状的影响,改善散热,并能减少血液中的有毒代谢产物;低聚糖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一类绿色添加剂,它们能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力,保证动物健康,低聚糖对改善热应激情况下家禽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有一定的作用。在家禽饲料中按1%的比例添加藿香、金银花、板蓝根、苍术和龙胆草中草药,可使高温季节蛋鸡产蛋率提高,饲料报酬提高。
(2)改善饲喂方法在突然出现短期(3-5天)热应激时,不要对日粮作任何调整。夏季应选择气候凉爽的早晚多添加饲料,中午少添的方法,以保证日粮的摄入量,也可采用少喂勤添的方法以增强鸡的兴奋性及旺盛的食欲。

3、秋季饲养要点:
①淘汰老弱母鸡:产蛋鸡饲养1-2年好,超过2年的鸡好予以淘汰,鸡体素质差,产蛋率低的应及时挑选出来,分圈饲养,增加光照,每天保持16小时,多喂高能量饲料,促进母鸡增膘,及时上市处理。当新鸡开始产蛋时,则应新、老鸡分开饲养,新鸡也逐渐由产前饲养过渡到产蛋期饲养管理。
②强制换羽实行人工控制饲养,促进同步换羽:为使蛋鸡同步换羽,可将光照时间由原来的16小时减为8小时。将强光改为弱光,将配合饲料改为米糠、秸秆饲料,并在饲料中加拌1-1.5%生石膏代替矿物质,这样7-8天就可以换羽,并加喂适量的南瓜和蔬菜,恢复光照12-16小时,这样4-5周就可以出新羽,7-8周鸡群即可产蛋。如在日粮中添加2.5%氧化锌,能缩短换羽时间,提高产蛋。
③全价日粮:要求饲料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齐全,适口性好。蛋鸡产蛋率为70-90%时,日粮中蛋白质应为17-18%,能量2700-2750千卡,钙3-4%。饲料配方可用豆饼30-40%,玉米20%,鱼粉和面粉各10-15%,麦麸10-20%,槐叶粉6%,骨粉2%,贝克粉8-10%,食盐1%,多维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各0.5%。
④补充光照: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开始产蛋时每周增加光照时间半小时,以后每2周增加半小时,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小时为止。实践证明,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以后效果优秀。补充光照时,舍内每平方米地面以3-5瓦为宜。灯距地面2米左右,灯与灯之间距离3米。舍内各处光照均匀。
⑤加强卫生防疫:早秋天气闷热,高温多湿,易患鸡痘、球虫病,。减蛋综合症等疾病。因此,加强卫生防疫是保证蛋鸡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对鸡舍、运动场要经常打扫,食槽、水槽等用具要定期消毒,以减少鸡病的发生。注射鸡新城疫疫苗和禽霍乱菌苗进行预防,并用秋虫净等驱虫。勤观察,一旦发现病既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4、冬季饲养管理要点
要使母鸡冬季不停产就要针对产蛋鸡对温度、光照、营养等要求,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
①防寒保温。产蛋鸡适宜的生活温度是18℃,冬季鸡舍温度要尽量保持在10℃以上。一般在鸡舍四周设置防风障,门窗上加盖塑料布,堵塞墙壁漏缝,防止鸡舍进“贼风”。
②增加光照。光照不仅可增强母鸡体质,而且能促进母鸡脑垂体腺激素的分泌,使母鸡产蛋活力旺盛。因此,冬季因时间缩短应补充人工光照,刺激蛋鸡多产蛋。通常在鸡舍内安装电灯,使母鸡所得到的光照达到15小时即可;亦可采用早晨早开灯和晚上晚关灯的方法,使蛋鸡在冬季的光照时间比夏、秋季要长05~1小时。
③增加饲喂次数。冬季气温低,蛋鸡必须从饲料中采食足够的营养以抵御寒冷,才能保证其高产性能。可增加饲喂次数以促使蛋鸡多采食。
④增加营养。冬季天冷,蛋鸡自身消耗能量增加,需要从饲料中采食补给。因此,在冬季应适当提高蛋鸡饲料中的能量水平,达到每千克012兆焦直。另外,冬季在饲料中适当增加些维生素的用量,可提高蛋鸡产蛋量。据试验,冬季在饲料中增加双倍量的维生素A、D3,可提高产蛋率35%以上。
⑤加强疫病防治。冬季是鸡群呼吸道传染病的流动季节,一旦发现病情应立即用相应药物作早期预防,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新咳喘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19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皮埃蒙特牛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