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罗氏沼虾养殖常见病鳃病防治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罗氏沼虾高密度养殖的发展,罗氏沼虾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尤以鳃病最为严重,危害最大。

一、罗氏沼虾鳃病的种类

罗氏沼虾的鳃病主要有烂鳃病、黑鳃病、红鳃病、白鳃病、黄鳃病等。

1、烂鳃病

(1)症状:虾的鳃部变红或变黄,鳃部肿大,鳃丝组织糜烂,并附有大量污物。

(2)病因:主要因真菌或细菌感染并侵入鳃部组织,或由水质、底质差引起。

2、黑鳃病

(1)症状:病虾的鳃部颜色由红、棕色变成黑色,虾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2)病因:引起虾黑鳃病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池塘底质严重污染,池水中有机碎屑较多,这些碎屑随着呼吸附于鳃丝,使鳃呈黑色,影响虾的呼吸。

二是虾的鳃部被霉菌、细菌、真菌感染。

三是池底重金属含量过高,发生中毒,使虾鳃部呈现黑色沉积,影响虾呼吸。

四是长期缺乏维生素C,使虾体内生化反应无法进行。氨基酸无法变成胶质蛋白,而导致虾体瘦弱死亡。

3、红鳃病

(1)症状:虾体附肢变成红色或深红色,身体两侧变成白色,腹部浊白。病虾鳃部由黄色变成粉红色至红色,末期虾体变红,鳃丝增厚,鳃丝加大。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鳃部有树枝状红色素。

(2)病因:是由于虾池长期缺氧及某种弧菌侵入虾体血液内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4、白鳃病

(1)症状:病虾鳃部明显变白,鳃丝增生,鳃叶明显变大,严重时鳃叶外裸于头胸甲的下缘,或鳃甲鼓起。此病在7~9月份发病率最高,蔓延速度最快,从发病到死亡只有3~4天。

(2)病因:本病多发生在藻类大量繁殖、池水pH值超过9.5、透明度小于30厘米和长期不换水、造成水质败坏的池塘。

5、黄鳃病

(1)症状:本病常发生在养殖的中后期,病虾初期鳃部为淡黄色,中期鳃部呈橙黄色,后期为土黄色,个别虾附肢发红,尾扇呈青绿色,行动呆滞,不摄食。

(2)病因:镜检病虾的鳃部聚有大量的藻类及死藻,附肢及鳃部和心脏血液内有大量细菌。

附着的藻类以裸甲藻和夜光虫为主,而主要的病原体是一种被称为壳吸管虫、缘毛虫和外共生性纤毛虫。它们主要附着于虾的鳃部,虫体黄色,所以病虾的鳃组织呈土黄色,肉眼即可识别。壳吸管虫不会使病虾直接致死,但可引起其生长不良。病虾鳃部被病原体附着,引起虾呼吸困难,体质下降,造成细菌二次感染,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二、鳃病的防治

1、预防

(1)水体消毒:用“富氯”0.2毫克/升全池均匀泼洒,每10~15天一次。

(2)药饵预防:用“虾健康1号”,以1%用量加于饲料中,每10~15天投喂一次。或用“虾健康2号”,以1.5%用量加于饲料中,每10天使用一次。

2、治疗

(1)水体消毒,每3天用“富氯”0.2毫克/升全池均匀泼洒一次。

(2)药饵治疗:用“虾健康1号”以1%添加于饵料中,连用2~4天即可控制病情,建议用到不再发生死虾时止。


扩展阅读

2020罗氏沼虾养殖常见病之滴星病防治技术介绍



高邮地区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业比较发达,今年又是罗氏沼虾大丰收的一年。在整个养殖周期基本没有重大病害的发生,黑鳃、黑斑、黄鳃病发病机率也大大降低,但同时沼虾滴星病也越来越严重,有的一次拉网后出现的“滴星”现象可造成近100公斤沼虾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罗氏沼虾的“滴星”病是由于拉网等产生的沼虾零星死亡,俗称“滴星”病,又称拉网综合症。本人就工作中所见病例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疾病流行情况

每次拉网过后,沼虾都会出现零星死亡的现象,一般不会出现大批死亡,死亡的沼虾一般都个体比较大,处于脱壳期的沼虾也较多。

二、病虾症状

拉网后沼虾吃食状况不好,且每天早上都有一部分沼虾在塘边缓游,虾摄食能力下降,并零星出现死亡,病虾有的胸肢、腹肢折断,有的尾扇不全,有的甲壳上有黑斑。解剖可见沼虾肝脏发白、肿大,肠内无物并带有发炎症状。

三、病因分析

1、拉网时造成的机械损伤,拉网后消毒不彻底,加上沼虾因为应激反应吃食状况又不好,抵抗力差,细菌趁虚而入,造成细菌感染,所以发病的沼虾都是零星出现死亡。

2、高密度养殖及投喂高蛋白饲料,导致沼虾肝脏负荷加大,从而引起沼虾抵抗力下降,抗应激能力差,所以拉网时会出现较强的应激反应。

3、拉网时遇上沼虾脱壳高峰期,此时拉网易造成虾体受伤,脱壳不遂而引起死亡。

四、防治对策

l、在生产过程中,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如强力三黄散、肝胆舒等)、抗菌药(如威特氟等)及抗应激制剂(如VC应激灵等)、免疫多糖等防病药物。

2、定期采取池水消毒(如巨碘等)、泼洒多维(如VC应激灵等)等预防措施;定期使用底质、水质改良剂(如益生池底宁等)进行池底质、水质改良;养殖后期保持水体肥度,如定期使用肥水制剂(如肥霸等),保持养殖水体肥活嫩爽。

3、如遇天气突变、暴雨过后、换水后等养殖环境变化情况应及时使用降应激药物(如VC应激灵等)来降低沼虾的应激反应并使用巨碘(需连用2次)进行池水消毒。

4、拉网前2~3天,内服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应激反应的产品,此类产品有:保肝利胆的中草药制剂(如益生肝服舒、肝胆舒等)、多维(如VC应激灵等)、免疫多糖等,提高免疫力降低应激反应。拉网后用碘制剂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连续消毒两次,防止细菌感染。隔天后最好再外用中草药泼洒剂(如六黄抗毒液)、多维(如VC应激灵)等产品调节水环境,同时提高沼虾机体免疫能力。

5、应避开沼虾脱壳高峰期或疾病期拉网,拉网前如果发现沼虾有黄壳的,应推迟拉网时间;如果必须拉网,应采取人为促使沼虾提前脱壳,如提前2—3天内服助脱壳药(如益生脱壳舒等),外用补钙(如钙能99等)来加速甲壳硬化。

五、小结

为了预防罗氏沼虾拉网后出现“滴星”现象,在拉网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减少虾体受伤,缩短操作时间,尽量降低应激反应。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防重于治”的观念,科学管理,合理预防,合理用药,提高养殖水平。


2020罗氏沼虾养殖常见病肌肉白浊病的防治技术



又叫罗氏沼虾苗种肌肉白浊病、白体病、白尾病。主要危害体长0.8-3厘米的幼虾,死亡率高。

(一)病原

钱冬等(2003)报道,罗氏沼虾苗种肌肉白浊病的病原是诺达病毒。病毒颗粒球形,直径24纳米,无囊膜,对氯仿抵抗,病毒核酸对核糖核酸核酸酶敏感、对脱氧核糖核酸核酸酶抵抗,对单链特异性SI核酸酶敏感,为单链核糖核酸病毒;病毒核酸由2个片段组成,分别为3.0kb和3.1kb。将病虾的除菌滤液以1:50和1:250浓度浸泡健康罗氏沼虾苗,0-15分钟,试验7天开始出现肌肉白浊症状及死亡,第12天前后出现肌肉白浊症状及死亡达最高,成活率分别为40%和47.92%,对照组成活率为90.48%。

陆宏达等(2003)报道,病虾腹部白浊的肌肉组织纤维肌浆内有嗜碱性包涵体,肝胰脏、血细胞、心脏和鳃组织胞浆内也有嗜碱性包涵体,包涵体内有大量以晶格状排列、无囊膜的二十面体球状病毒颗粒,直径为23.6±3.8纳米;病毒颗粒还分布在有膜包被的细胞器中,形成在髓样小体中或分散在细胞浆中。用病虾的白浊肌肉投喂平均体长1.2厘米的仔虾,连喂8天,在试验的第5天就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白浊症状,第8天开始死亡,发病率为75%,死亡率为62.5%;对照组则无一尾虾发病和死亡。

姜兰等(2002)报道,病原是木糖葡萄球菌,拟球状,直径0.8-1.1微米,革兰氏阳性,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孢;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阿拉伯糖、蔗糖及甘露醇产酸;β—半乳糖苷酶、过氧化氢酶及脲酶阳性;氧化酶、血浆凝固酶、乙酰甲基甲醇试验、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阴性。适宜生长温度为25-42℃,最适为28-37℃,低于20℃及高于50℃不生长;适宜pH范围为6-9,最适为8,低于5及高于10时不生长;含氯化钠0%-2%均适宜生长。以含菌1×108个/毫升浸浴体长1.5厘米左右的健康苗种(25℃左右),第3、4天开始出现肌肉白浊,第6天感染率达25%、20%,对照组一直表现正常;并从人工感染试验明显病症的病虾上分离的菌株再次感染健康虾,也发病。

(二)流行情况

据梁森汉等(2001)报道,肌肉白浊病第一个病例发生在1994年广东从泰国引进的虾苗中,此后,逐步在国内的广大罗氏沼虾养殖地区和育苗场中流行,于1999年4-5月出现一个明显的暴发期。主要危害虾苗,在孵化阶段,当虾苗发育至骚状幼体第7-8期时(孵出第14-15天),即可发生幼体大量死亡,死亡率达50%-90%;幸存者一经淡化,马上显现白浊病症状。虾苗下塘后7-10天,如发现有个别白浊病症状的个体,条件适宜时,在3-5天内感染率迅速增加到50%以上。也曾在虾苗下塘2个月后才出现症状的病例及亲虾呈白浊病症状的个体,但较少见。该病在水温20-30℃时均有发生,尤以23-28℃时为严重。孵化池水的盐度波动大、绿藻少、氨氮含量高,池底污物积累多的孵化池发病多。新推池塘、底泥瘦瘠、塘水清瘦、藻类种群少、水体混浊或透明度大于50厘米的池塘发病率高,且治疗效果差。

(三)症状

主要症状为虾体腹节肌肉呈现乳白色的混浊状,所以称肌肉白浊病。疾病早期通常先在第四腹节背部肌肉呈现一米粒状乳白色混浊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混浊斑点先向虾体后段扩展至尾节基部,然后再逐渐向第三、二、一腹节扩展,直至病虾除头胸部和尾节外,腹节的肌肉全呈乳白色混浊状。患病个体活力明显减弱,在池塘中多呆滞栖息于池边浅水区的草丛上,摄食减少直至停食死亡。在潘状幼体阶段,健康幼体在水中通常集群作旋转状游动。患病初期则作不集群的分散沉浮游动,随后食欲减退,体色无光泽,逐渐变黑,最后沉卧池底而死。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确诊需分离鉴定病原。

(五)预防措施

基本同幼体弧菌病的预防措施。完全淡化后的仔虾一定要肥水下塘,定期泼“养殖保”等益生菌。

(六)治疗方法

根抓梁森汉等(2001)报道。

(1)对有发病征兆的幼体孵化池,全池遍洒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含有效碘5%),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5毫克,收到较好效果。

(2)仔虾培育池,必须先将水变肥,透明度在30-40厘米时,再外泼一种复方消毒药,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5-1毫克,同时内服药饲(虾健康1号或强克99),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2020罗氏沼虾养殖常见病鳃病防治技术》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土鸡养殖常见病的防治”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134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