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的习性

黄鳝体细长,一般体长2540厘米,前部圆筒状,后部渐侧扁,尾部尖细,其形如蛇。头部膨大,前端略呈圆锥形。吻端尖,口裂伸越到眼后。眼小,为皮膜所盖。上颌稍长于下颌。唇发达,下唇更为肥厚。上颌、下颌及腭骨上有细牙,呈圆锥形。鼻孔2个,前鼻孔位于吻端,后鼻孔在眼前缘上方。体粘滑无鳞。无须。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及臀鳍退化成皮褶,与尾鳍相连接,尾鳍小。全身只有脊椎骨1根,无小刺。体背面为黄褐色,腹面为灰白色,全身布有不规则的小斑点。鳃不发达,由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吸人空气,故离水后不易死亡。

黄鳝的习性

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力很强,在各种淡水水域中几乎都能生存,尤喜在稻田、沟渠、池塘等静水体的埂边钻洞穴居,喜栖于腐殖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性的环境中也能很好地生活。个体大的黄鳝多栖息于池塘河道;比较小的黄鳝多栖息于水田浅沟。

主要活动规律是春出冬眠,昼伏夜出,白天很少活动,一般静伏于洞内,温暖季节夜间活动频繁,出穴觅食,有时守候在洞口或出洞捕食。黄鳝生长发育适宜水温为153013,最适温度2225C,当水温降到1012时,摄食量明显减少;水温降到10C以下时,黄鳝完全停止摄食,钻人土下2030厘米的地方隐居。

冬季,黄鳝栖息处干涸处,黄鳝能潜入土层深处越冬达数月之久。每年3月后,当水温升高时,黄鳝移至地表洞穴,开始寻食生长。68月是黄鳝活动的旺季。夏季,水温达到30C以上时,黄鳝出现不适反应,严重时,白天浮游水面,停止摄食,有死亡的危险,应采取降温措施。10月以后逐渐停食冬眠。

黄鳝的食性

黄鳝为肉食性的鱼类,喜吃新鲜活物。由于视力退化,又多在夜间活动,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觅食。当食物接近嘴边时,张口猛力一吸,将食物吸进口中,所以黄鳝吃食时总是发出扎扎的响声。

在自然条件下,黄鳝幼苗阶段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等大型浮游动物;鳝种阶段捕食水生昆虫、蚯蚓,有时也食有机碎屑、丝状藻及其他浮游植物,成鳝主要捕食螺蛳、蚬、河蚌、虾类、小鱼、蝌蚪、幼蛙、蚯蚓、落水的虾蜢、蝇蛆以及其他各种陆生昆虫。饵料不足的情况下,黄鳝还有自相残食的习性。黄鳝性贪食,在夏季活动旺盛时,摄食量大。黄鳝也较耐饥饿,长时间不吃食,也不会死亡,但体重明显减轻。

黄鳝的生殖习性

刚孵化出的鳝苗长13毫米,出生后一周年,体长达到25厘米左右时即达性成熟,怀卵数依个体的大小而异,一般200800粒,个体大的黄鳝产卵数可达1000粒。从重量上看,黄鳝体重在25克至50克的(/),卵量较多,颗粒较小,每条每年产卵200400粒,最多产1000粒;体重在75克左右的,不仅卵量多,颗粒大,且饱满发亮,金黄色,有弹性;体重100克左右的黄鳝卵巢较小;体重在125克以上的无卵。

黄鳝的繁殖季节较长,约在58月,盛期为67月,卵生,一般在所栖息水域的岸边产卵,有时也产于水生植物或被水淹没的乱石间。产卵时,雌鳝先在洞口外水面吐出一团泡沫,然后把卵产于泡沫之间,卵分批产出,受精卵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发育和孵化。雌雄亲鳝均有护卵习性。

雌鳝两侧的卵巢是不对称的,左侧发达,右侧退化,成熟的卵呈金黄色,相对密度比水稍大,无粘性,孵化时间较长,约150小时出膜。

黄鳝在生理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雌雄同体和性逆转,即在没有外加因素的情况下,黄鳝能自身由雌性变雄性。

相关推荐

黄鳝养殖之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繁殖习性



(一)形态特征

 黄鳝(Monopterasalbus)俗称鳝鱼、长鱼、罗鳝、田鳗、无鳞公主等。为温热带的淡水底栖生活鱼类。属鱼纲、辐鳍亚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体近似圆筒形,后部稍侧扁,尾短尖。头圆,唇发达,上下颌有细齿。眼小,为皮膜覆盖。左右鳃孔在腹面相联。体无鳞。无偶鳍,奇鳍退化仅留下不明显的皮褶。最大体长可达1750px,体重可达1.5kg。

(二)生活习性

黄鳝营底栖性生活,除一般鱼类的生活习性外还有以下特点:(1)洞穴生活,天然水域的黄鳝常利用天然缝隙、石砾间隙和水草丛作为栖息场所,用头在水体泥质底层或埂边钻洞;(2)喜暗避光,昼伏夜出,眼退化视觉不发达,嗅觉和皮肤触觉灵敏;(3)喜温暖,水温高则藏于洞穴,水温低则钻入泥中越冬不摄食,水温高于10℃以上开始觅食生长;(4)耐低氧,黄鳝鳃退化,呼吸水中溶氧能力低,但其口咽腔有直接呼吸空气的能力,也能营水中呼吸。

(三)食性与生长

黄鳝是一种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食活饵、贪食、耐饥。天然水域中,种苗时期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以及浮游植物(如黄藻、裸藻、硅藻等),幼期主要捕食各种昆虫及其幼体(如摇蚊幼虫、丝蚯蚓等),成体主要捕食各种小鱼小虾、蚯蚓、幼蛙、水陆生昆虫及其幼体,对蚯蚓尤其喜爱并高度敏感,也可摄食一些大型水生植物如浮萍等。

(四)繁殖习性

黄鳝雌雄异体,从胚胎到第一次性成熟均为雌性,产卵结束后出现性逆转,卵巢退化并逐渐发育成精巢变成终身雄性。繁殖季节一般为5-8月。黄鳝的怀卵量一般在300-800粒,繁殖在繁殖洞中进行,雌鳝会吐沫筑巢并将卵产在上面,之后雄鳝在卵上排精完成受精并会一直守护直到子鳝出膜及卵黄囊消失自由游动。黄鳝胚胎发育最适温度在21-28℃,完成孵化根据水温需5-11d。

水蛭的习性


1.形态特点

水蛭没有可伸缩的吻,咽头固定,口腔内具有3个颚板,体内没有真正的血管系统,由血体腔系统取代。血体腔液红色,有葡萄状组织。我国池塘、稻田中分布很普遍的宽体金线蛭身体扁平,体形宽大,略呈纺锤形,长6-20厘米,体宽i.3-2.0厘米。体背部具有5条由细密的黄黑斑点组成的纵线,中央一条颜色深而明显。腹面淡黄色,杂有断续的纵行不规则的茶褐色斑纹或斑点,中间两条略明显。体前端较尖,前吸盘相对较小,颚不发达。

2.生活习性

水蛭生活于淡水性水田及沼泽中,喜欢在石块较多、池底及池岸较坚硬的水域生活。在石块底面较多、水草或藻类较丰富的水域,水蛭相对较多。一般情况下,水蛭高度聚集在沿岸一带浅水生的植物上或岸上的潮湿土里或草丛中。自然界中,水蛭多见于石块下、叶腋或枯枝的下面。晚秋气温低于lo℃时,水蛭进入水边7-15厘米深的松软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升至10-13℃时开始出土活动。水域低于一定的溶氧量时,水蛭就钻出水面,爬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在较低气压的天气,水中的溶氧量降低,水蛭会向水面或岸上移动。卵茧通常产在含水量为30%-40%的土壤中,土壤透气性要求良好。水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水生昆虫、水蚤等无脊椎动物的体腔液,有时也吸食水面或岸边的腐殖质。水蛭耐饥力极强,吸一次血能生存3个月以上。白天躲在石块、土壤或草丛下潜伏,遇有食物时迅速出来取食。

水蛭体表的触觉感受器非常灵敏,可感知微小的水压、水流和气压的变化。在有水蛭的水沟中,伸一下手指或用小棍轻划一下就会引来水蛭。雨来临之前,水蛭可感知气压微弱的变化,迅速爬到岸上的草丛或土壤中躲避。雨水较大时,它们甚至逃得更远,养殖时尤需注意预防水蛭逃离。

3.繁殖习性

水蛭雌雄同体,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异体交配,体内受精。交配后1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其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到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即可开始独立的生活。水蛭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5月中旬为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或其他较大的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逃走,造成空茧。如环境条件合适、食物丰富、水质良好,幼蛭经4个月左右的生长可达到性成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56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